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掩耳盗铃英语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1:29:02 字数作文
掩耳盗铃英语读后感字数作文

篇一:读《掩耳盗铃》有感

读《掩耳盗铃》有感

《掩耳盗铃》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溜到了一座大庙,看见了一口又大又漂亮有精致的大钟。他想,这么大一口钟,一定能卖很多钱。于是,他打起了“偷”的主意。他想把大钟搬走,可是他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大钟却纹丝不动。他苦思良久,终于想出了办法,把大钟打碎,一块一块地拿走。于是他找来锤子使劲地砸那口钟。“呯!呯!呯呯……”可震痛我的耳朵了!这样不是在告诉庙里的和尚我在偷钟吗?于是他找来东西堵住耳朵,果然听不到了,但是却招来了一帮和尚,抓住了他。

看了这个故事,我一边笑一边想:这个人怎么这么傻呀?其实这种自欺欺人,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却千方百计找理由掩盖的行为我们也有过。

比如,我平时看到了一些优美词句,但不懂是什么意思,自己就瞎编一个解释,自以为讲给不懂的人听了,就显得我很有学问。却不曾想到,明白人听了会笑我们信口开河。因为这个解释根本是驴头不对马嘴啊!

又如,我们写老师留的作业,一来避免出错,二来想偷懒,就直接抄答案来应付老师。尽管只有我们认真读题就一定可以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可我们还是要就自己欺骗自己。

《掩耳盗铃》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对待学习,我们应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不懂不要装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篇二:读《掩耳盗铃》有感

读《掩耳盗铃》有感 书香盈袖

扬州市广陵区东花园小学 四(3)班 陈浩然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成语故事,对所有的故事都有所感触,它们让我懂得许多人生道理 ,其中有一篇叫做《掩耳盗铃》的故事着实让我受益非凡。

有个小偷,到一户富人家偷到一个铜铃铛,他一边往外跑,铃铛一边在他怀里响。小偷便用自己的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只要自己听不见,别人就也听不见。结果可想而知,他被抓住了。

这则故事表面上是说一个盗贼为了偷一个门铃而进行的一次愚笨之极的举动,实际上包含着更深刻的意义:小朋友们不能做那些不正当的事情 ,做坏事只会像那愚蠢的小偷一样,让清脆的门铃声响个不停,欺瞒不了世人,更逃避不了法律的制裁。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祖国的光芒照耀着我们。为了自己的明天,也为了祖国的明天,让我们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千万不要做自欺欺人的事情。

简评:小同学首先介绍了故事的内容,接着讲自己懂得的道理,并把这些道理和今天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人觉得很有意义。此外,本文词句精炼,让人感觉到小作者深厚的

文字功底。

指导老师:余彬

本篇作文曾参加江苏省读书活动

篇三:窥阿荣有感

窥阿荣有感

以前总是在网上和阿荣说话,前两天终于看到活的啦!

只不过不是光明正大的会晤,阿荣在教室里讲HE,讲MSE,吾在门外窥了一下子。 看到阿荣好像比照片上沧桑了、憔悴了。

我不认为是学而思的美工PS功力高,相信是岁月在阿荣脸上写画。

学而思的老师都是这样,不论哪个堂口的,都是活人比照片沧桑。

许是事业给青春挂上的勋章吧!

好了,言归正传。

在阿荣的群混了多年,偶尔和大家分享一点体会。有的是自己的经验,更多的是在群里和大家学到的东西,在这里结合最近常常看到的大家所议论的内容,小做整理:

一、关于剑桥英语

自从三一口语被“半封杀”后(不允许小孩子报名),大家孩子在考的“剑桥五级”(KET、PET、FCE、??),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迅速占领了小学英语考试的大半壁江山,其他的考试虽然不能说销声匿迹,但至少是掀不起什么风浪。

剑桥五级基于“欧洲语言学习统一标准”(以下简称“欧标”)设计,客观地讲,具有相当的科学性。而这欧标,我个人暂没有时间透彻学习,只是因孩子在学英语而大致研究了一下,有以下几点认识:

1、 基于欧标的剑桥五级,替代三一口语,从其体系上有一定的必然性。

掩耳盗铃英语读后感

这主要是由于,三一口语专攻口头表达交流,且话题相对固定,一方面考查不够全面,另一方面备考有明显的技巧性;而剑桥五级则覆盖了听说读写,到了第一证书(FCE)及往后的阶段,更加强调能力、认知力。

显然,欧标的科学性决定了剑桥五级的生命力。

2、 剑桥五级,学的是英国英语,又不仅仅是英国英语。

这一点,容易被学习者忽略。

(1)英国人编题,考的必然是英国英语。从英国人的自大和傲慢,人家不大可能会出题考大家美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菲律宾英语。因此,凡是需要考生表达(写作、口语)的环节,尤其是写作环节,是否能够准确运用英国式表达,显得很重要。

(2)欧标由欧洲议会通过并发布,其大的背景是欧洲一体化。观察欧标体系,明显是为非母语(这里,不仅仅是英语,欧标同样有法语、德语??)学习者预备,而从“一体化”这一点来说,窃以为欧标一方面是个国际化的标准,另一方面是为了促成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标准。也就是说,欧标适用于原本生活在欧洲的那些居民,学习欧洲其他的非母语语言。也就是说,英国人学法语,就可以参照欧标的法语体系去学习;德国人学英语,就可以参照欧标的英语体系去学——我们可以说,欧洲的不同语言之间,只不过是方言的关系。

这就造成了,基于欧标标准的考试,其侧重点,至少是有一部分必然是侧重于考察那些在欧洲不同语言中的,貌似相近表达但实际意思大相径庭的东西。比方说,如果某个词,在法语里是“吃饭”,英国英语里面也有类似拼写,但意思则是“出恭”,那么这个词就很可能会是考试重点。

这里说这些,并不是说大家(老师、学生)要去因此而去揣摩考试路子,而是说大家在进行剑桥五级的学习与备考时,要尤其注意准确学习、准确表达。例如,British、English、England这三个词,其涵义有没有差别?

(3)接着上一条。欧标体系中,对不同级别(A1、A2、B1、??)的考查重点有说明,同样也对“参试者已经历的学时”有说法。比方说,参加A2级别的英语考试(KET),要参加过多长多长时间的专门学习,甚至有的语种,在考试报名时要提供学时证明。

我们考KET,不需要学时证明,但“学时”这件事,值得我们留意。前面提到过,欧标的一个重点,是语言一体化,人家体系中规定的学时,我觉得可以认为是“持方言者学普通话所必须的学时”。换言之,对于法国来说,以法语为普通话,那么英国英语就是方言。英国人学法语,比我们学法语的难度要低很多,英国人所需的学时,显然也会少于我们。因此,完全按照欧盟的学时要求,来设计和安排中国学生的英语学时,可能会有“不够用”的现象。

(4)欧标体系的英语,是英国英语,并不等于剑桥五级考试中只会出现英国英语。这一点,主要影响的是听力考试。须知,即便是英国本土,持伦敦标准口音的人,也仅仅是那么一小撮,很多移民、外来者、穷乡僻壤,他们的发音和表达有可能和标准英国英语存在一定差异。在英国的英国人,他们需要听懂的,不仅仅是标准英国英语,欧标也不可能仅仅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听懂标准发音。欧标的考查目的,比方说英语,是看参试者在英国的生存能力。也就是说,看你会不会说普通话,同时也要能听懂别人不标准的表达。因此,对于听力训练来说,不能仅仅以标准英国英语为学习和训练对象,而是需要广泛接触。

这里,有点点小经验。英语里,除了带有“方言口音”的表达外,听起来难度大的大致还有如下这些:

小孩说话(呀呀学语,不连贯,不标准),老人说话(后继无力,沙哑,不响亮),户外对话(噪音),多人交谈(混杂、噪音)。最最令人憎恶的,是体育比赛的现场直播。

3、剑桥五级,越往高级阶段,考试重点越侧重于“有思想的表达”。

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参加剑桥体系学习的学生家长来说,尤其需要重视!

“有思想的表达”,意味着不仅仅要能够“表达”,更加要“有思想”。也就是说,考试不仅仅是在考英语,也要考参试者对问题、现象的看法。这种考查,需要参试者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而更关键的是需要应试者要有自己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

欧标体系,能够看出并非为专门小学生设计,主要是面对青壮年。人家要的是出栏标准的猪,咱们送上的则连架子猪标准都达不到,很多都是猪羔。人家设计的考试题目,需要有青壮年的知识背景、视野、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方能应付,而咱们则是派小学生上阵。考试的难度,对于成年人来说不算什么,对于小学生来说就变得仿佛在啃天书。

或许也是因为如此,剑桥推出了“青少版”(for school)的考试,现在已经覆盖到了FCE阶段,或许这对大家来说是个福音。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即便是青少版考试,由于其难度所限定,其考查内容必然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是件吃力的事情。

二、从剑桥英语说到小学生英语学习

1、说说学习目的

我在多个场合聊到,当家长和孩子对考试有茫然感的时候,需要牢记国人学习外语的最初目的(打开眼睛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说起这两句,有一种愤青的感觉)。为什么辜鸿铭(南方洋务派重要人物,张之洞的军师)能年纪轻轻精通十国外语?天赋异禀是一方面,留洋的语言环境是一方面,恐怕能让他保持学习激情的,就是这一句“师夷长技以制夷”!

当然,放在我们的孩子身上,我们未必是要求孩子这样愤青,而是要认识到:语言,是个工具,只有在用中学、学中用,方能大乘。

也就是说,或许我们现在学习英语的目的是取证、小牲畜、敲门砖,但这样的学习,势必不具备长久持续的动力,能给孩子带来持续学习动力的,一方面是鞭策、激励,另一方面是兴趣。

当然,越到高级阶段,学习越显得枯燥乏味,虽然有少数人以学习为乐,但如果能想方设法给枯燥的学习添加点儿滋味,那么从心理上总是会觉得“帮孩子做了点什么”。

这就过渡到下一个问题:

2、说说学习兴趣

不论学的是什么,养成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人与人不一样,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养成同样的或者类似的兴趣,兴趣,需要因人而异。

同时,对学习的兴趣不同于对普通事物的兴趣,学习毕竟是个苦差事,小小孩可以边玩边学,学到的多是基本生活技能、促进身体的基本发育。而正经八百坐下来学习,不可能指望孩子一边学习一边乐得嘎嘎响。

但不可否认的是,有兴趣要强过没兴趣,有吸引力要强过没吸引力。

学习的兴趣从哪里来?实际上一方面是从学习本身得到快感,这种快感可能是源于:完成任务的满足感、克服困难的成就感、超过别人的虚荣等等。另一方面是学习过程的不陌生、亲切、和天性挂钩。前者,属于那些习惯已经养成,学业步入正轨,认知达到一定程度,有自己追求的学生。后者,则属于那些尚处于被动学习阶段,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差的入门级学生。显然,大部分的小学生,倾向于属于后者。

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尽可能让孩子对学业产生熟悉、亲切的感觉,尽可能让学习过程贴近孩子的天性、本能喜好。

这再过渡到下一个问题:

3、说说让英语学习贴近孩子的喜好

每个孩子都会有各自不同的喜好。有的孩子喜欢唱歌、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有的孩子喜欢电子游戏、有的孩子喜欢读书。即便是喜欢读书的孩子,其取向也有所不同,有的喜欢故事,有的喜欢科普,有的喜欢旅游地理,有的喜欢历史文化,人和人有差别,生物具有多样性,我们很难做到,拿出一套东西,所有人都能各取所需。

那么如何让英语学习贴近孩子的喜好?就从上面所列举的来说,我们可以不妨这样想: 喜欢唱歌的孩子,学唱英文歌曲,是不是激发他们学习英文的一条路径?学唱英文歌,又不仅仅是学习歌曲本身,很多歌曲源自影视,有背后的故事;歌曲的作者、演唱者有各自的生平、成绩;歌曲中渗透的民俗风情,又可以引导我们去进一步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段历史。

这说的,还仅仅是学唱英文歌而产生的流毒。至于其他喜好,一样可以引申、可以发扬光大。

所以说,孩子天生的兴趣或者已有的课余兴趣,引导得好,可以成为激发学习兴趣的切入点,但务必需要因人而异。同时需要选择程度渐进的、适合孩子目前水平的资料来辅助学习。

4、不得不学和用巧劲去学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有些东西是孩子们不得不去啃、去下功夫的。举个简单的例子:背单词。

背单词这件事,对于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个苦差事。但是如果我们细心,我们会发现英语单词又是有其内在规律性,另外,很多英语的日常表达,用的不是生词,而是变换搭配。下面展开来说:

说英语单词的内在规律性,其实在于词根、前缀、后缀、拼读。也就是说,尽管英语是一种拼音语言,但在英语中,很多特定的发音组合也存在特定的涵义,很多复杂的单词、难词,实际是由简单的单词、常用的词根等组合而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英语的确是越学越简单。同时,在掌握一定词汇量的基础上,多读单词、熟读单词,逐渐会形成拼读语感,说得高大上一点,有个专门的课程,叫做“自然拼读”,学的就是这个。

所以我们会发现,当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的词汇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我个人感觉,3000左右起步,最多5000),英语学习者逐渐会具备“猜词义”的能力。运用这种能力,虽然未必能把生词的准确涵义完整猜出来,但是至少能产生一种“体会”,从而大致领略该词的“情绪”、“倾向”。如果进行专门学习,则很快能够在“猜词”上小有成就。这种情况,看似是“猜”,实际也是在“背”。猜多了、熟练了,生词也就不再是生词。

而“自然拼读”,也是类似。读多了、读了,字母组合的发音自然也就会逐渐“刻”在脑子里。当拼读变成一种下意识时,读生词、听发音写单词也就不再成为一种难事。

当然,无论是词根词缀,还是自然拼读,我个人并不建议上来就去专门学习。因为这两种能力的养成,要基于对基本语素的大量重复,重复的遍数不到,即便是学了也会觉得很吃力。反过来,如果已经有一定的词汇量,再来有意识地注意这两方面,同样是不必去报班上课,也能很快做得有模有样。

再说变换搭配这件事。有语言学家统计,英美国家的农村普通百姓,他们真正会准确拼写的单词只有那么几百个,他们的日常表达主要是在把这几百个基本的词汇用于不同的短语、惯用法,用于不同的搭配。说那些新词、难词他们都不会,这也未尽然,只不过是说,如果能把这几百个基本词像他们一样熟练地运用,在英美生活不成大问题。而搭配这件事,往往是国内孩子学英语时容易忽略的东西。

大家拿出个词汇表背单词,多是钟情于那些没见过的陌生拼写,而倾向于忽略那些没学过的搭配、用法;而且即便是背那些陌生拼写,也多是去背词汇本身以及它最常见的中文解释,少有人去细看词典上的例句、搭配组合。

说到这里,就又牵扯出背单词的方法问题来。关于背单词,后面还会专门提到,在这一部分暂时先不跑题。

举背单词这个例子,实际是想说,孩子在学英语时,不得不吃的苦是躲不过去的。但也不是说,吃苦就要一味吃苦不讲究方法,有些时候死磕出来的东西未必好用,讲究科学的方法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我个人的经验是,在不同的阶段,用不同的方法,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要根据孩子特点和程度,借鉴成功者的经验,找到适于自己孩子的最佳路径。一种学习方法,可能适用于某个学习阶段(比方说,刚刚入门时的死背单词),而过了这个阶段就要用其他方法顶上(死背单词后,有了一定词汇量,摸索用词根猜词);特定的学习方法适用于特定的人,换个人来这个方法就未必奏效,比方说,海归家庭,父母水平高,可以尝试日常和孩子在家英语对话,但像俺这样的土鳖,就不敢指望和孩子拽英文——怕把孩子带沟里去。

5、英语学习,是认知逐渐成熟的过程,学习的收获,不仅仅局限于词汇、句子本身 这一点,我有个体会首先说一下。大学期间,我用了至少一年时间,利用自习、休息、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课课堂等零星时间,把当时能找到的所有GRE北美真题阅读文章读了个滚瓜烂熟。当读过后,我发现有几点收获:

(1)认识了很多生词;

(2)读难句从此不在话下;

(3)写英语作文会带出点儿GRE文章行文的模样;

(4)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这个比较搞笑哈?我记得其中一篇文章说的是,感冒这个病,从根子上来说是病毒引起的。只不过是由于病毒发生作用后有的人连带着出现了炎症,于是就有了病毒感冒和细菌感冒之说。这件事,后来我专门找了医生、疫苗厂家研发人员求证,确实和GRE文章的说法一样!)

(5)最出乎我意料的,是想问题、做事情,居然带出了一点洋人的思维方式。可是我读过的文章,偏偏没有明文的说教,不知为何我就有了这种思维方式。

现在总结起来,仍旧是像前面所说的。学语言,不仅仅是认字、认词,上面谈学习目的

时提到过,实际上语言是认知的工具,学语言是为了将其用于认知,而学语言的过程也在不知不觉完成着认知的过程。

一个人,小学开始学英语,学的是“我叫***”、“我爸爸是工人”、??。但你不能说他学到大学毕业,仍旧在学这些东西。小时候的英语课文,讲的是白雪公主,没听说学了多年英语后上大学教材一翻开仍旧是白雪公主的。

也就是说,随着学习者步入不同的认知阶段,他学习英语所用的素材,基于他当时的学习程度,应当是适合他的年龄、他的阅历、他的能力的。

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有这么几点:

(1)不要过分要求孩子学习超出他当前认知能力的东西。典型的例子,就是标准版KET、PET、FCE。这里,尤其是FCE。就像前面说的,尽管考试委员会推出了“青少版”,但FCE的B2水平要求在那里摆着。你不能指望青少版考试仍旧考那些“我叫**”、“我爸爸是工人”、??这些之类的东西。即便是考试内容贴近孩子生活,但对认知能力的要求不能刻意降低。这就有可能出现,标准版FCE阅读中,讲个吸毒的社会现象,问个问题是“基于目前,最有效的打击吸毒的手段是什么?”而放到青少版FCE,则可能是讲个逃学、厌学的现象,问个问题是“基于目前,激发学习兴趣的最有效手段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可能看上去一个贴近成人一个贴近孩子,但如果想做出正确回答,应试者需要的判断力、分析力可能不会有太大差别。

因此,不得不承认,FCE及其更高阶段,未必适于大多数孩子。即便是有孩子有能力通过或得到高分,那么一方面孩子的年龄必然要相对较大(5、6年级),另一方面这孩子本身的思想很有可能更倾向于较同龄更为成熟。

(2)不要让过于简单的学材萦绕孩子,让孩子觉得学英语是个很愚蠢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会有这种现象:家中书买多了,不让孩子看全了感觉可惜;觉得孩子前段努力很多,下一步可以考虑歇歇了;??

要知道,学习是个渐升的过程,只要基础扎实,越学越多、越学越难是个必然的路径。说难听些,学习是一条没有终点,也不能回头的路。

孩子达到某一程度,孩子年龄达到某一阶段,就要及时跟进给孩子营造进一步学习的环境和条件。

这一条,只是提醒,就不多说了。

(3)因为学习语言是认知的过程,因此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孩子还会得到语言之外的收获。这个好理解,前面我提到的感冒病毒的事情就是个例子。看故事的孩子,从故事里能收获哲理、人生经验;看科普的孩子,从科普文章中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有这么一条在,我们会发现,学习的过程,距离前面提到的“国人学习外语的最初目的”似乎接近了许多,而且和前面提到的“兴趣”也挂上了钩。没错,您没猜错,我想说的就是,正是因为语言本身的载体功能,决定了我们可以借此让兴趣与学习挂钩,让英语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挂钩,让书本上的文字变得生动、有生命力!

这也是我曾经提到的,语言的学习,不仅仅在于学词汇、学语法,而更多在于运用这门语言去了解未知的世界。

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认真思索如何安排学生的学习路径,选择最佳的学习素材。

三、听、说、读、写的训练

1、关于听

前面提到过,练习听,不能仅仅局限于听标准的伦敦发音,应当是在听懂标准发音的基础上广泛涉猎。要做到听得准、听得清。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