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写作技巧 > 教育资讯

红楼梦的写作技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09:34:53 写作技巧
红楼梦的写作技巧写作技巧

篇一:写作技巧

内容概要:《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讲述上层社

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封

建社会末期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

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把一个个的人物写的活灵

活现,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为开头引出着一故事——石头记,又以甄士隐

为线索开始即结束了整个的故事。

对于《红楼梦》的写作技巧,本文分别从开篇挑起读者的悬念、环境描写与人物之间的巧妙结合、优美的诗词歌赋及语言、有技巧的表现出了

书中人物的冷热性格和出色的失态描写这五个方面来展开论述,并加以例

证。

关 键 词:《红楼梦》、写作技巧、环境描写、人物性格、失态

悬念、诗词

1

2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浅谈《红楼梦》的写作技巧之美

《红楼梦》,在我国乃至世界都是一部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它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代表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之一,它并不只是一部言情小说,它更是一部对君主专制社会末期四大家族的兴衰史的概述。《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的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红楼梦》中以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中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饮食穿戴、中医药理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这部书以情节论,包括十九年中贾府的家庭琐事和衰败的历程;以范围论,涉及社会,风俗、婚姻、教育、宗教、政治、经济等;以人物论,计有四百八十多位。象这样一部包罗万象的伟大巨著,要想使各方面都顾虑到,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红楼梦》这部书,它叙述故事的路线是纵横交错的,就象那星棋罗布的河流一样,采用巧妙的写作技巧,把一个个性格各异的人物,错综复杂的环境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成就了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

从问世至今,不少文人墨客争相研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对《红楼梦》的例证和猜想。脂砚斋在《红楼梦》第一回里,正文?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之下,批注说:映带,有隐有现,有正有闰,以至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

3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傅,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复不少。类似的批语还有?无缝机关?、?多才笔墨?、?十年辛苦不寻常?等,也是指作者的写作技巧说的。 名作家冰心认为全书的种种写作手法都是相互交叉的,(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比如说,在荣宁两府这样的封建大家庭里,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阶层、统治者和帮凶阶层之间,相互的监视防范,如临大敌。彼此之间,一有机缘便给对方加上很苛刻很恶毒的评语,使得读者对于双方的本质和心思行为都看的一清二楚,正是?两山对峙?一条。

根据多方面的例证和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关于《红楼梦》的资料,下面要讨论的便是《红楼梦》的写作技巧。《红楼梦》中写作技巧多种多样,也是后人研究的目标。

一、 开篇挑起读者的悬念

《红楼梦》第一回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为:

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加考较,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思祖德锦衣纨绔之时,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已短,一并使其泯灭也。所以蓬牖茅椽,瓦灶绳床,并不足妨我襟怀。况那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觉得润人笔墨。我虽不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起?说来虽近荒唐,细玩颇有趣味。却说那女娲氏炼

4

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号惭愧。 在第一自然段,作者巧妙地烘托出了一批女子,有满怀惭愧的心情,称赞她们比自己高明很多,随后又表明自己要写的就是这些不平凡的闺阁钗裙。这样挑起了读者的悬念,使读者想知道这些?闺阁裙钗?的行为举止和高明之处。接着又声明自己要写的是亲身接触的第一手材料,让读者相信自己所写的材料是真实的,引起读者的兴趣。在第三自然段写剩余的一块顽石自怨自愧、日夜悲号,这样既使读者想知道这块顽石以后的出路,又为下文引出话题。

二、 环境描写与人物之间的巧妙结合

⒈ 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性格

《 红楼梦》中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首次进贾府,在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

5

篇二:在红楼梦里谈写作

明德 博学 守正 出奇 青岛大学 2014级中文系 张宇顺

在红楼梦里谈写作

一·引言

《红楼梦》是本伟大的小说,它能够用区区一(数)家之荣辱演绎出一整个时代的人世百态。它的宏大和精妙让我觉得,读它的时候就像是在触摸另一个版本的《清明上河图》。打开书页,荣国府内富丽堂皇的气息就扑面而来,十二金钗袅袅婷婷走到桌面上,丰姿绰约地排成一排。

毛主席曾说过,没有把《红楼梦》读过5遍,就没有发言权。我并不敢大言不惭,以为完全识透了作者的心思。我认为喜欢文学写作的人都能明白,写出一两篇好文章需要灵感,而并不是事先设计好如何落笔就可以如何落笔,所以任何对《红楼梦》写作政治目的等等的推测都无太大意义。阅读的目的在于与作者进行对话,而对话的目的在于有得。我们喜欢《红楼梦》的理由应该是学习它字字有意、处处点睛的写作手法和一树千枝、一源万派的表述方式,并最终能够完全消化、融合,变成自己的能力,在实际写作中加以施行。“制而用之”方为写作水平提升之道。

学界一般认为小说拥有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今日我斗胆从上述三个方面着手,在红楼梦里谈谈写作,谈谈自己对《红楼梦》行文艺术的粗陋看法,博君一笑,倘侥能抛砖引玉,实乃吾之大幸也!

二·人物

小说主要就是写人的。在人物形象方面,《红楼梦》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贾史王薛四个大家庭。当中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使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及风格尤为震撼。《红楼梦》里面有几百个人物,每一个人物都各有其面孔,各有其性情。倘若放在常人手中,便是套用《口技》中的句子:“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相信现在许多自诩大家的写手也不能很好的表现2个年龄相近但是性格不同的女子之间的区别,更不用说12个了。

但是在曹公笔下,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数位金钗以及每一位出场人物的气质和生活方式均能泾渭分明,绝无性格雷同的现象。这足可见曹公文字功底的扎实和创作技巧的高超。然高山仰止,故此处只取部分评说。个中不足,希望不要贻笑大方之家。

1、旁敲侧击

例如描写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

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是宝玉给黛玉的评价。曹公极为擅长借他人之口评价人物,这种侧面描写的方式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常常以较经济的笔墨描写所表现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

《陌上桑》为表现采桑女罗敷的美貌,运用“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等大量细节、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美艳无双,但是仍然显得人物概念化:秦罗敷只是一个口头上的美女。而在加入了:“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的侧面描写之后人物形象便见丰满,开始有血有肉起来。同样的,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借贾宝玉之口道出了林黛玉的形象,并且在行文中加入了大量的比拟、对偶等技法,曹公无疑将这种写作手法发扬光大了。

明德 博学 守正 出奇 青岛大学 2014级中文系 张宇顺

2、一语双关

第二十四回书里面提到了一个小人物:卜世仁,他是贾芸母舅,香料铺主人,一个庸俗市侩又不近人情的“不是人”。又如判词中写到的“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实则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名字的化用和对其命运的安排。这种方式的精巧之处在于,它既可以不着痕迹地指出作者本身的价值取向,又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人物的命运,实现其在文本中的作用。“将真事隐去,将假语存焉”、“元迎探惜”都是其双关手法的经典写照。

十九世纪末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出一个非常经典的人物形象:奥楚蔑罗敷(又见罗敷)。官场气在他的身上发挥到登峰造极,奴隶性也被他的行为演绎得淋漓尽致。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奥楚蔑罗敷之名并非无端臆造,它有其现实的俄文意义:疯癫的傻子。

所以由此看来,写作艺术在某些方面是没有明确时间和空间界限的,艺术的艺,并不是异国的异。

3、真情实感

文坛巨擘老舍先生说像《红楼梦》这样很真的东西是不多见的。真情实感这四个字是众多语文教师在写作课上强调最多的一点,但也是学生们最难做到的一点。很明显曹公不可能受到过专业的、系统的写作训练,但是他对这四字的理解甚于今人何止千万倍。

我不认为《红楼梦》中这些活灵活现的女孩子们有哪一个没有原型,尽管所用的可能仅仅是张三的帽子和李四的头发所拼接成的形象。而当中的器物描写也是让人叹为观止,曹公对于这些生活物品每一处的安排都是匠心独运:

一时黛玉进了荣府,下了车。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篳彝,一边是玻璃鐏。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

其实一座三进三出的大宅子就足以把读者搞晕,不是太较真的人不会去在意这些细节的,然而就是因为曹雪芹对《红楼梦》人物和事物这种“逼真”“写实”的描写,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形象,让读者不由自主的把其中的一切当实实在在的东西去爱,去恨,去感动,甚至是茶饭不思,力图还原当中的种种。

现代作品《小二黑结婚》就来自于一个真实的故事,赵树理先生将其改编并加入了农村革命色彩后,使它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大仲马在《三个火枪手》的写作过程中发现自己最心爱的火枪手无论如何也要死去,难过得自己先掉了眼泪。

人们随着故事人物的情感变化而或喜或悲,这些逼真的人设让读者想进入书中与之交流,“你的感受,我渴望感同身受。”(此话自造,腆颜加上引号)能在读者身上产生这种效果,就是因为文学作品里那种带有真情实感之描写产生的神奇魅力。

三·情节

《红楼梦》的另一个成功之处在于它以盛极一时的荣国府为圆心,以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两段坎坷凄美的爱情故事为半径,勾画出当时一整个封建王朝里包罗万象的圆形。跌宕起伏的大喜大悲之情节如同圆周率一样无限延伸,正所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率)绵绵无绝期。”迫于篇幅和个人能力,仍只断章取义,挑选部分进行研究,不当之处,万望海

明德 博学 守正 出奇 青岛大学 2014级中文系 张宇顺

涵。

1、草蛇灰线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一句出自脂砚斋的批语,并在日后人们对《红楼梦》的点评中经常出现。曹公对伏笔的使用也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而后人不敢望其项背的地步了。文中随便一句看似轻巧无比的话语就可能埋伏下后文的千军万马之势。

而不幸的是,这些伏笔,大多是为悲剧服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语成谶”。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一回中,贾元春(贵妃娘娘)特意制作了灯谜送至贾府,谜面写道: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表面上看来谜底的确是爆竹。但是仔细考量“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一句正是暗合了元春封得贵妃、宠爱集身,但转眼却已粉身碎骨、死于非命(我倾向她死于非命。)。这回中还提到了贾政已经觉出当中有不安意味的存在,只是碍于大局没有表现出来。实际上这又是贾府衰落的一个伏笔。

伏笔无数,不一而足。区区小处作者都安排的如此细致,更不用说那些算尽天机的判词了。

相关手法,在《水浒传》等鸿篇巨著中也有体现,例如潘金莲在闹市楼上打开窗户,就为此后中国之历史埋下伏笔:如果潘金莲不开窗,撑窗户的棍子就不会掉下去,棍子不掉下去就不会砸到西门庆;就没有武大之死,武松斗杀西门庆;就没有武松逼上梁山;而武松不上梁山那么征方腊那会就不会顺利。而方腊身为一代枭雄,感觉上并不逊于曹操刘备孙仲谋之流,起码远远强过偏安一隅的小皇帝,其手下的精兵强将也胜于禁军湘军那帮乌合之众,之后方腊极有可能取得大宋江山。照着宋朝打下的“富而不强”的底子,以及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和资本主义萌芽,那么之后就顺理成章,没有靖康之耻,没有金兵入关,没有努尔哈赤,没有闭关锁国,没有鸦片战争没有八年抗战??那时候美国人还在印第安大草原上放羊,工业革命的首发地也应该在中国??

咳,扯远了。

2、影射对比

周汝昌先生和刘心武先生都说《红楼梦》应该是108回,故事十二段,每段有九回,所以一共是108回,此说合乎故事中不断出现的12。但是也有红学家认为《红楼梦》是110回。相较而言我更倾向于前者——曹公一代文豪在回目上肯定也下足了功夫,绝不可能草草了事——但无论如何都不是后人高鹗所续的120回。

那么很明显,故事的一半就是54(55)回。《红楼梦》当中提到了一件宝物:风月宝鉴,而《红楼梦》的一个别名也是“风月宝鉴”。这就有极大可能性是一种影射。

贾瑞正照宝鉴出现美人王熙凤,反照出现一具骷髅。《红楼梦》前54回极尽繁盛,后54回家道中落。故此处影射为《红楼梦》前54回是风月宝鉴的正照,后54回是反照。

不仅情节如此,人物刻画上也有这种安排:晴雯像极黛玉,袭人大类宝钗等等,都是作者苦心孤诣的安排。

如果说影射带有相似性,那么对比就带有相异性。

宝玉挨打一节中,黛钗二人前来看望宝玉的时间是不同的,所表现出的反应也是不同的。 按照情节推算,下午时宝钗先到,“托着一丸药走进来”,问道:“这会子可好些?”而天色将晚,黛玉后至,“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半日方说“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此处的对比十分明显,黛钗二人性格和感情的不同跃然纸上,形象刻画入木三分。

相关手法在别处作品中也有体现,例如文学泰斗鲁迅的《孔乙己》中,孔乙己两次交钱

明德 博学 守正 出奇 青岛大学 2014级中文系 张宇顺

时“摸出”和“排出”动作的不同;《故乡》里闰土形象的前后变化等,都是对比手法的精彩展现。

四·环境

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并不是单纯为了写景而写景,它往往对整个故事的展开都具有深远作用。环境描写的首要作用就是为故事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一个合理的舞台,无论是自然性的还是社会性的。

1、自然描写

《红楼梦》里面的大观园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奇妙世界。春天这里迎春随风招摇,蕊珠吐露微红;盛夏,茗烟缭绕,琴韵悠扬,满树都是蝉的叫声,一派热闹;初秋,素云碧月,天明地凉;严冬,皑皑白雪,闲适中司棋入画。园中的每一处景色都是男女恋爱的美好场所。莺环燕绕之间,也无怪乎贾宝玉情窦早开,演绎出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了。

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写宝玉在沁芳闸桥边读《会真记》,正看到“落红成阵”这一句时,“见到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作者把书中诗与眼前景巧妙组合,真是神来之笔。

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中“案上红灯,窗前皓月,依然锦绣丛中,繁华世界”“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两句分别是黛玉将死和黛玉已死时的景物描写。两句话都写了大静大寂之场面,与另一边宝玉宝钗大喧大闹行嫁娶之礼形成鲜明对比。人多评价高鹗有狗尾续貂之嫌,但此处将黛死和钗嫁相结合相对比的刻画却堪称精艳绝伦之笔。环境描写的作用对此处悲情的升华显然是巨大的。

无独有偶,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里开篇和结尾也各有一处景物描写:

(1)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2)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Gersi岛了。 第一处菲利普一家收到了于勒发财的好消息因而高兴出游,第二处是在船上碰到了已经落魄成水手的于勒,心情沮丧。两句环境描写同样进行对比,同样对人物的心理变化不着一字,但却将其内心的波澜起伏分析得十分透彻。

2、社会描写

我们来看一看第三回《托内兄如海酬训教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回目中“贾母赐饭”这一情节的描写。

于是,进入后房门,已有多人在此伺候,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贾母便说:"你们去罢,让我们自在说话儿。"王夫人听了,忙起身,又说了两句闲话,方引凤,李二人去了。

这一段精彩描写被选入人教版高二语文课本。从这一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得出,这些人中不乏院落的主人,但在贾母吃饭的时候又好像都成了仆役,当中的等级差异一目了然?而且“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寂然饭毕”。王夫人是贾政的妻子,实

明德 博学 守正 出奇 青岛大学 2014级中文系 张宇顺

际上就是荣国府的女二号了,但女一号贾母一声吩咐就让女二号忙起身去了。足见贾府的规矩之大,封建家庭等级制度之严。窥一斑而知全豹,整个封建王朝的大致风貌和作者的意图也就渐渐明显了。

都德短篇小说《最后一课》里真正关于社会环境的描写只有一句:“锯木厂后面的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只这一句,就揭示了普法战争中法国失利的大背景,由此产生的爱国之情溢于言表又不必多言。

五·总结

文学作品具有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高贵价值。《红楼梦》虽为言情之作,但作者以隐实而又写实的笔法,将他一生的所见所闻所感忠实地写了下来。他不但描写出世族家庭的没落,同时也反映出专制政体的黑暗。毛泽东也因此强调,红楼梦不光可以当作小说看,也可以当作历史看。屈原的《离骚》,杜甫的《三吏》《三别》,虽为写史,但也能够寓情以作品,因此可以传之广远,历久不衰。

曹公在这部书中以自我意识倾注于万物,使整个乾坤都具有自我的思想(鬼神之说,佛道之事);然后再由宇宙万物中,反映出作者的意识和人生观。研读《红楼梦》就是在研读中国的传统文化,它已经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化石和标本了,这是中国任何一部其他小说难以达到的成就。《红楼梦》中所蕴含的几近无限的写作技巧等待人们去发掘。

有人说,读得《子夜》,则万事可做,我想说,读得《红楼》,则万文可作。

青岛大学

中文系

2014级

张宇顺

2015/07/07

篇三:《红楼梦》的人物描写及技法突破

《红楼梦》的人物描写及技法突破 摘 要:《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在以描写家庭为中心的《金瓶梅》的影响下,彻底摈弃中国传统小说史官传统和叙事为本的记叙方法,把叙述故事和人物刻画同时作为写作的中心,打破传统小说单一化的人物形象,从人物生活背景、惯用语言、动作形态、心理活动等方面反映出人物的复杂和丰满,对后世中国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以贾宝玉为例,说明《红楼梦》在人物描写上对于传统小说的突破。

关键词:《红楼梦》 贾宝玉 人物描写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最高成就的代表,无论在场景渲染、人物描写、叙事手法等方面,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无怪乎鲁迅称赞道:“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的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总之在《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 。特别是在人物描写方面,它完全抛弃前人小说人物类型化,特别是才子佳人小说“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形象塑造,正如曹雪芹自己所说:“那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才子佳人,最没趣儿。”(《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岳麓书社2004年版,下文有关该小说引文均出自此书,不再另注)所以鲁迅也说:“和以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特别是自比性质的贾宝玉,其人物性格描写的细致与复杂,更是在中国古典小说人物描写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进展。

一、贾宝玉性格的复杂性

根据统计方法的不同,《红楼梦》出现人物从三百多个到九百多个不等。在众多的人物中,作者着重描述的几十人性格迥异,个性鲜明,不仅不同人物差异巨大,仅就一人性格也呈现出多层面、立体化的特点,革除了传统小说人物性格单一化的弊病,如《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忠”,孔明的“智”等;也规避了之前才子佳人小说人物类型化的弊端,如鲁迅

所说:“功名遇合为之主,始或乖违,众多如意。”特别是有作者影子的主人公贾宝玉,其性格更是复杂多变,人物形象更是立体化,凸显了《红楼梦》一书在人物描写手法上的出众与革新。

贾宝玉的性格特征无时无刻不在呈现出一种双面性,甚至是一种矛盾性。他从小生于封建大家族之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纨绔子弟的顽劣嚣张、飞扬跋扈的性格在他身上自然有所体现:厌倦读书,大闹私塾,与狐朋狗友厮混,贾政外出做官时“每日在园中任意纵性游荡,真把光阴虚度,岁月空添”(《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然而他又是女娲补天的遗石变成,厌弃封建贵公子的生活,不满家人给他安排的科举官宦之路,视功名富贵如粪土,多次怒摔宝玉,淡看元春选妃。他一方面反叛封建等级制度,不顾叔侄关系与秦钟交好,又与下人们打成一片,服侍袭人、晴雯;另一方面又拘于纲常礼教,屈于父亲威严,看见父亲就哆嗦,被打时也期望贾母来救援。他一方面认为“男儿们不过是些渣滓浊物而已”(《红楼梦》第二十回),于内帏与女性厮混,意淫秦可卿,与袭人初试云雨;一方面又喜欢胭脂粉黛,对秦钟、北静王、琪官等男性爱慕有加,表现出双性的性格。总之,他既是一个封建礼教的继承者,又是一个反叛者;既是一个厌倦学习的顽童,又是一个精于诗画的才子;既是一个见谁爱谁的荡子,又是钟情黛玉的情种。他性格的这种复杂性,在重情节轻人物的中国古典小说之中是极为罕见的,甚至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

二、《红楼梦》中人物的描写技法

《红楼梦》作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把人物刻画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的小说,其刻画人物性格的技巧不可谓不独到,这些刻画人物的技法有的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比如对比烘托人物性格;有的则具有开创性意义,为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如以书中人物的视角描写刻画。笔者以贾宝玉为例,试图梳理《红楼梦》中人物刻画的技巧和方法。

1.正反对比与人物映射 《红楼梦》中作者精心勾勒的各类人物形象在作者的精心安排之下,形成正反对比,甚至一个人物就是另一个人物的映射,以此突出人物性格。贾宝玉生于封建之家却拥有超凡之气,与大家族中的其他纨绔子弟形成鲜明对比。薛蟠仗势欺人,贾琏趁乱纳妾,官宦子弟的一系列恶习在贾宝玉的身上少有体现。但他毕竟生于这样的家庭,与薛蟠鬼混,跟金钏调情,又不脱顽劣之气,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便在这一正一反的对比中彰显出来。除此之外,作者还有意安排一个甄宝玉来映射贾宝玉,他俩容貌相似,性格相像,贾宝玉甚至对镜做梦还见着另一个“宝玉”,却因甄宝玉“改邪归正”,得了个善终,更显得贾宝玉的“痴”,这样的人物刻画方法不得不说是一绝。同样,黛玉与宝钗的对比,与晴雯的映射,也都属于这类手法的运用。

2.多维描写与重点突出 《红楼梦》中人物形象复杂多变,但不代表作者并没有笔法轻重,人物的主要性格还是十分突出。比如贾宝玉既多情又专一,但文章大量篇幅还是在描写他对黛玉的痴情,文中多处写宝玉在众姐妹中护着黛玉,无论是海棠社评诗还是与袭人的对答,后来甚至是哄骗他是与黛玉成亲才和宝钗结合,把他痴情的性格描写到极致。然而相较于脱胎于话本的传统历史小说人物性格的过分符号化,这种多为描写和重点突出的方法使人物性格既鲜明又不显得单薄。这种手法在描写其他人物时亦有运用,比如凤姐贪财、泼辣、能干、善于钻营、心狠手辣、迷信又富有爱心等,但文中着重描写的是其 泼辣性格。

3.典型环境与典型形象 因为作者曲折的身世,曹雪芹注意到人物所处环境的变化对于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变化有着重要影响,这就造就了《红楼梦》中典型环境形成典型人物的写法。贾宝玉身处显赫一时的荣国府,自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加之贾母溺爱过度,贾政无力教子,王夫人又死了儿子贾珠,则更加深了对贾宝玉的宠溺。所以贾宝玉自幼骄纵,被仙子称“天下第一淫人”,不喜诗书,轻视功名利禄(这对于他来说太常见了);而贾府又多女仆,他一手被女性带大,在大观园内宝玉与姐妹们同住,与她们成长玩耍,所以他对女性有

种天然的崇拜,甚至不自觉地爆发出某种女性意识,比如性情敏感,爱好红色,等等。后大观园变得冷清甚至破败,宝玉性格也变得越发阴郁。《红楼梦》在继承前人“时势造英雄”这样环境影响性格理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更大的发挥。比如身世不幸、寄人篱下的黛玉则多一分猜忌和脆弱,潇湘馆的清幽也衬托出黛玉的忧郁。

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