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风了电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1:29:45 体裁作文
篇一:《起风了》电影赏柝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起风了电影)《起风了》
梦境和虚构人物编织成的奇幻传记片 《坂上之云》里,秋山真之和他的同僚在得到一本最先进海军军事著作之时欣喜若狂,这让人觉得:时代如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气质,而整个日本明治时代的气质就真的就如同在山腰间向着顶端奋力爬升的云彩一样。
这顶端是日俄战争,西太平洋的大海战,近代黄种人对白种人的首次战胜,人类现代史拉开帷幕。
但随之而来的大正和昭和两时代则将这个国家迅速拖入毁灭的境地,让1945年以前的日本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反面角色和大悲剧。
《起风了》的主角掘越二郎出生在明治末期,在大正年间成长,而使他留名史册的成就——“零式战斗机”却是昭和年代的产物。
片中掘越二郎和他身边年轻人对飞机制造技术的执着,依稀有着《坂上之云》里秋山真之等人的风采,那可以看作是明治
遗风,然而风采和爬升的终点却不是战胜俄国那样的辉煌,而是破灭。驾驶他的零式战机在空中作战的年轻人们也一去不返,成为军国主义的殉葬品。
“一去不返”让《起风了》的悲剧味扑面而来。飞机不是去而复返的东西,这句话出现在掘越二郎的梦境里,他所崇拜的卡普罗尼在他身旁,卡普罗尼还说“飞机是受了诅咒的美梦,会被天空吞噬”,那是在片子的尾声,掘越二郎当年握着爱人菜穗子的手设计出的零式机群壮丽飞过,但它们即将在战场的上空化为灰烬。
历史上的掘越二郎说过“我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打造一台美丽的飞机”,这种话是促使这样一部以二战武器制造者为主角的动画电影最终在崇尚和平主义的宫崎骏手中完成的原因之一。
同时,“制造美丽飞机”的夙愿也是悲剧味道的源头。在那个时代,飞机首先会被视为是战场上杀人的武器。就连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冯如制造飞机的初衷,也是因为战争的需要:“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
誓必生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
所以卡普罗尼所说的诅咒其实就是踏入战争的时代和战争本身。你看,战争就是这样把一个出色的年轻人的美好梦想以及他呕心沥血的成果变成灰骸。正是对这种“诅咒”的渲染,使《起风了》得以与去年同样描述零式战斗机的电影《永远的零》区别开,变成一部无异议的反战作品。 历史上并未有过著名飞机制造者卡普罗尼与掘越二郎见面的记载。宫崎骏曾经说:“剧中的卡普罗尼,对于堀越二郎是类似梅菲斯托费勒斯的存在”。梅菲斯托费勒斯即魔鬼梅菲斯特,因歌德的戏剧《浮士德》和电子游戏《暗黑破坏神》而为人所熟知。矢志寻求生命意义的浮士德博士、梅菲斯特的诱惑和帮助,这些带有辨证色彩的喻体,让掘越二郎的事业看起来可歌可泣,同时又充满争议。
《起风了》是传记片,却充满梦境和虚构的人物。比如见证疗养院中二郎与菜穗子交往过程的神秘德国人,他祝福这对向彼
此奉献真爱的年轻人,并预言德国和日本都终会破灭,这位德国人的名字“卡斯特鲁普”是来自托马斯·曼的小说《魔山》,这部小说在本片中曾被提到,小说作者的妻子患有肺结核,而所谓“魔山”,在小说中是一座治疗肺结核的圣地。
虚构的人物还有陪掘越二郎度过关东大地震的肺结核患者里见菜穗子。
菜穗子和掘越二郎的交往既给观众带来因爱而生的温暖,同时亦加重了《起风了》的悲剧色彩,她同幕末剑客冲田总司和明治维新时期的俳句改革者正冈子规一样患有严重的肺病。肺病是一种具有浓重文艺色彩的疾病,尤其是东方文化里的杜鹃啼血意象,吻合肺病的症状,能与日本“物哀”的美学理念相对应。
菜穗子作为虚构角色,是出现在堀辰雄的小说《风吹了》(也即“起风了”)和《菜穗子》里面,后者写菜穗子的丈夫身材矮小,名字叫做“黑川”。在动画片《起风了》里面,名叫“黑川”的矮个子飞机设计师变成掘越二郎和菜穗子的证婚人。
菜穗子在九试单座战斗机试飞成功后,回到高山疗养院,此后生死未卜,除在片尾二郎的梦境中说一句“活下去”之外从未出现,仿佛“神隐”一般。所以与其说《起风了》是一部传记片,不如说它更像是一部延续了宫崎骏之前作品亦真亦幻风格的奇幻电影。所不同的是,只能出现在幻想里的蒸汽朋克式大型机械(例如哈尔的移动城堡和《千与千寻》里的“油屋”)在本片中被“美丽的飞机”所取代,这些“美丽的飞机”是经由掘越二郎、本庄季郎们精心设计,从失败到完美,一步一步由草图变成实物,直到飞行天际、一去不返。
而这些“完美”的机械,都在人类历史上真实地存在过。
篇二:《起风了》观后感
《起风了》观后感
----------------结合社会历史批评和《工业文化与工业旅游》听课体会
《起风了》是宫崎骏的收官之作,2013年上映以来被8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第70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第71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外语片提名,并且获得第79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动画片、第85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动画片等众多国际大奖。一直以来都是好评如潮,在此我想用我在文学批评课堂上学的“社会历史批评的方法”来分析这部电影的主题。
一、宫崎骏简介
生于1941年1月5日的宫崎骏是日本著名动画导演、动画师及漫画家,他的作品大多涉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平主义及女权运动,作品风格温婉动人、细腻纯洁的,收官之作《起风了》也保持了这样的一贯风格。
二、《起风了》故事情节简介
作品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零式战斗机的开发者堀越二郎年轻时的经历为原型,讲述了主人公在追逐自己的梦想的过程中经历了失败、社会的动荡、自然灾害、妻子的病痛等挫折,但是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直到最后日本零式战斗机出世。
三、《起风了》主题界定
宫崎骏的很多作品中都有环境保护和反战的主题。但是宫崎骏在解释《起风了》的主题的时候说“这部电影既非对战争予以控诉,亦非意图通过对零式战斗机的杰出之处之描写来鼓舞日本的年轻人,却也不想掩饰二郎真心打造民用飞机的心愿,只希望讲述这么一个忠于自 己的梦想、不断奋进之人的故事。”创作者把这部电影的主题定为“梦想”。但是文学批评中说文本的意义分为:文本的意义、作家的意图、读者的理解。我们用这一观点来理解电影的主题的时候就可以把宫崎骏的解释归为作家的意图,而这部电影在作家意图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主题。比如我们在里面看到的堀越二郎和菜穗子的爱情,还有那些战后生灵涂炭的画面表达出来的对战争的控诉。
四、用社会历史批评的方法来分析《起风了》的主题
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在此我们借用文学批评中的方法来评价一部电影,我想也同样适用。
既然要从社会历史批评的角度来分析这部影片我们首先就应该了解一下这部电影的时代背景,影片中给定的外部环境是二战时期的日本,当时的日本社会经济逐渐萧条、自然灾害频发(影片中也有关于关东大地震的画面)。作品中虽然在刻画主人公追逐梦想上面投入了更多的心思,但是在主人公的经历中我们所看到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以及在主人公的梦中见到的卡布罗尼说的 :“战争结束后我就要制作这个家伙,它不会用来装炸弹,而将用于运载乘客。”“飞机并不是什么战争工具,也不是什么商品,飞机是个美梦,而设计师就是致力于使这个美梦成真的人。”从这里折射出来的反战情绪溢于言表。
五、关于工业与战争关系的思考
结合在《工业文化与工业旅游》这门课的听课体会,我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从人物之间一些或明或暗对于战争的看法,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工业与战争的关系。工业的发展是为
了人类的进步服务的,但是有的时候工业会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为了战争服务,战争也会因为工业的发展而变得更加的残酷,或者说工业的文明程度越高,战争也会变得越来越残酷。比如:如果不设计能够装载炸弹的飞机,那在战争中就不会有飞机轰炸带来大面积的杀伤,但是为了本国的利益,每个国家都必须发展自己的工业,而在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利益冲突很有可能就成为了战争的导火索,而发达的工业又使得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参考文献:《动画电影<起风了>之故事内容分析》,冯夏楠、吴定勇;
《文学批评》王先霈,胡亚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三:日本动画电影《起风了》完整版
导演: 宫崎骏
编剧: 宫崎骏
主演: 庵野秀明 / 泷本美织 / 西岛秀俊 / 西村雅彦 / 史蒂夫·阿尔珀特 / 风间杜夫 / 竹下景子 / 志田未来 / 国村隼 / 大竹忍 / 野村万斋
类型: 剧情 / 动画 /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3-07-20(日本)
片长: 126分钟
又名: 风起(台) / 风起了(港) / 风儿起 / 风平浪静 / 风雪黄昏 / 起风之时 / Kaze tachinu / The Wind Rises
堀越二郎是世界着名的工程师和飞机设计师,设计了一系列的军用飞行器,而这其中又以舰载零式战机为其运用最广泛、最知名的代表作。这种零式战斗机曾经在 日本偷袭珍
珠港的时候,立下了奇功。宫崎骏一向以作品中的反思元素和超自然元素而着称,这次执导根据史实改编的影片,不知道效果会如何。而且宫崎骏从未执 导过传记题材或者是根据史实改编的影片。至于空战,《红猪》倒是沾边,不过那部电影和真正的战争无关。吉卜力工作室也只创作过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影片,那 就是高畑勋执导的《萤火虫之墓》。
说明:国语/日语/粤语 三音轨,默认日语
篇四:起风了影评
影评:
08年《悬崖上的金鱼姬》之后,宫崎骏时隔五年终于又推出了新作。不过,按照他本人的话来说,这是一部花了5年的作品,不是什么“时隔五年”,也就是说这五年时间里宫崎骏老先生整体都围绕着这部新作忙碌着。《起风了》是一部完全不同于宫崎骏之前作品类型的“写实性”动画片,影片中几乎不存在“幻想元素”,有的只是那个“以前的日本”。作品随着一阵阵风从“关东大震灾”飘到了二战结束,在此期间有着“日本人的梦想”,也有着对于“战争的哀愁”,当然还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在那段激荡的时代里,“小人物”们无法改变“社会之风”,他们能做的只有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只有保护好那个他爱的人。
“风”
作为整部电影中最重要的元素,“风”自始至终贯穿着整部影片。“风”作为自由,奔放的象征和影片中的“飞机”非常匹配,而制造飞机的“二郎”们也同样希望自己设计的飞机能够自由飞翔。柔和的曲线,精妙的光影,巧妙的构图以及表情丰富的“风”“雨”“雪”。这都是宫崎骏动画作品的典型元素。关东大地震前火车引起的“强风”把二郎带到了菜穗子身边,命运般的出遇也暗示了他们之后那段传奇般的恋情。之后,二郎为了追寻梦想开始奋斗,可惜诸事不顺,事业进入低谷期。而正在这个时候,二郎在轻井泽和菜穗子再度相遇。偶然也好,命中注定也罢,二郎在这期间度过了自己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谁看得见风?我和你都看不见,但是看到树上微微颤抖的叶子之后,我知道风飘过去了”。尽管他们的恋情很可能像“纸飞机”那样毫无规律的随处飞行,但是二郎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打破“重力”的影响,毫不犹豫的向前行进。尽管有着黑夜,有着暴雨阻挠,他和菜穗子之间的爱没有任何缝隙,风进不了也吹不走。他们或许改变不了整个“社会之风”,但是他们依旧努力的“活着”,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
“梦”
庵野秀明说宫崎骏肯定会拍摄一部这类题材的作品,因为对于宫先生而言,这是他一生的梦想。虽然其自身一直抱着反战态度生活着,但是宫崎骏的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军事控。他热爱战斗机,甚至在其高中生涯期间给报社投稿,那股狂热最终也得到了报社的认可。《起风了》拥有着不可思议的构造,宫崎骏在片尾表达了自己对堀越二郎和堀辰雄的敬意。其实影片的主人公“二郎”就是零战之父“堀越二郎”和作家“堀辰雄”的结合体。明治以来,日本一直追逐着西洋的步伐朝着富国强兵迈进,只可惜最终富国也失败了,强兵同样失败,所有的一切都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但是国家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个人,那个时期的日本国民已经具备了强烈的“向前”意识,只是因为政府的失败政策才没把这些才能发挥出来。战后的“高度经济发展”期就彻底的把舞台留给了这些有梦想,又干劲的大和人民。《起风了》的主人公二郎也是如此,身处乱世的他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他把一切都奉献给了飞机设计,他的目标只有一个:设计出最美的飞机。影片中为数不多的幻想元素就是二郎和意大利飞机设计师卡博洛尼的“梦遇”,梦的共通把两位“阿宅”拉到了一起。二郎从开始时的“在梦中看见飞机的少年”逐渐演变成“在梦中看见自己成为飞机设计师的少年”。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梦语”愈发增多,“梦想”尽管很难实现,但是目标却坚定不移。最终,二郎创造出了那部像小鸟般飞行的白色飞机。据专业人士透露,宫崎骏创造的这部飞机或许是世界上最美的飞机。这或许只存在于“梦中”,但二郎却着实的完成了自
己的梦想。当然,“梦”元素还存在于二郎和菜穗子的恋情之中。二郎和菜穗子“结婚初夜”那段场景或许会永久般的载入电影史册,“梦”一般的仪式之后,二郎和菜穗子结为夫妻。这种近乎理想化的内容和黑泽明的遗作《袅袅夕阳情》非常相似,但是宫崎骏完成了当时黑泽明没能达到的那种高度。“梦”与“现实”之间在此刻已经找不到分界线这绝对是最完美的爱情。
“愁”
昭和初期,美丽的日本。这是电影全片色彩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宫崎骏对日本浓厚的“乡愁”在影片中尽显无遗。甚至有日本影评人说道:看到这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甚至有哭的冲动,这种难舍的情怀或许只有昭和初期出生的那代人才能深刻体会吧。而二郎和菜穗子之间的爱情其实也是“昭和的爱”,这种“爱”在现在的社会中几乎很难找到,这些流逝的东西在老人宫崎骏眼中变得如此不舍。当然,宫崎骏的“哀愁”不只是对于“日本国”,对于战争的“愁”更是这位老人想表达的东西。宫崎骏的“反战思想”众所周知,本片更是直接把舞台搬到了战争年代。但是,电影却很少正面描写战争场景,大多都是暗语。流动的印象派背景,蓝天和新绿之间夹着“血色夕阳”,这种恐惧无疑是战争带来的。战争摧毁着“梦想者”的舞台,战争拆散了一对又一对的恋人,“几乎完美”的“梦想飞机”最终也因为战争散落一地。战争依旧是这世界上最恐怖的东西。不过,影片中飞机设计师们口中常说的那句“我们只是造飞机的”或许会被世人质疑,这或许是影片为数不多的疑点之一吧。当然影片最大的疑点自然还是“庵野秀明”。其实除了开始阶段的违和感之外,EVA之父的声优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和影片整体安静的氛围非常合拍的,可以说是“惊艳演出”吧。
《起风了》,这部宫崎骏老人耗费五年制作的心血之作,其自身反战与军事控的矛盾体勾画出了堀越二郎传奇的半生。很多媒体都称本片为宫崎骏的“遗作”,但其实不管是第几部作品,宫崎骏老人的新作的确即将“完结”,大家一起好好珍惜这126分钟,更随着老人的镜头一起领略日本的乡愁“风”情诗。
采访: 《日本经济新闻》宫崎骏专访:时代追上了我
记者: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文化部 关原NORI子
宫崎骏导演时隔5年推出的新动画电影《起风了》正在日本上映。本片以零式战机的设计者、飞机设计技师堀越二郎为原型,又汲取了文学家堀辰雄的精华,描绘了在灾害、萧条、战争并存的困难时期,一心追求梦想的人们。电影虽然以历史为题材,但宫崎骏表示“其实描绘的是当今时代”。近日,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采访了宫崎骏本人,并询问了其创作该作品的背景与历史观。
记者:在新作中,您首次把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作为了主人公。既不是异想天开的奇幻片,也不是动作片,而是一个现实的世界。
宫崎骏:在拍(上一部作品)《悬崖上的金鱼公主》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领先于时代,但现在时代已经追了上来。就在画完(这次电影中描绘的)日本关东大地震场景的漫画脚本
的第二天,发生了地震(东日本大地震),这让我切身感受到了自己已经被追上。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大量消费文明走向灭亡的第一步,但我觉得当今的时代充满了紧迫感。而(那个时代的)堀越二郎与堀辰雄在面对无法确定的未来的时候,一定也是惴惴不安。我感受到了(他们那个时代与现代)相同的时代特性。
记者:听说您秉持“动画属于孩子”的信念,当初不愿意把这部作品拍成电影?
宫崎骏:当制片人(铃木敏夫)叫我把在模型杂志上连载的漫画拍成电影的时候,我曾经认为他的想法不可思议,觉得没法拍成电影。因为,画这部漫画只是出于我的个人爱好。然而,(工作人员认为)“孩子们也需要接触理解不了的事物”,这一句话促成了这部电影。
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小时候,我每周都去电影院。和现在不一样,当时不是挑电影看,而是放什么就去看什么。《烟囱林立的地方》(五所平之助导演)、《饭》(成濑巳喜男导演)、小津安二郎导演的《茶泡饭之味》等等。在当时,“江湖艺人卖艺遭遇大雨,没有观众上门”之类的内容虽说看不太懂,但也让我品味到生活的艰辛,心情沉重地回家。相比(给孩子看的)打斗片,这些日本的老黑白电影在我心里留下的印象要深得多。
记者:听说您从小就喜欢飞机,上小学时看到的堀越设计的九试单座战斗机的照片,曾经让您受到了强烈震撼。
宫崎骏:在几年前,我曾请人制作了5分之1大小的九试单座战斗机的遥控模型,飞起来真的很棒。这种战斗机采用的是倒海鸥机翼(主翼从中间部分开始向上弯曲的机翼)。因为机翼低,所以起落架较短,有利于减少空气阻力。
这种战斗机曾一时风靡世界,堀越当时一定想制造这样的飞机。就在九试单战即将诞生之前,(日本的飞机)还处于请英国、法国、德国人进行设计的水平。虽然也不乏优秀的技术员和努力研制的公司,但奠定日本式飞机基础的,还是堀越二郎与本庄季郎(电影中作为堀越的朋友登场)。本庄性格开朗、思维清晰,对于自己过去所做的事情直言不讳。而堀越则是英伦绅士的感觉。脑子非常聪明,在堀越看来,显而易见的事情没有讨论的必要。在实际生活中,两个人的关系或许不好,但在电影中,我让他们成了朋友。
记者:请谈谈另一个原型堀辰雄。
宫崎骏:年轻的时候读过他的书,但感触不深。之后,在旧书店中偶遇重温。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了《美丽村庄》、《晩夏》等作品的出众之处。战争时期,堀辰雄生活在日本长野县轻井泽的追分。在寒冷的追分过冬,除了为(抱病的)身体考虑之外,更重要的或许是他已经做好了某些思想准备。而且,他只字不提战争,抱着颗粒无收的觉悟,写下了《大和路?信浓路》。随着一步步地深入了解,我觉得这个人看似柔弱,其实相当坚韧与坚强。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我最熟悉的莫过于堀越二郎和堀辰雄。因此,在描写堀越二郎的内心世界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加进了堀辰雄的东西。
记者:虽然电影描绘的是从日本大正到昭和那个时代,但并没有明显的战争场面。请问您对表现战争有怎样的见解?
宫崎骏:堀越二郎的战斗机被大量投入中国大陆战场。主要用来掩护本庄季郎设计的轰炸机。如果要在电影中表现的话,就需要描写与中国军队的空战。可以想象中国和整个朝鲜半岛(的人们)看到此情此景时会作何感想。这也是在描写那个时代的时候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在制作这部作品的时候,我的想法是“如果不能不拍,那就去拍”。(结果并没有拍)并不是刻意回避,而是因为在作品中找到了在那个时代仍然坚持志向、勇往直前的人物形象。堀越与堀辰雄都是知识分子,他们预感到了(日本在战争中)将走向无可挽回的境地。那么,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就能置身于事外呢?我觉得不是。一个专业人员所能做的,只有为自己的职业尽心尽力而已。
如果在作品中加入军队行进等场景的话,会让人感觉我是故意要证明自己“并没有失去对历史的认识”,因此决定不加这些场景。我不想拍诸如模糊历史、或者表现零式战机强大的“骗人”电影。我决定要拍的是表现曾经为梦想竭尽全力的人们的作品。
记者:您是反战主义者,但又博览世界战争史,对武器也造诣颇深。铃木制片人评价您是一位“矛盾的人”。
宫崎骏:我对武器和铠甲之类的兴趣是常人的3倍左右。但我既不是飞机迷,也不是坦克迷。我在意的大都是坦克中弹是什么声音、坐在坦克里的人和在外面看的人谁会感到恐怖等等。我或许是充满了矛盾。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没有矛盾的人估计也是无趣的人。
电影导演 宫崎骏 记者:您出生在1941年,对于二战中和二战后,您有哪些回忆?
宫崎骏:从记事的时候开始,就常常听到空袭警报。但是,对于1945年8月15日之前的日本,我只有断断续续的些许记忆。而在战败之后,回忆都是对于战败的反省。在那个时代,就连在节日庙会上摆摊的商贩也在埋怨“日本发明的东西只有炊帚”。在战前修建的公园,动物笼子里堆满落叶,歪斜的滑梯锈迹斑斑。往昔的繁荣干枯殆尽。因为有过这样的感觉,所以,对于之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的心中一直打了个问号。我也很讨厌东京塔,因为那只是“穷酸地抄袭埃菲尔铁塔”,让人感觉耻辱。很多人常说怀念昭和30年代(1955年代),这简直让人笑破肚皮,我从来不觉得那个时代有什么好。
另一方面,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定战前是一个灰蒙蒙的世界,但现在我发现并非如此。从民主的意义上来说,(以二战前日本为舞台的)《阿信坐在云彩上》描写的家庭要民主得多。我开始意识到,战前、战后并不是一切为二,而是一个连续的时代。(这次的电影中)加入了我对父亲那一代人的情感。比父亲略长的堀越二郎、堀辰雄的时代,父亲的时代,然后是今天,(过去在自己心中)被分割成一段段的历史断片,(通过这次的电影)连接了起来。
记者:在这次的作品中,您敬爱的小说作家堀田善卫的色彩很浓。
宫崎骏:堀田先生在《正因为虚空的虚空》这本随笔集中引用了旧约圣经《传道书》中的“凡你所能做的事,要尽力去做”。“尽力去做”,话虽简单但直戳胸臆。就像在堀越
二郎梦中出现的意大利飞机制造者卡普罗尼每次都问他“有没有尽力?”一样。的确,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最好都要尽力而为。
记者:有没有兴趣再次执导奇幻片?
宫崎骏:有才能的人现在还是应该拍奇幻片。而且,我觉得在当今时代,必须要制作前所未有的奇幻片。如果要我为当今时代拍摄一部奇幻片,我会拍《幽灵公主》,但已经拍过了。拍出前所未有的奇幻片需要相当丰富的灵感和强大的实力。这估计不是高奇幻(以异世界为舞台),而是具有现实感的奇幻。也就是(剧情)翻来覆去,在虚实难分的状态下,让剧情简单化。现在的我拍起来恐怕有些难度。
以前我能工作到凌晨一两点,然后早上九点接着工作。但现在做不到了。白天如果不花两个小时健身,做做体操之类,即便不是精疲力尽,但也没有力气投入工作。与拍摄《金鱼公主》的时候相比,每天收工的时间也提前了30分钟。我现在痛切地感受到身体已经达到了极限。
我接触动画制作是从当画工开始的,如果不对着桌子工作,就拍不了电影。画工必须要亲自画画才有意义。就算在分镜头脚本上写下这位登场人物在这个时间,做这样的表情,说这样的台词,也弄不清真实的情况。哪怕是在纸上,只有让画(像视频那样)动起来,人物才会变得有血有肉。我才能开始了解登场人物。虽然也有人劝我把画画的的工作交给别人,但对我而言,这就相当于让我放弃拍电影。(完成新片的制作后,现在需要的)首先是放空。最少也要半年。到那个时候再想下一步也不迟。
篇五:《起风了》影评
《起风了》影评
首先,在写入正文之前,满怀崇敬之情,先向动漫大师宫崎骏致敬。感谢他的这么多部经典的电影,给我们的世界带来无限的奇幻、欢乐、感动以及温暖暖的爱。 ——题记
《起风了》这部动画电影是宫崎骏先生的收山之作,想来十分伤感。艺术家都是独一无二的,不知今后还能否有让我们如此为之动容的动画出现?
回想我最早接触的宫崎骏先生的作品,是他的著名的动画电影—《千与千寻》。在以前听同学讲宫崎骏先生的动画怎么怎么好,心里并不以为意。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电视上看了一小段《千与千寻》,我就被彻底地征服了,然后成为了宫崎骏先生的忠实崇拜者。
现在来详细地讨论这部最终之作—《起风了》。这部作品跟宫崎骏之前的作品,是有一些差别的。这次的主角堀越二郎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日本昭和时期著名的的航空工程师。以往作品的主角以及故事背景往往是虚构的,故事会借用一些超自然的神力,不过故事背景一定是来源于现实背景,只不过宫崎骏先生把背景艺术化了,使得影片变得奇妙。但这部作品可以说是相当的现实化,具有相当的真实性。
影片讲堀越二郎从小就立志要造出优秀的飞机,在其成长过程中,他始终不放弃,坚持自己的理想,从一而终。但是在日本
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军国主义盛行,二郎一边制造飞机,一边也陷入了苦恼之中。他开始只是一个单纯地喜爱航空机的少年,但因为战争的残酷性他又不得不陷入了“是否应该制造(杀人机器)零战”的深刻苦恼的泥淖中。影片中他与本庄的对话写道:“日本要和谁打仗?”。“中国,苏联,英国,法国,美国。”。“日本会灭亡”。“管他呢,我们又不是军火商,我们只是想制造出优秀的飞机而已”。最终他还是无法放弃设计制造飞机,这是他儿时就怀揣的梦想啊。
影片一边在写二郎成长为航空工程师的过程,一边又细致描写了他与不幸的结核病少女菜穗子的相遇与爱情。他们最初的邂逅是在火车上,两个少年同时走出车厢透气,因为起风了吹走了二郎的帽子,菜穗子冒险给他接住了帽子,两个少年得以相识。进入车厢前,少女说:Le vent se lève, 少年回:il faut tenter de vivre 。这两句日文翻译为: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电影名《起风了》即来源于此。另外有中文版翻译为: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我认为这句也是极好的,哪个好都是个人喜好问题。而突然爆发的关东大地震使得菜穗子陷入困境,二郎此时伸出无私的援助之手,在少女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为后文埋下伏笔。不过说实话这伏笔太明显了。
再次见到菜穗子是在二郎在宾馆放松心情时期。宫崎骏的作品总是这么浪漫,初识便是此生挚爱,机缘巧合使二人重逢,并且订下终身。可是偏偏老天又不作美,菜穗子身患绝症,使得这
部作品增添了悲伤的色彩,但也使得这部电影异常的感人。特别是影片后面的情节,二郎一面拼命工作,一面又拼命珍惜与菜穗子的最后相处的时间,这段剧情让无数观众潸然泪下,也包括我自己。
影片最后的结局,很朦胧,但其实这样就足矣了。我们已经知晓了过程的无限美好。菜穗子什么时候离世的?二郎后来是不是造出了更优秀的飞机?以及其他一切的问题至少于我来讲都没有了意义。真正美好的东西我已经知晓了并且留下了。
分析完剧情然后谈谈这部电影的意义。最初我观看时,的确存在了一些不解。这部电影讲的是二战时期日本制造飞机进行战争的故事,最后谢幕时又有一句话是:向堀越二郎、崛辰雄先生致敬。然后我有些疑惑,我没明白宫崎骏先生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
而在百度百科上关于这部电影的制作起源部分宫崎骏如是说:“这部电影既非对战争予以控诉,亦非意图通过对零式战斗机的杰出之处之描写来鼓舞日本的年轻人,却也不想掩饰二郎真心打造民用飞机的心愿,只希望讲述这么一个忠于自己的梦想、不断奋进之人的故事。”制作起源还有一段写道: “一向以反战立场著称的动画人,却出于种种原因对杀人的战斗机和战列舰无比痴迷,个中的矛盾性在这部极具个人化色彩的作品里分外突出。也许正因为这份矛盾性以及无处不在的人生八苦况味,令宫崎骏最初全然没有将其拍摄成动画电影的意向。
最终成功促成该企划的正是宫崎骏的老搭档吉卜力工作室制作人铃木敏夫,他于漫画连载之初便抛出映画化的提案,但宫崎骏以"动画电影应为儿童而非成人制作"为理由断然拒绝。而铃木制作人指出"宫崎骏应就其(作品中)的矛盾性给出自己的回答",此言准确击中要害。” 通过这些可以知晓宫崎骏先生因自身的矛盾性本意并不想以此为题材,但最终宫崎骏也想给自己一个回答才决定制作这部动画,毕竟这是收山之作,以后不再有机会了。而这些资料可以把之前的我的臆断否认了。但是貌似宫崎骏先生最终还是没能就自身矛盾性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啊,不然我为什么没有清楚的体会到他的意愿呢?
总的来说,这部作品还是很不错的,还是一如宫崎骏的风格:画面依旧飘逸,音乐依旧灵动,感情依旧真挚。不过因为故事的部分真实性导致了宫崎骏以往作品中的无边想象力和深刻批判力在这部作品中没有突出出来。故事中的堀越二郎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忠于自己的理想,不轻易放弃。而二郎的感情经历正是人们追求的爱情的至高境界。
宫崎骏有一种神奇的力量,用平静的故事激起人们内心巨大的波澜。像《龙猫》中的故事很朴素很平淡,但是却给人以巨大的温暖的感觉。《千与千寻》中的小千寻也因为是一个纯洁善良的人而得到众人帮助最终成功解救父母逃离神隐之地。而宫崎骏对和平的向往也正是无数人的愿望。战争永远是罪恶的,不论你
以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挑起。不要以为人定胜天,大自然有自己的法则,触怒了大自然后果不是人类可以承受的。
在文章最后,再一次向曾带给我们无数光怪陆离的新世界以及无边无际想象力的宫崎骏先生致敬。有时候我也会笑着想:如果世上不曾有过宫崎骏,世界会怎样?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