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作文三更有梦书当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3:20:37 体裁作文
作文三更有梦书当枕体裁作文

篇一:初三语文期末试卷作文分析--三更有梦书当枕

初三语文期末试卷作文分析

题目:《三更有梦书当枕》

要求:①必须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和体验来写,写出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自选;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和老师的真实姓名。 评价分类:

一类文(54分—60分)

评价标准:

1.正确理解标题“三更有梦书当枕”的含义,生动地写出自己痴迷读书至夜不寐而浮想联翩的体验。

2.有动情的表达,丰富的语言中可以看出小作者丰富的阅读,对所读之书有一定的见解和体会。

3.结构清晰、精巧,描写细腻,卷面整洁漂亮可酌情加分。

二类文(48分—53分):

评价标准:

1.能围绕自己痴迷夜读经历展开,展示了自己的阅读体验,写出对书的热爱。

2.语言丰富些,能生动地表达可酌情加分。

三类文(42分—47分)

评价标准:

1.在理解题目时出错,没有注意“三更有梦”和“当枕”等限制条件,仅仅写了读书的体验,对书的热爱。

2.语言表达较为规范,但对书的理解比较肤浅,多为泛泛而谈。

四类文(36分—41分)

评价标准:

1.几乎没有写阅读经历体验,大量文字都是在写做梦;或者偷换了主题,把主题变为“勤奋”等其他意思。

2.叙述太过平淡,缺乏感人的力量,表达方式过于单调。

五类文(36分以下)

评价标准:

1.基本离题,叙述不通顺,明显有语病;

2.缺少正确的写作观、立意观,平时缺少阅读,没有语言积累;

3.或完全离题,字数不满,甚至没写完。(此类一般在30分以下) 存在问题:

1. 学生不理解题意,对“三更有梦书当枕”,好多人不注意“三更有梦”

这个修饰语,或者误解“当枕”,于是出现了要么单纯谈读书生活,要

么把书当成一个“做梦”的媒介,也就是说真把书当成枕头了,在梦里

天马行空,胡思乱想。还有把这个“书”当成考卷的,讲自己如何深夜

做题目,也有把主题偷换为“勤奋”的,完全没有注意到提示语中“必

须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和体验来写”这句话。偏题的人数非常多,正是

此次作文分数不高的最主要原因。

2. 学生缺少读书经历,所写的读书内容往往是课本中的篇目,或者一些常

见诗词,没有阅读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3. 学生写得比较生硬,贴标签,对书的理解浅显,一段一段地勉强拼凑,

没有考虑所阅读的内容能否有个内在的线索进行连接,有没有分别代表

一个阅读领域,当然这样要求中学生可能也太难为他们了。

4. 文字功底有差异,有的学生读书了,但是没有内化,“吃进去了,吐不

出来”,语言的功底不行,表达上有欠缺。

5. 阅读的内容也很重要,“眼里有什么,心里就有什么”,学生如果和凤姐

一样,读的是《知音》、《故事会》,那么作文的境界自然不会高的。

6. 学生有背作文、抄作文的现象,考场写作有极少数人写的是亲情友情故

事,与主题完全不搭界。

7. 城乡作文差距拉大,可见城里家长对孩子的阅读生活可能更关注一些,

乡下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读书意识。

对策分析:

1. 有经常的阅读,才有精彩的文字。命题导向是,希望学生热爱读书,能

够有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2.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表达中,会使用优美的语言营造意境,能

把叙述与议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叙述读书经历,简要概括读书内容;用精当的议论写出自己的感悟,对书本内容进行点评。)

一类文(54分—60分)

评价标准:

1.正确理解标题“三更有梦书当枕”的含义,生动地写出自己痴迷读书至夜不寐而浮想联翩的体验。

2.有动情的表达,丰富的语言中可以看出小作者丰富的阅读,对所读之书有一定的见解和体会。

3.结构清晰、精巧,描写细腻,卷面整洁漂亮可酌情加分。

例文1: 三更有梦书当枕

张家港外国语学校 初三(8)班 许佳希

古人说读书有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周作人说,天窗下约二三知己好友品茗读诗,这是人生一大趣事,只这一件便可了却十年尘梦。我没有周作人的福分,我的心境尚没有这么淡泊,如悟禅一般通透宁静,但我却亦可在日之余——夜晚读书。

于夜间读书,有一种身心俱净之感。萤火微明,自己手捧书卷。往往至夜至深时,月色澄澈透明,自己也便读之至情处。如读朱自清《冬天》,便往往浮想联翩:冬日的寒冷与吃豆腐的温暖,西湖月夜的荡舟,粼粼水光之中又似

乎闪烁着人事的聚散??读文章,于枕上,不经意间会牵扯出自己的童年、少年、亲人的聚散、好友的离合?? 丝丝缕缕,感慨良多。毕竟,暂时弃绝了喧嚣后,读书这样的性情之事便能轻易地勾起人的一腔思叹了。

读书,与其说是一种带有功利性的实用获得,不如说是一种在现实中捕捉历史、于当下时空体验与昔者契合的一种精神活动。读书,往往会使人有情有悟,从而产生一种存在感。

读书,是一种清雅之事。枕边书,更应是清雅的回归,是一句、一段能与你的血肉、灵魂、梦境相契合的文字。枕边书,如《圣经》,“溪水舔鹿唇”,音律回环,这是神的文字;如清少纳言的《枕草子》,于晨风曦露中带露折花,这是清淡之言,意趣之语。我阅读已经多年,枕边书却始终有那么几本:《红楼梦》、《鲁迅全集》、《边城》、.......无论是一时之间“悲凉之雾满披华林”, 还是眼见“间或一轮”的祥林嫂,亦或耳闻“被歌声浮起来”的翠翠,我总在再次闯入这些文字的时候,心中浮出泪水。此时,此地,此境,我往往会回忆起从前读这些书时的场景,慨叹这些文字的永恒魅力。

枕上读书,书中或有清雅之调、或有厚重之音。温柔婉转,是江南的一叶莲舟;悲怆豪情,是漠北的金戈铁马。一景一物、一字一调,在起承转合的畅达中,书传递出作者的一声慨叹,一片思索。

三更梦中,以书当枕,浮现于梦中的不仅是书内人生,亦有读书者的闲情幽思,更有那份纯粹的精神境界??

例文2:

三更有梦书当枕

崇实初中 三(3)班 黄磊

厚重的古式钟声响起,那提醒我现在已是半夜了,看着远处渐渐昏暗的灯光,心生困意,枕书而眠······

“咚,咚······”悠扬的古铜钟声传遍古刹。我起身穿衣,夺门而出。天还未亮,空中仍悬挂着一轮皎洁的明月,星透着薄云微闪着。转首,发现已入古刹之中。我凝望这圆月,偶生诗意,吟诵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哈哈哈······”突穿笑声,循声而望,发现远处走来一俊俏男子,笑而问曰:“吾刚创之诗,为何尔等皆会?”此人原来是李太白。那时他正拿着一壶清酒,对月邀歌,偶听人声,才回转过来。我笑而答曰:“小生有礼了,刚小生忽听您吟起,便吟了出来,还望见谅。”李白豪爽一笑答曰:“痛快,吾等畅饮一番如何?”我笑拿酒杯,对坐,酣饮起来。我们谈天说地,聊上了诗词。“小友,此句如何,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问曰。“甚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如何?”答曰。“尔等诗词之意不在吾之下啊!”“哈哈······”两人月下对饮,把酒言欢。忽然一阵风散,李白笑着消散了······

李白豪放之意,汇于诗间,两句诗句把乐享时光,珍惜人生变为千古美谈,书写雄阔之势,尽显诗气常虹。

“咚,咚······”古铜钟声再次响起,我恍惚中进入了一片海棠盛开之地。睁开双眼,满眼已是海棠花落的场景。我闻景吟诵道:“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你是何人,为何在吾之院中,竟懂吾刚创之诗句!”一人声从亭中传出。“小生有礼,方才听您吟起此诗句,吾倍感欢喜,才吟诵出来,不慎跌入院中,望见谅。”那人声再次响起,随着脚步渐近。凝神一看,是一倾城女子——李清照。她笑曰:“小女子心境竟与小友相通,吾等皆有缘,促膝长谈,畅饮如何?”我应声而起,与之步入亭中,欢谈起来。“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小友,吾心中之意你懂否?”李清照问曰。“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此心境相同也。”答之。“知我者,莫若小友也!”“哈哈······”互嘲一番,痛饮淋漓。突然大雾骤起,一切又都消散了·······

李清照婉约之意,汇于词间,几句词句把惆怅心境,痛苦之意展现的淋漓尽致,如溪汇山间,如雨入滴泉。

······

古寺钟声敲响起来,我又一次睁眼,发觉我只是在自己的房中,又回想当时之事,亦真亦幻。抬头间,忽看见书桌前的一句话,三更有梦书当枕,再低头看当枕之书——《唐诗宋词》,遂兴起,提笔写下:

三更有梦书当枕,李下读书人自清。

二类文(48分—53分)

评价标准:

1.能围绕自己痴迷夜读经历展开,展示了自己的阅读体验,写出对书的热爱。

2.语言丰富些,能生动地表达可酌情加分。

例文1:

三更有梦书当枕

崇实初中 三(3)班 朱佳欢

当你感到悲伤时,书是你的知心朋友,它是你心灵的慰藉;当你感到寒冷时,书是你的阳光,它是你所向往的光明;当你感到寂寞时,书是你的玩伴,它传递给你无穷的快乐。

三更有梦书当枕,读书的快乐无法比拟。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在和一位高尚的人交谈。

书读到夜深,渐渐进入了梦境,朦胧中,一本本书的模样浮现在眼前,引领我走进文学殿堂。

其中,《鲁滨逊漂流记》是大家所熟悉的。鲁滨逊随船出海,因为遇上风暴,而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并在岛上生活了28年,最终遇到了一艘前往英国的轮船,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我领悟到,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是为人所知晓的。保尔从小就热爱生活,有决心和抱负,它希望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并努力为社会做贡献,虽然生活条件恶劣,

但他依然为实现自己的梦想所拼搏。最终劳累瘫痪,但他并没有放弃生活。保尔的乐观生活态度令我大为震惊,为人民所感动。

不仅这些,《格列佛游记》也是值得品味的小说。作者以夸张的手法,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构思来吸引读者,并抨击了英国宫廷的昏聩无能和高官厚爵获得者们阿谀奉承的丑恶嘴脸,描绘了社会腐败的现实。让我懂得了友谊和仁慈才是人们所向往的。

夜晚,月光流进纱窗,台灯下,清晰的字迹带着我遨游知识的海洋。满天繁星,书为我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美好的梦乡。

三更有梦书当枕,也许会领略到遨游在书籍中的快乐和在梦中想象的美好。 阅读吧,使你插上飞向蓝天的翅膀。

例文2:

张家港市兆丰学校九(2)班 蔡博文

“格列佛加油,格列佛加油。”不要惊讶!现在是格列佛PK大老鼠,只见格列佛踢了老鼠一脚,老鼠也不示弱,用它那先天的、锋利的爪子,全面向格列佛进攻。格列佛左移右躲,心念“我就是不让你抓住”。突然老鼠用它的一个爪子,抓住了格列佛,眼看着另一个爪子就要杀了格列佛,格列佛拿出他的匕首剌向老鼠,这一回合,格列佛胜。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的讽刺作家江奈生·斯威夫特的作品,同时也是我喜爱的作品。他用类似童话的情节来讽刺英国的资产阶级,这和中国的“婉而多讽”有些相似之处。

让我们随着镜头看向格列佛在小人国时的情况,那些个小人,也太小了,只在一个小指这般大,现在这是在干什么呢?哦,宫廷游戏------绳上跳舞。这些小人们在绳上摇摇晃晃的,小心!掉下来一个小人,我想这个小人可能会有死亡的危险。又有一个小人左摇右摆的,我的心也跟着他七上八下的,见他安全落地,我的心也松了一口气。可见这官是不好做,可是用游戏来选官员,是不是有些荒唐呢?

看完《格列佛游记》给我最大的感受是震撼,这并不是初读的感觉,而是多次的感受。我相信:只有反复读,反复品味,才能得其“真味”。在我的印象中英国几乎是一个没有污点的国家,但这令我改观,不仅如此,我读完之后,才突然觉得,和平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国家的不安宁引发百姓的不安宁,最终导致战争的爆发。我们应该要团结向上,天天向上。

读好书,并不是仅仅只是为了增大自己的文化与内涵,更是能让自己明白一些道理,点通自己。读好书,只有让自己反复地读却不会厌烦的书,才是好书。在这一点上,《格列佛游记》就是这样一本好书。斯威夫特为我们纺织了一个又一个关于格列佛的梦。

梦亦是书,书亦是梦。

这也是我的梦。

篇二:北京四中九年级语文 学生优秀作文 三更有梦书当枕素材2

三更有梦书当枕

翻开泛黄的记忆,我感受到了淡淡的书香,不经意间,书陪我走过了这么多年... 青葱岁月,我在书的海洋中畅游。感受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果敢,感受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侠义;感受曹植七步作诗的无奈;感受黛玉葬花的悲伤。在海伦?凯特的对光明的渴望中,我领悟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在鲁滨逊漂流孤岛时,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坚强;在保尔经历无数次磨难后始终不放弃对生命的渴望,完美的向我诠释了什么叫做决不放弃!什么叫做还有希望!

初中的我不再向童年那样,对书充满渴望。所有空闲的时间,逐渐被各种补课、作业等等占去了,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但一种前所未有的空虚使我的灵魂感到无比的寂寞。于是,我更加刻苦的学习,用更多的补课来充实自己。但这种空虚始终没有消逝。

那天夏天,窗外乌云密布,下起了倾盆大雨,补课被这突如其来的暴雨勒令停止。空闲的我拾起一本久违了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用手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尘,悄悄地,又带着几分愧疚的翻开图书,一股书香扑鼻而入,静静的读下去,在书的沐浴下,困扰我很久的寂寞与空虚像灰尘一样,顺着书的文字,一点一点的褪去。我再一次找到了久违的充实,那是物质所不能替代的精神上的充实,这种充实使我全身充满了力量,充满疲倦的眼神重新焕发了光芒。原来,书才是真正根治灵魂的良药啊!

书,这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所有智慧的结晶,却在被人们慢慢的遗忘。我的世界里,手机和电脑正如华丽的辞藻永远比不上存朴的语言,那是作者灵魂的呐喊,那是对人性的呼唤。似曾几时,还会有人对书百般钟爱;似曾及时,还会有人对书如饥似渴;似曾几时;我们再也闻不到淡淡的书香,抱着书,我静静的睡了...

1

篇三:北京四中九年级语文 学生优秀作文 三更有梦书当枕素材1

三更有梦书当枕

三更有梦书当枕,千里怀人月在峰。 --题记

小学三年级,我妈就给我买了一大批国外名著,如《大卫科波菲尔》《悲惨世界》等等。我听到这些书籍的名字,便觉得此书深不可测,并且高端有档次。于是乎我满怀着欣喜与期待翻开了它们的第一页,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和一大串人物名字,我耐心地继续看下去,却还是没有感觉到它的真谛所在,反而觉得味同嚼蜡,只是在有插图的地方,目光多停留了几秒。由于受到“高端名著”的阴影,之后我便对书籍不屑一顾,兴味索然。 后来到了六年级,班上涌起了一股手机潮。于是,我亦步亦趋地买了手机。之后便接触到了网络小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当时,最流行的无非是仙侠文,穿越文,如《华胥引》《三生三世枕上书》等这些让青少年们流连不已的小说。我沉浸在“煮一壶茶,折一枝白梅花,撑一把青伞泠泠雨落下”的意境中,自以为有了一定的文学素养。确实如此,那时候除了语文成绩稳步向前以外,其他科目的成绩都徘徊不前。我终于意识到沉溺于网络小说的危害,在看完一部完结小说之后,我迅速地断了小说的念想,积极地投身于学业当中。

不得不承认,文字的力量是强大的。不看书的我,总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幸而,妈妈给我订了《读者》《青年文摘》等这些杂志,我内心的空虚终于被书籍的馨香填得满满当当。于是,在作业做完的时候,我总会读上那么一两篇的文章。在夜阑人静的深夜,我会在灯下品尝作者奇妙的心思,在心情烦闷时,我会觉得个人的忧愁在文字面前的渺小,在月朗星稀的夜晚,我会震撼于文字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因为文字,我学会了成长。

“三更有梦书当枕,千里怀人月在峰。”吟一首诗,或临窗对风,或伏案含笑;捧一卷书,或沏一壶茶,或沉思月下。合书,不觉心灵澄明,唇齿生香,酣然入梦,梦里续书中情,韵之雅。

1

篇四: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末试卷作文分析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末试卷作文分析

题目:《三更有梦书当枕》

要求:①必须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和体验来写,写出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自选;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和老师的真实姓名。 评价分类:

一类文(54分—60分)

评价标准:

1.正确理解标题“三更有梦书当枕”的含义,生动地写出自己痴迷读书至夜不寐而浮想联翩的体验。

2.有动情的表达,丰富的语言中可以看出小作者丰富的阅读,对所读之书有一定的见解和体会。

3.结构清晰、精巧,描写细腻,卷面整洁漂亮可酌情加分。

二类文(48分—53分):

评价标准:

1.能围绕自己痴迷夜读经历展开,展示了自己的阅读体验,写出对书的热爱。

2.语言丰富些,能生动地表达可酌情加分。

三类文(42分—47分)

评价标准:

1.在理解题目时出错,没有注意“三更有梦”和“当枕”等限制条件,仅仅写了读书的体验,对书的热爱。

2.语言表达较为规范,但对书的理解比较肤浅,多为泛泛而谈。

四类文(36分—41分)

评价标准:

1.几乎没有写阅读经历体验,大量文字都是在写做梦;或者偷换了主题,把主题变为“勤奋”等其他意思。

2.叙述太过平淡,缺乏感人的力量,表达方式过于单调。

五类文(36分以下)

评价标准:

1.基本离题,叙述不通顺,明显有语病;

2.缺少正确的写作观、立意观,平时缺少阅读,没有语言积累;

3.或完全离题,字数不满,甚至没写完。(此类一般在30分以下) 存在问题:

1. 学生不理解题意,对“三更有梦书当枕”,好多人不注意“三更有梦”

这个修饰语,或者误解“当枕”,于是出现了要么单纯谈读书生活,要

么把书当成一个“做梦”的媒介,也就是说真把书当成枕头了,在梦里

天马行空,胡思乱想。还有把这个“书”当成考卷的,讲自己如何深夜

做题目,也有把主题偷换为“勤奋”的,完全没有注意到提示语中“必

须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和体验来写”这句话。偏题的人数非常多,正是

此次作文分数不高的最主要原因。

2. 学生缺少读书经历,所写的读书内容往往是课本中的篇目,或者一些常

见诗词,没有阅读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3. 学生写得比较生硬,贴标签,对书的理解浅显,一段一段地勉强拼凑,

没有考虑所阅读的内容能否有个内在的线索进行连接,有没有分别代表

一个阅读领域,当然这样要求中学生可能也太难为他们了。

4. 文字功底有差异,有的学生读书了,但是没有内化,“吃进去了,吐不

出来”,语言的功底不行,表达上有欠缺。

5. 阅读的内容也很重要,“眼里有什么,心里就有什么”,学生如果和凤姐

一样,读的是《知音》、《故事会》,那么作文的境界自然不会高的。

6. 学生有背作文、抄作文的现象,考场写作有极少数人写的是亲情友情故

事,与主题完全不搭界。

7. 城乡作文差距拉大,可见城里家长对孩子的阅读生活可能更关注一些,

乡下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读书意识。

对策分析:

1. 有经常的阅读,才有精彩的文字。命题导向是,希望学生热爱读书,能

够有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2.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表达中,会使用优美的语言营造意境,能

把叙述与议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叙述读书经历,简要概括读书内容;用精当的议论写出自己的感悟,对书本内容进行点评。)

一类文(54分—60分)

评价标准:

1.正确理解标题“三更有梦书当枕”的含义,生动地写出自己痴迷读书至夜不寐而浮想联翩的体验。

2.有动情的表达,丰富的语言中可以看出小作者丰富的阅读,对所读之书有一定的见解和体会。

3.结构清晰、精巧,描写细腻,卷面整洁漂亮可酌情加分。

例文1: 三更有梦书当枕

张家港外国语学校 初三(8)班 许佳希

古人说读书有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周作人说,天窗下约二三知己好友品茗读诗,这是人生一大趣事,只这一件便可了却十年尘梦。我没有周作人的福分,我的心境尚没有这么淡泊,如悟禅一般通透宁静,但我却亦可在日之余——夜晚读书。

于夜间读书,有一种身心俱净之感。萤火微明,自己手捧书卷。往往至夜至深时,月色澄澈透明,自己也便读之至情处。如读朱自清《冬天》,便往往浮想联翩:冬日的寒冷与吃豆腐的温暖,西湖月夜的荡舟,粼粼水光之中又似

乎闪烁着人事的聚散??读文章,于枕上,不经意间会牵扯出自己的童年、少年、亲人的聚散、好友的离合?? 丝丝缕缕,感慨良多。毕竟,暂时弃绝了喧嚣后,读书这样的性情之事便能轻易地勾起人的一腔思叹了。

读书,与其说是一种带有功利性的实用获得,不如说是一种在现实中捕捉历史、于当下时空体验与昔者契合的一种精神活动。读书,往往会使人有情有悟,从而产生一种存在感。

读书,是一种清雅之事。枕边书,更应是清雅的回归,是一句、一段能与你的血肉、灵魂、梦境相契合的文字。枕边书,如《圣经》,“溪水舔鹿唇”,音律回环,这是神的文字;如清少纳言的《枕草子》,于晨风曦露中带露折花,这是清淡之言,意趣之语。我阅读已经多年,枕边书却始终有那么几本:《红楼梦》、《鲁迅全集》、《边城》、.......无论是一时之间“悲凉之雾满披华林”, 还是眼见“间或一轮”的祥林嫂,亦或耳闻“被歌声浮起来”的翠翠,我总在再次闯入这些文字的时候,心中浮出泪水。此时,此地,此境,我往往会回忆起从前读这些书时的场景,慨叹这些文字的永恒魅力。

枕上读书,书中或有清雅之调、或有厚重之音。温柔婉转,是江南的一叶莲舟;悲怆豪情,是漠北的金戈铁马。一景一物、一字一调,在起承转合的畅达中,书传递出作者的一声慨叹,一片思索。

三更梦中,以书当枕,浮现于梦中的不仅是书内人生,亦有读书者的闲情幽思,更有那份纯粹的精神境界??

例文2:

三更有梦书当枕

崇实初中 三(3)班 黄磊

厚重的古式钟声响起,那提醒我现在已是半夜了,看着远处渐渐昏暗的灯光,心生困意,枕书而眠······

“咚,咚······”悠扬的古铜钟声传遍古刹。我起身穿衣,夺门而出。天还未亮,空中仍悬挂着一轮皎洁的明月,星透着薄云微闪着。转首,发现已入古刹之中。我凝望这圆月,偶生诗意,吟诵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哈哈哈······”突穿笑声,循声而望,发现远处走来一俊俏男子,笑而问曰:“吾刚创之诗,为何尔等皆会?”此人原来是李太白。那时他正拿着一壶清酒,对月邀歌,偶听人声,才回转过来。我笑而答曰:“小生有礼了,刚小生忽听您吟起,便吟了出来,还望见谅。”李白豪爽一笑答曰:“痛快,吾等畅饮一番如何?”我笑拿酒杯,对坐,酣饮起来。我们谈天说地,聊上了诗词。“小友,此句如何,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问曰。“甚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如何?”答曰。“尔等诗词之意不在吾之下啊!”“哈哈······”两人月下对饮,把酒言欢。忽然一阵风散,李白笑着消散了······

李白豪放之意,汇于诗间,两句诗句把乐享时光,珍惜人生变为千古美谈,书写雄阔之势,尽显诗气常虹。

“咚,咚······”古铜钟声再次响起,我恍惚中进入了一片海棠盛开之地。睁开双眼,满眼已是海棠花落的场景。我闻景吟诵道:“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你是何人,为何在吾之院中,竟懂吾刚创之诗句!”一人声从亭中传出。“小生有礼,方才听您吟起此诗句,吾倍感欢喜,才吟诵出来,不慎跌入院中,望见谅。”那人声再次响起,随着脚步渐近。凝神一看,是一倾城女子——李清照。她笑曰:“小女子心境竟与小友相通,吾等皆有缘,促膝长谈,畅饮如何?”我应声而起,与之步入亭中,欢谈起来。“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小友,吾心中之意你懂否?”李清照问曰。“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此心境相同也。”答之。“知我者,莫若小友也!”“哈哈······”互嘲一番,痛饮淋漓。突然大雾骤起,一切又都消散了·······

李清照婉约之意,汇于词间,几句词句把惆怅心境,痛苦之意展现的淋漓尽致,如溪汇山间,如雨入滴泉。

······

古寺钟声敲响起来,我又一次睁眼,发觉我只是在自己的房中,又回想当时之事,亦真亦幻。抬头间,忽看见书桌前的一句话,三更有梦书当枕,再低头看当枕之书——《唐诗宋词》,遂兴起,提笔写下:

三更有梦书当枕,李下读书人自清。

二类文(48分—53分)

评价标准:

1.能围绕自己痴迷夜读经历展开,展示了自己的阅读体验,写出对书的热爱。

2.语言丰富些,能生动地表达可酌情加分。

例文1:

三更有梦书当枕

崇实初中 三(3)班 朱佳欢

当你感到悲伤时,书是你的知心朋友,它是你心灵的慰藉;当你感到寒冷时,书是你的阳光,它是你所向往的光明;当你感到寂寞时,书是你的玩伴,它传递给你无穷的快乐。

三更有梦书当枕,读书的快乐无法比拟。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在和一位高尚的人交谈。

书读到夜深,渐渐进入了梦境,朦胧中,一本本书的模样浮现在眼前,引领我走进文学殿堂。

其中,《鲁滨逊漂流记》是大家所熟悉的。鲁滨逊随船出海,因为遇上风暴,而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并在岛上生活了28年,最终遇到了一艘前往英国的轮船,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我领悟到,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是为人所知晓的。保尔从小就热爱生活,有决心和抱负,它希望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并努力为社会做贡献,虽然生活条件恶劣,

但他依然为实现自己的梦想所拼搏。最终劳累瘫痪,但他并没有放弃生活。保尔的乐观生活态度令我大为震惊,为人民所感动。

不仅这些,《格列佛游记》也是值得品味的小说。作者以夸张的手法,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构思来吸引读者,并抨击了英国宫廷的昏聩无能和高官厚爵获得者们阿谀奉承的丑恶嘴脸,描绘了社会腐败的现实。让我懂得了友谊和仁慈才是人们所向往的。

夜晚,月光流进纱窗,台灯下,清晰的字迹带着我遨游知识的海洋。满天繁星,书为我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美好的梦乡。

三更有梦书当枕,也许会领略到遨游在书籍中的快乐和在梦中想象的美好。 阅读吧,使你插上飞向蓝天的翅膀。

例文2:

张家港市兆丰学校九(2)班 蔡博文

“格列佛加油,格列佛加油。”不要惊讶!现在是格列佛PK大老鼠,只见格列佛踢了老鼠一脚,老鼠也不示弱,用它那先天的、锋利的爪子,全面向格列佛进攻。格列佛左移右躲,心念“我就是不让你抓住”。突然老鼠用它的一个爪子,抓住了格列佛,眼看着另一个爪子就要杀了格列佛,格列佛拿出他的匕首剌向老鼠,这一回合,格列佛胜。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的讽刺作家江奈生·斯威夫特的作品,同时也是我喜爱的作品。他用类似童话的情节来讽刺英国的资产阶级,这和中国的“婉而多讽”有些相似之处。

让我们随着镜头看向格列佛在小人国时的情况,那些个小人,也太小了,只在一个小指这般大,现在这是在干什么呢?哦,宫廷游戏------绳上跳舞。这些小人们在绳上摇摇晃晃的,小心!掉下来一个小人,我想这个小人可能会有死亡的危险。又有一个小人左摇右摆的,我的心也跟着他七上八下的,见他安全落地,我的心也松了一口气。可见这官是不好做,可是用游戏来选官员,是不是有些荒唐呢?

看完《格列佛游记》给我最大的感受是震撼,这并不是初读的感觉,而是多次的感受。我相信:只有反复读,反复品味,才能得其“真味”。在我的印象中英国几乎是一个没有污点的国家,但这令我改观,不仅如此,我读完之后,才突然觉得,和平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国家的不安宁引发百姓的不安宁,最终导致战争的爆发。我们应该要团结向上,天天向上。

读好书,并不是仅仅只是为了增大自己的文化与内涵,更是能让自己明白一些道理,点通自己。读好书,只有让自己反复地读却不会厌烦的书,才是好书。在这一点上,《格列佛游记》就是这样一本好书。斯威夫特为我们纺织了一个又一个关于格列佛的梦。

梦亦是书,书亦是梦。

这也是我的梦。

篇五:三更有梦书当枕是琦君的第五本散文集

<那屬於中國傳統女性的散文> 方叔

「三更有夢書當枕」是琦君的第五本散文集。

在清朝以前,散文一直是我國文學的主流;而在我國的文學標準上,上乘的作品,必須是要能稱得上:「溫柔敦厚,不怨不尤」。看琦君女士的作品,的確能擔受這八個字而無愧。 大抵,散文都是作者以身邊的事物為主題寫成的,因此從文章當中,對琦君的身世,我們也有個概括的了解。琦君的父親潘老爺,和母親原是明媒正娶的夫妻,但由於母親較父親年長,品貌、學識又討不到丈夫的喜歡,因此潘老爺又娶了二姨娘,母親也自此承受了父親一世的冷落。母親婚姻上的挫折,使她中國女人傳統逆來順受、溫柔、又內蘊堅強的美德發揮得特別明顯。(這點在「母親新婚時」這篇中寫得很清楚)母親的個性影響了女兒,女兒的個性又發散在文章中,我們可以說,琦君的作品,無論文筆、內容或風格,都在在代表了中國傳統女性的氣質。 琦君的文字是樸素平易的,她自己在「序」中承認,這除了和天生的性格有關係外,多少也是受了老師的啟迪:「我們與其以腦作詩,寧願以心作詩。」「在文學上,『真』較『美』尤為重要,有了不能已於言的真情真意,則尤『善』矣。」這是她的寫作原則。

全書共有廿六篇,內容大多是追念過去的。她懷著極濃的情感去描寫她的母親、外公、小叔叔、長工阿榮伯及已逝去的幾位朋友,文中也常提到父親,卻沒有特別成為一篇的主角,原因大概不是出於不滿,而只不過是和父親接觸得不夠多,感情上沒有那麼令她感動的關係。在琦君眼中,不只過去的時光是美好的,過去的生活方式也是叫人留戀的,寬大、和平又親切的農業社會生活,雖然她本著「不薄今人愛古人」古今皆收的原則,但正如她不慍不火,不緩不急的文筆一樣,我們看得出來,真正讓她心響往之的仍是過去那種低緩調子的日子。這些日子在她筆下是無

限低迴,輾轉的用各種角度去描寫,使我們彷彿也浸潤到那股溫厚,感染到那種作為「葛天氏之民」的快樂。

文中最大的特色就是那片誠摯廣郁的深情,不僅對親友,甚至寫山水。她也強調儘管避居在山中,沒有友情是不行的。(看「方寸田園」)寫小動物,她把對小動物與對兒子的情感連成一片(看「我家龍子」),女性特殊的纖細與眷戀,使她有時只寥寥幾筆寫來,卻令人感動得落淚,或在掩卷後,仍覺得餘音裊裊,一絲悵惘久久盤繞在心上。

看琦君「三更有夢書當枕」有感 亮軒

一談起散文,便不由得令人想起潘琦君來,一則是她的散文總那麼耐讀,而且不傷腦筋,再則是潘琦君的人跟她的文一般模樣。文如其人或人如其文,的確是許多人標榜的口號,但能做到的很少,琦君卻是「長得就像她的作品」,在憨厚中透出智慧。

在她的新書「三更有夢書當枕」 ,沒有一個經世濟國的大題目,除了「不薄今人愛古人」一篇談的是新舊詩的比較外,其餘的,幾乎都可稱之為「自傳」。雖然沒有如年譜般的照順序編目,但一件件事,都取材自作者的身邊或回憶中。

這也許就可以說是琦君的特長了:她的「身邊瑣事」總也寫不完,不用說是新近的事情,便是早已用過的老題材,寫了又寫,寫了又寫,照樣的令人感覺新鮮。好像電視影片般,角色就是那麼幾個,事情也跳不出那麼個範圍,卻硬是有得演的,讓你看個起勁。

她手中就像安全刀片的廣告詞般「用完了可以再用」呢? 要把這個問題弄得比較清楚,先得看

看她的題材都是什麼?不只是這本書,就在她其他的書中,也一樣的反覆出現她的父親、母親、二媽、老長工阿榮、肫肝叔叔、外公、阿菊……等等。若不是這些在她早年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者,便是丈夫、兒子、朋友、小貓、小狗、鄰人、小販等等。 不要說是「作家」了,像回憶中的這些人、身邊的這些人,哪個人都有過,實在一點也不稀奇。不過卻不一定能以之寫出琦君筆下那一篇篇清麗樸質的散文,弄不好還會嚕嚕囌囌一大堆,索然無味,讀者最後的批評是:「沒什麼了不起,這些事我全經驗過。」 主要的原因,是琦君一直用「心靈」在寫,不是僅僅的追憶,她永遠不會把自己看做一具塞滿了記憶卡片的活電腦,像某些「傳記文學」的作者似的,只會放映紀錄影片,片子的技術條件雖然都夠標準,但那個要有「心靈」才會有的文學藝術條件就很欠缺。許多零零碎碎的事,由琦君寫來便有琦君特有的風味。

的,大致包括四項:敏銳的觀察、豐富的常識、濃熾的情感、獨立的判斷。琦君對筆下事物的觀察極其細膩,她並非觀察了之後便裝進記憶的盒子去,不到用時不去打開。她習慣於把觀察所得反覆的思索,跟其他的觀察所得互為對照,已經得到了一個結論,但永無最後的結論,隨著年事的增長,這些結論也在不停的修正,每一度修正,又都經過一次全心檢查。她不止從一方面看事情,而是從多方面,因為是多方面的,她的世界便充滿了令人心動的新奇。琦君的整個童年,活像一部中國的「愛麗思夢遊仙境」,在每一扇門後面,每一個拐角處,都隱藏了神秘。但那些神秘並不是神話故事 才有的古怪形象,而是對一些傳統中國的崇高操守的具體詮釋,如愛、如慈悲、如憐憫、如寬厚等等。琦君的仙境,真是一個中國哲學所標榜至高的「道」的具象化。雖然歷經數不清的苦難,他們還是保有葛天氏之民的那一點純樸。許多偉大的操守,並不是由琦君說出來的,而是她任她筆下的人物演出來的,看起來只是妙手偶得之作。不過,若沒有一顆靈巧的

心,天地造化又哪會獨鍾於琦君呢?

可以小看的。正因她具有誠懇的態度,才能使得她的觀察如此深刻。什麼事都重要,那什麼事都會對她產生撞擊力,琦君也就不由得進入了事物的核心。她總是一邊看一邊恭恭敬敬的想,而且只往好處想,不往壞處想。想過了還要想,每見到一次便想一次,相來想去的習慣,大概從琦君的童年直到五十餘年後的如今,一絲兒也沒改變。許多人長大了,便只作不想了,或者用另外一套方法--如懷疑等--來想。琦君卻還是以一顆天真純樸的心靈去想。不過到底天下事不是件件都能往好處想的,因此琦君便不想,或者說不寫它們。她喜歡寫那些越想越好的事物,於是難免在過去的好日子中打圈子,在讀者看來,琳瑯滿目(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作文三更有梦书当枕),在她看來,這都是值得想了又想一再回味的好時光。至於以後,取材就不再那麼寬廣了,動人的事物固然仍有,但讀者都可以感覺得到,已不能俯拾皆是了,快樂必須自己找來。不過我們還是很羨慕琦君並不費力就找得到,這跟她自小就善於觀察很有關係。

比,當然不夠理論化,但對於生命,卻更結合得紮實。她自小的涉獵就很廣,而且感性很強。照她的說法,是「只能按著自己的興趣去背誦」,從相反的方向看,也可能有興趣便能背誦下來。琦君的父親曾經預言她並不是一個做學問的人,不做學問而喜好涉獵群書,就有一個好處,可以鍛鍊得常識很豐富。琦君所以有今日,與她的老師夏承燾很有關係。夏老師要她讀書時去得失之心,隨意瀏覽,但求欣賞不必研究。這種隨遇而安的求知態度,在「三更有夢書當枕」中敘述得很清楚,不曉得夏老師當初有沒有料到,這正是培養一個優秀的散文家的好方法,如果當初夏老

師以訓練樸學學者的方法教授琦君,我們今天很可能根本就看不到「三更有夢書當枕」、「煙愁」等書了。也許夏老師像她父親一樣,老早就看出來她「不能做學問」,而有意的鼓勵她多朝感性的路上去走。

對於舊文學,琦君的底子好是毋庸置疑的,新的東西她也接觸得頗深,像她那篇行文如流水的「不薄今人愛古人」,把新舊詩兩相比較,互作分析,見解都很精到,足證她在新詩欣賞這方面很用過一番心。另外翻譯作品她看得不少,原文的偶爾也讀,這都可以幫助心靈的觸角越伸越廣。

從書本中吸收來的多得多。在「晨」那篇文章中,描寫到她與一位打太極拳的老人相遇的經過,她悟出了拳道中「鬆、柔、圓、正、」四字的含義。她喜歡養貓,便曉得許多有關貓的名堂。其他如談到過年、嫁娶、衣服等等,她都表現出對那些事情來龍去脈的透澈了解。這些常識都是琦君得以發揮感性的基礎。

琦君是一個澈頭澈尾的有情人,見人則生人情,見物則生物情。這個有情的極致,便是菩薩

色已充分反映在她的作品中。散文要表現的主題意旨不若小說強烈,有時也摸不太清楚。無論在一篇散文中琦君以什麼作題材,總是明顯的流露出一股慈悲的胸懷。她早年承受的庭訓,無一不在提醒她要心存寬厚,更要緊的是她親眼目睹了長者苛己待人的例子,這些舊事,因其有情,反而越存越新,每次寫來,都恍然如昨。因為她是腳踏泥土長大的,所以在有的人必須辛苦尋覓才能到手的真情,在她卻毫不費力的都碰得到見得到。一些在凡人眼中很無奈的事,從琦君的「情眼」看去,都變得動人了。譬如說,她感激那位藝術人像攝影師沒給她拍出一張比本人漂亮的照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