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滴水穿石的启示课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3:26:40 字数作文
篇一:22、滴水穿石的启示
1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国有许多名胜古迹,它们有的供
列举鹅卵石的例人观赏美景,有的使人增长知识……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说1、
的是一处奇异景观还会让人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你们一定会感子,告诉学生它形
成的原因。 到非常有趣。
2、板书课题(指名读题、齐读)
3、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问:滴水为什么能
穿石?滴水是怎样穿石的?滴水穿石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初读课文
1、 提出要求:(1) 读准生字字音 (2)读通课文
2、解释课题,理解滴水穿石的含义。
(3)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滴水穿石”的故事?(学3、强调个别字的读生根据要求自学) 音。 2、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 出示二类生字,指名认读。(先自读,再开火车读。最
后齐读)
(3) 境界、微不足道、炉火纯青、接连不断、挥毫作画、半途而废二 类词:安徽、日雕月琢、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白炽灯、碳粒(学
生读后说说自己以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词不理解?然后通过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学生读课文并评读)
(5)说说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滴水穿石的故事?(第一自然
段)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课文除了写水滴的故事外,还写了人的故事,找找哪几
2
4、让学生自己说说课文中讲的几个故事。
3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默写课文中的词语,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并能用其中的词语(实物投影问题)谁提出的谁就来读一读?这堂课我们就来解决练习说话。 这些问题。(生齐读课题学生读问题:1、 滴水为什么能穿石?2 滴水穿石给予我们什么启示?3、水滴与人有什么关系?4、哪些
人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二、精读感悟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滴水为什么能穿石?)为
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滴水穿石的情景。课
文是怎样描述这个情景的?(生自由读课文,读后回答)
2体会两句话的不“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从岩缝中滴落下来,终于滴穿了2、
同之处。 这块石头,成为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指名朗读)
3、你觉得写得怎样?老师还写了一句,请你读一读,和刚才一句比较一下哪句好?(指名读)“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 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终于
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4、老师的这句再和书上的一句比较一下,哪句好?(学生自
由读,指名读指名回答哪句好?为什么?指导朗读)“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 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 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
一大奇观。”(指名回答哪句好?为什么?指导朗读,齐读)
3、理解句子的同时
5、从这些带点词中你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目要先理解文中词语标专一持之以恒(解释词语),至此你明白滴水为什么能穿石吗? 的意思。 6、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指导朗读。
7、那么滴水穿石给予我们什么启示呢?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学生齐读)
8、出示: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 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
好的理想。指导朗读。并说说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怎样不要怎样?
4
(学生快速游览后回答问题)
9、课文除了写滴水穿石的原因及给予我们的启示外,还花 了大量篇幅写了人的故事,那么水滴与人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 我们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学生自由练读,读出感情)
1、理解李时珍、爱
10、其实课文第三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答案,请你把这句话找迪生、齐白石三个
事例。 出来。(学生各抒己见)
11、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
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 最终取得成就的吗? (指名读,说说“滴水穿石”的精神是什么? “顽石”“滴穿”各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你能换种说法吗?)
12、中外名人和水滴一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取得了2、齐读课文的中成功。课文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分别是谁?(这就是心,理解作者所要第四个问题) 表达的中心。 13、先读读第三自然段,再选一个你最佩服的人反复读,让 人从你的读中能听出他们“滴水穿石”的精神?(自由练,再读给 同桌听,互相指导,指名读,评读(哪些地方读得好)再读)
14、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取
得成功。鼓励学生自己列出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学3、
举课外的事例来证生先自己练习,再指名读,评读)
明这一观点。
三、感情朗读,整体回归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
2、采用多种形式朗读。体会文章内容。 四、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了《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给我们讲
了几个靠“滴水穿石“精神成功的例子,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课前请大家搜集滴水穿石的例子,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学生 讨论交流) 4、搜集课外的名人
名言。
2、搜集抄写一些诸如“不教一日闲过”的名人名言做成书签,
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以自勉。 (学生齐读) 五、布置作业:写一篇读后感
5
篇二:22、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本课的成语。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懂得“滴水穿石”的精神: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美好的理想。
3、了解说理文写作方法。
4、学会如何挑选事例,如何精简事例语言。
教学重点
体会思想感情,揣摩写作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说理文的写作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懂得“滴水穿石”的精神: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美好的理想。
3、了解说理文写作方法。
(一)导入课题
1、出示成语“滴水穿石”,简介太极洞内景观。
2、投影出示“启示”,说意思。
3、读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
(二)检查预习
1、投影出示有关词语。指名读、齐读。
本草纲目 谋生 小贩 专利权 迷恋 自勉
日雕月琢 孜孜不倦 锲而不舍
理解:自勉的意思
2.指导书写:“勉”。完成研习单“任务一”。
(三)读课文,掌握课文结构
1、指名读课文,学生思考:说理文写作的顺序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后完成研习单“任务二”。
2、交流说理文写作的一般思路并以此为依据划分课文段落。
(四)细读课文,了解说理文写作特点
1、学习课文1、2小节,了解怎样提出观点。
①默读1、2小节,把作者提出的观点直线画下来。
指名读观点。掌握反问句的意思和作用。抓住“目标转移、持之以恒”概括作者的观点。
②作者是如何提出自己的观点的呢?
引导:作者先描述了一个自然现象,由现象提出观点。
找一找滴水穿石这个奇观的形成过程中有哪些地方能体现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学习第3、4小节,学习说理文如何举例。
①文中三个名人的事例中,他们都是如何做到目标转移、持之以恒的?指名分别读三个事例并分析。
②总结三个事例的共同点。出示第3小节最后一句话,理解“滴穿” “顽石”。
③同桌讨论三个事例的不同之处并完成“任务四”。
交流总结:三个事例 选取了古今中外、不同行业的典型人物。这样选的好处是:更全面、更有说服力。
④第4小节又是举了一个什么样的例子,在文中其起到什么作用呢?学生了解可以正面也可以反面举例。
(五)得出结论,总结写法
出示第5小节,齐读,知道结论与前面提出的观点是相呼应的。
指名根据板书总结本课的观点、结论和说理文的写法。
篇三:22、《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教案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有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2、了解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教会学生读后感的写作。
3、在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和“使用工具书及做读书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以文化人。
2、了解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及读后感的写作。
教学准备:
搜集事例,用以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课件出示,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随着作者到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游览了一番,见到了一块状如玉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洞是怎么形成的呢?谁能够给我们介绍一下?(课件出示图片及相关语句,引导学生复习“滴水穿石”的成因 。)
二、自读质疑,探究写法。
1、过渡:同学们,在作者的眼里,滴水穿石仅仅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吗?不是的,它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是一个人在成功道路上不可忽缺的一种精神。作者是怎样来说明这种精神的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自学情况,检查。
⑴李时珍事例:请同学和老师比赛读,齐读。
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翻山越岭,克服重重困难,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经历二十几年的努力,终于获得成功。⑵爱迪
生事例:男女同学分角色读。 他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为了对电学实验的这个目标的专一,当小贩、报务员,克服生活的艰难,终于有了许多发明。⑶齐白石事例:所有敬佩他的人齐读。
a、“不教一日先闲过”就是不让一天不做什么事就过去了
b、“就是到晚年,他也仍然坚持每天做画三副”,可以看出他虽然年纪老了,却仍然持之以恒,为了把画技提高的目标努力。
(4)、雨水不能穿石的事例:齐读。
目标不专一,不能持之以恒。
4、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写法:在汇报过程中得出正反对比说明的方法。
三、拓展迁移,强化巩固
作者看到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情景,于是联想到了这三位名人。其实,从古到今,具有这种精神的人还有很多。从书上的哪个标点符号可以看出:(省略号)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去搜集了一些名人的事例。现在,我们来开一个“小小交流会”,好不好?
(课件出示:“小小交流会”)
4、学生交流。
a名人
b我们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也见过一些这种例子,你能说说吗?
5、(课件出示贝多芬头像及《命运交响曲》背景音乐)老师也去搜集了资料。大家看,这是谁?他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可是,你知道吗,贝多芬从28岁开始听力逐渐减退,到50岁双耳全聋。这对一位作曲家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他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创造出最美的音乐。他说过一句有名的话:呃住命运的喉咙,绝不能向它屈服。二十多年来,他一直在无声的世界里谱写最美的乐章。持之以恒的努力使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曲子在世界乐坛掀起狂澜,他的作品成为人类音乐宝库中光芒万丈的珍品。(音乐渐响再渐弱)
6、听了这么多事例,你有感触吗?现在,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如果今后你也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做呢?
7、这就是你们从“滴水穿石”的精神中得到的启示。这段话你会填吗? (课件出示)目标专一而不——,持之以恒而不——,就一定能够——。 这段话是作者在看了安徽广得太极洞内“滴水穿石”情景后心迹的真实流露,也可以说是一段名言,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富有哲理的话,再读记忆。记住的站起来告诉大家。
五、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写读后感。、
1、简介读后感的写法。
读后感可简单归纳为三段法。第一部分、由读而引出感。这一部分就象一个帽子或引子一样,交待清楚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这一部分一般来说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出,不要绕圈子。只要概括性说出感受就可以了。第二部分、具体的感受过程。我们读书看报看电影是视剧等都有一个过程,而我们的感受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接受的。这第二部分就是要说这个过程。写法应采用边叙边议的方法,叙就是叙述所看的书报电影电视剧的感人的情节,议就是抒发我们的感受。要有层次有顺序把感一步一步推向顶点。叙述是简述,抓住要点,不要照抄原文。议论要真实得体,这样才能感人。这其实就是议论文的论述部分。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要不感就没有意义了。这一部分就是要把感受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感受落到实处。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同书报电影电视剧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比较,找出差别,提出改进的方法或建议。这其实就是议论文的结论部分。
2、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篇四:22、滴水穿石的启示
课时备课
篇五:22.滴水穿石的启示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要求】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
⒉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73
一、激趣导入
⒈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鹅卵石吗?它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
⒉师:同学们,水能够把富有棱角的小石块,冲刷成光滑圆溜的鹅卵石,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否让你产生过一些联想或得到一些启发呢?
⒊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写作者从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中所得到的启发。课题是——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
⒈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顺的地方反复读读,划出生字新词。
⒉词语教学。
3、解题:围绕课题想想,本文要说清哪些问题?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⒈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74
一、导入新课
⒈课前板书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
⒉读课题。
⒊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现在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向我们说一说“滴水穿石”的字面意思。
⒋“滴水穿石”是一种罕见的奇特的现象,同学们看到过吗?其实课文的作者也没见到过。但是作者却凭着仔细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为我们描绘出了这一奇特的现象。哪位同学能把作者的描写读一读。
二、品读感悟
⒈品读“滴水穿石”的现象部分。
⒉品读“名人”一部分
3.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作者在课文中举了几个人的事例?依次是哪些人?用一句话完整地表达清楚。
4.在这三位名人身上,“滴水穿石”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请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然后重点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的事例有感情地朗读,要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读出来。
三、、质疑探究
⒉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质疑:课文结尾所写的启示和教师出示的有差异,到底哪一句表达更好?
只要每个同学铭记它,并化作你的行动,那么你将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五、课外作业
自选一题
⒈把收集的一个事例写下来,说明“滴水石穿”的道理,要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⒉课外采访身边的一位成功人士,比如: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优秀教师、先进劳动者等,然后写一篇报道,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作业设计: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教学反思29: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先是讲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块石头被水滴穿,接着讲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来列举三位名人因为这种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后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读为主线,在课堂教学时,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默读等形式,促使学生在读书中进行思考、领悟,在思考、领悟中读。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课文的内容,再通过同
桌读,小组读等不同的形式,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课文中所要阐述的“水滴穿石”的道理。
因为明天作文课要写本课的读后感,所以今天教学了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在检查了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后,先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指导学生观察画面,结合课文的内容,理解滴水穿石的本意,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抓住重点词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并进行评价,体会这些词语所要表达的内涵。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滴水能够穿石的道理,并进一步体会第二自然段作者的表达方式。但发觉课中学生读书还不是很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