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闽台缘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1:32:40 体裁作文
篇一:泉州闽台缘讲解词(部分)
闽台缘讲解词
目 录
一、 概述 ????????????????????????? (2)
(一)、导览词 ???????????????????? (2)
(二)、爆破画 ??????????????????? (2)
二、 序厅 ????????????????????????? (2)
三、 第一部分——远古家园 ?????????????????
(一)、台湾海峡沙盘 ?????????????????
(二)、古动物化石 ??????????????????
(三)、史前文化 ???????????????????
四、第二部分——血脉相亲 ?????????????????
(一)、闽越东徙 ???????????????????
(二)、大陆民众迁台 ?????????????????
五、第三部分——隶属与共 ?????????????????
(一)、建制沿革 ???????????????????
(二)、共御西方殖民者 ????????????????
(三)、共抗日本侵略者 ????????????????
六、中庭过道 ???????????????????????
七、第四部分——开发同工 ?????????????????
(一)、农耕水利 ???????????????????
(二)、手工制造 ???????????????????
(三)、商贸交通 ???????????????????
八、第五部分——文脉相承 ?????????????????
(一)、方言国语 ???????????????????
(二)、科举教育 ???????????????????
(三)、诗歌小说 ???????????????????
(四)、民间艺术 ???????????????????
九、第六部分——诸神同祀 ?????????????????
(一)、佛教信仰 ???????????????????
(二)、道教信仰 ???????????????????
(三)、民间信仰 ???????????????????
十、第七部分——风俗相通 ?????????????????
(一)、生命礼俗 ???????????????????
(二)、衣食住行 ???????????????????
(三)、岁时节庆 ??????????????????? (3) (3) (3) (3) (4) (4) (4) (5) (5) (7) (8) (9) (9) (9) (9) 10) 11) 11) 11) 11) 12) 13) 13) 14) 14) 16) 16) 17) 17) ((((((((((((((
十一、结束语 ?????????????????????? (18)
一、概 述
(一)、导览词
大家好,欢迎光临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座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清源山下、西湖之畔,是全国唯一的反映祖国大陆(特别是福建)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博物馆占地154.2亩,主体建筑面积23332平方米、高43米、共分四层。现在大家所在的位置是二楼大厅。
(二)、广场景观介绍 [视情况介绍]
* 本馆采用了“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运用闽台两地传统建筑物“出砖入石”的特色工艺,红白相间,浑然天成,充分体现了海峡两岸的人文精神与地域特色。主体建筑有通向观景天台的四道半弧形的屋面斜阶,象征着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海峡两岸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观景天台上的和平莲高6.2米、径宽4米的镀金莲花,象征吉祥和平。(“天圆地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阴阳学说的一种体现) [带“*”为视情况介绍内容]
* 博物馆景观广场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主要由馆名卧碑、倒影池、音乐喷泉、九龙柱及48根七彩灯柱等组成,以极富闽台建筑特色的红色为基调,利用天然石板材的颜色和特制红砖,红白相间分隔出醒目的图案,与主体建筑融为一体。
* 九龙柱高19米、直径2米、每根重135吨,是国内最高的一对石雕龙柱,以“九龙吐珠”象征海峡两岸同胞都是龙的传人。卧碑宽12米、高2.5米、厚1米、重达70吨,由整块石头加工而成,表明海峡两岸的关系坚如磐石。
* 广场中间的倒影池长74米、宽18米,水由里向外源源不断地流动,象征着两岸关系源远流长。
*广场两侧两组音乐喷泉伴随着音乐,水柱组成“团结奋进”、“一帆风顺”、“两岸共舞”等8组意象景观,水柱喷高可达18米。 [喷泉有开才介绍]
(三)、火药爆绘壁画
这幅画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火药爆绘壁画--《同文、同种、同根生》。它的作者是泉州籍旅美艺术家蔡国强先生。2006年5月14日下午,在即将开馆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蔡国强用火药在特制的麻宣纸上成功爆绘。电视机里播放的是央视四套《中国新闻》关于爆破画创作过程的报道。
画高18米、宽9米,画面由一棵大榕树及树根构成,用火药在特制的大麻纸上爆破,炙烧绘成画。作者以扫把为笔,以火药为墨,形象地勾勒出了一棵参天古榕。之所以选择榕树,是因为榕树中的“榕”字在闽南语中的发音跟“感情”的“情”在闽南语中的发音是十分接近的,而闽南语是闽台两地的通用方言,暗喻闽台两地情缘相连。(此外,榕树具有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的特点,符合海峡两岸同胞同文同种同根同源”的主题。)
二、序厅部分
福建与台湾历史渊源深远,地缘近、血缘亲、商缘广、文缘同、法缘久(或“五缘”指闽台之间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形成密不可分的独特关系。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二楼主题展览“闽台缘”按地缘、血缘、法缘、商缘、文缘来设计,分为七个部份。(文缘由于内容较多,分设三个部分,即文脉相承、诸神同祀、风俗相通)
现在我们进入专题馆,主展厅面积3466平方米,展线长1200米。序厅主要由四根攀天龙柱、蓝色穹顶与巨幅磨漆画构成。四根龙柱撑起一片蓝天,寓示闽台人民是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龙的子孙。龙柱后面,以中国最喜庆的红色为底色,运用了福建民间传统手工画--磨漆画,呈现出康熙年间的台湾全图。
五、第三部分——隶属与共(法缘)
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我国一直对台湾行使管辖权和领土主权,历代中央政府都注重对台湾的开拓经营。
(一)、建制沿革
1、早期经略
早在三国时期,吴王孙权就派他的部下卫温、诸葛直到达台湾。隋朝政府曾先后三次遣军渡台招抚。南宋时期,驻军于澎湖,隶晋江县管辖。元代在澎湖设立巡检司,仍隶晋江县。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驱荷复台,收复了台湾。
2、府县初设
明末清初,郑成功在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过程中,根据我们大陆实施已久的郡县制,在台湾设立一府二县(承天府和天兴、万年二县),并立安抚司于澎湖,总称为东郡。但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不久就病逝了,享年39岁。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子承父业,继续管理台湾。这是中国政权在台湾本岛设立的最早的行政设置。在郑经的身边有一位参军叫陈永华(福建同安人),他给郑经提供相当多中肯的意见,使得郑经治理台湾期间,台湾的经济、文教都有很大的发展。我们会在文脉相承的部分再提到他。
3、清初统一
清朝政府在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第二年就曾派出使臣到达台湾进行招抚工作,但是双方一直没有谈拢。郑经管理台湾后,希望台湾可以象朝鲜一样独立出来,也会按期向清廷进贡,但是遭到清廷的拒绝,要求郑经必须率领部下“登岸、剃发、称臣”。后来郑氏集团内部出现了矛盾,康熙看准了时机,在1683年,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领清军将士渡海东征,在澎湖与郑氏军队决战,消灭郑军主力,最后迫使台湾郑氏政权投降,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施琅将军石雕像:当施琅将军成功收复台湾后,清廷内就台湾的去留问题形成了两派意见。一派主张放弃台湾,认为台湾是外岛又尚未开发,此时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将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压力。以施琅将军为代表湾的另一派主张保留台湾,施琅将军向清廷上奏了
一篇言辞恳切的《恭陈台湾弃留疏》,指出了台湾重要的地理位置,并且就兵食、开垦等大臣有争议的方面提出了科学的解决方案。于是,康熙皇帝权衡利弊后采纳了施琅将军的意见,在台湾设立了府,使台湾成为福建的第九个府,此后从1684年到1884年的两百年间,台湾隶属于福建管辖。
4、台隶闽省
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立一府三县,台湾府成为福建省的一个府。1684一直到1884年的200年内,台湾都隶属福建省管辖。因此在这些复制的官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台湾”两个字前面都刻有“福建”二字。
班兵制:有鉴于郑氏集团的例子,并且出于政治及经济方面的考虑,驻守台湾岛的官兵不是从台湾本地抽取,而是从福建各地抽取的。这些官兵实行三年一轮换的制度,这种制度称为“班兵制”。
水师提督服: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清朝的水师提督服,这两件都是真品,被列为国家二级文物。正面右手边这是一件在夏装,材质较轻薄,全身用金丝绣成八条龙。在中国封建社会只有皇帝才能享用龙型图案,所以这是一件相当尊贵的衣服。而边上这件战袍,它的作用亦是礼袍,正面用金线绣了一只龙,十分威严。这件战袍比较厚重,穿着时感觉十分闷热,所以在里面套一件藤质的背心,这件背心能起到透气的作用。
5、台湾建省
由于西方殖民者长期以来一直觊觎台湾,出于海防的需要,1885年台湾建省,但台湾仍与福建保持着特殊的密切关系。当时的台湾行政长官称“福建台湾巡抚”。刘铭传是第一任台湾巡抚。清政府为了促进台湾发展,要求福建与台湾连为一气,在头五年内,福建每年向台湾拨付44万两协饷(相当于现在的“转移财政支付”)帮助台湾的发展,44万两相当于现在的八千多万元。更值得一提的是,刘铭传大力推进了台湾通讯事业的发展,铺设了我国第一条海下电缆,在台湾设立了我国第一个邮局,发行了第一枚邮票。
6、回归祖国
1945年,在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中国人民长期抗战的努力下,在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支持下,日本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被日本占据五十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在台湾光复后重建的过程中,福建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三位台湾行政长官(省政府主席):陈仪、魏道明、陈诚]
(二)、共御西方殖民者
十五世纪地理大发现后,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东渐,觊觎关闭着的中国大市场,垂涎着台湾日益重要的战略地位,西班牙、荷兰等相继侵入台澎地区,两地人民奋起抗击。近代以来,中国又成为列强争夺瓜分之区,台湾与祖国大陆同样遭受蹂躏和苦难,海峡两岸互相扶持,共御外侮,战斗不息,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1、两地抗荷军
明代后期,荷兰殖民者为了寻觅与中国贸易的基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活动,遭到沿海人民的反抗,1603年荷兰军队侵占澎湖。1604年,明朝派泉州政令郡司沈有容率师抵达澎湖,与荷军头目韦麻郎谈判,据理力争,威逼荷军撤离。[澎湖天后宫,明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碑]
2、郭怀一起义
1624年,明政府出兵将荷兰殖民者逐出澎湖。是年荷兰人侵入台南,此后至1662年,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荷据38年间,台湾民众不断进行反抗斗争,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652年由郭怀一领导,虽然这次起义仍是以失败告终,但是它沉重打击了荷兰殖民者(郭怀一原来是郑成功的部下,郑芝龙投明后,郭怀一留居在台湾从事农垦)。
3、郑成功驱荷复台
荷据台湾38年间,推行残酷的殖民政策,民怨深重。1661年4月,民族英雄郑成功亲率复台大军,分乘200余艘船舰,从金门料罗湾出发,践行他一生最辉煌的壮举——驱荷复台。郑军在当地渔民引领下直入台南鹿耳门,占领赤嵌城,将荷军围困在热兰遮城(台湾城),并在当地人民的帮助之下,切断城内水源和粮食物资供应。1662年2月荷军被迫停火谈判,并于10月签订投降条约,荷兰人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就此结束。
3、鸦片战争抗英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侵略军三次进犯厦门、六次攻击台湾、窜犯泉州,闽台沿海人民与全国各地军民共同抗英,汇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林则徐、邓廷桢、陈化成、江继芸、姚莹等是抗英御侮的杰出代表。
当时沿海各省都传来战败的消息,只有台湾当地连连告捷。这是因为,一方面台湾军队团结一气抵御外侮,另一方面是英军并未把主力部队派到台湾战场上。
4、闽台共抗法军
中法战争期间,闽台是抗法斗争的重要战场,马江海战和基隆保卫战中,两地将士浴血奋战。在法军封锁台湾海峡之时,厦门和福州成了祖国大陆支援台湾同胞抗击法军的前沿阵地。
十、第七部分——风俗相通
明末以来,当闽南百姓大批移居台湾时,把家乡的风俗习惯带到台湾。台湾与福建尤其是闽南,风俗相通,习惯相同。
(一)、生命礼俗
人的生命周期经历了出生、成年、结婚、衰老、死亡这一过程。每个阶段都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块里程碑,民间都有相应的礼仪习俗,以求健康、平安、长寿、富贵,福建民众移居台湾时,将这套礼仪习俗传入台湾。
1、诞育礼俗
篇二: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是展示祖国大陆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对台专题博物馆,总投资1.8亿元,占地154.2亩,主体建筑分四层,面积为23332平方米,高度为43米。配套的景观广场面积达19000多平方米,是目前泉州市规格、档次最高的一个广场,其入口处的“九龙柱”,高19米、宽2米,是祖国大陆最高的一对“九龙柱”。
博物馆展厅总面积为7355平方米。其中,二楼为综合主题馆,面积3466平方米,将根据闽台关系的“五缘”即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法缘相循、商缘相连、文缘相承,分7部分设计布展。三楼为“乡土闽台”专题馆,展厅面积2889平方米,将设立戏曲、民俗、建筑、工贸等专题内容,深入表现闽台关系。一楼为国际学术报告厅,并设临时展厅、库房、办公区、游客休闲处和设备用房等。四楼为信息数字及研究中心。
博物馆分布
第一部分:远古家园———福建与台湾一水相连,闽台两地原始文化密切联系,共同开辟了远古的家园。
第二部分:血脉相亲———闽台两地同根同宗,血脉相连,骨肉相亲。 第三部分:隶属与共———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
第四部分:明清时期,数以百万计身强力壮的福建移民,渡台把宝岛从荒芜之地开发为富庶之区。
第五部分:文脉相承———今天台湾的方言、祭器、民间工艺、手工技术等,仍保留着浓郁的闽南和客家传统。
第六部分:诸神同祀———福建移民赴台,带去祖籍地的神像或香火。台湾民间供奉的各种神灵,绝大部分由福建传入,其祖庙皆在福建。
第七部分:风俗相通———台湾与福建尤其是闽南,风俗相通,习惯相同。 博物馆详解
进入闽台缘二楼大厅,首先看到的是主题馆的前沿部分:一幅红色海峡两岸地图的漆画和四根雕刻威龙盘旋在上的柱子,头顶为立体感很强的蓝色天空图画。主题馆的第一个部分,呈现的是一幅远古家园的场景。海峡两岸一水之隔、
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的地理渊源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
首先是一座台湾海峡地形
变迁示意模型。通过模型我们
可以看到海平面之下大陆与台
湾岛的连接情形。当地球进入
第四纪更新世冰河期间,也就
是距今1.8万年前,地球气候
急剧变冷,台湾海峡水面下降
到最低位置,低于现在海面150
米左右,于是海峡变通途,大
陆古动物与古人类不断迁徙岛
内,但冰期结束后,海平面又
上升,重新形成台湾海峡。之
后闽台两地先民冲破惊涛骇浪
的险阻,仍然保持原始文化的
密切联系,共同开辟了远古的
家园。旁边是体现台湾岛和台
湾海峡形成的七幅直观图。
接下来陈列的是体现这一时期在两地发现的古动物和古人类骨骼化石的图片和实物,其中有台湾桃园县大溪内栅、新竹县宝山、台南县左镇菜寮坑、高雄县四旗津、屏东县恒春等地发现中国犀牛、台湾古象、中国剑齿象、野牛、古鹿、野猪等化石。这些化石与福建三明万寿岩、漳州东山县海域、泉州石狮海域出土剑齿象、野牛、古鹿等古动物化石十分相似,属于同一动物群。台湾与福建古动物遗迹,形象地反映了新生代第四纪时,华南的古动物群通过海退后形成海峡陆桥,迁移台湾岛的结果。同时泉州渔民在台湾海峡深处捕捞上来的“右肱骨化石”被鉴定为是从大陆向台湾迁徙的早期人类,命名为“海峡人”。第一部分展厅还有一些内容则是大陆和台湾在不同时期文化的对比。
史前文化中,闽台先民创造了诸多原始文化。而台湾长滨文化和三明万寿岩文化以及漳州莲花池山文化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台湾长滨县出土的石片器、
砾石偏锋砍器、细石器、手斧等文物,还有三明万寿山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工地面、排水沟等遗迹,漳州莲花池山出土的刮削器等遗物。这些遗物有一定地相似性,所以长滨文化的人类,可能来自华南地区。
台湾大坌坑文化与大陆新石器文化对比中,博物馆中陈列了台湾大坌坑出土的陶器残片、石斧等器物和平潭出土的大陆新石器文化时期的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两地出土的遗物,无论在器物形制、经济生活还是文化年代都非常相似,共同构成了海峡两岸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统一文化圈。
还有台湾圆山文化出土的石斧、石石段、石矛、石网坠和玉器等器物,福建长汀出土的大陆新石器文化的石抡、陶纺轮等,两者比较可发现台湾圆山文化的器物在形制上来源于祖国大陆东南地区。最后展出的是台湾凤鼻头文化和大陆新石器文化出土的器物。从两地出土的文物,尤其是陶器中红陶、灰黑陶、黑陶及其后一度流行的彩陶序列上看,台湾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与华南古代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
博物馆缘起
2004年11月2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视察泉州,在参观“闽台关系史博物馆”之后,特指示要新建一座“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站在加强对台工作的政治高度,根据当前台湾海峡两岸关系新形势,以及福建与台湾历史渊源关系做出的重要决策。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而且福建是台湾汉族主要祖籍地,2300多万台湾汉族同胞中祖籍福建的占87.6%,祖籍泉州约有900万人,泉州和台湾经济来往、文化交流频繁,成为祖国大陆对台工作的前沿重地。把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设在泉州,充分说明泉州在全国对台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
中央、省、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工程建设,李长春同志百忙中多次关心工程进展,并作多次重要批示,中宣部、国台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部委大力关心博物馆建设,给予业务指导和资金支持。省、市两级党委、政府集中力量,周密策划,狠抓落实。省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解决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问题。省委书记卢展工亲自审定主体建筑设计方案,强调以国家级博物馆的标准和站位,建设和管理好博物馆,以求工程确保质量争取荣获中国建筑最高奖---鲁班奖。省委指定原省委副书记何少川全程负责指导工程建设。泉州市委书记郑道溪亲自领导博物馆工程建设,市委巡视员骆灿堂具体把关,工程建设正夜以继日、争分夺秒组织施工,顺利推进。 博物馆特色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北倚国家级风景区清源山,南接风景秀丽西湖,西邻泉州市博物馆,是国家级对台专题博物馆,是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全国性对台文化交流与合作基地,是以台湾基层民众为主要对象,以“反独促统”为目标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对台宣传场所,同时也是研究闽台关系、大陆与台湾关系史的重要学术机构。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主体建筑方案采用“天圆地方”设计理念 ,整座建筑浑然天成,较好地体现人文精神和闽台特色,成为泉州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主体建筑前的大型广场的规划建设也充分体现了闽南建筑的特色,以极富闽南建筑特色的红色为基本色调,充分利用天然石板材的颜色,分隔出醒目的图案,
远观如一张巨大的地毯,与主体建筑融为一体。
在展览艺术设计方面,为达到建设现代化、高水平和有特色博物馆的目标以及考虑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涉台博物馆,整个布展指导思想,从内容到形式突出政治性、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和参与性相结合,专家学者认可、观众喜闻乐见。
博物馆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是目前祖国大陆唯一的国家级对台专题博物馆,是中宣部直接授予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团中央授予的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同时也是研究大陆与台湾关系史特别是闽台关系史的重要学术机构。
博物馆亮点
作为首座国家级对台专题博
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从工程建
设到展厅布置,每一个步骤都成为
市民关注的焦点。中国闽台缘博物
馆总投资1.8亿元,占地面积
154.2亩,高度为43米,主体建
筑面积为23332平方米,共分为4
层:一楼为国际学术报告厅,并设
临时展厅、库房、办公区和设备用
房等;二楼为综合主题馆;三楼为
专题馆;四楼为信息及研究中心办
公室场所。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吸取了两
岸建筑的精华,是一座建筑博物
馆。同时,博物馆的许多细致景观
也非常吸引眼球。
主体建筑
“气势恢弘”是许多人看到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时的第一感觉。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采用“天圆地方”的设计理
篇三:游西湖
游西湖
傍晚的西湖公园人并不多,公园里的广场显得空旷而寂静,我缓缓走上台阶,站在广场的中央,我轻轻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气,刚下过的一场雨浸湿了泥土,从土地深处漫出一股独特的清新,花朵的芳香和小草的清润也都在此时被吸入我的脾肺,我的耳边传来了清脆悦耳的鸟叫和略有些沙哑的蝉鸣,而这些属于大自然的声音将繁华城市的喧嚣隔绝在外,令我仿佛身处世外桃源一般,悠然舒适,再睁眼,远处是一片碧色的湖,竟有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味,抬眼望去,天上几只大雁匆匆飞去,飞向山的那边。山被雾气围拢着,隐隐地能看出山的轮廓,这般的山,隐约朦胧,神秘高大。而我的旁边,一条被绿树围绕的小道幽邃神秘。
我踏过小道,来到西湖桥下,轻轻抬眼便可看到天边那与云儿相伴的彩霞。那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啊,像是融汇了所有的淡雅之色,美得醉人。走到桥的最高处,我便看见湖中一群小小的鸭子正慢悠悠地游着,悠然自得。而在西湖的中央,一座绿色的小岛格外显眼,像是一只卧龙沉睡在西湖之上。再隔着一个西湖望去,不远处便是那星星点点的灯光围绕着闽台缘博物馆。我走过长长的桥,天上又下起了蒙蒙细雨,雨丝落在西湖的水面上,淅淅沥沥,像是在弹奏一首古典的乐曲,也让我感受到了类似周庄的水韵之美。
日暮渐消渐退,公园里的脚步声渐渐多了,夏日西湖的夜晚也开始热闹起来,亮黄的灯光照在地上,摇曳了棵棵大树的影子,树上的叶子随风摆动,发出“沙沙”的响声。远远望去,西湖对面的公路上,一盏盏明亮的灯连成了一条长龙,在夜里竟也是另一番美景。来到西湖边,大而深湛的西湖在灯光下闪着粼粼波光,隐约显出一种柔美之感。乍一抬头,一艘游船从不远处驶来,接着靠在岸边,原本活泼的世界随着船的停靠,也变得安静下来,透露出的是一种别致的静谧美。
再转身,不远处一棵大榕树映入我的眼帘,附近的石阶上已坐满了人,而那棵大榕树就这么孤独地立着,?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鹨丫⑹恿?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们很久,很久,我想,它之所以这么多年来始终默默奉献,也是希望能够予人快乐吧。我抬头看天,此时的天空,像是披上了一件黑色的斗篷,遮住了一切属于自然的光亮,只留下寥寥无几的几颗星星和一轮皓月,我不禁想起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情怀,而我站
在这属于家乡的土地上,却看到了这皓月的另一番情怀:它用它的光亮照映了我们美丽的家园,为我们的天空添上它的色彩……
不知不觉,夜深了,在夜幕下,我悄悄地离开了西湖的这一片美丽而宁静的天地。
篇四:参观闽台缘博物馆
参观闽台缘博物馆
泉州市西隅中心小学 五年四班 董煌彬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情同手足。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今天,我们一家子就来到了象征闽台亲缘关系的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坐落于中国文化名城——泉州市区西北侧。北倚国家级景区清源山,南接风景秀丽的西湖,西邻泉州市博物馆。这里可真是一个两岸文化交流和对台湾宣传的重要窗口啊!
一到广场上,一对高约20米的“九龙柱”呈现在我的眼前。这对“九龙柱”还有一个寓意深远的景象,这是以“九龙吐珠”象征着海峡两岸同胞都是龙的传人,海峡两岸的关系坚如磐石,永远都不会分开!衬托这雄伟景色的还有那48根“七彩灯柱”,这些灯柱可都是用我们泉州德化的特产——陶瓷,一小块一小块拼凑而成的。夜晚,这些灯柱还会发出明媚的光呢!
走进大厅,最值得一看的当然要数那著名设计师蔡国强先生创作的火药爆绘壁画。这幅画是用火药在日本特制的高知麻纸上进行爆破,炙烧成一棵大榕树,并以现代化灯光和电脑技术控制,将海西两岸常用的百家姓显现在这幅画上,几秒钟变换一种不同的姓氏图腾。这幅壁画寓意是象征着海峡两岸同胞同文、同种、同根生。这幅画的制作方法堪称一绝,不愧是这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时间可过的真快,我们又来到了二楼的主展馆。这里的主展馆可是都是围绕“五缘”来展览的哦!
首先,我们来到了第一缘——“地缘”部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十万年前宝岛台湾的模样,那是,正是冰河时期,台湾海峡的海平面急剧下降。终于,台湾和大陆相连了,古动物和古人类不断迁入岛内。冰期结束,全球气候逐渐回暖,海平面缓缓上升,重新形成了台湾海峡,闽台两地先民冲破惊涛骇浪的险阻,仍然保持原始文化的密切关系,共同开辟了远古家园。
接着,我们便来到了“血缘”部份。据说,闽台同根同宗,血脉相连,骨肉相亲。自古以来,闽越族人长时间从福建移居到台湾,并激励子孙勿忘故土。
从法缘到商缘,又从商缘到文缘,都令我难于忘怀,通过这次参观,我进一步了解了闽台同文、同种、同根的关系。
指导老师:林玉算
篇五: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讲解词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讲
解词
编写:泉州仰恩大学陈剑梅
泉州信息学院苏锦栋
提供史料: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泉州信息学院蔡江池
泉州仰恩大学林淑丽
交流:泉州师院廖丽红、郑冰瑶、戴雪玲等志愿者及黄锦
莹和华侨大学姜春雨等志愿者
图:泉州信息学院苏锦栋、蔡江池
2
3
4
目 录
5
一、概
述 ????????????????????????? ()
(一)、导览
词 ???????????????????? ()
(二)、爆破
画 ??????????????????? ()
二、序
厅 ????????????????????????? ()
三、第一部分——远古家
园 ????????????????? ()
(一)、台湾海峡沙盘 ????????????????? ()
(二)、古动物化石 ?????????????????? ()
(三)、史前文化 ??????????????????? ()
四、第二部分——血脉相亲 ????????????????? ()
(一)、闽越东徙 ??????????????????? ()
(
二)、大陆民众迁6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