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绿色城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5:38:53 优秀作文
篇一:南京市“十二五”绿色城市发展规划
南京市“十二五”绿色城市发展规划
(送审稿)
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O一一年四月
目 录
一、前言 ..................................................................................................... 1
1、规划原则 ........................................................................................ 2
2、规划期限 ........................................................................................ 2
3、规划依据 ........................................................................................ 2
二、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 4
(一)发展现状 .................................................................................. 4
(二)面临形势 .................................................................................. 6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 9
(一)指导思想 .................................................................................. 9
(二)发展目标 .................................................................................. 9
四、主要建设任务 .................................................................................. 11
(一)构建绿色生产体系 ................................................................ 11
(二)引领绿色生活方式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南京绿色城市)...... 16
(三)打造宜居生态环境 ................................................................ 20
(四)发展高效清洁能源 ................................................................ 29
(五)培育绿色文化氛围 ................................................................ 31
五、保障措施........................................................................................... 33
(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 33
(二)完善组织考核制度 ................................................................ 34
(三)加强法规标准约束 ................................................................ 34
(四)鼓励绿色技术创新 ................................................................ 35
一、前 言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是大势所趋。世界各国纷纷启动了“绿色新政”,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在“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提出“绿色发展”的概念,侧重于发展方式的调整和改变,从而实现发展本身的可持续性,体现了强烈的绿色意识和转型取向,既表明了我国参与世界绿色发展行动的决心,也标志着我国现代化进程步入新的历史起点。
“十二五”时期,是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办好青奥会、建设新南京”的关键时期。牢牢把握主题主线,落实绿色发展战略,推进生态现代化,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是我市既紧迫又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课题。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和有限的空间内,破解城市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倒逼机制”,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融合发展的路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现实而艰巨的任务。
绿色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绿色城市,要求大力倡导生态文明,是城市发展的新潮流,意味着污染能耗有效控制、资源能源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南京,是我市富有竞争力的城市战略品牌,“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彰显南京“山水城林”生态优势,推进生产清洁化、生活低碳化,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迈出决定性的步伐,实现生态良好宜居、市民健康文明,让家园更美丽,让生活更美好。
1、规划原则。本规划编制的原则,一是以人为本,生态为先。把人民群众的幸福健康作为绿色城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清山,更要百姓健康文明,切实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二是综合统筹,突出重点。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紧扣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站在追求绿色城市整体综合功能最佳的层面,进一步疏理、统筹绿色发展相关概念的逻辑关系,发挥多种手段的组合效益,查找薄弱环节,突出优先领域、重点任务和示范工程,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的有效完成。三是率先实践,彰显特色。将绿色、低碳的理念贯穿于经济建设和城市管理各个方面,先行先试、敢闯敢试,创造出新的绿色发展模式,实现建设绿色南京的战略构想,为南京乃至全国、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1年-2015年,远景规划到2020年。
3、规划依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
(3)《中国21世纪议程》(1994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
篇二:从南京市“老城添绿”谈行动规划
从南京市“老城添绿”谈行动规划
摘要:“行动规划”是将“静态规划”转变为“动态规划”,将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实施、城市建设行
动相结合的“让规划行动起来”的理念,以期从目标到策略,从方案到实施,为城市政府提供一揽子的城市空间建设的解决方案。本文分析南京市在“老城添绿”过程中运用行动规划理念进行的具体实践,探索老城区改造更新的新途径。
关键字:绿地系统、老城改造、行动规划
1、实施背景与存在问题 1.1实施背景
2000年以来,南京市确定了“老城做减法、新区做加法”的空间发展战略,通过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的调整,拉开城市发展的框架,为老城保护提供空间战略和格局支持。疏散老城人口和部分功能到新区,以“显山、露水、见城、滨江”为建设发展目标,全面提高老城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新区快速成长的同时,社会对老城环境的改善呼声日增。老城2004年底人均公共绿地只有2.43平方米/人,而主城区平均水平是10.98平方米/人。2004年市民意见调查,居住环境重要程度调查中,绿化环境的重要性则名列榜首,居民对老城绿化环境满意程度排在交通、商业、子女上学、市政配套、居住面积之后,改善老城绿化环境成为规划关注的重点。
1.2老城绿地存在问题 1.2.1绿地分布不均
现状绿地主要集中在老城周边地区,绿地均好性和可达性较差,特别是南部地区严重缺少。老城现有绿地300米半径可达性盲区面积约有15.3公顷,约占老城总面积的37%。(图1)
表1:现状绿地分布及辐射范围情况表
1
图1:南京老城现状绿地分布图
1.2.2缺乏基层绿地
老城内既有绿地约265块,总面积约8.88万平方米(含大单位内部绿地及玄武湖),其中面积小于4000平方米的基层绿地205块,面积只占总面积的2.1%。
1.2.3机构绿地开放不够
老城内政府部门、科研院校等机构众多,占地较大,且绿化条件较好,但大多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未能展示其良好的环境特色或向市民开放,影响了绿化环境的可用率。(图2)
2、南京老城绿地布局优化近期规划
图2:南京老城单位绿地分布图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疏散、三集中”的城市发展战略,借助召开“十运
会”的发展契机,南京市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老城绿地优化布局近期规划》,该规划对原城市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中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完善,重点围绕历史文化资源的展示,增加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基层绿地,改善城市环境面貌,并在落实到用地空间布局上。
2.1规划目标
一是增加老城绿量;努力使老城人均绿地、绿地覆盖率指标逐年提高;改善绿地分布;二是争取实现老城内居民“出行300米、步行五分钟的绿地可达性达到95%以上”,并消除500米半径内公共绿地服务盲区; 三是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网络构架,全面改善老城
2
绿化环境。(图3)
2.2规划布局优化
一是在原城市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中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的基础上,从布点合理、方便使用
图3:老城绿地优化布局近期规划图
的角度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绿地布点,强调绿地系统的完善。二是实施过程中,以“突出重点、便于操作、经济可行”为原则,对桂花进行反馈,适时调整和优化原有绿地选址,保证规划的动态完善。(图4、图5)
图5:绿地布局优化规划
图4:原有的绿地系统规划
2.3规划指标
规划提出拟实施绿地210块,面积约60万平方米。其中在原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新增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基层绿地180块,面积约23万平方米,是现状基层绿地的1.2倍。
表2:规划绿地分布情况统计表 2.4规划要点
3
2.3.1着力打造带状绿色开敞空间
全力打造明城墙绿色环带,重点形成狮子山——小桃园、石头城——汉中门等5个主题段落和6个重要节点及14个一般节点,使明城墙沿线成为既为外地游客服务、又方便本市居民到达的“翡翠项链”。(图6)
加强滨河绿化网络建设,加强内、外秦淮河、护城河、明御河、金川河等水系的滨河绿带的建设,河道两侧形成10米以上的滨河绿带,增强各类绿地的连接度。保护和提升道路 “绿色隧道”特色,精心绿化历史轴线、景观路和特色街,努力使其绿地率达到20%—30%,其他主干道绿地率不低于20%,次干道绿地率不低于15%。(图7)
图6:带状绿地系统规划图
图7:公园分布图
2.3.2增加点状和块状绿地
针对老城寸土寸金的土地使用状况,规划提出充分利用老城内山水资源,在现状山林、滨水地段建设山地公园和滨水公园;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名胜古迹公园及遗址公园。考虑老城内人口稠密的特点,规划提出在居住区、道路两侧、街头和公共设施附近,大量增加小游园、绿化广场、街头绿地,改善绿地分布和居民可达性。城市商贸中心区内部结合城市设计和公共开敞空间的建设,使绿地广场面积达到不低于30%的水平,改善商业活动中心的休闲绿地环境。
2.3.3开放现状绿地
老城内单位大院用地比例超过五分之一,且大
4
部分绿化环境良好,规划鼓励单位大院改墙透绿,甚至向市民开放绿地。增加垂直绿化,择机进行南京“绿色屋顶计划”,提高城市空间的绿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老城绿化覆盖率和“绿视率”。(图8)
3、“老城添绿”行动
上述《老城绿地优化布局近期规划》经报市政府批准后,通过市规划、市建委及相关部门、各区的协助,开始组织开展年度实施绿地选址方案具体编制及实施工作,并由市、区政府联合安排“老城绿地建设专项资金”落实建设;通过几年的摸索,逐步建立起多部门协助配合、累积递进式的绿地建设年度行动计划。
3.1南京老城添绿年度行动规划的选址原则
一是贴近百姓,着力于改善市民居住环境的改善,体现亲民原则,在操作上由沿城市主干道向内部街坊延伸。加强居住小区内游憩绿地的建设,优化服务半径,实现均衡布局
二是保护与展现传统历史文化,改善历史文化资源点周边环境,保护河道水系。 三是有利于整合老城空间资源,特别是结合零星地块的利用。充分尊重并利用现有水系,点、线、面结合,彰显地区空间特色。
3.2南京老城添绿年度行动规划实施成效
2005年提出36块建议实施选址方案(约16.9万平方米),2006年24块(约26.3万平方米);2007年24块(约29.7万平方米);2008年25块(约7.0万平方米),总计约80万平方米。
经过近四年的努力,据统计,南京老城(明城墙内,不含大单位内部绿地)实际建设新增各类绿地约60万平方米,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分别由2004年底的7.39%和2.43平方米/人,提高至8.85%和3.0平方米/人(若以护城河为界含玄武湖及大单位内部绿地,上述指标分别为23.6%和8.1平方米/人)。
总的看来,老城绿地的实施比较好的彰显出老城历史文化特色,使老城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3.3案例
3.3.1朝天宫西侧绿地(图9、图10)
5
篇三:提高主城“绿视率”是建设“绿色南京”的重要环节
提高主城“绿视率”是建设“绿色南京”的重要环节
摘要: 通过对城市生态廊道功能、效益及城市立体绿化的分析,提出建设城市绿带、公园扩容、强化小区立体绿化等手段,提高主城“绿视率”,建设绿色南京。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s and benefits of urban ecological corridor, and urban three-dimension greening, the author gives us several measures to raise the proportion of greenness and to build greening Nanjing, including: building urban green belt, park extension, three dimension greening of sections and so on. 关键词: 生态廊道; 立体绿化; 南京
KEYWORDS: ecological corridor; three dimension greening;Nanjing
近几年来,南京市每年新增的绿地都在300多万平方米左右,栽种的树木也在200万株上下,还有五六万株大树进城,绿化覆盖率等三大绿化指标也在国内省会城市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使越来越多的高楼冒过了树顶,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在人们视野中不断增加,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城市大了,楼房高了,道路宽了,绿色少了。 在启动“绿色南京”工程中我们提出把提高“绿视率”导入城市绿化中,提出要让人们的眼睛看到更加立体、丰富的绿色效果,让更多的居民能够出门见绿,推窗见树。“绿视率”是国内外专家提出的城市绿化新概念、计量新指标,通俗地讲就是人们眼睛所看到的物体中绿色植物所占的比例。它实际上是把过去强调的绿化覆盖率等平面指标,提升到了立体的视觉效果,以解决城市建设过程中普遍出现的新问题,因此它也代表着城市绿化的更高水准。据认为,如果绿色在人的视野中占25%时,那就使人的精神和心理较舒适,产生良好的生理和心理效应。这一指标的提出也是适应现代城市人们对人居环境质量的较高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1 如何让城市拥有更宜人的绿色视觉效果,提高“绿视率”需要我们对园林绿化的效益评估有一个更全面更新的认识
园林绿化的效益评估不仅体现在:它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吸收有毒气体,净化空气;防尘杀菌;防止噪音;涵养水源,蓄水保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多方面,园林绿化还有社会公益价值的评估,它的社会效益表现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人是通过行为接触环境的,首先对环境进行探索,以便适应。清洁优美的园林绿化环境给人们以一种启示:珍惜和爱护这个环境,积极向上,改掉不良习气。从环境入手,由表及里,使人们随着环境的改变,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从这方面讲,环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优美的园林和绿色环境可以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消除疲劳,健康身心,激发人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际关系的一种满足和爱的情感。据天津市红桥区对283户居民的抽样调查,对良好的绿化环境,100%的住户给予肯定和赞扬。89.4%的住户认为有利于消除疲劳;84.1%的住户认为有利于慢性病的疗养,能减轻疾病,延年益寿;66.8%的住户认为有利于儿童健康发育,为青少年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园林绿化也以其特殊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进入产品生产过程。如工厂的绿化虽然并非直接表现为从生产和流通中获得利润,但它们如同企业的设备、原材料一样,将其所创造的价值转移到产品的,使企业的盈利增加。园林绿化通过改善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增进劳动者及居民的身心健康,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职工出勤率,减少医疗费,提高平均寿命。据我国的有关材料报道,凡是在绿色的优美的环境中劳动,效率提高15%~35%,工伤事故减少40%~50%。
为了给市民、外地游客一个更加舒适的视觉效果,南京市在未来两三年内,将重点围绕出城通道、小区周围等地区,通过公园扩容、建设城市绿带、强化小区立体绿化等手段,提高南京的“绿视率”。
已被列入扩容的公园景区中,包括莫愁湖扩建和环境整治、玄武湖大景观区的整合和水面景观建设、狮子山至小桃园一线的景观改造、清凉山的改扩建等,城内现有的游园、绿地、广场也将增加树木的密度,形成小片森林效果。特别是南京市将把人流量较大的主干道及出城道路,建成7条楔入主城的巨大绿带,即城市生态廊道。城市生态廊道是由步行道、自行车道与行道树、花灌木、地被植物等组成一个绿色廊道,它连接着城市中心,街道与郊外、广场以外的主要绿化地带。廊道生态环境的好坏,密切关系到城市人们的生活,又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绿化效应。这七条城市生态廊道包括:从栖霞山沿312国道和沪宁铁路至玄武湖一线;从紫金山——玄武湖——九华山一直至正在建设中的鼓楼——北极阁风貌区一线,进一步加强市内的沟通和联系,增加绿带面积;从沿江栖霞山到燕子矶、幕府山、小桃园、古林公园、清凉山一线;结合秦淮河、外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在城墙两侧、河道两岸,建设不小于15米宽的绿带;沿上新河干道向东延伸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莫愁湖、水西门一线,通过干道绿化、广场、游园绿地,进一步加宽绿带宽度;从秦淮新河入江口沿滨河绿带、通江河向东延伸赛虹桥、中华门城堡进主城,新增各类绿地667公顷以上;宁南的风景林地通过迎宾大道进入雨花台、卡子门、武定门、东水关一线,进一步增加绿带宽度,提高绿化档次。
2 城市生态廊道的功能
城市生态廊道的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景观功能——增加了绿地,以软质景观改变城市硬质景观,生态廊道由大面积四季季相变化、开放、管理精良的植物景观构成,与周围错综交织的城市“灰色森林”形成鲜明的反差,视觉冲击力极强。二是调节小气候功能——植被的质感、密度、粗糙度等形成了下垫面性质与周围环境有显著差异,大量的蒸腾作用使绿地的气温和湿度发生变化,与周围环境的空气交流速率增强,而且空气中悬浮颗粒沉淀度加大。以南京鼓楼市民广场为例:草坪面积占整个广场总面积近43%,据1999~2001年三年夏、冬季共6次测定,广场中央的近地面温度比当时最高气温约低13.4摄氏度,冬季则低约3.8摄氏度。三是文化休闲功能——我国城市居住密集环境的特定性,使绿化广场、林荫道、游园等绿地更多地承担了“社会广场”、“平民广场”的角色,成为市民休憩最重要的娱乐健身场所之一。四是生物聚居地功能——人为功能的不断扩展,使都市中生物多样性指数呈自然下降趋势。根据岛屿地理学理论,对物种而言,其生存并繁衍的前提是必须满足其生长的最小空间,即必须在城市中辟建或保留若干“大片绿地”,且这些绿岛之间需由绿链有机相连,使动物或植物群落相互间的距离小于它们本身重建群落的距离,保证有足够的基因交换来保证群落的稳定,城市生态廊道发挥了这方面的作用。
3 城市生态廊道的效应
城市生态廊道的效应也是十分显著的,最主要的有三种效应:一是生物场(生物多样性)效应:地位独特的城市生态廊道是都市中的“生物之家”。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需要生物多样性基础。以人为主体的城市生态环境,除生物人以外绝大多数生物的生存依赖自然或半自然的开放空间。而人本身也需要其他生物构成“适合生活”的必要条件,即自然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子系统,生物物种的生存、繁衍、迁徙都有一定极限面积,绿地面积过小,受人为干扰过大,物种则无法生存;或相邻绿地距离过远,物种则无法完成迁移和交流。因此,一个结构完善的城市绿色网络,才具有良好的生态作用并保护生态系统的效率。二是生态势效应:生态系统中的任何部分在系统中都有独特的生态位(Niche),用于反映物种在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在时间空间中的地位。城市生态廊道是以植物群落为主的,环境设计家们在营造景观的同时,都要遵循生态位理论,充分考虑系统构成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择、配备植物群落。由此形成的生态势与周围非植物区域的生态势存在势差,进而产生的物流、能流,执行着人们熟知的空气的交换与过滤,城市风的形成与流动,大气湿度的改善与调节、大气尘埃的沉降与固着效应,即生态势效应。这七条楔入主城的绿带,以乔、灌、草及水面组成复层结构绿化,是人们最理想的生态环境,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大大改善空气质量,气温、湿度也不断得到调节,这就是绿色廊道的生态效应。三是生物效应:城市生态系统是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人既是该系统的调控者,又是系统生物链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满足人群的需要,包括生物需要和社会需要才能保证生物的延
续、系统的持续发展。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环境心理学研究,开展过多项实验。例如:1985年Urich报道手术后的病人如能在绿色环境中多逗留些时候,则有助于提高智能。我国于80年代开展的“绿与消除疲劳的探讨”,结论是在绿化环境的区域,人的持久度平均提高11%,人的明视持久度有所提高,听力、脉搏、血压等人体生理指标较稳定。显然,构成城市绿色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生态广场,对城市人心理、生理的调节、改善具有强大的“软感染力”。同时,作为城市环境中的重要生物聚居地,执行着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生物部分伸展、延续和组合的功能。
4 发展立体绿化是提高“绿视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城市立体绿化是指利用城市地面以上的各种不同立地条件,选择各类适宜植物,栽植于人工创造的环境中,使绿色植物覆盖地面以上的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表面,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环境。它的主要形式有墙体绿化、阳台绿化、架廊绿化、篱笆与栅栏绿化、屋顶绿化(屋顶花园)、室内绿化等。
5 城市立体绿化有生态、社会和经济三方面效益
立体绿化对城市的生态效益明显:能吸收大气污染物、增湿、滞尘、降噪,遏制“热岛现象”加剧,变“热岛”为“绿岛”,降温效果好,如地毯式的屋顶草坪或爬满凌霄、常春藤和爬山虎的墙壁在盛夏高温时可使室内温度下降2~4度,可节约空调耗电量20%~40%。经计算,屋顶绿化相当于地面绿化效益的60%。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增加绿化面积,增加绿色视野,创造城市的整体环境美;提高绿视率,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空气中的负离子,增进人体健康;衬托建筑美,赋予建筑物季节感,形成景观的季相变化。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发展庭园经济和间接效益。因此城市绿化不应忽视立体绿化,立体绿化应在城市绿化中得到充分体现。
世界各地的许多城市十分重视立体绿化,垂直绿化和空中绿化已成为全世界绿色运动的一部分。日本在这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1991年,东京都政府就颁发了城市绿化法律,法律规定在设计大楼时,必须提出绿化计划书,1992年又制定了“都市建筑物绿化计划指南”,使城市绿化更为具体。东京都市绿化运动是由东京建设、造景等48家公司组成的高档天台开发研究会率先兴起的,它得到了东京都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日本东京已出现了不少屋顶小型花园、空中花园等,它们在吸引不少游客的同时,也造福了东京市民。为了使东京成为21世纪的绿色城市,日本在绿色屋顶建筑中,采用了许多新技术,例如采用人工土壤、自动灌水装置,甚至有控制植物高度及根系深度的种植技术。
国外还有不少国家规定,城市不准建砖墙、混凝土墙,必须营造“生态墙”,具体做法是沿墙等距离植树,中间以攀缘爬藤类花草,亦可辅以铁艺网,这样省工、省料又实用的形式,既达到了垂直绿化效果,而且可以起到透绿的作用。“花园城市”新加坡,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植被,立体绿化让建筑掩映在一片绿色之中。美国许多城市所有空地几乎都被绿草覆盖,各大超级市场的护栏、建筑物墙面等都植有树木花草,想方设法来增加绿量;还有芝加哥屋顶花园也十分普及,芝加哥环境部决定设计建造各种屋顶花园,这样可以节省市政府在夏季的开销,每年节省下的4000万美元降温费用于建筑新屋顶,其寿命比传统屋顶增加50%。设计制造多层特制土壤,并用聚苯乙烯材料、蛋壳形锥体和防水薄腊等防止屋顶因土壤、洒水和植物增加的负荷而发生的渗漏。屋顶花园将种植野洋葱、红花山桃草、天蓝色翠菊和野牛草等各种植物。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也是繁花似锦的花园城市,该市居民楼的每户阳台上布满藤蔓植物,每个楼梯上及转弯平台处也摆放盆盆鲜花。
我国深圳、广州、上海近年来也十分重视屋顶绿化、美化。这是因为屋顶不仅有城市建筑物“第五立面”之称。而且“屋顶绿化”与城市生态建设和抑制城市“热岛效应”,有着密切的联系和重要的作用。据专家估算1000万平方米的绿地,可以吸收10亿克二氧化碳,制造7.5亿克氧气,满足30万人碳氧平衡的需求,并可使城市降温2~3摄氏度。深圳到2000年4月底,全市已完成屋顶绿化、美化面积181万平方米,“空中花园”已初具规模,吸引众多游人。2000年11月广州市决定在两年内实施“绿化覆盖工程”,使该市的1000万平方米的屋顶建成绿地。上海市在2002年4月份开始在静安区试点屋顶绿化,计划完成屋顶绿
化面积3万平方米,47个点首先作为屋顶绿化的试点,上海市屋顶绿化设计分别采用花园式、组合式和草坪式三种。花园式种植乔灌木,屋顶绿化覆土要求50厘米以上,每平方米造价在350元至400元;草坪与盆栽乔灌木结合的组合式每平方米约需250元;草坪式每平方米需要100元。最近,杭州市建委等有关部门就屋顶绿化也作了专题研究。现代高科技为兴建屋顶花园、屋顶绿化奠定了物质基础,例如人造轻质土壤、防水布及喷塑夹层防渗漏技术等。肥料使用的是混合肥料及厨房废料的混合物等。屋顶绿化还为一些园林绿化公司、企业提供了新的商机。
6 加强城市的立体绿化作为建设“绿色南京”,提高主城“绿视率”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是加大立体绿化力度。立体绿化是建设“绿色南京”的重要表现形式,目标是:从今年开始的三年里,基本完成全市各主次干道沿街的垂直绿化,沿街道路的围墙栏杆绿化率要达到50%以上;全面开展主次干道摆花、屋顶绿化活动;基本做到城区内无裸露实档墙面,高架桥无裸露桥墩。
具体实施方案是:
1)现有的城市主次干道、街巷道路沿线有条件的围墙、山墙、挡土墙、围栏以及高架桥桥墩均应按要求做好垂直绿化。垂直绿化实施时应根据所处地段及墙面材质的不同,选择爬墙虎、凌霄、攀缘月季等相应的垂直绿化苗木。沿墙的垂直绿化应砌筑种植池,更换种植土;高架桥桥墩应制作护网,以利植物攀缘。垂直绿化实施采取“统一规划、分年实施”原则。今年已完成51公里长道路的垂直绿化工作,栽植50万余株垂直绿化苗木,明后年每年完成不低于50公里,50万余株垂直绿化苗木栽植。
2)城市主次干道沿线单位的实体围墙,均要改建为通透栏杆,栏杆内应按景观要求做好绿化美化工作。
3)城市主次干道沿线单位门前均应常年放置花卉和绿色植物,并做到及时更换。
4)城市建筑物有条件的,应在屋顶建设屋顶绿化。三年内要完成全市主要公共建筑的屋顶绿化。这些措施的共同实施,可望使南京在2005年主城区“绿视率”大大提高,形成视觉效果更为宜人的绿色环境。
二是积极开展攀缘植物品种的引种工作。所谓攀缘植物,通常是指茎蔓直立、旋转向上或细长柔软不能直立,但能攀附于支撑物,攀缘而上的一些植物。攀缘植物在立体绿化中应用最为广泛,利用攀缘植物对建筑墙面、围墙进行绿化,是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南京市可作立体绿化的攀缘植物资源较为丰富,种类达59种之多,有的观枝叶,有的观花,有的观果。去年选育出宁油麻藤、薜荔、南五味子、络石、洋常春藤和扶芳藤等6个具有开发应用潜力的常绿品种,在耐寒性、耐荫性、抗旱性、耐热性、生长节律、攀附能力等方面对它们进行了园林科研分析和研究,并已应用到立体绿化建设中去。
三是积极开展屋顶花园和生态墙体的系统研究。修建屋顶花园不但能提高城市绿化率,而且对建筑物益处多多,如可以缩小温度变化幅度,防止建筑物裂纹;减少紫外线辐射,延缓屋面防水层劣化;节约能源,美化环境。但在修建屋顶花园时,必须考虑更多的技术因素,如建筑物楼板的防水、负重,绿化树木的抗风性、抗旱性以及养护等。目前我市已借鉴国内外技术,推出了由人工土壤厂家、防水材料厂家和园林公司等多家单位共同研制开发的屋顶绿化系统。结合我市的实际,与建设系统、房地产商配合,推出生态建筑示范点。
四是构筑园林植物的复层群落结构,提高单位绿地面积的生态效益,增加绿视率。从景观上看,南京市区地势较为平坦,绿地面积有限。在中心城区的“混凝土丛林”中的绿色植物,不仅要从平面的形与色来加强环境景观,更要从丰富的、立体的形与色来大大提高植物景观的视觉效果。针对南京市绿地现状,在原有绿地基础上根据不同植物的生态习性,借鉴自然群落的组成结构,合理安排乔木、灌木、草坪地被的品种与分配比例,增加植物的群落结构,提高绿地景观设计水平。从生态上讲,在绿地面积的限制下,生态效益的提高只应依赖于单位面积植物数量的增加。丰富的乔木层所产生的生态效益远远大于灌木和草坪所产生
的生态效益。同时,乔木也能改善植物群落内部环境,为灌木、草坪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小生态环境,同时增加绿地系统的生态调控机制,减少养护管理的压力和费用。从园林景观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必须加强植物学、生态学和园林设计学的配合,以科学为基础,以人为本,结合南京“多种树、种大树、多种花”的特色,在中心城区增加乔木尤其是经过培育改良的景观树种的数量,通过合理的植物品种选择,种植设计,形成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群落结构,并以丰富的立体效果、色彩的季相变化,创造优美的城市园林景观。
作者简介:解自来(1953-),南京市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市园林局局长。
篇四:江苏南京导游词—2014最新导游词(含大纲)
江苏南京概况
【城市概述—地理位置和地形—历史沿革—名称由来—气候特征—交通状况—旅游资源】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各位到华东线的第一站南京参观游览。初来乍到,大家一定很想了解这座城市。下面请允许我向各位介绍一下。南京,简称宁,地处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北接辽阔的江淮平原,是江苏省的省会。全市面积65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720万,下辖2县11区。
南京是一座地理位置优越,地形独特的城市。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依钟山而扼长江。东面和南面是以紫金山(又叫钟山)为主体的宁镇山脉为屏障,紫金山之西有富贵山、五台山及石头山(清凉山)等。西北面的长江奔流而过。城内外多低丘,河湖相连,可谓山环水绕,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称。
南京又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建城已有2400多年。最早的城池为越城,是越王勾践灭吴以后,于公元前472年所建的。约公元前356年,楚国灭越,楚威王在石头山上筑城。传说楚威王看到南京地理形势险要,怕日后有人在此称王,就在狮子山北边的江边埋下黄金,以镇压王气,称为“金陵”,从此南京又有了“金陵”之称。三国时的东吴,两晋时的东晋,南北朝时的宋、齐、梁、陈先后在南京建都,这就是“六朝古都”。后来,五代时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也定都南京,这又使南京成了“十朝都会”。
南京曾有许多名称,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有金陵、建业、建康、秫陵、白下、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等,像金陵、建康至今仍被用作南京的代称。至于南京的得名源于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津于1368年定都南京,当时南京叫应天府。朱元漳曾打算把都城迁到开封,将开封命名为北京,应天府称为南京,后来国都虽未迁成,但“南京”一名就沿袭下来了。
游客们:南京的历史就介绍到这里,下面向大家讲讲南京的气候。由于南京地处长江下游,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带中,每当夏季来临,高空受到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气流不断下沉,气温逐渐上升。骄阳似火,每天地面最高温度平均值可达50”C以上,发烫的大地成了这座城市的热源。加上南京独特的地势,它处于长江沿岸的河谷之中,海拔较低,起伏的山峦,犹如天然屏障,挡住了空气的流动,阻止热量向外发散;来自海洋上的湿润东风和南风被东郊紫金山和东南一带山体遮挡,使南京始终处于炎热的高温控制下。所以南京的盛夏酷热难熬,素有“火炉”之称。但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南京城,绿树成荫,尤其是东郊的中山陵景区,更是树木葱郁,平均每个人占有10棵以上的树木,成为中国著名的绿色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南京夏季炎热的气候起到了调节作用。
南京的交通也十分便利。航空有禄口国际机场和大校场机场,每天有数百架次飞机在这两大机场起降。铁路有京沪线和宁铜线在此接轨,特别是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直接沟通了长江南北的铁路、公路交通,从而使“天堑变通途”。此外,沪宁高速公路、绕城公路已成为南京的主要交通动脉。由于南京地处华东地区水陆交通要冲,同时还是著名的内河港口城市,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庞大船队就是从南京港启航,经过中国的南海诸岛,跨越亚、非两洲的。现在的南京港,经过不断地扩建改造,年吞吐量达3000多万吨,成为长江沿岸的第一大港。
最后再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南京的旅游资源。南京已形成了以城中为核心,辐射东南西北的五条旅游线。
城东旅游线以钟山风景区为主,以中山陵为中心,有明孝陵、灵谷寺、美龄宫、紫金山天文台等50多个游览景点。城南线以秦淮风光带为主,以夫子庙建筑为中心,东起东水关,西止西水关,有乌衣巷、李香君故居、瞻园等古迹,此外还有中华门城堡、雨花台烈士陵园等风景点。城西有清凉山、石头城、莫愁湖等景观,形成山、水、城、林交融一体的景观特色。城北的珍珠泉度假区,距市区11公里,是南京地区唯一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南京长江大桥也在城北。城中景区有著名的玄武湖,山城环抱,碧波荡漾,景色十分秀丽,此外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各位游客:讲到这儿,我们可以把南京这座城市特色作一概括,那就是“古、大、重、绿”四个字。“古”,是指南京是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大”,南京是中国的十大城市之一,有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还有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城墙;“重”,南京在历史上、地理上都占有重要的位置;“绿”,南京植被良好、绿化先进,是中国数一数二的绿色城市。因此,南京这座城市的特色又可用两句话来概括,即:梅红松绿市,虎踞龙蟠城。
游客们:南京概况就介绍到此,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座“六朝古都”,去细细领略她的“秦淮风韵”吧!
南京市情
南京以“博爱之都”闻名海内外,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南京位于长江下游的中心地带,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长三角地区重要核心城市之一,还是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全市面积65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720万,下辖2县11区。
南京集山、水、城、文为一体,绿化闻名全国,多次被评为全国十佳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十佳城市、全国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称号。南京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南京港位于长江下游的黄金水道,1986年就已对外开放,目前通航五大洲近50个国家和地区。津浦、宁沪、宁赣三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宁沪高速公路从这里贯穿苏南,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已开通覆盖国内45个城市以及韩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在内的国内外航线。目前南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运输方式齐全,构成立体化的大运量交通运输网络。近年来,南京实施了规模空前的城市改造建设,南京第二长江大桥、南京第三长江大桥、玄武湖隧道、九华山隧道、赛虹桥立交桥、华东最大的双桥门五层立交已建成通车。过江隧道正在建设中,南京地铁一号线南延和二号线开始施工建设,预计于2009年完成。沪宁、宁连、宁马、宁杭高速公路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目标。对内经六纬九,快速“井字形”的交通主干框架形成,大大提高了城市的交通能力,进一步优化了南京的投资环境。
南京是我省惟一跨江发展的城市,处于沿海开放地带和长江流域的交汇处,在我省沿海、沿江、沿线开放格局中处于枢纽位置,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全国六大通讯枢纽之一。目前已形成了以“电子、石化、钢铁、汽车”四大支柱产业。外向型经济成果显著,拥有4个国家级开发区及6个省级开发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明显增加。金陵石化、南汽集团、熊猫电子等著名企业实力雄厚,产品畅销国内外。
2006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1%。城市居民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379元,增长10.9%,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500多元,比上年增长16.9%。2006年南京在全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名列第7。
南京是全国高等教育和科研四大基地之一,科教实力雄厚,有各类高校48所,科研院所523家,各类人才70多万人,2006年末全市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为45人和31人。南京力争通过五年或更长时间的努力,深入实施“富民强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文化南京、绿色南京”五大发展战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率先奔小康。把南京建设成为科教发达、充满经济活力的中心城市;生态优良、最佳人居环境的滨江城市;国际知名、富有文化特色的博爱之都。
欢迎词
您可以在两个欢迎词里面选择一个作为自己的欢迎词,也可以在此基础上稍作调整,欢迎词要求是20秒。
各位游客: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南京华丽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南京旅游,我是导游XX,我和司机王师傅将竭诚为大家服务。我们的工作离不开各位的支持与配合,希望古老而又美丽的南京给大家留下一个难忘的印象。在此我先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南京XX旅行社的导游XX,欢迎大家来南京旅游,我和司机王师傅将竭诚为大家服务。我们的工作离不开各位的支持与配合,希望古老而又美丽的南京给大家留下一个难忘的印象。在此我先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中 山 陵
【景点概况:2分30秒】 1、地理位置、建陵时间、5A级景区; 2、墓址选定;
3、中山陵的设计者及设计特点;4、孙中山生平;5、奉安大典
各位游客,中山陵景区位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的小茅山,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
1925年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后,根据他生前的遗愿选定了墓址。当年,孙先生临终前曾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为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陵墓建于1926年,于1929年完工,建筑按照传统的中轴对称形式,整个陵墓由南向北沿着山势逐级升高,整体色调呈蓝白二色,在群山林海的映衬下更显庄严肃穆。它的设计者吕彦直匠心独运,将整个陵寝设计为“木铎”形,寓意警钟长鸣。
接下来,容我为您简单介绍一下孙先生的生平。孙先生于1866年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年少时远赴国外求学,后来弃医从政。于1905年在日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被十七省代表一致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于1912年元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又经历了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在1924年先生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抱病北上,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病逝在北京,享年59岁。
陵墓主体工程完工后,国民政府为孙先生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将先生的遗体自北京香山碧云寺移出,由专列护送抵达南京,在国民党中央党部举行了三天公祭后,于1929年6月1日举行了奉安大典,从此孙先生就一直长眠于此,距今已有80多年。
【陵前部分:2分钟】1、孝经鼎的重量、高度和鼎腹的刻字及内置六角铜牌上的内容
2、博爱坊的建筑特色,高度、宽度及正中匾额的“博爱”题字及出处
3、墓道的长度、宽度及特点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中山陵的陵园广场,正南端是一座八角形石台,石台上有一尊三足两耳的紫铜宝鼎,重达五千公斤,高4.25米、腹径1.23米,是中山陵纪念装饰之
一。它是由广州中山大学的全体师生于1933年秋捐资建造,在鼎的腹部刻有“智仁勇”三个字,这是中山大学的校训。鼎的上半部还有六角形的铜牌,上面镌刻有原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母亲黄老夫人所书的《孝经》全文,所以这座鼎又被称为孝经鼎。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半月形广场就是博爱广场,沿广场拾级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柱三门的冲天式仿古石牌坊,称为博爱坊,它高12米,宽17米。花岗岩石柱上盖蓝色琉璃瓦,柱脚前后夹抱鼓石,牌坊上雕刻莲花瓣及和玺彩画等图案。正中横额有孙中山先生亲手所书的“博爱”两字,出自韩愈《原道》中的“博爱之为仁”,孙先生以伟大的博爱精神致力于资产阶级革命,为民族的独立自由奋斗不息,可以说“博爱”二字正是对他伟大精神的最好写照。
沿博爱坊走向墓道,墓道长480米,共有三道,中道最宽为9米,东西两道为4.5米,墓道两侧用两两相对的松柏、银杏和红枫取代了古代帝王陵墓神道前的石人、石兽,更能体现中山先生的高风亮节。整个陵前广场部分气势开阔,绿化规整,具有西方园林开阔大气的美感。
【陵门、碑亭:2分30秒】1、陵门前广场简介;2、陵门的建筑特点,“天下为公”匾额题字及出处;3、碑亭的形状、建筑特点,碑的高度、特点和碑上的题字
4、台阶与八大平台简介:(台阶和平台的数量、寓意,第五层和顶层平台的重要陈设)
穿过墓道,我们来到陵门平台。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墓平面为“木铎”形。木铎声音洪亮,而且传的很远,有“使天下皆达道”的寓意。陵门广场的边缘就是当年吕彦直设计的“自由之钟”的下缘。广场东西栽有千头松和银杏。陵门前有汉白玉石狮一对,显得非常的庄严古朴。
现在我们看到的单檐歇山式建筑就是陵门,上覆蓝色琉璃瓦,陵门正中的门额上,有孙中山先生亲手所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字,这四个字出自于孔子《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国家政权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是老百姓的天下。这是对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也是孙中山先生毕生奋斗的崇高理想。
穿过陵门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碑亭,重檐歇山顶式建筑,上覆蓝色琉璃瓦,亭内石碑高
8.1米,正中镌刻有国民党党徽,上面是原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颜体楷书镏金大字。由此可见孙中山先生的葬礼为“党葬”。碑的背面没有镌刻文字,整个建筑显得肃穆庄严。
从碑亭往后就是层层叠叠的台阶,碑亭到祭堂这段石阶共有290层,分为八段,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它代表着革命的道路艰难险阻,而从上往下看只见平台不见台阶,这代表着伟人的视野是多么开阔。在第四层平台上,陈列着一对紫铜鼎,是当时上海特别市政府捐赠的,鼎身刻有“奉安大典”四个字,在西侧的鼎上有日军侵华时留下的弹孔。第五层平台上有一对石狮,造型生动,是福建名匠蒋文子先生的杰作。
【祭堂、墓室:3分钟】1、祭堂前平台简介;2、祭堂的建筑特点和规模、“天地之气”直额及三拱门上的“民族、民生、民权”题字;3、祭堂内的布局:色彩、十二根黑大理石柱、东西墙裙的《建国大纲》、内顶党徽图案及孙中山坐像;4、坐像基座六幅石雕的方位和名称;5、墓室门简介、墓室内部的建筑特色、圆形石圹的直径和深度,孙中山卧像简介;
6、墓穴简介
中山陵的修建依托紫金山,陵墓更显气势雄伟壮观。从最下方的博爱坊到祭堂,我们已经走过了平面大约700米,高度大约70米的距离。
先生的祭堂与墓室依托着钟山气势,更显巍峨,第8层的平台上,有孙先生长子孙科一家敬赠的青石鼎。祭堂前还有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捐赠的一对华表。在祭堂的后面辟有墓包花园,内设中山陵建设史料展,全面展示了中山陵从设计、建设到奉安大典的全过程。
祭堂是陵墓的主体建筑,为重檐歇山顶,丄覆蓝色琉璃瓦,坊额正中是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四字直额,祭堂正面开有三扇拱形大门,在门楣上有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所书的“民族,民权,民生”六个篆字。
祭堂内采用云南的大理石铺地,十二根黑大理石柱采用四隐八显的手法增加了内部气势,左右两侧的护壁上有孙先生手书的《建国大纲》全文。顶上的斗式藻井是用马赛克镶嵌的国民党党徽。祭堂正中孙中山坐像由法国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用意大利白石雕刻。孙先
篇五:南京城市绿地地被植物应用的现状与建议
南京城市绿地地被植物应用的现状与建议
地被植物是指能覆盖地面,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一二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低矮丛生、枝叶茂密的灌木,能攀援或缠绕生长、对附着物起覆盖作用的藤本植物,宿根花卉,矮生竹类,适应性较强的苔藓和蕨类植物等。目前国内对地被植物高度的描述,倾向于自然生长高度或者通过人工修剪等措施后高度在l m(国外为2.5 cm~1.2 m)以下。广义的地被植物还包括草坪植物,本文所提地被植物不包括草坪植物,对地被植物的高度也未作严格的限制。
南京城市地被植物的应用有着较长的历史。早在20世纪80年代,南京市就提出了“黄土不见天”的绿化要求,地被植物在南京城市绿地中的应用也崭露头角。近年来,在已经完成的研究中,很多只对地被植物在南京城市的部分公园、道路、居民区等单类绿地中应用进行研究,缺乏对南京城市绿地系统的整体研究。本文调查研究了南京城市整个绿地系统中地被植物的种类和应用情况,为南京城市绿地中地被植物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建议和参考。
l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地点概况
南京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北接江淮平原,东连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l°14?~32°37?,东经118°22?~119°14?。南京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3℃,年极端气温最高43.0℃,最低一14.0℃,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117天,年平均降水量1 034.0 mm,无霜期237 d,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为梅雨季节。地带性土壤为黄棕壤,在植物分布区划上属落叶阔叶林逐步过渡到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区。
1.2调查方法和内容
采用普查的方法,在查阅南京城市绿地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实地调查,于2010年9月~12月对南京城市绿地中具有代表性的绿地内地被植物的种类及其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进行调查和分析。共调研玄武湖公园、古林公园、情侣园、九华山公园、北极阁公园、大钟亭公园、鼓楼公园、莫愁湖公园、老山森林公园等9块公园绿地,火车站前广场、和平广场、鼓楼市民广场、湖南路市民广场、山西路广场、水西门市民广场、新街口广场等7块广场绿地,龙蟠路、北京东路、中山南路、中央路、湖南路、水西门大街等6条道路绿地,云锦美地、湖心花园、莫园新寓、莫园中园、玉塘村小区、观音里小区、阳光嘉园等7块居住区绿地,南京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江苏省体育局、江苏省住建厅、江苏省交通厅等7块单位附属绿地。
2结果与分析
2.1 南京城市绿地地被植物种类分析
南京城市绿地共有地被植物178种(变种、变型),隶属125属,62科,主要科的种类数。
可以看出,南京城市绿地中应用的地被植物种类最多的是蔷薇科
(Rosaceae)9属19种,其次是百合科(Liliaceae)9属13种、菊科(Compositae)9属13种、木犀科(Oleaceae)4属8种、禾本科(Poaee.aJe)7属7种、唇形科(Labiatae)6属6种、忍冬科(caprifoliaceae)5属6种,其余55科只有1至5种植物。说明地被植物种类的科属分布比较集中。
2.2南京城市绿地地被植物生活型分类
地被植物按生活型可分为灌木地被植物、草本地被植物、藤本地被植物、竹类地被植物、蕨类地被植物。各生活型地被植物在南京城市绿地中应用的百分比。
(1)灌木地被植物:26科51属78种,占44%。应用较多的品种有八角金盘(Fatsia j?apom?ca)、洒金桃叶珊瑚(Aucuba japonica cv.variegata)、火棘(Pyr- acantha.厂0rtuneana)、茶梅(Camellia sasanqua Thunb.)、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红花槛木(Lor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红叶石楠(Photinia serrulata)、八仙花(Hydrangea rnacrophyl- la)、金叶女贞(Ligustrum ovalifolium Hassk.cv.vicaryi)、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 bealei)、毛鹃(Rhododendron mucronatum cv.zixia)、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金丝桃(Hypericum monogynum L)、月季(Rosa chinens5)、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Thunb.)等。
(2)草本地被植物:34科62属80种,占45%,应用最为广泛。应用较多的有葱兰(Zephyranthes candida)、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鸢尾(Iris tec- torum)、马蹄金(Dichondra micrantha)、玉簪(Hosta plantaginea)、美女樱(Verbena hybrida)、金叶过路黄(Lysimachia nummularia?Aurea?)、佛甲草
(Sedum lineare Thunb.)、石蒜(Lycoris radiata)、吉祥草(Rei— neckea carnea)、石竹(Dianthus chinensis)、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等。
(3)藤本地被植物:13科15属15种,占8%。主要有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花叶蔓长春(Vinca major L.cv.variegata)、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木香(Rosa banksiana)、紫藤(Wisteria sinensis)、木通(Akbia quinata)、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扶芳藤(Evonymus fortu一nei)、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白英(Solanum bore一ali一sinense)、中华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sinensis)、薜荔(Ficus pumila)。
(4)竹类地被植物:1科3属3种,占2%。有菲白竹(Arundinaria-厂0rtunei)、阔叶箬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凤尾竹(Bambusa muhtiplex var.nana)。
(5)蕨类地被植物:2科2属2种,占1%。有井栏边草(Pteris multifida)、贯众(Cyrtom ium-fortu一nei)。
2.3 南京城市绿地地被植物生态型分类
地被植物按生态学特性可分为阳性地被植物、半阴性地被植物、阴性地被植物。各生态型地被植物在南京城市绿地中应用的比例分析如下:
(1)阳性地被植物:有119种,占67%,多生长于全日照空旷地,主要用来布置花坛、花境,如月季、金钟花(Forsythia viridissima Lindl.)、萱草(Hemero— callis fulva)、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美女樱等。
(2)半阴性地被植物:有30种,占17%,在半阴环境下生长良好,一般应用于疏林下或林缘处,如马蹄金、佛甲草、石菖蒲、栀子、六月雪(Serissa.foetida Comm.)、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等。
(3)阴性地被植物:有29种,占16%,在荫蔽环境下生长良好,多应用于密林下或荫蔽处,如洒金桃叶珊瑚、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薜荔、玉簪、石蒜等。
2.4南京城市绿地地被植物观赏特征分析
地被植物按观赏部位可分为观叶地被植物、观花地被植物、观果地被植物。各观赏类地被植物在南京城市绿地中应用的比例分析如下:
(1)观叶地被植物:有82种,占46%,多有特殊的叶色、叶姿供人观赏,如红叶石楠、金叶女贞、紫叶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紫叶小檗(Berbersi thun— bergii?Atropurpurea?)、菲白竹等。
(2)观花地被植物:有86种,占48%,开花期以花色、花姿取胜,如云南黄馨(Jasminum mesnyi)、毛鹃、牡丹、八仙花、石蒜等。
(3)观果地被植物:有10种,占6%,观赏植物果实的形态和色彩,如火棘、平枝枸子(Cotoneaster horizontalis)、阔叶十大功劳、狭叶十大功劳(Mahoni一a fortunei)、南天竹、构骨(Ilex cornuta)、阔叶麦冬(Liriope muscari)、蛇莓(Duchesnea indica)、枸杞(Ly- cium chinense)、白英。
2.5 地被植物在南京城市绿地中的应用
2.5.1 地被植物在公园绿地中的应用
公园绿地一般面积相对较大,布局复杂,造景要求较高,既有高大的林带、开阔的草坪,又有规则式花坛、自然野趣的花境等。南京城市公园一般应用矮牵牛(Petunia hybrida)、三色堇(Viola tricolor var.hortensis)、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万寿菊(Tagetes erecta)、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亚菊(Ajania paci
一.fica)等布置花坛,应用毛鹃、小檗(Berberis thunber一gii)、槛木(Loropetalum chinense)、南天竹、铺地柏(Sabina procumbens)等点缀草坪或镶边。应用较多的有玉簪、紫萼(Hosta ventricosa)、马蹄金、鸢尾、雀舌黄杨(Buxus bodinieri)、大花美人蕉(Canna gene— ralis)、红花酢浆草(Oxalis rubra)、龟甲冬青(Ilex crenata var.convexa)、菲白竹、金丝桃、紫叶酢浆草、石蒜、凤尾兰(Yucca gloriosa)、金钟花、阔叶十大功劳、金银花、花叶蔓长春、萱草、凌霄、阔叶箬竹、棣棠(Kerriajaponica)、中华常春藤、紫茉莉(Mirabilis ja- lapa)、虎耳草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