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课:运用《陈情表》的材料完成作文材料的转化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7:21:27 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读书课:运用《陈情表》的材料完成作文材料的转化作文
教学目标
1.认识广泛阅读积的重要性,养成积累、梳理素材的好习惯;
2.学会多角度转化素材的方法;
3.整理、思考最新的社会资料,为高考作素材准备。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发散思维,学会多角度灵活运用素材。
教学设想
以学生思考、发言为主,教师引导、点拨。
一、导入新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广泛阅读的重要性,养成积累、梳理素材的好习惯;
2.学会多角度转化素材的方法;
3.整理、思考时代资料,为高考作素材准备。
二、经典回顾
①重庆卷话题: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
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艰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
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
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之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
海寄余生”。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
看穿了一个豪放、淡薄、豁达和开朗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
认识自我就是苏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的长河。重庆考生《诗人•明月•黄花》
②全国丙卷话题: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
有很多人在困难面前抬不起头来,更谈不上有快乐可言。他们不会笑对人生,只有自暴自弃,快乐离他们很远。让我们看看苏轼,仕途的坎坷,造就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当他和同伴被贬时,同伴已是痛不欲生,但苏轼却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态笑对人生,这是何等的胸怀!有这种胸怀的人还担心快乐会走吗?有这种胸怀的人必定会有自己的幸福,会在
人生的扉页留下光辉的一笔。陕西考生《我的快乐妙方》
③2005年湖北卷感悟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出与入”
苏东坡无疑是一个少有的智者,民生社稷、江山兴废,他牵挂于心,“入”出沉甸甸的责任和举措,“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他不会忘记肩头的重任。然而,力不从心时,他也懂得“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出”于当“出”,他的睿智甚至常常表现在这样简洁纯真的话语之中,好一个潇洒豁达的才子。湖北考生《钓罢归来不
系船》
思考:有什么感受?
三、课堂小结:
树叶对根的情意
——— 读李密的陈情表
陈情一表
演绎了多少亲孝
老祖母的床前
可有一柄留有余温的饭勺
独有你
星火催逼无效
你竟然脱下官帽
独有你
江山不保
你竟然回家恪守孝道
独有你
冒死违命
名利荣辱身外抛
你怜小时无乳的嘴角
你怜无父无母的独苗
你怜祖母只能形影孤独相吊
你怜床前无人服侍的汤药
你怜乌鸦也能感恩反哺
你怜自己竟不能肝胆匍匐敬老一勺
你为什么爱祖母爱得这样深沉
因为祖母是你的动脉
你的心跳
走在招魂的路上
———读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冷雨霏霏,
你心鼎沸。
把冷融化,
你用唐诗去温暖,
你用杏花、用方块字去温暖,
你用大小米芾的米点去温暖,
你用傅聪的黑白键去温暖,
你用你的稿纸你的笔你的诗文去温暖,
你用澎湃的赤心去温暖。
你走在李白采石矶捉月的的路上,
走在黄冈诗韵的路上,
走在橘颂的路上,
招魂,
你走在招魂的路上。
冷的雨,
在你的心头如键敲打,
敲打出了离愁的那一枚传票,
敲打出了屋漏的鬓丝,
敲打出了那枚白玉香瓜,在博物馆里的静谧,
敲打出了一根老藤绵延,
不是齐白石的藤蔓丝丝缕缕的缠绵?
冷的雨,
是《诗经》里的雨雪霏然,
是长相思的起伏波澜,
是长巷短巷那飘忽的雨伞,
是黑头发黄皮肤翻开的词辞源,
是你凝望杜甫草堂踟蹰静默的双眼。
你为何在日本的瓦屋,想起四川的稻田?
你为何在丹佛他山,想起台北厚厚的苔藓?
你为何在基隆的防波堤,
嗅到了故乡惊蛰的草色与春天?
你的心在渴望春天,
嘉陵江的布谷鸟,
把潮润润的音乐晕染。
你,把潮湿的心,
灌入唱片。
篇一:高三作文材料的积累运用
高三作文材料的积累运用
高三作文训练不同于高一、高二阶段的训练,高一、高二侧重培养写作习惯和熟悉各种文体的写作,高三则需要培养综合写作能力,培养应试作文的能力。为了改变我们的作文中心不明确,行文构思散乱,句子干瘪的毛病,我们可以运用“储备材料——整合材料——运用材料”三步作文材料积累使用法,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为了丰富自己作文的材料库,我们可以这样去做:
(一)整理课文中的材料
课本里有大量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名言名句,那些或成功,或失败,或壮心不已,或追求不息的故事都是人生奋斗的篇章,都是我们作文的好素材??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可以对高中所学过的语文课本里的材料进行搜索、筛选、概括,分册分类整理我们的材料。(熟读课文是运用的关键,从今天开始,拿起课本朗读吧。)
比如《香菱学诗》,林黛玉首先要学诗的香菱具备这样一些“基本”要素:“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二)收集从历史、政治等其他科目获取的材料
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有很多经典的材料值得我们去收集。漫漫历史长河中的一位位挥斥方遒,意气风发的“风流”人物,一个个让人或荡气回肠、或遗憾叹息的历史故事,无不是写作的好素材;政治书里一条条经受时间考验的哲理真知,一次次时代风云变幻的政治格局,其实正是我们对生活的再思考,再认识。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些材料记录下来,收入我们的作文材料库。(你的历史书、时事材料还在吗?)
(三)收集名言和哲理
要善于在课本或课外读物(包括报纸)中收集名言和哲理。如《读者》里许多小故事都同时发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储存的珍宝。
(四)收集具有时代气息的材料
作文不是掉书袋,不是名人事迹的列举,当今社会,新事物新现象、新信息新问题层出不穷。一篇优秀作文,一定是内容充实丰富生动的,它或挖掘历史素材的时代内涵,或抒写时代青年的风采,或展望美好未来前景等,但都应该能够很好地反映出作者的生活以及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体现出作者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从现在起,让我们一定要养成看书读报且及时记录的好习惯,社会生活、人间百态,绝对为我们提供着源源不断具有时代气息的材料。
只要用心,生活处处皆“粮草”。
以李密《陈情表》为例说明
写作素材:李密初任蜀国尚书郎。蜀国灭亡以后,晋武帝征召他任太子冼马。他上《陈情表》辞谢,恳请晋武帝允许他辞不赴命,供养祖母。直到祖母死后,他才出仕,官至汉中太守。
(1)“孝”养长辈
“李密对祖母的‘孝’让我感受最深。现代社会发展神速,科技水平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从物质的角度看,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是极为先进的。但是伴随着物质的进步,许多人的‘精神’却越来越落后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在一些人身上逐步流失着,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社会蓝图非但无法实现,有些人甚至连自家的长辈也不奉养??”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鸟儿尚且懂得反哺,人呢?作为高级动物,人更应该懂得孝敬长辈,这正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高级’之处??”
(2)进谏言必须讲究方式方法
“学了这篇课文之后,我深切地意识到说话艺术的重要。如果李密直接而简略地只说‘我要奉养祖母以尽孝道,所以我辞不就职’,那么也许晋武帝迫于舆论压力而不得不准许他,但是当时晋武帝内心肯定不舒服至极,说不定事过没多久,晋武帝就会找个莫须有的罪名来处置他,即便没有,那么李密此后恐怕也为官无望了。但是在这一篇奏章中,李密运用了恰当的方法,将同样的话用不同的方法表达出来之后,让晋武帝既体会到李密对祖母的孝情,又感受到了李密对他的尊崇,龙心大悦之余,自然打从心底接受李密的说法,又怎会不准呢?”
(3)陈述观点的过程要严谨、思路要清晰,才能令人心服
“要想让你的论点获得他人的认可,你就必须做到论证严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我认为李密在这方面做得很出色。在写这篇奏章时,李密内心可能有多种情绪、情感同时出现,但是在最后下笔时,李密却只体现出对祖母的孝心,以及对皇帝的忠心,这是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而作的决定。李密最后的目的是在不得罪皇帝的前提下,达到‘辞不就职’的目的,所以他就必须将一些可能会影响这一目的实现的因素排除掉,然后将他的理由重新整理,来使皇帝批准他的要求??”
(4)沟通至关重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空间上的距离越缩越短,可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距离却越来越远。学习了《陈情表》后,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沟通太重要了’,语言上的沟通,可以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处境,达到‘理解’的境界。如果李密没有把自己的处境告诉晋武帝,没有和晋武帝沟通,那么晋武帝就不可能理解他,也就不可能让他不去就职,至少也要办他个‘抗旨不遵’之罪??”
接下来,我们可以以这四点作为论点,到已经学过的古诗文中去寻找论据,并将寻找到的‘论据’按类别整理好,再制作成一个个人写作素材库。比如:
(1)孝顺长辈
孟宗哭竹:吴国孟宗,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从此母子俩相依为命。孟宗一直很孝顺他的母亲,对母亲侍奉有加。有一次,母亲病重,很想吃鲜笋做的汤,但这时已快冬至了,天很冷,根本没有笋长出来。孟宗实在没办法,心里焦急万分,可是束手无策,便忍不住跑到竹林里,抱着毛竹痛哭。突然间,眼泪滴落的地方,露出了几茎竹笋。孟母吃了鲜笋做的
汤后,病居然立刻就好了。
王祥剖冰:晋朝时的王祥,生母很早就去世了,继母朱氏对他百般挑剔刁难,可是他反而对继母更加敬爱孝顺。朱氏很喜欢吃新鲜的活鱼,就命王祥去抓,可是当时正值严冬,所有的江河都冻结了。王祥顶着严寒来到河边,脱掉衣服,开始在冰上凿洞,希望鱼能出现。就在这个时候,冰突然自己裂开,竟然有两条鲤鱼跃了出来。
子路背米:孔子的弟子子路非常孝敬父母,他从小家境贫寒,常吃一般的野菜,但他怕父母吃野菜营养不够,就到百米之外去背米回来奉养双亲,一年四季不论寒风烈日始终如一。
寿昌弃官:宋朝朱寿昌,七岁时被迫与生母分离,但他心里始终思念着生母,后来虽经屡次打听,却始终没有生母的下落。直到五十多年后,寿昌认为再不找到母亲怕是没有机会了,于是他就断然辞去官职,亲自走遍全国寻访母亲。当他辗转得知母亲的下落时,母亲已七十多岁了。
(2)游说有术
郑伯以“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说服烛之武,烛之武以郑国的存亡对秦国的利害关系说服秦伯退师;
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人的回答不约而同,从中邹忌得到启发——他们都是“有求于我”,于是邹忌入朝见威王,并以此事作比,指出威王所受到的蒙蔽,最终使威王广开言路,齐国也因此“战胜于朝廷”;
触龙以赵太后对长安君的疼爱之心为依据,指出“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让赵太后为长安君“计深远”,达到使长安君“质于齐”的游说目的;
孟子以齐宣王不忍牛无罪而就死地说明王有仁爱之心,可以施行王道,最终说服齐宣王,“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3)沟通
俞伯牙、钟子期在心灵上相互沟通,“高山流水”奏知音,成就了“知音”美谈;蔺相如和廉颇在没有沟通时,廉颇不理解蔺相如,甚至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而当蔺相如顾全大局的一番话传入廉颇耳中,将相二人开始有了沟通的条件,廉颇负荆请罪,又有了沟通的实际行动,于是二人终成刎颈之交。
如何建立个性化的资料库。
要想在写作或作文考试时候能够文思泉涌,就要注重平日的积累,只有量的积累,才能产生质的飞跃,使自己下笔如有神。
适当地背诵现成论据资料,特别是新鲜的资料,可以有利于开启思路,但是单纯的记忆背诵,不如每日花些许时间,将一两则课内外文字资料解读一番,并做几十字的笔记,不但能增强有意记忆的效果,而且更能够提高阅读、写作和语言运用等各方面的能力。
一、按一定顺序梳理并编排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关事例、故事、寓言、背诵的名言警句、诗词赋以及文史知识,编排成语故事,英语、政治、历史、生物、地理课本上所见到的事例。
各科课本内的故事较为熟悉,如果课后将其梳理一遍会加深印象,即使在考试时的紧张匆忙时刻,也容易搜寻和使用。而且在课外从多方面联想,发掘材料的意义,就会发现别人从没有发现的道理,这种老题新作,就是创新。
【编排方法建议】
⑴概括一句话事例或故事。
每个事例按照“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情、结果怎样”的内容,用一句话概述事例或成语故事,并且说明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论证什么道理。
如果一个事例可以多用,可以在事例后面注明可以论证的几个论点。如果可能,建议从不同角度概述事例来论证几个论点。每个论点用一个单句或一个复句概括事例来论证。
当然,这只是一种知识梳理的方法,用一句话提要,目的在于便于记忆和节省时间。在写作实际应用时,你可以根据需要,还原材料;或者用几句话把问题说清。
这种做法不但可以加深你对所学事例的印象,而且可以提高审题立意能力,这也是语言运用的缩句训练,一举多得,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
Ⅰ、无私才能无畏
——为了救国,触龙冒死进谏太后送子当人质。(单句)
Ⅱ、父母爱子则为之作长远打算
——触龙劝谏太后,为让长安君今后能够立足于国而送他当人质解救国难。(长单句,双宾句)
——触龙要求送子参加皇宫卫队,让他为国建功立业。(承接复句)
Ⅲ、一片苦心,诚则生巧,巧言来自真心。
——触龙句句闲语闲情,步步委婉讽喻,危词警动,说服太后送子为人质。(承接复句)Ⅳ、忠言未必逆耳——触龙话保健,论爱子,情理结合,说动太后为国送子当人质。(承接复句)
Ⅴ、说好话才能办成事
——触龙夸太后为燕后“计深远”,剖析诸侯为子孙“计短”的教训,言之有理有据有情,打动太后送子当人质,为国立功。(承接复句)
——触龙以爱子为话题,沟通情感,说动太后送子当人质为国立功。(承接复句)⑵抄写语文课文有关目录,并注明课文可以作为哪些论点的论据材料。
这种方法较为简易容易记忆。
【例】
①以小见大。
(以闺房琐事论邦国大计。《古文观止》的编者赞叹:“千古臣谄君弊,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②寓教于乐。
(谈笑风生,于闺房私语趣事中引出严肃的谏题。)
③学会说话艺术,办好事情。
(从自身取譬,巧妙说理。)
以上加下划线的部分即论点提要。整理时可以只整理论点。但如果有好材料或想法可以用括弧加补充说明。
⑶把课文中的文史知识(主要是诗人生平事例)与有关诗文结合编写论据素材。
【例】
杜甫忧国忧民,自家屋漏,疾病缠身,却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广寒士,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心声。
陆游心系国土,僵卧孤村,尚思戍守轮台;行将作古,仍望收复九州。(改写诗句)
这种训练,可以与文史知识记忆和古诗文背诵一起进行,使各种训练相辅相成,提高学习效果。
二、设置书报剪贴和读书笔记本。
书报剪贴本可以按内容题材编排。在剪贴书报之后,在书报文章下面概述内容、提取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训练。
【训练示例】
压缩下面一段来自网站的资料,并且从中提取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自信的价值
2001年5月20日,美国一位名叫乔治?赫伯的推销员,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了小布什总统,布鲁金斯学会得知这一消息,把刻有“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赠与了他,这是自1975年以来该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尼克松总统后,又一学员登上了如此高的门槛。
布鲁金斯学会创建于1927年,以培养世界上最杰出的推销员著称于世,学会有一个传统,就是在每期学员毕业时,要设计一道最能体现推销员能力的实习题,让学生去完成。克林顿当政期间,学会出了这么一个题目:请把一条三角内裤推销给现任总统,8年期间,有无数个学员为此绞尽脑汁,可是,最后都无功而返,克林顿卸任后,布鲁金斯学会把题目换成:请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
鉴于前8年的失败与教训,许多学员知难而退,个别学员甚至认为,这道必要实习题会和克林顿当政期间一样毫无结果,因为现在的总统什么都不缺少,再说即使缺少,也用不着他们亲自购买,再退一步说,即使他们亲自购买,也不一定赶上你去推销的时候。
然而,乔治?赫波特却做到了,并且没有花多少功夫。一位记者在采访他的时候,他是这样说的:我认为,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布什总统在得克萨斯洲有一农场,里面长着许多树,于是我给他写了一封信,说:有一次,我有幸参观您的农场,发现农场面长着许多矢菊树,有些已经死掉,木质已经变得松软,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头,虽然从您现在的体质看,这种斧头显得太轻,因此你仍然需要一把不甚锋利的老斧头,现在我这儿正好有这样一把斧头,它是我祖父留给我的,很适合砍伐枯树,假若您有兴趣的话,请按这封信所留的信箱,给予回复??最后他给我汇来了15美元。
乔治?赫波特成功后,布鲁金斯学会在表彰他的时候说,金靴子奖已空置了26年,26年间,布鲁金斯学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推销员,造就了数以百计的百万富翁,这只金靴子之所以没有授予他们,就因为学会一直想寻找这么一个人,这个人不因有人说某一个目标不能实现而放弃,不因某件事情难以办到而失去自信。
乔治?赫波特的故事在世界各大网站公布之后,一些读者纷纷搜索布鲁金斯学会,他们发现在该学会的网页上贴着这么一句格言: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
答:
【解题分析】
原材料是一则消息报道,因此它在导语部分已经概述事情主要内容。即介绍了人物、事件和结果。但是这则消息的起因很重要,它是材料的主题所在,因此概括时不能遗漏。
【答案示例】
Ⅰ.压缩文段:
2001年5月20日,美国一位名叫乔治?赫伯的推销员,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了小布什总统,为此布鲁金斯学会把刻有“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赠与了他,这是自1975年以来该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尼克松总统后,又一学员登上了如此高不可攀的领奖台。
下页篇二:浅谈如何利用课本积累作文素材
近水楼台先得月
——浅谈如何利用课本积累作文素材
论文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这里的应用能力当然就包括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却是,学生的写作能力逐年下降,作文中素材匮乏、陈旧的现象极为普遍。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我尝试在教学中通过深挖课文素材、补充相关文本相关资料、整理课本素材等方法,帮助学生有效积累作文素材,写出“高考作文阅卷细则”里要求的“材料丰富,论据充实,意境深远”的优秀作文来。
关键词:利用课本作文素材
肖川先生说过:造就一个人的书卷气,提升其思想和内心世界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写作可以锻炼一个人的逻辑思维,使之表达时用词恰当、准确,对个人的文学素养以及想象的空间都有一定的提高,最重要的是可以锻炼语言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这里的应用能力当然就包括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却是,学生的写作能力逐年下降,作文中素材匮乏、陈旧的现象极为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课业压力等原因,使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少,也无暇阅读,故在写作中既缺乏鲜活的生活实例,也不了解很多经典的名人事迹,使学生在写作时呈现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状态,他们的作文有的内容空洞,有的事例陈旧或不够经典,还有的为凑够字数废话连篇。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我尝试在教学中深挖课文素材,教会学生灵活运用教材,把教材作为语文各项能力的基础,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知识迁移,让他们认识到课本,也是作文材料“无尽藏也”,从而帮助学生有效积累作文素材,写出“高考作文阅卷细则”里要求的“材料丰富,论据充实,意境深远”的优秀作文来。
一、分析、深入挖掘教材,多角度解读教材中的名人经典事例。
在我们的高中教材中,有很多名人经典事例,如《烛之武退秦师》《陈情表》《记念刘和珍君》等等。这些文章,传达出先贤们无穷的人格魅力。我们多角度、深入解读他们的事例,就可以为作文做好素材储备。下面我以必修一中的《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为例看看具体如何做好这方面工作。
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秦晋联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如累卵。国难面前,烛之武临危受命、孤身出城;强秦帐内,烛之武不卑不亢、字字珠玑。终于,谈笑间,干戈化为玉帛。主人公烛之武满腹经纶却一直不被重用,他韬光养晦,坚持隐忍。并能在国家关键时刻尽释前嫌,挺身而出。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爱国精神、社会担当与责任感、勇毅、口才或机智的重要作用、不计前嫌等。而从郑国君主身上,我们又能看到知错就改的意义。短短的一篇文章,有诸多角度可以审视,可以作为不同的作文话题的典例。
而在接下来的《荆轲刺秦王》一文中,荆轲义无反顾地踏上刺秦之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换来多少世人的赴汤蹈火、义无反顾。他的义气、诚信、壮烈、过人的胆识,都是值得肯定与颂扬的,也扣合了这样一些角度的作文立意。
语文课本是许多语文学科专家们投注极大的努力、苦心孤诣了几年的成果,文章内容又有着
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它涉及到的是社会、生活、人文、科学、为人、处世等等的方方面面;它们既是鲜活的例子,也是可供二度创作的不竭源泉。对课文素材进行再次利用,既是对教材的深度挖掘,也是较好的素材积累方法。教会学生多角度深入挖掘课文,将课本的阅读材料与作文训练结合起来,巧用、化用课本材料充实自己的作文构思,省时省力,简单易行。
二、在教材基础上,适当拓展、补充,使素材丰富。
除了多角度解读教材中的名人事例,对于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我们还可以以教材为蓝本,适当拓展、补充,使之素材进一步丰富化,也使得他们对很多课文内容理解的更深入,写作更有深度。
例如在教授选修读本《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儒家思想这一部分时,我适时地引入了鲍鹏山先生的《黑暗王国里的残烛》,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这一伟大的人格魅力,看到了圣人铁肩担道义的责任感和火炬般的耀世的光芒。学生们从鲍鹏山先生对孔子的解读中,理解了孔子为什么能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五千年不变、不朽的精神领袖。对孔子深刻地认识和鲍鹏山先生文章中震撼人心的语言,都化为了学生作文中的精华,使学生受益匪浅。而且学生在这样的认识下,学生才可能看到孔子的坚持、面对磨难的不屈、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对异己思想的包容等,进而才能准确运用孔子的生平事迹作为作文素材。
再如讲授李清照的诗词时,我带着学生一起阅读了梁衡先生的《乱世中的美神》,学生走进了李清照各个不同的人生阶段,对她的诗词和人生结合在一起解读。这样学生对于李清照的诗词和她本人的解读就不再停留在浅层次的层面上。他们对李清照的各个时期有了不同的了解,对李清照的“愁”有了全新的认识:李清照骨子里所追求的是一种人格的超群脱俗,这就难免像屈原一样“众人皆醉我独醒”,难免有超现实的理想化的悲哀。这样李清照就不仅是一个爱国女词人的形象,对人物的了解使得学生写作素材更丰富,解读也更深入了。
三、分类整理素材,便于熟悉、记忆、准确使用。
经过对课本素材的整理、挖掘和适当补充,我们发现内容相当多。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制作表格来引导学生作好语文课本中的写作素材的积累和整理工作。
课本中的文学形象
课本中的名人名家
通过这样的整理,学生会对素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这样整理出来的素材清单便于随身携带、阅读、记忆,可以有效起到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素材的作用。
四、对课本素材,或展开想象,或记叙抒情,进行多角度写作,学以致用。
在多角度、深入对课本素材进行解读后,我们要还原到一个根本问题上来,即学以致用。好的素材对于一篇作文来说固然重要,但是如何将素材精当、优美地呈现出来,更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因此我告诉学生,素材积累不只是要了解、理解,更要运用素材积极练笔,让素材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所以在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后,我引导学生或展开想象,或议论抒情,做好相关练笔。
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我们可以展开想象:
“是夜,万籁俱寂,暗淡的月光中,烛之武凭借着一条粗陋的绳索,艰难地顺墙而下,蹒跚着迈向秦营。这艰难而伟大的一步啊,一步迈出,就迈向了有去无回的危险,迈向了前途的生死难料,迈向了虎视眈眈的虎狼之窝。满头的白发飘扬在深秋的寒风中。在这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国将不存,何以家为?也是前行的蹒跚脚步更加镇定。今夜的月光啊,照耀着一个老人执着前行的身影,照耀着一颗慷慨赴难的爱国之心。”
再如,对于陶渊明我们可以进行抒情议论:
“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
当然我们也可以教会学生,将素材并列使用,形成排比:
“廉颇年迈。仍思舍身为国;越云古稀,枪挑五名魏将;张辽跃马,威震江东吴楚;李广弯弓号,尽退南下匈奴。英雄本就该生得顶天立地,死的轰轰烈烈,而不是穷途末路,困死与藩篱之中。谭嗣同说“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秀夫携小皇帝跳海,后人赞其刚烈,他死得轰轰烈烈,人生亦已无憾。”
在素材积累和写作练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做好这样的从横向、纵向与深度、广度等多个方面,以片段训练为主的练笔,引导学生随时积累、掌握,随时运用。这样做随时能捡拾到“最美的珍珠”,耗时少,效果好。
“课本,语文课本,它是一座富矿;它是一口深井;它是提高学生创作兴趣的源泉。用足语文课本,开动脑筋,灵活处理好这一阅读材料,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被自然地激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有感而发。这里的“多方面地积累素材”提醒我们,其实,“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不必舍近求远,课文素材,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