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福清光饼的由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21:40:33 字数作文
福清光饼的由来字数作文

篇一:福清光饼的由来

福清光饼

福清光饼的由来

据福州府志记载: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戚继光率军入闽追歼倭寇,不想连日阴雨,军中不能举灶,戚继光便命烤制一种最简单的小饼,用麻绳串起挂在将士身上充当干粮,大大方便了作战歼敌。后来,这小饼流入民间,不但普遍食用,而且还成为祭祀神灵祖先必备的供品。后人感念戚公,便把这种小饼叫作“光饼”。 这种特殊方法制作的福清光饼有着四百年的历史。相传明嘉靖年间,戚继光率军进驻福清平定倭患。为了袭击敌军,及时歼灭倭寇,军中常常不举火烧饭,而由戚家军士兵自制北方烧饼当作干粮。这种烧饼便是福清光饼的原型。后来,兵士们发现烧饼虽可充饥,但多食易上火,不易消化,常发生便秘。聪明智慧的福清人便在面团中加进食盐增加口味,加进碱可助消化,拍上芝麻可润胃肠,可去燥火。这种改良了的烤饼成了戚家军士兵喜爱的干粮,为戚家军全歼牛田据点的倭寇立一大功。人们为了纪念戚继光平倭的业绩,便把这种烤饼称之为光饼。

福清光饼制作方法 福清光饼选料精良,制作方法特殊,看着金黄悦目,闻着喷香诱人,吃着酥脆适口,远非四川

麻饼、北方烧饼可比。光饼以精面粉为主要原料,配以适当的食盐和碱,加水揉成面团,

捏成饼状,拍上芝麻,中间打孔,稍醒发后,放人事先烤红的特制的饼炉内,再用当年新采

的松针点燃烘烤到酥脆再铲下。

篇二:福清光饼论文:文化价值生产现状发展变迁建议对策

福清光饼论文:文化价值生产现状发展变迁建议对策

【提示】本文仅提供摘要、关键词、篇名、目录等题录内容。为中国学术资源库知识代理,不涉版权。作者如有疑义,请联系版权单位或学校。

【摘要】福清光饼是福建东南沿海民俗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系闽式糕点。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及传统的制作工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行业逐渐与国际接轨,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面点小吃,国外速食也开始侵占我国市场,食品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本文采用文献调查和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在分析福清光饼的诞生、发展及变迁的基础上,探究如何维持其传统技艺,发展其新颖的创造张力。本文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及研究方法,阐述了研究福清光饼变迁的重要性。同时还论述了国内外对于福清光饼的研究现状及几个研究的聚焦点。第二章介绍福清及福清光饼的概念、历史典故、起源以及价值内涵,为后面内容提供理论基础。第三章结合文献调研,分析福清光饼当前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对整个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第四章介绍福清光饼的经营现状、变迁、包装设计和发展对策。本章最后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工作做展望和建议。

【关键词】福清光饼;文化价值;生产现状;发展变迁;建议对策;

【篇名】福清光饼及其变迁研究 【目录】福清光饼及其变迁研究6-7

Abstract7

摘要

1.1 研究的1.3 本文的研

第一章 引言10-13

10-12

背景与意义101.2 研究现状综述

究方法12-1313-22福清13-15

第2章 福清光饼的概念与历史起源

2.1.1 2.2

2.1 福清光饼的概念与历史典故13-16

2.1.2 福清光饼的起源与典故15-16

2.2.1 福清光饼与福清人民

福清光饼的价值16-181616-17

2.2.2 福清光饼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效应2.2.3 福清光饼的旅游价值

17-18

2.3 福清光2.3.2 福清光

饼的特点18-22饼的吃法19-2222-29过程22-2522-2324-25况2525-26

2.3.1 主要特点18-19

第3章 福清光饼的生产加工及问题分析

22

3.2 光饼的生产加工3.2.2 整形醒发

3.1 明清时代的烤光饼

3.2.1 调粉发酵223.2.3 烘烤23-24

3.2.4 添加剂的使用

3.3.1 生产卫生状

3.3 存在的问题分析25-26

3.3.2 高强度的经验化生产面临失传危机3.4 对生产过程提出的几点建议26-29

3.4.2 针对生产卫生状况的建议

第4章 3.4.1

工艺改良26-2727

3.4.3 加工设备改良及生产模式改进27-29

福清光饼的现代变迁与前景研究29-3729-34

4.1.1 当代光饼的变迁29-31

31-32

4.1 福清光饼的发展

4.1.2 福清光饼

的包装设计及改进传承32-34清光饼日常消费化35-36

4.1.3 光饼文化节调研——文化的

4.2.1 福

4.2 福清光饼的前景分析34-3734-35

4.2.2 福清光饼旅游商品化

第5章 结语

4.2.3 福清光饼赠品化36-37

37-3937-39

5.1 本文工作总结37参考文献39-41

5.2 研究展望

致谢41

篇三:家乡的特产--光饼

家乡的特产——光饼

提起光饼,那可是我们家乡――福清的特产。大人小孩都爱吃。 听老一辈说,福清光饼是大有来历的。它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明嘉靖年间,海患不断,戚继光就把煤工和渔民组织起来,加以训练,组成“戚家军”抗击倭寇。为了及时歼灭敌人,军中常常无法生火做饭。于是,他就命厨子按山东老家制作烧饼的方法烤制面食小饼,中间打一小孔,用麻绳串起来挂在脖子上当干粮,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后来,这种小饼流入民间,光饼从此就流传开来。 光饼圆圆的,有巴掌那么大,表面金黄,后来人们发现光饼虽然可以充饥,但常吃易上火、便秘,不易消化。就在制作的过程中加碱以助消化,拍上芝麻以润肠胃,去燥火,调加食盐促口感,再用当年新采的松枝烧烤以提香。

如今,福清人吃光饼可讲究了:有夹糟肉笋片的,豆腐干的;有夹海苔的,蛎饼的;还有的在面团里加入熬好的猪油制成又香又酥的猪油酥,入口即化;甚至在里面加入肉、紫菜做成的馅饼,让人一见,垂涎三尺,越吃越爱吃。

要是你有机会到福清来,就会看到大街上到处都有卖光饼的小摊。每当我放学的时候,闻到那诱人的香味,就会情不自禁地买上几块,边走边吃,那香味让我回味无穷。

现在光饼不光是一道特色小吃,还成为祭祀祖先必备的供品。

篇四:光饼

在福州,人们通常把饼面没有芝麻的叫“光饼”,有芝麻的叫“福清饼”。但在距福州60公里的福清市,人们则把饼面有芝麻的叫“光饼”。要论“津津有味”,比较起来,还是福清人做的光饼略胜一筹

福州“光饼”是福建省沿海一带民间传统食品。清代有位施鸿保,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说“光饼”的生产跟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有关。

来历

明代嘉靖年间,我国东南沿海经常有倭寇从海上侵入,登陆后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浙闽近海地区老百姓饱受这些侵略者造成的苦难,许多人家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处流浪,乞讨求生。在朝廷授意之下,名将戚继光在浙江沿海迅速组建了一支精锐的军队,人称“戚家军 ”,专门对付倭寇。经过大小战斗十多次,“戚家军”英勇杀敌,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狠狠地打击了侵略者。

从1562年起“戚家军”再次赴闽作战,拯救福建渔民于水火。倭寇为了躲避戚家军的锋芒,狡猾地改变了战略,采取“游击战”,打了就跑,继续骚扰沿海地区,还让“戚家军”数次扑空。戚继光研究了敌情之后,决定长途奔袭,亲自率领将士不顾山路险阻和疲劳,寻找战机,要一举全歼倭寇。福建沿海的老百姓被“戚家军”的勇武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要帮助和支援自己的军队。于是家家户户制作香咸可口的白面饼送到军中。为了让战士们行军作战携带方便,还在制饼时,中间留有一孔,好用绳子穿起来,以供随时食用。在人民的热情支援下,戚家军将士更加奋勇作战,狠狠地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使倭寇连遭重创,死伤惨重。戚家军所向无敌,侵略者闻风而逃,再也不敢轻易登陆骚扰了。此后,数十年的和平、安定局面在福建沿海出现了。“戚家军”所食用的饼也被称为“光饼”而流传下来了。

这光饼硬梆梆、黄通通的,咬得很费劲,没有一口好牙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是对付不了它的,但一旦入口就越嚼越香,越香越嚼,最后总是吃了一块还想带走第二块。光饼耐嚼还耐储藏,放它十天半月没有问题,坚韧不拔,很有民族气概,可能这就是它和戚继光的关系吧。

做法福清人做光饼,至今 光饼还保留着自己的一套,不但新鲜,而且有趣,夸张点说,简直可称之为融音乐与舞蹈为一体的劳动艺术。 他们烤光饼用的是一口高近两米、直径约有一米的外裹黄泥的大缸。先用成捆的松枝在缸内点起冲天大火把缸壁烧“白”,缸底只剩余烬,然后把做好的饼胚,由两人合作

福清光饼的由来

,伸手入缸,飞快准确地贴在缸壁之上,若是迟缓一点,就怕那光着的手臂要烤出泡来。由于烤光饼时面对着的是一只大火缸,所以不分冬夏,两人都打着赤膊。他们一个递胚,一个接胚往缸里贴,身子一伸一欠,一俯一仰,动作敏捷,配合默契,再加噼噼啪啪的贴饼声,仿佛音乐伴奏,节奏感十分强烈。不消十分钟,几百只光饼便全部贴完,然后再用炭火慢慢把饼烤熟,真是叫人大开眼界。在这种大缸里烤出的光饼,只只金黄,十分香脆。

篇五:福清光饼

福清光饼

福清光饼选料精良,制作方法特殊,看着金黄悦目,闻着喷香诱人,吃着酥脆适口,远非四川麻饼、北方烧饼可比。光饼以精面粉为主要原料,配以适当的食盐和碱,加水揉成面团,捏成饼状,拍上芝麻,中间打孔,稍醒发后,放人事先烤红的特制的饼炉内,再用当年新采的松针点燃烘烤到酥脆再铲下。

这种特殊方法制作的福清光饼有着四百年的历史。相传明嘉靖年间,戚继光率军进驻福清平定倭患。为了袭击敌军,及时歼灭倭寇,军中常常不举火烧饭,而由戚家军士兵自制北方烧饼当作干粮。这种烧饼便是福清光饼的原型。后来,兵士们发现烧饼虽可充饥,但多食易上火,不易消化,常发生便秘。聪明智慧的福清人便在面团中加进食盐增加口味,加进碱可助消化,拍上芝麻可润胃肠,可去燥火。这种改良了的烤饼成了戚家军士兵喜爱的干粮,为戚家军全歼牛田据点的倭寇立一大功。人们为了纪念戚继光平倭的业绩,便把这种烤饼称之为光饼。

据说多高明的福清光饼师傅也只能在福清才能烤制出这种酥脆喷香的福清饼,一旦离开福清到其他地方烤制,饼也就没那么香,那么酥了。有人说这跟福清的水质有关,也有人说也只有用福清山地里采集到的松针当燃料,才烤得出那么香的光饼。

在福州地区百多种地方风味小吃中,光饼是最粗最贱的一种。它的原料仅为面粉、碱面、盐巴,另加一点芝麻,形状如银元般大.

调料的北京麻酱烧饼、江苏黄桥烧饼等相比,既无档次,又没味道。不过,不可小觑它,这光饼还是大有来头的。

据福州府志记载: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戚继光率军入闽追歼倭寇,不想连日阴雨,军中不能举灶,戚继光便命烤制一种最简单的小饼,用麻绳串起挂在将士身上充当干粮,大大方便了作战歼敌。后来,这小饼流入民间,不但普遍食用,而且还成为祭祀神灵祖先必备的供品。后人感念戚公,便把这种小饼叫作“光饼”。

在福州,人们通常把饼面没有芝麻的叫“光饼”,有芝麻的叫“福清饼”。但在距福州60公里的福清市,人们则把饼面有芝麻的叫“光饼”。要论“津津有味”,比较起来,还是福清人做的光饼略胜一筹。

福州人做光饼,从前一向用木炭烘炉,现在为图省事,多半改用电烘箱烤了。而福清人做光饼,至今还保留着自己的一套,不但新鲜,而且有趣,夸张点说,简直可称之为融音乐与舞蹈为一体的劳动艺术。

他们烤光饼用的是一口高近两米、直径约有一米的外裹黄泥的大缸。先用成捆的松枝在缸内点起冲天大火把缸壁烧“白”,缸底只剩余烬,然后把做好的饼胚,由两人合作,伸手入缸,飞快准确地贴在缸壁之上,若是迟缓一点,就怕那光着的手臂要烤出泡来。由于烤光饼时面对着的是一只大火缸,所以不分冬夏,两人都打着赤膊。他们一个递胚,一个接胚往缸里贴,身子一伸一欠,一俯一仰,动作敏捷,配合默契,再加噼噼啪啪的贴饼声,?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鹨衾职樽啵谧喔惺智苛摇2幌种樱赴僦还獗闳刻辏缓笤儆锰炕鹇驯臼欤媸墙?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大开眼界。在这种大缸里烤出的光饼,只只金黄,十分香脆。

福州市区卖光饼的小店,都是门市和作坊混在一起。福清的光饼却是由作坊做好分发给小贩去卖。所以,在福清,沿街到处都可见卖光饼的小摊。那小摊上的光饼堆如小山,倒成了福清的街头一景。

从前,光饼都是百姓吃用,登不得大雅之堂。可能是风水轮流转吧,如今福州的大酒楼、大酒店,也把光饼切个蛤口,夹上糟肉、粉蒸肉、雪里红、苔菜,浇点醋蒜汁,当作酒席上的一道特色点心待客。

谁也不曾想到,光饼还有今日这等的风光。

福清光饼

前几个月,美国朋友到我们公司,由于他不爱吃饭,我们准备了炒好的瘦肉和新鲜的光饼,把肉夹在里面,那味道真的是美极了......外国朋友都喜欢的不得了......这我取了名字“中国式汉堡”哈哈哈!

光饼是用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的饼类食物,直径约6厘米,中间带有穿孔,食之香脆可口,是福清人所喜爱的传统风味...为戚继光打倭寇时所创

福清的光饼松脆可口,香酥宜人,久负盛名。由福清饼演变的其它风味小吃,有在光饼中间夹上熟肉、熟蛏、熟蛤或海苔等,味道更加鲜美。有福清人的地方就有思念光饼的味道黄澄澄、香喷喷、又酥又脆的福清光饼,至今仍是海内外福清人“热恋”的美味小吃。

相传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率军南下,在福清一带沿海围歼入侵的倭寇,为

了解决吃饭问题,便发明了光饼,用麻绳串起,挂在肩上边行军作战边就水食用。为纪念戚继光抗倭功劳,每年清明节,福清乡亲都捧着香喷喷的光饼、美味的海蛎饼和煮熟的带壳海蛏、花蛤等到戚公祠祭奠戚将军的英灵。

几百年来,福清民间清明节扫墓总少不了用光饼祭奠先祖;农民正月走亲戚总少不了用光饼串作礼品;红娘介绍有情人结成眷属,双方家长必送上猪头和裹着红纸的猪尾巴,红娘就把熟猪头肉夹光饼分给众乡亲吃,以示庆贺,婴儿满四个月学吃面食,外婆家会送光饼来,让大人喂小儿食,并分给乡亲。如今,从福清城关到各镇、村的小卖点,光饼仍是最常见、最畅销的小吃。远渡重洋或是在内地他乡谋生的福清人,一旦回乡最念念不忘的就是吃一块光饼。因此,光饼连同鱼丸、蛎饼、芋泥成为福清的四大传统名点,登上宴席,还被省商业总公司评为福建著名传统小食。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