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三分钟搞笑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21:27:54 优秀作文
篇一:课前2分钟小故事
课前2分钟小故事
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题目是《农夫过河》。 从前,一个农夫带了一只狗,一只兔子和一棵青菜,来到河边,他要把这三件东西带过河去。那儿仅有一只很小的旧船,农夫每次最多只能带其中的一样东西上船,否则就有沉船的危险。
可是调皮的狗欺侮胆小的兔子,贪嘴的兔子又要吃鲜嫩的青菜。先带什么呢?农夫想啊想,终于想出了一个过河的办法。小朋友,你知道农夫是怎么做的吗?
原来农夫第一次先带兔子到对岸,然后空手回来。第二次,带狗到对岸,但把兔子带回来。第三次,把兔子留下,带菜到对岸,空手回来。最后,带兔子到对岸。这样三件东西都带过河去了,一件也没有遭受损失。
篇二:巧用课前三分钟
巧用课前三分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问题一:课间之后学生很难快速地把心收回到课堂上来。他们总是对课间十分钟情有独钟,表现得依依不舍,甚至有些同学还沉浸在其中,乐不思蜀。于是这成了我们教师揪心的一个问题。
问题二:由于我班学生来自不同地方,而且有许多学生来自农村,这一部分学生几乎在大众面前不发言,即使发言也是如蚊子“嗡嗡”,声音小得只有自己能听见。面对口语表达能力差,胆量小的孩子们,作为老师我常常束手无策。 进行适度的“课前热身”便是有效课堂的一剂良药。“课前热身”,就是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里,授课教师与学生进行的交流互动活动,它不仅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平定学生情绪,吸引学生思维,调动学习激情,还能水到渠成地进入新授内容,对下面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谓课前三分钟活动指的是:在每一堂语文课上,利用起初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按照老师设计的活动,并按照一定的顺序,一定的要求轮流和同学和老师就相关内容进行交流、发言,是教师用于日常教学的一种手段,也是对学生语文素养及语文能力的一种培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教学中,设计并实施合理有效的课前三分钟训练,能使教育教学效果在无形之中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合理巧妙地使用课前三分钟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环境,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沉闷死板,给学生以新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可以增长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二、课前三分钟,热身运动之巧用
八九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特别用心设计着每一节课的课前三分钟。结果,我的语文课堂,带给学生的是期待,是快乐,是知识与能力。
课前三分钟的“热身活动”,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而随机应变,随堂而定。
(一)“知识性”的课前热身
课堂伊始,如果发现学生精神状态较好时,可以选择“知识性”的课前热身活动。每一堂课开始前三分钟时间,可按座位顺序或学号由学生轮流走上讲台,讲述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内容。
1.展示名句
说说自己喜爱的名言警句,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名言警句源于生活,是对于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鼓励、警示和鞭策作用。学生在发言的同时,不但积累了知识、丰富了语言,作为听众的同学也受益匪浅。
2.讲讲典故或成语故事
典故是指那些常被后人使用的、来自古书中的词语或历史故事。成语来自古代寓言、历史故事,它经过实践的千锤百炼,言简意赅而又形象生动地表达特定的复杂意义。通过收集典故或成语故事并将给大家听、说出成语的应用,可以丰富学生的成语知识,使听的人和讲的人都有收获。既积累了知识,还调动了学生的热情。
3.赏析文段
宣读自己在课外精选的百字短文。内容不限,形式不限。诗歌、幽默小品、小故事、新闻、精彩片段,或者自己和同学写的日记、小练笔、作文等,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文段都行。这一安排,在不经意中既提高了学生的朗诵水平,还丰富了习作的材料。
由于“知识性”课前热身都是教师早已通知学生,因此学生表现的热情很高。在轮到自己上台展示的前好几天,就开始冥思苦想,选材谋篇,力争成功。可谓煞费苦心。有的主动找老师帮助,有的请同学或父母当第一听众练习。这样不但有利于多向交流、发展学习,还能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树立信心。
(二)“话题性”课前热身
1. 我将全班学生按学号排序,每天轮流安排一人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这名学生在第二天语文课前要向全班同学口述重大新闻。每逢星期一讲述的学生,要将周五及双休日的“新闻联播”进行“联播”。
课前三分钟的新闻播报,学生需要在“新闻联播”结束后,凭借对声音和画面的记忆,围绕所记关键词进行扩充,并组织成完整的句子,才能表述一则新闻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要有代表性地选择几则新闻,构建起三分钟新闻内容。另外,小小的新闻发言人要认真模仿播音员,做到仪表端庄,举止稳重,发音准确,口齿清晰,脸带笑容,语富感情,要淋漓尽致地展示口才与胆量。同时,通过声情并茂的播报,发言人要把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和兴奋点迅速转移到这“昨日三分钟”上来,让全班同学用短短的三分钟时间走天下,看世界,开眼界,长知识,也要为教师上课提供可借鉴的导语和素材。
2、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在家中或者在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话题可以小到谈论今天的早餐、衣着、天气、心情等,也可以大到某一社会现象。如:交通事故、打架斗殴、见义勇为等。讲述后,教师酌情点评或课后个别交谈、真诚指导,表扬其闪光点,让学生既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锻炼了他们的说话能力,还能让学生留心关注生活,对社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2.引导学生讲述身边的某一特定现象,包括学生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学生之间的、师生之间、父母之间,朋友之间的各种现象。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留心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如:早恋、不遵守纪律、乱扔垃圾等。教师应根据实情及时确定话题,作为一个“话题性”的课前热身活动来开展。
“话题性”课前热身都是在一种民主的气氛中开展,有激情又不失淡静的分析和判断,既让学生懂得去关注自己周围的生活,还能让他们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地对待,有责任感地成长起来。
(三)“趣味性”的课前热身活动
有时,学生因天气原因或过于疲劳而昏昏入睡。这时,教师千万不要急于上课,而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因为学习状态直接影响课堂的有效性。这时。“知识性”与“话题性”的课前热身活动并不适合开展,教师可即兴选择开展“趣味性”的课前热身活动。
“趣味性”的课前热身活动,就是带着大家玩一个快乐的游戏,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学习的思维。如:“说反话”游戏。教师说:“站起来”,全体学生得“坐下去”,要做跟老师说的意思相反的动作。出现错误的同学被“罚”出来对着全班同学扮鬼脸或学动物走路等等。这种既幽默又不伤自尊的“处罚”,使受罚者快乐认罚,让胜利者开怀大笑。又如:“应声虫”游戏。指定学生跟着老师说一模一样的话。教师可故意说一些有趣的、能引得大家哈哈大笑的句子,让那些精神欠佳的学生来模仿。如此一来,孩子们马上会兴致高涨,积极参与而且非常开心。接下来的教学流程中,你会发现就连刚才昏昏入睡的学生也已神采奕奕、满脸笑容了。
面对一群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的学生,教学效率怎能不提高呢?当然,“趣味性”的课前热身活动,运用游戏的方法,要遵守以下三个原则:
1.快乐性原则。游戏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们首先要保证这个游戏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能让他们乐在其中,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2.互动性原则。既然游戏是为了提高课堂学习的兴趣,我们就不能把游戏的参与者确定为几个人,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包括教师也不能仅仅当导演或观众,必要时也是个好的配音演员。全员参与互动性强,才能使课堂效率真正提高,否则参与人少,绝大多数学生都在那里当观众,可能达不到设置游戏的目的。
3.服务性原则。课堂设置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所以,作为主导的教师,要把握好游戏活动的方向,不论是大的游戏还是小的游戏,都要是能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才可实行。
总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前热身”活动,会让学生对语文课充满了期待。在这短暂的期待里,把鲜活有趣的生活内容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力,锻炼学生的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教学的效率。而且使学生积累了知识,提高了语文素质,可谓“巧用课前三分钟,磨刀不误砍柴工”。
篇三:课前三分钟“小故事”微课程研究
课前三分钟“小故事”微课程研究
作者:吴素琴
来源:《新教师》2015年第03期
课前三分钟“小故事”微课程指的是: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为学生讲述小故事,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良好的品德,促进语文素养的养成。本人在实践中认识到,这一微型课程值得大力开发,不断加深研究。
一、目标因意外惊喜而明确
一个闷热的下午,学生上课无精打采,我就给学生讲了个小故事,学生们听完还不过瘾,纷纷要求:“再讲一个,再讲一个!”没有准备,一时不知讲什么好,忽然,瞥见讲台边上一张旧报纸,上面有一个小故事:一人因贫偷窃,县官怒曰:“情有可原,罪无可恕!”犯人曰:“罪无可恕,情有可原!”师爷曰:“犯人服罪也。”县官曰:“非也。”于是我添油加醋把这个小故事一说,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下课时有几个同学还饶有趣味地学着县官和犯人说的话“情有可原,罪无可恕!”“罪无可恕,情有可原!”看来他们对这两句字完全一样,顺序不同,意思相差甚远的话感觉挺新鲜的。
隔了两天,上《城南旧事》班级读书交流会的时候,我让学生评价一下,为了供弟弟上学不得已去偷东西的“厚嘴唇”这个人物,一个学生站起来言简意赅地说了一句话:“罪无可恕,情有可原!”说完还得意地笑了笑。平时要求学生积累的语句,他们未必记得住,讲故事并没有刻意要求记忆,但他们却能牢记故事中的语言,还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这让我非常意外。仔细一想,却在情理之中,故事因其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与哲理性的特质为儿童所喜闻乐见,故事的内容自然很容易被他们接纳了,成为自己的积累。于是我就开始琢磨着怎样巧妙地利用小故事,让这些小故事带给学生期待、快乐,带来知识与能力。我也开始思考怎样使这一做法常态化,于是便有了这语文课前三分钟小故事的微型课程。之所以把讲故事的时间定在课前三分钟,一是因为故事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二是时间可以固定下来,便于长期坚持。
二、课程在不断实践中明朗
在实验的初期,我并不急于让学生也参与讲故事,因为故事质量的把握尤其重要,教师自己讲,可以较好地把握故事的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我发现一般情况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等,高年级学生则喜欢幽默风趣、蕴含哲理、充满智慧、富有文采的小故事。因为我任教的是高年级,我根据自己教学对象进行具体分析,选择有针对性的故事开展教学,逐渐形成以下几个系列的故事课程。
1.帮助孩子明理的故事。我国古圣先贤常常寓处事哲理与故事之中,以普通人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传递其真知灼见。不仅我们中国,外国人也喜欢用故事说理。运用这样的故事,可以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比如,我想教育学生讲诚信,我就给学生讲《曾子杀猪》《三次逃票》;学生急躁,我就给他们讲《急性判官的故事》。学生在倾听故事的同时,感悟智慧的哲理,体验善良与邪恶,辨别是与非,从而学会做人,学会处世。
2.课堂抛砖引玉的故事。语文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生活故事自然就成了语文教学割不掉的脐带。我常常用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为新课的学习抛砖引玉。这些小故事或许当时只在学生心中激起了一层小浪花,但日积月累,肯定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再者,一本语文教材的容量有限,在内容选择方面也存在着不足。因此,我觉得可以“以点带面”对教材做适当的充实和拓展。例如,教学李白的诗,我就给学生讲《李白醉酒戏权贵》。教学《鹿和狼的故事》我先给他们讲最近发生的美国河流里亚洲鲤鱼泛滥的新闻。教学《小桥流水人家》我就把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编成一个故事。这些故事,有的补充资料,让学生了解背景;有的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思考;有的适度拓展,丰富阅读材料;有的造成悬念,在最精彩处戛然而止,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3.引领课外阅读的故事。新课标对课外阅读量做了明确的要求并“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用小故事引导学生主动地去看优秀的课外读物,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教学了《刷子李》(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我推荐学生阅读《俗世奇人》,但我发现几乎没有同学去看,于是我就绘声绘色地给他们讲《泥人张》,告诉他们《俗世奇人》这本书里还有很多这么有趣的故事。第二天午读时教室里就多了几本崭新的《俗世奇人》,孩子们小脑袋挤在一起正津津有味地读着。于是我便常常把一些优秀图书的某一个片段拿出来“诱读”。例如,我讲《狼王梦》里紫岚临产,猎人带着猎狗后面紧紧追赶,当学生们听得正入迷时,我卖了一个关子——要知后事如何请自己看书。很快班里就开始传阅《狼王梦》,随后就掀起沈石溪动物小说热。
4.弘扬传统文化的故事。用一些小故事将传统文化教育物化为学生们需要和乐于接受的形式,以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比如,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怎样让学生爱上这些诗词经典,我就给他们讲一些诗人的生平事迹、写诗趣事或古诗改编的故事。再如,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俗和道德风尚,寄托着整个民族的美好憧憬。传统节日来临之前,我就把这些传说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了解我国的风俗习惯,促进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效益于长期坚持下显现
接手这个班一年多,课前三分钟讲故事也坚持了一年多,我发现我们班的语文学习氛围因故事在悄悄地改变。
故事生产快乐。“语文老师来了!讲故事喽!”故事魅力力就是这么大,连我的到来都变成一件让他们欢欣鼓舞的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趣的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现在语文课不再让学生们生畏,他们会开心地喊:“哦!上语文课了!”
故事推动阅读。课前三分钟小故事打开一扇通往广阔课外阅读天地的窗户,学生们把课外阅读变成主动自觉的行为,阅读的结构也在悄悄改变,涉猎的范围更广了。
故事滋养美德。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搬硬套大道理效果显然不大,而把道理渗透到故事中却可以如春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灵。
故事的能量远不止这些,这还需要我们去开发,去探索。我会继续用精美的故事装点学生童年的梦想,让故事伴随着学生快乐成长,努力使课前三分钟“小故事”微课程更趋完善。(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沟头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