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2:33:39 工作总结
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1]工作总结
意识形态是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它体现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根本利益,是一个政权执政合法性的来源。苏东剧变后,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敌对势力从未停止过在意识形态领域尝试对我国进行颠覆,意识形态阵地的丢失意味着发生动乱甚至丧失政权。因此,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核心任务,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在任何时侯、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松懈。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逐渐成熟和完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原则有两条: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二是在文化领域贯彻社会主义民主原则,贯彻“双百方针”,用民主的方式解决思想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提出了“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的政策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全国知识分子会议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判定等。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理论与政策并没有很好落实。同时意识形态的地位和作用被无节制拔高和夸大,对马克思主义的随意肢解和意识形态的严重僵化。就文化和意识形态运行看,主要采用“大鸣、大放、大字、大辩论”的群众运动和政治批判的方式。就知识分子政策看,也出现了严重偏差,特别是“文革”十年,对知识分子从政治批判发展到剥夺他们从事脑力劳动各项工作的权利,使知识分子从整体上由“改造对象”沦为“专政对象”。可以说,当时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并没有体现真正意义上先进文化的内涵,相反,文化理论准备不足和过度动员铸成了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深度混乱,带来的灾难是空前的,教训是沉重的。
1978年之后,面对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邓小平同志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发展目标。抓经济、保稳定,在指导思想上坚持高度统一,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团结人民群众,重视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成为这个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着力点。改革开放初邓小平就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此后,党中央又相继提出“三个面向”、“四有新人”和“四项基本原则”等基本原则与策略,在最广大民众中形成了巨大的精神感召力。而且,邓小平很重视知识分子在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早在1977年他就提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并不时告诫思想文化战线上的同志说:“作为灵魂工程师,应当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旗帜,用自己的文章、作品、教学、讲演、表演,教育和引导人民正确地对待历史,认识现实,坚信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鼓舞人民奋发努力,积极向上,……为伟大壮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英勇奋斗。”[2]尽管如此,1980年代后期中共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工作还是有所失误,主要是对广大民众,特别是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忽视”,导致出现一定程度上意识形态领域的被动局面。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也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逐渐完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江泽民同志指出:“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势必导致人心大乱、天下大乱,给党和国家带来灾难。”二是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我们党不断提高解读现实问题的理论创新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三是坚持对外开放的同时,防范和平演变。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希望起到引领社会思潮、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多次联系宣传思想领域、国家安全领域的重大问题,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至关重要性,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这一思想对正处于意识形态活跃期、社会矛盾复杂期的当前社会,如何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每个公民该如何自觉坚守意识形态阵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当前社会环境对意识形态工作的不利影响
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只有找出症结,改正错误,发扬优点,才能在意识形态交锋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作为主导意识形态有被弱化的趋势
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信仰,理想信念是坚守精神家园的力量源泉。当前,国人的理想信念意识有淡化的趋势,能够准确讲出理想信念是什么的人越来越少,或是将理想信念等同于宗教信仰、人品修养或道德底线,认为干好工作,当个好人,就算有理想信念了。这种观念不能说不对,但理想信念不仅是这样,工作总结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逐渐成熟和完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原则有两条: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二是在文化领域贯彻社会主义民主原则,贯彻“双百方针”,用民主的方式解决思想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提出了“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的政策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全国知识分子会议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判定等。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理论与政策并没有很好落实。同时意识形态的地位和作用被无节制拔高和夸大,对马克思主义的随意肢解和意识形态的严重僵化。就文化和意识形态运行看,主要采用“大鸣、大放、大字、大辩论”的群众运动和政治批判的方式。就知识分子政策看,也出现了严重偏差,特别是“文革”十年,对知识分子从政治批判发展到剥夺他们从事脑力劳动各项工作的权利,使知识分子从整体上由“改造对象”沦为“专政对象”。可以说,当时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并没有体现真正意义上先进文化的内涵,相反,文化理论准备不足和过度动员铸成了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深度混乱,带来的灾难是空前的,教训是沉重的。
1978年之后,面对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邓小平同志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发展目标。抓经济、保稳定,在指导思想上坚持高度统一,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团结人民群众,重视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成为这个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着力点。改革开放初邓小平就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此后,党中央又相继提出“三个面向”、“四有新人”和“四项基本原则”等基本原则与策略,在最广大民众中形成了巨大的精神感召力。而且,邓小平很重视知识分子在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早在1977年他就提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并不时告诫思想文化战线上的同志说:“作为灵魂工程师,应当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旗帜,用自己的文章、作品、教学、讲演、表演,教育和引导人民正确地对待历史,认识现实,坚信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鼓舞人民奋发努力,积极向上,……为伟大壮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英勇奋斗。”[2]尽管如此,1980年代后期中共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工作还是有所失误,主要是对广大民众,特别是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忽视”,导致出现一定程度上意识形态领域的被动局面。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也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逐渐完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江泽民同志指出:“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势必导致人心大乱、天下大乱,给党和国家带来灾难。”二是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我们党不断提高解读现实问题的理论创新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三是坚持对外开放的同时,防范和平演变。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希望起到引领社会思潮、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多次联系宣传思想领域、国家安全领域的重大问题,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至关重要性,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这一思想对正处于意识形态活跃期、社会矛盾复杂期的当前社会,如何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每个公民该如何自觉坚守意识形态阵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当前社会环境对意识形态工作的不利影响
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只有找出症结,改正错误,发扬优点,才能在意识形态交锋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作为主导意识形态有被弱化的趋势
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信仰,理想信念是坚守精神家园的力量源泉。当前,国人的理想信念意识有淡化的趋势,能够准确讲出理想信念是什么的人越来越少,或是将理想信念等同于宗教信仰、人品修养或道德底线,认为干好工作,当个好人,就算有理想信念了。这种观念不能说不对,但理想信念不仅是这样,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