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21:32:05 体裁作文
篇一:托物言志与借物抒情的区别(word版)
托物言志与借物抒情的区别
第一、“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借物抒情”,顾名思义,是指在作品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
借物抒情虽也是一种文章的表现手法,除适用于通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外,借物抒情还多运用在叙事类文章的局部,起到交待时间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进情节发展、再现地域风光、增强诗情画意等作用。
第三、托物言志常常是作者受生活的启发,托物寓意的结果。“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咏志。它常常是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对生活的独到感悟提炼升华出来。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如郑燮的《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本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人笔下竹石如画,但作品传递给我们的却是竹子的精神——立场坚定,不折不挠,顽强抗争,涵蕴着诗人的人格力量。
而借物抒情则是作者从自己的情感出发移情于物的结果。“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
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朱自清的《春》是写景抒情的名篇,作者把对春天的赞美喜爱之情借助“春草图”、 “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巧妙地表达出来,创造出情景交融的美好意境。
第四、“托物言志”之“志”必须是能从事物本身固有的特点自然引申出来,不能从外界移入。自然万物各有其形态﹑色彩﹑性质﹑功用等自然属性,艺术家把对事物的独到发现和感悟提炼升华,使之与所要表现的某种意义相契合,这样就把物自然属性很自然地转化为某种社会属性,使该物体具有了象征意义。如,狮子象征刚强,是由狮子曾作为兽中之王的勇敢特性延伸出来的;青松象征崇高,是由其耐寒而常青不凋的特性延伸出来的;莲花象征高洁,是由其处污泥而不染的特性延伸来的??通过分析某些象征,我们可以看出:象征义是根据象征体的固有属性延伸出来的。某些事物的自身属性触动了人的心灵后,被人们不断强化成为象征的。 “借物抒情”之“情”则不是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人从主观感受出发,通过移情而赋予该物的。正所谓“我喜而景喜,我悲而景悲。”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它是词人在中秋月圆之夜,因思念胞弟苏辙有感而发所作,词中“起舞”所弄之“清影”和“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月景相得益彰,烘托了词人此时不尽的思念情怀,写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绝唱。
第五、托物言志之“物”通常是只安排一个核心事物,辅以他物衬托。
而且,托物言志常诉诸于理智,歌咏物的品格,进而联想到具有这种品格的人。“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志向、情趣、爱好、愿望等。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全文以莲花为中心事物,辅以菊花和牡丹的衬托,歌颂君子的高洁品格,批评逃世避祸者,鄙弃趋炎附势者。三种花虽各具意义,但歌咏莲花才是核心。
借物抒情之“物”则通常需安排多个事物,其间并没有主次差别,作者一并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感。而且,借物抒情多诉诸于感情,抒发作者的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情怀。
第六、托物言志之“物”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是作者苦心孤诣的结果。我国古代曾有“托物以喻志”的说法。宋代李仲蒙语曰:“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尽物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也。”指出了比喻与象征(兴)的区别:前者是“索物托情”,后者是“触物起情”。托物言志是“触物起情”,先有物后有情。作者在外物触动之下引起了自身不可言喻﹑难以穷尽的情绪意念,催生了作者的创作冲动。
朱自清写梅雨潭的“绿”,工笔精雕细琢,写出了这潭美丽的绿水的形态美、静态美、动态美、色泽美、质感美,作者极尽想象,大胆比喻夸张,将梅雨潭的绿描绘得丰姿多彩,清新柔婉,美丽动人。作者写这绿水,究竟其情如何呢?“绿”是春天的象征,是生命的象征,是青春年华的标志。梅雨潭的绿色启迪了作者人生需勇于进取激情,作者把内心对绿色的感悟变成优美的文字从心田流出。
? 总之,“托物言志”和“借物抒情”不可截然分开的有机整体。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状物只是手段,传情言志即传达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才是宗旨。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面对同样的景物,作者人生经验不同,其传达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也就大相径庭了。
篇二: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的定义及区别(综合)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的定义及区别(综合)
一、定义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在具体的诗中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而托物言志的“物”常常是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诗人借助于此物的一些特性来表明自己的“志”,所以看出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处处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写景的目的就是为了抒情,所以是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诗人写“石灰”“梅花”的目的就是言志,表现自己的高洁情操,所以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示例
我在我未来的房子周围栽上许多竹子,我要像竹子一样,做一个正直、虚心、高洁的人。
我在书房里摆上几盆青松的盆景,以表达我要像青松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永不言弃!
借物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古典诗歌常见的两种表现手法,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但在具体的诗歌鉴赏中,有些考生易将二者混淆,这与二者在形式上相似有关,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的,但只有仔细分析其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喜、怒、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
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另外,根据传统习惯和一定的社会习俗,选择人民群众熟知的象征物作为本体,也可表达一种特定的意蕴。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运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还可以延伸描写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象征可分为隐寓性象征和暗示性象征两种。象征不同于比喻,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为深广,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甚至全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象征”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文中,意为“一剖为二,各执一半的木制信物”,但随着词意的不断衍生,如今的“象征”的意义渐渐的演变为以一种形式代表一种抽象事物。
以物喻人,把人的行为、性格、品质、精神等借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以物的形象来比喻、指代某种人的一种表现手法。如《白杨礼赞》一文中用“白杨树”来比喻北方的抗战军民。
二.区别
1.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区别: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读了上文,大家会发现,这托物言志与比喻修辞好象有些联系,与咏物抒怀有些联系,其
实,它还与象征、比兴有联系。象征要有象征体,那便是物,象征要表达的思想就在作者对物的描写和评价之中。比兴呢?最早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里的“他物”与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必然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比兴,又是托物,同时也是象征,因为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表现了刘焦之情的难舍难分、留恋相许,更是刘焦爱情悲剧的象征。比如:《 垂柳 》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种纤腰学不成。
这是一首韵味很浓的咏柳诗,它不仅维妙维肖地写活了客观外物之柳,又含蓄地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情。开篇极写垂柳婀娜多姿与纤柔飘逸,然后笔锋一转,另辟蹊径,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典,抒发诗人托物寄兴的情怀。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表面上“咏柳而贬美人”,实质上把矛头指向以皇帝为首的官僚集团,针砭时弊,畅快淋漓。这里面有托物言志,有比兴,有用典,有直白。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托物言志) 郑思肖是宋末诗人,有浓厚的民族意识。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比较刚才两首诗说说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何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
物品。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又,下面具体对比两首古典诗词: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百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全词从远近、俯仰以及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写景,写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等七幅画面,容量之大,堪称妙笔,但这些景物聚集在一起,透露出一派幽狭繁杂的气氛,透过幅幅画面,我们可以隐隐地看到诗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情。这一心情的表现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助于自然景物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借景抒情的手法。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故诗人感叹道: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读到这里,我们会发现这首诗名义上写不为人识“小松”,实际上在写人,写“小松”初长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诗人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这埋没深草里的“小松”,不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吗?诗人通过描写“小松”坎坷的经历描写,表达了对人才成长的思考。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总之,辨别二者的区别要注意这两组概念,一是“景”与“物”,一是“情”与“志”,写景就是为了抒情,咏物就是为了言志。只要反复对比琢磨,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2.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的区别。这几种表现手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不是截然分开的。如在《白杨礼赞》一文中,从对白杨树的形象描绘上来看,它具有北方抗日军民的特征,所以用它来指代北方抗日军民,这就是以物喻人;这样描写,在白杨树的形象上自然赋予了北方抗日军民的品质和精神,所以说白杨树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北方抗日军民及其精神;作者通过赞美白杨树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所以又称为借物抒情。当然,它们
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首先,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提炼这些表现手法时着眼点不同。其次,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的区别在于“志”、“情”、“人”的具体内含不同,“志”强调志趣、追求,针对自己,如《爱莲说》是作者借莲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对君子人格的追求;“情”指作者对人对物的感情,多因外物引起,也包括自己的喜怒哀乐,如《荔枝蜜》就是通过对蜜蜂的赞美来表达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的;“人”是对人物形象而言的,如千里马喻人才。再次,象征与其他几种表达方式的区别在于象征具有暗示性,如《变色龙》一文用变色龙象征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沙皇军警,但文章中并没有出现变色龙,它只是一个象征物;再如《海燕》一文,通篇也没有出现象征本体,象征意义暗含在象征体之中。一般地,象征体的象征意义具有约定俗成姓,如红色象征革命,绿色象征生命,橄榄枝象征和平等。当然,我们在使用其他几种表现手法时,也往往赋予了所借之物临时的象征意义,如《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等。
3.象征与托物言志的区别
(1)象征(“以物征事”的简称)是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朴素;以“菊”象征高洁与傲霜斗雪的坚强。托物言志是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胸怀心志。
(2) 象征分为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托物言志都是整体的。
(3)象征具有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如“海燕”,说象征“革命者”可以,说象征“春的使者”也可以;而托物言志具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如“梅”、“菊”的意义具有确定性。
(4)象征重在表现事物的客观意义和精神实质;托物言志重在言志,表现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
篇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作文教案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 借物抒情
面对生活的浩荡大泽,直接抒情就好比从桥上飞驰而过,借物抒情就好比乘一叶扁舟,听耳畔琴声悠扬,看湖面云影飘摇,一路前行,一路欣喜。后者可以给我们更多的触动和感悟,让我们的生活之路多一些绿荫和花香。我们今天就一起来领悟并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借对月亮的描写抒发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诗人为什么会看着月亮就会产生思乡情呢?
因为中秋月圆时正是万家团聚时,所以诗人看着皎洁的明月会情不自禁产生思乡之情。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诗又是借物的什么特点抒发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一句是借桃花潭水的千尺深抒发诗人与汪伦之间的深厚友情;
第二句是说诗人的愁思就像这一江东流的春水绵绵不绝。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这个诗句又是借什么物抒什么情?
这里是借月亮的阴晴圆缺抒发人的悲欢离合之情。
景跟情感有什么联系?
描写的这个景物和要抒发的感情之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3、课文中的借物抒情
《日》表露出不可成灰烬的决心和意志。
4借物抒情是散文常用的手法,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明月丽日,白云彩霞,瑞雪苍松等,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无限情思和理想,鉴赏时不能拘泥于物象本身,而要通过物象的特点,由表象到思想,由有限到无穷,由具体到空灵,由物态到人情,实现物与态的融合美.
借物部分往往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
抒情部分常常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5、写好这类文章,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立意要明确
写好这类文章,关键要把握好“物”与“情”之间的对应点,即二者要有密切联系,彼此契合。这类文章的写作,往往是作者从物的自然属性中发现了某种与人的社会属性——感情、品德、行为等相通或类似的东西,从而通过对物的人格化的描绘,或通过由物及情,由物及理,由物及意的联想,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表达作者的思想、志趣或人生哲理等。如纪伯伦的《浪之歌》,
(二)、描写要具体
从而使“情”表现自然恰当。
手法等。
(三)
三、例文引路难忘家乡小巷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到周末了,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我忽然想起家乡的小巷——那个曾留下我童年记忆的地方。
在我的印象中,家乡的小巷是美丽无比的。它四通八达,幽深曲折,宛若一张脉络分明的网。每一条小巷都铺着青石板,两边是低矮而拥挤的小阁楼,屋檐向前挑着,显得古朴、典雅,似乎与外面的喧闹、繁华极不协调。
当你独行在小巷,听着脚踏青石板发出的“啪啪”声和水滴敲击石板的声音,向前望,小巷尽头透着时隐时现的灯光,你会忽然感到一阵舒畅,一阵温馨。一切都是那么清新、自然,没有任何修饰。
小巷里的热闹景象是永远让人怀念的。每到傍晚,当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回到家时,听吧,小巷会奏出一首锅碗瓢盆交响曲。接着,一股夹杂着各种味道的气味便弥漫在狭窄的小巷中了。孩子们在天井里追逐打闹:有的逗着小狗乱窜,有的不亦乐乎地斗蛐蛐,有的蹑手蹑脚地偷摘老头们的鸟笼??嬉笑打闹人,朴实的生活。
我什么时候再回到家乡的小巷呢?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优美的借物抒情的佳作。文章由表及里,由物到人,抒发了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感染力极强。这篇文章写作上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描写细腻优美,给人以非常形象具体的感受。文章描写小巷既调动了各种感觉来展现小巷的特点,又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突出小巷的特征,读来我们也仿佛置身于小巷之中,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四、作文训练:
题目:_________牵动我的情思
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最熟悉的校园有没有一种事物引发你的思考和感悟呢?请以校园中的某一种物或某一处景为题完成一篇文章。 提示:把文题填充完整,如落叶、小草、台阶、跑道??
要求:
1、多留心身边事物。善于发现并捕捉最能触动自己心灵的“亮点”,写出自己真切的感受。 2 3地融入到事物中,抒发情感。
4理。
篇四: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
第三课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
【课程分析】
中国古代绘画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部分。在课时安排上,他们都可以各占一课时,本课主要学习中国古代花鸟画。在教学中,通过欣赏,分析,讨论,整理等方法来引导学生鉴赏中国古代花鸟画作品。让学生对中国古代花鸟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主要针对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发展概括及其艺术特点作系统的介绍,花鸟画有工笔,,写意,白描,没骨等多种技法,表现手法丰富。花鸟画家面对同一题材,依个人感受之不同,可以表现多种多样的美,“画家通过对生活的的深入观察达到“成竹在胸”意在比先,主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通过欣赏花鸟画作品可以使人感受到画家的性情,审美理想和精神寄托。本课以多媒体展示相关作品图片,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诱思教学思想,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学习到相关的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古代花鸟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独特的艺术传统以及发展概况有更深了解。
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花鸟画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学习中国花鸟画的技术画法
教学难点:
借助笔墨技巧创作中国花鸟画意境
教学方法:
① 探索感知,认识现象: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利用大屏幕展示课件,使学生身心感受自然界的万物及花鸟画巨大魅力,同时热爱自然,爱生活。
② 理论研究,把握实质: 讲授法
③ 学以致用,迁移深化:
课时:2节课
教学过程:
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PPT展示校园绿化图片,播放背景音乐 让学生欣赏的同时,总结出这是古代绘画的哪一类?
学生活动:中国花鸟画
教师活动:中国花鸟画凝聚着人类丰富的智慧和情感,体现着东方艺术的崇高审美理想。
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根据作品来归纳花鸟画的分类,教师总结。
古代花鸟画的分类:
从传统分:花卉,蔬菜,翎毛,草虫,畜兽等
从画法分:工笔和写意
1.工笔花鸟
PPT展示工笔花鸟画作品,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有效的时间内说出对工笔花鸟画的印象进行PK赛.
教师归纳总结:展示出水芙蓉图引导学生怎么样欣赏工笔花鸟画。
艺术实践: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怎么样学画工笔花鸟画。教师展示牡丹花作画步骤,从作画的起稿勾线,点染,上色等表现手法以及笔墨变化,意境传达等画面的处理方式一一讲解使学生印象深刻。
2.写意花鸟画 挥洒性情
何为写意?
学生活动:笔墨恣意奔放,造型洒脱
取得理想的笔墨效果?
(1) 运笔方法
(2) 笔墨变化
示范方法 艺术实践
学生围绕课本自主阅读。视频展示写意牡丹花画法步骤
画法比较
①对比花鸟画和山水画的意境
教师活动:展示《千里江山图》和《荷花水禽图》提出问题
两幅作品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活动:回顾旧识,认真感受,回答问题。
②同一题材,不同画种的比较
PPT展示:展示国画《荷花》油画《睡莲》,提出问题
两幅作品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活动:回顾旧识,认真感受,回答问题。
中国花鸟画的托物言志,具有写意性西方油画用色彩表现大自然,具有写实性这两种艺术形式,学生回答踊跃,分析透彻。
③不同时期的画家对同一事物的表现不同。
PPT:展示《墨梅图》 王成喜《梅》提出问题
同是梅花,给人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活动:认真读图、感受,回答问题。
(《墨梅图》家种树池头边,个个华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表明在元朝的种族歧视下,不甘受民族压迫,不愿与统治阶级合作态度。王成喜《梅》满树梅花竟相开放,暗示在改革开放政策下,中国日益富强,人民生活安康,呈现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由体验到感知,学生各抒己见,各自的审美也不同,教师加以鼓励。
学生小结,教师总结
让学生说说学习体会,对中国花鸟画的态度看法,(允许保留个人观点) 教师总结:总结本课学习的知识点,肯定本节课的学习氛围,成果,鼓励学生不断学习,更上一层楼。
篇五:3、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中国花鸟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和欣赏古今花鸟画作品,使学生了解花鸟画的发展以及不同的艺术风格,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2.花鸟画是以表现动植物为题材的绘画,学生接受如此美好的绘画作品,并亲自动手去表现自然界,会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环保意识。
3.通过学习工笔、写意花鸟画的基本技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技法完成临摹或半临摹花鸟画作品数幅,提高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工笔花鸟部分:
重点:掌握勾线技巧,掌握工笔画颜色渲染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意识。 难点:勾线过程中对线表现形体结构的理解并能自觉运用。在掌握颜色渲染方法上应该能做到领悟技法并能举一反三,通过自学也能掌握其他花卉的用色方法。
2.写意花鸟部分:
重点:正确理解并掌握写意花鸟画的技法和表现规律,以及对笔墨中干湿、浓淡、疏密、黑白灰组合规律的认识。提高审美意识。
难点:调墨、调色的技法及行笔中转动、提按、皴擦等技法的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通过自学做到自己组织画面构图完成一幅作品。
三、教学方法
1、欣赏法、引导法、讲解法、讨论法、示范法、训练法、教学多媒体的运用。
①欣赏法:在教学过程中,欣赏部分名家经典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作品 (如:写生珍禽图 黄筌【五代】,出水芙蓉图 佚名【宋】)感受花鸟画的形式美感、技法效果及提高鉴赏水平等。
②引导法:教师在课前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课前如何查找相关资料,在
教学过程中如何读画、如何欣赏国画、认识中国画工具材料和理解画理、画论、画史等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将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进行对比。
③讲解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花鸟画的绘画技法、花鸟画的发展问题给予讲解等。
④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并分小组讨论,讨论不明白,可课前后与老师讨论,互相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也可师生讨论,达到共同学习的效果。
⑤教学媒体的运用:运用多媒体播放用笔方法及勾线顺序、用笔方法及勾线顺序、作品及相关的资料等。
⑥训练法:工笔花鸟画技法和写意花鸟画技法得训练。
四、教学准备
1.课前准备:
①学生作业是临摹。临摹分对临和拓临,本单元课均为拓临,即用熟宣纸蒙在画稿上用铅笔或毛笔蘸清墨过稿,再对照画稿正式勾勒。这就要求教师提前做好大小适宜的画稿并给学生印出,备临摹用。
提前让学生做好本单元课的工具材料准备:(1)毛笔,包括勾线笔,如小红毛或其他狼毫细笔。染色笔准备羊毫笔二支,最好是大、中白云各一支。
(2)墨汁一瓶。(3)熟宣纸。(4)国画颜色一套(铅筒色一盒即可)。(5)调色盘和笔洗。
②写意花鸟画工具有别于工笔花鸟画,须嘱学生准备相应工具。
(1)纸用生宣纸,因其吸水力强,可造成水墨渗化的生动效果,适宜练习写意画。(2)画毡,没有画毡可用报纸代替,避免墨与色流失,使作品失去
了精神。(3)应根据画幅大小准备长锋和提斗,取其吸水饱满、笔锋变化多,宜于画出干湿、浓淡不同,粗细各异的笔触来。工笔画工具中的小红毛等细笔,可用来画细部或勾细线,如小鸡的尖嘴和脚爪等。
2.范画和画稿:
教师课上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范画(可以教师画,也可以找大一些的印刷品),特别是不同染色的花头、叶片的多种染法,可开阔学生思路,做到举一反三。课前准备好画稿,用课本上的需复印放大到B4纸大小,也可以由教师自备难易程度相同的其他画稿,并做范画。
五、教学课时 2学时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花鸟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大自然中花卉、蔬果、翎毛、草虫、畜兽等为表现对象的,与人物、山水并列成为中国画中三大科。花鸟画从技法表现形式上又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
据美术史记载,早期的花鸟画基本处于标志和装饰的实用美术阶段。就在人类企图表现自己的同时,也开始了对自然花木禽鸟的表现。如出土的原始社会的石器、陶片上的图案以及商代出土的玉鹅、玉凤等,都是以动物作为表现题材的。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不少花鸟画作品,但这时期的作品作为独立画科来说,还处在萌芽的状态。真正形成与人物、山水并列的独立画科,是在唐代。画史上记载的薛稷、边鸾、刁光胤、滕昌佑诸家,都是花鸟画家。
近现代及当代的花鸟画发展及画家,我们都比较熟悉,在此不多叙述。
总之,中国的花鸟画有丰厚的传统,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正如潘天寿先生曾评价的:“吾国花鸟画,??它的崇高成就也是无人可以比拟的。是极乐天国中的一株灿烂的奇葩。”
(二)讲授授课
1、抒情婉约、浓淡相宜的工笔花鸟画
(板书:抒情婉约、浓淡相宜的工笔花鸟画)
(运用教学多媒体放映《狸奴小影图》李迪(宋)、《寒雀图》崔白(宋)、《花鸟图》郎世宁(清)等古代著名工笔花鸟画,播放刘星纯音乐《湖》,让学生直接感受工笔花鸟画,继而介绍工笔画的知识和技法。)
(1).工笔花卉白描技法
白描,是以线为造型手段,舍弃光、色,完全依靠线条本身的长短、干湿、浓淡、方圆等形态,和线条疏密、聚散排列形成的不同的节奏和韵律,表现物象的形体、神韵。白描可以作为独立的表现形式,也可作为学习中国画的基础。
白描是通过线表现物象。其实客观物象本不存在线,物体是由不同的形体组成,一根细细的头发也是一个小圆柱体,我们所画的轮廓线也是物体转折的面,所以说线完全是绘画者提炼、加工、取舍客观物象而形成的一种表现形式。
中国画的线是用毛笔勾勒出来的,通过笔上的含水量的不同和用笔方式的区别,表现出干湿、浓淡、粗细、长短、曲直、方圆、顿挫、疏密等不同变化。正是运用这些变化表现不同的形体、质感、颜色、空间远近等变化。
中国画讲墨分五色,这五色是焦、浓、重、淡、清。
焦墨:墨汁或研浓的墨放在盘中,经过风干,剩下一点很浓、很黏的墨。 浓墨:原墨汁或用墨锭研浓的墨。
重墨:浓墨加水调和,呈深灰色。
淡墨:墨加水调和,呈浅灰色。
清墨:淡墨再加水,调成极浅的灰色。
实际上由浓变淡可以分出很多层次,白描就是利用墨色的变化和线条的变化表现质感。线的变化就是指线的粗细、曲直、刚柔和用笔的顿挫。
执笔方法:用拇指与食指、中指夹住笔,无名指和小指顶住笔的下端,指实掌虚。笔杆与纸面垂直,用肘力、腕力和手指的拉、推力量行笔。笔锋处在所画线条的中央,这是中锋用笔,画工笔画线条多为中锋。
用笔与书法的道理相同,“欲下先上,欲左先右,有往必收。下笔肯定,用笔坚实,腕笔齐力,收笔含蓄。”
勾线时握笔要紧,短线运腕,长线运肘,腕肘齐力。行笔要做到起笔有顿笔,可藏锋也可露锋。收笔也要有收势,根据物象有实收虚收之分,虚收也要轻轻送到头,有个收势,不要往外甩(见图)。行笔一定要稳,线条要有重量感、有力度,切忌轻飘,用力要均匀。
(2).工笔花卉渲染技法
①两支笔,一支蘸水,一支蘸色,两支笔交替使用。
②蘸色蘸水要领:
蘸色的笔稍小一些(如中、小白云),蘸水的笔大些(如大白云)。
颜色要调稀调匀,笔上不要蘸太多。水笔所含水分稍多一些,颜色画上去马上用水笔烘染,由重到淡,不留笔痕。笔干湿要适中,太干晕染不开;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