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床前明月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5:30:03 作文素材
床前明月光作文素材

篇一:“床前明月光”的“床”所谓何值

也谈“床前明月光”之“床”

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先生在《百家讲坛》讲座讲过,言及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一句,指出传统的俗见认为“床”乃睡床一说有误,认为“床”应该是“胡床”,即口语的“马扎”之意。这样,马先生便将李白思乡的空间由室内移至户外。 《北京日报》刊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扬之水先生《说胡床与交椅兼及唐代的床前月色》一文,否定了马先生的观点。文中征引了很多文献资料和图片资料,一则证明唐人举胡床,不会独以一个“床”字而名之,意谓诗中之“床”不是指“胡床”——马扎;一则证明“床”的概念发展至唐,已变得格外宽泛:凡上有面板、下有足撑者,不论置物、坐人还是睡卧,它都可以名之曰床。虽然该文没有确定床是卧具还是坐具,但认为李白在室内望月思乡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一个汉字研究者,我亦想借此陈一己之管见,就教于方家。

“床”,异体为“牀”。形声字,从木,爿声。“牀”的本义为坐卧的器具,也写作“床”。甲骨文“爿”是有牀脚、牀面的物体的象形,应契刻之便竖书作“爿”,当为“牀”的本字;后于“爿”旁加“木”,以明示其制作材料为木头。《说文》:“牀,安身之坐也。从木,爿声。字亦作床。古闲居坐于牀,隐于几,不垂足,夜则寝,晨兴则敛枕簟。”“床”字有多种释义。《康熙字典》对“床”字给出二义:“人所坐卧曰床”,“又井干曰床”。《辞海》解释,“床”字有三义:“卧具也,古坐具亦曰床”;“井上围栏”;床形物。河南信阳长台观出土的战国彩漆大床,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床实物。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所画的床已和今天的床相近。但是,古代的床往往“身兼数任”——可坐、可卧、可读书、可就餐等。唐代以降,桌椅出现,床才由最初的多功能家具,慢慢变为纯粹的睡卧用具。

李白的《静夜思》作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当时诗人寓居现在的湖北安陆。这首诗被朱炯远《唐诗三百首译注评》推为“千古思乡第一诗”。对这首诗首句“床前明月光”中“床”为何物的争论,据笔者目力所及,已经是一个谈了几十年的老话题了。 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常人理解的“睡床”说,早在清人王琦编注的《李太白全集》中,就持“床”为“睡床”的观点。詹锳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和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对“床”没有做特别注释,看来也认为“床”指睡床。一种是“坐具”说(包含了马未都先生的观点)。

一种是让普通读者颇感意外的“井床”说,也是笔者比较倾向的一种解释。应该说,“井床说”,即将“床”解释为“井口的栏杆”,也不是什么新见解,大约20年前就有学者提出过。比如,1990年出版的金用《唐宋诗词三百首》对李白《静夜思》注释:“床,卧床。古义又作‘井栏’。《韵会》称‘床’,谓‘井干’,井上木栏也。”此处‘床前’指井栏前。耿建华选析的《唐宋诗词精华》(诗卷)注释:“床,旧注多作睡卧之床解,其实床亦有井栏之意。”2007年4月5日《羊城晚报》杨光治先生曾在《古诗文误读何其多》一文都持“井床说。”

很多人对“井床说”持怀疑和否定态度,比如朱炯远《唐诗三百首译注评》言之凿凿,他说:“近年来,又有人对本诗首句‘床前明月光’作出新解释,认为‘床’不作睡床解,而应作井床解。井床者,井边栏杆也。”他指出:“古代虽谓井栏为‘井床’,

但在普通场合,在口语之中,尤其在诗作里,提及‘床’时即意下为‘井床’,还应当特别加上这一‘井’字,如唐人唐彦谦的《红叶》诗中便有‘薜荔垂书幌,梧桐坠井床’句。否则‘井床’和‘睡床’不分,岂不要影响语言的表达功能。”我认为此说是值得商榷的,下面,笔者给“井床说”找一些自证和旁证。

首先,“床”指井上围栏,并且“床”字单用的古典文献俯拾即是。如《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三·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李商隐《富平少侯》诗中“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唐彦谦《红叶》的“梧桐坠井床”;杜甫《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中有“风筝吹玉柱,露井冻银床”等诗句中的“床”皆指井栏。李白还有一首诗叫《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小男孩骑着竹马所绕的床显然不是室内的床,而应当是井的围栏。李白还有一首《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玉床金井”连用,“床”非卧具无疑。意思是说寒夜霜浓,井边栏杆因结霜成了“玉床”。

其次,“床”的确在古代多指坐具或卧具,但在此诗中,将“床”理解为卧具、坐具显然是不合情理的。中国古代家具中卧具形式有四种,即榻、罗汉床、架子床、拔步床。后两种只作为卧具,供睡眠之用;而前两种除睡眠外,还兼有坐之功能。在椅子出现前,中国传统的坐具是筵、席、床、榻。后来,作为闲居或外出携带的坐具胡床传入了中国。《后汉书·五行志一》中说:“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京都贵戚皆竟为之。”《木兰辞》中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间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白居易《池上即事》中的“移床避日依松竹,解带当风挂薜萝。”《池上逐凉二首》中的“轻屐单衣薄纱帽,浅池平岸庳藤床。”唐五代冯延巳《南乡子》中的“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倖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其中的“床”显然都是坐卧之具。但是,无论“床”是“卧具”还是可移至室外以供休憩的“坐具”,放在此诗的上下文中却是讲不通的。试想想,有霜之节当为深秋或者初冬,作者若在室内,如何会将月光误解成地上之霜?时值深秋,作者又如何可能深夜在室外之“床”前徘徊,而不晓得有无下霜?

因此,我认为将“床”理解为井栏比较合适。在古代,“井”与“月”便是代表乡关之情的意象符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意象符号之一,其意韵十分丰富。月意象更是古典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很多咏月的诗歌都是景中含情,意境优美,表达了人们相思、期盼、忧伤、祝福等种种感情。李白对月的情感体验深入精妙,每三首诗中,就有一首以月达情。兹不赘述。井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水井挖掘一般要设在村落中央,人们往往是聚井而居,共井为邻,于是井便成了村落的代名词。人们都到水井汲水,于是水井周围便成了信息沟通、人际交往的公共空间,这样,“市井”便应运而生了。

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载:“古人未有市,若朝聚井汲水,便将货物于井边售卖,故言市井也”;《汉书·货殖传序》也有相同记载:“商相与语财利于市井。”颜师古注:“凡言市井者,市,交易之处;井,共汲之所,故总而言之地也。”古人相聚汲水,有物便卖,于是市井便成了最早的贸易场所。古人离家远游、从商、仕进便称为“背井离乡”。按“井床”说,将此诗的意境理解成:在静夜里,诗人不能入眠,他步入庭中,看见井栏前一片白光,初时还误以为是地上的秋霜。他抬起头来看见天空的明月,才知道那不是秋霜,而是月光。对井望月,百感中来,不由得低头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

乡,岂不更加含蓄蕴藉吗?

古人讲“诗无达诂”,对于同样的一个文本,只要不是曲解和误读,做出合情合理的多种解读与文化关照,反映诗歌意象与内涵的丰富与多维,展现中国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不仅不应该受到攻击与排斥,还应该得到提倡与弘扬。诗歌如此,对于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更应该作如是观!

篇二:床前明月光就是那个床

床前明月光就是那个“床”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月,低头思故乡。”如此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流传到今天却使得很多人不太淡定。原因在于对“床”的释义和理解。

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床就是在上面睡觉的家具。可在千年前的唐朝床是什么我们都不知道,只是很多专家经过了多方考证,也给出了他们不同的见解。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种:⑴指井台。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⑵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⑶“床”即“窗”的通假字。⑷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⑸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 一种坐具)。

对于上述研究都有他们的道理。我们很常言背井离乡,背乡离井。

可见乡和井有某种必然的关系。所以这些解释也有它的可能性在里面。

有研究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说明我们很多人在思考。可是在中国“只有一种正确答案”的思维模式总是从小就印在我们的大脑里。从小学课本倒大学课本,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只有一种正确解释,床也是如此。仅仅是某种观点占据了上风,可能正确,大多数专家学者同意,那么毫无疑问,它就是唯一答案。

文学是内涵最为丰富的一种学问,是一些人情感的表达某种方式。我们的教科书却牵强地认为它就是“什么”。记得有位数学老师说过,对于理科生要想“上天”,他会一步步计划,列式子、想方子、搞预算,做评估。而文科生转念间可能就到了九霄云外就到月宫折桂去了。

对于床,它是什么,我想李白也可能并未在乎。可能只是他在写诗时认为床在这里比较合适,比较顺口。也许就像我们写东西一样,琢磨了很多遍,总发现某句话某个词不怎么好,思来想去换了个,结果前面的想法和实物被完全打破了。

床是什么,我觉得并不怎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自己的思考和见地。不要限制了自己的想法,也不要限制了别人的想法。我想对于事物多元的认知和看法对于我们如今的创新型社会是很重要的。

八加六等于二还是八减六等于二我们是否思考过?

篇三:“床前明月光”之“床”

“床前明月光”之“床”浅探

摘要:本文以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字为研究对象,试图给“床”字以合理解释。该字有“井栏”、“坐具”、“卧具”等不同释义。经对李白诗歌穷尽式搜索,将其诗作中“床”字归纳概括出三种类型,以此为基础,根据语言形成规律、诗作背景、李白诗风等方面进行分析推论,得出结论:该处“床”字的含义应为坐具。

关键词:“床” 李白 井栏 坐具 卧具

《静夜思》堪称经典,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但对于其中一个细节——“床”字的理解却是众说纷纭。先贤已去甚久,答案似乎无从揭晓。兴趣使然,笔者作了调查、统计和考证,提出一些观点,以供商榷。

《说文》:“床,安身之坐者。”《汉语词典》:坐卧之具;器物之架;井栏;未殓前停尸之具。在李白诗中出现的“床”字大体可归为如下三种:井栏;卧具;坐具。那么,“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字到底是哪一种呢?下面是对李白诗中全部“床”字的统计:

一、作“井栏”解的“床”

1“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床。”《增订注释全唐诗》(下简称《增订》)(1363页)、《全唐诗》(226页)中均释为井栏。

2“前有昔时井,下有五丈床。”《李太白全集》(下简称《全集》)(1150页)、《增订》(1460页)中均释为井栏。

3“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全集》(910页)、《李白集》(348页)、《增订》(1417页)均释为井栏。

二、作坐具解的“床”

4“胡床紫玉笛,却坐青云叫。”《全集》(636页)、《增订》(1370页)中均释为“胡床”,即为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

5“庾公爱秋月,乘兴坐胡床。”《全集》(1043页)中释为“《世说》:??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

6“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全集》(702页)中释为:“《三国志注》:《魏略》曰:裴潜为兖州时,尝作一胡床,及其去也,留以挂柱。” 7“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全集》(456页)、《增订》(1335页)均释为“绳床”,一种坐具。

8“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增订》(1302页)、《全唐诗》(120页)中均释为坐具。《李白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351页)释为井栏。我较赞成此处释为坐具的观点。古代儿童常把竹竿骑在胯下作马,称竹马。句中“来”应以“床”为视角由远及近,该诗以女子自述口吻起笔,则“来”到“床”前的同时也来到女孩身边。女孩在旁笑看男孩绕井跑闹的观点则与“来”不相符。该误应源自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它是由李白“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略加变化而来,但情景有变,异于原句,故不能以此为据。另有人置疑,孩子年岁尚小,长辈怎会让他们在危险的井边打闹。因此,极有可能是女孩坐在椅子上,边弄青梅边与骑竹马绕床奔跑的男孩嬉闹。

9“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全集》(360页)、《增订》(1318页)中均释为坐具。古代睡床一定有一面靠墙,因此睡床不能

“绕”,故“床”为坐具。

三、作“卧具”解的“床”:

10“出解床前帐,行吟道上篇。”《全集》(1161页)中释义为卧具。 11“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全集》释义为卧具。 12“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全集》(1184页)释为卧具。

13“顾无紫宫宠,敢拂黄金床。”《全集》(310页)中释为卧具。 14“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增订》(1456页)中释:玉床:床的美称。

15“坦腹东床下,由来志气疏。”《李白全集》(570页)中释为坐卧具。(“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杜若不闻。”)

16“我非东床人,令姊忝齐眉。”《全集》(731页)中释为卧具(“在东床上坦腹卧”)。

例15、16均为用典,我们可以肯定,其中“床”字必不为井栏,或为坐具,或为卧具,但其释义均应据原典,而与李白无关。

17“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余空床。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之载犹闻香”。《全集》中王琦未注。通过“绣被”一词及诗句所描写的情景可以推断,这里的“床”应为卧具。

18“龙驹雕镫白玉鞍,象床绮席黄金盘。”象床为象牙装饰的床,为卧具。

19“忆昔初嫁君,小姑才倚床。”应源自汉乐府民歌《古诗为焦仲妻作》“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床”字解释与李白无关。

20“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未找到权威的解释,我自己也没能以可靠的证据来证明某种说法的正确,所以,未敢妄下定论! 首先,通过观察归纳可发现,凡释为井栏义的诗句中,前后多有 “井”字共现。例123。我们是否可以说,每个人的文学创作中都会或多或少有一些下意识的习惯,曾有人对莎士比亚的作品进行统计,发现他的作品中会出现很多高频词汇。在中国,人们也曾用这种方法对某些作品的真实创作者进行考察。所以我认为 “床”与“井”共现这一现象应被重视,这可能是思维习惯流至笔端的外化表现。事实上,放眼唐代其他作品,我们也可发现这一规律。

例如:

却惜银床在井头——李商隐《富平少侯》

井有辘轳床上头——李贺《后园凿井歌》

玉井金床转辘轳——花蕊夫人《宫词》

井梧花落尽,一半在银床——无名氏《河中刻石》

梧桐坠井床——唐彦谦《红叶》

澄澈泻银床——苏味道《咏井》

由此看来,这也许不只是个人语言表达习惯。语言源于约定俗成,它的使用必然有其存在的社会根源。

其二,如果诗人真的站在井栏边,月光照进井中,应说“床中明月光”才对,而且绝不会 “疑是地上霜”。

其三,“床前”即井前,这到底是指井的哪个方位也无从说明,且不符合人们的日常表达习惯。

其四,另一旁证,清人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凡作井栏解的“床”字都一一注明,而“床前明月光”的“床”字无注。

综上,我认为“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字不应解释为井栏。那么,这里的“床”到底应释为坐具还是卧具呢?我认为此处应释为“坐具”。原因如下:

其一,有些人认为,“疑是地上霜”中的“疑”是因为此诗是诗人短梦初回时恍惚间产生的错觉,即诗人此时应安卧于床,既是安卧,则举头难以望月,低头难以见霜,又何来“举头”、“低头”之说? 其二,又假设诗人并未睡下,按常理人们会在赏月时下意识走到窗前,那他又怎么会看到其身后室内地上的月光,并疑为秋霜呢? 其三,李白诗风豪放豁达,意境开阔,他的视角怎能囿于窗棂包围的小小天空?

其四,“疑是地上霜”是诗人在特定情况下出现的错觉,因为春、夏、冬地上是不会有霜的,所以这就告诉了读者此诗一定写于秋夜,所以天气会比较凉,同时一般也只有屋外才是可以下霜的地方,月光照在地上又是一大片的洁白,加之刚刚说过天气寒冷,这才使“疑是”有了真实的生活基础!

其五,月白霜清正是典型的清秋月景,写霜即写秋,而借秋景写思乡又是古诗中常见的一大内容,所以,‘床’意义的理解还须为“思乡”服务,作者一定是在写外景,因为外景才能显出秋色,以表达其思乡之情。即应为室外的“床”。室外的床又只有两种解释,坐具或井栏,而刚刚又排除了井栏的可能,所以得出结论:此处最应释为坐

篇四:床前明月光李白睡的香

i『床前明月光,李白睡得香 』--语文考试填空题暴强回答

高 考完后又 是中考,考题千奇百怪,答案五花八门!且看一组语文试卷中的填空题吧——

1、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

同学答:宽衣解带终不悔

(正解为“衣带渐宽终不悔”,该同学思想有问题)

2、问渠哪得清如许,_____

同学答:心中自有清泉在 (正解为“唯有源头活水来”,不过该答案还是和水粘 了点边)

3、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

同学答:夫妻对坐到天明 (语文老师阅卷时笑晕,后在课堂时说此事,又晕!正解为“却话巴山夜雨时”)

4、蚍蜉撼大树,_____

同学答:一动也不动(正解 为“可笑不自量”,一动也不动,赫赫,很符合事实 啊!)

5、君子成人之美,_____

同学答:小人夺人所爱(直 接晕死)

6、穷则独善其身,_____

同学答:富则妻妾成群(反 映社会现实,可惜正解为:达则兼济天下)

7、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同学答:只要貌似萨达姆(关心国家,关心世界)

8、后宫佳丽三千人,_____

同学答:铁棒也会磨成针(正解为“三千宠爱在一身”)

9、身有彩凤双飞翼,_____

同学答:拔毛凤凰不如鸡;还有个同学答:夫妻双双把家还(正解为“心有灵犀一点通”)

10、东边日出西边雨,_____

同学答:床头打架床尾合;还有个同学答:上错花轿嫁对郎

11、_____,糟糠之妻不下堂

同学答:结发之夫不上床(语文老师暴怒!)

12、但愿人长久,_____

同学答:一颗永流传(当时狂笑,现在觉得挺经典的,正解为“千里共婵娟”)

13、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

同学答:东村河边爬乌龟 (对

床前明月光

的挺工整的)

14、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

同学答:天公对我吼三吼 (正解为“不拘一格降人才”)

15、天生我才必有用,_____

同学答:关键时刻显神通; 又有同学答:老鼠儿子会打洞(办公室的语文老师集体毫无形象的狂笑)

16、天若有情天亦老,_____

同学答:人不风流枉少年!(正解为“月若无恨月长圆”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7、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

同学答:请你不要告诉他(正解为“一片冰心在玉壶”)

18、期末考试出对联,上联是:英雄宝刀未老

初三同学对下联为:老娘丰 韵尤存;上联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同学答:不吃才是大傻B;上联是:人生自古谁无死,同学答:只是死的有先后(结局:家长被老师叫到学校训话……)

19、床前明月光,_____

同学答:李白睡得香

20、管中窥豹,_____

同学答:吓我一跳(哈哈 哈!正解为“可见一斑”)

21、_____,飞入寻常百姓家

同学答:康佳彩霸电视机

22、葡萄美酒夜光杯,_____

同学答:金钱美人一大堆

23、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

初一学生的杰作:半夜三更鬼敲门

2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

同学答:妻吾妻以及人之妻 (老师后来评卷时说那个同学特别具有奉献精神,哈哈)

25、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

同学答:看今朝,死缠烂打(正解为“气吞万里如虎”)

26、五年级的一次考试就 考到了“三个臭皮匠,_____”

同学答:臭味都一样(把监考和外面的校长笑翻了)

27、初一的学生对对子:“登城白云间,揽山色入怀,_____”

同学答:我到酒店去,抱小姐上床(他的语文老师差点当场吐血而亡)

28、两情若是长久时,_____

同学答:该是两人成婚时

29、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

篇五:床前明月光

床前明月光 中五第三組 劉嘉駿

床前明月光,這一句是來自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是否一定有明月光?床前明月光這句話在現今看來是不正確的說法。

香港人生活忙碌,有時候連接觸床的機會也沒有,又怎能接觸明月光呢?當中能夠享受床前明月光的人,已經愈來愈少了。

有些職業是要在晚上工作的,例如保安、警察、醫護人員,當我們在休息的時候,他們就為我們工作,他們只能看到「大廈明月光」或「街上明月光」,到他們下了班上床睡的時候,月亮已和太陽換了班,故只能說成床前明「日」光。

有夜間工作的人,自然也有日間工作的人。他們整天辛勞地工作,到了下班的時候,就算月色有多好,都因為疲勞而在床上倒頭便睡,也不能說成床前明月光,而是「床上睡覺去」。

現今在社會工作的人,感受不到床前明月光是可以體諒的。但是,一些青少年在月亮高掛的時候,竟然浪費時間沉迷於網絡世界當中,床前與月光都各自分開,也說不上床前明月光了。

對於我們「九十後」的青少年來說,也很難體會得到詩中意。床前明月光是<<靜夜思>>中的第一句,最後一句是「低頭思故鄉」。出生於香港的青少年一直都很幸福,沒有與親人分隔異地之思。

較有可能會體會得到詩意的,或許是被送到外國讀書的人,當他們看著月光的時候,可能會明白得到當中的感受。為什麼會說「可能」呢?原因是現今科技發達,解決思念的方法,可以透過電話、聊天室;甚至可以利用網絡視訊,通訊在今天可以用方便、快捷、傳神來形容,又怎會有思鄉之情?

床前明月光,能夠享受得到它的情思,的確是一種福份。我希望人們在忙碌的時候,也要抽一些時間休息,不要成為忙碌的奴隸。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