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原文及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3:29:28 体裁作文
篇一:《陌上桑》学案及译文
【古今异义】
1.但坐观罗敷(坐),古义;因为。今义;坐下。
2.使君谢罗敷(谢),古义;请问。今义;感谢,道谢。
【词类活用】 1.罗敷喜蚕桑(蚕桑),{名次作动词;“采桑养蚕”} 2.青丝为
笼系(系),{动词作名词;“络绳”}
作品译文:
太阳高挂在东南角,照到了我秦氏的楼房。秦家有位美丽的的女郎,她的名字叫罗敷。
罗敷喜爱养蚕和采桑,经常到城南角采桑。用黑色丝绳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
的提柄。头上梳着堕马髻,耳上挂着明月珠。缃绮做下裙,上身穿着紫色的短袄。当路上行
人看到了罗敷,就放下担子抚摩髭须。当少年看到了罗敷,就脱下帽子整理发巾。使耕田的
忘了犁耙,使锄地的忘了锄头。耕锄者归来相互抱怨耽误了劳作,只因看罗敷(的美貌)。 太守从南方骑着马走了过来,五匹马拉的车徘徊不前。太守派个小吏前往问是谁家的女子,
回答说:“秦家有位美丽的女子,她的名字叫罗敷。”太守又问:“请问罗敷今年几岁?”小
吏回答说:“二十岁还不到,却比十五岁要大些。”太守问罗敷:“能与我坐一辆车走吗?”
罗敷上前对太守说:“太守怎么这么愚钝!太守有自己的妻子,罗敷有自己的丈夫。" "
东方出现了一千多车骑,我的夫婿就在最前头。用什么来辨识我的丈夫?那白马后面跟着黑
色的小马。马尾上系着黑色的丝带,马头用黄金丝支撑的网状物兜着。腰中佩着鹿卢剑,可
值千万余。十五岁就做了府中的小官,二十岁在朝为大夫。三十岁官拜侍中郎,四十岁做了
一城的太守。夫婿有洁白的皮肤,脸上长着疏朗的胡须。从从容容地迈着方步,在府衙里慢
慢走着。在座有几千人,都说我的丈夫与众不同啊!”
内容分析
第一段,写罗敷的美貌。首先写环境美和器物之美来衬托她的美貌,然后重点写她的服
饰之美,最后通过侧面描写烘托她的美貌,无论是行者还是少年,无论是耕者还是锄者,都
倾慕她的美丽,激起读者的想象。本段写她的外表美,铺衬下文的心灵美;写劳动人民对罗
敷的健康感情,与后文使君的不怀好意形成对照。 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罗敷的美色,
向她提出无理要求。先是使君的马徘徊不前,使君对罗敷垂涎三尺,继而上前搭话,询问姓
名,打听年龄,最后提出和罗敷“共载”的无耻要求,暴露了使君肮脏的灵魂。写使君的语
言行为步步深入。 第三段,写罗敷拒绝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本段全部由罗
敷的答话构成,回应使君的调戏。斥责、嘲讽使君愚蠢,声明自己已有丈夫,丈夫威仪赫赫、
荣华富贵,仕途通达、青云直上,品貌兼优、才华横溢。罗敷的伶牙俐齿使自以为身份显赫
的使君只能自惭形秽,罗敷的不畏权势、敢于与权势斗争的精神充分体现出来了,表现了她
的人格魅力。
作品鉴赏
全诗共分三解。解为乐歌的段落,本诗的乐歌段落与歌词内容的段落大致相合。第一解
从开始至“但坐观罗敷”,主要叙述罗敷的美貌。第二解从“使君从南来”至“罗敷自有夫”,
写太守觊觎罗敷容姿,要跟她“共载”而归,遭到罗敷严辞拒绝。第三解从“东方千余骑”
至结束,写罗敷在太守面前夸赞自己丈夫,用意在于彻底打消太守的邪念,并让他对自己轻
佻的举止感到羞愧。
篇二:陌上桑
美丽的事物令人欣赏,美丽的女子让人心动。然而外表的美丽总会随着时间消逝,唯有内在的美好能益见芬芳。汉朝就有这样一位女子,她不只容貌出众,纤细聪慧,而且情感专一、不畏强权;她的故事成了乡里传颂的歌谣。一起欣赏汉乐府名篇,〈陌上桑〉。
----------------------------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著名的叙事诗,它的内容描写一位美丽的采桑女子秦罗敷,机智巧妙地拒绝了太守追求的故事。这首诗属于乐府中的“相和歌辞”,通篇充满真挚情感及优美的词句。整首诗分文“三解”(“解”是乐府中配乐演奏的音乐段落),也就是三个音乐段落,情节分明,有对白,有人物的性格展现,而且看出了罗敷的机智和贞亮的性情。
第一章描写秦罗敷的美貌。
[诗 原文]
日出东南隅, 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 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 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 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 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 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 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 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 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 (一解)
[译文]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了,照耀在我们秦家的高楼上。秦家有个美丽的女子,她的名字就叫罗敷。罗敷擅长养蚕种桑,她时常在城南边上采桑。她手上提的竹篮子真是纤细呀,有青丝做的绳子,还有桂枝做成的精巧挂勾。她头上梳了斜斜的堕马髻,耳上挂着闪亮的明月珠。她穿着浅黄色的丝绸下裙,还有紫色的短袄上衣。每一个路人经过看见了,都会不自禁地放下担子,手摸着胡须忘神地凝视起来。年轻的男子看到了罗敷,赶紧脱下帽子,重新整理头巾,想要吸引她的注意。耕田的人看见罗敷,突然忘记手上的犁耙;锄地的人一见到罗敷,就把锄头忘在了地上。他们因为贪看罗敷延误了回家的时间,惹得妻子不高兴了,两个人互相抱怨了起来。
全诗一开始像个说书人一样以骄傲的口吻描述起这位美丽姑娘,她的纤细、她的美貌是如何吸众人目光。罗敷是一位贤慧的女性,她喜欢的工作就是针线活儿,所以她采桑来养蚕,。她可不是一位平庸或土里土气的姑娘喔,她头上梳着半偏的堕马髻,那是汉朝最时兴的发式,这种发型有点眼慵懒地下垂,并且从中分出一绺头发自由散落,好像刚从马上摔了下来一样,有一种妩媚跟楚楚可怜的姿态。她身上的衣服质料细致,连手上采桑用的竹篮子都非常地讲究。
罗敷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她的魅力无人能够抵挡,然而这出众的容貌也为她带来了危机。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原来是太守的车驾到了!太守看见了美丽的罗敷,竟想运用他的权势将罗敷带回去做姬妾。
[诗 原文]
使君从南来, 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 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 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 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
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 罗敷自有夫。(二解)
全诗第二章,就写使使君因为心醉于罗敷的美貌而想要抢夺她。
[译文]
太守的车驾从南边来了,他一见到罗敷,这拉车的五匹马徘徊不前了。太守派小吏前去询问,“那是谁家的漂亮姑娘?”小吏回来报告:“这是秦家的女子啊,她的名字叫做罗敷。”太守追问:“罗敷今年多大年岁了?”回答说:“她二十不到,但已然超过十五岁了。”太守亲自邀请罗敷:“你愿不愿意跟我一同乘车回去呀?”罗敷自己走上前来回答:“太守怎会说出这般傻话呢?您已经有了妻子了,我也早已有了丈夫啊。”
虽然只是一个纤弱的女子,罗敷却毫不犹豫地赏了太守一个闭门羹。然而仅凭这样的勇气,恐怕还不足以让有权有势的太守死心呢,罗敷心生一计,开始夸耀起自己的丈夫。
[诗 原文]
东方千余骑, 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 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 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 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 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 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 皆言夫婿殊。(三解)
[译文]
你看那东方来了上千匹马呀,我的夫君就驰骋在队伍最前方。要怎么辨认出我的夫君呢?他就是那位骑着白马,后头又有骑着小黑马侍从跟随的好儿郎。他的座骑尾上系着青丝线,马笼头还镶着黄金饰样。他的腰中挂着鹿卢宝剑,价值可有千万余钱。他才十五岁时已经是饱读诗书的官府小史,二十岁入朝做了大夫。三十岁成为皇帝身旁的侍中,四十岁已经是掌管一城的首长。他的皮肤白皙,下巴
还留着漂亮修长的胡须。走起路来踏着威仪的方步,在官衙里进退周旋不疾不徐。官员聚会时在座有好几千个人呢,个个都说我的夫君出众不俗。
全诗第三章写罗敷的夸夫。罗敷所形容的夫君简直是完美的化身了,他地位崇高,学识丰富,相貌清俊,允文允武,太守想将眼前的美女强取强夺是根本不可能成功了,也只好知难而退。当然,这一切或许都只是罗敷的吹嘘而已,但她言词中对丈夫的倾慕与婚姻的忠诚却是丝毫不假呢。
----------------------------
读完整首诗,不知道听众朋友们是否已经注意到,其实从头到尾作者都没有描写罗敷的样貌呀!他从周缘来烘托:藉由罗敷出场时的日照,她使用的器物,衣着,和发饰的精巧,衬托出罗敷的纤细和容光;再从观者的忘我,点出罗敷的容貌出众。通篇虽无一字提及罗敷的五官和身材,反而让读者们能各依自己的喜好在脑海中打造出罗敷的美丽模样。接着,作者又非常实体地描绘出了原本应该很抽象的人物性格,藉从罗敷与太守的应对,让人们具体地感受她的勇敢与聪慧;所谓实者由虚处着笔,虚者由实处写出,如此高妙的技巧,无怪乎是为汉乐府名篇了! 节目最后,就请您欣赏翻译自古谱《琴适》,由郭莹先生编曲及演唱的 〈陌上桑〉
篇三:陌上桑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
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注解
字音
隅(yú) 敷(fū) 笼系(xì) 倭(wō) 堕(duò)
髻(jì) 缃(xiāng) 绮(qǐ) 襦(rú) 捋(lǚ)
髭(zī)须 著帩(zhuó qiào) 踟蹰(chí chú) 姝(shū) 宁(nìng)可
共载(zài)不(fǒu) 千余骑(jì) 骊(lí)驹(jū) 系(xì)马尾鬑鬑(lián)趋(qū) 词义
〔陌上桑〕:陌:田间的路。桑:桑林。
〔东南隅〕:指东方偏南。隅,方位、角落。我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
〔喜蚕桑〕:喜欢采桑。喜,有的本子作“善”(本人认为喜好,因为突出了罗敷的另一层美)。
〔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笼,篮子。系,络绳(缠绕篮子的绳子)。
〔笼钩〕:一种工具。采桑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竹筐。
〔倭堕髻〕:即堕马髻,发髻偏在一边,呈坠落状。倭堕,叠韵字。
〔耳中明月珠〕: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明月珠,一种大个儿的宝珠。
〔缃绮〕:有花纹的浅黄色的丝织品。
〔襦〕:短袄。
〔下担捋髭须〕:放下担子,抚摩胡子(和下接诗句都是形容看得出神)。捋,抚摸。髭,嘴唇上方的胡须。须:下巴上长的胡子。
〔脱帽著帩头〕:把帽子脱下,只戴着纱巾。古代男子戴帽,先用头巾把发束好,然后戴帽。著,戴。帩头,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
〔少年〕:古义(10-20岁)男
(但):只是。
〔坐〕:因为,由于。
〔使君〕:汉代对太守、刺史的通称。
〔五马〕:指(使君)所乘的五匹马拉的车。汉朝太守出行用五匹马拉车。
〔踟蹰〕:徘徊不前的样子。又作“踟躇”。
〔姝〕:美丽的女子。
〔颇〕:稍微
〔谢〕:这里是“请问”的意思。
〔宁可〕:愿意。
(不):通假字,通“否”音也为“否”的音。
〔一何〕:何其,多么。
〔东方〕:指夫婿当官的地方。
〔千余骑〕:泛指跟随夫婿的人。
〔居上头〕:在行列的前端。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何用〕:用什么(标记)。
〔骊驹〕:深黑色的小马。
〔骊):纯黑色。
〔黄金络马头〕: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络,这里指用网状物兜住。
〔鹿卢剑〕:剑把用丝绦缠绕起来,像鹿卢的样子。鹿卢,即辘轳,井上汲水的用具。宝剑,荆轲刺秦王 时带的就是鹿卢剑。
〔千万余〕:上千上万(钱)。
〔小吏〕:太守府的小官。有的本子作“小史”。
〔朝大夫〕:朝廷上的一种高等文官。汉代宫名,大夫。大(dà)
〔侍中郎〕:出入宫禁的侍卫官。
〔专城居〕:作为一城的长官(如太守等)。专,独占。
〔白皙〕:指为人清廉,注:不可翻译成“皮肤洁白”,原句句意为:他为人清廉,而不是他为人皮肤洁白。
〔鬑鬑颇有须〕:胡须稀疏而长,须发疏薄的样子。白面有须,是古时候美男子的标准。颇;稍微。
〔盈盈〕:仪态端庄美好。
(冉冉):走路缓慢。
〔公府步〕:摆官派,踱方步。
〔殊〕:出色,与众不同,非同一般。
〔置辞〕:同“致辞”,即答语。
【古今异义】
1.但坐观罗敷(坐),古义;因为。今义;坐下。
2.使君谢罗敷(谢),古义;请问。今义;感谢,道谢。
3.宁可共载不(宁可),古义;愿意。今义;表示选择关联。
【词类活用】
1.罗敷善蚕桑(蚕桑),{名词作动词;“采桑养蚕”}
2.青丝为笼系(系),{动词作名词;“络绳”}
3.罗敷前置辞(前),{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翻译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自家取名叫罗敷。罗敷善于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以期引起罗敷对自己的注意。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回来后埋怨自己,只是因为贪看了罗敷的美貌。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到这,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漂亮的女孩。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儿,起名叫做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多少岁了?”小吏回答:“还不到二十岁,但已经过了十五了。”太守请问罗敷,“愿意与我一起乘车吗?”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怎么这样愚蠢!太守你已经有妻子了,罗敷我也已经有丈夫了!”
(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怎么识别我丈夫呢?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为人清廉,长得皮肤洁白,有一些胡子;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出色。”
结构 第一段,写罗敷的美貌。首先写环境美和器物之美来衬托她的美貌,然后重点写她的服饰之美,最后通过侧面描写烘托她的美貌,无论是行者还是少年,无论是耕者还是锄者,都倾慕她的美丽,激起读者的想象。本段写她的外表美,铺衬下文的心灵美;写劳动人民对罗敷的健康感情,与后文使君的不怀好意形成对照。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罗敷的美色,向她提出无理要求。先是使君的马徘徊不前,使君对罗敷垂涎三尺,继而上前搭话,询问姓名,打听年龄,最后提出和罗敷“共载”的无耻要求,暴露了使君肮脏的灵魂。写使君的语言行为步步深入。第三段,写罗敷拒绝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本段全部由罗敷的答话构成,回应使君的调戏。斥责、嘲讽使君愚蠢,声明自己已有丈夫,丈夫威仪赫赫、荣华富贵,仕途通达、青云直上,品貌兼优、才华横溢。罗敷的伶牙俐齿使自以为身份显赫的使君只能自惭形秽,罗敷的不畏权势、敢于与权势斗争的精神充分体现出来了,表现了她的人格魅力。 鉴赏 全诗共分三解。解为乐歌的段落,本诗的乐歌段落与歌词内容的段落大致相合。第一解从开始至“但坐观罗敷”,主要叙述罗敷的美貌。第二解从“使君从南来”至“罗敷自有夫”,写太守觊觎罗敷容姿,要跟她“共载”而归,遭到罗敷严辞拒绝。第三解从“东方千余骑”至结
束,写罗敷在太守面前夸赞自己丈夫,用意在于彻底打消太守的邪念,并让他对自己轻佻的举止感到羞愧。
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貌美品端、机智活泼、亲切可爱的女性形象。一般来说,人们认识一个人,总是先识其外貌,然后再洞达其心灵。《陌上桑》塑造罗敷的形象也依循人们识辨人物的一般顺序,在写法上表现为由容貌而及品性。罗敷刚出现,还只是笼统地给人一个“好女”的印象,随着叙述的展开,通过她服饰的美丽和路人见到他以后无不倾倒的种种表现,“好女”的形象在读者眼前逐渐变得具体和彰明。第二、三解,诗人的笔墨从摹写容貌转为表现性情,通过罗敷与使君的对话,她抗恶拒诱,刚洁端正的品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从她流利得体,同时又带有一点调皮嘲弄的答语中,还可看出她禀性开朗、活泼、大方,对自己充满自信,并且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不受侵害。当然这只是大致的概括,事实上,作品在这方面也不乏灵活的安排。如第一解虽然主要写容貌,“罗敷喜蚕桑”则又表现出她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第二、三解虽然主要揭示她内心情感,但第二解使君立马踟蹰不前,分明又暗中映显出罗敷美貌丽态的魅力,第三解罗敷夸扬丈夫姿容,与一解总述罗敷美好“遥对(”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不正可以见到罗敷本人的倩影吗?诗人笔下的罗敷品貌俱美,从而赋予这一艺术形象更高的审美价值。读完全诗,人们对罗敷的喜爱比起诗中那些忘乎所以的观望者的态度来更加深厚真挚,因为他们还仅仅是为罗敷的容貌所吸引,读者却又对罗敷的品格投以敬佩。从这一意义上说,《陌上桑》与《诗经·硕人》在摹绘美人的形象方面,其区别不仅在于具体手法的不同(这一点下面还会谈到),还在于它由比较单纯地刻画人物的容貌之美进而达到表现性情之美,这后面一点显然在文学形象的创造史上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陌上桑》在写作手法方面,最受人们称赞的是侧面映衬和烘托。如第一解写罗敷之美,不用《硕人》直接形容具体对象容貌的常套,而是采用间接的、静动结合的描写来暗示人物形象的美丽。先写罗敷采桑的用具和她装束打扮的鲜艳夺目,渲染服饰之美又是重点。“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些诗句一字不及罗敷的容貌,而人物之美已从衣饰等的铺叙中映现出来。前人评汉乐府《江南》诗句“莲叶何田田”,说:“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花不待言矣。”张玉谷《古诗赏析》卷
五。这话也可以被运用来说明本篇上述诗句的艺术特点。更奇妙的是,诗人通过描摹路旁观者的种种神态动作,使罗敷的美貌得到了强烈而又极为鲜明、生动的烘托。“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人类对异性美(尤其是在形貌方面)就更为敏感,同时也会表现出更高的热情。这些男性旁观者为罗敷深深吸引,乃至有意无意地做出一些想取悦罗敷的举止,(“脱帽著帩头”的动作暗示了自己未婚)正说明他们看到罗敷时激动不宁的心情和从她身上获得的审美满足。借助于他们的目光,读者似乎也亲眼饱睹了罗敷的面容体态。这样来塑造人物形象,比借助比喻等手段正面进行摹写显得更加富有情趣;而且由于加入了旁观者的反应,使作品的艺术容量也得到了增加。这是《陌上桑》为描写文学形象提供的新鲜经验。
除了从侧面摹写形象外,本篇还善于从侧面表达意图,这主要是指第三解罗敷夸夫的内容。对这段内容,人们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诗中“夫婿”是罗敷实指其夫,另一种意见是罗敷虚设一夫,更有人断定这一段是诗中的糟粕。“夫婿”究竟是实指还是虚设,这是弄不明
白的问题,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倒是应该弄清楚:罗敷当时为何要讲这番话?意图何在?她集中夸赞自己丈夫的尊贵和美好,这显然是有明显的针对性。因为调戏她的是一位怀有特殊优越感的太守,罗敷说自己丈夫尊贵,则使其优越感变得可笑;又因为太守看中她的是美色,罗敷说自己丈夫美好,实际上是说只有丈夫才可以与自己相配。罗敷这段话句句夸夫,而客观上又句句奚落太守,这正是全诗侧面写法的又一次运用。诗歌的喜剧效果主要也是从这里得到体现的。第三解在整篇作品中不是可有可无,更不是什么糟粕,而是诗篇的有机构成。
幽默风趣是《陌上桑》明显的风格特点。如写旁观者见到罗敷时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的种种神态,十分好笑,而又无不是乡民的真趣流露。又如罗敷讲自己的年龄,“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口齿伶俐,而又暗带调皮,“颇”字尤见口角语态之妙。最后一段罗敷盛夸夫婿,使眼前那位听着的太守感到通身不自在,羞愧难状。这一寓严肃的主题于诙谐的风格之中的优秀诗篇,体现了乐观和智慧,它与《孔雀东南飞》《东门行》等体现的悲慨和亢烈相比,代表着汉乐府又一种重要的艺术精神。它和《孔雀东南飞》《东门行》《木兰诗》堪称乐府名著。当中《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又是乐府双壁
《陌上桑》的语言带有明显的藻采化倾向,主要是反映在第一和第三节中。这些构成了此篇统一的叙述风格。
正是罗敷这种表里如一的“美”,才深深地打动了所有善良的人们,无论是年长的老者(行者),还是翩翩的少年,抑或是耕锄的百姓,都为罗敷的美所倾倒,看见了她以至于忘记了一切。正如诗中所描述的:“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这一段描写既巧妙,又夸张,虽不是精雕细琢,但却是浓墨重彩,罗敷那不能言喻的美尽在这旁观者的“不言”之中。
同时罗敷的美是平淡中含着典雅、质朴中透着高贵、清丽中显露豪华,不同身份的人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自己所欣赏的不同的“美”,这便是所谓的“雅俗共赏”。
篇四:陌上桑1
《陌上桑》教学设计
燎原中学 邓建勇
教材分析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是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通过罗敷与
太守面对面
的斗争,歌颂了一个美丽、机智、忠贞、不慕权贵的女性形象。学习本文,让学
生体会作者
刻画人物的写法,了解汉乐府民歌的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分析
七年级上的学生接触文言文时间不长?对于文言文的阅读还有较相当的难
度,因此
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特点因材因人而施教?在教学中养成学生的文言
文阅读习惯.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质量。
设计理念
1.在教学时老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在阅读中欣赏课文的形象
美,领会
课文的写法,在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2.在教学中应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阅读的情感
体验。
教学目标
1.了解汉乐府知识,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课文内容。
2.通过鉴赏作品语言,了解作品的写作特点,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人物形象美。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反映的社会现实?理解罗敷形象的特点和意义。
2.学习侧面描写的方法,体会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型选用
赏读课型
教学过程
分为两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读课文,感知内容
第二步:读课文,鉴赏作品形象
第三步:说课文特点
具体操作过程实录
第一课时
一、资料链接
1.简介“乐府”
乐府本是汉代专门掌管音乐的专门官署,职责之一是搜集民间俗曲和歌辞。
汉代人把乐府机关收集整理、编录演奏的诗篇称为“歌诗”,后人称为“乐
府”或“乐府诗”。乐府诗既包括来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一些文人创作的诗歌。
这些诗,一般都配乐歌唱。唐五代以前的乐府诗主要收录在宋人郭茂倩编的《乐
府诗集》中,这是一部收录乐府诗最为完备的诗歌总集。《陌上桑》是汉乐府诗
中最著名的两篇之一。
2.《陌上桑》名称的由来
最早见于南朝沈约编撰的《宋书 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南朝徐陵
编辑的《玉台新咏》也收载了本诗,题为《日出东南隅行》。赵宋时的郭茂倩编
辑《乐府诗集》,将本诗收入《相和歌辞》,又题为《陌上桑》。
女主人公罗敷美丽、聪明、勇敢、忠贞,蔑视权贵。
3、《陌上桑》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一个太守调戏采桑女遭到严词斥责的故事。
诗歌揭露了上层封建统治者荒淫无耻的丑恶面目,同时刻画了一个不仅外表美
丽,而且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秦罗敷形象。诗的第一段描述了罗敷的居住环境、
勤劳、服饰以及普通劳动者的倾慕,突出罗敷的容貌之美;诗的第二段写使君垂
涎于罗敷的美色,向她提出了“宁可共载不”的无理要求,表现了使君的无耻;
诗的第三段写罗敷夸夫以压倒对方,巧妙拒绝使君,突出了女主人公机智幽默、
不畏强暴的性格。全诗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二、第一步: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陌上桑》,看看在大路边的桑林里到底发生了一个
怎样的故事。
学生把书翻到 180 页,第 29 课《陌上桑》。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正字正音,结合注释,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东南隅(yú) 倭堕髻(wō du? jì) 缃绮(qǐ) 上襦(rú) 捋
髭须?ǚzī
踟蹰(chíchú) 谁家姝(shū) 骊驹(lí) 白皙(xī) 鬑鬑
lián
2、(学生互译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教师巡查,深入小组进行指导,并指出,同
桌之间,
可以一人读原文,一人说译文,交替进行,达到熟悉课文的目的,不懂的地方向
老师请教。
师:刚才同学们自学得不错,本文讲的是什么,明白了吗
生:大多数同时回答明白了。
3、师:很好,那接下来我们来按下面的句式说话,进一步掌握课文内容、熟悉
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大胆的说,只要说到一点即可。
按下面的句式说话:课文内容是 。
课文的内容是 。
生 1:课文的内容是关于采桑女子反抗五马太守的故事。
师:很好,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 2:课文的内容是歌颂采桑女子罗敷非常美丽。
师:同学们,从课文中可以看出?罗敷非常美丽吗。
生大多数:非常美丽,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
师:哪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 3:课文的内容是赞扬罗敷的机智勇敢。
生 4:课文的内容是赞扬罗敷的不畏权贵、忠贞可爱。
? ?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课文的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分小组自
由的复述故事情节,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巡查
第二课时
一、第二步:读课文,鉴赏作品形象。
1、师:我们首先来鉴赏作品语言
鉴赏作品的语言,就是分析语言的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评说
语言的作用,对刻画人物、表达感情等方面的作用,辨析语言的修辞,修辞方法
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请同学们按下面的模式说话:
语言 十 方法 十 作用
师:比如:“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
紫绮为上襦。”语言作用“正面描写——避实就虚”的方法,独具匠心方法用生
产器具的精美和衣着装饰的华丽来映衬罗敷的美貌,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阶层、
不同文化素养的人对罗敷完美外貌形象的期盼,堪称一绝。作用。
生 1:“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毛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
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语言采用了“无中生有的侧面描写”。方法:
通过夸张描写美的效果,让读者在感觉美,进入为罗敷之美所陶醉的意境。这样
不需浓墨重彩,自然天成,就将罗敷的无与伦比、不可描摹的完美烘托而出。(作
用),是的,这几句话采用了侧面描写,表面上是在写行者、少年、耕者等等,
实际上是在写罗敷,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为什么会做出如此种种举动呢。
生:大多数是因为罗敷太美了,他们情不自禁的要看,甚至丢掉了自己的正事。
师:对,这就叫侧面描写。接下来请同学们继续说。
生 2:使君谢罗敷 “宁可共载否”语言: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方法:将使
君的荒淫无耻暴露无遗。(作用)
:生 3;第四段。语言:运用了语言描写。(方法)用夫婿的威势、权位和翩翩风度,
反衬出了使君的丑陋,表达了罗敷对自己丈夫的热爱和对使君的奚落和嘲讽。(作
用)
生 4;第四段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也表现了罗敷的机智勇敢。我认为罗敷所说
的不一
定是真的?她只是为了吓退使君,所以说罗敷非常机智勇敢。
? ?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你们非常善于动脑筋,能从课文的语句中看出这么多的
道理来。
我也认为,从课文的描写中,我们不光是可以看出罗敷非常的美丽,而且还可以
看出她的畏权贵、机智、勇敢、忠贞。
师:接下来我们通过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来进一步的体会课文内容。
在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时?要抓住形象的特征。鉴赏人物形象要简析人物性
格特征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请同学们根据阅读理解?说出罗敷的特点。按下面
的句式说话:
从 可以看出?罗敷是 的人。
生 1:从“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可以看出?罗敷是心灵手巧的人。
师:很好,要是她不心灵手巧,她就不会编织出如此精致的劳动工具了。
生 :从“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毛着帩头。耕者忘其犁,
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可以看出,罗敷是美艳绝伦的人。
师:是的,要是她不美艳绝伦,人们就不会放下自己的工作驻足观看,回家自然
就不会遭到埋怨。
生 :从第二段中“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可以看出,罗敷是年龄在 15 岁
——20岁之间的人。
生 4:从“第三段”可以看出:罗敷是高贵、富有的人。
生 5:从地三段可以看出:罗敷是幸福、坚贞、纯洁的人。
生 6:从第三段可以看出:罗敷是机智、勇敢的人。
生 7:从罗敷采桑的事情可以看出:罗敷是一个农妇。
? ?
师:同学们对人物形象的鉴赏非常全面,从文章可以看出罗敷是一个极富浪漫色
彩的人,她有非同寻常的美貌,有聪明机智的头脑,有忠贞可爱的品格。民歌的
作者把他们所能联想到的最艳丽的衣着,最时尚的发型,最珍贵的首饰和最精致
的劳动工具都汇集到他身上,描绘出一个既像贵妇又像农妇、既是美女又是烈女
的富有人文情趣和文学魅力的人物形象。给文学的画廊增添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二、第三步:
1、本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罗敷热爱劳动,对爱
情忠贞不二,这是罗敷的美好性格,也是真实可信的现实主义的描写。
但描写罗敷的美貌和对夫婿的盛夸则是理想化的夸张的,富有浪漫主
义色彩。作者把现实主义的描写和浪漫主义的夸张结合起来,使罗敷
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从而突出了中心。
2)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诗中写使君是用正面描 写,写罗敷的美
貌基本上用侧面烘托的方法,这样既丰满了人物形象, 又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
空间,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2.怎样概括全诗的主题思想?
(明确)全诗叙述了采桑美少妇罗敷严词拒绝使君调戏的故事,歌颂了女主人公
的机智、勇敢和反抗精神。
三、小结
《陌上桑》描写的是一个使君调戏采桑女子而遭严辞拒绝的故事,
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僚的丑恶,赞美了女主人公的坚贞、勇敢和机智。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是很有特色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正面描
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同时还善于从生活中摄取富有戏剧性的场面,
人物性格通过矛盾冲突加以展示,笔法显得格外经济。通篇用五言,挥
洒自如,语言朴实无华,文辞错落有致;特别是采用了对话的形式,给人
以亲切、逼真的感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四、教后反思:
本文的教学,我采用了“十大基本课型”中的“赏读课型”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分为三步:一是让学生读课文,翻译课文,感知内容,二是让学生鉴赏课文形象。
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思考和说话的时间多,同学们按照说话模式,基本上都能说,并且能按
要求说,说中要害。在引导学生说的过程中,我是尽力采用开放式的引导方式,只要同学们言之成理即可、说到一点即可?不求全、不求完美、不求统一答案?在学生说之后?不批评多鼓励、多表扬?最大限度的调动更多的同学说话的积极性。所以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特这应该是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同学们通过说的方式?把对课文内容的思考?把对课文人物形象的理解?把课文的语言特点表达出来?在表达自己看法的同时实现了
诗 五 首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特点。 3、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重点、难点】
1、朗读背诵。
2、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设想】
在朗读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把握诗歌的内容,再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2、题解:
王昌龄是盛唐著名的诗人,他曾因不拘生活小节,两次被贬,天宝年间他被贬为龙标尉。李白听到他的不幸遭遇,写下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3、课文分析
杨花落尽子归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深春时节漂泊无定的杨花已经落 尽,叫着“不如归去”的啼血杜鹃,声声凄切。景物描写渲染出凄苦哀愁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被贬的飘零之感、离愁别恨,切合当时情事,也融情入景。次句直叙其事,听说被表龙
篇五:陌上桑
滦县海阳学校导学案
教案序号: 48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