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李白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7:22:37 体裁作文
篇一:诗人李白读后感
唐韵风骨—读《诗人李白》
娄丽
《诗人李白》是李白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因为系里举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经典导读”活动,所以使我有幸阅读了这本薄薄的小书。这本书虽然薄但是它蕴藏着浓厚的文学知识与时代精神。初读《诗人李白》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两个词:一个是“时代”;另一个是“布衣”,在盛唐的繁荣而浪漫的环境下产生了富有想象力的李白,而李白作为一个布衣也代表广大平民向时代发出了呐喊。
站在时代的顶峰上
唐代是中国古代最繁盛的一个时代之一,是一个令中国民族向往的时代。这个时代产生了许多诗歌方面的人才。据统计,唐代有名有姓的共有2536名诗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初唐“四杰”:王勃、洛宾王、卢照邻、杨炯
盛唐有(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著名诗人: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适﹑岑参
中唐:柳宗元孟郊韩愈白居易卢纶李贺
李益刘禹锡贾岛张继韦应物李坤
元稹张祜杜秋娘张籍戴叔伦顾况
晚唐:李商隐杜牧
李白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站在时代的顶峰上,一望四面辽阔,不禁扬眉吐气,简直是“欲上青天揽明月”了。1盛唐带给他豪情壮志,带给他解放的精神,带给他富于浪漫主义的思想,但是他同样也给盛唐带来了礼物,有人说读到李白的诗句就仿佛回到了盛唐,回到了那个气壮山河的年代,他自由的丰富的想象需要尽情的歌唱。站在时代的顶峰上,俯瞰我们的现实生活,总是能发现不如意的地方,“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他尽情的歌唱不仅是为了抒发自己“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迈情感,更是为了人民提出自由民主的要求。他的浪漫精神也是人民的骄傲,他的诗歌不仅给了人民获得民主的自信,而且他还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向时代提出更高的要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这是对于现状不满足的有力的浪漫的呼声,这些都1林庚:《诗人李白》,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
是对于封建统治者的抗议,对于时代更高的要求,把人生的矛盾激成惊涛怒浪的壮观;它永远鼓舞着人们,让人们的脉搏跳得更急,人们的血液流得更快、更有力、更兴奋。2这样有力的呼声,这样奇特的比喻,这样强烈渴望追求自由民主,属于人民的歌唱,怎么可能不被世人传诵,不被世人称赞。盛唐给了他丰富的想象力,他用着想象力又为盛唐增添了一抹鲜艳的色彩,使盛唐的光辉更加广阔的洒向大地,洒向时代。
以前在中学读李白的诗的时候,先了解诗歌背景,再翻译句子,最后才讲诗歌抒发的感情,我们往往更加注意的是诗歌的背景,印象中总是送友人的诗更多一些,但是林庚先生的这本书中先介绍了李白诗歌的现实性,让我们从以前的思维定式中走出来,来体会李白这个伟大诗人的感情。将李白放在时代背景下,思考时代带给他的东西以及他回赠给时代的礼物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充满浪漫色彩的李白的诗歌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他的诗歌正如大家所说是浪漫的,但它不是虚幻的。虽然我们从他的诗歌中不能还原历史事实,但是从他的诗歌中我们能看到盛唐时代人民充满自信、要求解放、渴望自由的现实精神,这表现在他“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言壮语中。
布衣李白
布衣的原意是平民,李白布衣的身份是封建社会中一个政治斗争具体的表现。布衣不仅仅是简单的平民,他们是指中下层有政治抱负的知识分子,正因为有知识所以他们懂得用诗歌抒发自己的感情,正因为有政治抱负,所以他们的诗歌中充满了豪言壮语。布衣出身寒微,但是李白却从来没有避讳的谈自己布衣的身份,反而以布衣身份为骄傲,他说:“白,野人也。”“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3从李白诗歌“昔君布衣时,与妾同辛苦。一拜五郎官,便索邯郸女。”又能看出在当时有人说自己是布衣但是成功之后却忘本,对于这样的人李白是嗤之以鼻的,这也说明了李白永远不会忘记自己布衣的身份。
布衣,一个为民众说话的阶层,一个反映真实声音的阶层,一个促进社会进步的阶层。只有在布衣与统治阶级的矛盾中,社会才能不断的进步,不然就会止步不前。布衣要求参与政治,但是他们参与政治的方式是“成则卿相,败则草野”,也正是这样才更加突显他们的豪迈与旷达。“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一会不沾,四海称屈”从林庚先生的解释中我们可以2
3林庚:《诗人李白》,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页 林庚:《诗人李白》,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1页
看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不向统治者卑躬屈膝的一面,另一方面是迫使统治者使他参与政治。通过读《诗人李白》,我们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布衣的自豪,布衣的思想,布衣存在的意义。他自豪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的思想反映了盛唐时代的政治面貌和国家危亡时期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存在是阶级矛盾的民主要求。
阅读这本书,我们更多体会到的是与平时只学习一首古诗时不一样的李白,是一个全面的李白。有的时候感觉这本书讲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在讲述那个时代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追求。从李白的布衣身份,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唐朝那个时代的印记,我们也可以看到林庚先生所处的四十年代后期、五十年代建国之初的时代的印记,在那个时期也正是民众渴望民主,追求自由解放的时候。
通俗与解放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恼忧愁。诗人将时间赋予人的生命,不是人弃我而去,而是昨日弃我而去,这样天真的想象,是李白创造性的解放,使我们百读不厌。类似这样的例子,林庚先生在书中还给我们举出了很多例子。
通俗与解放是李白诗歌的代名词,他的诗句有时简单的如同说话一般,他诗中的事物也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如我们最熟悉的月。他运用天真的想象将我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赋予人的生命,使它们生动具体,这是李白特有的风格,这也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因为布衣的身份所以他有更多的机会贴近大自然,游走于祖国各地。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历来为人称道,但是通过阅读《诗人李白》,我们更多的是通过他的生活去看他的诗歌,从生活出发,可以更加清楚的感受到李白诗歌所蕴含的丰富的强烈的思想感情。阅读诗歌不是简单的逐字逐句地翻译,要将它放到时代背景下,体会它蕴含的内在的思想。在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更多地是为了应付考试选择背诗而不去了解这些诗歌背后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就好像只喝汤不吃肉一样。
林庚先生用物理学家的眼光思考时间和空间,呼唤人类对空间的突破,正是这种深刻的思考使得《诗人李白》这本书不仅仅是写李白的一生,也通过布衣对唐代的希望折射出现实生活中民众对民主与自由的渴望。通过一本书反映出两个
时代相同的希望,我认为这是这本书的精华所在,以后在生活中不管是看书还是进行创作,我们都不能无病呻吟,都要有所反映,有所思考。在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自信,承认自己,李白始终保持着自信的精神,所以才会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从总序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林庚先生也是一位乐观、自信的人,“他曾告诉我,走路一定要昂起头来。他一辈子都昂着头,而昂着头的人,精神是不老的。”自信、乐观是他们共同的特点,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昂首阔步地向前进,让我们的精神始终保持着青春的活力。
篇二:《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读后感
我们的小时候天真无邪,但总有一些幻想,想去实现。--题记 关于小时候,我看的书正是《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出自余光中的《寻李白》。正如他诗中的一样,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浪漫主义诗人。其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 可是,我有个疑问,李白出生在唐朝,“我”怎么去“找”。那来为大家说说。 一开始讲到我的故乡田湖寨,间吞噬了“我们”的寨墙;“我”为生在田湖街而骄傲;宋师长的一生与宋家大宅的地位变化。首先是新旧社会那些年年月月的事,讲革命就是“破四旧”;忆苦是回忆旧社会的苦与批斗地主;只有革命才有出路;梦见与毛主席在下象棋。接着到见娜与“我”的故事,变富裕人家,至见娜到来;与见娜冷战,又因芒果而和好;见娜看桃花,又产生误会;见娜离开。然后亲邻的事,连“我”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两棵树的故事。再出走,离家去找李白,连李白的影子都没找到;离开田湖的“我”在社会中生存;“我”偶然到了宏伟的龙门石门,对神许愿。最后回家,发现时间改变了一切。
是啊,每一个人都有小时候,每个人的小时候都有些奇思妙想。到如今,亦是如此,任何人在异乡,无时无刻的在想故乡,想回去看看,“我”多年以后,回到家,心里感激是一个叫田湖的村庄。每一个人心里都感激曾经养育他们小时候的地方,那个地方叫—故乡。可见故乡—一旦被称为故乡,其实是人的情感记忆的车间。用回忆去生产对故乡的情感,是关于故乡存在最根本的工艺。
现在的人为了让生活更美好,人人都离开故乡去外省打工;我们的小时候不是在故乡了。 是不是我们的小时候如同“我”的小时候一样有伙伴有趣事,但是我们的小时候被一堆兴趣班的学习所填满,小时候不在快乐、无忧了。
我们的小时候是应如作者般去发现童年的乐趣;去感受与伙伴之间的友谊;去了解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正如作者说到:世界上的浪漫,莫过于某种童年的记忆,而这记忆中最结实的存在,就是那叫故乡的地方。甚至那些记忆,未免做作,可随着岁月的老化,他反而越发醒目和年嫩。最浪漫的就是小时候在故乡快乐的记忆。“翻清王朝的不一定就是孙中山,而是时间呢。”时间是可以证实一切,消磨一切。“我以为随着见娜和她一家的离去,太阳会从此不再升起来,或者从此暗下去。”说明作者对这份友情是十分珍贵的。“一场盛大、庄重的离家出走,就这么草草收兵结了尾。一场人生庄严的梦愿与宣誓,还未最后登上宣誓台,就被人从梦中叫醒了。”小时候的远大理想会被人给磨灭,但小时候的我们不会放弃。
《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我体会到:我们一生有许多记忆,唯独小时候的那份记忆不会舍去、也不会淡忘;作者写这本书无非就是让每个人都不要忘记、不要忘记我们小时候在故乡的的记忆,即便,身处异乡心要处在故乡。年少的记忆像一个美好又遗憾的梦,最后总要从梦里挣脱醒来面对更广阔也更无趣的世界。 从这本书中我们读到作者阎连科的小时候,是异想天开、是难忘的、是最珍贵的。 就在尘埃中寻找我们的小时候,小时候的记忆即使你要忘记,也不愿舍去。有时也会忘记,但找着、找着就找到了。
篇三:李白诗选读后感
桀骜的才子,不朽的诗篇
——读《李白诗选》有感
他桀骜不拘,他放荡自如,他不是一个不求上进的纨绔子弟,他也曾满怀壮志,力求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无令管与鲍,千载独留名”,他在事业顶峰,曾有贵妃捧墨,力士脱靴之待遇,但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终究让他与世俗格格不入,而被众人排挤,从高处跌入谷底,他就是李白,一位浪漫主义的诗歌大家。
李白的一生跌宕起伏,这也为他提供了写作大量诗歌的情感,有人说,李白不适合那个时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这等的豪放之情是旧时封建王朝的所认可的,也许李白能在充满活力的盛唐崭露头角,但盛世转衰,封建制度的丑陋面展现出来的时候,李白只能成为时代的弃儿,颠簸流离,最后抱憾病逝。李白注定不是周转于官场的世俗之人,他是诗仙,是游离于整个时代甚至是超凡脱俗的佼佼者。
世人不懂李白,“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样的李白才能在仕途不顺时尽情在自然美景中游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的夸张手法更彰显李白写诗时思绪的开阔,用词的奔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显示出了李白超凡的想象力和别具一格的创作风格,通过诗句描绘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等等,李白的诗中酒是个永恒的话题,李白爱喝酒也爱写酒,他曾经自诩为酒中仙,“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和诗歌一样对于李白来说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酒可以使李白暂时忘却坎坷的仕途,暂时不去管人间琐事,而能翱翔在他自己建立的梦想世界当中,符合他追求浪漫主义的一生。
李白的个性在他的作品中展露无遗,他热爱祖国山河,踏足五洲;他重视友情,赠友怀友之诗无数;他思绪活跃,想象丰富,梦幻神游??他写下了多少千古流传的名篇让无数后人吟诵,他用诗歌描述了自己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用诗歌谱写了一个时代的点点滴滴,当我们现代人缅怀这位伟大的诗人的同时,也为
他乐观的人生观,豪放不拘的性格所折服。反观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虽说我们一向自诩人类的文明在不断的进步,但现在又有多少人能活得像李白那么潇洒自如,爱憎分明呢,李白是位大家,飘逸的诗篇,洒脱的人格。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