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氓改写散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7:36:16 字数作文
篇一:高一语文《诗经》两首
上教考资源网助您教考无忧
高一语文《诗经》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常识。
2、了解每首诗的内容、中心、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学习掌握一些古词语的音、形、义及其用法。
4、背诵《氓》、熟读《采薇》。
5、能够用现代汉语以诗的形式翻译这两首诗或能将其改写成叙事抒情的散文。6、了解诗歌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体味独特的文化内容。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1
一、导入
1、 调)
2、 ,但不够全面,现在请大家打开《学习指
导》
1
式?
3、
⑴这首是的体裁是 叙事诗 ,题材是 爱情(恋爱与婚姻) ;
⑵这首诗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⑶这个故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请为每个阶段拟一个小标题,在课文中做出标记。
四、读背全诗
五、布置作业
1、 读背全诗;识记《诗经》文学常识。
上教考资源网助您教考无忧
2、 用现代汉语以诗的形式翻译这首诗或将其改写成叙事抒情的散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情感、人物、艺术特点赏析
一、检查作业
1、 提问《诗经》文学常识。
2、 提问背诵(第2章)。
3、 提问译诗或改写散文(第6章)
二、问题探究
1、 诗中女主人公情感态度有什么样的变化?
可忍,坚决与氓分手。
2、 试分析评价诗中的男女主人公。
男主人公 氓女主人公
蚩蚩————————忠厚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鲁莽“将子无怒”——温柔
怒——————————急躁“泣涕涟涟”“载笑载言”
二三其德————感情不专“信誓旦旦”——重感情,感情专一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躬自悼矣”——清醒有头脑
女也不爽——本分 靡室劳矣——勤劳 亦已焉哉——刚烈坚强
3、
4
有泮——比兴手法,淇水是男子态度变化无常的见证,也是女主人公无边痛苦的见证,形象地点名了女主人公之所以决然分手的原因。
4、 有人认为这是一首叙事诗,而诗的第三章及第四章第一句都与故事无关,删去之后叙
事更加通畅完整,你的看法呢?
[明确] 全诗以叙事为主,不过,女主人公在回忆中的感情变化不时打断叙事,加入一些感慨和议论。这些感慨和议论更好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的思想情感。第三章用形象的比喻劝
上教考资源网助您教考无忧
告女性不要过于相信男子的爱情,表现了她对婚恋生活的清醒认识和后悔、痛苦的心情。“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比兴句。这两处使用比兴手法的好处有:
结构上: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
内容上:①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而陨”,一般认为它们分别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变心的重要原因。不过,也不妨理解得宽泛些,比如,机勃勃的感觉,如同女主人公和“氓”之间情意浓密时;则如同两人感情枯竭时。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合(从“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蚕做丝)
三、总结《氓》的艺术特点
1、 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2、 叙事、抒情、议论熔为一炉
全诗以叙事为主,不过,加入一些感慨和议怨愤地骂道:
3、
四、课堂练习
1、 《学习指导》22页)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方面暗更是婚恋生活又甜美到痛苦的形象“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则形象地表现了男子态度的总之,这些诗句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诗歌的主控诉男子的负心行为,表现了婚恋生活中男女的不平2、 梳理字词知识。(参见《学习指导》22-23页)
3、 《学习指导》23-24页第5-8题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中未完成的练习题;
2、 完成《学习指导》23页1-4题;
3、 预习《采薇》,用现代汉语以诗的形式翻译或将其改写成叙事抒情的散文。
上教考资源网助您教考无忧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采薇》研读
一、初读,整体感知
1、 自读全诗,参照注释,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2、 齐读全诗后正音
3、 提问:
⑴这首是的体裁是 叙事抒情诗 ,题材是 战争与思乡 ,写的是 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 。
[明确]活之苦——挖野菜为食。
[明确]丰富、复杂:A、强烈的思乡之情;BC、对于自己阵营一起,分不出孰轻孰重。
二、再读,品赏语言
1、
[明确]重章叠句;《蒹葭》。“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岁亦莫止”“岁亦阳止”中“莫(暮)”“阳”的变,再到“忧心孔疚”,他的
最后一章写的是还乡途中的所一是表明此前各章是退伍士卒对服役生活的追溯,二是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为什么一直备受人们的赞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4、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这样评价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
上教考资源网助您教考无忧
增其哀乐。”也就是说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象来反衬。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王夫之认为士卒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未必确切,因为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能够意识到是狁入侵才使得自己“靡室靡家”“不遑起居”,因此,他对狁满怀怨恨,在对狁的战斗中充满同仇敌忾之情,对于自己的阵营也怀有一种自豪感。所以他的从军出征未必不是出于保家卫国的情感,雄赳赳气昂昂慷慨而去的,人有着依恋不舍的离情别意罢了,谈不上悲伤。
非常牵挂家里,心里非常痛苦,当他终于能够结束服役回家的时候,“杨柳是高兴。
(读读最后一章,读出其中复杂的感情)
四、布置作业
1、熟读全诗,争取背会。
2、完成译诗。
篇二:氓优秀说课稿
《诗经 卫风 氓》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诗经·卫风·氓》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先民们用他们的歌,唱他们的苦,唱他们的悲,开我国现实主义先河的《诗经》,真切地传递着他们的心声。在学习时,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声音,引导他们进入先民们的情感世界。
二说学情和教学目标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关雎》和《蒹葭》,对于诗经及“赋比兴”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高中所要做的,是通过诵读、品味、探究等多种方法,深入领会诗经的手法及其中的浓浓的诗情。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诗词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性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以课程标准的相关表述和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为依据,确定本课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体会“赋、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在诵读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把握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品位诗歌的语言,体会“赋、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合作探究:通过分析比兴手法,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授一篇诗歌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此达到陶心之说的
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为了发挥教材的立体功能,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我决定从学情出发,结合教学目标,采取: 诵读法,讨论法,启发法、点拨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四说学法
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再做静态知识的占有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积极探究。
五、教学程序及内容设计 课前播放邓丽君演唱的《蒹葭》,营造氛围。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自古有关爱情的诗句不胜枚举:“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些都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诗句。我们印象当中啊 一提到古代的男女婚嫁,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其实早在先秦时期,还没有形成苛刻的礼教思想束缚人们,男女恋爱结婚也具有一定的自由。说到这可能就会有同学好奇,那先秦时期的男女爱情是不是和今天的情形一样啊?他们的婚姻是幸福美满的吗?今天我们通过这首诗《卫风氓》来看一看先秦时期的爱情。(这样导入是因为,我们的学生虽然已经是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 抽象逻辑思维,但还没有形成逻辑思维的理论性,对于情结式导入依然有很强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后面教学步骤的展开作铺垫)
第二部分.了解《诗经》
对于这种重点的文学常识,课前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是必不可少。
在课上让学生自由发言:我所了解的《诗经》。教师可以适时点拨,补充。
2.强调重点:《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因而,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歌谣,这是《诗经》的精华,他和屈原的《离骚》被后人合称为“风骚”。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6篇,是宫廷乐曲歌词,多为周王室贵族文人所创,被奉为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商颂和鲁颂,共40篇,是祭祀的乐歌舞曲。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创作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的影响深远。诗歌的形式多以四言为主,其常用的表现手法分赋、比、兴三类。此外,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唱的特点。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第三环节.诵读课文
时隔数千年,年代久远,文字的障碍很大,因而诵读之前应先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字,然后引领他们经由文字再现形象和事件,经由形象和事件领略情感,感受其中浓浓的诗情。
在这过程中诵读的环节是重要的,诗歌学习重在诵读,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所以,先由学生直接阅读诗歌,根据学生的自我感觉完成最为感性的诗歌认识,直接而感性的阅读 ,培养的是学生的自我语言感受。
随后利用多媒体播放范读,让学生从示范朗读和自己的朗读进行比较,点拨学生注意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最后再配以音乐,营造意境,让学生沉浸在音乐营造的意境中反复吟咏,读出节奏,读出音调,读出感情,细细体味,让或优或喜的情愫萦绕心间,我们就触到了先民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第四环节.整体感知: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历程。
学生上一环节通过充分地感受诗歌,把握住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
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历程是怎样的?
分析女主人公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本环节主要用启发法、讨论法、点拨法来理解诗歌内容。
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讨论解疑.把提出的问题交给学生解决,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并且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教师在这个环节要给予正确的点拨。
讨论分析,达成共识:
第1、2章,相恋,甜蜜和幸福。
第3、4、5章,婚后生活,痛苦、悲伤和无奈。
第6章,分手,决绝。
恋爱时,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结婚后,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女子;
被遗弃后,是一个坚强、刚烈的女子。
第五环节【合作探究】
从课文中找出使用比兴手法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达成一致后,选出代表进行回答,若阐述的不全面可以由其他小组或者老师进行补充。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共同突破教学难点。
明确: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兴,先说桑树,继而讲述和氓的故事;同时又是比,前一句用桑树的枝繁叶茂比喻女子正值青春芳华,后者既让我们感觉季节由仲夏而晚秋,时光在流逝,又以叶枯叶落,比喻女子红颜已老,青春不再。
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这句用了比。桑葚甜美,吃多了就会上火,斑鸠贪吃,以致昏醉;甜蜜的爱情就像桑葚,沉湎其中难免伤神。
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用比,用河水和洼地有岸和边来反衬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走越远,不知回头。
课堂小结《氓》的思想内容:通过女子的自述,诉说了一个爱情悲剧,诉说了自己内心的伤痛。
手法:以赋为主,兼用比兴。
第六环节布置作将 《氓》改写成一篇叙事性抒情散文,字数不限。(培养学生散文写作兴趣,提高语文的审美能力和情感的感知力。)
)
【板书设计】
简单凝练的板书帮助学生理清诗歌思路 ,有助于学生理解背诵诗歌
氓
恋爱 甜蜜 幸福
婚后 悲伤 无奈
决绝 清醒 刚烈
淇水怨殇 高一语文组胡记霞
当初你追求我的情景至今我还清晰的记得,你抱着布,借口换丝,傻傻的站在我家门口。你要马上娶我,我不答应,你生气了。我说,婚姻大事,不可儿戏,要明媒正娶。你要走了,我送你渡过淇水,一直送到顿丘。长长的淇水,像我们的情思。我说,淇水作证,我们以秋天作为期限,秋天我就嫁给你。
从此,你的影子就印在了我的脑海,挥之不去。我采桑叶的时候,你的影子嵌在桑叶的缝隙间;我织布的时候,你的影子印在五彩的丝线里。我常常登上那倒塌的墙,踮起脚尖,遥望你来的方向。等不到你来,我的泪水会簌簌地落下。你来了,我就笑逐颜开,拉着你的手,像一只小鸟一样,蹦蹦跳跳,叽叽喳喳。吉日良辰,迎亲的车队来了,载上我,还有我的嫁妆。
路经一个桑园,我掀开藕荷色的车帘,我看到桑树的叶子新鲜润泽,我看到那斑鸠在偷吃熟透的桑葚,我还看到你骑在马上,风流倜傥??
时光消逝,桑树的叶子变黄了,耐不住秋风的催促,簌簌的落下来。我恪守妇道,任劳任怨,但你还是忘了我们相爱的岁月,忘了自己的誓言,你背叛了我。你骂我,打我,苦日子无休无止。我想回家,可是家兄定会讥笑我,我也只有黯然神伤。原想同你白头偕老,现在看来这个心愿是不可能实现了。我得走了,到了和你分手的时候了。
又是一个秋天,桑叶飘落,就像我凋落的红颜。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又过淇水。淇水依旧安静地淌着,秋风把深秋最后的几朵花打落,花瓣浮散在水面上??
篇三:古诗两首:氓导学案
古诗两首:氓导学案
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
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2、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
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
3、阅读语言文字方面的著作,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释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现象,
探索有关问题。
【学习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
1、 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 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导学】
一、知识链接——作品零距离:
知识卡片一 ——追溯背景: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社会生
活。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
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这是《诗经》
的精华;雅分“大雅”、“小雅”, 是宫廷乐曲歌词,有诗105篇;颂分“周颂”、
“鲁颂”、“商颂”, 是宗庙祭祀的乐歌,有诗40篇。《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
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
影响。
后人习惯上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
义”。
妇诗。氓,古义指民众、百姓或男子,念méng;而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如“流氓”,
念máng。
知识卡片二 ——《诗经》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
(1)赋者,铺也,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也。——铺陈
(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联想
二、温故知新——自主学习:诵读诗歌,注音并解释氓( )淇水( )
愆期( ) 将子无怒( ) 乘彼垝垣( )( ) 载笑载言( ) 体无咎言( ) 尔卜尔筮( )( ) 于嗟鸠
兮( )( ) 其黄而陨( ) 无食桑葚( ) 自我徂尔
( ) 淇水汤汤( )() 言既遂矣( )
无与士耽( ) 以我贿迁( ) 女也不爽( ) 渐车帷裳( )( ) 士也罔极(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躬自悼矣( )咥其笑矣( ) 及尔偕
老( ) 隰则有泮( )()言笑晏晏( )
亦已焉哉( ) 三、预习导读
1、通假字: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今义:) (2)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古义:。今义: 3、词类活用: (1)二三其德( ) (2)夙兴夜寐( ) 4、一词多义: (1)其: ①咥其笑矣 ②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其黄而陨 ③士贰 其行 ④不思其反 (2)以: ①秋以为期 ②乘 彼垝垣,以望复关 ③以尔车来 ④以我贿迁 (3)之: ①氓之蚩蚩 //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②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③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4) 言: ①载笑载言②体无咎言 ③静言思之 5、学成语识文言:(解释成语意思) (1)愆qiān——拖延。(愆伏) (2)垣yuán——矮墙,也泛指墙。(断壁颓垣) (3)载??载??zài——一边??一边。(载歌载舞) (4)咎jiù——灾祸。(咎由自取) (5)贿huì——财物。(行贿受贿) (6)耽dān——沉溺。(耽于幻想) (7)陨yǔn——落。(陨石、陨落) (8)汤汤shāng——水势很大的样子。(浩浩汤汤) (9)爽——过失,差错。(毫厘不爽,屡试不爽) (10)罔wǎng——没有。(置若罔闻) (11)靡mǐ——无,没有。(靡日不思) (12)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13)遂——顺心,满足。(遂心如意) (14)躬——自身。(事必躬亲) (15)信誓旦旦——誓言诚恳可信。旦旦:诚恳的样子。 (16)老使我怨。老——同你白头到老。 (17)女也不爽——差错(屡试不爽)。 6、文言句式:(翻译下列诗句,尽量保留原诗的韵味) 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译文: ②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译文:8、固定 句式 ①载笑载言(载??载??,固定句式,译为“一边??一边??”) ②反是不 思,亦已焉哉!(焉哉,固定结构,语气词连用,表示强烈的感叹,可译为“了吧”。) 环节一:整体感知 概括情节,感受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