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多一些宽容阅读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7:33:52 小学作文
多一些宽容阅读答案小学作文

篇一:多一些宽容(习题)附答案

多一些宽容

郭安风

第一课时(4-5-20)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1、导入

阅读标题新闻,谈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新浪网标题新闻:

(1)不满母亲牢骚话 一男子竟然打落母亲两颗牙

(2)男子拒交两角存车费 抡钢锁将看车人打成脑出血

(3)七旬老人在北京西客站餐厅休息挨服务员巴掌

小结:宽容是一种博大的爱,是化解矛盾的良药。宽容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多一些宽容。

2、初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迥异(jiǒng) 摒弃(bìng) 隔膜(m?) 胸襟(jīn) 芥蒂(dì) 憎恨(zēng)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豁)hu?达 和(谐)xié 恩(怨)yuàn 姑(息)xī 和(睦)mù (嫉)jí妒

(3)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A 有了互相间的谅解,就能清心降火。——消除内心的不快甚至仇恨

B 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各种各样的人和事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多一些宽容阅读答案)

C 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内心的不快或互相之间的隔阂

D 面对违反原则的言行,不姑息放纵。——无原则地宽容

3、再读课文,探究问题

(1)作者观点是什么?

明确:人与人相处,要多一些宽容。

(2)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你认为其中哪一点最为难能可贵?

明确:要做到宽容,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四者有一个逐层递进的关系。“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的要求,“互敬、互爱”则是进一步的高要求,尤其是互爱,则是最根本的一点。只有互爱才能真正做到“互谅、互让、互敬”。

(3)文章最后一段并不是讲要“多一些宽容”,是否多余?

明确:不多余,是文章观点的补充论证。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味强调宽容的重要性,可能会导致对丑恶甚至罪恶的姑息,要明辨是非、分清敌我,该批评、惩罚的还是要批评、惩罚。这样,文章做到了既旗帜鲜明,又滴水不漏。

4、当回评论员

要求:选择自己认为写得很好或自认为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摆明理由,写好批注。

示例:1、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

注:三个“一种”,对宽容的性质进行定位,突出了要做到“宽容”的要求之高。

示例:2、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心底无私天地宽。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

这一层用了对比说理的方法。“摒弃私心杂念??把困难留给自己”,是从正面讲道理,说明“让”能消除矛盾;“争名于朝??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从反面讲道理,说明“争”的后果。

5、我是人民调解员

要求:引用课文中关键性语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下面画面中两位同学进行劝说。注意用语委婉,以理服人。

6、要言赏析

(1)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要豁达大度,善于容纳与自己志趣、风格不同的人。

(“最重要的”能不能去掉?能否换成“就”?)

明确:不能。“最重要的”强调这个条件比其他条件更为重要,换成“就”就排除了其他条件。

(2)宽容是一种高尚人格的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三个“一种”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

是并列的关系,都解释了宽容的内涵,且一个比一个通俗易懂,另外三者又形成排比,使说理更为有力。

(3)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猜疑、嫉妒和憎恨”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不能。三者之间有逻辑事理上的层进关系。

7、拓展模仿

(1)林则徐有一则很著名的自题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里的“容”和“大”的内涵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容”指气度,胸襟,抱负;“大”指大事情,大作为,大成就。

(2)文中有一个句子“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这个句子运用比喻说明爱的力量。请模仿这个句子写一句话,说明“宽容”的力量。

宽容能扑灭愤怒的火焰,使人们的关系变得融洽。

8、阅读理解

“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

(1)议论文不仅全文的结构要严谨,段落内部的思路也应该很清晰。请简要分析这段话的说理思路。

前两个句子是总领,然后按照“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顺序逐层阐述,是典型的总分结构。

(2)这段话主要是从正面说理,但也有些层次进行正反对比。请摘出反面说理的句子,并简要分析正反对比的说理效果。

“争名于朝??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说明斤斤计较的危害,论述“互让”的重要。

“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就不会有知心朋友。”——说明不尊重他人的危害,论述“互敬”的重要。

(3)这段话以“讲道理”为主,如果要“摆事实”,你能针对其中的某一点内容列举一个典型的事例吗?

如“互谅”:没有李世民与魏征的互谅,哪有贞观之治的华彩乐章。

(4)选段提出要宽容他人必须互谅、互让、互敬、互爱。“四互”看似并列关系,实际上有所侧重又互相联系。你认为“四互”中哪一点最难能可贵?“四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与同学讨论讨论。

四者之间应该是逐层递进的关系,“互爱”是要求最高的,做到了这一点,前面三点都能做到。

9、阅读迁移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到后面问题

“由于各自个性、习性特点不一样,??使他们的友谊的基础打得更深了。”

上面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试联系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课文中说:“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歌德和席勒本来有点儿文人相轻,但歌德后来能够看到并钦佩席勒的长处,不计较对方的短处,终于既促进了自己努力,又加深了与对方的友谊。可见宽容离不开互谅、互让、互敬、互爱。

10、教师寄语

宽容是枝头温暖的阳光,

宽容是大海广阔的胸怀,

宽容是春天里轻拂的缕缕微风,

宽容是冬夜里跳动的团团火苗。

有了宽容就没有了嫉妒,

有了宽容就没有了贪婪。

宽容是这个世界上一剂最好的药,

她能够医好我们心灵久治不愈的创伤;

宽容是一幅最迷人的画,

她能够给我们带来重振雄风的希望。

朋友,让我们一起学会宽容,

因为,宽容别人也就是珍爱自己。

篇二:《多一些宽容》导学案及答案

八 多一些宽容

一、目标导学

1.理解宽容的真正含义,提升个人人格修养。

2.学习运用对比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二、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1)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字词的字形、字音或成语比较重要,写在下面并在文章圈画出来。(不少于10个)

(2)理解词义

豁达:

淡泊:

摒弃:

斤斤计较:

隔膜:

迁就:

姑息:

芥蒂:

2. 二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通读全文,本文论述的中心是什么?

②你所知道的关于宽容的名言、警句有哪些?摘抄下来积累:

3.三读课文,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疑问摘要: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感情充沛。

(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课文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的?各段分别论述了什么?

(四)三读课文,自主学习,完成下列任务。

1.看了文章的标题,你觉得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提倡人与人相处,要多一些宽容呢?

3.从作者的论述中我们知道,无论从社会的人际关系角度,还是从个人修养的角度,都必须提倡宽容。那么,到底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呢?

(五)合作学习。精读第二段,思考:

1.作者按照什么层次来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明确:

2.“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你认为其中哪一点最为难能可贵? 明确:

3.大家都知道,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主要的论证方法。那么,作者从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时是以摆事实为主,还是以讲道理为主呢?

(六)课堂总结

你认为作者要提倡的是一种怎样的宽容?请你联系实际谈一谈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胸襟( ) 摒弃( ) 迥异( ) 芥蒂( )( ) ......

隔膜( ) 豁达( ) 憎恨( ) 和睦( ) ....

淡泊( ) 湖泊( ) 嫉妒( )( )壁立千仞( ) .....

2.选择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B.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

C.面对违反原则的言行,不姑息放纵。

D.多一些宽容。

3.在“橡皮”“圆规”“直尺”中任选两种,仿照例句,各写一句话。(句式、字数可以和例句不同)

[例句]粉笔:身躯缩短了,生命的轨迹却延长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二)课内阅读

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谅、就是彼此谅解,不计较个人恩怨。人都是有感情和尊严的,既需要他人的体谅,又有义务体谅他人。有了互相之间的谅解,就能清心降火,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厚的人格。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心底无私天地宽。淡泊名利,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相互之间的矛盾关系就容易处理。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你高我低。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自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互爱,就是彼此关心,不计较品格气质的差异。爱能 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 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 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 1.依次在横在线填上恰当的词。

2.你认为“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只做到其中一点,就能说具有宽容这种高尚的人格修养吗?

3.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倡导互谅、互让、互敬、互爱就是要我们不论什么事都要原谅他人,迁就他人。

B文中阐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是运用了对比方法,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C从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的角度来看,宽容首先应该从自己做起,不能只要求别人。 D这段短文的结构是先总述中心观点,再具体阐述。

4.说说自己将怎样培养宽容这种高尚的人格修养。

五、拓展阅读

科学不怕挑战

沈致远

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生物不会

进化,至今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

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

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根本不同,有些科学家一时难以接 受。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说:“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tóu)子。”他还多次提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爱因斯坦屡败屡战,苦思冥想出一个特别刁钻的“理想实验”。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清晨才豁然开朗,利用相对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爱因斯坦仍然固执己见,以至另一位科学家厄伦费斯特都忍不住说:“爱因斯坦,你真不像话!你简直在批判你自己的相对论了。”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理想实验”,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用。

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创世说从信仰出发频频发难,甚至采用行政手 段禁止进化论的传播。结果怎样呢?进化论身经百战,越战越勇,而创世说却破绽百出,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学家频送秋波求援。

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至今为止,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而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作挡箭牌。其实,这些人趁早收旗为好,否则,等到发现挡箭牌其实是箭靶子时,悔之晚矣。

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直面挑战,意在求真求是。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第③④段运用了事例来论证,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

3. 第⑤段申两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4. 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六、课后作业

1.熟读本文,选择你喜欢的语句加以背诵。

2.完成学案“拓展阅读”部分

《多一些宽容》答案

二、预学导学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1)略

(2)理解词义

豁达:心胸开阔,性格开朗。

淡泊:对于名利淡漠,不看重。

摒弃:形容思想上的抛弃、丢弃。

斤斤计较:指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

隔膜:情意不相通,互不了解。

迁就:降低要求,曲意将就。

姑息:苟且求安,无原则地宽恕别人。

芥蒂:比喻积在心中的怨恨、不满或不快。

2.二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人与人相处,要多一些宽容。

②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左传》)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另一颗心宽容。--纪伯伦

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贝尔奈

三、互动探究

(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课文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的?各段分别论述了什么?

按照“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展开。

第一段,论述提倡宽容的意义。

第二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宽容。

第三段,对观点做补充论述。

(四)三读课文,自主学习,完成下列任务。

1.人与人相处,要多一些宽容。

2.从人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看,只有提倡宽容,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个人胸襟的角度看,“有容乃大”。

3.要做到宽容,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文章下面就是从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的。

(五)合作学习。精读第二段,思考:

1.明确:这一段有5个层次,先总说后分说,分说的内容由轻到重,安排十分讲究。第一层(开头2句)是总述。三个“一种”:对宽容的性质进行定位。

2.明确:明确:“互谅、互让、互敬、互爱”四者有一个逐层递进的关系。“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的要求,“互敬、互爱”则是进一步的高要求,尤其是互爱,则是最根本的一点。只有互爱才能真正做到“互谅、互让、互敬”。

篇三:《多一些宽容》练习题2

《多一些宽容》练习题

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注音。(8分)

豁达 () 胸襟 () 摒弃 () 和睦 () 嫉妒 ()() 迥异 () 芥蒂 ()

2.解释下列词语。(8分)

(1)胸襟: (3)大千世界:

(2)摒弃: (4)斤斤计较:

3.中国的酒文化享誉世界,请你写出两句含“酒”字的诗句。(6分)

(1)

(2)

语言表达

4.发挥想象,仿写句子。(4分)

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少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 青年是一首诗,激qing澎湃,

5.在“橡皮”、“圆规”、“直尺”中任选两种,仿照例句,各写一句话。(句式、字数可以和例句不同)(4分)

[例句]粉笔:身躯缩短了,生命的轨迹却延长了。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谅、就是彼此谅解,不计较个人恩怨。人都是有感情和尊严的,既需要他人的体谅,又有义务体谅他人。有了互相之间的谅解,就能清心降火,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厚的人格。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心底无私天地宽。淡泊名利,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相互之间的矛盾关系就容易处理。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你高我低。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自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互爱,就是彼此关心,不计较品格气质的差异。爱能 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 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 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

6.依次在横在线填上恰当的词:(6分)

、 、

7.你认为“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只做到其中一点,就能说具有宽容这种高尚的人格修养吗?(10分)

8.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作者倡导互谅、互让、互敬、互爱就是要我们不论什么事都要原谅他人,迁就他人。 B文中阐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是运用了对比方法,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C从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的角度来看,宽容首先应该从自己做起,不能只要求别人。 D这段短文的结构是先总述中心观点,再具体阐述。

9.说说自己将怎样培养宽容这种高尚的人格修养。(10分)

10.请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宽容。(10分)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二)

(1)古人曾说:“行路三千里,胜读十年书。”这不但说明读书与行路的关系,而且也说明古人并不都赞成读死书。

(2)①“行路”的内容应该是很广的。②今天看来,它应包括旅游。旅行能够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激发我们对祖国的热爱。③“行路”也包括了解各地风土人情、民间习俗、逸闻轶事,这对丰富我们的知识,了解我国地理、历史、物产、资源、民族关系都有极大的好处。④“行路”还包括社会调查。进行一定的社会调查,既能了解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又能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的情况,从而增长我们的社会知识,使我们更加热爱党和社会主义制度。

(3)古代许多学者、作家都是经过漫游才获得丰富的知识,写出不朽的作品的。司马迁、徐霞客自不必说,李白、杜甫的经历也足以说明问题。李白20岁就开始在四川境内漫游。26岁出蜀,他游洞庭、历襄汉、登庐山、走金陵,又北游洛阳、龙门、太原,东游齐鲁、攀泰山,南游安徽、江苏,北至幽燕。晚年流放途中遇赦,又从湘、鄂东游吴、越。他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一生中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旅途中,所以他的诗篇充满浪漫主义,气势磅礴,感染力强。杜甫是河南人,早年也在齐、鲁、吴越一带漫游。中年由陕西、甘肃到达四川。“安史之乱”时他更是颠沛流离。他亲眼看到生灵涂炭,同人民一起感受着国亡家破的痛苦,所以他不但写出了充满爱国感情的《三吏》、《三别》,更写出了被称为“史诗”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4)古人还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把读书与行路相提并论,就是认为理论与实践是同等重要的。南北朝的郦道元发现古代流传下来的《水经》中有很多错误,于是他经过亲自调查,参阅其他著作,写出了一部《水经注》。这部书文笔优美,内容丰富,语言流畅,不但是一部地理专著,也是一部游记,它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水经》。

(5)“读书”与“行路”的结合,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是我们应取的学习方法。

11.第(3)段中画线部分证明的观点是: (5)

12.第(4)段使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13.用“|”给第(2)段文字划分层次:(5)

① ② ③ ④

14.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

8、〈多一些宽容》

1.[解析]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答案] huò jīn bìng mù jí dù jiǒng dì

2.[解析]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答案](1)抱负、气量。文中指度量(2)舍弃(3)指广阔无边的世界(4)在细小的事物上的较量

3.[解析]理解并熟练掌握古诗词。

[答案]例: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4.[解析]是一个开放型的试题,考查对富有哲理性句子的理解与运用。

[答案]略

5.[解析]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定要围绕“富有哲理”这一点。

[答案] 略

6.[解析]考查对短文的理解和对同义词的辨别。

[答案] 包容 融化 化解

7.[解析]弄清“四互”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互谅互让是一种高尚的行为表现,互谅互让是一种高尚的行为表现。

[答案] “四互”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层次一提升,互谅互让是一种高尚的行为表现,互敬互爱更是一种高尚

的思想境界,因此,要使自己具有宽容这种高尚的人格修养,就必须全面做到“四互”。

8. [解析] 结合短文理解。

[答案] A

9.[解析] 要使自己具有宽容这种高尚的人格修养,就必须全面做到“四互”。

[答案]略

10. [解析] 人与人相处应该讲宽容,但不能没有原则,不能善恶兼容,对坏人坏事就不能一味迁。从正反两方面讲明道理

[答案] 略

11. [解析] 考查对短文的理解能力。

[答案] 古代许多学者、作家都是经过漫游才获得丰富知识,写出不朽的作品的

12.[解析]学习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答案] 摆事实、引用

13. [解析]考查分析课文的能力。

[答案] ①|②|③④

14. [解析]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

[答案] “读书”与“行路”的结合,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篇四:八年级语文下册 8 多一些宽容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8 多一些宽容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宽容的真正含义,提升个人人格修养。

2.学习运用对比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学习重点】2.学习运用对比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学法积累】 朗读 点拨 疏导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1)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字词的字形、字音或成语比较重要,写在下面并在文章圈画出来。(不少于10个)

(2)理解词义

豁达:

淡泊:

摒弃:

斤斤计较:

隔膜:

迁就:

姑息:

芥蒂:

2. 二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通读全文,本文论述的中心是什么? ②你所知道的关于宽容的名言、警句有哪些?摘抄下来积累:

3.三读课文,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疑问摘要:

二、课堂导学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感情充沛。

(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课文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的?各段分别论述了什么?

(四)三读课文,自主学习,完成下列任务。 1.看了文章的标题,你觉得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提倡人与人相处,要多一些宽容呢?

3.从作者的论述中我们知道,无论从社会的人际关系角度,还是从个人修养的角度,都必须提倡宽容。那

么,到底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呢?

(五)合作学习。精读第二段,思考:

1.作者按照什么层次来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明确:

(六)课堂总结

你认为作者要提倡的是一种怎样的宽容?请你联系实际谈一谈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三、课堂训练 《补充习题》“随文练习”部分。

【课外拓展】

1.《补充习题》“问题探究”部分: 2.熟读本文,选择你喜欢的语句加以背诵。

篇五:2012-2013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纠错练习(含答案)

(2)这就是赤潮现象。

(3)飞机在掠过锦州湾东部海域上空时,飞行员发现有一大片海水在阳光下泛着褐红色,犹如番茄汤一般。

(4)1998年9月,中国渤海锦州湾海域风和日丽,虽已入秋,夏天的余温却还未从海水中散尽。

(5)这一大片褐红色的赤潮海域有3000平方公里之大,是自1993年中国首次报道发生赤潮以来面积最大的一次。 A.(4)(1)(3)(2)(5 ) B.(2)(5)(4)(1)(3) C.(1)(4)(3)(2)(5) D.(2)(4)(1)(3)(5)

第Ⅱ卷(共82分)

一、积累运用(共24分)

7、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4分)

. 人生始于无xié的童年,经过少年的青sè,带着激情与无知,理想与雄心,笨zhu

chún美之佳酿。

8、默写(每小题1分,错、漏、添字不得分)(12分) 1)淮南秋雨夜,。 2) 3)抽刀断水水更流, 4)

5)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 , , , ,也不 ,更不用 ,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6)我们大家要学习他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的人。

9、通过专题《鸟》的学习,我们对鸟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某班同学利用黑板报出了一期“爱鸟”专刊。以下是其中一个栏目的内容,读后按要求答题。(共8分) (1)鸟中的鹤,身高超群,体态潇洒,人们常用与之相关的成语“ ”来形容人的才能或仪态的卓然出众。白居易的《池鹤》中也有一句诗表达的意思与此类同,这句诗是“ ”。(3分) (2)1982年,国务院决定,每年四月底五月初在全国开展爱鸟周活动,请你拟一条呼吁人们爱鸟护鸟的标语(3分)

(3)请你写出课外写鸟的名句2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52分)

(一)赏析范仲淹《渔家傲》,完成10-11题。(共6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象,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情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1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表现的画面,并说说此句在词中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共16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乙】楚人和氏得玉璞①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②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③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卞和泣玉》) [注释] 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③理:加工雕琢玉石。

12、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策之不以其道 ( ) (2)一食或尽粟一石( ) ..(3)厉王使玉人相之 ( )(4)子奚哭之悲也( ) ..

13、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虽有千里之能 B.奉而献之厉王 C.策之不以其道 D. 厉王使玉人相之 ....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2) 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译文: 15、《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5分)

(三)阅读《伯乐就是你自己》,完成16-20题。(共13分)

伯乐就是你自己

①慧眼识珠者为人景仰,知人善任者功德无量。然而茫茫人海之中,这样的“伯乐”却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我却要说:“千里马,你要做自己的伯乐!”

②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安东尼·罗宾曾经在《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中指出:“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他给我们每个人以无穷的机会去充分发挥自己。”既然如此,我们还等什么,为什么不去做自己的伯乐呢?

③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有一句名言:“人贵能自我发现。”也就是说,你要做自己的伯乐。他本人经过多年的左冲右突,发现了自己写作方面的才能,寻求到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正是因为他发现了自己,才勇敢地将自己的才能展示给了众人,他就是自己的伯乐!

④毛遂地位卑微,却果敢得令人钦佩,在赵国被秦军围困的关健时刻,他不顾旁人的鄙夷和耻笑,挺身而出,鼎力自荐。楚国宫殿之上,他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楚王出兵,救国民于水火之中,留下了“小蔺相如”的美称。毛遂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正是因为他敢于发现自我,欣赏自我,敢于做自己的伯乐。

⑤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千万别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当义无反顾地向毛遂学习,做自己的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然后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气,把自己“荐”出去,去一展自己的风采,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万万学不得那个才高八斗、计谋超群的姜子牙,他用几乎一生的时间来等待伯乐发现自己,要不是在垂老之年偶遇周文王,他的才华险些就被自己的消极等待给埋没了。

⑥我们常常惊羡别人的成功,却往往忽视自己的努力;常常嘴叹命运不公,却很少发掘自己的潜质。那么,从现在起做自己的伯乐吧,别让自己把自己理没,努力地去发现自己的天赋和潜能,并将其发扬光大。把我们心中的巨人唤醒,让我们发现自己、赏识自己,看准正确的人生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总有一天,我们会走进自己心中的圣殿。

(作者:赵锁仙,有删改)

16、说出本文的结构方式: 。(2分)

17、说出第④段运用的典故: 。(2分)

18、品读第⑤段,本端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2分) 19、第⑥段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就作者与韩愈的“人才观”展开辩论,请你将正反两方的观点提炼出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的九匹马》,完成21-25题。(共23分)

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的九匹马

阮殿文

已经二十年没有这么近距离地靠近一群马了。

这天午后,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空的太阳突然隐入低低的云层,我一个人从一座杂草丰茂的丘陵上跑下来,见同伴们都到别处玩去了,就独自在草原上游荡。就在这个时刻,我看到了被圈在围栏里的九匹马。九匹马颜色各异,站立姿态也各不相同,尤其是脸上,各有各的神情和幽思。它们被九根缝绳拴在栏杆上,短短的缰绳与周围辽阔的草原一点也不相称。

其中有一匹马给我印象最深。这是一匹烈性马,它在围栏里踢蹬来踢蹬去制造出的杂乱声,打破了围栏里的沉寂。我走近它后,它似乎收敛了一些,稍稍安静了下来,只是不停地打着响鼻,似乎想要对我表白或是吐露什么;其实,不用它说,我也知道它想表达什么。面对眼前这片面积如此辽阔、花草如此丰茂的草原,谁也不忍心让它成为荒无人烟、无生命在上面奔跑的死寂疆域。

我几次想伸出手去摸摸这匹烈性马的头。我发现,它和我一直在心里仰视的那个自己是如此的相像,在被一根缰绳拴着,而面前又是广阔的疆野时,总是不愿放弃一丝一毫的抗争,即便被捆缚住了,也要发出声声嘶鸣,既喊出了愤怒,又唱出了抗争者的欢乐。 忘了告诉大家,这是围栏里唯一的一匹白色大马,个头比另外八匹马都要高,加之八匹马此刻都或茸拉或低垂着头,个个露出一副随遇而安的沮丧样,这匹白色大马的神采和英姿便更显昂然。

这时,一个中年人突然出现在我身后,问我干什么。我说我在看马。他问我,要骑吗?我问他骑一次要多少钱,他说骑一个小时五十元。我说我不骑。出于好奇,我问他这九匹马平均下来一个月能为他挣多少钱,他说除去场租费和饲料费等开支,一个月下来能挣三四千元。我细算了一下,就算是四千元,一匹马一个月下来才为他挣四百多一点。

我一下子说不出话来。为四百元钱,这些本属于辽阔草原的马,就这样被短短的缰绳长年累月地拴在一个狭窄的围栏里。

我都不好意思称呼它们骏马了,这个“骏”字已经远远地脱离了它们。这时有人喊我的名字。我们要去另一个地方了。我又看了白马一眼,有点不舍地转身向同伴走去。 在我转身走出二十米后,我突然感觉到脊背凉丝丝的,马上意识到会有什么东西从后面袭来。果然,就在这股凉意正往我的身上四处传送之际,我听到一声响亮的嘶鸣。这声嘶鸣,在此刻死寂的草原上,显得十分刺耳。

不用猜我就知道,这是那匹白马的嘶鸣。其实,在离开它之前,我就有种预感,这匹白马不会就这样与我默默告别,它一定会采取一个什么方式,至少也要打个响鼻。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