初三上册复习资料[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2/04 03:52:07 初中三年级
初三上册复习资料[1]初中三年级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57.汉谟拉比法典
背景: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目的: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巩固中央集权。
地位: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影响(意义):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说明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
158.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希腊—雅典)
内容:①(政治方面)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他们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②(文化方面)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影响: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评价:伯利克里改革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
启示: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59.日本大化改新
背景:六七世纪时,日本国内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
时间、天皇: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
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影响(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评价: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一场改革。改革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发展。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160.阿拉伯数字
发明: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传播与发展:阿拉伯人学会了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方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16世纪,其写法与现在基本一致,此后传遍了全世界。
评价: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8、9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161.象形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产生: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埃及。
特点:用图形表示事物,通常被刻在庙墙、宗教纪念物和纸草上,主要使用者是僧侣和书吏。
地位(影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对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用:为研究古代埃及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162.世界三大宗教
名称
佛 教
基 督 教
伊 斯 兰 教
产生
背景
等级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
阿拉伯半岛内部矛盾丛生,人民渴望统一
产生
时间
公元前6世纪
1世纪
7世纪(622年为教历元年)
产生
地点
古印度
巴勒斯坦一带
阿拉伯半岛的麦加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穆罕默德
基本
教义
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耶稣是“救世主”。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世上只有惟一的神“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
经典
《佛经》
《圣经》
《古兰经》
传播与发展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向外传播。向北:印度—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向,印度—斯里兰卡、仄国、缅甸等和我国的傣族地区。
4世纪被罗马教皇定为国教;11世纪,基督教会分裂为天主教与东正教,分别 以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中世纪时伊斯兰教传到亚洲、北非等地。
传播
原因
宣扬的教义对苦难中的人民有苦难欺骗麻痹作用;有利于维护其统治,得到统治者支持。
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163.文艺复兴:
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人们把这场运动称为文艺复兴。
(1)地区:14世纪从意大利开始,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初中三年级
157.汉谟拉比法典
背景: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目的: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巩固中央集权。
地位: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影响(意义):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说明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
158.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希腊—雅典)
内容:①(政治方面)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他们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②(文化方面)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影响: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评价:伯利克里改革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
启示: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59.日本大化改新
背景:六七世纪时,日本国内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
时间、天皇: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
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影响(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评价: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一场改革。改革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发展。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160.阿拉伯数字
发明: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传播与发展:阿拉伯人学会了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方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16世纪,其写法与现在基本一致,此后传遍了全世界。
评价: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8、9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161.象形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产生: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埃及。
特点:用图形表示事物,通常被刻在庙墙、宗教纪念物和纸草上,主要使用者是僧侣和书吏。
地位(影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对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用:为研究古代埃及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162.世界三大宗教
名称
佛 教
基 督 教
伊 斯 兰 教
产生
背景
等级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
阿拉伯半岛内部矛盾丛生,人民渴望统一
产生
时间
公元前6世纪
1世纪
7世纪(622年为教历元年)
产生
地点
古印度
巴勒斯坦一带
阿拉伯半岛的麦加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穆罕默德
基本
教义
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耶稣是“救世主”。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世上只有惟一的神“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
经典
《佛经》
《圣经》
《古兰经》
传播与发展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向外传播。向北:印度—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向,印度—斯里兰卡、仄国、缅甸等和我国的傣族地区。
4世纪被罗马教皇定为国教;11世纪,基督教会分裂为天主教与东正教,分别 以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中世纪时伊斯兰教传到亚洲、北非等地。
传播
原因
宣扬的教义对苦难中的人民有苦难欺骗麻痹作用;有利于维护其统治,得到统治者支持。
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163.文艺复兴:
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人们把这场运动称为文艺复兴。
(1)地区:14世纪从意大利开始,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初中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