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漫谈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9:27:04 作文素材
篇一:天文漫谈论文
华中师范大学
《天文漫谈》论文
宇
宙
幽
灵
之
黑
洞
班级:4班
姓名:
摘要:黑洞,从我们发现它的存在起,就一直吸引着我们。它是一个神秘的存在,它是一个不可预知的未来。它,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性质,致使如此多的科学家、学者为之倾倒。那么本文主要是根据现已有的文献资料和网上智慧树课程所涉及内容的讨论进行描述,简单介绍了关于黑洞的一些概念知识、黑洞的存在形式等问题,采用猜测法对黑洞里的世界进行了思考与想象。
关键词:黑洞;视界;强大拉力
一、黑洞的形成
史瓦西半径:如将天体质量压缩到某一半径范围内,则附近一切物质、包括光等辐射将无法逸出。这个半径就是史瓦西半径任何物质压缩到史瓦西半径内都可以变成黑洞。质量越大,史瓦西半径越大。
视界:即黑洞的边界。
黑洞:广义相对论所欲言的一种特殊天体。它的基本特征是黑洞具有一个封闭的视界。
黑洞的形成:黑洞是由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产生的天体。黑洞的质量极其巨大,而体积却十分微小,它产生的引力场极为强劲,以至于任何物质和辐射在进入到黑洞的一个事件视界(临界点)内,便再无法逃脱,甚至目前已知的传播速度最快的光(电磁波)也逃逸不出。
二、黑洞的存在形式
黑洞具有强大的引力场,以至于宇宙间速度最快的光也无法逃逸。它会造成光线的弯曲。由我们人类现在所具有知识、能力和技术,我们并不能真正地观察得到黑洞的存在。我们现在只能根据宇宙间已有的现象及我们所学的知识来推测出黑洞的存在性。至于黑洞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并没有学者观察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黑洞黑洞,顾名思义,肯定就是一个黑色的洞口,一个具有魔力的洞口。那么事实呢?事实是没有人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推测。然而,我同意徐学军老师的观点:黑洞不黑。
我也认为黑洞是一种透明的存在天体。因为光线在到达黑洞的视界后就会像做圆周运动一般绕着黑洞进行旋转,当光线在视界以外的情况下,光线则会绕过黑洞,形成一条弯曲的光线,这条光线可以让我们绕过黑洞看到黑洞背后的东西,就好像黑洞这个障碍物并没有起到阻碍作用一样,它只是把光线变得弯曲了。 而且黑洞也不一定是个洞。黑洞是由物质压缩到史瓦西半径而形成的天体。如果珠穆朗玛峰要达到形成黑洞的大小,那么就要把它压缩到直径为1nm,比很多细菌都要小。而我们的地球要压缩成一个核桃大小。但是,这些都是把物体压缩成为密度很大,体积很小的一个东西。那么,由此说来,任何物质都可以压缩成为
黑洞。黑洞不一定只是一个洞口。说不定它就是另一个世界的存在,在宇宙的某个角落中。
三、假如我奔向黑洞
假如我此生有幸或者不幸能奔向黑洞,那么将会发生些什么?
在我接近黑洞视界时,我的身体受到黑洞的强大引力,将我身体不断地拉长拉长,就好像被吸进一个看不见的洞里,直至身体被拉成碎片。基于目前我们所掌握的资料与知识水平来看,假如我奔向黑洞,并不会发生与嫦娥奔月一样美好的神话故事,事实却是我将被黑洞的强大引力撕扯的支离破碎,甚至于连我的碎片也被吸去,我在世界上的存在就只剩在朋友、父母、老师中的记忆了。
那么,假如,我抛弃这个假设,我还能看到什么现象?或者,别人能观察到除此之外的什么现象?
1、 时间变慢
人们会测得我的心跳会变慢,由最初的正常心跳速率开始变得慢了起来,变成60下每秒、30下每秒、10下每秒、1下每秒,渐渐地好几分钟跳一下。除了心跳之外,我的一切活动都在变慢,我眨一下眼睛可能需要几分钟甚至更长,我迈出一步可能需要更久达一年。这正常吗?在地球上观察的人当然会认为这是不正常的现象,如果在地球上人的心跳这么慢,那么这个人肯定必死无疑。可我此时不是在地球,我是在黑洞,我的感觉应该是正常的,与在地球上无异,只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了时间变慢的效应而已。
2、 光波变长
3、 颜色变红
四、黑洞能量耗尽之后,会把一切都吐出来
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理论显示,当黑洞死亡时可能会浓缩成为一个点,变成一个“白洞”,白洞不像黑洞那样会吞噬邻近所有物质,而是恰恰相反,会喷射之前黑洞捕获的所有物质。这是一项基于推测性引力量子论得出的,如果推测是真是的,那么就可以确定长期以来富有争议的黑洞是否摧毁它们吞噬的所有物质的问题。白洞将喷射黑洞所吞噬的所有物质,忽略其他因素的话,研究人员应该可以检测出高能宇宙射线或者其他放射物。然而,观测人员从外部看到的黑洞会持续数十亿年或者数万亿年。目前只能说推测。
五、结论
尽管现在我们人类的能力水平有限,只能对黑洞做出自己的预测而不能真正的做到眼见为实,但是我们已经在接近,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资料及书籍,让我
补充了许多关于黑洞的知识。如果未来能够被证实,那么将是世界上的一大突破成就。我相信,终有一天,黑洞在我们眼前不再“黑”,我们再不只是猜测,而是得到证实。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一天必会越来越近。
篇二:天文选修课最大的收获
天文选修课最大的收获
马 焕 20114140346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很小的时候对夜空除了赞叹,就只知道天上有三颗星连成线;读高中时,除了计算星体间万有引力那些可怕的公式和数字,剩下的天文学知识就是我能看到的最亮的星是北极星、天上还有牛郎和织女星等。直到听了天文选修课,我才知道三星原来是福禄寿的美好寓意,而且知道了三星是猎户座里的星,春节前后将出现在我国正南方;我才知道天上星星都有着自己的名字,背后有着不同的故事。 前几周的星座、命运 、心意识等,让我了解到星座学的起源和对人生的影响的原因。十二星座又被成为黄道十二宫,早在五千年前已经出现,是因为这些星座有序地排列在太阳的运行轨道黄道上,太阳运行到不同的宫时所降生的人则属于不同的太阳星座。人们认为宇宙中日月星辰的运行影响着万物,甚至人的命运。十二星座以春分为起点,即太阳在每年的3月20日左右运行至春分点时开始排序,依次是: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魔羯座、水瓶座、双鱼座。每个星座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质。而我的太阳星座刚好是老师最喜欢的白羊座。“高度的容忍性,有不畏艰辛的意志力,能发挥拓荒者的精神,颇有领导者的风范”,虽然老师的PPT里满是对白羊们的褒奖,平时关注星座说的我结合自身的优缺点分析后,不得不承认先人们花大量的时间在夜空里连线勾画出来的美丽星座,研究得到的充满神奇色彩的星座学确实有一定的道理。老师提到的心意识的理念,让我觉得我应该对自己充满信心。我相信命运,但我也相信人可以胜天,只要努力我一定可以做出一番事业,让我的家人和朋友都可以生活得轻松。让阳光自然洒播,世界可以很美好!
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是我初中就知道的,但听了老师关于宇宙的结构详细解说之后,我终于对宇宙的广袤有了更明确的概念。对地球来说,太阳系很大。数亿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更巨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银河系正面看去呈旋涡状,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旋臂中,距银心约3万光年。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常简称星系。由星系聚集成大大小小的集团,叫星系团。包括银河系在内约40个星系构成的一个小星系团叫本星系群。另外还有更大、更高一层次的天体系统叫超星系团、本超星系团,以及拥有巨大力量可吞噬一切的黑洞。宇宙大爆炸、膨胀,星体的死亡等,都再次让我惊叹宇宙的浩瀚和无穷力量。
在老师带领我们的星际旅游中,人类显得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不重要。我尝试着用老师教的方法,站在月亮上看地球看自己,站在更广袤的宇宙中寻找自己,却发现地球很小,自己更是渺小。在这样的心境下,我追问自己为什么还要经常为了微乎其微的小事烦扰,何不如卸下包袱快乐地面对生活呢,人生短暂我应该对自己好一点的,要在思想上宽恕别人解放自己。
几周的天文学课,每节课都让人觉得短暂,我总是一面感叹着星空宇宙的奥秘,体验着浩瀚宇宙下微小的自己瞬间的压力全无,一面又盘算着老师是不是还有很多美丽的图片没来得及让我们欣赏,很多视频没有机会放映。有遗憾,但是更幸运,觉得自己应该是成功地击败了99%的人,进入了老师口中的那1%。天文选修课最大的收获,不仅是老师给我们讲授了天文知识,还让我对自己的面对生活的心态有了积极的调整,总之受益颇多。累了的时候,我一定学着黑格尔、泰勒斯去仰望星空,唤醒和提高自己对于自身存在处境的自觉程度,给自己信心。
篇三:对天文学的认识(论文)
题 目:天文学基础
学校名称: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张玄霖
学 号:
指导老师:
日 期: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0907020150 谢献春 2011/11/15
目 录
摘 要……………………………………………………………3 正 文……………………………………………………………4 结束语……………………………………………………………8
摘 要
天文学(Astronomy)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主要通过观测天体发射到地球的辐射,发现并测量它们的位置、探索它们的运动规律、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内部结构、能量来源及其演化规律。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天文学就有重要的地位。天文学正朝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我们期待着天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为科学事业和人们的社会生活造福。
关键字:天文学、研究对象、研究理论、学科、矮行星
正 文
天文学就是研究宇宙中的行星、恒星以及星系的科学。天文学和物理学、数学、地理学、生物学等一样,是一门基础学科。天文学是以观察及解释天体的物质状况及事件为主的学科,通过观测来收集天体的各种信息。因而对观测方法和观测手段的研究,是天文学家努力研究的一个方向。天文学主要研究天体的分布、运动、位置、状态、结构、组成、性质及起源和演化。 天文学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各类天体的起源和演化。天文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都随时同许多邻近科学互相借鉴,互相渗透。天文观测手段的每一次发展,又都给应用科学带来了有益的东西。 通过一个学期学习天文学基础的课程使我对天文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天文学是研究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自然科学,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人类生在天地之间,从很早的年代就在探索宇宙的奥秘,因此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它一开始就同人类的劳动和生存密切相关。它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同为六大基础学科。天文学主要通过观测天体发射到地球的辐射,发现并测量它们的位置、探索它们的运动规律、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内部结构、能量来源及其演化规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天文学的研究对象从太阳系发展到整个宇宙。现在天文学按研究方法分类已形成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学三大分支学科。按观测手段分类已形成光学天文学、射电天文学和空间天文学几个分支学科。“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分支研究的都是地球上的现象,只有天文学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和我们头顶上可望而不可及的灿烂的星空联系在一起。天文学家观测从行星、恒星、星系等各种天体来的辐射,小到星际的分子,大到整个宇宙。天文学家测量它们的位置,计算它们的轨道,研究它们的诞生,演化和死亡,探讨它们的能源机制。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对恒星和行星十分感兴趣。古代的天文学家仅仅依靠肉眼观察天空,1608年,人们发明了望远镜,此后,天文学家就能够更清楚的观察恒星和行星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就是最早使用望远镜研究太空的人之一。今天天文学家使用许多不同类型的望远镜来收集宇宙
的信息。有些望远镜可以收集到来自遥远天体的微弱亮光,如X射线。绝大多数望远镜是安放在地球上的,但也有些望远镜被放置在太空中,沿着轨道运转,如哈勃太空望远镜。现在,天文学家还能够通过发射的航天探测器来了解某些太空信息。天文学的研究范畴和天文的概念从古至今不断发展。在古代,人们只能用肉眼观测天体。2世纪时,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统治了西方对宇宙的认识长达1000多年。直到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才提出了新的宇宙体系的理论——日心说。到了1610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独立制造折射望远镜,首次以望远镜看到了太阳黑子、月球表面和一些行星的表面和盈亏。在同时代,牛顿创立牛顿力学使天文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天体力学。天体力学诞生使天文学从单纯描述天体的几何关系和运动状况进入到研究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造成天体运动的原因的新阶段,在天文学的发展历史上,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19世纪中叶天体摄影和分光技术的发明,使天文学家可以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天体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运动状态和演化规律,从而更加深入到问题本质,从而也产生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天体物理学。这又是天文学的一次重大飞跃。20世纪50年代,射电望远镜开始应用。到了20世纪60年代,取得了称为“天文学四大发现”的成就:微波背景辐射、脉冲星、类星体和星际有机分子。而与此同时,人类也突破了地球束缚,可到天空中观测天体。除可见光外,天体的紫外线、红外线、无线电波、X射线、γ射线等都能观测到了。这些使得空间天文学得到巨大发展,也对现代天文学成就产生很大影响。
随着天文学的发展,人类的探测范围到达了距地球约100亿光年的距离,根据尺度和规模,天文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包括行星系中的行星、围绕行星旋转的卫星和大量的小天体,如小行星、彗星、流星体以及行星际物质等。太阳系是目前能够直接观测的唯一的行星系。但是宇宙中存在着无数像太阳系这样的行星系统。 现在人们已经观测到了亿万个恒星,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很普通的一颗。 人类所处的太阳系只是处于由无数恒星组成的银河系中的一隅。而银河系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星系,除了银河系以外,还存在着许多的河外星系。
篇四:天文学论文
天文学论文
人类在近几百年科技飞速发展,探测宇宙的方式也越来越高效,但至今为止人类没有发现丝毫有关外星生物的确切消息,这是为何?
从人类自身的探寻技术来说,我们的科技已经很发达了,但在宇宙的大尺度下,我们依然显得那么无力。现在的航天技术只能让飞船在地球邻近的几个行星之间飞行,还得是不载人的。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来与外星生命交流,可电磁波从一个点出发相向四周扩散时随着扩散距离的增加,单位空间里电磁波的量会不断减少,就如同黑夜中的一盏灯发出的光在远的地方会越来越暗淡。哪怕是相对于太阳系这个空间尺度,我们发出的信息也很难被太阳系边缘的接收器接受到,除非发射器和接收器隔空相对。在近几十年里各国的宇航局也做出过努力,比如发射刻有歌曲的唱片,刻有人类男女图形的铜板。但仍未有任何回应。
从那些假设存在的高等文明的角度来看。首先,我们得做出以下几个假定:1.这类高等生物的存在方式是我们所能理解的2.他们有在宇宙空间中向很遥远的地方传送信息的技术并且能破译我们的信息。在这些前提下,我们来讨论文明所能存在的时间的问题。我们人类从有智慧到现在也就几千年的时间,至于未来能存在多久不得而知。银河系半径为5000光年,所以银河系外的文明向我们传递的信息到我们这儿所需的时间也得以万年为单位计算。一个文明存在的时间都不一定有万年所以可能一个文明发送了一段信息到另一个文明,等信息传到时,那个文明已经破灭了。
我们在银河系内来看看。1960年,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弗兰克·德雷克提出寻找外星文明可能的方法,是这样的一个公式: N=R*×Fp×Ne×Fl×Fi×Fc×L
这个公式看起来有点庞杂,它以一连串可能性的乘积来计算我们银河系中可能存在多少个文明社会(N)。
R*代表我们银河系内一年之间新诞生的恒星数。宇宙空间是由超新星爆发飞散的碎(平均每30年发生一次)和形成宇宙的大爆炸的副产品——氢气构成。渐渐地,受重力和新的超新星爆发冲击力的影响,这些物质集中于一个地方,慢慢聚积,最后变成一个恒星。这个过程不断重复。
Fp指这样形成的新恒星,平均拥有多少行星的数值。恒星当中,有称为二重星、三重星的,拥有两三个一样大小的太阳,互相交替包围。有人认为这种情况下无法形成行星。但是在我们太阳系里,不是有木星和土星这样的巨大行星吗?这可以视为三重星,同时二重星、三重星有可能有行星。但是,恒星通常有几颗行星,这一点无法确定。
Ne表示在这些行星中,具备有生命发生、进化条件的几率。要使生命产生,就必须有很多液态水。但是,如果行星离恒星太远,水就会冻结成冰;太近则会变成水蒸气。为了使生命进化,又必须拥有岩古构成的陆地。如果行星体积过大,就无法拥有这些条件。此外,还要有大气,小行星有可能因重力不足而飘走,失去大气层。而且,自转周期太长的话,不仅昼夜温差太大,强风的不断吹袭,也使生命很难产生。
Fl表示在满足这些条件的行星中,实际上有生命存在、进化演变的比例。进化必须具有DNA,这是极其复杂、巨大的化合物所产生的遗传方法,这个形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Fi表示形成生命进化到智慧的几率。细菌、树木、草是无法进化成具有智能的生物。它们没有脑神经系统,也没有成长到一定大小所必备的脊椎。拥有神经系统和脊椎的最原始的动物是鱼。而鱼如果总是待在水里,一定无法进化成智慧生物。 首先鱼要变成有四只脚,可以在陆地上走路,然后爬树,再学会用手指抓取东西,还要进化到直立行走。这样,脚和手分工,再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就拥有充足的智慧了。但是,过程并不一定这样顺利。有
生物存在的行星相当多,但如果只有细菌、植物、贝类这些生物,那么就难产生智慧生物。 Fc表示,智慧生物能够与外界进行联系的比例。现在地球主要以电波为星际间通讯方式,但在南美亚马逊流域深处,在新几内亚的深山里,有着未开化的原始人。他们不知道农耕和畜牧,制作铁器等金属用品的技术也很缺乏,只能使用简单的弓箭和棍棒进行狩猎。他们并非是最近才从猿人进化到人类的,他们和我们一样,是几十万年以前就进化了的。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足以容纳无数次变革和经验积累。因此,拥有智慧生命的星球,未必都能达到高度文明,也就未必都能与外界联系,从而使我们感知到他们的存在。 L代表的是文明的平均寿命。地球文明还不算高度发达,却已经面临核子战争和公害等问题的威胁。文明程度越高,遭受毁灭性打击的可能性越大,因为推动它进步和摧毁它的力量都很大,一个意外事件就可能使文明寿终正寝。假如所有的发达文明的寿命都很短,那么如果其他星球上有发达文明,现在早就可能有灭亡了。
我们无法推算L和Fc,因此对于N的数值,科学家们有着不同意见。卡尔·萨根计算出,在银河系中,每100万 个恒星里,就有一个高度发达的外星文明存在,而且他最多推算到每10万个恒星就有一个文明星球。所以萨根人为,在特华塞奇和杰特雷特居礼Ⅰ、Ⅱ这样距离很近的恒星上,有可能存在生命。
德雷克根据这一公式预言有4000个有交流能力的文明社会。阿西莫夫在《外得文明》一书中算出了53万个。
从以上这些信息来看,似乎银河系内的文明很多。但仔细分析他这个公式就会发现,公式所算出来的数值是银河系在一颗恒星存在的漫长时间内可能存在的文明的总数,前面已经说过,两个文明要联系交流,必须处于同一时期,可见,这样的文明并不多。更别说科技达到高水准的文明。
尽管上面的一大篇论证似乎都说明我们无法与外星文明相遇,但,我仍坚信着在这个宇宙中,我们不是孤单的,定有一场邂逅,在未来的未来等着我们。
篇五:天文学概论论文
天文学概论论文
姓名:XXX 学号:AP10XXXX 上课时间及地点:1--18周 周三第四大节主楼201
本学期我选修了天文学概论这门课程,通过一学期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有关天文学方面的知识,也许是因为星空本身就很神秘,充满魅力,指引着我选择了天文学选修课。在课堂上,与浩瀚的宇宙的一次次碰撞,一次次惊叹,一次次感慨;与古今思想的一点点接触,一点点欣喜,一点点感悟;使我的选修课有感叹,有乐趣,有收获,没有遗憾。
从古至今,天空都总是留给人无限的遐想与繁杂的思索。从开天辟地的盘古到夸父逐日;从太阳神阿波罗到月神阿尔忒弥斯;从天圆地方到地心说。古代人对天象都有极大的兴趣。他们或观今夜天象,已知天下大事,或以星座占卜。人类都把自己的构想和希望寄托给力天空。后来,天文学孕育而生,人类开始系统而又科学地研究天上的星星们,天文学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利益与对为来的无限希望。
我从小就对浩瀚的星空充满了好奇,夏天的夜晚对着满天的星星发呆,那时候就想,天上会不会有人,会不会就像电视里面那样有仙人存在,茫茫夜空,浩瀚宇宙,除了地球外,其它地球上是否还存在着生命?生命,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现象吗?地球外还有我们的伙伴吗?天外来客、外星人你在哪里?伴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大大拓展了人们在宇宙空间的活动范围,人们已经用空间探测器拜访过水星、金星和火星,并登上了月球,但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在别的星球上发现生命。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球在宇宙中并不是唯一的。像地球一样的行星有许许多多,几乎遍布宇宙。但是我坚信,宇宙中绝对不止地球有生命存在。我认为地外生命存在的原因有三:一是宇宙中适于生命生存的区域数量很大;二是在地球和太阳系中找到的元素,如C、H、O、N等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同样遍布宇宙;三是有机化合反应在许多环境条件下都能进行。科学家们在暗黑星际云中发现了普通有机分子,更加支持了地外生命存在的学说。我认为从全世界目击的UFO大致就可以推断外星人是存在的。
目前,限于科学水平的发展,科学家们对地外生命的研究途径尚比较有限。其中之一是将实验仪器送入其它行星,但这种方法有局限,无法大量开展。还有一种想法是,假设宇宙中存在具备相同或超过我们这样水平的智能生物,通过电波与其联系。可是由于可能的文明距离我们至少也有几十光年,若能收到回复,也已是百年以后,这是很不现实的。因此,我们不能单纯通过通讯手段,而应借助于实验手段。我们虽没有一个切实的实验方法说明生命是物质演化的必然结果,但如果物理和化学规律是宇宙中的规律,而且我们在实验中精确回溯了生命在地球上存在的途径,就可以使人更有理由相信宇宙中也存在生命。
在整个银河系围绕恒星转动的行星达到了1万亿颗,而人类要想到达太阳系以外的其他恒星,至少要上万年。如果外星人具备来地球的能力,就说明其智慧已远高于人类,即使隐藏在我们身边,也完全可以做到无声无息,不被察觉。另外的可能是,外星人并不和我们存在于同一个时间里;或者由于某种特殊原因,外星人保持沉默。而且我也相信是有时空隧道存在的,那些来到地球上的UFO可能就是无意中穿越时空来到了地球。
我们人类生活在自以为宽广的地球上,而地球在太阳系中犹如沧海一粟。如果将太阳系大小比做万步,人类努力探索太空至今,也还只走出一步而已。而太阳系于银河系来说,则更是微乎其微。银河系浩翰10万光年,但比起目前我们观测到的宇宙120亿光年范围来说,又只是恒河一粒沙。而120光年以外是怎么样呢,我们还无法知道。
但是我们相信,在宇宙中生命甚至智慧生命绝不只是地球独有的现象,虽然是罕见的,我们并不孤单。从哲学意义上说,宇宙的无限注定了天体数量的无限,从而也可以注定存在生命的天体数量同样无限。问题只有一个,就是无法发现。当然这与我们地球的科学技术有关,以我们现在的技术还无法对别的星球进行有人探索,但是我相信有一天地球一定会与地外文明进行交流。
通过学习本课程,我对天文知识有了一个更加系统的了解,同时学到了很多观察天象的经验及技术,激起了我更多的参与到有关天文学方面活动的兴趣。同时,各位老师生动的讲解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丰富的图片以及专业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是成为社会所要求的新型人才的关键。而天文学知识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更培养了一种爱好,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同时,探索宇宙不仅对于整个人类的进步有着深远意义,对于个人,思考宇宙与人生更能让我们的胸襟开阔,思维活跃,成为更有深度的青年。
感谢天文学概论这门课程,感谢各老师的辛苦准备与精彩讲解。也希望本课程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参观天文馆或其他有关天文的博物馆或历史古迹的活动,让我们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天文学知识,培养更多的天文兴趣。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