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缺作文550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7:28:14 小学作文
篇一:补缺
专题:追及问题
甲一定能追上乙,v甲=v乙的时刻为甲、乙有最大距离的时刻
判断v甲=v乙的时刻甲乙的位置情况
① 甲在乙前,则能追上,并相遇两次
② 若甲乙在同一处,则甲恰能追上乙
③ 若甲在乙后面,则甲追不上乙,此时是相距最近的时候
判断v甲=v乙的时刻甲乙的位置情况
① 甲在乙前,则追上,并相遇两次
② 若甲乙在同一处,则甲恰能追上乙
③ 若甲在乙后面,则甲追不上乙,此时是相距最近的时候
根据上面的三个推出1,匀加速追匀减速.2,匀速追匀减速.3匀减速追匀加速
某时刻,甲车从静止开始以0.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行驶,乙车此时恰好以10m/s的速度从甲车旁匀速驶过。
(1)甲车能追到乙车吗?
(2)如果能追到,在追到之前,两车间距离最大是多少?
(3)什么时候追到?
篇二:北京市海淀区2015届高三5月查漏补缺 语文:101中学作文
101中学作文查漏补缺
2015年《高考说明》微写作样题一览
题号 试题59
试 题 文明豢养宠物的
倡议
要求
1.语言精练得体。 2.理由充分, 有号召力。 1.要注意描写的对象和特定的氛围。 2.要综合运用多种 表达方式。 “这些思想观点都是很宝贵的,对于现代人仍有重要启示”强调了传统文化对于现实生活的意义,军事思想在社会生活其它方面的拓展延伸。 观点明确 表达得体
1.内容应包含:对作家(或作品)及研究重点、研究意义的简要说明;对应征者的要求;报名办法。
2.语言有个性, 具有鼓动意味。 ① 要求所写的体会
具体,切实,易记忆。 ② 要求观点明确,有
理有据。 ③ 要求感情真挚,富
有文采。(可写诗歌)
字数 150字左右
能力要求 用精练的语言 表达观点
试题60 描写天安门广场 升旗仪式场景
150字左右
用精练的语言 描述场景、 抒发情感。
试题61
就吴起思想观点中最有体会的一点,写认识领悟。
150字左右
用精练的语言 表达观点
试题62
对于新款校服的争议,给校长写一段话,陈说看法。
150字左右
用精练的语言 表达观点
试题63 征招文学研究小组 成员的启事
150字左右
用精练的语言 描述事物 表达观点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
试题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64 不超过150字。 ①与同学分享自己学 2015习语文的体会。
年 ②评论“家长送考”现新增象。
样题 ③ 写抒情文字,纪念
自己的18岁。
不超过150字
用精练的语言 描述事物、 表达观点、 抒发情感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诗歌《思子》中“落叶打窗风似雨,孤灯背壁夜如年”两句极富画面感,请你将这幅画面描绘出来。要求想象合理,形象生动。 ②读了诗歌《思子》,请你代儿子吴改过给他父亲吴静夫写一封家书(可写诗歌)。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③传统观念中,“孝顺”是指“孝敬父母、顺从父母”,请你对此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微写作(10分)
学校为“节水宣传月”设计了系列活动,并选用了下图作为宣传画。请从以下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作为一名志愿者,请你向盲人朋友讲解这幅图画,要求重点突出、生动形象。
②这幅作品在本次活动中获奖,请以评委的身份写一段评语,要求理由充分、条理清晰。 ③请以禾苗或土地的口吻劝告人们“节约用水”,要求想象合理,有感染力。(可写诗歌)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四月,春光正好。请你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一个邀约的帖子,召唤朋友们一起踏青访春。要求描写生动,有感染力。
②高考临近,你的朋友信心不足,情绪有些波动。请你写一段文字,劝勉你的朋友。要求恰当引用名言警句,语言得体,有说服力。
③清明之际,世纪坛举办?中华国贤颂?纪念活动。请从孔子、李冰、王羲之、鲁迅、邓稼先五位先贤中任选一位,写一段文字(可写诗歌),表达你的敬仰之情。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 (1)周浩放弃北大选择某技师学院。他解释说:“当年选择志愿听从了父母老师的意见。其实,我喜欢鼓捣东西,和生命科学专业不来电。” 对此,某校辩论俱乐部围绕“周浩该不该放弃北大选择技校”开展辩论活动。请你以正方或反方辩手的身份,表达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2)海淀区将举办首届“高中生诗歌节”,组委会向全区高中生征集诗歌节主题。请你写一副对联作为诗歌节的主题,并简要解说。要求:对联基本对仗,主题明确,解说清楚。(3)2015年4月,第五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正式启动,活动以“阅读点亮中国梦”为主题,以“就爱你阅读”为口号,推进全民阅读。请你以活动参与者的身份,发表读书感言,凸显阅读的力量。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2015年《高考说明》作文样题一览
年 份 2002
试 题 规则(试题65)
命题类型 话题
标 题 自拟
文 体 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议论文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备 注
给提示语(同学甲、乙、丙、丁对话引入) 给提示语(以?安?字的
不同含意引入) 给提示语
(5个?有人说?引入) 关系型无提示语 给提示语
(科学家与文学家关于?手机?的对话引入) 给提示语
(北京“老规矩”的列举、作用、意义、被重提、
引热议引入)
2005 说?安?(试题66) ?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 (试题67)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试题68)
命题 定题
2007 材料 自拟
2010 命题 定题
手机的科技与人文之思
2013
(试题69) 2014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
2015
并受到关注
年
(试题70)
新增样题
材料 自拟
材料 自拟
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百年前,我们的祖辈在《新青年》中呐喊:?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五十年前,我们的父辈在《青春万岁》中高歌:?我们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我们渴望生活,从来不淡漠?;今天,我们这样表达自己的心声:?谁的青春不迷茫/我的青春我做主/再不疯狂就老了……?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50分)
①方寸之地可以营造锦绣,方寸光阴可以铸就永恒,方寸心田可以容纳山川……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不少于700字。
②新年伊始,各媒体纷纷盘点2014年网络流行语,?有钱就是任性?高居榜首。这句话当初一经传播,网友们便掀起了一波造句热潮:?有貌就是任性?,?有才就是任性?,?有闲就是任性?……这些流行语反映的人生态度、价值追求、社会心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不少于700字。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50分)
①中国宣纸?轻似蝉翼白如雪?,有着?纸寿千年?的美誉。它轻薄,却能承载文字、文化的厚重;它素朴,却能呈现心灵、精神的绚烂。轻中有重,朴中见华,又何止宣纸呢?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不少于700字。
②2014年12月,《诗刊》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和凤凰网读书频道联合举办了一场以?日常生活,惊心动魄?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农妇、理发师、快递员、私企员工、煤矿工人,是这场朗诵会的主角。他们朗诵自己的作品,表达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不少于700字。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根据要求作文。(50分) ....(1)请以“长在北京”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2)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数十年来,反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文艺作品(小说、戏剧、影视、音乐……)不胜枚举。这些作品或令人震撼,或使人警醒,或启人深思……
请自选作品,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感悟、思考。
素材命题: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现实生活
微写作:
内容: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变化。
形式:合题、有效、多样。
【关注现实社会】 素材一: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2014年粮食日时,联合国世界粮食署发起?饥饿24小时?公益体验活动,号召公众体验饥饿,携手解决这一全球?可解决的最大难题?。中国国家粮食局、中国扶贫基金会也在世界粮食日和首个国家扶贫日期间,开展了?饥饿24小时全民公益活动?,倡导有条件的人切身体验饥饿,或捐出一日最低伙食标准6.3元,以此表达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饥饿人群和贫困弱势人群的关注。该活动引发多方关注与评论。
素材二:
2014年7月,网上一则帖子《台湾话里的人情味》引起了广泛讨论,请看以下几个例子(前者为中国内地常用语,后者为中国台湾常用语):
盲人学校——启明学校 慢班——放牛班 挂科——当掉
老幼病残专座——博爱座
素材三:
2015年5月1日,导盲犬被允许进入地铁。
素材四:
2015年6月1日起,北京市公共场合禁烟。
素材五:
互联网+:“微信”阅读、自拍
【关注学生生活】
阅读下面文字,从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
高考结束后,学校将为高三年级同学举办毕业典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致辞,校长为同学们颁发毕业证、《毕业纪念册》,大家一起观看各班同学录制的高中生活视频……
① 高三年级毕业典礼的保留节目、重点环节是由年级组长、副组长和全体班主任为同
学们献歌一曲。请你选择一首歌曲,作为备选曲目推荐给老师们,并作简要解说。要求:主题明确,解说清楚。
② 学校准备为高三年级印制《毕业纪念册》,其中包括各班毕业照、高中生活选影、
教师寄语、全年级同学签名??,请你为《毕业纪念册》拟写卷首语或结束语。 要求:感情真挚、富于文采。
篇三:趣谈考场作文的缺陷和补救
——从病文歇后语谈起
古代有个“亡羊补牢”的故事,那“羊”怎么会“亡(丢失)”的呢,原来是“牢(窠)”破了,据说羊主人并没有找到那只“羊”,但他回来后还是重新修补了“牢”,为的是不让以后的“羊”丢失。“前事不忘,后事之事”。考场作文难为我们的考生朋友了。考场上,考生的精神压力重,考试的时间限制严,作文的篇幅规定短。作文好比新建“羊牢”,难免有缺陷和漏洞。有人说“篇幅短不是更好吗”,殊不知“文章越短越难写”呐,短小的文章最容易造成缺陷。笔者写作此文的目的,不是对考生“亡羊”的揭短,而是作为考生修改文章时的参考,以及给今后准备走向考场的考生的友好点拨。下面用一组歇后语来逐一阐释。
酒簖子量米——审题(升体、身体)有病(柄)
“酒簖子”是量酒的工具,簖子的“躯体”,跟升子一样,是一个由竹筒做成的圆柱形的容器,只不过是多了一个由簖身延伸出去的手柄而已。文章写作跟“簖子”“升子”是风马牛,一点关系都没有。笔者只是用它来“谐音双关”。不过作文审题不准确,真的多出一个“柄(病)”来,那真是出“毛病”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用来形容审题步骤领先的地位;“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比喻审题失误的有关文章全局的严重后果。谈到审题,一首电视连续剧歌曲在耳旁响起:“东边有山,西边有河,前边有车,后面有辙??一路上的好景色没仔细琢磨,回到家里还照样推碾子拉磨??迷迷登登上山,稀里糊涂过河,再也不能这样活??生活就得前思后想,想好了你再做 ??”,这首歌词好象是针对作文审题而言的。唱词中的“山河”,是审题的干扰因素;“前面的车”是理论牵引;“后面有辙”是前辈文学大师的创作实践和所揭示的审题规律;“一路上的好景色”喻指一组组写作素材和题材;“照样推碾子拉磨”是成熟的又是老套的写作思路,它规范着审题和构思,又制约着创作。文章反映生活,生活启发作文,真的要“前思后想,想好了你再做”。所谓审题,就是对作文题目或作文标题作认真缜密深入的思考,准确理解其涵义和范围,为正确立意和构思打下坚实的基础。09湖南高考作文标题是“踮起脚尖”,有意思,踮起脚尖干什么?远眺,因自己的身高不够,或前方有障碍物,那么踮起脚尖看得更远;跳舞,跳芭蕾舞,这种西洋舞蹈的舞姿高雅妩媚灵秀,可以作异彩纷呈的运动和造型,美轮美奂;采摘,“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眼前吊着一串葡萄,又大又甜呐,只差一手高,那好,踮起脚尖就可以一饱口福了;比高,昂首挺胸踮脚一定能增高,这样就不至于矮人一头了,能虚假地保住自尊;接吻,异性朋友个头高了一点,顾不上脆弱的面子,踮起脚尖品尝一下爱的甜果??哦,踮起脚尖总能得到点什么,此时,可以立意构思行文了。09年全国卷Ⅱ高考作文题是供料话题作文,通过三个科技发明的小故事说明生活中做有心人就能有所发现和创造,启发考生注重社会实践,开展科技发明活动。所提供的是三则材料,审题时,正确的方法是提取三则材料的“公因思想”,因为“公因思想”是中心话题。怎样才能提高审题水平呢?《庄子》曰“博学之,慎思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要求我们的青少年努力继承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包括物质的精神的,特别是精神的,比如政治(“马克思哲学”)、经济、文艺、宗教等社会科学方面的,自然科学方面的也要加强学习;慎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采取严谨的思考,方能得出正确的认识;审问,是反复思考验证的过程;明辨,弄清事物的性质和范围,及其与它事物的区别;笃行,即准确的判断,大胆的抉择,果断的采取,勤奋的实践。
潘长江驾车——不见“凤头”
著名小品演员潘长江个头小,有人戏噱说:如果让他驾车,老远望去,是看不到他的头颅的。人不能没有头,万事也总有个头。作文的开头,是指作文起始的文字,被称之“落笔”和“下笔”,漂亮的开头,美誉为“凤头”。
谈“开头”的重要意义,广大考生必须认识“开头”在文章中的地位。打个比方吧,在会见陌生的客人之前,人们习惯上要打扮一下,目的是希望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写文章也一样,文章的开头就是见面时的第一印象,因此,要花一些力气把开头写好,争取给读者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文章开头是讲法则的。掌握开头的基本方法,才能写出靠谱的、中规中矩的、吸引人的开头。每个同学都能写出作文的开头,但写出讲法则的开头才是最佳的。其原则就是,为装潢主题服务,以增强可读性和表达效果为目的。开头的句子或段落是文章当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层次。开头的作用一方面是引出文章的主体,另一方面要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这两个目的都要求文章的开头简短、健美,古人用“凤头”来形容,是说要像凤凰的头那样漂亮,精神,短小而有吸引力,用三言两语就进入正题,不拖泥带水。比如《药》(小说,鲁迅)开头这样写道:“秋天的下半夜??”,通过交代记叙要素——时间,给读者渲染了肃杀、郁闷和恐怖的气氛,奠定了全文深沉、悲哀、令人思考的感情基调,为揭示“医治中国社会的药在哪里”的主题作了合情合理的写景铺垫。而有些同学却这样写文章的开头:“看到某某这个题目,我一时不知道写什么好,想了半天,终于想起一件事来??”。这种开头,与文章的主体、文章的写作缘由是不和谐的。这种开头是艰难构思过程的外化,是作文的解释和说明,而不应该是作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开头还暴露了作者低下的作文水平。因此,建议中学生朋友最好不要用“看到这个题目??”这样的开头。
作文开头有规律、有方法可寻吗,回答是肯定的。开头要与题目和主体内容相照应,最好能为文章中心思想服务,还要呼应结尾,落脚点是增强表达效果。虽然说文章的开头讲求创造和变化,但是在大方向上也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寻的。在这里,我们举几种常见的开头技巧。
写形象哲理的题记。在标题下,正文前写上一句形象生动、富有哲理的句子,用以奠定感情基调和暗示主题思想。“唉,现在想起来,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偷酒的爷爷》(生丹丹)这句话是朱自清《背影》里的。小作者用它来作题记,为作文定调,记叙“我”对爷爷的“刻薄”所带来的悔恨,表达“我”对爷爷的爱戴之情。“佛说:前世五百次回眸,换来今生一次擦肩而过。”(毕淑敏)表现爱情的邂逅缘分和获得的不容易。
记叙要素作开头。这里的“记叙要素”,在一般记叙文中,仅仅指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而在文学作品中,交代“记叙要素”就是表情达意的手段,如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风雨下》开头:“六月十五那天,天热的发了狂!”
开头则是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节令,气候。只有“六月十五”,才有“发狂的热天”;只有“天热”,才有祥子拉车的辛苦。从而使“旧社会普通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并不能改变命运”主题的得出显得水到渠成。
描写景物三衬托。不是所有文章都用景物描写,景物描写也不是万能的。一般来说,只有在记人、叙事文章中才用到景物描写。它有三个衬托作用:一是人物性格,一是感情基调,一是主题思想。孙犁在《荷花淀》的开头,描写了荷花淀的风光,目的是衬托荷花淀老百姓宁静祥和的生活,控诉日本鬼子的侵略行为是打破宁静祥和的罪魁祸首。
介绍人物性格的开头。从最有特征,最扣人心弦的人物或情节入手,以取得引人入胜的效果。小小说《文斗》,叙述了一个中年教师在长途汽车上,用读报纸、动员旅客的方法与歹徒做斗争的故事。故事开头用大量的文字,交代了这位老师机智的性格特点。这有必要吗?有。只有机智的人才能做出“文斗”的行为。因此,开头介绍人物性格,为下文张本,成为小说核心情节的条
件和基础。抒情说理定调法。以精辟的议论开头以引出主体。“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淑《为学》)这里的抒情说理,好比逻辑推理中的“大前提”。文章主体部分的事实论证,就是“小前提”,结尾部分就是双重的“结论”。《为学》运用的是演绎推理的方法,论证了“为学”的道理。以总括的语句交代文章的线索。《背影》开头写到,最难忘的是父亲的背影。这一句既点题,又作全文的线索句,成为整篇散文的纲目。
娓娓道来侃侃谈 。开头先不描写文章的对象,而是从一个有关的话题入手,一步一步地接近。可以从时间,地点,场景,人物,事物等开始,逐渐引出主体的对象和话题。例如:“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冰心《小橘灯》)是时间接近;“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吴承恩《西游记》)是空间接近。
引用名言警句。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可以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突出中心的作用。如《怀疑与学问》开头就引用了程颐的话:“学者先要会疑。”这种开头法,很容易掌握,效果很好。名言警句式开头往往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意境高远。读后感式的议论文,多采用引述的开头方式,以得出感点,作全文的中心论点。引用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力求准确,避免出现错误;二是要有一定的新颖感,不能给人陈谷子、烂芝麻的感受。
开门见山说理法。“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对于议论文来说,即开头提出观点,开宗明义;对于记叙文,即“落笔入题”,直接又概括地写出文章要介绍的对象。例如:“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芸芝先生。”(巍巍《我的老师》)“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叫百草园。”(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吴晗《谈骨气》)“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要赞美白杨树!”(茅盾《白杨礼赞》)。
相提并论类比法。就是用相对或相关的另一个事物,引出文章的主角。比如,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人人都喜欢春天,而我却更喜欢冬天 ”(老舍《济南的冬天》);“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杨朔《荔枝蜜》)。
相似联想比喻法。开头设喻,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更加关注要记叙的对象,说明的事物或议论的道理。如《中国石拱桥》的开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这个开头自然就激发了人们对石拱桥的喜爱。运用比喻要注意喻体与本体之间的相似之处,不能牵强附会。
反诘设问悬念法。先截取一个精彩的片段,或者倒叙事情的结果,来设置悬念,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或者先设问点题,引起说明或议论,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开端就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同时又增加文章的波澜。
比兴铺排与排比。《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往东南飞,说明天气渐凉;每飞一段距离“徘徊”一次,说明孔雀有牵挂和留念。这正暗示了本文讲述的是一个悲剧故事。《孔??》文紧接着是刘兰芝自报家门的铺排,表现了她的教养、手巧等高素质,与下文被“休”构成强烈的反差,突出封建婚姻制度的反动。中学生朋友参考的时候喜欢用排比句开头,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文无定法,开头的技巧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最重要的原则是既新颖,又快速入题,激起人们进一步读下去的兴趣。不管哪种方法,说到底,都是为了吸引读者。有人说,有了一个好的开头,文章就成功了一半,这话很有道理。所以我们不妨在文章的开头上多下一些功夫。
地窖不藏物品——空洞
地窖一般是用来储藏越冬蔬菜、水果和粮食的,象山芋、萝卜、苹果、橘子、大白菜和马铃薯等,都可以窖藏,其他杂物不可以,值钱的家私一般也不放在里边,特别不能钻进老鼠之类的动物。从作文角度说,这蔬菜、水果和粮食,就是文章的内容,即题材。如记叙文里的故事情节、主题思想,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说明文的说明对象等。至于“值钱的家私”是写文章时必须忍痛割爱的素材,而“老鼠”是不受欢迎的“窜入语”。
但是,有的考生考试后,总要迷惑不解的来问老师:我这篇作文明明写了很多内容,密密麻麻近一千字,你怎么还说我“空洞”?老师反问道:什么是内容?内容一般指文章中的思想、情感、观点、人物、场景、事件、引用的材料等。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内容要求。之所以文章给人空洞的感觉,可能是文体模糊,泛泛而谈,或者文章头绪众多,不知所云,也许是题材缺乏,主题暧昧,结构松散,语言干瘪,思维混乱,胡编乱造,诸如此类。话题作文的好处是给了学生有较大的写作空间,但是记叙性的文字缺少必要的事件或者对人物的描述,只作宽泛的抒情;议论文没有准确充分的论据,没有合乎逻辑的科学论证,给读者空洞的感觉是必然的。
据说古代有个师塾先生,给他的弟子的作文写了一条批语,是借一句唐诗而编造的歇后语:“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离题(地)甚远”,说的就是文章的空洞。
“补牢”的办法:一是平时作文练习要强化文体意识。作为高中生来说,习作还是需要一个明确的文体;二是记叙文写作要叙述自己熟悉的题材,比如学校学习生活,父母子女的亲情,老师弟子恩情,同学同窗友情,等等;三是写作议论性文章,要明确你的观点,观点要正确、鲜明,还要用大量的事例来进行论证。论据尽量采用最近发生的,论证结构要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中国教育实践家朱庆和先生针对议论文的写作总结
出了这样几句话,供各位考生参考:滔滔雄辩傍引证,令人信服选例证,论理无力作对比,演绎推理说“大凡”,归纳列举要统计,归谬引申讽对手,因果辨证劝朋友。
留守儿童无人管——缺照应
有农民进城做工,就有农村“留守儿童”,父母远离缺遥控,祖辈隔代难监护,学校独角缺配合,社会影响有罅隙,所以“留守儿童缺照应”,原先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教育模式受到冲击,这是当前比较棘手的社会问题。作文也存在缺少四方面“照应”的毛病。
好文章总是注重四种照应,即标题与题材的照应(点题),题材与主题的照应(点睛),前文与后文的照应(伏笔接笔,也称呼应),文首与文尾的照应(圆合呼应封套)。比如朱自清《背影》文中写道“我最难忘的就是父亲的背影”,这就是“点题”;归有光《项脊轩志》的第二段“然余居于此亦多可喜,亦多可悲”这句话,是全文的总纲,又是“点睛”之笔;曹禺《雷雨》的最后一幕中周朴园关照仆人找电工修理断落的电线,算是伏笔,而后来四凤得知与周侍萍是“兄妹恋”的实情后,羞愧痛苦悔恨,冲进风雨,触电身亡,与上文修理电线的话语情节构成“接笔”;鲁迅《一件小事》开头的总摄叙述与结尾的总括结论就是“首尾圆合”的“封套”。有这种照应,文章连贯,浑为一体,前呼后应,环环紧扣,妙趣横生。无这种照应,内容缺乏内在联系,结构松散,情节“无巧”可言,表述像是“信天游”。
解决的方法是:行文紧扣标题和主题,在合适的地方巧妙地“点题”;时刻盯住上文所述的内容,注意掩埋“伏笔”,还要记住在恰当的地方“接笔”;“卒章显志”的同时,不忘回应开头,首尾遥相呼应,有“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开启,就有“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煞尾,文章才成为一支完美的乐章。
河上没桥又没船——缺过渡
这个歇后语无庸解释,一目了然呢!河上没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确无法通过。作文也有类似情况。过渡通常由句子来充当,称之为“过渡句”。就拿考生考场常用文体来举例说明吧。记叙文缺过渡的表现为:时间变换交代不清,空间转换无标志,记叙过程断断续续,线索有头无尾,叙述与议论脱钩等;议论文则表现为:提出观点与展开论证层次不明,分观点与分观点之间关系交叉,摆事实与讲道理中间没有分析阐释而直接得出结论。下面就来谈解决的办法:时间变换的交代有两种:一是直接写出某年某月某日,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文中关于时间的交代非常重要,“人命关天”呐,二是借非时间词表示时间,如“天黑以后行动”,即“晚上行动”;空间转换要运用地点方位词,同时交代先后顺序;记叙过程巧用过渡句,如“幼时鲁迅”盼望和“闰土”见面,作者却说“盼望过年,因为过年闰土就会跟着父母来到鲁迅家打工”,这是一种转折过渡,也叫“思维跳跃式过渡”;不管是明线,还是暗线,让读者总能体会到,如鲁迅《药》,明线“华家的故事”——“华老拴买药”“华小拴吃药”“众茶客谈药”“华小拴吃药的后果”、暗线“夏家的故事”——“夏瑜被杀害”“夏的血被当药吃”“茶客谈夏瑜”“夏大妈上坟”,两线交织的事物是“人血馒头”,两线交汇的地点分别是“刑场”“茶馆”和“坟场”;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为记叙服务,“桃树应开桃花,而不应该开梨花”,记叙一般居前,议论靠后,叙述与议论之间必须有桥梁作用的分析推理,这样才能挂靠议论的结论;分观点之间可以采用“首括句”来衔接,也可以采用自然数序号在文中“标码”,还可以采用特殊的过渡方式,如“自然隔行”,等等。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