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散文试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1:26:43 小学作文
篇一:叙事散文答题技巧及习题
阅读辅导
【考点对接】
1.文意把握: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2009年湖北荆州市中考试题(《最美丽的谎言》)第11题:“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这个感人的小故事。”
2.词句品析:体味重要词句的语境意、特殊含义、言外之义及其传达的感情。2009年四川泸州市中考试题(《世上最好的地方》)第11题:“理解划线句在文中的含意。”
3.结构梳理:梳理文章情节,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2009年浙江金华市中考试题(《那盆水仙花》)第5题:“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方框内写出相关的故事情节。”
4.文体辨识:辨识记叙文中记叙的要素、顺序、详略、线索,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2009年山西省中考试题(《溃散的黑暗》)第11题:“从记叙的顺序看,本文采用了____________。”2009年湖北襄樊市中考试题(《布鞋》)第17题:“文章以 为线索,通过对 的问忆,表达了对之情。”
5.要点概括:归纳文段内容,概括文章要点;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2009年四川乐山市中考试题(《往事回忆:二房坝·外公·蘸水碟》)第16题:“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外公是怎样的一个人?”
6.内容探究:分析、探究文章深层的内容意义。2009年江苏苏州市中考试题(《老水车旁的风景》)第24题:“文章的标题是?老水车旁的风景?,但开头却说?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这?老?与?不老?该怎么理解?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2009年江苏扬州市中考试题(《那一扇门》)第23题:“探究: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少年?,有人认为是 ?老人?,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内容说说理由。”
7.写法赏析:分析、归纳文章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对特殊句式、修辞等进行赏析。2009年湖北黄冈市中考试题(《无价的奖赏》)第27题:“本文的环境描写很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请从文中任选一例,对此加以简析。”
8.作品感受:品味文中的情感,表达阅读作品后的体会、感受、启示。2009年湖北黄冈市中考试题(《无价的奖赏》)第29题:“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请用一句话写出你阅读本文最深的一点感悟?”
9.个性解读:对作者的观点、思想倾向联系自己的生活作出独特的评价。2009年江苏淮安市中考试题《光阴里那些手绘的花朵》第12题:“对于在校服上手绘图案这种现象,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10.迁移拓展:根据阅读材料,连接生活,进行仿写、补句及片段写作训练。2009年浙江绍兴市中考试题(《宋朝的雨》)第9题:“请你写一则不少于200字的“推荐语”,向你的同学推荐上面这篇文章。“2009年湖北孝感市中考试题(《母亲的三句话》)第16题:“读了本文后,?我?觉得:母亲的话如绵绵春雨,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请仿照划线例句再续写一句话,表达母亲的话对?我?的影响。”
【备考策略】
记叙性散文的阅读,关键在于把握整体文意,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旨。因为记叙性散文的的主旨往往不是直接表现的,而是通过人和事来表达出来的。因此,要通过分析记叙的人和事,来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归纳文章的主旨。文章思路理清了,主旨理解了,把握住了文章整体大意,那么,对于局部的理解感悟,像词句理解、要点概括、语言品析、作品感受、个性解读、迁移拓展等,就在立足于整体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分析探究了。这类文体考查时设题的重点和难点也在于此。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主要通过写父亲在车站为自己买橘子时的背影,来表现深沉的父爱。对这个基本文意把握了,再无论怎样设题,无非是要求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写法,但一切都是离不开这个主旨的。
解答这类试题时,要始终立足于文本,结合文章主旨,根据具体语境,去理解词句含义,概括内容特点。写作技巧是为表达的内容服务的,所以,写作技巧的考查,也要结合文意来分析。把握住了这个原则,再根据题目要求,去组织语言作答,就不会有大方向上的问题。再者,这类文体的试题,多是简答型试题,要抓住核心,要言不烦,语句通畅,按照空格多少作答。
【试题回放】
为我唱首歌吧……
〔英〕 安德里安
①柔和的阳光暖洋洋地洒进小小的病室,绿色的藤蔓爬上窗合,探头探脑地打量着病室里的7个孩子。 ②在伦敦儿童医院,这7个小病人,除伊丽莎白外,全都患了不治之症。
③伊丽莎白热爱音乐,热爱唱歌,她的歌声圆润舒缓,婉转动听。但她耳朵后面做了一个复杂的手术,一个月后听力就会完全消失,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了,这将使酷爱音乐的她前景更加悲惨。不过,在伙伴们面前,她从不唉声叹气,只是当她以为没有人看见她时,沉默的泪水偶尔才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两眼,扑簌簌【注】地流在苍白的脸蛋儿上。
④伙伴们为伊丽莎白的境况焦急不安,他们决定做一些事情使她快活。一天傍晚.孩子们带著一个秘密去见他们喜欢的朋友——护士柯尔比。
⑤“你们想为伊丽莎白举办11岁生日音乐会?还有3周的时间,来得及吗?”
⑥这时候,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
⑦柯尔比找到了全市最著名的音乐辅导老师玛丽,玛丽老师感动地说:“我去,我去!”
⑧在玛丽老师娴熟的指导下,孩子们每天练习唱歌,当然是在伊丽莎白接受治疗的时候。真是不可思议,仅仅3周的时间,柯尔比和玛丽老师就把6个快要死去的孩子组成了一支优秀的合唱队,尽管他们中没有一个具有出色的音乐天赋。
⑨同样出色的是,这个秘密的保守十分成功,在伊丽莎白生日的这天下午,当她坐在一辆手摇车里,被推进医院的礼堂时,她的惊奇显而易见,激动使她苍白、漂亮的面庞涨得绯红。她身体前倾,一动不动,聚精会种地听着。
⑩尽管我们都坐在离舞台仅3米远的地方,却仍然难以清楚地看见每一个孩子的面孔,因为泪水遮住了我们的视线;但是,我们能够毫不费力地听见他们的歌唱。在演唱开始前,柯尔比告诉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伊丽莎白的听力已经非常非常的微弱,因此,你们必须尽力大声唱。”
(11)音乐会获得了极大成功。伊丽莎白欣喜若狂,一阵浓浓的、娇美的红晕在她苍白的脸上闪闪发光,眼里闪耀出奇异的光彩。她大声说:“这是我最最快乐、最最快乐的生日!”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
(12)谁都知道,这些患不治之症快要死去的孩子,要成功举办这次音乐会,得忍受多么大的病痛啊!我们这些人的心都快碎了。这是我有生以来从未听过,也从不希望再听到的无比动人的音乐。即使到了今天,倘若我闭上眼睛,仍然能够听见那每一个震撼人心的音符。
(13)如今,那6副幼稚的歌喉已经静默多年,那6名合唱队的成员正在地下安睡长眠,但伊丽莎白记忆的耳朵里,至今仍然能够听见那6个幼稚的声音。这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最后的声音。
【注】扑簌簌(sù),形容掉眼泪的样子。
1.伙伴们做了一件什么事使伊丽莎白“快活”?从中表现出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2.揣摩句中加点词语,体会他们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l)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被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
(2)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
3.如何理解“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4.第(12) 段写出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
5.请用横线在③(11)两段中划出描写伊丽莎白外貌的文字,并说说这些文字反映出她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请简要说说你读了这个故事后获得的启示。
(2009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
【解题支招】
第1题,要点概括。先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事件:为伊丽莎白举办11岁生日音乐会。再分析从中表现出的精神品质:表现出6个孩子关爱同伴、坚强勇敢的精神品质。
第2题,语言品味。结合上下文,品味加点词语表达的效果:(1)表现了孩子们期望得到指导的心情很迫切。(2)表现了孩子们为音乐会的极大成功而忘记了疾病、自豪快乐的情景。
第3题,理解句意。根据全文内容,具体理解“最美”和“最后”的具体含义:“最美的声音”是因为这声音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最后的声音”是因为伊丽莎白已失去听力,6个同伴已长眠地下。
第4题,内容探究。从本段的描写中,分析“我”当时的内心感受:听到6个身患绝症的孩子唱出的歌,“我”“心都快要碎了”,表现出“我”内心的无比痛苦。(或“听到6个身患绝症的孩子唱出的歌,?我?到?今天?仍然感到震颤,表现出我极为感动的心境。”)
第5题,写法分析。从要求的(3)和(12)中,先找出描写外貌的句子:沉默的泪水偶尔才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两眼,扑簌簌地流在苍白的脸蛋儿上。伊丽莎白欣喜若狂,一阵浓浓的、娇美的红晕在她苍白的脸上闪闪发光,眼里闪耀出奇异的光彩。 然后看两段描写所表现的心情变化:由忧伤痛苦变得欣喜快乐。
第6题,作品感受。紧紧结合故事内容,谈自己的感受启示。示例一: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我们积极乐观,坚强不屈。示例二:人间自有真情在,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专项演练
【学以致用】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站牌下的约定
西湖往南。一路景区。有一个公交车站,叫九溪。
每天一早,这个公交站牌下,就会站满了人,赶着上班的,背着书包去上学的,转车去景区看风景的。 一辆公交车来了,一辆公交车开走了。
早晨的阳光,淡淡地将树梢点亮。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站牌下,出现了一对母女。女孩手里捧着一本书,妈妈弯下腰,手指着书,一行行教女孩读。偶尔会抬起头,看看公交车来的方向。
春寒料峭,女孩的双手和小脸,都冻得红红的。女孩的读书声,清脆,响亮,细听听,还有一点点颤音。
候车的人纷纷侧目,好奇地注视着这对母女。连等车的时间,都不放过,教孩子拼音识字呢。这个母亲,可真够操劳,真够费心的。
一辆开往郊区的公交车驶来了。妈妈匆匆交代女孩几句,跑向公交车。妈妈跳上了车,女孩捧着书,看着车门关上,目送公交车开远,才捧着书,走开。
每天早晨都是这样。
奇怪的是,有时候是妈妈先到公交车站,有时候却是女孩先到。
遇到天气不好,妈妈就会领着孩子到车站边的一家单位的门廊下,教孩子读书。
一天也没有间断过。
有一天,终于有位乘客忍不住,走过去问妈妈:“你女儿学习真用功,几岁了?”
妈妈抬起头,摇摇头,她不是我女儿。
那你们是……
“妈妈”说,我也是等公交车的。她是附近一个清洁工的女儿,我见她没学上,经常一个人在车站附近孤单地游荡,我就想,能帮她一点儿,是一点儿。所以,我就和她约定,每天我早一点来等车,教她十几分钟。
原来是这样。
说完,“妈妈”走到一边,继续教孩子。那天,教的是课文《春天来了》:“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
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那位乘客,偷偷地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寄给了报社。
报社进行了跟踪报道。记者很快了解到,女孩叫花花。花花在老家已经读过一年级了,今年春节之后,在杭州做环卫工的父母,将花花从老家接了过来,却一直没联系上学校。花花每天孤单地跟着父母去扫马路,遇到了等公交车的“妈妈”,于是,便有了这个公交站牌下的约定。
花花和公交站牌下“妈妈”的故事,感动了杭州。热心的人们四处奔波,为花花联系学校。很快,花花的学校落实了下来。花花可以像别的孩子一样,每天背着书包,去宽敞亮堂的学校读书去了。
而那位公交车站的“妈妈”,记者根据其本人意愿,没有透露,人们只知道,她是一位普通的职员,也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她的孩子,正在读中学。她给记者发了一条短信:“不要把笔墨放在我这里,好心人很多,谁都会去做的。”
(选自《读者》2009年12期)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故事内容。
【考点及思路提示】文意把握。抓住全文情节的核心概括故事内容。
2.文中的“妈妈”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品质?你是怎样看待“妈妈”的这种做法?
【考点及思路提示】要点概括,个性解读。从具体做法中归纳品质特点,再分析这种做法的意义。
3. 文章先写母女俩每天在公交站学习的情境,然后才逐渐揭示出真实情况,文章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好处?
【考点及思路提示】结构梳理。从这样安排结构的效果上分析其好处。
4.文中写景的地方虽然较少,但这些写景在文中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试结合原文加以具体分析。
【考点及思路提示】写法赏析。找出具体写景的句子,结合文意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1.一个普通母亲利用等车时间帮助一个失学儿童学习的故事。
2.平凡善良,富有爱心,关爱儿童,乐于助人,默默无闻。“妈妈”的这种做法,是在她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事情虽小,精神可贵。如果人人都这样去做,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美好和谐。
3.这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时间顺序来写,既脉络清楚,又富有悬念,使文章曲折起伏,富有吸引力。
4.开头写西湖一路景区,早晨阳光等,是通过美景衬托人物的美丽心灵;再写春寒料峭,反衬人物的精神品质。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那无法忘记的眼神
韦延才
郑光奇是一个农民,今年60岁,初见他时给我的感觉要比实际年龄要老,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看见这位老人的时候,是去年6月初的一天,那时一场暴雨引发的特大山洪还没有停息。我是随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下去,在镇政府的办公室里见到郑光奇的,他眉头紧锁,眼睛呆滞,脸上布满着难以掩饰的悲伤。仅仅是一天之间,郑光奇就与儿子天人两隔,就在昨天,郑光奇在村小学里当教师的儿子为抢救被山洪冲走的学生,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那个被洪水冲走的孩子得救了,但他的儿子却被洪水冲走永远回不来了,直到今天人们才找到他儿子的遗体。白发人送黑发人,他能不悲伤么?
郑光奇是和老伴、女儿来处理儿子的后事的,他老伴难以接受这个事实,多次哭昏过去,被送到了医院抢救,由女儿和学校安排的一名教师陪护着。或许是因为过度的悲伤,在与郑光奇接触的一个多小时里,他只有一句话:“人都已经走了,就让他安心地走吧。”
我们安慰着老人,希望他能节哀顺变。当我们告辞时,郑光奇没有说话,他只对我们点了点头。但我看到他的眼里,分明有一丝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感激之情。
一个星期后,村小学校长带我们来到郑光奇家,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那个被郑光奇儿子救起来的孩子也在家长的带领下来了。孩子叫郑克,在村小学里读三年级。不知是因为腼腆,还是因为那次灾难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阴影,郑克始终拉着他母亲的手。孩子的父亲告诉我们,在来的时候,曾给郑光奇打了一个电话,说他是要带着孩子过来,亲自向老人表示感激之情和救命之恩的。校长上去敲了敲门,对着屋里说明了来意,但里面还是一点动静也没有。
这是一个低矮的土坯瓦房,墙上的灰沙多处脱落,那扇门也很陈旧,门板间开着很大的缝。郑克父母拉着郑克,在门前跪下,说:“阿伯,您出来吧,郑克的命是你们儿子给捡回来的,从此之后,郑克就是您的儿子。我们都是您的亲人。”母亲拉着孩子的手,说:“快叫爸爸妈妈。”但孩子没有叫,泪水从他的眼里流了下来。正在我们不知所措时,屋里传来郑光奇老人的声音:“你带着孩子快走吧,我不想见到你们。”
可能是孩子的到来,勾起了老人的悲伤吧。于是我们和校长就劝郑克父母先带孩子回去。他们点了点头,带着孩子有点依依不舍地走了。
孩子走后,校长又上去敲门。郑光奇老人打开了门,老人有些憔悴,双眼比一星期前深陷了很多。落座后,老人的话依然不多。我们尽量不提他儿子的事情,只是询问他家里的一些情况,看看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和解决的,老人却摇了摇头。可当我们站起来要走时,郑光奇却一把拉住校长,说:“有件事校长你一定要帮忙。”
校长点了点头,说有什么困难我们一定努力解决。郑光奇看着校长,说:“以后叫郑克不要再来认我们做什么父母了。”校长正想说什么,郑光奇又说道:“一个小小的孩子,别让他的心里有太多的压力和负担。”郑光奇说着,往郑克他们走的地方看了看。我看见郑光奇往外看的眼神,是那么的平静。它静得如门前池塘里的一汪水,没有任何的奢求;也像那蓝蓝的天空,是那么的纯净。告别了老人,我们心里都有着无限的感慨。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郑光奇老人那个平静的眼神在我心里一直都无法忘记。我想,这样平静的眼神我这一生都不会忘记的,因为它给了我感动,也给了我面对生活的力量!
(选自《新民晚报》2009-01-31)
1. 郑光奇的眼神有什么特点,让“我”永远无法忘记?
【考点及思路提示】要点概括。先从文中找出关键性词语加以概括,再分析“无法忘记”的原因。
2. 郑光奇不愿认郑克做自己儿子的原因是什么?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
【考点及思路提示】内容探究。从老人的语言中寻找原因,然后根据文意分析其思想。
3.理解下面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意及作用。 它静得如门前池塘里的一汪水,没有任何的奢求;也像那蓝蓝的天空,是那么的纯净。
篇二:融入写景内容的叙事散文阅读题精选1
融入写景内容的叙事散文阅读题精选1
一生只做一件事
池莉
①在很长一个人生阶段里,我只长年岁不长心眼,想来真是痴长。
②从前,我外婆家屋后有一座大园子,园子里头长满花木蔬菜和中草药,芙蓉花、鸡冠花、桃树、垂柳、小白菜、香葱、车前草、鸡血藤等混长在一个园子,引得蜂来燕往蝶飞蚓爬,使儿时的我玩得十分着迷。当然,这种私家的园子后来很快就没有了,支援了国家建设。园子变成了一座丝织厂,工厂的围墙抵在我家屋后,整日整夜哐当哐当地响。我不喜欢这声音,我从来就不喜欢工厂。从此,我一直心怀渴望,非常非常想养花种草。渴望与日俱增,可多年来就偏是没有机会,既没有自己的住房也没有自己的一寸土地。十几年熬过去,去年分得一套公寓,奔到阳台上一看,发现竟然留了养花槽。这一高兴,头脑轰地发了热,不知不觉拿业余爱好当了正经事做。一连好些日,提只篮子和小桶,四处挖湖泥。在大大忙了一阵之后,花种上了,草也养上了,菜籽也撒上了。然后,抱着肩来来回回欣赏,倒真有一种了却了某个夙愿的感觉。以后每逢出差或笔会,凡遇上奇花异草,都挺执著地弄点回来栽进盆里。家里厨房三天两头做鱼、肉,也常记得将洗鱼洗肉的水倒入花槽。
③可是到了秋季,结果并不理想。葡萄才结了几颗,花儿没开几朵,从庐山植物园特意带回的碗莲之类也都死了。怎么回事呢?
④为此,我特意找了《花经》来读。读着读着,心中渐亮。合上《花经》,扔下花铲,淡然一笑:我不再养花了。
⑤实际上,《花经》这本厚书我翻来覆去看的只是前面一小节:序言。序言里简洁地记叙了本书作者之父黄岳渊先生的一段经历。黄岳渊先生在宣统元年的时候本是一名朝廷命官,斯时年将三十。有一日黄先生想:古人曰三十而立,我该如何立人呢?他想,做官要应付人家,做商呢又要坑害人家,得做一件得天趣的事才好,才算立了为人的根本,于是,黄先生毅然辞官隐退。他做什么呢?他购买田地十余亩(时田价每亩约二十金),渐扩充至百亩。黄先生从此聚精会神,抱瓮执锄,废寝忘食,盘桓灌溉,甘为花木之保姆。果然,黄家花园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花异草奇,声名远扬。每逢花时,社会名流裙屐联翩,吟诗作赋。更有文人墨客指点花木,课晴话雨。众人深得启示:既混浊之世,百无一可,惟花木差可引为知己。
⑥黄先生养花养出了《花经》这等好书,养出了人间知己。据说当时的文坛名人周瘦鸥、郑逸梅等人皆为黄先生的花木挚友。
⑦黄先生养花养出了精神文明,恐怕这才叫养花种草!这才叫做....
了人生一件事!
⑧一件事要做好,岂能凭你心中有一点喜欢?有一点迷恋?三天浇点水,五天上点肥?
⑨少年狂妄,自以为聪明。把表面的一些由头借来,实际标榜自己为至情至性之人。这也做做,那也试试,好听人评价个多才多艺。近年来国家大兴经济,文人纷纷“下海”,我也曾与人发议论说作家
18. 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傻一点儿,笨一点儿,懒一点儿,冷一点儿,就做一件事——写作——我这一生。”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你同意作者的说法吗?谈谈你的看法。(80字——120字)(4分)
15.示例:浇水施肥 养花失败
16.要点:①作者从《花经》的序言中得到的启示是:人的一生要做好一件事是不易的。
②她不能做到投入全部的精力去养花,所以决定不再养
花。
17.要点:①混浊之世辞官隐退(做得天趣之事,立为人的根本)。
②写出了《花经》这等好书。③结交了花木挚友。
18.理解(要点):①不自以为聪明,不追潮流,不为虚名所累。②对于写作以外的业余爱好不狂热、不痴迷,一生只专心写作这一件事。
看法【示例1】同意。要做好一件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追求,然后潜心去做,始终如一,直到实现目标。 看法【示例2】不同意。人的潜能有很多,可以全面发展。培养自己广泛的业余爱好,能使自己多才多艺。
冻顶百合
1那一年到台湾访问,台湾作家陪我们去岛内的第一高峰玉山游览。随着公路盘旋,山势渐渐增高。一位当地女作家不断向我介绍沿路风景,时不时插入“玉山可真美啊”的感叹。
2山势越来越高,蜿蜒的公路旁突然出现了密集的房屋和人群。我好奇地问:“他们在干什么?”
3女作家很淡然:“买茶。”我来了兴趣:“什么茶?”女作家更淡然了:“冻顶乌龙。”
4我兴致勃勃地说:“冻顶乌龙可是台湾的名产啊,前些年,大陆很多人以能喝到正宗的冻顶乌龙为时髦呢!”说着,我便拿出手袋,准备下车去买茶。
5女作家一把拉住我的手说:“拜托了,你不要去买冻顶乌龙。你喜欢台湾茶,下了山,我送你别的品种。”
6冻顶乌龙为何这般神秘?我疑窦顿生。
篇三:叙事散文解题思路
散文:
一、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一是往往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溶为一炉;二是往往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三是往往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四是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二、阅读散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由“形”入“神”领悟文旨
“形”是指散文的外在形式,“神”是指蕴涵在“形”之中的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阅读散文首先要从“形”入手,一口气读完,即使有少数不明白的地方,暂时放着,读过之后问自己: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写?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思考这些问题,就是在逐步由“形”入“神”。
怎样快速而又准确地把握散文的“神”,阅读时应注意下面这些内容:
1、文眼句或中心句;
2、叙述、描写基础上的议论、抒情句;
3、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
4、首尾照应的句子;
5、文章的标题。
(二)、寻找散文的线索
线索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的“纲”。阅读散文要紧紧抓住这条“纲”,从而沿着这条“纲”,去分析文章的内容,明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及其选材组材的意图。
散文常见的线索有:思维感情的变化;时空的变化;某具体事物和抽
象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等。
(三)、分析散文的语言
散文语言优美、畅达,富有节奏,同时也凝练、干净、富有哲理。因此,阅读散文时,应细细咀嚼,揣摩散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情韵,从而在形式上对散文加以赏析。
四、散文的分类
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以记人记事为中心)、抒情散文(侧重于抒情)、议论散文(表明立场、观点和态度)。叙事散文是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文体。我们为同学们总结了以下阅读技巧:
(一)、整体感知全文
根据文章线索、作者感情变化、故事情节发展,概括全文及重点段落梗概。
(二)、词、句分析
1、加点词语作用的分析方法:先说说本义,再结合上下文说说深层含义(即找位置、看上下、扣中心、答含义)。
2、句子含义的分析方法:先说表面意思,再结合中心,联系上下文说深层含义。
(三)、分析景物描写
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时,要记住十六个字:交代背景(内容)、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推动情节。一定要结合原文分析景物描写的具体作用。
(四)、人物形象分析
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描写。通过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文章分析人物的思想和性格。
(五)、叙事散文答题原则
1、题干出自哪段,在哪段找答案。
2、一切答案尽在文中(直接或间接)。
3、要学会从文中原句找答案。
小说
小说阅读是初中记叙文阅读的一部分,一般来说主要是微型小说的阅读。
一、小说的分类
小说根据篇幅的长短可以分成:
长篇小说 字数在六万字以上
中篇小说 平均字数三至四万字
短篇小说 平均篇幅在万言左右
微型小说 (小小说)1500字以下
二、阅读小说的要点有以下几点:
(一)、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注意它是将现实生活经过艺术加工而成的虚构性的文学体裁。
1、它能够多方面细致地刻画人物,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
2、它能够表现更为完整、更为复杂的故事情节。
3、它能够具体的描绘各种复杂的环境。
(二)、抓住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人物性格,并在此基础上体会作品的思想倾向,领悟作品的内涵。
小说中描写人物主要通过外貌描写(包括神态、衣着、样貌、姿势)、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等,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感情或道德品质。小说又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文章主题,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因此,要读懂小说,必须首先抓住人物,特别是主人公,从人物形象中体会、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三)、理清故事情节,了解环境描写作用
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越来越清晰,而到了矛盾冲突最激烈(高潮)时,人物的特点表现得最鲜明突出,因此,梳理故事情节对把握人物和主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一般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主要起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暗示主题等作用,应结合具体文章进行分析。
(四)、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的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