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作文材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23:32:26 优秀作文
篇一:“微”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微”字被《新周刊》评为2012中国年度汉字。推委会给出的理由是:微博的“见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积微成著”,以及北京暴雨中152位农民工救人时发出“我们不要钱,是来救人的”的“微言大义”等等。从微博、微信到微公益、从微表达,微力量到微监督,社会生活中是无“微”不至的。我们已经迈入了“微时代”。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微是你我,是每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微小分子。只有微幸福,才是真幸福。” 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2、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材料解读】
综观提示语给出的两则材料,我们不难发现关键词应该为“微”。“微”字既有“细小轻微”之意,也有“精神奥妙”之义。“微”在当今时代的映衬下,无疑可以让公众有更真实的体认和多面的理解。
在这个“微”时代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重新被人们审视。这是一个关注个体的时代,这是一个关注草根的时代,这是一个个人价值被强调的时代,所以在微博、微信中,微声音、微诉求、微表达得到了重视;另外,在这个时代中,“微力量”“微公益”因其具有社会正能量,反应了时代民众对于真善美呼唤的心声,极易汇聚成社会洪流,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体现了“微”与“大”的辩证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微公益”的社会背景是官方慈善公信力遭重创的时代,“微监督”是一种在官方监管不力、社会法制不健全的语境中的倡导,所以“微”的背后还有着社会的一种无奈。
【作文立意】
一、符合题意:
①能围绕“微”字的“个人”含义行文,论证社会的公正、公平需要“微”力量的参与,同时“微”力量可以汇聚成社会大能量,推动社会发展。
②能围绕“微”的时代特性行文,论证“微”是一种科技(微科技),是一种生活方式(微碳生活),是一种思想观念(微力量、微信念)等。
③文章立意点小,虽然只从“微博”或“微信”的角度出发,但是能够探究“微博”“微信”背后的“微力量”、“微信念”,文章内容有深度,能辩证地看待“微博”或“微信”,也可判为一类文。
④能反思“微时代”,反思“微公益”“微监督”,呼吁社会大环境真善美的回归,思想深刻。
此类作文若语言结构等方面有亮点,在48分以上打分;否则,48分以下酌情给分。
二、基本符合题意:
扣题不紧,不能从材料出发,主要内容是在论证“积少成多”积累的重要性、“细节”决定成败等观点。此类情况之普通水平作文,在36分以上、42分以下酌情给分。
若语言结构等方面有亮点,可在42分以上打分,但不能超过48分。
三、偏离题意:
完全抛开材料中的关键词“微”,偷换概念,套用它文等,36分以下给分。
《北京青年报》消息 又到一年年终时,各种盘点正在火热进行中,其中年度汉字的评选备受关注。12月16日,由《新周刊》主办的中国娇子新锐榜在青岛揭晓。在“微”、“表”、“拧”、“习”、“国”、“来”、“去”等候选项中,“微”字脱颖而出当选年度汉字。推委会认为,“微”字毫无疑问最能概括这即将结束的一年。它指的是微博的“见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积微成著”;它指的是北京暴雨中152位民工奋力救人时发出“我们不要钱,我们是来救人的”“微言大义”、指的是上升乏力、集体焦虑的屌丝群体的“身微力薄”。“微是你我,是每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微小分子,是每一个被打捞上岸不再沉没的中国声音,是每一个能被看见、能被听见的人。”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出席揭晓仪式,深度解读年度汉字“微”。(严 格)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微”字被《新周刊》评为2012中国年度汉字。推委会给出的理由是:微博的“见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积微成著”,以及北京暴雨中152位农民工救人时发出“我们不要钱,是来救人的”的“微言大义”等等。从微博、微信到微公益、从微表达、微力量到微监督,社会生活中是无“微”不至。我们已经迈入了“微时代”。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微是你我,是每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微小分子。只有微幸福,才是真幸福。”
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材料作文,有提示语—分析提示语:
1、微博的“见微知著”—微博故事体;微博泄密事件
2、微信的“造微入妙”
3、微公益的“积微成著”—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李连杰的“壹基金”,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4、北京暴雨中152位农民工救人时发出“我们不要钱,是来救人的”的“微言大义”—郑伯克段于鄢、经典外交辞令
5、微力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1)1955年12月1日,美国黑人女罗沙?帕克斯因拒不给白人让座被捕,引发黑人大规模抗议,推动美国民权运动发展,并最终导致美国的种族歧视制度被正式废除。
1955年的美国,社会种族歧视依然合法化。按规定:黑人在公共汽车上要给白人让座。12月1日这天,在蒙哥马利市,一个看上去和蔼可亲的黑人妇女坐在公车上。驾驶员要求她让座给白人,她拒绝站起来,并坚定地表示:“我受够了让出座位!”后被警察以违反“公共汽车隔离条例”为由逮捕,这位黑人妇女叫罗沙?帕克斯。
帕克斯的教区牧师就是著名的美国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博士,马丁夫妇和几位黑人积极分子以其为契机,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抵抗运动,号召全市五万名黑人同胞对公共交通法进行抵制,并组织了著名的罢车运动,在那次激烈地冲突中马丁中弹,但后脱险。
这次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历时一年多,后经美国最高法院裁决种族隔离违宪。美国的种族歧视制度被正式废除,这是美国南部黑人第一次以自己的力量取得的胜利。
从此马丁成为美国民权运动的领袖人物,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这股民权运动风潮一直延续到六十年代,在民权运动的大力推动下,少数族裔、妇女、同性恋等各种弱势群体的权益逐渐得到法律的保障。美国社会的宽容与人权意识得到极大的深化和巩固。美国的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六十年代形塑出来的。
6、微监督—表叔、房姐、周久耕……
7、社会生活中是无“微”不至。我们已经迈入了“微时代”。--微时代症候
8、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微是你我,是每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微小分子。
(1)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蝴蝶效应:
有一首翻译的英文诗:“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成语:“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以上文字可用一个现代著名而热门的科学术语来概括:“蝴蝶效应”。
什么是“蝴蝶效应”?此一名词最早起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源至研究非线性效应的美国气象学家洛伦茨,它的原意指的是气象预报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初始值上很小的偏差,能导致结果偏离十万八千里!
例如,1998年,太平洋上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气象学家们便说:这是大气运动引起的“蝴蝶效应”。好比是美国纽约的一只蝴蝶扇了扇翅膀,就可能在大气中引发一系列的连锁事件,从而导致之后的某一天,中国上海将出现一场暴风雨!
也许如此比喻有些哗众取宠、言过其辞?但无论如何,它击中了结果对初始值可以无比敏感的这点要害和精髓,因此,如今,各行各业的人都喜欢使用它。
毫不起眼的小改变,可能酿成大灾难。名人一件芝麻大的小事,经过一传十、十传百,可能被放大成一条面目全非的大新闻,有人也将此比喻为“蝴蝶效应”。
有人还打了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来解释社会现象中的“蝴蝶效应”:如果希特勒在孩童之年就得一场大病而夭折了的话,还会在1933年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吗?对此我们很难给出答案,但是却可以肯定,起码战争的进程可能会大不相同了。
蝴蝶效应一词还引发了众多文人作家无比的想象力,多次被用于科幻小说和电影中。
(4)少了一个铁钉,掉了一只马掌,倒了一匹战马, 摔了一个将军,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
所有的损失都是因为少了一个马掌钉。这个著名的传奇故事出自已故的英国国王理查三世逊位的史实,他1485年在波斯战役中被击败。而莎士比亚的名句:“马,马,一马失社稷。”使这一战役永载史册,同时也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虽然只是少了一颗钉子的准备,却带来了巨大的危险。
(5)尽管斯托夫人的研究中带有猜测与缺陷,尽管奴隶制的拥护者进行了尖刻的攻击,但《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小说依然吸引了许多美国人的想象力。根据斯托夫人的儿子描述,当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于1862年与斯托夫人见面时,林肯曾评论道:“你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历史学家们并不能确认林肯是否真的说过这句话;而在与林肯见面的几个小时后斯托夫人写给她丈夫的信中,也未曾提及该评论。自此以后,许多作家都称赞了这本小说,称其集中表达了北方对不公正的奴隶制度与《逃亡奴隶法》的愤怒,赞其为废奴主义运动注入了前进的动力。联邦一方的一名将军及政治家詹姆斯?贝尔德?韦弗曾说过,正是这本书让他开始积极地投身到废奴主义运动当中的。
(6)布莱克的诗《天真的预言》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
9、只有微幸福,才是真幸福。
小确幸—村上春树
小确幸源自村上春树的随笔集《兰格汉斯岛的午后》
“小确幸”一词的意思是微小而确实的幸福,出自村上春树的随笔,由翻译家林少华直译而进入现代汉语。小确幸的感觉在于小,每一个小确幸持续的时间3秒至3分钟不等。
小确幸就是这样一些东西:摸摸口袋,发现居然有钱;电话响了,拿起听筒发现是刚才想念的人;你打算买的东西恰好降价了;完美地磕开了一个鸡蛋;吃妈妈做的炒鸡蛋;排队时,你所在的队动得最快;自己一直想买的东西,但是很贵,一天你偶然的在小摊便宜的买到了;当你运动完后,喝的冰镇透了的饮料——“唔,是的,就是它”……它们是生活中小小的幸运与快乐,是流淌在生活的每个瞬间且稍纵即逝的美好,是内心的宽容与满足,是对人生的感恩和珍惜。当我们逐一将这些“小确幸”拾起的时候,也就找到了最简单的快乐! 范文
1、微
一阵微风拂面,赶走惺忪的睡意,带来泥土的清香;
一簇小花绽放,赶走衰败的寒冬,带来春日的蛩音;
一场细雨淅沥,赶走漫天的阴霾,带来彩虹的明媚。
当我感慨于自然地细微之美,我不得不为她得美丽动容,然而当我着眼于社会,我才发现原来细微之美,就在我们身边,带我们最朴素的感动。
他像一根细细的琴弦,却奏响最撼动人心的感动。
丛飞,一个身患胃癌的歌手。从他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用歌声铸就希望,为孩子点燃一盏盏明灯。他得歌声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以绵薄之力筑成的爱的长城却被我们永远铭记。一根细微的琴弦,由他的手指轻轻弹拨,余音颤动着欲泣的心灵。如今,有多少失学儿童从破败的教室走进明亮的教室,有多少同样细微的爱心在像他一样行动,细微的力量,总有最动人的触动。当我们还在为物质而所求,为幸福而迷茫时,不妨听听这根弦,也许爱就发现了你。
细微却不微小,只有细小的河流才能汇聚成大海的浩瀚,只有每朵小花的绽放才能交换一场春日的悸动。奇迹永远是细微的又一个代名词。
他像一根拐杖,却指明了最正确的道路。
吴斌,一个普通的客车司机。当一片铁皮突如其来,重重地插入他得腹部,他没有放下紧握方向盘的手,他没有合上疲累的双眼,他没有停下绷紧的双脚,当死亡悄然临近,他冷静地完成一系列正常的刹车动作。他热心地告诉每一位乘客注意安全,按顺序下车……每当画面回放,我的心总被刺痛。也许他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只是危急关头一些细微的举动,却早已感动离一座城。当整座城的人们为他哭泣,当无数菊花摆满了他得墓碑前,当我望着他得笑容,微薄之力铸就的爱的奇迹早已让我泪流满面,让我明白了职业的操守和道德的底线。
篇二:微作文写作
微作文写作
微型作文写作高分秘笈
微型作文是一种精粹警辟、形式自由、迅速反映生活的文体。近年来,微型作文的写作考试 越来越提到了一个重要位置。微型作文在揭示中心思想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即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一事一物,挖掘其事物所包含的深刻含义或象征意义,加上丰富的想象,借以揭示中心思想。写作微型作文, 有记叙描写,有说明介绍,有议论抒情,篇幅短小,收放自如。 微型作文的内容,可以是一个生活的横断面,一道思想的闪光,一个景物或场面的摄取,或者是撒下几粒感情的珍珠,却同样要揭示 某个道理,反映生活之甜美、心灵之圣洁,奏出时代的主旋律,唱出未来的心声。
怎样才能微型写作 呢?从 高考实践看,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三点:明确要求、观点成熟、选好角度 。
第一、明确要求。要看清楚命题要求,明确内容上要求写什么,形式上有那些要求,字数要多少。比如2013高考江西卷 :
请按以下要求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你所学过的高中语文课本《先秦诸子选读》(12分)
(1)用一个统领全段内容的句子开头。
(2)有一处用“不仅——而且--”或“一方面 ——另一方面——”的句式过渡。
(3)使用打比方、拟人两种手法。
(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洁、连贯、得体。
(5)不少于200字。
【解析】 这道题要求考生 说明所学过的高中语文课本《先秦诸子选读》 。在内容上要学生介绍语文课本,既确保了每个学生有话可说,又考查了学生对课本的重视熟悉程度。技巧上不仅要求有修辞手法,还考察了文段结构的中心句、过渡句等。综合性很强。 其中有几个隐性要求需要注意,比如“介绍你所学过的高中语文课本《先秦诸子选读》”,这就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介绍课本,而不仅仅是课本内的某篇文章或某个人。此外,题目要求“有一个统领全段内容的句子开头”,这就要求学生后面的论述必须与第一句话对应。
【示例】
《先秦诸子选读》是新课改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旨在引导我们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并形成一定文化积淀的选修教材。(统领全段内容的开头)
教材不仅精选了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的作品,而且还遴选了道家、墨家、法家的传世名篇。充满哲思、影响深远的一篇篇文章好比一把把钥匙,打开一座又一座智慧宝库。(打比方)那些宝库的宝物或引导我们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或教会我们从中汲取民族智慧,或启发我们对种种社会人生问题进行反思。(拟人)总之,他是教导我们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追求,以道德为立身行事自处待人的根本,启发我们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人格健全地发展的大师。(拟人)(共281字)
第二、观点成熟。每个人的写作冲动,都是由对人、对事、对景物的直接或间接感受所引起的,心有所感才行之于文。法国作家福楼拜说:“写好,同时就是感受好、想好和说好。”福楼拜的意思很清楚:写好文章首先取决于作者的感受。有了感受才能形成观点,观点形成了,文章的立意就萌生了。比如2013高考广东卷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照要求续写。要求:①点明主题;②语意连贯;③不少于50个字(含标点符号)。
磨盘围绕着磨心不停地转动着,一圈,又一圈……
终于有一天,磨盘忍耐不住了,冲着磨心大发脾气:“我受够了!我这么大个儿,凭什么要以你为中心,一天到晚围着你团团转?别在这里碍事,没有你,我会做得更好!”
磨心无法再呆下去了,只好走开。
磨盘心想,现在终于可以随心所欲了。它铆足劲地转,但转不了几圈,就一骨碌滚到地上去了。
这时候,磨心平静地对磨盘说:“—— ”
解析
这是通过续写的形式来写微型作文,内容上要求点明主题。要写好首先要明白主题,要明白主题就要读懂上文内容,根据上文内容形成一个观点。这段文字主要讲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整体中一份子,磨盘只看到自己的作用,而看不到他人和整体的力量,结果犯了错误。观点形成了,文章的主题就 出来了。
参考答案:你做事有干劲,也有自己的想法,这是一件好事,但这个世界上人与人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个人都不能以自我为中心,随心所欲,如果没有你磨盘,我这个磨心又有什么用呢?
遗憾的是有的考生思考不深刻,观点没成熟,贸然下笔,结果文不对题。 第三,选好角度。微型作文因其微小,受篇幅限制,所以一定要选好角度,做到准确恰当地表现主题。切忌面面俱到的高、大、全。
比如福建微作文2013年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
材料1:校门建筑是校园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邵分,主要功能是交通和安保。它与校园内的教学楼、实验楼等一样,重要的是实用价值。因此,校门建筑首先应当注重实用。
材料2:校门建筑是一所学校的“门面”,是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它应当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并努力体现该校的办学理念。因此,校门建筑首先应当彰显校园文化。
你对校门建筑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 解析】
作文要求讲对校门建筑有何看法,材料讲了两种看法;一是校门建筑首先应当注重实用;二是校门建筑首先应当彰显校园文化。最好选择其中一个角度来说明,选择的依据是以自己最有话说的角度为好。
【示例1】
校门建筑的设计应秉持实用、简约、大方的原则。校门建筑是校园交通的门户,是校园安全的锁钥,实现这两大功能是校门建筑的基本要求。在此前提下,再讲求造型美观。因此,校门建筑要实用、简约、大方,而不应盲目攀比。那种一味迫求高大、奢华,耗巨资建造校门的做法,不仅造成很大的浪费,还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示例2】
校门在建筑造型和风格上应该具有鲜明的特点,它不仅要实用美观,还应该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相吻合。校门建筑是学校文化内涵的体现,是对该校历史文化积淀和办学特色的诠释。因此,它应该是校园建筑的点睛之作,和学校的其他建筑相协调。这就要求我们,在校门设计上要讲究个性,不能千篇一律,应注重体现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例1:2013高考湖北卷 请根据丰子恺先生《巷口》这幅画,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
①想象合理;②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字数不超过80字。(4分)
解析:1围绕画面核心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2、考虑修辞,组织语言
答案示例:夕阳西下,晚霞如飘扬在天空中的轻纱,暮色温柔。奶奶牵着孙子的小手,伫立巷口,翘首盼望那远游者归来的身影——是儿子,是父亲。背后,深巷幽幽,低吟着等候者的悠悠心曲。
例2:2013高考北京卷
有评论者曾用“一切景语皆情语”来概括本文带给读者的艺术感受,请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并结合本文具体阐述。(不少于200字)(12分)
解析: 1、内容写法,分析作用。
2、联系文本,理解感受。
答案示例
“一切景语皆情语”,指对景物的描摹都是为了情感的抒发和表达。很多文学作品都是借景抒情,以景寓情的,对景物的描写其实旨在表达情感,抒情才是目的。
作者书写的是对浙江的追忆和游历,勾勒出一副融汇了自然山水、风土人情、历史传承等因素的江南图景,感物寄兴,表达了对浙江性格的体悟。文章其实就是为了抒发对故乡浓重的赞美之情,赞美这里的山水风物,人文情韵。如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严谨、素净,物件厚实可靠,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鲁迅的艺术素描朴质,温情!他用笔经济,勾画实在处境,有抒情气氛。平常的叙述也带有余音,富有感染力--他的严格而宽厚,充满深情,是魅力之源。浙江人杰地灵!西湖清爽,洗涤红尘,让人感到清爽。西湖多变,西湖是明媚的,更显清幽,西湖淡雅天然,素描淡妆,以天然而胜。西湖性格厚重,富有厚度和重量。水使它灵秀,山却给它骨气,同样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篇三:4.16微写作材料
附件
1.思子 明/吴敬夫
剑阁凌云鸟道边,路难闻说上青天。山川万里身如寄,鸿雁三秋信不传。
落叶打窗风似雨,孤灯背壁夜如年。老怀一抽钟情泪,几度沾表独泫然。
【简析】《思子》是吴敬夫因十分思念儿子吴改过而写给他的,此时吴改过正在四川做官。然而吴改过收到诗以后,因留恋自己的官位,并未回去。其父思子心切,郁郁而终。这首诗前四句表达了老人对儿子的思念之情,后四句则表达了年老孤独、无人侍奉的凄凉之感,侧面表达出希望儿子早日回家共享天伦之乐之心。
【鉴赏】此诗所表达的思子之情,不同于左思《娇女诗》中的欣赏娇女的聪明伶俐,惹人溺爱,不同于杜甫在战乱中为儿女衣食饱温和生死存亡萦怀之情,也没有历代文人依照社会道德规范和家风训导其子、望子成龙之意。它没有明显的社会意义或功利目的,是一种出于年老孤独时对子嗣的依托和企盼的感情,它更符合人的自然属性,更具有人类的普遍性。俗话说:老还小。当一个人走过青、壮年人生途程而进入老年时期,其能力和心智伴着“行将就木”的惶惧感而逐渐衰弱了,(古诗百科:gushibaike.cn)对于环境、亲人的依赖恰如所知甚少的儿童一样,都对生存应变力强的人产生一种寻求保护的安全需求:儿童的对象是父母,老人的对象是子女。此诗的思子感情,就是通过老境孤寂和对儿子的企盼来体现和加强的。
诗的首联既把儿子仕宦的环境写得如此艰险,次联就久未得其书信一事,进一步加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山川万里”承上联而来,谓官地之远,远隔万里,鸿雁传书,更属不易。以至三秋无信。如果说上联从儿子做官的地方环境的艰险来表明思子之情,那么本联就从父子相隔山川万里之遥通讯不便来加强这种感情。颈联上句以秋景寓情,下旬以孤灯自况。“落叶打窗风似雨”,一幅秋风萧瑟凄凉之景;“孤灯背壁夜如年”,是人生迟暮、孤独难熬的形象写照。无论秋景的凄凉,还是老境的凄凉,都是人老体衰、失去依凭时容易感受体验到的,所以在这个时候,那股思子之情就特别强烈和迫切。
如果说颈联还是一种感应和比况,那么尾联便使积蓄的感情潮水如倾闸而出,深切的思念通过无数次钟情的热泪而达到高潮。担忧儿子的处境,想知道儿子的消息,自怜孤寂境况,心情越来越沉重悲怆,那起初的疑惧、担忧、自叹,终于到此以老泪纵横的抒情方式发展到极致。
不难看出,此诗在构思、叙写次序、重心转换等形式上的处理,是配合作者思子之情逐步强化递进来设计
的:以闻说路难来烘托气氛,以三秋无信来强调思子的必要性和真实性,以落叶孤灯的感应象征来突出思子的主体之不幸,最后总括为子而忧为己而忧发展为倾闸而出的钟情热泪。其形式与抒情内容体现了较好的统一。其次,由儿子境况转入父亲境况,四联中安排匀称自然,脉络清晰,具有律诗自成规矩方圆的形式美特征,且意辞切题,形同剥笋。最后展示给读者的,是本诗最动人的情感精华。2.情景常见关系简介: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是指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法。在这其中,情是灵魂,景是载体。景中有情,情寓景中。例如朱自清的散文《春》,通篇
写景,又通篇渗透着情。“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里是用比喻、拟人写景。写春天景色的绚烂多姿之美,使人如临其境,赞美之情一读便知。在自然界,在人类社会,“景”或“物”的自身并不带有感情色彩,但是景物被写入作品,就会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而获得了生命,并表现出鲜明的感情倾向性。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这个道理。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有几种不同的情形:
(1)以乐景写乐情。这里的“乐景”指的是一切美好的景色,“乐情”指的是愉悦的、热烈的、激昂的等等一类的情感。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作者在这里并非单纯地描摹自然形态,而是注意把自己强烈的主观情感倾注其间。在对自己所热爱的景物的描绘时,无不极眼言其美,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空中楼阁”的无限钟爱之情,令人读之产生共鸣,引起对作者所描绘之物的热切向往。
(2)以哀景写哀情。“哀景”指的是凄凉、肃杀、灰暗的景物,“哀情”指的是忧伤的、悲切的、消沉的等等一类的情感。例如:“时候既是严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往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条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我的心不禁悲凉起来了。”
——鲁迅《故乡》
事实上,某些事物的本质和现象,内容和形式之间,存在着一种有趣的矛盾。诸如 “长歌当哭”、“喜极涕零”等等。这类现象既可以说明人们社会生活或思想活动的复杂性,也可以给优秀作家提供一种有效表现丰富多彩生活与情感的艺术手段。把景物和人物的心情形成对立,以强烈的对比,烘托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还有两种形式:
(3)以乐景写哀情。例如:
扬科躺在长凳上。屋子前边有一棵樱桃树,燕子正在树上唱歌。姑娘们从地里回来,一路唱着:“啊,在碧绿的草地上??”——《小音乐家扬科》
扬科被迫害死了,作者却写了一段美好的景象,来反衬他死得悲惨,从而更加令人惋惜和同情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4)以哀景写乐情。例如:
“只有一点微弱的灯光,就是那一点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暗扑灭的灯光也可以鼓舞我多走一段长长的路。大片的飞雪飘打在我脸上,我的皮鞋不时陷在泥泞的土路中,风几次要把我摔倒在污泥里。我几乎走进了一
个迷阵,永远找不到出口,看不见路的尽头。但是我始终挺起身子向前迈进,因为我看见了一点豆大的灯光。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 巴金《灯》
文中环境不可谓不恶劣,但是“我”受到灯光的鼓舞和指引,却始终“挺起身子向前进”。衬托出了“我”的顽强和在逆境中对前途充满希望的信念。
在写作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作文,作者刻意写情,却并不能动情。主要原因是忘了环境,情与境离,失去了生活的具体性和真实感,未免流于浮泛。要明白写景是为了表达作者或文章中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写景要有目的,不要为写景而写景。
如何运用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呢?
首先,必须要有真情实感。一段文字在篇幅不长的情况下,要把作者内心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用情来感染读者,这种情感必须是真实的。如果虚情假意,矫柔造作,单纯想去靠几个表现喜怒哀乐的词语和几个标点符号去体现,文章必显得枯涩空洞,会让读者一眼就看透华丽外表,文章也会失去光泽,变得黯淡无光。
其次,把握住抒发感情的方向。一般情况下,片段描写的文字只有一个感情基调,抒发的感情必须统一在这个基调中。在描绘景物时,无论是选择角度,确立的侧重点,还是文章的遣词造句,其倾注的感情必须始终一致,否则就会出现不协调的“杂音”,而破坏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
再次,要注意对景物的选择。即为情感的抒发找好载体。挑选景物时,所选取的景物具有的特点必须与作者抒发感情的主旨有某些相似或相通之处,景物的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在外观形象上,还应蕴含在精神实质中。苏轼在同年同月写的散文《赤壁赋》和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样写长江赤壁,一个“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一个却“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如此反差,前者恰好反映作者泛舟夜游赤壁时恬静的心情,后者则反映的是诗人凭吊古战场,向往英雄业绩,感慨自己功业无成的澎湃心潮和悲壮情思。
最后,要能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技巧。为了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在观察景物时,要注意观察的角度和顺序,充分调动起各种器官的感知能力。在具体描摹景物时,利用对比、衬托、象征、联想等表现手法,丰富景物的刻画点,拓宽景与情的沟通,加深景与情的融合。如《雨霖铃》中“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是想象之景,作者组合冷落、孤寂的景物,表达悲凉苦楚的情怀,使读者更有味地去体会离人的那份情。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