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婴幼儿 > 教育资讯

幼儿数学: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五个关键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3 14:53:16 婴幼儿
幼儿数学: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五个关键点
幼儿数学: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五个关键点婴幼儿
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一是“从生活中来”,即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操作材料等来自生活,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二是“到生活中去”,即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一、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联系幼儿的生活

  数学知识是非常抽象的。而现实生活为幼儿提供了通向抽象概念的桥梁。为此,数学教育的内容应和幼儿的生活相联系,这样可以借助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 分类教育中,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对玩具的分类整理经验。

  ● 在学习“1”和“许多”及其关系时,可以引导幼儿寻找活动室里哪些物体是“1个”,哪些是“许多个”。

  ● 在学习比较两组物体多少时,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与椅子对应比较的经验。

  ● 在学习等分时,可以引入生活中等分饮料、火腿肠的经验。

  此外,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将其生成为数学活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是幼儿所关注的,我们应善于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抓住他们不经意的提问,将之作为引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好时机。

  ● 幼儿在观察自然角的植物时,提出“植物到底有没有长高”的问题,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生成“自然测量”的活动。引导幼儿测量并记录植物的生长。

  ● 故事《小熊分面包》,两只小熊为如何分一块面包才能吃得一样多而争执起来,由此可以生成“二等分”的数学活动。

  ● 糖果的食品包装袋上有各种各样的数字,有的幼儿说:“这是表示多少钱。”有的幼儿说:“这是表示多少重量,”……由此教师可引导幼儿生成大班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让幼儿寻找各种物品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数字,初步了解各种数字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二、活动目标的制定应关注与生活的联系

  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教师需关注数学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引导幼儿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中的数学”、“幼儿园中的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学”紧密地联系起来。

  ● 小班认识圆形的活动——“找一找”。可将活动目标制定为:寻找并发现生活中各种与圆形相似的物体。

  ● 中班认识前后的活动——“我排在哪里”,可将活动目标制定为:在户外及游戏中和日常生活中区分前后空间方位,能大胆应用“前后”方位词,描述自己在队列中的位置。

  ● 大班“生活中的数字”活动,可将活动目标制定为:寻找各种物品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数字,初步了解各种数字的不同含义;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生活离不开数字。

  三、从现实生活中选择相关的操作材料

  幼儿园数学活动与科学探究的操作材料不同,不太需要精密的工具仪器,更多地应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安全的废旧材料,这样一是可以让幼儿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二是可以让幼儿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三是可以保证数量,做到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四是节约了教师制作教具的时间和幼儿园的物质资源。

  ● 感知集合教育中的分类活动可以用水果、玩具、日常用品等;学习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关系,可以用盖子和杯子、矿泉水瓶子和瓶盖、碗和盘子、碗和筷子、碗和汤匙、饮料和吸管等。

  ● 10以内基数教学中,利用遥控器、电话、手机和人民币等认识数字;可以用扣子、贝壳、花生、石子等学习点数。

  ● 几何形体的教育中,可以用小镜子、小手帕、书本、积木、球、纸张、饮料罐、茶叶筒等让幼儿区分球体、圆柱体等各种形体。

  ● 量的概念的教育中,可以用水、沙等学习量的守恒;可以选择皮球、小棍、饮料罐、茶叶盒、书本、筷子、笔、吸管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幼儿比较大小、长短、粗细、厚薄等量的差异。

  在准备操作材料时,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相应的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幼儿在活动前或活动后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有关材料。如在“认识各种各样的几何形体”活动中,教师可以在活动前让幼儿去寻找家庭生活中相关的形体的物体带到幼儿园来与同伴交流分享:也可以布置延伸活动,让幼儿继续寻找家里或是周围环境中相关形体的物品。

  四、创设模拟现实生活的活动情境

  在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并借鉴一些常见的生活事件,创设一个个生动而真实的、可亲身体验的、科学而有效的模拟生活的教育情境。让幼儿与情境中的人、物、事件相互作用,从而建立起连接数学概念与生活的桥梁。如教师可以把“整理东西”这一生活事件创设成一个教育情境——准备一些杂乱的衣物、文具、水果等物品,让幼儿充当“小管家”,把物品按一定的规律分类整理摆放整齐,也可以创设一个“超市”的活动情境,让幼儿扮演“营业员”,按照玩具、食品、服装、日用品等整理物品,从中学习分类。

  ● 小班“区分上下方位”的活动。可以用橱柜、床、桌子等布置成娃娃家,让幼儿结合娃娃家的物品摆放,区分并说出“娃娃躺在床铺的上面”“电话放在橱柜的上面”“鞋子放在床铺的下面”“电视放在桌子的上面”。

  ● 中班“复习5以內的序数”活动。可创设体育馆的情境,将蕴含序数学习的“跳格子”“投飞镖”“套圈”等各种运动项目设置其中,让幼儿边玩边表述,如“我的飞镖飞到第4行第3格”。

  ● 大班“复习10以內的加减法”的活动,可创设“超市”的情境,让幼儿扮演顾客和营业员,到超市购物付钱,复习10以內数的加减。

  五、数学教育活动应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

  1 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许许多多可对幼儿产生数学影响的事例,而且这些事例经常反复发生,教师要引导幼儿感受这些事例中的数学,让幼儿积累相关的数学经验,为幼儿学习数学做好经验的准备。

  ● 关于“对应比较”的经验。进餐时分发餐具,一个小朋友负责按人数一人分一个碗一把汤匙,另一小朋友负责在每个人的碗里分两个包子;上课时,一把椅子对应一个小朋友,

  ● 关于“空间方位”的经验。幼儿熟悉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谁坐在我的旁边,谁坐在我的前面,我的后面坐着谁。玩滑滑梯时,通过自己身体的动作,如爬、跑、跳等获得上下、左右、里面、外面等大量的空间方位的经验,

  ● 关于“量的比较”的经验。如在生活中幼儿经常听

  到“你比小明高,小红比你矮”,“这支笔太短了,换一根长的”等表述。

  ● 关于“时间概念”的经验。进餐前让幼儿安静地闭上眼睛或伏在桌子上。让幼儿体验1分钟、2分钟时间的长短,发展幼儿的时间感;根据固定的时间收看动画片,可以让幼儿积累辨认时钟的整点和半点的相关经验。

  2 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学知识,可以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直接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并对数学产生兴趣。

  ● 午餐后到户外散步时,可以让幼儿数一数操场上有多少棵树,数一数楼梯有几层台阶。

  ● 在乘电梯时,可以引导幼儿学习“10以內顺数和倒数”;在和幼儿开展各种游戏时进行“倒计时”等等。

  ● 结合值日生、气象记录等活动进行随机教育,如“小明做值日生是哪天?今天是谁做的气象记录,明天该轮到谁了?”等,引导中班幼儿认识昨天、今天、明天以及星期等常见时间单位。

  二是将数学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尤其是其他领域活动和游戏活动中。

  ● 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可以丰富幼儿的时间词汇,加深幼儿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 体育游戏活动中,通过具体项目的比赛和评比,让幼儿感知时间的“快”和“慢”。

  ● 艺术活动中,幼儿要准确辨认物体的形状、大小比例以及空间方位等才能较好地开展绘画、泥工、剪贴等活动。

  3 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数学教育不仅要联系儿童生活,“还要引导儿童用数学。让儿童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只有在运用过程中才可以为儿童“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实际背景”。

  ● 学习了分类,在家庭生活申请幼儿回家整理自己的玩具,并能对家长表述自己是怎么整理的;请家长带幼儿去超市购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超市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的;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请幼儿将自己用的餐具归类。

  ● 认识了数字,去电影院看电影或乘坐火车时,可以让幼儿根据票上的数字找到自己的位置;上街购物时,辨认自己要乘坐的几路公共汽车或根据车牌找到爸爸的车子等。

  ● 学了等分。当有小朋友在班上开生日会时,让幼儿懂得一个大蛋糕怎么分才能让每个小朋友吃到一样大的蛋糕。

  ● 学会了看时钟就应该有时间观念,懂得自己掌握时间,自己设计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并按作息时间表起床、吃饭、去幼儿园等。

  总之,在幼儿数学教育中,要树立“现实生活是幼儿数学概念形成的源泉”的基本观点,贯彻“数学教育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并抓住教育内容、活动目标、操作材料、活动情境和实施途径等几个关键点将数学教育生活化真正落到实处,使幼儿喜欢学习数学并体验数学对其生活的重要意义。婴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