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一只风筝,因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1:31:57 小学作文
篇一:鲁迅《风筝》_教案
aa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读写文中生字词,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二、教学重点
1、生字词的掌握;
2、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明白作者想要告诉学生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文章思想深刻,学生理解主题,存在一定困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正如歌中所唱“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带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每次看到天空中的风筝,我们便会想到我们天真烂漫的童年。多么想重走一回童年,只因为风筝带给我们很多快乐,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鲁迅先生,来了解一段鲁迅兄弟之间关于风筝的故事。
首先,让咱们先来了解了解本文的作者——鲁迅先生。
(二).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20年代陆续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篇》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三)、进入课文:
请大家带着问题(全班读/抽读/默读)全文。
任务:在读过程中划出段落序号;找出文中生字词;思考课文的中心内容;在有问题的地方做下记号。
生字教学
shí huáng sè 什 物 惊 惶 瑟 缩 shù
宽 恕
chà líng dīng xián
bǐ
丫 杈 伶 仃 嫌
可鄙
zhì nüè duò掷 虐 杀 堕
yì
苦心孤诣
qiáo cuì mú wú
ng chéng wù 恶 gō
憔 悴 模 样 蜈 蚣 惩 罚
多 音 字
给下面的字注音并组词。
shí 什物 mó
模 shén 什么 mú 模样
è 凶恶
ě 恶心
wù 嫌恶
内容概要(可以先让学生试着概括) 课文记叙了“我”小时候毁掉了弟弟的风筝,二十年后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1—2)写我看到北京天空中的风筝,引出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3—4)当年粗暴制止小弟做风筝
给他造成的伤害。
第三部分(5—8)时过境迁,“我”为当年的行为感到深深的自责。
第四部分(9—12)我想讨小弟的宽恕,他却全然忘却,我更加悲哀。
(四). 根据课文的内容,快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不是)
②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 ③课文写作的时间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什么社会吗?(1925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的时候,使得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④文章记叙的顺序有哪几种?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序、倒序、插叙)
(五)课文分析
思考:
1.“我”为什么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我”受封建的老幼尊卑的家规思想的影响,认为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
篇二:风筝练习题
风筝练习题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憔悴( )( ) 诀别( )
什物( ) 虐杀( ) 恍然( )
荡漾( )
2.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
3.这篇散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4.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
5.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
6.“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7.这篇文章是鲁迅写的一篇 (体裁),选自 集 。
8.读微型小说《同意》,补出小说结尾。
要求:补写一句话;含蓄、简练。
秘书送进一份文件。
王厂长像往常一样拿起笔熟练地在上面写下“同意”二字。突然,他睁大了眼睛,笔从他无力的手中滑到了办公桌上。
第二天, 。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只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地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以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是: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糊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的笑着说,就象听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记不得了。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已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们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寒威和冷气。
9.第一段末说“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我”“惊异”的是 ,“悲哀”是因为 ,这句话是结构上的作用是 。
10.“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11.写风筝事件的两段文字,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作者最后送给弟弟风筝并同弟弟一起放风筝,体现了作者 的精神。
13.末段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
14.“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的意思是 ,“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 ,而且指 。
15.这篇散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你读了有哪些感受?
16.对待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二)
①热爱生活的人,对待春天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般真挚而执著。一丝毫不起眼的绿,一抹微不足道的青,都会使他眸子闪亮,盈满青春的光彩;心湖生辉,荡漾幸福的涟漪。春天对于热爱它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股股神奇的魔力和生命力。
②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爱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乳交融。春在河畔,碧波清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于洁白的云朵间,甜脆笑声穿梭浩淼九天。春天果园,红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③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婉转青脆的鸟语,片片馥郁醉人的芳香;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霞;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时拱动的力,树木拔节时喧响的节奏;春天是透明纯净的梦,火热沸腾的歌,灵感流溢的诗;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的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的希望、梦幻和理想。
④热爱春天,播种春天,采撷春天吧!用我们的言传身教去呵护春天、关心春天,用我们的心血精力去编织春天、灌溉春天,呵护关心春天的风吟鸟啼柳绿花红,编织灌溉春天的田园风光妖娆风情,让春天常驻我们身边,永驻我们心灵深处的爱心家园??
17.第②段文字中作者描绘了哪几幅春之图?
18.从内容上看,第②段文字与第①段中哪句话相照应?
19.根据文中第③段的意思,想想看,春天还是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再写出一例。
20.本文在描绘春天时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试写出两种,并举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
①那个夏季到来之前,我还只有在救生圈的环护之下游水的经历,而当那个夏天的季风炎热撩人的时候,爸爸说:你该考取深水合格证了。
②离开救生圈我真的很害怕,但是爸爸两条有力的手臂总在前面迎着我,我手忙脚乱扑向爸爸就像扑向救命的方舟。开始是三米、五米,后来十米、五十米,随着我渐识水性,爸爸离我愈来愈远,但他始终是我的目标,慢慢我就不再把爸爸当救命方舟而是当做永远的岸。 ③到暑热将退之时我已能一气游上2000米,但深水测验那天我仍然紧张。爸爸说,别怕,我在你身边,爸爸一直游在我的身边,我感觉很安全。回家不知有多骄傲地让妈妈赶快把深水合格证缝在我的泳衣上,那年我10岁。
④转年我就被选进区游泳队,参加一年一度的“横渡活动”。那天我极兴奋地游在气球方阵中,却突然“砰”的一声脆响,然后竟是我手中的线绳软软地飘下来。看着那片天空竟没有我心里的一块色彩,心里不知有多沮丧。
⑤精疲力竭回到家,爸妈已经在准备午饭。那天正是周日,爸妈说,他们去看我了,没进去,站在铁栅栏外面,密匝匝的人群挡着他们的视线。我说,我游的是气球方阵。爸妈说,看见气球了,有一只下水不久就爆炸了是不是?我喊起来,那就是我,那就是我呀!
⑥以后年年都游“横渡”,爸妈再没去看过。有几次在水里出风头,喝彩的人里也没有爸妈。夏季里每见我翻出泳衣,他们大多是一句老调,“小心呀!”我早已不是他们怀前膝下的小孩子,也总是很平淡很无味的回一句:“没事儿!”
⑦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季,我只下了一次水,是在一个方圆数十里的小水库,挥臂击水一气游出很远,环身四望,几百米周遭也只我孤身一人。我躺在水面上小憩,忽然就想起20多年前我还是一个初识水性的小姑娘,而今再不会有爸爸的臂膀在前面迎着,再不会有爸爸的身影在侧旁护卫,遥望远岸,人影如蚁,那里面也不会再有爸妈目光的守望。我的童年正是爸妈人生的夏季,如今爸妈已经走在秋日夕阳里,我也在独担这中年的苦夏了,才知这一季很苦很累需要很多血汗付出的辛苦。多少年来每当有人夸我水性,我还只是为自己骄傲,到这时才恍然明白我该对谁心存感激。这样想着,只觉光耀目眩,是一层泪水悄悄蒙上来。
2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斑斓( ) 点缀( ) 嬉水( ) 目眩( )
23.“爸爸只是周日的教练,每天中午下班回家匆匆扒两口饭就顶着烈日陪我去游泳场的是妈妈。妈妈不大会水,就在岸上坐着,守着衣服,看着我,直到我完成爸爸规定的水下功课。”以上内容是从文中抽出来的,应插 段与 段之间。
24.为下列各题选择正确答案:
①爸爸用什么方式教“找”游泳?( )
A.让“我”在水里扑打,他用手臂扶“我”。
B.让“我”在水里扑打,在前面迎“我”。
C.让“我”一个人愈游愈远而不管“我”。
D.让“我”在救生圈环护下学游泳。
②“我”把爸爸当作“永远的岸”意思是( )
A.爸爸身材高大像海岸一样。
B.爸爸站在岸边,那儿很安全。
C.爸爸有力的手臂迎着“我”,令“我”感到安全。
D.“我”把爸爸当作目标不断地向他靠拢。
25.“我”能顺利通过深水测验的直接原因是 。
26.刚下水不久,“我”的心情就沮丧,是因为 。
27.“我”长大了之后,爸爸妈妈为什么不再去看“我”游泳?
28.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风筝》答案
1.略 2.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春光明媚,北京冬季未过,就放风筝,所以“惊异”。见到风筝,就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心头不禁悲哀。 3.反映鲁迅先生知错必改,充满自省精神。 4.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旧“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 5.这一幕,是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 6.表达了更深沉的悲哀。 7.散文;散文;《野草》 8.补写一句结局部分,只要表达王厂长下台,用语含蓄即可。 9.“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引出下文 10.这里所说的“春天”,是小时候的有风筝的故乡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11.鲁迅把对弟弟的压制写得很严酷,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 12.善于自责 13.“我”要讨弟弟的宽恕,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 14.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当时的天气;心头的悲凉 15.略 16.略 17.田野春意图、河畔春意图、天空春意图、果园春意图 18.末句
19.略 20.排比、比喻 21.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22.略 23.②③ 24.BD 25.爸爸教会我游泳,妈妈陪我完成每天的训练。 26.游在气球方阵中,气球爆炸了。 27.因为如今爸妈年老了,而我也已经长大,早已不是他们怀前膝下的小孩子,他们对我的水性比较放心。 28.通过爸妈教我学会游泳这件事,表现了爸妈对我培养、爱护,也表现了我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篇三: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根据语境和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梦想潜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它给了我们划 huá (huá huà)破天穹的翅膀,让我们在广mào 袤 的长空中翱翔;它给了我们驰chěng 骋 草原的骏马,让我们在宽广的牧场上执鞭狂奔 bēn (bēn ban);它了我们点亮黑暗的明灯,让我们在漆黑的世界里洞察万物。
2.古诗文名句填空。(前6题必做,⑦⑧两题选做一题)(8分)
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②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③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洋。(文天祥《过零丁洋》)
④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⑤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⑦很多古人的作品,总让我们陶醉于当时的明月清风、松柏竹林。其实,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只要我们保有内心的一份闲适和豁达,再平凡的生活也有诗意,再繁杂的日子也能美丽。(用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句子作答)
⑧面对浮躁的世界,我们更需要坚守内心的安宁与从容,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要知道贫贱亦能安乐,富贵不可骄人,囿于处境便会无视风景,只顾赶路将致心灵迷失。(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的句子作答)
3.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家奖之后,许多报纸杂志都进行了报道。以下是一些专栏标题,请选择其中一个加以赏析。(3分)
甲:《大河报》标题:莫言空前 莫言绝后
乙:《重庆晚报》标题:世界的莫言 莫言的世界
丙:《齐鲁晚报》标题:高粱红了
我选:选甲
赏析:这个标题用了双关,既盛赞“莫言”首获诺贝尔文学奖,又说明中国文学来者可期,表现了对中国文学的认识和对未来的自信。
我选:选乙
赏析:这个标题用了顶真(针),既点明本期内容是介绍“莫言的世界”,又说明莫言的作品具有世界影响,盛赞莫言。
我选:选丙
赏析:《红高粱》是莫言的作品,在这里“高粱”借代莫言,“红了”借指莫言获奖,因而题目富有暗示性。
4.名著阅读。(6分)
(1)根据阅读印象,写出选段中加点的“他”。(4分)
①我们俩更亲近了。我随时都可以到他那里去,坐在盛满破烂的箱子上,毫不受阻挡地观察他熔铅,烧铜,把铁片烧红,用小锤子在砧子上捶打??他老是把东西拿到天平上称,往杯子里倒各种液体。(选自《童年》)
②他后来便到一个熟人的家里去寄食,也时时给我信,景况愈困穷,言辞也愈凄苦。不久,忽然从同乡那里得到一个消息,说他已经掉在水里,淹死了。(选自《朝花夕拾》)
③他寻思道:“却是恁地好?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选自《水浒传》)
④他要成为一切:工程师、手工人、斫石工人;他要独个儿干完一切:建造
宫登台邰教堂,??由他一个人来。这是一种判罚苦役的生活。他甚至连吃饭睡觉的时间也没有。(选自《名人传》)
① “好事情” ② 范爱农
③ 杨志(青面兽) ④ 米开朗琪罗(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洛)
(2)根据提示写出相关情节。(二选一作答)(2分)
甲:《海底两万里》中,阿龙纳斯教授跟随诺第留号进行了海底探险,在南极曾经因缺氧而窒息,请简要说说诺第留斯号是如何陷入险情,又是如何脱离险情的。
乙:《简·爱》中,简·爱与罗切斯特的婚礼因梅森的反对而终止,请简要说说梅森反对的依据及简·爱随后所做的决定。
答:我选做( ① )题。诺第留斯号在南极冰层之下前进时,冰山翻转撞上诺第留斯号,堵住了所有的出口;后来尼摩船长让诺第留斯号用自身重量的来回冲撞,冲破冰层。
答:我选做( ② )题。依据:罗切斯特已拥有合法妻子,即阁楼上的疯女人;简·爱决定离开桑菲尔德庄园。
5.“鲁迅作品复习”综合实践活动。(9分)
初中新课结束了,老师将三年所学的鲁迅作品列成一张表(见右),布置了三项学习活动,请参与。
(1)活动一:经典重温(2分)
读完经典文学作品,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的言行留在我们的心里,挥之不去。请你选择下列中的一篇作品,就你最难忘的内容,仿照示例,续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课文题目。
七年级上册:《风筝》
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
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
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雪》
九年级上册:《故乡》
九年级下册:《孔乙己》
示例:一件长衫,尽显迂腐落魄。(《孔乙己》)
一只风筝,彰显自省精神。(《 风筝 》)
一声老爷,喊出隔膜悲凉。(《 故乡 》)
一片笑声,尽现世态炎凉。(《 孔乙己 》)
一幅照相,寄托怀念感激。(《 藤野先生 》)
一条船舶,满载纯真快乐。(《 社戏 》)
一座荒园,尽显童真童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2)活动二:观点争鸣(3分)
活动过程中,为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鲁迅,老师摘引了三句话(见下),组织大家探讨鲁迅是“绝望而反抗者”还是“希望而战斗者”,请你也来发表观点,并结合材料②③陈述理由。
①我以为绝望而反抗者难,比因希望而战斗者更勇猛,更悲壮。(《致赵其文,一九二五年四月十一日》)
②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③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生命的路》)
答:我认为鲁迅属于绝望而反抗者,从“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没路的地方”可见鲁迅认为希望是不确定的,现实缺少可走的道路;从对“路”的开拓开辟中可见鲁迅认为必须反抗现实、实践道路才可能创造希望。
(3)活动三:薪火相传(4分)
在鲁迅刚刚去世的时候,不少青年学生自发地来到鲁迅墓前,挥泪宣誓:“先生,没有死;青年,莫彷徨!花谢,种子在,撒播在青年的脑海。”本周班级要出一期主题为“花谢,种子在”的黑板报,请你也来供稿。要求:结合上面列举六册中的两篇文章,用凝练的语言谈谈鲁迅作品在你心中播撒下的“种子”。 答:示例1:鲁迅先生在我心里播下的种子是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如《孔乙己》中对孔乙己悲剧命运的追问,《故乡》中对“新的生活”的思考,都开拓了我的思想深度,对我具有精神引领的作用。他让我懂得在“众口一词”中说出自己的话要有识见更要有勇气。
示例2:鲁迅先生在我心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鲁迅的文章总让人嚼之不尽,常读常新。如他在《孔乙己》中对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描写,让我看到动词传神的力量;又如他在《藤野先生》中用“标致”一词所达到的讽刺效果,显示了独特的鲁迅文字的魅力。
示例3:鲁迅先生的作品在我心里播下了温情的种子。当我读到《社戏》时,我常常想起儿时的伙伴,读《阿长与山海经》时则常常想起我的外婆、奶奶。鲁迅的冷峻给了那个时代,他的温情给了那些童年的记忆。所以鲁迅并不遥远,他写的故事也在我的生活里。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一)蓝色的蓝(20分)
丁立梅
①她报出她的姓时,我们都讶异极了。“蓝,蓝色的蓝。”她笑着说,红唇鲜艳。继而介绍她的名,居然单单一个字,蓝。她的名字,蓝蓝。那会儿,我们正
篇四:26《理想的风筝》阅读及答案
26 《理想的风筝》
一、《理想的风筝》习题
1、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天穹(gōng qióng) 沉(ch?n ch?ng)醉 哽咽( yàn ya ) 枯( kū gū )燥 2、比一比,再组词。
慨( ) 燥( ) 拄( ) 朗( ) 概( ) 躁( ) 驻( ) 郎( )
3、给下列句子中粗体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我故意逗她:“别光说美的,若是冬天呢,天天刮大风,冻得人出不去屋??”( )A、引逗 B、招引 C、停留 D、逗笑 (2).初到北大荒,我感到一切都不习惯。( )
A、开始的;开始的部分 B、第一个 C、第一次;刚开始 D、原来的 (3).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 )
A、脸向上 B、敬慕 C、依靠,依赖 D、公文用语 4、选择最恰当的动词填入句中,体会它们的意思。
染 映 吹 变
(1).当春风( )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 撑 举 托 拿
(2).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枴,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 )着风筝。 伸 张 飘 抖
(3).那纸糊的燕子便( )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
a、倘若不幸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不,他不会的。
。 b、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
c、??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 12、看拼音,写词语。
wú ɡōnɡ jīng miào fēng zheng suān sa gěng ya ( ) ( ) ( ) ( ) ( ) ch?n zuì qīn qia tiān qióng qū rǔ áo xiáng ( ) ( ) ( ) ( ) ( ) 1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慈祥的( ) 舒展的( ) 枯燥的( ) 酸涩的( ) 晴朗的( ) 理想的( ) 1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漫长( ) 舒展( ) 美妙( )
15、文中“仰望”、“注视”都表示看的意思,请你再写两个表示“看”的词语。 ( ) ( )
17、为标题,请结合文章内容,根据你的理解简要谈看法。
。
18、文章以第一,二自然段开头有什么作用?
7、短文最后写道:“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作者并未回答。请你替作
19、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 )的作用,类似的还有第( )自然段的哪一句?
20、思考:
(1)我们上课的笑与刘老师放风筝的笑有什么不同?
(2)“我们”心里酸涩是什么原
因?
。(3)“我们”听了
刘老师笑谈掉腿后如何理解“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一句?
(4)从哪儿看出刘老师的乐观向上、
坚强自信?学生从放风筝中找出关键词
二、阅读《理想的风筝》第7——10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1、比一比,再组词。
慕( ) 蓝( ) 笼( ) 宇( )
暮( ) 篮( ) 茏( ) 芋( )
2、从文中选择合适的形容词填空。
( )的冬季 ( )的乐曲
( )的笑声 ( )的岁月
5、
6、三、扩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百多年前,奥地利军队入侵意大利,意大利军队奋起反抗。由于人少,他们的指挥部被奥地利军队包围了。 奥地利军队从三面向指挥部发起猛攻,意大利军队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侵略军的进攻。但奥地利军队人多炮猛,意大利军队伤亡惨重,渐渐抵挡不住了,急需有人出去请求增援部队。 一位少年鼓手说:“让我去吧!”守卫队的大尉指挥官写了一封信,交给少年鼓手,然后用绳子把他从大楼的窗口吊下去。少年鼓手揣着大尉的信,躲过敌人的监视,猫着腰,飞快地向山坡下跑去。 不一会儿,少年鼓手被奥地利哨兵发现了,随即一阵猛烈的炮火向他射来。少年鼓手不幸中弹倒下了。他咬紧牙关,忍着剧痛,冒着敌人的炮火,爬过山坡。这时,血一滴一滴地洒在他爬过的草地上。 爬过山坡,他又拼足力气站起来,一跛一拐地跑过田野,来到部队的驻地,把大尉的求援信交给了一位军官,便倒了下去。 这位军官一看信,立即派出骑兵,飞速赶去增援。守卫队大尉一看援军来了,便指挥部队出击,两军前后夹攻,侵略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指挥部的围困解除了。 (1)、给这篇文章加一个题目(写在文章前的横线上)。
(2)、这篇课文记叙了 ,歌颂
了 。 (3)、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 。
第二段 。 第三段 。
(4)、解释词语。
增援:
落花流水: 答案:
《理想的风筝》选文阅读及有关练习、扩展训练
一、《理想的风筝》习题
1
qióng) ya ) 2
慨叹 燥热 拄枴 明朗 概况 躁动 驻军 儿郎
3、给下列句子中粗体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A 2、C 3、A
4、选择最恰当的动词填入句中,体会它们的意思。
1、吹 2、举 3、抖 不原这样的结果出现,希望老师永远长寿。)
b、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表示语意未尽,引人思索,表达了“我”对刘老师的深深思念之情。)
c、??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 (引文的省略) 9、请写出两句关于正确面对逆境的名言:
wú ɡōnɡ jīng miào fēng zheng suān sa gěng ya (蜈 蚣) (精 妙) ( 风 筝 ) (酸 涩) (哽 咽) ch?n zuì qīn qia tiān qióng qū rǔ áo xiáng (沉 醉) (亲 切) ( 天 穹 ) (屈 辱) (翱 翔) 1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慈祥的(眼睛) 舒展的(快意) 枯燥的(冬季) 酸涩的(感情) 晴朗的(日子) 理想的(风筝) 1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漫长(短暂) 舒展(蜷缩) 美妙(丑陋)
15、文中“仰望”、“注视”都表示看的意思,请你再写两个表示“看”的词语。 ( ) ( )
、为标题,请结合文章内容,根据你的理解简要谈看法。 标题有两层含义
A:刘老师在每个学生的心理拨下理想的种子,放飞理想的风筝。
B每年春天,刘老师都放风筝,风筝里有刘老师的理想,他把理想放飞。 18、文章以第一,二自然段开头有什么作用?
是以景喻人,也是用春天的景色和风筝勾起我对刘老师的回忆,突出了刘老师对我的影响十分大,让我至今还记得他。
19、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 )的作用,类似的还有第( )自然段的哪一句?
承上启下。类似的还有第7自然段:“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
天放风筝的情景。” 20、思考:
(1)我们上课的笑与刘老师放风筝的笑有什么不同? “我们”笑是因为我们被刘老师幽默的话打动了,不由自主地笑。刘老师“笑声朗朗”是因为他觉得幸福而充实,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力量。 (2)“我们”心里酸涩是什么原因?
因为我们同情刘老师缺了一条腿,我们为他感到难过。
(3)“我们”听了刘老师笑谈掉腿后如何理解“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一句? “我们”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是因为刘老师乐观向上,不以为自己的残疾而自暴自弃,反而拿自己的残疾开玩笑。
(4)从哪儿看出刘老师的乐观向上、坚强自信?学生从放风筝中找出关键词 笑着——不畏困难 叫着———欢快 拄着——身残志坚 蹦跳着——自信
二、《理想的风筝》(节选) 1、比一比,再组词。
慕( 仰慕 ) 蓝( 蓝天 ) 笼( 笼子 ) 宇( 宇宙 ) 暮( 暮色 ) 篮( 竹篮 ) 茏( 葱茏 ) 芋( 芋头 ) 2、从文中选择合适的形容词填空。
(漫长)的冬季 (美妙)的乐曲 (朗朗)的笑声 (屈辱)的岁月
、
(1)、少年鼓手。
(2)、少年鼓手冒死送信的事,他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 (3)、第一段(1):意大利军队被包围。
第二段(2~5):少年鼓手冒死送信。 第三段(6):侵略军被打败。 (4)、增援:增加人力物力来支援。
落花流水:比喻惨败。
篇五:《风筝》笔记
《风筝》
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南腔北调集》等。本文选自《野草》。
二、整体感知
①理清写作思路:
(1—2)看到北京天空风筝浮动,“我”想到了故乡的风筝时节。 (3—4)回忆自己幼年时对小兄弟“精神的虐杀”。
(5—11)中年时“我”明白了过错,想要补过,但小兄弟已经完全忘却了这件事。
(12)“我”无法补过,心里只有一种无可把握的悲哀。
②线索:
明线---风筝
暗线---作者的感情变化
惊异、悲哀——专横、冷酷——懊悔、自责——悲哀
三、感知几个问题
? 1、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
①对小兄弟爱护、要求严格,希望他有出息,体现出手足情深。
②受中国旧教育思想和老幼尊卑的陈腐观念的毒害,所以对他做出了粗暴的举动。
? 2、我为什么会把放风筝看成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
? 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中国旧教育思想压制儿童精神,剥夺他们游戏的权利。
?
? 3、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第5段),意思是:游戏出于儿童的天性,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所以,
不准儿童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的天性。
?
? 4、为什么事隔几十年我要讨小兄弟的宽恕?
? 因为我悔恨、自责,想补过。
? 5、作者对于自己的错误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
? 作者比一般人更严于律己,严于解剖自己,善于自省。
? 6、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不怨恨?
①把兄长的行为视为合情合理,不抗争、麻木,受长幼尊卑不平等思想的影响。
②兄弟情深。
四、精细分析
(一)第一、二段:本文在叙述时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讨论疑难句子。“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问:我惊异什么?我悲哀什么?在文章结构上起何作用?
? 惊异——北京这样肃杀的冬季放 起风筝来,而在家乡放风筝则是
在温和的阳春二月。
? (见风筝)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侯“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
幕永远无法补过。
? 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说,是为了引出下文——对虐杀小兄弟
精神和无从补救这件往事的回忆。
(二)学习第三、四段
1、我和小兄弟对待放风筝有什么不同态度?
? 我:嫌恶、鄙视。
? 小兄弟:最喜欢。
2、我对小兄弟放风筝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严厉管教?
? 我不许他放,并且毁坏了他即将制成的蝴蝶风筝。
3、从哪些神态、语言、行动可以看出小兄弟确实喜欢放风筝?
? 看得出神、惊呼跳跃、苦心孤诣偷着做蝴蝶风筝。
4、从小兄弟喜欢风筝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小孩?
? 从他看别人放风筝:天真、活泼。
? 从他做的风筝与众不同:聪明、善于创新。
(三)第5—11段
1、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做错了吗?我在什么时候知道的?
? 我在中年时偶尔看到一本外国谈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
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此时,我才知道自己做错了。我不仅践踏了一只风筝,更践踏了一颗幼小的心灵,践踏了小兄弟的创新精神。
2、 为什么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的书?”
? 自己一直以为管小兄弟是对的,现在看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
子沉重起来,受到了惩罚,良心受到了谴责,可谓“不幸”。
3、 我知道错了,想补过,希望自己沉重的心能轻松起来,那么我的
心轻松了吗?为什么?
我的心并没有变轻松,反而更沉重、悲哀。因为:①小兄弟全然忘却,无从宽恕我,所以我的心只得沉重着。②当年的虐杀者已醒悟,而被虐杀者却仍处于麻木状态,因而我很悲哀。
(四)12段
1、为什么说“无可把握的悲哀”?
? 小兄弟全然忘却精神虐杀的事,使我无法补救,心情只能一直沉
重下去,这是我不曾预料的,而且也不能把握,所以说是“无可把握的悲哀”。
2、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
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 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
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3、 “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
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一句如何理解?
“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指只有不见春天,不见风筝,才能忘却、摆脱悲哀。
“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还指心头的悲凉。
? 当年的虐杀者和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不以为有错,
现在虐杀者觉悟了,而被虐杀者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是令人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栗的。
五、分析主旨
? 本文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的补过,表现出
“我”对小兄弟浓烈的兄长之爱,歌颂了兄弟情深。
? 本文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的补过,表现了作
者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 本文通过回忆幼时粗暴地禁止小兄弟放风筝,到了中年时补过已
晚的事,说明我们应注重游戏对于儿童的重要作用,并批判了落后的儿童教育思想。
? 本文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补过兄弟二人不
同的态度,说明了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科学思想来指导,只有这样,才不会干出违背情理、愚昧落后的行为,而且对自己的正当权利也应去捍卫。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