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ppt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7:35:27 体裁作文
篇一:土地的誓言
【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上的这篇课文是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当同学们初看这个题目时有什么疑惑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素读”文章的能力,《土地的誓言》一文,从课题切入,让学生在接触文本之初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生1:这是怎样的一片土地?
生2:土地怎么会发出誓言呢?
生3: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呢?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大家的疑惑!
二、研习文本
触摸关东大地,体味炽热情感 师:先听老师朗读课文,思考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并用笔划下课文中的依据。 投影显示:这是一片________土地
(师配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生认真听读课文,不时圈点勾画)
【设计意图:通过两段不同的配乐,让教师的朗读更具有感染力,让学生能更好理解文章的内容,能更深感受到作者笔下黑土地的美丽丰饶。】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后,相信同学们对这片土地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同学们先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然后我们全班分享。
(生同桌交流)
师:下面我们来请同学说说这到底是一片怎样的土地。
生1:这是一片富饶的土地。表现在“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松香气味的煤快”、“赤色的足金”说明这片土地肥沃,物产和矿藏资源丰富。
生2:从红布似、金黄、斑斓、赤色我还觉得这是一片五颜六色的土地。
师: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告诉大家通过这些词,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吗?
生2:看到高粱成熟,远远望去似一快红色的布遮盖着大地,豆粒又大又圆,浑身泛着成熟的金色,感受到这片土地的活力与丰饶。
师:你的想象让老师佩服啊。
生3:“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这片土地的富饶。
师:哪一个字特别能体现?
生3:“厌”,形象说明了粮食多,不是吃饱了,而是已经吃得厌掉了。
生4:这是一片幸福的土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他们快乐的劳动,快乐的收获。 师:文中有具体体现么?
生4:“空气中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子辘辘地响着”。特别是“欢喜”“香气”“辘辘”等词都能体会到人在劳时那种愉快的心情,连蛛、牛、麻雀都是那样的悠闲自在。
师:说得真好,这真是一幅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图景啊。对于这片土地,谁还有其他的感受?
生5: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土地,表现在山雕、鹿群、马儿在奔跑着。
生6:是一片美丽的土壤。在文章第二段中“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地窜出来,空气中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老公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景美,人美。
生7:我觉得无论是前面讲的物产的丰饶,马儿的生机勃勃,自然的景色还是东北人民快乐的生活,都是一种美。
师:相信这位同学对美的内涵有很深的认识。还有同学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么? 生8:这是一片有着作者美好回忆的土地
师:能具体说一说么?
生8:从“在故乡的土地,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吃过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这片土地上嬉戏,捉蚱蜢,劳动,种大白菜还收获了。 师:这菜的味道怎么样?
生8:香的。
师:为什么?
生8:因为故乡的土壤是香的,而且这菜是作者亲手种的,就更香了。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太精彩了。这片土地上留有作者成长的足迹,有欢快、幸福生活的美好回忆。看来大家对这片土地已经有很深的认识了,我们说每一种语言背后都有一颗诚挚的心灵,那么回忆着美丽丰饶的家园故土,作者又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情感?请同学再读课文,找出文章里面抒发作者情感的语句,读给自己的同桌听一听,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在文章里有许多饱含作者深情的语句,在感受作者笔下黑土地的美丽丰饶后,有必要让学生来体会作者对这片土地浓浓的热爱与思念之情。】 (生热情高涨地朗读,同桌交流理解与体会,师巡视)
生9:“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在呼喊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热烈而深沉的思念。 师:哪些词当中特别能体现出来?
生10:“无时无刻不”用了双重否定,使这个情感表达地更加强烈。而且在这句话中,作者说听见故乡在呼唤,这只是作者想的,更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强烈的思念之情。 师:你读得很好分析得更好!继续。
生11:“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有想过离开她。这种声音是不可阻止的,是不能选择的。这种声音已经和我永远取得了沟通。”“必须”、“不可阻止”、“不能选择”等词语语气坚定,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想、热爱已经要回故乡的决心。
师:你把你分析的情感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了。
生:“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这个我是知道的,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会感到她在跳跃,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样的。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我似乎感受到了作者和作者故乡的土地已经完全融合了。
师:我们说言为心声,同学们真的做到了,大家朗读得很精彩,能把自己的情感体味融入到语言中去。作者对家乡是无比思念的,这种情感特点用文中一个词来形容,是哪个词? 生12(众):泛滥!
师:“泛滥”是指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含有贬义的色彩,那么用在这里是否恰当呢? 生13:是褒词贬用,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感情如同江河湖水决堤一样不可遏止,四下放纵奔流。
师:那么作者的“泛滥”情感主要包含哪些呢?
生14:对家乡的思念。
生15:热爱、赞美故乡。
生16:想要回到故乡。
不忘屈辱历史,感悟铮铮誓言
何不回去呢?
生2:东北三省沦陷了。
师:是啊凡是经历过那段悲惨岁月的人,对那段屈辱的历史都会刻苦铭心。那么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在那片美丽丰饶的黑土地上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多媒体展示投影九一八历史背景资料,并在哀婉的背景音乐中展示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图片。学生看的很专注,从脸上的表情中可以感受到其心灵受到震撼。)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会很想知道黑土地到底发生了什么,适时用多媒体出示九一八的历史背景介绍以一及图片,并配上音乐,让他们了解那段沉痛的历史和身处于那段历史中人民的悲惨遭遇,迎合了学生一种期待心里,同时使学生能更好理解作者誓言中所包含的情感。】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感受了作者对家乡故土的热爱与思念,在作者的文字背后我们还能感受到另一种情感。大家能体会到是什么?
生(众):对日本帝国主义恨。
师:是的,美丽丰饶的故土,在作者的脑海里久久不能忘怀,更深深嵌在作者的心坎上。然而在1931年9月8日那一天开始,这块土地被烙上了灾难和屈辱的印记。面对着同胞被杀,家园被毁,多少人背景离乡,多少人流离失所,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满腔热血的中国作家义愤填膺,面对着家乡的土地究竟发出了怎样的誓言呢?请同学们找出作者的誓言,朗读并体味情感。
(生找誓言,读誓言,悟誓言)
生3:“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说明作者要为故乡的解放而战斗到底的决心。
师:这位同学分析的很好,只是没有读出“决心”的语气。大家认为在朗读这句话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4:对于一些词要读出重音,如“必定”“必须”要读出坚定的语气,读出气势。 师:有道理,两个感叹句表现了故乡由解放到站立的变化,朗读时语调要不断上扬。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下。
(全体学生齐读)
生5:“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说明作者为了解放故乡,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宝贵的是生命。
师:读出了作者那坚定的信念,读出了誓死为家园解放的决心。所以我们在誓言中不仅要读出对故乡的热爱与思念,还要读出对帝国主一的愤恨,读出坚定的信念。让我们怀着这些情感一起来齐读誓言。
(课件展示誓言与东三省美丽丰饶的图片,配上《松花江上》的音乐)
【设计意图:看着东三省美丽丰饶的图片,听着音乐,让学生自然与课文中描写的词语联想起来。和着《九一八》配乐,通过多种感官激起学生的情感,将学生的情绪推向最高。】
三、主题升华
师:在上课之始同学们提出的几个疑惑,相信同学们都明白了,是作者端木蕻良面对美丽丰饶的家园发出的誓言,那么既然这誓言是作者发出的,那为什么不把课题改成“我的
誓言”而要用“土地的誓言”呢?
生1:因为这誓言不仅仅是端木一人发出的,而是生活在那一片土地上每一个有热血的中国人都会发出如端木一样的铮铮誓言。
师:对,比如我们伟大的诗人艾青,在抗战爆发后1938写的《我爱这土地》就是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向祖国捧出一颗赤子之心,抒发的一腔爱国深情。让我们齐读艾青《我爱这土地》。
(多媒体出示诗歌,并配上音乐,学生齐读诗歌,结束课堂)
师:大家的朗读让老师感动,端木的家乡美丽丰饶,咱们脚下的萧然大地也是美丽动人,人杰地灵,我们的祖国更是江山如画,让我们铭记誓言,努力学习,练好本领,使我们的家乡更美丽,使我们的祖国更强大。
一、深情导入,营造气氛
(课前播放《松花江上》,大屏幕上展示东北原野富有地域特色的景物,以东北富有个性的景物吸引学生,唤起学生对祖国锦绣山河的热爱音乐结束后,师导入)
师:著名诗人艾青曾这样深情地吟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可以说,对故乡土地的热爱,是人们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之一当日寇的铁蹄践踏祖国的东北大地,无数东北同胞流亡关内,有家不能会的时候,作家端木蕻良满怀悲愤和思念之情写下了激情飞扬的文章,这就是《土地的誓言》
二、听读课文,述说感受
师:听老师朗读课文,听读时请请勾画出生字词,注意老师朗读师的语气、语速和重音,然后用一句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教师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学生认真听读,不时圈点勾画)
学生评说,教师整理:
①文章很有震撼力,听后有热血沸腾的感觉
②文章语言很有气势,不可阻挡
③感觉作者的心在不停地跳动,好像是一口气写完的,或者说一气呵成的
三、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师: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故乡景物的语句并思考:令作者魂牵梦萦的故乡到底是怎样的一方土地呢?建议用“这是一方的土地,表现在”的句式,把握作者故乡的特征
(生齐读描写故乡的部分)
学生评说,教师整理:
①这是一方美丽的土地,表现在“碧绿的白桦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描绘出作者多姿多彩的故乡,令人喜爱
②这是一方富饶的土地,表现在“黑色的土地”“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金块”“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可见作者的故乡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③这是一方广袤的土地,表现在“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可见作者故乡广阔无垠,一望千里
④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表现在“孤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故乡充满了神秘色彩
⑤这是一方和谐的土地,表现在山雕、鹿群、马儿在奔跑,而“秋天,银线丝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和谐社会
(二)师:故乡真是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图呀!读着这两段文字,我们眼前会浮现美丽、丰饶、神秘而和谐的故乡!体会一下,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
学生评说,教师整理:
①应该用自豪的语气,读出对故乡的热爱和赞美
②应该用喜悦激昂的语气,读出作者作为一个东北人的骄傲
③应该读出层次感,有的地方要一泻千里,有的地方需要深沉舒缓
(此环节需要用实例来训练朗读,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四、细读课文,体味情感
师:细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对家乡是无比的思念正如文中所说,感情如同江河湖水决堤一样不可遏止,四处“泛滥”作者“泛滥”的情感主要包含哪些?
学生评说,教师整理:
①思念家乡
②热爱、赞美家乡
篇二:《土地的誓言》说课稿
《土地的誓言》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土地的誓言》,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几方面谈谈教学这篇文章的看法。
一.说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都是爱国爱家,《土地的誓言》是其中的一篇自读课文,也是一篇精美的散文。作者选用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描写景物,运用呼告、变换人称的表达方法,直抒胸臆,发出为解放故乡而战斗到底的时代强音。据此,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生字词;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体会拟人、排比、比喻、呼告、变换人称等手法的表情达意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借助多媒体了解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旧中国苦难,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理解作者对故乡炽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说教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之间对话的
过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引导学生运用?悲情导读、动情诵读、真情品读、激情创读?等读书方法通过导读,将学生带进?抗战?岁月;通过诵读,感知作者深沉感情;通过品读,推敲重点段落、词句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创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豪情。学生与老师对话一是借助再现?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影片感染学生;二是开始时,老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吸引学生;三是老师与学生平等沟通,采用师生共同参与方式组织教学。学生与学生的对话采用读一读、品一品、议一议、说一说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散文语言魅力。
三.说学法
主张学生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解决问题,除此之外,还让学生运用提问答问法、联系背景揣摩法等学法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将巧妙设计?总结学法?小插曲,并告诉学生将这些学法运用于课外阅读当中去。
四.说程序
整个课堂贯串一条主旋律,即以?誓言?为切入口,?读?为外在活动形式,以?思乡爱国?情感为内在线索组织教学
(一)悲情导读
课前播放影片,上课铃响,教师播放《松花江上》,接着老师提问导入:通过大屏幕,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这一影片再现的是什么时候的真实场景?然后出示学习目标,引出听读方法:默默跟读,文图转换。
(二)动情诵读
播放《土地的誓言》配乐朗诵视频,学生听读
(三)真情品读
这篇散文语言凝练,每一词句都有韵味因此在学生听读完后,老师让学生谈感受,让学生挑出感受最深的语句,老师顺着学生心意引导品读。 教师心中要引导学生品读的语句有两处,第一处?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原野上怪诞的狂风……?;第二处?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学生挑选语句时,将会出现下面三种情况,教师都可一一破解
1.学生找到第一处品读完后,老师设问?面对如此悲壮的家乡土地,作者发出怎样的誓言??从而引导到第二处去品读
2.学生找到第二处品读完后,老师设问?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了故乡既美丽又遭受污秽和耻辱??从而引导到第一处去品读
3.学生找不到以上两处,老师可随时设问:土地的誓言什么?找原句回答从而引导到第一处,再按?1?的方法,引导到第二处去 接着老师设问:从文中表达可看出,是谁的誓言?为什么拟题为‘土地的誓言’。
然后,提出两个总结性问题:
1.作者发出誓言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形成板书
2.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读书方法?
(四)激情创读
设问: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的誓言是什么?
提示学生用?假如我有……,我将……?表达,当学生说到?有一把刀?时,播放《大刀进行曲》,全班同学跟唱,然后进一步设问:现在我们进入了新时代,你将发出怎样的誓言?
最后,教师结束语:此刻,我也许下一个誓言:我将像过去一样,尽心尽责,为家乡、为祖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新时代的建设者、开拓者,从而让我们的家乡,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文明、和谐。
《木兰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木兰诗》,下面我就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程序几方面谈谈教学这篇文章的看法。
一、说教材
《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古诗,学生在初一年级上册已接触过古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诈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本诗为民歌,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知识目标:1、文言知识,初步了解一些文言句式。2、初步了解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3、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4、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1、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其效果。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篇三:荐土地的誓言ppt课件相关教案
荐土地的誓言ppt课件相关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学习文中语言运用的技巧。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
3、感悟作者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松花江上》
二、学生谈听后感受
教师:“是的,歌声使那段令人悲痛的历史再现眼前。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占东北,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我们可爱的家乡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的铁骑蹂躏了十年,1941年,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而作者作为其中的一员,怀着难以遏止的情感,写下了这篇散文──《土地的誓言》。”
三、通过课件展示,简介作者
四、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1、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标记易读错的字。
2、读一读。
3、提问: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爱国之情、思乡之情和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满腔仇恨)
4、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最感动自己的话,深情地大声地朗读出来,并找学生谈
一谈某句话为什么会感动自己。
5、理解文章标题含义。
(明确:这不是土地本身发出的誓言,而是作者面对土地所发出的誓言)
6、找出文中作者所发的誓言。
五、品味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感悟作者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教师进行学法示例,与学生共同揣摩第一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和前半部分的景物描
写。
⑴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的确切含义? 指导学生按照“泛滥”的原意和引申义以及与“澎湃”“涌动”等词相比较来理解,“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又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抑制的向四下泛滥奔流,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用了“泛滥”来形
容较之用“澎湃”“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冲破一切阻隔的力量。
⑵教师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中“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原野上怪诞的狂
风”,让学生闭目倾听。
①展开联想和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头脑中的画面。
②有人说这段话排列的词语过多,不够简洁,有些句子完全可以删掉,比如“红玉的
脸庞,黑玉的模样”“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 (明确:红玉的脸庞,黑玉的模样使人想到仍在日寇铁蹄之下的故乡亲人,这些景物
密集的排列在一起,展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
2、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后半部分和第二自然段。 ⑴让学生仿照老师提问的角度和方法,自己提出问题并试着自己独立思考后回答。
⑵分组讨论,交流思考结果。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解决。 ⑶小组无法解决的难点由各组的代表提出来,班内交流,师生合作解决。
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两个段落的异同点,并板书
1、深情赞美家乡──誓死解放家乡
教师:作者愿用生命捍卫自己的家乡,他把他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仿佛使人谛听到他心脏的跳动,感受到他热血的沸腾。事实上,近代以来,有许多的仁人志士为我们国家的自由统一抛头颅、洒热血,奉献自己的一切,这才创建了我们这个富强美好的家园,下面就再让我们来听一首歌,来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吧,会唱的同学可以跟
着一起唱。
2、播放《我的祖国》
七、教师小结
收藏 分享 评分
篇四:《土地的誓言》说课稿
《土地的誓言》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土地的誓言》,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几方面谈谈教学这篇文章的看法。
一.说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都是爱国爱家,《土地的誓言》是其中的一篇自读课文,也是一篇精美的散文。作者选用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描写景物,运用呼告、变换人称的表达方法,直抒胸臆,发出为解放故乡而战斗到底的时代强音。据此,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内容,体会、领悟作者强烈的思乡爱国情感
难点:揣摩、欣赏、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景物有感而发的写法
二.说教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之间对话的过程。采用问题讨论法、朗读法、语言品味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来实现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主张学生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解决问题,除此之外,还让学生运用提问答问法、联系背景揣摩法等学法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将巧妙设计“总结学法”小插曲,并告诉学生将这些学法运用于课外阅读当中去。
四.说程序
整个课堂贯串一条主旋律,即以“誓言”为切入口,“读”为外在活动形式,以“思乡爱国”情感为内在线索组织教学
(一)悲情导读
上课铃响,教师播放《松花江上》,接着老师提问导入:通过大屏幕,你听到了什么?
(二)预习检测
检测对作者的了解和本课的字词。
(二)动情诵读
播放《土地的誓言》配乐朗诵视频,学生听读
(三)整体感知
1.怎样理解《土地的誓言》难道是土地发出的誓言吗?(面对土地发出的
誓言)
2.快速浏览全文,看看作者面对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
3.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誓言?
提示学生从两面回答。一、东北有哪些值得我留恋的地方?二、发出这种誓言的时代背景(由此引出背景介绍,并放有关图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四)探究研读
1.作者面对被侵略者蹂躏的故土,怀着怎么样的感情?(热爱、赞美、思念)
2.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3.这些丰富的、炽热的情感,作者是通过何种艺术方法表现出来的?读一读,找一找。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六)拓展阅读
课件出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谈一谈你的感受。
最后,教师结束语:此刻,我也许下一个誓言:我将像过去一样,尽心尽责,为家乡、为祖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新时代的建设者、开拓者,从而让我们的家乡,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文明、和谐。
《木兰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木兰诗》,下面我就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程序几方面谈谈教学这篇文章的看法。
一、说教材
《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古诗,学生在初一年级上册已接触过古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诈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本诗为民歌,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知识目标:1、文言知识,初步了解一些文言句式。2、初步了解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3、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4、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1、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其效果。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背诵古诗。
2、研读刻画木兰定人物形象的重点段落,理解繁简相宜的写作妙处。 教学难点:
了解本诗的一些句式,并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并提醒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体现。
三、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法
①诵读法:古诗教学应着重体现朗读,注意语气、语调、节拍,力求声情并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②复述法:教师提示学生复述时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
③鉴赏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中鉴赏本文繁简相宜、形象丰满的写作特色。 ④讨论探究法: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竞赛法:针对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竞赛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结合多媒体电教设备辅助教
学。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北朝乐府民歌;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疏通文意,整体把握诗歌;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理清情节发展脉络,强化背诵。
第一环节:导入
教师给学生唱《红色娘子军》主题歌,让学生结识巾帼英雄-----花木兰。 第二环节:作品及背景介绍
将课前准备的文字资料分发给学生,通过学生自己搜集来的材料,简介背景,激发兴趣。
第三环节: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首先播放课文朗读带,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初步感知诗意。(投影显示多音字、通假字、形近字及本课新字词。)然后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注意体会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等,尤其注意朗读节拍的把握。接着让学生自己练读诗歌,力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
第四环节:默读诗歌,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文句,理解诗意。让学生自读诗歌,借助注释、工具书,试译全诗。
第五环节:复述诗歌,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强化背诵。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让学生课后搜集花木兰的相关资料,将《木兰诗》改写成剧本。目的是让学生强化背诵,通过自编自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迎接校园文化艺术节。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检查背诵,研讨赏析,对诗歌进行美点追踪,合作探究,就最想解决而自己又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求求知的能力。
第一环节:检查背诵
通过个体抽查、滚动式背诵、集体背诵的方式检查。
第二环节:研讨赏析
先请同学用一句话评价《木兰诗》。任选一个方面,说说它带给读者的美感,教师归纳学生的评价,组织学生一起走进《木兰诗》世界,尽情领略作品展示的奇异美,总结出这篇文章主要是故事的传奇美,不朽的形象美,凝练生动的语言
美,壮美的爱国情,繁简相宜、详略得当。第三环节:合作研讨,探究思考
先要求学生提出自己最想解答的问题,然后教师归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板示,并交给全班讨论解决。学生有可能提到:为什么“同行十二年,不知木
兰是女郎?”“木兰到底姓什么呢?”“木兰的姐姐为什么不去从军?”等问题。有些问题可留给学生课后去自己查找,有些可当堂解决。
第四环节:说话训练
要求学生以“我心目中的花木兰”为题说一段话,谈谈自己对花木兰的认识和思考。
第五环节:小结
结合对本诗的理解,在背诵中结束本诗的学习。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1.把“我心目中的花木兰”整理成文,收集在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中。
2.画出我心目中的花木兰。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 !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说说我这一节课是怎样上的以及这样上的原因。
一、说教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是人物传记单元,人物事迹生动感人,本课作为本单元第二课,在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引导学生“学习名人精神,争做优秀人才”,以此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展示了闻一多先生对于文学事业和革命事业的两种独特态度:作为学者,他是“出世”的,作为革命家,他是“入世”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其实有一个精神核心——爱国情和使命感。潜心学术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革命斗争是为了踏出一条救国救民的血路。
二、说目标
结合单元目标,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一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闻一多先生。2、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
4、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篇五:《土地的誓言》说课稿
《土地的誓言》说课稿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第三中学 郭春根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土地的誓言》。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多媒体应用、教学程序几方面谈谈教学这篇文章的看法。
一.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的主题都是爱国爱家,《土地的誓言》是其中的一篇自读课文,也是一篇精美的散文。作者选用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描写景物,运用呼告、变换人称的表达方法,直抒胸臆,发出为解放故乡而战斗到底的时代强音。据此,制订下面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生字词;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体会拟人、排比、比喻、呼告、变换人称等手法的表情达意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借助多媒体了解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旧中国苦难,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理解作者对故乡炽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九?一八”事变10年之后,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东北人民仍然无家可归,端木蕻良满怀思乡爱国之情写下这篇文章。由于现在的学生没有家国之痛的经历和体验,这方面的情感领悟能力不强,所以,教学难点确定为:品析抒情方式,揣摩诸如“炽痛”“埋葬”“呻吟”等词语和“土地的誓言”的深层含义。
二.教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之间对话的过程。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引导学生运用“悲情导读、动情诵读、真情品读、激情创读”等读书方法。通过导读,将学生带进“抗战”岁月;通过诵读,感知作者深沉感情;通过品读,推敲重点段落、词句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创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豪情。
学生与老师对话。一是借助再现“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影片感染学生;二是开始时,老师悲情演唱《松花江上》,吸引学生;三是老师与学生平等沟通,采用师生共同参与方式组织教学。
学生与学生的对话。采用读一读、品一品、议一议、说一说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散文语言魅力。
三.学法
因为《土地的誓言》语言精美、可读性很强,所以让学生运用诵读法、品读法、创读法读懂文章;因为《土地的誓言》描写形象生动,所以让学生运用文图转换法理解文章;因为《土地的誓言》与学生生活相距甚远,所以让学生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解决疑问题。除此之外,还让学生运用提问答问法、联系背景揣摩法等学法。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将巧妙设计“总结学法”小插曲,并告诉学生将这些学法运用于课外阅读当中去。
四.多媒体应用
这节课将运用四个教学视频,一是课前播放“再现‘九一八’事变后,日冠在中国犯罪事实”视频,将学生带入“抗战”时期氛围,帮助学生理解阅读课文。
二是动情诵读阶段视频,这是由泛舟朗诵,配上充满悲壮气氛的音乐,穿插体现东北特色景物的视频,帮助学生体会文情。
三是激情创读阶段视频,这段视频是剪辑、组合电影《大刀进行曲》中的30多个镜头,
重新配上歌曲《大刀进行曲》制作而成,能激发学生斗志。
四是课堂结束时视频,是MTV作品《和谐中国》,激发学生勇挑新时代重任的豪情。
四.说程序
整个课堂贯串一条主旋律,即以“誓言”为切入口,“读”为外在活动形式,以“思乡爱国”情感为内在线索组织教学。
(一)悲情导读
课前播放影片,上课铃响,教师演唱《松花江上》,接着老师提问导入:通过大屏幕,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这一影片再现的是什么时候的真实场景?然后出示学习目标,引出听读方法:默默跟读,文图转换。
(二)动情诵读
播放《土地的誓言》配乐朗诵视频,学生听读。
(三)真情品读
这篇散文语言凝练,每一词句都有韵味。因此在学生听读完后,老师让学生谈感受,让学生挑出感受最深的语句,老师顺着学生心意引导品读。
教师心中要引导学生品读的语句有两处,第一处“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原野上怪诞的狂风??”;第二处“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
学生挑选语句时,将会出现下面三种情况,教师都可一一破解。
1.学生找到第一处品读完后,老师设问“面对如此悲壮的家乡土地,作者发出怎样的誓言?”从而引导到第二处去品读。
2.学生找到第二处品读完后,老师设问“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了故乡既美丽又遭受污秽和耻辱?”从而引导到第一处去品读。
3.学生找不到以上两处,老师可随时设问:土地的誓言什么?找原句回答。从而引导到第一处,再按“1”的方法,引导到第二处去。
接着老师设问:从文中表达可看出,是谁的誓言?为什么拟题为‘土地的誓言’? 然后,提出两个总结性问题:
1.作者发出誓言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形成板书。
2.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读书方法?
(四)激情创读
设问: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的誓言是什么?
提示学生用“假如我有??,我将??”表达,当学生说到“有一把刀”时,播放《大刀进行曲》,全班同学跟唱。
然后进一步设问:现在我们进入了新时代,你将发出怎样的誓言?
最后,教师结束语:此刻,我也许下一个誓言:我将像过去一样,尽心尽责,为家乡、为祖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新时代的建设者、开拓者,从而让我们的家乡,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文明、和谐。
播放《和谐中国》。
《土地的誓言》说课稿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第三中学 郭春根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土地的誓言》。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多媒体应用、教学程序几方面谈谈教学这篇文章的看法。
一.教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自读课文。这一单元有五篇课文,所表现的主题都是爱国爱家。《土地的誓言》是一篇精美的散文,在仅有的两段文字中,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选用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描写景物,运用呼告、变换人称的表达方法,直接抒发对土地的炽痛的热爱,并发出为解放故乡而战斗到底的时代强音。据此,制订下面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中的生字词;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体会拟人、排比、比喻、呼告、变换人称等手法的表情达意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借助多媒体了解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旧中国苦难,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理解作者对故乡炽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也进入艰苦卓绝的阶段,东北人民仍然无家可归。端目蕻良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爱国之情写下这篇文章。由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学生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从而这方面的情感领悟能力不强,所以,教学难点确定为:品析作者的抒情方式,揣摩诸如“炽痛”“埋葬”“呻吟”等词语和“土地的誓言”的深层含义。
二.教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我将引导学生运用“悲情导读、动情诵读、真情品读、激情创读”等读书方法。通过导读,将学生带进“抗战”岁月;通过诵读,感知作者深沉感情;通过品读,推敲重点段落、词句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创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豪情。
其次,学生与老师对话。一是借助再现“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影片感染学生;二是开始时,老师悲情演唱《松花江上》,吸引学生;三是老师与学生平等沟通,采用师生共同参与方式组织教学。
第三,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我将采用读一读、品一品、议一议、说一说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散文语言的魅力、表达阅读体会。
三.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密不可分的,教师运用的教法,不少完全可以转化为学生的学法。就教学本课来看,诵读、品读、创读,如果学生自己运用,那就成了学法。导读,草率看来,不是学法,其实这也是一种学法。我在设计导读的时候阅读了很多参考书、上网查找下载了很多图片、音乐、视频等文件后,才设计出来的,这样看来阅读资料、上网查找也是学习方法。据此分析,上课时,我将巧妙设计“总结学法”小插曲,并告诉学生运用于课外阅读当中去。在此,对这节课的学法,总结几点:诵读法、品读法、创读法、文图转换法、查找资料法、提问答问法、自主探究法、合作研讨法、联系背景揣摩法??
四.多媒体应用
这节课将运用四个教学视频,一是课前视频,播放“再现‘九一八’事变后,日冠在中国犯罪事实”视频。这段视频将学生带入“抗战”时期氛围,帮助学生理解阅读课文。
二动情诵读阶段视频,这是由泛舟朗诵,配上充满悲壮气氛的音乐,穿插体现东北特色景物的视频,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为 “深入浅出”的教学起铺垫作用。
三是用于激情创读的视频,这段视频是剪辑、组合电影《大刀进行曲》中的30多个镜头,重新配上歌曲《大刀进行曲》制作而成,能激发学生昂扬的斗志。
四是课堂结束时的视频,是MTV作品《和谐中国》,激发学生勇挑新时代重任的豪情。 课件的“课文板书”贯穿课文和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抗战”时期全民皆兵的背景材料,为学生理解“土地的誓言”而“豁然开朗”。
最后,附带说明一下,制作《土地的誓言》课件,用到了“会声会影”、维棠FLV视频下载、VideoConverter.exe转换、GoldWave.exe音频、PowerPoint 2003等软件。
四.说程序
整个课堂贯串一条主旋律,即以“誓言”为切入口,“读”为外在活动形式,以“思乡爱国”情感为内在线索组织教学。
(一)悲情导读
课前播放“九?一八”事变后,日冠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的影片。上课铃响,教师演唱《松花江上》。
导语:进入教室以后,通过大屏幕,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这一影片再现的是什么时候的真实场景?
出示学习目标。同学听读课文。提醒:默默地跟读;文字转化成画面或影像;找出有关“誓言”的语句;找出强烈情感的句子。
(二)动情诵读
点击课件,播放《土地的誓言》配乐朗诵视频,学生听读。点击课件,给加点字注音。
(三)真情品读
1.作者是一位远离关东老家的游子,他有一个誓言,请找出有关语句来。
例句: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
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
2.句中的“更美丽”,说明故乡原先就很美丽,文中哪些句子描绘了故乡的美丽? (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请用“故乡的美,美在??”表达你的阅读体会。
3.这么美丽丰饶的故乡,却正在经受着污秽和耻辱,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重点分析段落: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感受排比、拟人、比喻等手法的作用,品析“埋葬”“沉重”“呻吟”等词语的含义。
4.想起正在遭受日军的污秽故乡,作者内心涌起怎样的情感?从文中找出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5.由前面分析,你可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发出“一定要解放家乡”的誓言?用“因为??所以??”句式表达。(总结形成板书)
6.既然说是作者的誓言,文章为什么拟题为“土地的誓言”?请大家读一段背景材料,讨论后再说。
点击课件,显示材料。
7.这篇文章可读很强,理解难度很大。可是,从今天你们的表现看,却轻而易举地学懂了。请总结一下,我们运用了哪些读书方法?
下面我们运用激情创读法进一步理解课文。
(四)激情创读
1.抗战时期,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有铿锵的誓言,比如端目蕻良,比如赵一漫,比如张思德??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的誓言是什么?用“假如我有??,我就??”表达看法。
2.说到一把刀,我就想起了一首歌。点击课件,播放《大刀进行曲》,全班同学跟唱。
3.在那个年代,那真是全民皆兵呀!因此,尽管日寇的铁蹄凶残,但抵挡不了中国人民的决心和意志, 1945年取得了抗战胜利,随后取得了解放战争胜利,毛泽东领导我们解放了全中国,邓小平带领人民走上小康之路,江泽民领导我们走向富强之路。现在,胡锦涛领导我们走科技发展之路。作为新时代的你,你将发出怎样的誓言?
4.此刻,我也许下一个誓言:我将像过去一样,尽心尽责,为家乡、为祖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新时代的建设者、开拓者,从而让我们的家乡万载、宜春、江西,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文明、和谐。
点击课件播放《和谐中国》。下课!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