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石壕吏》有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7:35:09 字数作文
篇一:读《石壕吏》有感
读《石壕吏》有感
品读《石壕吏》学习心得体会
近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雁飞在《石壕吏》上作出批示,要求“全省纪检监察干部认真一读,仔细品味”。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背景下,重温《石壕吏》,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对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回顾历史,正是石壕小吏们的丑恶行径严重伤害了当时的百姓,为盛唐王朝的覆灭埋下了祸根。历史的遗憾促使我们反思: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整“四风”,治“三为”,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必须从基层抓起!
纵览古今,不难发现:中国的根本问题是官僚问题,根本关系是官民关系。官民关系可用舟水之情比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群众之“水”是载舟,还是覆舟,取决于大小“官吏”们的所作所为。如果政府官员为官不为,或者是慢作为、乱作为,甚至贪污受贿、巧取豪夺,轻则使群众利益受损,重则导致《石壕吏》中所描绘的景象:社会动荡不安,百姓衣不蔽体、寝室难安、民不聊生。如此大肆侵害广大群众的利益,必定会引起群众的不满,激起群众的反抗。因此,只有执政队伍真真切切、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才可以避免秦汉以来官逼民反的循环魔咒。
在古代,政府中级别最低的公务员才叫做吏员,相当于现在的科员;在当代,这些所谓的“小官”有村官、乡镇干部、国企领导和政府机关的科级干部。别看是比“七品芝麻官”还小的官,他们贪腐的能量和规模却并不小。退回唐代,一个个石壕小吏,之所以敢在深夜闯入民居,吆五喝六强行抓人,闹得鸡飞狗跳、人畜不安,其根源在于这些小官的手中掌握了不容小觑的实权,同时又缺乏朝廷的监管。综观当前,这样的小官也不乏其人。特别是在土地、招标、财务等要害领域和实权部门,一些国家工作人员因为手中掌握了实权,而又身处监督机制极不健全的基层,于是乎上下其手,为所欲为,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他们不仅贪腐的能量惊人,而且由于身在基层,直接面对群众,一举一动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与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的危害是直接而巨大的。
吏治清明,是政治清明之根本,是国富民强之根基,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关键。在当前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大背景下,纪检监察机关更要转变作风,切实履行起监察执纪的重任,强化责任追究,坚定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深入开展好“三严三实”主题教育和“四风”、“三为”问题专项整治,健全领导干部科学化、公正化的考核评价制度,建立严格要求与激励关怀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打造阳光透明和信用评价趋同的社会体系,激发党员干部为官愿为、为官敢为、为官有为的主体积极性,在一个个平凡的基层岗位上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率和政府的公信力。
读《石壕吏》的廉政心得体会
读初中时,对于语文课本中的古诗《石壕吏
》,可以说是倒背如流、爱不释手。不仅因为它是唐代伟大诗人,被誉为“诗圣”的杜甫的传世佳作,更因为这首诗确实很接地气,是杜甫把自己亲眼所见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娓娓道来,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朗朗上口的字里行间,到处洋溢着杜甫亲民爱民的真情。
今天,再次品读《石壕吏》,对公差横抓壮丁的嗤之以鼻和对百姓民不聊生的深表同情之心“交相辉映”、五味杂陈。笔者在为老百姓共享改革红利由衷高兴之时,更为我们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希望和要求还有不小距离而诚惶诚恐。扪心自问,面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和腐败问题,纪检监察干部怎能不寝食难安?近日四川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雁飞在《石壕吏》上作出要求“全省纪检监察干部认真一读,仔细品味”的批示,确实很有必要,告诫纪检监察干部要且行且珍惜,要有责任担当意识,绝不能让“石壕吏”的故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凤凰涅槃”。我们要“感恩”《石壕吏》,因为它对于今天我们打“老虎”、拍“拍蝇”可“攻玉”。品读《石壕吏》,对纪检干部来说,有几点值得借鉴:
借鉴一,了解民情,让民情如清澈之水般一目了然。
群众生活状况怎样?群众所思所想是什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路”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我们的干部“四风”问题和腐败问题的“亮点”在哪里?这些都是纪检监察干部反腐倡廉和执纪问责首先必须要弄清楚的问题。了解民情是纪检监察干部开展工作的基础,古人云:“三思而后行”,我们要思考,要决策,都离不开探索民情、官情的“源头”。
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毛主席就说得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此,纪检监察干部必须人往基层走,心往基层想,事为基层办。当前正在四川省开展的“纪委书记下基层”活动确有必要,通过调查研究,,让民情如清澈之水般一目了然。了解了民情和官情,纪检监察干部才能对党群、干群关系了如指掌,才能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和腐败问题胸有成竹,才能画出清晰可见的反腐倡廉“路线图”,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借鉴二,打“老虎”、拍“苍蝇”要依靠群众,决不能把群众整成对立面。
《石壕吏》反映的是唐代“安史之乱”发生后,为镇压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唐军四处抓壮丁,从而造成民不聊生的惨象,官民关系沦为水火不容的地步。镇压安禄山、史思明本是正义之举,是为老百姓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是为“开元盛世”的“长命百岁”,本是好事一桩。但是,“石壕吏”过度抓壮丁却使得老百姓鸡犬不灵、苦不堪言,无疑是饮鸩止口、竭泽而渔的非正义行为,因此,“安史之乱”成了唐代由盛变衰的“导火线”。
今天,纪检监察干部肩负着打“老虎”、拍“苍蝇”的艰巨任务。如果说“安史之乱”镇压安禄山、史思明是为国除害,那么今天纪检监察干部打“老虎”、拍“苍蝇”照样是为国除害。前车之鉴,后车之师。要打赢打“老虎”、拍“苍蝇”的攻坚战,纪检监察干部要充分发动群众反腐,让群众对于腐败分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打通一条人民群众献计献策、出工出力的反腐“绿色通道”。这样,不敢腐、不能腐、不愿
腐的反腐新机制才能最终大功告成。
借鉴三,“石壕吏”深入基层的“务实”作风和“白加黑”的苦干实干精神值得纪检监察干部学习。
“石壕吏”深夜强征兵的行为确实让人义愤填膺,但是,“石壕吏”这种深入基层的“务实”作风和“白加黑”的苦干实干精神值得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认真学习。成年男子不愿当兵,肯定要东躲西藏,“石壕吏”为了完成征兵任务深入基层,发扬“白加黑”的苦干实干精神,深入农夫家中“掘地三尺”也要抓到征兵对象的这种精神值得纪检监察干部学习。今天的“老虎”和“苍蝇”要想逃脱党纪国法的惩处也必然要“‘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因此,要想打掉“老虎”、拍死“苍蝇”,也必须深入基层,发扬“白加黑”的苦干实干精神,方能取得反腐倡廉的彻底胜利。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是的,品读《石壕吏》,让纪检监察干部学有所得,但愿纪检监察干部都能从《石壕吏》诗中不断悟出做人做事的真谛,悟出工作的自信,以好的作风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打赢反腐倡廉的攻坚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的绿色红利。
篇二:品读《石壕吏》心得体会
品读《石壕吏》心得体会
篇一:
通过认真学习、细心品读《石壕吏》,使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残酷画面再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也深刻感受到了安史之乱带给群众的深重灾难。为避免悲剧性事件在我们身边上演,切实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纪委的监督检查职责,形成遵纪守法、狠抓实干的良好氛围,努力从源头杜绝腐败现象发生。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意识。作为基层干部,时常与群众打交道,其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委、政府,接受着群众监督,因此必要加强学习,这不仅是要加强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效率,更应该要加强自我认识,提升思想素质,从内心深处坚决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滋生,努力做到以清正廉洁的思想规范行为、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进取、以狠抓实干的行为为民服务。
二、强化监督,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力量。各级纪委干部要认真进到自己的工作职责,让各种贪污腐败现象无所遁形,为构建清风正气的和谐社会作出贡献。这就要求:一是加强监督,认真查处“慵、懒、散、浮、拖、奢”等不良现象,深入推进 “四风”整治工作;二是要积极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切实让群众参与到纪检监察工作中,及时曝光各种违规违纪问题,形成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参与、共同监督的纪检监察体系。
三、认真总结,及时完善工作机制。基层工作是深入实践的第一课堂,坚持走好群众路线,细致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对工作进行及时分析、总结,通过积极主动的查漏补缺、弥补不足,切实完善好工作机制,是扫清“四风”和腐败事件的必要手段,也只有深入总结,才能不断得到提升,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篇二:
近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雁飞在《石壕吏》上作出批示,要求“全省纪检监察干部认真一读,仔细品味”。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背景下,重温《石壕吏》,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对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回顾历史,正是石壕小吏们的丑恶行径严重伤害了当时的百姓,为盛唐王朝的覆灭埋下了祸根。历史的遗憾促使我们反思: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整“四风”,治“三为”,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必须从基层抓起!
纵览古今,不难发现:中国的根本问题是官僚问题,根本关系是官民关系。官民关系可用舟水之情比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群众之“水”是载舟,还是覆舟,取决于大小“官吏”们的所作所为。如果政府官员为官不为,或者是慢作为、乱作为,甚至贪污受贿、巧取豪夺,轻则使群众利益受损,重则导致《石壕吏》中所描绘的景象:社会动荡不安,百姓衣不蔽体、寝室难安、民不聊生。如此大肆侵害广大群众的利益,必定会引起群众的不满,激起群众的反抗。因此,只有执政队伍真真切切、实实在在“为人
民服务”,才可以避免秦汉以来官逼民反的循环魔咒。
在古代,政府中级别最低的公务员才叫做吏员,相当于现在的科员;在当代,这些所谓的“小官”有村官、乡镇干部、国企领导和政府机关的科级干部。别看是比“七品芝麻官”还小的官,他们贪腐的能量和规模却并不小。退回唐代,一个个石壕小吏,之所以敢在深夜闯入民居,吆五喝六强行抓人,闹得鸡飞狗跳、人畜不安,其根源在于这些小官的手中掌握了不容小觑的实权,同时又缺乏朝廷的监管。综观当前,这样的小官也不乏其人。特别是在土地、招标、财务等要害领域和实权部门,一些国家工作人员因为手中掌握了实权,而又身处监督机制极不健全的基层,于是乎上下其手,为所欲为,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他们不仅贪腐的能量惊人,而且由于身在基层,直接面对群众,一举一动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与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的危害是直接而巨大的。
吏治清明,是政治清明之根本,是国富民强之根基,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关键。在当前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大背景下,纪检监察机关更要转变作风,切实履行起监察执纪的重任,强化责任追究,坚定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深入开展好“三严三实”主题教育和“四风”、“三为”问题专项整治,健全领导干部科学化、公正化的考核评价制度,建立严格要求与激励关怀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打造阳光透明和信用评价趋同的社会体系,激发党员干部为官愿为、为官敢为、为官有为的主体积极性,在一个个平凡的基层岗位上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率和政府的公信力。
篇三:品读石壕吏心得体会
品读石壕吏心得体会
读完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品《石壕吏》,心中沉郁,如鲠在喉。细细品味文中深意,方知王雁飞书记要求全省纪检监察干部精读此文的用心良苦。在全诗明白晓畅而又悲壮沉郁的诗意中,忽然发现,自始自终,有一句话一直在心中萦绕,那就是无论何朝何代,何时何地,“得民心者得天下”??
一、得民心者得天下
《石壕吏》创作的历史背景是唐代“安史之乱”时期,安史之乱是唐朝由极盛转向衰败的历史节点。纵观历史,一个天下归心的盛唐,何以在安史之乱中摧枯拉朽般的倒下,直至最后走向灭亡。这不是偶然的,我以为,是民心决定历史走向,是民心注定了唐朝的灭亡。由诗中“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一句,已形象的说明了唐军的腐败,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民众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民众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窥一斑而知全豹”,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唐朝是如何的腐败,如何的不顾民众的生死。从唐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中,我们共产党人从中可以得到深刻的启示,那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读《石壕吏》,无论历史背景还是手段场景都似曾相识,立即联想到另外一部非常著名的电影,那就是四川的“抓壮丁”。相信大家都对此非常熟悉,反映民国时期四川华蓥山地区抢抓壮丁参军的故事,从中可以感受到国民党统治下的腐败和黑暗。在主旋律的历史教训之外,我还看到无论是遥远的唐朝还是近代的民国,民众都深受酷吏小人之害。“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喧闹叫嚣的横蛮气势。联系我们现代被曝光的各种弱势群体被侵权的画面,形形色色强势干部的丑恶嘴脸,无不担心,我们党的光辉事业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为政者,当以民为本,以史为鉴,由读《石壕吏》的所思所感,结合分管的工作和当前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及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自己深刻认识到执政为民的极端重要性,要时刻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群众无小事的工作观念,强化群众意识和群众立场,立足基层做好群众工作。要将读书感悟转化为工作动力,以近期开展的解决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为抓手,深入推进“两个责任”落实,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七个方面”的内容为重点,深化正风肃纪工作,着力解决基层腐败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以零容忍的态度、高压的态势进行监督执纪问责,让苍蝇无处遁形,不断在基层营造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政治生态。
篇四:读石壕吏心得体会
读《石壕吏》心得体会
近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雁飞的批示让名著《石壕吏》再次火了起来。拿起书本,重读拜读经典,了解到《石壕吏》是杜甫写的一个在唐朝安吏之乱,唐朝军队节节拜退于石壕村中管史的一个景象。在全党开展走群众路线、“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背景下,重温《石壕吏》,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对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们常说说话做事要“三思而后行”,我们在思考问题和做决策的时候,都离不开了解民情。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着力推进党风政风行风民风互促活动,让“四风”和腐败问题无生存空间,为民所思,这才是打败现代版“石壕吏”的关键。
纵览古今,不难发现:中国的根本关系是官民关系。官民关系可用舟水之情比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群众之“水”是载舟,还是覆舟,取决于大小“官吏”们的所作所为。如果政府官员为官不为,或者是慢作为、乱作为,甚至贪污受贿、巧取豪夺,轻则使群众利益受损,重则导致《石壕吏》中所描绘的景象:社会动荡不安,百姓衣不蔽体、寝室难安、民不聊生……如此大肆侵害广大群众的利益,必定会引起群众的不满,激起群众的反抗。因此,只有执政队伍
真真切切、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才可以避免秦汉以来官逼民反的循环魔套。
在“苍蝇”“老虎”一起打的反腐浪潮中,屡屡出现的小官巨腐、小官扰民现象令人吃惊。特别是在土地、招标、财务等要害领域和实权部门,一些国家工作人员因为手中掌握了实权,而又身处监督机制极不健全的体制,于是乎上下其手,为所欲为,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他们不仅贪腐的能量惊人,而且由于身在基层,直接面对群众,一举一动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与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的危害是直接而巨大的。
吏治清明,是政治清明之根本,是国富民强之根基,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关键。在当前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大背景下,纪检监察机关更要转变作风,切实履行起监察执纪的重任,强化责任追究,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切除党员干部久疾沉珂,坚定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深入开展好“三严三实”主题教育和“四风”、“三为”问题专项整治,健全领导干部科学化、公正化的考核评价制度,建立严格要求与激励关怀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打造阳光透明和信用评价趋同的社会体系,激发党员干部为官愿为、为官敢为、为官有为的主体积极性,在一个个平凡的基层岗位上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率和政府的公信力。
古人云:“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回顾历史,正是石壕小吏们的丑恶行径严重伤害了当时的百姓,
为盛唐王朝的覆灭埋下了祸根。历史的遗憾促使我们反思: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整“四风”,治“三为”,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必须从基层抓起!
篇五:读《石壕吏》的廉政心得体会
读《石壕吏》的廉政心得体会
心得一:
今日,趁深夜宁静之时,再次细读了杜甫的《石壕吏》,感受很深,触动很大。我认为,品读《石壕吏》至少要达到三个目的。
品读《石壕吏》,要读出忧患意识。安史之乱期间,吏治腐败、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石壕吏”所折射的不仅是战乱年代个别官吏的嚣张跋扈,更让我们看到一个阶级的腐朽对社会对老百姓的严重伤害。“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可以想象,连哭都不敢大声,谈何安定的生活?不同的时代背景,“石壕吏”表现形式不同,但其危害都是不可否认、不容忽视的。当前,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同样需要我们深思和重视。有的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生冷硬推、吃拿卡要;有的以权谋私、弄虚作假;有的“骄气、义气、小气、暮气”,等等。这些问题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甚至动摇党的执政基础,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深恶痛绝。“石壕吏”也是“石壕例”,以史为鉴,要知民苦而识忧患。
品读《石壕吏》,要读出工作思路。在当前形势下,治理和防止“石壕吏”,就是要解决好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一是以“两个责任”落实推进问题解决,认真落实“明、询、查、考、述、评、究”七步工作法,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对责任对象“六必谈”、“一案三查”等制度。二是以正风肃纪推进问题解决,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六守六讲”、法纪“双七进”等活动,深入开展“9+3+4”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进一步改进作风,营造新风正气。三是以纪律审查推进问题解决,建立问题线索台帐,突出纪律审查重点,严格执纪问责,进一步形成“不敢腐”氛围。四是以“广土”工程建设推进问题解决,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扎实推进办事公开,着力推进党风政风行风民风互促活动,让“四风”和腐败问题无生存空间。
品读《石壕吏》,要读出个人修养。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要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画面时刻刺进心里,做到心系群众、执政为民,做到忠诚、干净、担当。要对党绝对忠诚,积极参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六守六讲”活动,做到讲政治、守纪律、守规矩。要把群众当亲人,认真践行群众路线,扎实开展“走基层”活动,实实在在地抓好扶贫攻坚、结对帮扶等惠民工作,真心为群众谋福利。
心得二:
近日,市质监局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经典名著《石壕吏》。回顾历史,正是石壕小吏们的丑恶行径严重伤害了当时的百姓,为盛唐王朝的覆灭埋下了祸根。历史的遗憾促使我们反思: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整“四风”,治“三为”,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扎实开展解决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
一是认真进行安排部署。召开专题会议,成立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
问题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部署工作任务,进行责任分解。
二是扎实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排查“四风”和腐败问题,并跟进建章立制,加强监管,堵塞漏洞。
三是深入企业调查,畅通收集问题渠道,建立问题台帐。
四是聚焦重点问题,突出重点人员,紧盯重点部位,铁面执纪,严肃查处。
五是进一步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管、防控机制,强化制度、机制的刚性约束,努力做到源头防控,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机制。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