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3 03:39:50 字数作文
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字数作文

篇一: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要: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是治国从政、修身齐家的思想要求,仁道的实现要靠“克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是对“仁”的实施方法的具体解说。孔子的这一思想虽然是对当时的执政者提出的政治规范和人格要求,但这一观念已成了我们民族的共同心理,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悠久的传统美德。

关键词::孔子 “仁” 民族心理 传统美德

孔子的伦理观念是围绕人己关系展开的,处理好人己关系也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目的。人们一般都承认,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按照《说文》的解释,“仁”字,是会意字,从人,从二,是亲的意思,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礼记·经解》说:“上下相亲谓之仁。”孔子自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也就是说,孔子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是“道”,而以德为学说的根本依据,以仁为处世为人的依归,而存身于六艺之中。可见“仁”在孔子学说中的地位。我们先来看看孔子对仁的解说。关于“仁者,爱人”是人人皆知的,此外《论语》中还有很多,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说明只有仁者能够坚持原则,“穷而不滥”;“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说明仁者不是一味地追求施恩于人,还要有好恶的原则;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战?”说明仁德之心是由人的本心发出的,必须对自己的欲望加以克制,做事才能合乎礼的要求······

显而易见“仁”是治国从政、修身齐家的根本的思想要求,而仁道的实现要靠“克己”,这实际上就是对“仁”的实施方法的概括解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是对其方法的更为具体的解说。孔子认为“仁”字说起来容易,但是“为之难”,有了这一解说就使得“仁道”具有了非常强的可行性,也可以说它架通了从现实到理想的桥梁,因此,它就具有了相当重要的意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论语》中两次出现。第一次是在《颜渊》中:“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焉。’”。孔子的回答包括三方面的实施仁的内容,一是要对人、对事恭敬和谨慎,诚心诚意。这是讲施仁所应采取的态度。二是莫将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强加给别人。这是讲施仁所应采取的基本措施。三是说施行仁政可以使得家国无怨,(仕于卿大夫与仕于诸侯王皆使无怨)。这是说施仁之后的效果。第二次是在《卫灵公》中:“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岂不正是“克己”之意吗?不过,这里孔子的话着重强调的是,“恕”是应该终生信守奉行的,是永恒的,而且是人人所应当遵循的。

因为孔子所创的儒家全称是“君子儒”,所以,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从政治方面立言的,是其仁政学说的体现。也就是说,这是对执政者所提出的要求。历来人们都是从政治方面来理解孔子此言的。后来,孟子说:“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也正是从政治方面来说的。不过,孟子与孔子的不同之处在于,孔子强调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孟子强调的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学说不仅仅是培养官僚,也是为了所有人的道德修养,所谓“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便可为证。??孔子之讲学,与其后别家不同。别家皆注重其自家之一家言,如《庄子·天下篇》所说墨家弟子诵《墨经》。但孔子则是教育家。他讲学目的,在于养成‘人’,养成为国家服务之人,并不在于养成某一家的学者。所以他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我们现在所接受的孔

子学说正是全民性的一种学说,而没有把它看作贵族之学。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是所有人的修身、处世的原则,因此,它便成了做人的一个起码的准则,具有了一种普遍性的意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念具有现代意义。其思想价值在于,首先,这承认了人的私欲的存在,亦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恶欲,这是人的自然人格。孔子对待个人的爱恶欲并非完全否定,而是一种客观承认的态度,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也是肯定了“利”的客观存在,并且含有推利及民之意。其次,这表明儒家注重人的社会属性,也就是说个人的存在是不能也不可能脱离群体的,所以如何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就非常关键了。正是因为人是社会性的,所以个人的爱恶欲应当而且必须照顾到团体和他人的利益(不过,绝对不是完全放弃个人利益),这是维护人际关系的根本法则。其三,这种说法的本质是自尊、尊人,亦即把自我与众人同等看待,承认了人与自我相同的心理欲求(爱恶欲),儒家主张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应当如此,执政者尤其应当如此。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非孔子首创,而是孔子的继承,因而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中悠久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经过孔子的大力提倡,再经过孟子及后世儒家的发展,因而可以说成了我们的民族的共同心理。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哲学史·68

2 朱熹 四书集注 长沙 岳麓书社, 1985(5)

3 刘宝楠 论语正义 北京 中华书局, 1990(3)

3 杨伯峻. 孟子译注 北京 中华书局, 1960(1)

4 冯友兰 中国哲学 北京 中华书局, 196l(4)

创新观点:本意是自己不愿意别人这样对待我,我就不要这样对待别人。

1、如果把这一观点广而言之到群体、民族、国家范围上,则应当理解为“我(国家、民族)不愿意别人剥夺我的生存与发展,我就不要去剥夺别人(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2、自己乐为的事情,别人未必乐为。

3、 从道德上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较低的层次,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较高的层次,也是孔子追求的最高的精神境界。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施之于人

在人际关系中,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将心比心,与人为善。要人善待己,就必须善待人。要以善待他人的态度换取他人对自己的善待。所以,“己之所欲,施之于人”讲的是如何才能得到公平的得失回报,强调的是公平交换。“己之所欲,施之于人”却是一种以利益均衡为原则,以友善待人换取他人对自己对等的友好对待的方法。

篇二:《论语》选读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篇三:《论语》选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案答案

《论语》选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案

-------答案

By 高一抄作业交流群(群号146250916) 101陈金刚

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颜渊问仁。孔子说:“克制住自己的私欲,言行举止(行事)回复到礼上,这就是仁啊。(如果)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天下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都会归附到你的仁上来)。要做到仁要靠的是自己,难道要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其详?”孔子说:“违反礼法的事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不才,愿实践这些话。”

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 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在诸侯国做官、为诸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

仲弓说:“我虽不才, 愿实践这些话。”

3、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 樊迟问仁,孔子说:“对人慈爱。”

问智,孔子说:“对人了解。”

樊迟不理解。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是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樊迟退出来,见子夏说:‘先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是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很深刻!舜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不讲究仁德的人就疏远了。汤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不讲究仁德的人就疏远了。”

4、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有(那么)一个字可以用来让我们(拿它)终身奉行吗?”孔子说:“那就是恕字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于人。 ”

5、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 子贡说:“假如有一个人能够广泛地施惠于民,并给有需要的民众以帮助,怎么样?可算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必定是圣人!尧舜大概还担忧达不到这种境界呢!所谓仁人,自己想要站得住就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通达。推己及人,可算实行仁的方法。'

6、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 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仁,仁就来了。”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培养、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因为责任重大而且道路遥远。把仁为自己的责任,这样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死了然后停止,不是很遥远吗?'

8、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贪生而损害仁德,却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生命。”

9、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 孔子说:“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处于贫困中,不可以长久处于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 (即如果实行仁能给他带来好处,他就实行)

篇四:精选题库《论语》选读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篇五:《论语》选读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