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潘阆诗歌鉴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23:28:23 体裁作文
潘阆诗歌鉴赏体裁作文

篇一: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语言、表达技巧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酒 泉 子

潘 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

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

竿,思入水云寒。

(1)有人说“长忆西湖”的“忆”字是全词关键,请作简

要分析。 (5分)

(2)这首词运用了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任

选一种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

答案:(1)一方面显示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作者念念不

忘;(2分)另一方面,全词围绕“忆”展开对西湖美景的描写。(3分)

(2)a.情景交融。钓鱼舟三三两两,悠然闲散, 自由自

在,雪白的芦花,雪白的鹭鸟,泛舟垂钓,以高洁、闲雅的景物描写表现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以及急于归隐的情感。

b.虚实结合。起首两句写作者念念不忘西湖,终日登

楼怅想,结尾两句写收拾鱼竿,急欲归隐西湖,抒写实情,是实;中间写景部分则是转入回忆,描摹往昔的西湖美景,

写昔日景,是虚。 (6分,言之成理即可)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11分)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 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沂。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 ①罟(ɡǔ)师:渔夫,这里指船夫。

(1)王诗中首句“杨柳渡头行客稀”在全诗中起什么作

用?请略作赏析。(5分)

(2)这两首送别诗,在写法上有相同之处,都新奇形象、

蕴涵丰富,请略加分析。 (6分)

答案:(1)渡头点明地点,杨柳点明节令,唐人有以折柳

送行的习俗,烘托送别气氛。(2分)“行客稀”可见境地之凄凉,反衬送别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2分)总之,首句从环境和感情上为下文作了铺垫。 (1分)

(2)两首诗都用了比喻手法写离情。(1分)王诗以眼前无

边无际的春色比喻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且从江南江北一齐随朋友而归;(2分)李诗则以眼前这浩浩东去、无 ①

穷无尽的长江之水比喻自己对朋友的一片深情。(2分)二诗均即景抒情,状难写之情如在眼前,且情和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 (1分) (大意对即可)

3.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谒 金 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

【ruo】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

举头闻鹊喜。

(1)马令《南唐书·党与传下》: “延巳有‘风乍起,吹

皱一池春水’之句,皆为警策。”试分析“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妙处。 (6分)

(2)古人认为, “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灵异不凡。如

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请找出“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眼”,并加以简析。(5分)

答案:(1)它的妙处不仅仅在于写景,还在于它以象征(比

兴)的手法,把女主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出来。(3分)春风吹皱了池水,更搅乱了思妇的心。丈夫远出,迟迟未归,心中的挂念自不必说。以景寓情,情景相生。 (3分)

(2)闲。(1分)开头由景入情,引出了思春的少妇。接着

一个“闲”字,把她眼下过着的那种无所事事,闲得无聊的生活揭示无遗。(2分)她无精打彩地逗着鸳鸯玩,漫不经心地将杏花放在手心上揉搓,这种似是无意却有情的动作,反映出她内心的惆怅和空虚。(2分)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如 梦 令

苏 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

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 ①玉堂,翰林院。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时。

(1)“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苏轼“别”什么地方,别后有没有人来?词人对自己的提问所作回答有怎样的妙处? (5分

(2)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词人为什么不用“一蓑烟雨”,而用“一犁春雨”? (6分)

答案:(1)辞别黄州东坡,之后苏轼想没有人再去东坡。词人采用设问句的形式,用“雪压小桥无路”这句景语作答。(2分)这个回答富于形象性,委婉曲折,避免了平铺直叙,表现了词人对黄州东坡的无限怀念之情。 (3分)

(2)用“一蓑烟雨”既可表现渔人,也可表现农人;既可表现劳动,也可表现行路,仍不具体。(3分)只有“一犁春 ①

雨”才是表示春雨过后的耕作,与前“东坡”相应,而且饱含词人归耕农亩(或:黄州东坡)的轻松愉悦的情感。 (3分)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夜 书 所 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 ①篱落:篱笆。

(1)诗开头两句中“送” “动”两句用语巧妙,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5分)

(2)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是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情感的? (6分)

答案:(1)“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1分) “动”字揭示出“客情”, 自然贴切地写出江上的阵阵秋风引发的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1分)二字化无声为有声,变无情为有情,让客观景物染上了主观色彩(融情于景), (1分)突出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2分)

(2)衬托或对比。 (1分)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 “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3分)更突 ①

篇二: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突破训练:古诗文阅读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

第二模块: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十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测试时间:90分钟)

1、 游 园不 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①不值:不遇,见不上园主人

②屐齿:木头鞋,下有两齿,可在泥地行走。怜,这里有遗憾意。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万口传诵的名句,简析它的艺术特点。

2、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简要分析各种景物在画面中的地位和作用。

3、观 祈 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4、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有特点。请就其中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5、 卜 算 子苏轼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两句,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个性?

6、 酒 泉 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上片写“观潮”,下片写“弄潮”。请从艺术表现的角度,简要说明结尾两句所起的

作用。

7、浪 淘 沙 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词中三处运用对比,联系作者经历,分别说明对比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8、 丑 奴 儿辛弃疾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上面一首词,对其艺术特点进行赏析。

9、咏 田 家

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

潘阆诗歌鉴赏

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首联和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说说你对这两句的理解。

第十节 山 房 春 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①山房:士大夫的别墅。②春事:春天的景色。该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③唐武宗时的宰相,唐宣宗时被贬到崖州。

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共同点?

第十一节 初 春 小 雨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从艺术特色评析下面这首唐诗。

典型错例反馈

专题二十答案

1、“关不住”,“出墙来”用拟人手法,写活了“红杏”,表现了早春的蓬勃生机。用“一枝”代表“满园”,眼看出墙“一枝”,心想墙中万树,余味无穷。

2、诗里写了小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但这些景物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3、采用对比写法,前两句写农民春早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

4、首联以“朝奏”“夕贬”作对比,说明得罪之速;以“九重天”、“路八千”相对照,说明“天不可测”,被贬之远、之严厉,从而透露出无法遏制的巨大悲愤和对昏庸之君的痛心。

颔联采用“流水对”的形式,表明自己为国除弊的心迹,且以反问句抒发出自己死犹报国的忠贞和老而弥坚的气节。

颈联先以反问写出回归朝廷、故乡的路已全然截断;又托物寄兴,以拟人方式写出,连马匹也懂得诗人心事,为之悲伤而不肯向前。两句虽是一问一叙,但于工整对仗中描绘出严峻雪景,更渲染了悲壮气氛。

尾联表面是对侄孙做个交代,然而却出语沉痛庄严。“好”字貌似旷达,实则包含满腹悲愤,表现出诗人抱定了坚贞不屈的必死决心。

5、以“鸿”喻人。借孤鸿不肯栖树而选择沙洲湿地,喻自己宁愿在贬谪中饮恨孤寂,也不肯趋附权势的刚直、倔强。

6、以梦中的复现与梦醒的惊寒,从侧面对“观潮”“弄潮”的壮观场面作渲染、烘托,更增强了内容的真实感与词作的感染力。

7、梦境与现实对比:表现对昔日“贪欢”的怀念和今天囚居的愁怨;

“别”易见“难”的对比:表现破国被囚转眼之间,而故土故人消逝的无限悲哀;天上与人间的对比:表现由帝王沦为囚徒的厄运不可逆转的惨痛。

8、这首词,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渲染了一个“愁”字,“愁”字是全词的线索。上片的“愁”是附庸风雅、故作多情;下片的“愁”才是真正的“愁”,是忧国伤时、报国无门的愁。

9、首联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二月”和“五月”相对,从时间上反映了农民命运的悲惨。“眼前疮”和“心头肉”用了比喻的手法,“眼前疮”喻眼前急难,“心头肉”喻“丝”、“谷”等农家命根。二月蚕事还未开始,五月稻秧刚刚下田,而贫苦农民却不得不把新丝和新谷贬价预卖,到了收获之后,劳动果实便为高利贷多占有,因此“二月”两句表现的是在高利贷盘剥下,农民生活的贫苦。这两

句诗入木三分地提示出血淋淋的社会现实。

10、借景抒情——作者通过乱鸦夕照与春花怒放极不调和的画面表达思想感情。

即景生情——作者通过登楼所见抒发内心的感受。

虽然两者抒情手法略有差别,但抒情方式都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委婉含蓄的。

11、这是一首初春小雨的写景诗,读来清新动人,笔法细腻,耐人寻味,韩愈以他高超的艺术技巧,十分讲究炼字造句,细致逼真的描绘了早春微雨的长安景色。如首句一个“润”字非常恰当的形容了春雨下得可贵及时。句末一个“酥”字更加形象地反映了春雨带来的生机,令人耳目一新。第二句用对比手法捕捉住青草刚刚萌发时的特征。

篇三:诗歌鉴赏练习题

绝密★启用前

2014-2015学年度???学校7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试卷第1页,总6页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

三、文言文阅读(题型注释)

四、默写(题型注释)

五、诗歌鉴赏(题型注释)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6分) 天仙子 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①

,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

后期空记省②。沙上并禽③

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① 嘉禾小倅(cuì):秀州通判。倅,副职。②记省:记得清楚。③并禽:成双的鸟,鸳鸯之类。

(1)上阕作者心中之“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2)王国维《人间词话》说:“ ‘云破月来花弄影’ 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请赏析“弄”字的妙处。(3分)

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蝶恋花(晏几道)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攀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①

。 注:①化用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首词的末两句除了化用杜牧诗句外,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加以赏析。 答: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小题。(11分) 汴河①曲 (唐)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②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③事,共禹论功不较多④。

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②隋家:隋王朝。 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④不较多:差不多。

试卷第2页,总6页

3.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5分)

4.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

(北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里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观潮的?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武昌怀古 栖一

战国城池尽悄然,昔人遗迹遍山川。笙歌罢吹几多日,台榭荒凉七百年。 蝉响夕阳风满树,雁横秋岛雨漫天。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 【注】①栖一:唐末五代诗僧。②台榭:孔颖达疏《尚书》曰:“台,积土为之,所以观望也。台上有屋谓之榭。”后世多称“歌舞台榭”。

6.作者为何发出“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的感叹?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7.这首诗的颈联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又是怎样描摹这幅画面的?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古代诗歌阅读(7分) 昭君怨 梅花 郑 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8.词的上片“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一句写出了梅花怎样的特点?(3分) 9.词的下片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结合诗句分析这种表达技巧的好处。(4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解答问题。(6分) 十二月二十七日大雪中过吉水小盘渡西归 [宋代] 杨万里 风卷寒江浪湿.天,斜吹乱雪忽平.船。 碧琉璃上琼花里,独载诗人孟浩然。

(一)请简要分析“湿”“平”两个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3分)

(二)结合诗歌最后一句提到的“孟浩然”,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趣?(3分)

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8分) 西楼子 北宋·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试卷第3页,总6页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1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4分) 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4分)

13.阅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回答问题。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① 用简洁的话想象出“今夜”诗人在做什么。 ②本诗构思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道中寒食 陈与义

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 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 [注] ①也有人认为该诗作者为宋代诗人詹慥。

14.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诗人的形象。(5分) 15.请结合诗意赏析诗歌的最后一联。(6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8分) 醉落魄

正月二十日张园赏海棠作管鉴

春阴漠漠,海棠花底东风恶。人情不似春情薄,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绿尊细细供春酌,酒醒无奈愁如昨。殷勤待与东风约,莫苦吹花,何以吹愁却?

16.首句“海棠花底东风恶”中的“花底”极有意蕴,请概括回答。(2分) 17.本诗使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就其中最重要的两种手法作具体分析。(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除外。6分)

18.对杜甫的《春日忆李白》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A、开头两联赞美李白的诗清新、俊逸,卓异不凡。

B、第三联写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抒发浓重的离情。 C、末联写作者回忆过去与李白把酒论诗的情景。

D、这首五律诗,从赞美诗发端,以“论文”收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自然,用语隽永。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问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此词写于1182年。作者被罢官闲居信州后,在博山寺旁筑“稼轩书屋”,时常往来于信州到博山的路上。

19.“破纸窗间自语”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赏析。 (3分)

2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李 贺

斫取青光①写楚辞,腻香春粉②黑离离。

试卷第4页,总6页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注:①李贺:唐代诗人,曾以“龙材”自负,希望自己能像新笋那样,夜抽千尺,直上青云。他十分爱竹,在摩挲观赏之余,写了不少咏竹的诗句,有时还直接把诗写在竹上。②青光:指代竹皮。③腻香春粉:指新竹散发出的浓烈芳香与竹节上的白色粉末。(1)末句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请作简要说明。(不超过80字)(2分)

答:(2)虚实相生是中国艺术表现的传统手法。有人评论李贺这首诗的写法有实有虚,似实而虚,似虚而实,两者并行错出,给人以玩味不尽之感。请你就此做一简要分析。(4分)

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忆秦娥·郜郸道上望丛台有感 曾觌

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伤行客,繁华一瞬,不堪思忆。

丛台歌舞无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空陈迹,连天衰草,暮云凝碧。

【注】作者南宋词人曾觌(dí)1169年隆冬去金国进贡时,路过邯郸,望见六国时期赵王宴乐之所丛台,遂作此词。

21.请分析“繁华一瞬,不堪思忆”在结构上的作用。(3分) 22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释: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清弋江村去舒州的必经之处。

23.这首诗在写景上很成功,请以颔联为例,说说此联写景的特点与作用。(4分) 24.诗的前两联环境描写与后两联诗人的心情构成强烈反差,请作简要赏析。(4分) 六、语言表达(题型注释)

七、名著导读(题型注释)

八、小作文(题型注释)

九、作文(题型注释)

试卷第5页,总6页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