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写作技巧 > 教育资讯

非遗进校园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9:29:03 写作技巧
非遗进校园的作文写作技巧

篇一:非遗文化进校园

“非遗文化进校园”有成果

我校围绕“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题,传承和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兴趣,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广大师生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按照市区文件要求,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活动要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我校开展了“舞龙舞狮”兴趣小组,聘请民间艺人对这个兴趣小组进行了多方面的指导,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最终,我校编排的“龙腾狮舞”这一民间文艺节目在镇远剧场进行了汇演,一致得到了在场观众的好评:民间文艺在学校开展,也算是一种有益的传承与发扬。

篇二:非遗进校园方案

香格里拉县建塘镇建塘小学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传承和保护好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全校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兴趣,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广大师生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我校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活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二、活动目标

在全校师生中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增强师生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的传承、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通过活动,激发广大师生学习优秀地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通过活动,打造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三、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苏藻(校长) 副组长: 成 员:

四、职责分工

非遗进校园的作文

1、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负责牵头,指导活动全面地开展。 2、少先队大队部负责进行有计划的宣传报道。宣传内容主要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保护意义;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括;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普查成果、保护措施、取得的成就;我州国家、省、市、区县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介绍;国家、省及我州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政策法规、相关知识等。

3、教导处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要与新课程实施相结合,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相结合。通过开设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学习非物质

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接受乡土乡情的教育。 4、总务处负责活动的硬件环境创设及所需场地、器材的配备,确保经费投入。 五、活动安排 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学习阶段

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宣传力度,全面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形成人人知、人人爱、人人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局面。 1、认真学习《传统文化》上开设的宣传专题专栏,提高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的认识。组织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接受乡土乡情的教育。

2、搞好校内宣传,营造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氛围。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宣传横幅、国旗下演讲等形式,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知识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意义、目的和方法,激发师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 (二)组织实施阶段

从2015年3月起由香格里拉县文化局牵头邀请专门的指导教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活动,保证每周一节活动课。在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同时,根据实

际不定期的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展示活动。 (三)活动安排阶段

举行各种文化活动,秉承传统文化意识,开展各种校园活动。例如,举办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手抄报竞赛活动、开展黑板报竞赛、六一节表演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锅庄舞等。

(四)总结提高阶段

认真做好总结,在2015年6月12日举办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成果展示活动。 六、活动要求

学校各科室要分工明确、协调工作。各年级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精心组织开展活动。学校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出台措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列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形式要多样,要做到“四个结合”: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活动开展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相结合;活动开展与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和兴趣爱好相结合;活动开展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

香格里拉县建塘镇建塘小学 2015年1月29日

附:建塘小学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安排表

篇三:非遗进校园讲话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锡伯族民间故事”进校园讲话稿

传承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今天非常高兴地看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锡伯族民间故事”走进校园。

锡伯族源于西伯利亚,经过大兴安岭、长白山,来到沈阳,又从沈阳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为清朝戍边。锡伯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善于骑射,民风集质朴淳厚、荒凉古野于一身。锡伯族人以“念说”的形式讲述民间故事,这是一种说唱弹相结合的一门民间艺术形式。然而,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弹唱”的形式已经消失,仅剩的“说”的形式也濒临失传。于是保护锡伯族民间故事,为故事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尤其是将优秀故事篇目引入校园,是焕发古老民间传说崭新生命力的最佳途径。

调查始末

2007年6月,沈阳市开展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按照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总体部署,于洪区迅速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分阶段的全区普查工作。在普查工作中,马三家街道东甸子村发现了一位83岁的锡伯族老人——何钧佑,他会讲多部锡伯族长篇民间故事,在十里八村

很有名气。

这一发现引起了我们于洪区文化馆的高度重视,于是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经省、市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和鉴定,何钧佑讲述的锡伯族民间故事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及学术价值的,并处于严重“濒危”状态。于是,于洪区政府采取了“先保护、后立项”的原则,投入资金30万元,聘请专家学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工作者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地实施保护计划,同时对故事讲述者本人的生活与健康状况采取可行的保护措施。

于洪区文化馆在辽宁大学民俗学教授江帆的指导下,分别于2008、2009、2010和2012年,先后组织四个由民俗学、人类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为成员的调查采录小组,进驻何钧佑老人所在的村子,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与手段,以专业的水准,与老人一家同吃同住,对何钧佑老人的故事展开了调查与采录。

目前文化关采录整理成册出版的故事有:《喜利妈妈西征英雄传奇》、《海尔堪大神传奇》、《黄柯大神传奇》、《勃合大神传奇》、《石刀石锥历险记》。

故事内容及特点

何钧佑讲述的锡伯族长篇故事是何钧佑家族在日常生活中世代传承下来的,是具有少数民族特征的民间口头文

学。其故事是以锡伯族部落时代的生活场景和英雄传奇组成的,充分展现了锡伯族的民族特色,并且从侧面真实的反映了锡伯族无文字记载的历史。

以《喜利妈妈西征英雄传奇》为例:故事讲述的是锡伯族有深厚信仰根基的喜利妈妈的故事。喜利妈妈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到代父当将军带军队西征,打败三个围子,最后救出小孩回到本部落。通过一系列生动故事情节的描述,系统地展示了喜利妈妈传说的全貌,在故事中我们还能溯源许多锡伯族沿袭至今的习俗;此中,“慈势得本救母”、“黄月亮救嫂”、“鲜卑香”等西征英雄的故事展现了鲜卑时代锡伯族先民骁勇善战、向往自由的精神信仰。

何钧佑家族传承讲述的这些锡伯族故事,与我国其它地区流行的锡伯族民间故事有着很大的区别,目前在我国新疆等地流传的锡伯族民间故事,多以短篇叙事为主,且故事或是幻想色彩较强,或是反映晚近时代的生活故事。而何钧佑家中传承数代的锡伯族故事则带有明显的“史诗”性质,在艺术叙事中贯穿了锡伯族从其先民鲜卑人到拓跋珪时代的民族发展历史,折现着丰富的锡伯族先民时代古老社会的生活习俗、生活状况和风土人情。何钧佑在向人们讲述这些故事时,基本上保持当年祖父讲述这些故事时的原始风貌,故事里保留了大量的反映锡伯族先民时代的生存状态、族群的生活环境、资源状况、部落之间的征战、日常的生产、生活

习俗、精神信仰等内容。

何钧佑的祖父当年是用锡伯语和汉语相夹杂的混合语讲给何钧佑听的,老人在讲述中保留了那些他并不解其意的词语,有很多是古鲜卑(须卜)语,老人对这些词语的原始保留,为今后学术界对锡伯族早期社会的历史做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效的佐证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何钧佑锡伯族民间故事项目现状

于洪区文化馆对“何钧佑锡伯族民间故事”这一优秀民间文学的发掘和保护工作,是在辽宁大学民俗学教授江帆的悉心指导下进行的。江帆教授的全程指导,确保了该项目保护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她对何钧佑及其故事进行的学术研究,极大地提高了这一项目的影响力。

何钧佑锡伯族民间故事于2008年5月被列入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4月被列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9月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何钧佑锡伯族长篇故事》(上、下两册);2010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经“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项目专家评审组评审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领导小组批准,《何钧佑锡伯族长篇口承叙事研究》正式立项为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2011年度子课题;2012年,“何钧佑锡伯族

民间故事”成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史诗百部工程》试点项目;2012年11月,出版物《何钧佑锡伯族长篇故事》获得沈阳市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结束语

今天,我们从何钧佑讲述的这些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故事中,选取适宜学生阅读和理解的篇目,让孩子们一边进入那部落时代的历史画卷,一边领悟如何做一名正直勇敢的人,并能潜移默化地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信仰,这是一件一举多得,功在当代,立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文化是一种创造,也是一种选择。留住传承,就是留住了历史,保存了文化的命脉。在如今西方的强势文化大举进入人们生活的时候,保护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不是一种口号,而是一种行动,这体现着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向往,向往未来的生活不被单一的文化所吞噬,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为此,我们当付出巨大的努力,保护好中华文化之源。

篇四:“非遗进校园”策划书

“益暖中华”谷歌杯第五届中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暨第一届“校园杯”

公益之星选拔大赛

参赛项目名称:“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

园”系列活动

目录

活动背景???????????????????????(02) 指导思想???????????????????????(02) 活动目的???????????????????????(02) 活动开展???????????????????????(03)

第一阶段:宣传阶段????????????????(03) 附件-志愿者招募指南?????????????(03)

第二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讲座?????????(07)

第三阶段:民乐进校园???????????????(09)

第四阶段:校园相声、小品大赛???????????(13)

第五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文艺晚会???????(15)

第六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18) 附1:(初赛试题)??????????????(21) 附1:(初赛试题)??????????????(25)

第七阶段:传承和发扬“非遗”渗入校园生活?????(28) 结 语??????????????????????(28) 参赛队员??????????????????????(29) 报名表???????????????????????(30)

活动背景: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据统计,我国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87万项,其中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1028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31项。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历史资源、文化资源、经济资源、教育资源、科学资源,是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千姿百态、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是国家和民族赖以存在的基础和象征,是人们进行创造的源泉,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具有无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了多维度、多层次的价值体系。

指导思想: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要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激发全市广大师生学习我市优秀地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打造校园文化特色,进一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活动目的:

为了让我院同学认识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领悟到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魅力,成为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民,以“宣传、认识、保护、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以提高当代大学生自身素质为目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系列活动,掀起我院学习、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

活动开展:

第一阶段:宣传阶段

1、 做好前期宣传工作,由院团委号召,各系团总支响应至各班团委进行学习宣传并招募“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志愿者若干名(志愿者招募指南见附件);

2、 各系团总支宣传部做出有吸引力的宣传板和海报等在校内进行“非遗进校园”的宣传;

3、 校园广播电台、校报、青年之光等校园传媒响应院团委号召,分别在其宣传能力范围内对全院师生进行“非遗进校园”的宣传;

4、 各食堂响应院团委的号召,利用食堂电视进行循环播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资料。

附件:

志愿者招募指南

文化遗产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凭据,也是民族延续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生态环境。

中华民族拥有许许多多杰出的文化遗产,不仅是炎黄子孙生存繁衍的重要保障,更是中华民族思想和智慧的宝库,它们亘古绵延,至

今仍然放射着灿烂的光芒,成为民族复兴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不竭动力。令人痛心的是,由于外来文化侵袭和保护传承乏力,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正在濒临消失。

今年6月1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正式实施,它将与《文物保护法》一起构成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保障,共同开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崭新里程。文化遗产保护关乎国家文化安全与文化独立,任重而道远,其根本出路在于唤醒全民族的文化自觉。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希望!推进民族文化传承、建设中华精神家园,当代大学生责无旁贷!

欢迎加入“华夏文化遗产保护大学生志愿者”行列!

一、志愿者全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学生志愿者

二、志愿者行动口号:

文化发扬与传承——大学生在行动!

三、志愿者招募时间:

2011年12月1日至2012年11月30日

四、志愿者招募数量:

计划数量100人

五、志愿者的基本条件:

1、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强烈的个人愿望,自愿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志愿服务;

2、年龄18-28岁,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在校生,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篇五:非遗进校园现状与思考

“非遗进校园”的现状与思考

一、基本情况

“非遗进校园”活动,是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载体,

是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我省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把深入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不同类型学校开展项目多样、内涵丰富的非遗传承活动。目前,各地区“非遗进校园”活动共进入572所学校,其中,公立学校552所;私立学校20所。包含大、中、小、幼和特教、职业技术学校。全省建立培训班(基地)近50个,惠及学生6万人次;举办展演、展览近1000个,惠及学生 45万人次;组织非遗知识讲座近1000次。涉及人类非遗项目 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

29个;省级项目63个;市、县级项目202个。

(一)领导高度重视,助推“非遗进校园”活动开展。马鞍山市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各县(区)文化部门根据有关要求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强化措施,落实责任,非遗进校园工作有条不紊推进。宣城市局领导把非遗进校园活动作为加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了强有力的部署、指导,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切实把非遗进校园工作落到实处。亳州市局联合市教育局制定《“非遗传承进校园”主题活动组织实施方案》,明确活动目的、活动内容和活动

—1—

形式,确立“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初步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长效机制。阜阳市局下发了

《关于切实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的通知》,得到了各县市区和各项目传承人的积极响应,使得一些有教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纷纷走进大中小学校园。

(二)形式丰富多彩,打造“非遗进校园”特色品牌。黄山

市因地制宜打造非遗进校园品牌活动,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一是加大非遗进校园宣传力度。通过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阅报栏、编印宣传册、社团活动等校园文化载体,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知识。2010年以来屯溪区先后组织“屯溪区文化遗产展”进校园、徽州四雕图片展览进校园、戴震文化进校园等活动。2012年以来黄山区将“文化遗产日主场宣传活动”设在仙源中心学校,开展展板宣传、发放资料、集体宣誓和民俗节目展演等系列活动,增强师生们对当地文化认同感。二是开展丰富多样的非遗进校园活动。黄山市将非遗进校园活动常态化,通过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及学者讲授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园进行技艺传授、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览和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表演艺术进校园专场演出等方式,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直观地了解非遗,增强对当地文化的热爱。2012年首届中国(黄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将非遗进校园纳入主题活动,以“播洒非遗种子,传承民族文化”为主题在校园里开展征文比赛、“非

—2—

遗大家谈”活动和非遗体验活动,让非遗走进校园、让师生亲近非遗、让师生共享非遗。三是编写非遗进校园知识读本。黄山市以教材的形式普及非遗知识,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上的基础性作用。屯溪区大位小学把人类非遗项目程大位珠算法融入教学,开设珠心算教学。黄山区编撰出版《黄山区非遗基础教程》面向全区中小学发放,作为课外读物,共学生教师学习阅读。安徽省行知学校编撰非遗项目专业教材,非遗专项技能鉴定材料。目前校本课程教材《皖南皮影制作与表演》已经编篡完成。皖南木雕传承人丁峰2011年5月18日与宣城市特殊教育中心签约4年,义务向聋哑学生传授皖南木雕技艺,已成功培养聋哑残疾学生20余名为皖南木雕技艺的弟子。据统计,截至目前,共有6个市把非遗项目编进了课外知识读本,11个市正在编写进程中。

(三)采取切实措施,构建“非遗进校园”传承平台。一是成立传习大讲堂和培训班。宣城泾县的宣城市工业学校宣纸制作技艺专业班,由人类非物质文化宣纸技艺传承人邢春荣授课,宣纸专业班毕业学员90%进厂就业。以泾县创建书法之乡为契机,结合县教体局书法进课堂,国家级非物质名录项目宣笔制作技艺传承人佘征军,到部分中小学提供宣笔并讲解宣笔制作使用方法,使每个学生对非遗传统技艺深入了解和对书法艺术的热爱。2013年1月至今,皖南皮影戏传承人何泽华被宣城市第二小学特聘为特色课程“皖南皮影制作与表演” 校外辅导员,目前带有六年级、

—3—

五年级、四年级三个班级121名学生,系统学习皖南皮影制作与表演专业知识。淮南以“百姓文化大讲堂”为依托,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及学者讲授走进大、中、小学兴趣办非遗讲座,先后在凤台县花鼓灯艺校、淮南师范学院、安徽理工大学、淮南联大、安徽工贸学院、谢家集回民小学举办了花鼓灯、推剧、剪纸、寿州窑、六洲棋、永京拳、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等非遗进校园讲座。开设少儿花鼓灯培训班,全市城乡花鼓灯培训班达50多个,每年有数百名少儿参加花鼓灯训练,每年都有几十个少儿花鼓灯节目推出。二是建立传习基地和传习学校。阜阳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鼓励传承人走进校园与师生近距离教学,使得一批教学基地、校园传承基地如雨后春笋相继建立,如:阜阳师范学院剪纸教学基地、太和一中《太和清音》教学基地、颍上花鼓灯传习基地、阜南嗨子戏教学基地、阜阳特殊学校《阜阳剪纸》传习基地、界首职业中学传承基地等,阜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和阜阳开源剪纸艺术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阜阳师范学院剪纸教学基地,阜阳顺昌剪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阜阳市南京路第二小学合作建立的阜阳剪纸教学基地、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学院剪纸教学基地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在全市得到了推广和普及。六安市采取建立“皖西非遗传承教学基地”、成立“皖西非遗传习队”、“皖西非遗文化展馆”、“水上演艺广场”和“霍山石斛等非遗文化教学实训传研基地”等措施,促进了“非遗进校园”如火如荼开展。

—4—

淮南市广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普及活动。以开展安徽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为契机,出台了《淮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管理办法》。2013年10月11日,“淮南市推剧研究会、淮南师范学院推剧研究所教学传承基地”在潘集区古沟民族中学揭牌。

二、活动效果

(一)拓宽了非遗保护传承领域。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开展,

对于非遗的有效传承和深度保护来说,无疑是最具潜力和效力的途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只有通过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不断丰富他们的非遗知识,增强他们的保护意识,让非遗在他们心中

扎根,我们的非遗工作才不至于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扩大了非遗保护传承影响。青少年是文化传承创新的

生力军。从学校教育入手,从青少年抓起,对于文化遗产传承与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大力开展,进一步拓展了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面。使广大学生感受到了非遗的魅力和欢乐,提升了广大学生非遗保护传承的意识,同时也带动了家庭、社会等对非遗保护传承的进一步认识和参与。

(三)提升了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

进校园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校园生活,开发了学生潜能。使年轻学生在耳濡目染和活动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提升人文素质和文化底蕴。

(四)培养了非遗传承后备人才。非遗保护的理想初衷是保

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及重建正确文化价值观的崇高追求。只有在青

—5—

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