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上了小红军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7:37:50 体裁作文
篇一:读《倔强的小红军》有感
读《倔强的小红军》有感 我读过许许多多关于革命先烈的故事,其中,令我记忆犹新的就是《倔强的小红军》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很感人,故事主要讲得是:有一天,陈赓在长征的路上感到万分疲惫,掉队了。他牵着那匹同样疲倦的马,看见了一名小红军,他也掉队了。那小红军也只不过十一二岁,穿着一双破草鞋,薄薄的嘴唇,冻得又青又红。陈赓看到以后,把自己的马让给他,他不要;把自己的干粮让给他,他也不要。小红军对陈赓说:“老同志,我身体比你棒,干粮比你多,你不用担心我。”陈赓听了
后,走远了。突然,他意识到自己上当了,赶回去后,小红军已经奄奄一息,他的干粮只不过是一块烧黑的牛膝骨。
难道我们生活中就没有这种勇敢、坚强的精神吗?记得一年级的时候,我的仰卧起坐可以说是班里最差的几个人之一。当时,这件事情很伤我的自尊心。于是,我下定决心,每天都坚持不懈、刻苦练习仰卧起坐。三年级春季运动会,我鼓起勇气报了仰卧起坐,结果我获得了一分钟做了三十五个的成绩,虽然这个成绩不是排名前芽,可是我觉得自己已经很棒了。
。
当我想到小红军在长征途中穿着破草鞋;饥饿时,只能啃一块烧黑的牛膝骨的时候,我心中就感慨万分。我们现在拥有着幸福的生活,有漂亮的衣服、有各种各样的玩具、有美味的食物,我们真是比小红军幸福多了!
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幸福的生活,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
四(六)中队
刘一玮
篇二:《倔强的小红军》读写练习题
《倔强的小红军》读写练习题 姓名:
老师的话:
描写外貌要抓特点按顺序
学习了《倔强的小红军》(人教版第八册第13课 语文S版第七册第25课 鄂教版第八册第11课),你一定会牢牢记住那位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小红军战士,这其中一个原因是课文成功地对小红军的外貌进行了描写。
请看第三自然段的这个片断:
“那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阅读这个片断,小红军的样子仿佛就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为什么呢?一是因为抓住了小红军外貌的特点:“十一二岁”是年龄特点,“黄黄”、“小”是脸的特点,“大”是眼睛的特点,“薄”是嘴唇的特点,“翘”是鼻子的特点,“破”是草鞋的特点,“又青又红”是脚的特点。这样抓住小红军外貌方面有特点的地方写,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了一位年龄小长期经受寒冷饥饿折磨身体虚弱但十分顽强的小红军的形象。至于不具备特点的譬如头发、耳朵、手、帽子、上衣下衣一概不写。二是因为这个片断是按一定顺序写的,先写了年龄,后写了长相(包括脸、眼睛、嘴唇、鼻子),再写了衣着(鞋子),最后写了脚。我们读来感到条理清楚,印象自然会深刻些。
请看我学生习作中描写外貌的片断:
我的姥爷今年六十五岁。脸上已经长满了皱纹,头发却又黑又亮,一双眼睛十分明亮。
(作者:孙超 节选自《爱养花的姥爷》 见《作文评点报》2004年第9期 )
这是《爱养花的姥爷》的开头。“六十五岁”是说姥爷年龄的特点;“长满了皱纹”是说姥爷的脸的特点;“又黑又亮”是说姥爷头发的特点。这一段话按照从年龄到长相的顺序抓住姥爷的特点进行描写,给我们刻画出了一位年龄大,但精神健旺的老人的形象,很自然地引起了下文对姥爷会养花的事例的描述。
请看我学生习作中描写外貌的另一个片断:
我有一个小表弟,他是我姑姑的孩子。这小家伙,才六岁,大脑门,高鼻子,一双和我姑姑一样漂亮的大眼睛。
(作者:陈虹 发表于《作文评点报》2004年11月5日版 第31期 ) 这是《“马屁精”表弟》的开头。这个开头描写了表弟的外貌,
是按从年龄到长相的顺序写的,“六岁”抓住年龄的特点,“大”抓住了脑门的特点,“高”抓住了鼻梁的特点,“漂亮”和“大”抓住了眼睛的特点。文字不多,但因为能抓住特点按顺序描写,一个机灵可爱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
记事、写人文章常常需要描写人物外貌。描写外貌时我们一定要记住:只写这个人有特点的地方,不写没特点的地方;描写外貌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
做一做,练一练
1.回答问题。
(1)小红军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小红军外貌的?
2.请同学仔细观察一个同学或老师,看看他的身材怎样,长相怎样, 神态常有什么变化,爱穿什么样的衣服??抓住其独特之处,用一 段话写下来,但不说名字。写好后,读给大家听,看看大家能不能 猜出你写的人是谁。
附学生作文
爱养花的姥爷
青岛市唐山路小学六年级二班 孙超
我的姥爷今年六十五岁。脸上已经长满了皱纹,头发却又黑又亮,一双眼睛十分明亮(开头描写姥爷年龄大却精神健旺的外貌特点)。
姥爷有很多爱好:看戏、下象棋、看书等。对这些姥爷样样在行。尤其是
养花,是姥爷再喜欢不过的了(过渡句引起下文具体记叙)。有一次,姥爷家里有两棵吊兰花的叶子几乎都黄了。姥姥说:“这两棵花快死了,扔了吧!”姥爷说“不要急,我看看是什么原因,说
不定还能救过来呢。”“你哪会救花,我可不知道你会救花。”姥姥不服气地说(“不服气”用得好,写出了姥姥的神态,也起到了衬托了姥爷的作用)。姥爷把花搬进屋里,左看右看,接着,他又把花从土里拔了出来。一看,根上有几只白色的小虫子。姥爷找到了花枯的原因,说:“原来是虫子搞的鬼,它们爬进花的根里,把花的营养一点儿一点儿地吃去了,所以,花才变成这般模样。”姥爷把虫子拿了出来,又换了土。后来,花终于慢慢茂盛起来(用姥爷救花的事例说明姥爷养花技术高超,还用姥姥来衬托姥爷会养花)。
姥爷家有两棵大的月季花,其中,那棵高点儿的有一米五,枝头上十二朵红色的花就像十二个大绣球。老爷对这两棵月季格外关照,该浇水了,姥爷就浇水,该拔草了,姥爷就拔草,该剪枝了,姥爷就剪枝(排比句写出了姥爷对月季花的关照)。那天,来了一位客人,刚好姥爷不在家(这样交待很有必要)。客人见了这棵又漂亮又高大的花,便赞扬起来:“这棵花真漂亮呀!我最喜欢这样的花了。”姥姥看出了他的意图(客人已经说出“意图”,就不需要姥姥“看出”了;另外“意图”含贬义,所以可改成“姥姥见他真是喜欢”)说:“我把这棵花送给你了。”客人十分高兴,带着花,骑着车子就走了(客人的表现和姥爷爱养花关系不大,不需要这么具体描写)。姥爷回来觉得少了什么东西(点明姥爷回家的具体时间才好,“觉得少了什么东西”不够真实,因为是姥爷最喜欢的月季花没有了,他应该马上发现),找了一会儿,问姥姥:“那棵花呢?”姥姥说:“送人了。”听了这话,姥爷的眼皮顿时耷拉下来,一点精神也没有了(写神态表明姥爷爱花
的程度)。过了几天,那位客人又把花带回来了。姥爷一见那花又回来了(删去“又回来了”句子更简洁),就高兴地迎上去说:“哎呦,我的花呀!你可回来了!”(写动作语言把姥爷此时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人说:“我不太会养花,不知不觉,这棵花的叶子就慢慢黄了,我见这样,就赶紧给您送回来了。”姥爷把花搬进屋里,先观察了一下,姥爷知道了花枯的原因,原来是浇水浇得太多了,都快把花给淹死了。最后,姥爷给花换了一些比较干燥的土。几天后,花才慢慢地茂盛起来(这个事例既说明姥爷爱花,又说明他会养花)。
姥爷会养花已经众所周知。姥爷家里的花草数不过来,院里、屋里、窗台上,都是花草,家里一年四季不缺花(把“不缺花”改为“花开不败”更好)。邻居们称姥爷为“养花大王”(略写、侧面写,概括姥爷爱养花,收束全文)。
简评:作者围绕题目选材,所写的两个事例都表现了姥爷爱养花会养花的特点,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描写人物的肖像及语言动作神态生动形象。但个别地方需推敲。
(指导、点评教师:朱维山 发表于《作文评点报》2004年第9期)
“马屁精“表弟
青岛市唐山路小学六年级二班 陈虹
我有一个小表弟,他是我姑姑的孩子。这小家伙,才六岁,大脑门,高鼻子,一双和我姑姑一样漂亮的大眼睛(抓住特点写外貌)。
小表弟整天跟在我爷爷身边转,给我爷爷传话,取东西,送东西。别人说他是我爷爷的“警卫员”,我却对他不怎么喜欢,因为他总在我背后打我小报告,比如:我吃零食啦,玩的时候把裤子磕破啦,他马上回家告诉爷爷。只要他一给我打小报告,爷爷就会批评我(此处先写他讨厌,是“抑”,这为后面的“扬”作铺垫)。
有一次,他把报纸送到爷爷家的时候,恰巧我的一位同学正在爷爷家给我讲“马屁精”的故事。我说:“我表弟就是个马屁精。”被他听见了,他马上跑到爷爷的房间告诉爷爷说我说他坏话。爷爷让他把我叫来。爷爷对我说:“你说他坏话啦?”我说:“我没有,我就说他给爷爷您拍马屁!”“这还不算说我坏话?哼!”弟弟冲着我红着脸说。我一想:“唉,还是哄一哄他吧!”我说:别生气了,姐姐再也不说你坏话了,好不好?”弟弟高声说:“不好。”“那你想怎么样?”“以后不准叫我马屁精。”“好”我说。他这才罢休(马屁精名字是这样来的,此处照应了题目)。
表弟过生日的那一天,我带他去华联商场买玩具。我们正在买玩具,突然他看见一个男青年在偷东西。那人衣着时髦,戴墨镜,大约20来岁。他顺手拿起一条毛巾就放到了袖子里。表弟揪揪我的袖子低声对我说:“姐姐,你看哪个人偷东西,我要告诉警察叔叔。”他就跑去告诉警察叔叔。警察叔叔马上跑过去抓住了哪个小偷。我们回到了家,我告诉了爷爷事情的经过,爷爷还表扬了他呢(弟弟能发现有人做坏事,及时检举,这和他平时检举你如出一辙,可见他是一个是非分明聪明机智的人。此处是“扬”,先抑后扬,既使文章有波澜曲
篇三:小红军和列宁街的故1
小红军和列宁街的故事
尊敬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
亲爱的少年朋友们:
大家好学生。达州,这个红色的摇篮 曾经留下过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光辉的战斗足迹;达州,这块红色的土地 曾经哺育了王维舟、张爱萍等 50多位共和国的将军。为了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更有8万多达州儿女参加红军,2万多达州英烈 我给大家讲的 就是我家老爷爷告诉我们的 一个小红军和列宁街的故事:
红四军11师在师长陈在道的带领下,从巴
治部 先后抵达石桥,建立石桥区苏维埃政权,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打
30军政治部 驻扎在街东面的文昌宫。
红30军政治部 有一位刚满15 他俩互称‘老庚儿’。一天,小战士在挑水河边 向老爷爷谈起了 他的过去。
原来,他姓冉,家住大巴山,因为家穷,上不起学,也没有正式的名字,人们只管叫他 “三娃子”。为了读书,三娃子跟着附近一位教书先生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字儿。红军路过家乡的时候,正在山上
放牛的三娃子 娃子的手,问:
“小鬼,你今年多大啦?”
“你看,你还没有枪高哩,部队天天行军打仗,挺很辛苦的。”首长拍拍三娃子的脑袋,微笑着说,“小鬼,还是回家
队伍远去的背影 越来越模糊,而红军战士帽檐上
却在他的心里 越来越清晰。 突然,三娃子风一般飞奔而去??第二天,首长发现了紧紧拽住马尾巴的三娃子,说: “真是人小鬼大,挺机灵的嘛!”
三娃子仰起又黑又瘦的小脸,那双疲惫的大眼睛 顿时快活起来:“首长
就这样,倔强的三娃子留在了红三十军政治部,成为宣传队里年纪最小的一名红军战士。跟宣传队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他一边学习文化知识,一边学习刻写标语口号,很快就成了一名熟练的“錾字队” 一天,三娃子被指导员通知到队部,接受了一项特别的任务。 接着,人们看见三娃子和一位名叫胡成绪的红军姐姐 爬上了新场三娃子便身背绳索,手执铁锤、錾巴,脚踩石墩,猴子似的几步就爬
阳 飞溅的石粉 汗水直往眼眶里钻,铁锤砸在自己的手上,没有惊叫,也没有退缩,左右两只衣袖 一前一后往脸上一抹,眼里闪过一丝得意——‘列’字錾完了!
就在即将錾刻完工的那天下午,场镇外响起了密集的枪声,通讯员通知三娃子火速转移。“不行!列宁的‘宁’字 还剩下最后竖勾 传来的是三娃子兴奋而坚定们先撤吧!我一定要完成指导员交给我的任务。”
枪声 精錾细刻。一分钟、两分钟??,“宁”
字终于錾完了,他松了一口气,眯缝着眼睛,最后端详着自己的作品。 ,一颗子弹射中三娃子的后肩,“哐啷—— ”一声,手中的錾 照耀着他帽檐上那枚 闪闪的红星??
将“列宁”二字和其它的红军标语铲掉,三娃子抬头望着石牌坊上 那刚劲有力的“列宁”二字,指导员的嘱托 仿佛又在耳边回响,他的嘴角泛起了一抹 胜利的微笑。 突然后,使出浑身力气 把手中的工具砸向敌人。“砰——”一声枪响,罪恶的子弹 在敌人
的乱刀之下,这位年仅十五岁的小红军 永远地闭上了 那双快活而机灵的 大眼睛??
当晚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家老爷爷和几名乡亲噙着眼泪,冒着生命危险 将小红军的遗体偷偷运出,埋葬在一个叫威武寨的寨子旁边。我家老爷爷说,敌人本想炸掉这些石刻标语,由于他们忙着在镇上敲诈勒索、吃喝玩乐,还没有来得及动手,红军主力部队打回来,反动军阀仓皇逃跑了。小红军用生命錾刻的“列宁主义街”及石刻标语 得以保存,这条老街 也因此得名 “列宁街”。
如今,“中国红色第一街”——达县石桥镇列宁街 已成为四川省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又被国家旅游局列入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无数慕名而来的人 瞻仰列宁街及红军石刻标语时,无不为小红军的英雄事迹 深深感动。 2006年10月,谢觉哉的夫人,96岁高龄的老红军王定国奶奶 故地重游,当看见“列宁主义街”及红军石刻标语时,她饱含深情地说:“这是红军用生命刻成的!”
列宁街,这笔十分珍贵悲壮的革命历史,是“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 将激励着我们 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勤奋学习,艰苦奋斗, 努力开创 新生活!
篇四:《倔强的小红军》云溪小学陈秀明
“国培计划(2014)” 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
教学设计表
备注:
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
1.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等构成,以呈现数字教育资源为主); 2.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视等构成,在支持数字教育资源呈现的同时还能实现人机交互); 3.网络教学环境;
4.移动教学环境(例如使用手机、IPAD等)。
推荐理由:
准确把握了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特征,目标设定恰当、明确、具体;活动设计中,抓住关键内容引导学生质疑、诵读、体验、说话,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扎实有效;活动目标的分析有理有据,把握了语文教学的规律;简明扼要地说明了媒体使用方式及意图。
篇五:红军小故事
一袋干粮
红军叔叔长征的时候。有个小红军叫小兰。她的爸爸、妈妈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干活,受尽了地主剥削和打骂。后来,红军来了,小兰跑到部队,说什么也不离开红军啦。长征前小兰在别处找到了一些麦子,炒熟了,碾成了麦粉,放在了米袋里。心想:这些麦粉我一顿吃一把,再拣点野草野菜,能吃它 20 来天,走出草地没问题。第二天早上,部队出发了。小兰扶着伤员,紧跟着部队,小心地往前走。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条小河,谁知道,走到桥中间,那个伤员忽然脚底下一滑,身子一歪,小兰连忙使劲扶住了他。可小兰肩膀上那袋麦粉却掉到了河里。米袋在水里滚了几下,就冲走了。小兰想:不能把丢米袋的事儿说出来。要是同志们知道了,准会把自己的粮食捧出来给我吃。大家的粮食都很少,我怎么能吃他们的呢?小兰赶紧拔了许多野草,放在挎包里,把挎包塞得鼓鼓囊囊的好象真的粮食一样。由于总吃野草,过了几天,小兰的身体就不行了。有一天吃饭时,看护长走到小兰身边,趁小兰不注意,一下把瓷缸抢了过来,一看:“哎呀,小兰,你怎么光吃野草,一点麦粉也不掺呀?”小兰拍拍挎包说:“这不是吗?” 看护长奇怪地问:“你为什么放在挎包里呀?”小兰说:“米袋破了个洞,怕麦粉漏出去!”“拿来!我给你缝缝。”说着,看护长一把夺过小兰的挎包,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野草。她愣住了。“小兰,你的麦粉呢?”小兰只好把丢粮食的事儿告诉了看护长。看护长听了说:“哎呀,小兰,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呢?我们一起革命。你没了粮食,大家应该帮助你呀!”说着,看护长从自己的米袋里,抓出一把麦粉,放进小兰的缸子里。“你先吃吧,我马上去报告首长。”不一会儿,小兰丢粮食的事儿,像一阵风似地传开了。同志们立刻提着米袋走了过来,你一把他一把地直往小兰的挎包里装。小兰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好收下了大家的粮食。这天夜里,小兰怎么也睡不着。想起小时候,在地主家里受剥削挨打受骂。要不是找到了共产党,自己早就死了。参加红军以后,得到了首长和同志们多少帮助和教育,懂得了多少革命道理呀!小兰暗
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着共产党走!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