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文化演讲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3:33:40 体裁作文
篇一:陶瓷演讲稿(1)
土火之艺——馆藏历代陶瓷展览
400.观众朋友,您好。欢迎参观“土火之艺——馆藏历代陶瓷展览”。在这个展
览中,您将看到200多件件精美的陶瓷作品,它们详细介绍了中国陶瓷在起源、发展、鼎盛时期的艺术特色以及广东陶瓷的发展历程。
401.第一部分:“初见窑火——陶器的起源与瓷器的滥觞(làn shānɡ)”,展示了
陶瓷自新石器时代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这几件陶器来自位于甘肃临洮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城南马家窑村南面的麻峪沟口。
马家窑遗址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的著名遗址。遗址地处洮河西岸的一级阶地上,1924年首次发现并进行了考古发掘。1957年起经甘肃省博物馆等机构的多次调查,发现了马家窑文化的马家窑类型叠压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之上的地层关系,从而确定了两者的时代早晚关系。此外还发现了马家窑文化的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以及寺洼文化等遗存,当中以马家窑类型的文化遗存最为丰富,马家窑文化以及马家窑类型也均以该遗址命名。
遗址南北宽约280米,东西长350米,巴廊沟从遗址的中部穿过,沟沿一带被水冲刷开来,文化层暴露在外,厚约0.3~0.5米,内涵丰富。房屋有方形、圆形两种,结构多为半地穴式。居址旁有公共墓地,盛行仰身直肢葬式。
马家窑类型的陶器,多为橙黄色,彩陶非常发达,许多器物的口沿、外壁和大口器的里面都施以彩绘,花纹全部为黑色,主要包括有垂帐纹、水波纹、同心圆纹、重叠三角纹、漩涡纹、蛙纹和变体鸟纹等。夹砂陶多饰以绳纹,某些器物的下部装饰有绳纹、上部施彩。遗址出土的石器包括石铲、石刀、石镰、石磨等,也有盘状器、铲形器,磨制较为精细。(国家文物局)
)是这个展览陈列的最早的陶器。马家窑文化深受仰韶文化影响,属于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距今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它分为马家窑、半山和马厂三个类型。半山类型陶器属于马家窑文化晚期,年代约在公元前2900至公元前2350年。纹饰以红彩和黑彩两色相间的锯齿纹为骨架构成各种图案。马厂类型陶器年代约在公元前2350至公元前2050年,是马家窑文化最晚的类型,是半山类型的继续与发展。
402.商代陶器的主要特征是圜底(huan)、圈足和袋状足。绳纹约占陶器纹饰总数
的五分之四。西周时期,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最多。陶鬲是西周时期的主要炊具,与锅用途相同。陶与瓷的区别在于烧成温度、原料、吸水率、敲击声的不同。原始青瓷接近瓷器的标准,出现在商周时期,是陶器向瓷器过
渡阶段的产物。有些出土的战国陶器铭文有“陶里”“豆里”的地名,字样大都印在浅盘豆上,说明制陶业已具有主要生产某些产品的专业化倾向。 403. 成熟青瓷出现于东汉。西晋时期,瓷器成为常用的容器和饮食器具,并用
印、划或堆贴等纹饰装饰。汉晋时瓷壶开始流行,用于盛放酒、水。西晋至南朝时期非常流行鸡首(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壶,但在不同时期,器形有所不同。西晋鸡首壶的鸡头是实心的,完全是一种装饰。东晋时的壶身、壶颈都比西晋的略高,鸡头是空心与壶身相通,具备了流水的功能,鸡尾成为了壶柄,实用性明显高于前朝。
404.东晋和南北朝时期,南北方都生产青釉瓷器。由于原料、风俗习惯和审美爱
好的差别,南方和北方的器物各具特色。北方的器物,釉色呈橄榄般的绿色、胎体厚重,造型粗矿,纹饰庄重;南方器物釉色青绿,造型巧致,纹饰精细,以刻划的莲瓣纹为主要纹饰,有些器物上装饰有小而密集的褐彩。
405.展览的第二部分:瓷国崛起——陶瓷的发展期,展示了隋朝到宋代,我国瓷
器的发展状况。隋代统一了全国,制瓷业得到进一步提高。此时已能烧制较好的白瓷,但青瓷仍是生产的主流.到了唐代,青瓷的烧造已相当精美。江浙地区越窑生产的青釉瓷器代表了当时青瓷生产的最高水平。这时出现的绞胎工艺,把两种不同颜色的胎泥绞在一起用以制坯成型,呈现出一种别致的花纹。由于绞胎器两种原料间的差距,其制成品容易出现干裂或变形,传世作品很少。
406.白瓷到了唐代已自成一个系统,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河北邢窑的白
瓷最为著名,它偏重实用,生产的多是生活器皿。河南硖县的黄道窑,以生产白瓷为主,也烧制黄釉、黑釉等;河南鲁山窑以生产花瓷著名;长沙窑除青釉瓷外,还生产釉下彩绘和模印贴花装饰的瓷器;西关窑产品主要有白釉、黄釉、青釉、及黑釉等品种;
407.“唐三彩”是极具时代特色的瓷器,主要用于随葬和生活用具。出土的唐代
随葬物品中,有大量人和动物的三彩俑作品。三彩镇墓兽起着保护死者灵魂和守护随葬明器的作用。文吏俑主要刻画了文官形象,而武士俑是唐代贵族墓中的陪葬品,显示了死者生前的显赫地位。
408.五代时期的陶瓷造型沿袭晚唐风格,器型精巧丰富,工艺成熟。岳州窑青
釉莲瓣小口瓶是湖南岳州窑的精品。茶圣陆羽在《茶经》中称:“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从饮茶的角度将湖南岳州窑生产的青瓷排在了第四位。寿州窑主要生产黄釉瓷,也烧黑釉瓷,釉面光润如漆。
409.宋代制瓷业达到了我国古代陶瓷业的第一个高峰,除青、白两大瓷系外,黑
釉、青白釉和彩绘瓷纷纷兴起。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的产品为后世所珍重,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等也各领风骚。
黑色茶盏作为当时广为流行的饮茶、斗茶的器具,受到宫廷与民间的喜爱,推动了黑瓷的发展。以生产黑釉瓷器著称的窑口有江西吉安的吉州窑、福建建阳窑等。
410.宋代的青白瓷又称隐青或影青。有印花、刻画花等装饰。影青印花八角带盖
梅瓶,满身刻有缠枝牡丹花,内外施青白釉,积釉的地方呈现湖水般的绿色,是宋代江西景德镇窑的精品。
411.青釉是我国使用最早,沿用时间最久,分布最广的釉色。青色似碧玉,形象
高雅,符合文人、士大夫传统的审美情趣。龙泉窑生产的龙泉青釉以梅子青、粉青色最佳;耀州青瓷是一种厚胎瓷器,它的刻花纹样具有浮雕的效果;临汝窑是河南著名的民间青瓷窑,大多生产盘、碗等民间生活用瓷。
412.与宋对峙的辽、金王朝也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辽代瓷器以白瓷为主,兼
烧白釉黑花和黑釉瓷器,工艺与中原北方各窑大体相似。但鸡冠皮囊壶模仿契丹族传统的皮囊,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金代大部分日用器皿承袭宋代特点,花纹装饰简化,较多采用刻花和剔花的装饰手法。犀牛望月纹在南宋时期非常流行,也称吴牛喘月,宋元瓷器中的此类图案,反映了北方金人统治下的汉族人民在战乱压力下产生的畏惧心理。
413.第三部分:各领风骚——陶瓷的鼎盛期,展示了本馆收藏的元、明、清时期
的代表性器物。元代是我国陶瓷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元代龙泉窑瓷器形制大,胎体厚,多以印花、刻花装饰瓷器,是重要的外销瓷。磁州窑以烧造白瓷及白釉黑花瓷为主。福建德化窑生产优质白瓷,以人物塑像最为成功。宜兴紫砂陶是一种民间传统制陶技艺,制品以茶壶为主。山西是中国古代烧瓷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名窑诸多。珐华器指施珐华釉的低温彩釉陶器,
多为山西所烧。
414.元朝统治者在景德镇专门设置了“浮梁瓷局”,掌管瓷器生产有关事务,制
瓷业逐渐向景德镇集中。除青白瓷外,景德镇创烧了卵白釉瓷、颜色釉瓷,青花瓷逐步趋于成熟,釉里红初步创烧成功。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的烧制成功,为景德镇成为瓷都奠定了基础。元代青花使用的青花钴料,有进口料和国产料两种。进口料绘制的青花色泽浓艳,有黑色斑点,国产青花呈色蓝中带灰,没有黑色斑点。釉里红是一个创新品种,以铜红料为着色剂,在高温还原气氛中一次烧成,使釉下纹饰呈现红色。明初洪武釉里红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元器的特征。
415.明代瓷器在永乐朝的造型以优美俊秀、厚薄适度、仪态万方著称。郑和下西
洋,中外贸易日益繁荣。出口的青花瓷器受到伊斯兰教国家人民的喜爱,他们绘制出喜欢的器型,如:执壶、花浇、僧帽壶等,让中国商人带回制作,八角烛台就是仿西亚器形的作品。景德镇还创烧了具有白糖色泽的甜白釉瓷器,把白釉泛青的现象降到最低的限度。
416.宣德时期,政局稳定,经济繁盛,瓷器制造达到鼎盛。宣德瓷的造型敦厚凝
重,制作极为精致,雄健豪放。青花器数量大、品种多、纹饰精美、青花发色纯净、影响广泛,所以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
417.正统、景泰、天顺年间,由于战争频繁、政局不稳,景德镇官窑生产的瓷器
较少、而且多不写年款,致使人们对这一时期的瓷器认识不清。景泰皇帝特别喜欢珐琅器,也叫景泰蓝,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陶瓷的发展。因此,这三朝在陶瓷史上称为空白期。
418.成化年间景德镇御窑厂重新兴盛,这时的器形玲珑秀奇,胎体细润晶莹,因
此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之说。此时,青花料逐步用江西产的平等青替代苏泥勃青。平等青的颜色比苏泥勃青淡,色泽稳定。成化五彩呈色淡雅,传世品罕见,彩色中以红、绿、黄为主。弘治瓷器的最大成就是低温黄釉的烧造技术发展成熟,色泽娇艳,成为明清两代皇家专用的瓷器颜色。正德时,因受伊斯兰教和道教的影响,瓷器多装饰有阿拉伯文和吉祥图案,甚至还用“藏文”和“八思巴文”装饰,特点突出。
419.嘉靖时期,大型器物日渐增多。官窑使用进口的“回青”料,并混以江西产
的“石子青”。这时期婴戏纹开始增多,多为郊外婴戏。隆庆时期,社会动荡,经济萧条,景德镇瓷器品种和数量大量减少,器物以小器形为主。 420.万历朝出土的瓷器较多,纹饰也很丰富。此时青花所用青料为浙江料。天启
时期,官窑器物减少,民窑产品增多,纹饰以写实为主,画意大多粗略简率。崇祯一朝瓷器除具有明代风格外,也萌发着清代瓷器的特征。官窑崇祯款青花罗汉纹炉腹部绘罗汉、山石、太阳。这件器物外底中部书双直行楷书款“大明崇祯年制”,这在明末瓷器中最为难得。
421.顺治时期,清政权刚刚建立,制瓷业尚未振兴,署官窑款器物甚为罕见。景
德镇御窑厂延用始于明代嘉靖时期的“官搭民烧”的办法,瓷器造型古朴,胎体厚重。青花双兽耳龙纹瓶器是顺治时期特有,这种器形仅见于青花品种,是佛前供器。
422.康熙时期,瓷器制造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的“青花五彩”,是用浓
淡不同的青花料绘画,增加立体感。釉下三彩集青花、釉里红、豆青三种色彩于一器。由于这三种颜色对温度的要求不同,烧造成功很不容易。瓜皮绿釉是低温铜釉,低温二次烧成,因泽绿如西瓜皮而得名。郎窑红釉是康熙时仿明宣德宝石红釉所烧的一种红釉,因在郎廷极督理窑务时烧成而得名。康熙朝黄釉碗的规格最多,不下十种。
423.雍正时期,制瓷工艺发展到新水平,造型轻巧秀美。胭脂红釉从西方传入我
国,是以黄金为着色剂的低温粉红色釉的一种。粉彩是康熙末期出现的一种低温釉上彩,在雍正时盛行。它是在珐琅彩基础上发展而来,是五彩进一步发展与升华的结果。粉彩由于掺入粉质,吸收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使画面风格近于写实,立体感强。
424.乾隆时期,彩瓷和单色釉瓷的制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新奇和华丽制品层出不穷,把清代制瓷业推向历史的顶峰。青花釉里红因两种颜色的烧成温度不同,烧成难,十分珍贵,在乾隆时水平最高。此时的瓷器,青花已不占主流,但官窑仍生产部分祭祀、陈设用瓷,以及赏赐用瓷。彩瓷内容多含福禄寿和太平盛世的寓意。
425.嘉庆时,景德镇御窑厂已改由地方官兼管,瓷器的制作基本处于守旧状态,
瓷器品种和数量已远远不及乾隆盛世。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景德镇
篇二:国际陶瓷文化交流中英语演讲的语篇模式探索
国际陶瓷文化交流中英语演讲的语篇模式探讨
王慧程亚 邓宏春
(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景德镇,333403)
摘要:由于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和修辞方式不同,英语演讲有其特定的语篇模式。本文试图通过对国际陶瓷文化交流中英语演讲的语篇模式进行研究,为日益频繁、逐步深入的国际陶瓷文化交流提供更为科学、更加有用的语言交流工具和桥梁。
关键词:国际陶瓷文化交流;英语演讲;语篇模式
随着国际陶瓷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国际性学术会议越来越多。在英语演讲中,虽然学者们努力表达,但很多人没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独特观点恰当地传达给外国朋友。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西方的思维习惯和修辞方式了解不深,对国际学术会议演讲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征认识不够。因此,提前准备符合西方语言规范的英语演讲稿,向国际同行们正确表达自己的见解,是开展国际陶瓷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一、英语演讲分析的理论依据
大量的研究资料证明,语类分析理论对语篇模式分析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并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们的重视。如今,语类已经成为很多语言研究的热门话题。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是当代最有影响的语言理论之一,他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社会符号系统,认为语言依赖于语境而存在。
语篇是人们在某一具体情境中进行交流的形式,所以,我们在分析具体语篇时必须考虑“语域”(即人们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特定的的语言结构)及其相关要素(如语场、语旨、语式等)。这几个要素反映了交流者的关系、交流的情境、交流的内容和表达的方式,也决定了词汇和语法上的及物性、情态性和主位结构的选择。
二、英语演讲的语篇模式分析
1、英语演讲的基本模式
英语演讲的语篇一般由开始(Introduction)、主体(Body)和结尾(Conclusion)三部分构成。Introduction是演讲的导语部分,其作用是吸引听众,引起关注,简述演讲的意图和要点,包括对主席的介绍表示感谢,对听众的称呼和问候,对会议背景的介绍,阐明演讲的目的和主题等。Body是演讲的正文和主体部分,其语篇结构必须主题鲜明、条理井然,演讲者可以根据演讲的目的和主题按不同的模式组织布局。比如,根据时空的顺序或遵循因果顺序,也可以将主题分为几个部分阐述。Conclusion是演讲的结尾部分,也是高潮部分,演讲者应该扼要总结全文,归纳演讲的主旨,明确提出本人的观点和结论。结尾最好以一种新颖的方式深化主题,并与Introduction相呼应,给听众心理上的统一感。
2、英语演讲的语篇结构
不同主题、不同场所演讲稿的语篇结构略有不同。但是,一般演讲稿的格式还是有规可循的,有其固定的语类结构和图势结构。从多数英语演讲的语篇分析可归纳出八个组成部分, 即开头称呼(addresing or greeting the audience)、心情描述(demonstrating the 作者简介:王 慧(1984-),女,景德镇陶瓷学院教师,硕士;
程 亚(1967-),男,景德镇陶瓷学院副教授,硕士;
邓宏春(1979-),男,景德镇陶瓷学院教师,硕士。
emotion of the speaker)、介绍题目(revealing the topic of speech)、开场引题(moving down the funnel)、展示主题(delivering the speech statement,即论证)、发展主题(filling below the funnel,即结论)、结尾(essence in the ending)、致谢(closing grabber)等。
3、英语演讲的典型语篇模式
根据演讲的目的不同,英语演讲可分为三大类,即介绍性演讲(informative)、劝说性演讲(persuasive)、仪式性演讲(ceremonia)。其中,介绍性演讲一般是客观地介绍某一事件、过程、概念或物体;劝说性演讲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根据劝说内容分为三类:对事实问题的劝说、对价值问题的劝说和对政策问题的劝说;仪式性演讲则多见于会议、典礼等各种社交和外事场合,包括介绍嘉宾、颁奖致谢等。
国际陶瓷文化交流的演讲要根据其不同身份、不同主题选择不同的语篇模式。学术会议主持人一般属于仪式性演讲,而学术会议的参与者多根据不同的演讲内容,分别采用介绍性演讲或劝说性演讲。
三、英语演讲的语言特征分析
1、英语演讲的语言特征
在英语演讲中,学术性或科技性的演讲专业性比较强,倾向于书面语篇的句构特点,复杂程度相对大些。而一般的演讲比较倾向于口语化的句构特点,不需要用更多的复合句,只需要用简单句就能说明清楚。
2、及物性分析
我们从很多英语演讲中分析发现,在学术性、科技性演讲中,物质过程小句的比例最大(特别是在主体部分),说明它以描述客观事物为主,注重其真实性。同时,在开始部分也可出现较多的关系过程小句;在结尾部分,可适当增加心理过程小句。而在一般英语演讲中,关系过程小句的比例最大,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它以突出演讲者的思想为主。
3、情态分析
学术性、科技性的英语演讲比较客观、严肃和正式,情态动词(特别是情态副词)出现的频率不高,因为不确定的词语不能使用过多,以免造成听众的质疑。但是,它们有时也要注意使用情态动词,以调节气氛和强化效果。而在一般英语演讲中,情态动词出现的频率则比较高,更多表达了演讲者的心情和感受。
4、主位分析
在一般的英语演讲中,更多强调演讲者的感情和感受,“I”或“we”频繁出现的主位推进模式基本贯穿全文。学术性、科技性的英语演讲虽然以阐述客观事物,提供最新信息为主,个人感情的色彩不浓,但很多人也喜欢采用主位推进模式。主位“I”的出现可体现演讲者对所涉及内容的主体感受;主位“ we”可作为演讲者阐述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时的惯用语,以此拉近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使人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观点。
当然,不同体裁的语篇、不同部分的内容,决定了不同模式类型的选择。学术性演讲的开始部分一般以主位同一模式为主,多使用简单主位,主位“I”出现的频率最高;在正文部分,较多选择延续型主位推进模式,即前句的述位成为后句的主位,主位又引出新的述位,如此延续下去;在结尾部分,主位同一型模式和延续型模式可适当使用,用“I”或“we”分别表达自己的期望和大家的愿望。
四、国际陶瓷文化交流中英语演讲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1、英语演讲的多模式语言符号问题
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符号过程。当今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的英语演讲具有多模式语言符号的表达形式 ,包括口头语言符号、视觉语言符号、听觉语言符号、态势语言符号等。为了使抽象的思维更加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也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给与会者传送更多的
信息,演讲者除了使用口头语言符号外,还可以借助其它多种语言符号(特别是现代语言交流手段),如PPT、幻灯片、投影、录像、录音等。同时,演讲者还可以通过眼神、手势、姿态等态势语言,充分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力争取得最佳的演讲效果。
2、英语演讲的语篇衔接问题
Halliday把衔接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语法衔接方式有照应(主要是内照应,如第三人称代词they和their及指示代词those和that的使用)、替代(如so的使用)、连接(如but的使用,学术演讲稿最突出的衔接方式是“解释”类和“延伸”类的连接手段)。词汇衔接方式有词汇重复、反义词使用等。
语法和词语衔接固然重要,但词语形式上的衔接不等于语篇词义上的连贯。从许多演讲稿的分析看,在学术演讲中,复项主位和语篇主位最好不要过多使用,否则会影响句项主位的选择,导致演讲的句法结构比较简单,语言过于口语化,演讲不够庄重严肃,而且过多强调形式上的衔接,容易忽视通过内在语义关系实现演讲语篇的连贯。另外,篇章衔接词和人际元语篇手段的过度使用也会影响到语篇的质量。
3、英语演讲的语式和表达问题
国际学术会议中英语演讲的语式特征是口语与书面语的交合。演讲者一般根据内容和语言表达特点,尽量使语言通俗易懂、简明生动,有时可恰当地选择一些例证或比喻,深入浅出地讲述自己的观点。国际学术会议的英语演讲可以普遍使用人称代词、呼语和插入语,但由于内容的专业性、科学性和严肃性,其口语特点仍然要保持书面语的规范严谨和客观鲜明的风格。
国际学术会议的英语演讲稿必须提前精心准备好,但不能在演讲时照本宣科地念稿子,那样会影响演讲者的信誉,使演讲的生动性和创造性大打折扣。事先准备好演讲稿,可以使学术论文口语化,使演讲的语言更加规范,并能准确地把握演讲时间,使演讲的内容完整,重点突出,语言承上启下,一气呵成。
4、陶瓷文化词语的翻译和使用问题
中国的陶瓷历史延续几千年,仅在瓷都景德镇的制瓷历史就有上千年。中国陶瓷特别是景德镇陶瓷的赠送和外销,也把中国的陶瓷文化传播到国外,这与许多其他学术思想、科技知识的辐射方向刚好相反。因此,要特别注意翻译好中国历史和当代陶瓷的集中制造地(如景德镇、佛山等)的陶瓷专业术语、地方习语、俚语等,既要让外国朋友尽快理解词语的意思,又要尽量保持词语原来的内涵和意义。保持了这些词语的原义,也就是尊重了我国陶瓷文化历史,保留了我国某些陶瓷文化词语的源地权。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 Grammar (2 edn) [M].London: Edward Amold (Publishers) Ltd/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4/2000:25;
[2]胡瑾,曾蕾,国际学术交流英语演讲稿语篇模式分析[M],外语教学,2007(3):20-24;
[3] 李炎,英文主题演讲语类分析[M],科教导报,2011(7):219-220;
[4] 何晓勤,英语演讲的典型语篇模式[M],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5):95-97。 nd
篇三:青花瓷演讲稿
鬼谷下山
元代青花瓷器,主体纹饰为“鬼谷子下山图”,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该器物于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德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唐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她主要采用中西伯利亚地区进口的钴料。成品瓷器主要用于出口,存世量较元青花更多。
宋
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在宋朝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宋青花瓷应该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钴料。它们与唐青花并无直接的延续关系
元
青花瓷在元代走向了成熟,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观赏性大大提高。
明
青花瓷在明朝的发展比较坎坷,在建国初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器体形状,发色都相当好。 正统、景泰、天顺(1436—1464)三朝,由于政治动荡、天灾人祸等因素影响,导致了经济的衰退。出现了瓷器发展空白期。
明末由于政治动荡,导致百业凋敝,陶瓷业也萧条冷清。
清
青花瓷在清康熙年间达到了巅峰,器物类型丰富,工艺水平高超。嘉庆年后走向了下坡路。光绪年间又再度中兴。
瓷器的意味
瓷器毫无疑问是一件大雅之物。然而它是怎么来的?是做什么用的?这么往深处一想,就会发现瓷器原来是一个大俗之物。瓷器原来是作吃喝拉撒用的,最初脱胎于陶器。在汉代之前,一般都烧制陶器,它的发明和用途直接源于人类基本生活的需要。
瓷器也仍然是用于实际生活的,等到在现实生活中足够使用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比较丰富了,这才有少数人的艺术天分开始觉醒,更高的追求出现了。真正作为单纯欣赏对象的精美瓷器这才出世。
尽管瓷器已经被公认为艺术品,但至今为止,用于吃喝拉撒的瓷器器皿还是用于吃喝拉撒,并没有因为成了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而失去世俗性,世俗是瓷器厚实而庞大的艺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它才一步步等高,越来越好,艺无止境,美无止境。可见大雅寓于大俗,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一体的。 瓷器所承载的中国文化
首先,瓷器他就是中国器物文化的一个代表,大家知道中国的英文名字china,就来源于瓷器的音译。足以见得瓷器对于中国文化的地位。其次,我们认为瓷器本身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载体。大家可以发现在青花瓷身上的纹饰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表现。青花瓷纹饰种类繁多,手法多样,题材丰富。在技法上可以看到中国的书法艺术,绘画艺术。在题材上包括花鸟鱼虫,传奇故事,历史故事等等。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