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头兵纪事,小春贤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3:23:05 作文素材
篇一:2011学年 余姚中学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质量检测试卷
2011学年
余姚中学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质量检测试卷
第一学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浙江临安钱氏族谱贯穿“念其根、睦其族、尊其祖”之宗旨,记载本族世系源流、支派辈份、人物传略等内容,成为联结海内外钱氏宗亲的桥梁和纽带。浙江临安钱氏重视修订族谱,说明 ①中国古代宗法制影响深远 ②弘扬传统美德是社会的需要 ③中国古代分封制根深蒂固 ④传统小农经济孕育了强烈的家庭观念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各图中,反映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有[来源:学+科+网]
①秦铜权图 ②半两钱 ③宜侯夨铜簋 ④虎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据《汉书》记载,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丞相 B.郡守 C.州牧 D.刺史
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做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5. 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6、法国启蒙思想家魁奈说:“中国无世袭贵族,官爵仅靠功绩与才能获得??工匠的子弟也能当上总督”。他所评价的是中国的
A.分封制度 B.察举制度 C.监察制度 D.科举制度
7.钱穆在《国史大纲》的前言引论中说:“中唐以来之社会,??常易招致‘王室’与‘政府’之娇纵与专擅??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我们做出的合理推断有 ①明朝以前的“政府”并不完全统属于“王室”,明朝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②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我国古代的丞相制度历经六百多年后被废
③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
明清两
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 ④明朝以前的中国社会并非专制社会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8.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9.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 D.新文化运动中
10.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要求只写“大清国”。清朝代表力拒:“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对中日关于“中国”名称使用产生的争议,理解正确的是
①日本实际上不承认清朝政权代表中国
②中国政府在外交活动中首次使用“中国”这一名称,故不被日本接受
③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大清国”和“中国”同时使用,法律意义相同 ④清政府据理力争是捍卫了国家尊严的行动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11.1919年,《每周评论》指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直接解决”的主要表现是
A.新文化运动 B.实业救国运动 C.国民大革命 D.护国运动
12.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国共产党承认国民党的领导权
C.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D.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倾向
13.1919年,著名漫画家马星驰在上海《新闻报》上发表题为《民气一致之效果》的漫画(下图)。对该漫画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民众团结的重要性
B.体现了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主义运动
C.褒扬了爱国学生的先锋队作用
D.反映了五四运动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14.中共建军史上最早的阅兵式摄于一九三一年十一月
初。这次阅兵是为了
A.纪念秋收起义成功
B.声讨日本制造八?一三事变
C.欢送工农红军长征
D.庆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1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成果有 ①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②探索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③两次和国民党合作 ④提出“一国两制”统一祖国方案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6.《英国政治制度史》:“1689年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威廉三世立即否决。直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威廉三世才签署了此案。1692年下院提出《任职法案》,先是被上院否决,次年又被威廉三世否决。”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此时的英国国王拥有立法否决权
B.此时的英国国王违反了英国关于限制王权的法律
C.此时的英国上院具有立法否决权
D.此时的英国下院拥有立法权
17.1762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苏格兰人》报,其中第45期刊出一篇文章,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但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①下议院履行了对国王负责的义务 ②乔治三世的做法符合《权利法案》 ③议员享有司法豁免权 ④“威尔克斯与自由”呼唤民主与公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18.“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针对这种情况
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 B.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D.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欧洲煤钢联营
1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
A.美苏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
B.欧共体、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C.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矛盾趋向缓和
D.发展中国家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20.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 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 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 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 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21.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22.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23.(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
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 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24.《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 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③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 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
25.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均田制新探》以及日本岩波书店出版的《均田制的研究》,这两本书研究涉及的中国古代主要朝代应该是①北魏 ②三国 ③隋朝 ④唐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四题共50分)
26.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丞相之印章”封泥
材料二 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周亚夫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 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并逼其供认谋反。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材料三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四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联系材料一根据材料二,指出周亚夫丞相职务被免的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周亚夫先被封为条侯和后来被封为车骑将军的原因有何不同?前后两种不同的任职原因说明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的什么发展趋势?(4分)
(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请说理由?(7分)
27.(12分)阅读下列关于民主政治发展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的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
材料二: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个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要普遍取代议会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再带以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制。
材料三 如果没有一种制度上的保证,那上原本期望是为人民效力的联邦政府,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做到金蝉脱壳,变成一个凌驾于人民之上的怪物。
材料四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来源:学科网]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西方现代民主相比古代希腊民主的特点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是怎样确立的?(2分)
(3)美国宪法在制度上是如何保证联邦政府没能成为“怪物”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
评价美国这一制度设计。(3分)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是如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3分)
篇二:2011学年 余姚中学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质量检测试卷
2011学年
余姚中学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质量检测试卷
第一学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浙江临安钱氏族谱贯穿“念其根、睦其族、尊其祖”之宗旨,记载本族世系源流、支派辈份、人物传略等内容,成为联结海内外钱氏宗亲的桥梁和纽带。浙江临安钱氏重视修订族谱,说明 ①中国古代宗法制影响深远 ②弘扬传统美德是社会的需要 ③中国古代分封制根深蒂固 ④传统小农经济孕育了强烈的家庭观念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各图中,反映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有[来源:学+科+网]
①秦铜权图 ②半两钱 ③宜侯夨铜簋 ④虎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据《汉书》记载,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丞相 B.郡守 C.州牧 D.刺史
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做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5. 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6、法国启蒙思想家魁奈说:“中国无世袭贵族,官爵仅靠功绩与才能获得??工匠的子弟也能当上总督”。他所评价的是
中国的
A.分封制度 B.察举制度 C.监察制度 D.科举制度
7.钱穆在《国史大纲》的前言引论中说:“中唐以来之社会,??常易招致‘王室’与‘政府’之娇纵与专擅??故中国
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
已六百年之久。”据此,我们做出的合理推断有 ①明朝以前的“政府”并不完全统属于“王室”,明朝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②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我国古代的丞相制度历经六百多年后被废 ③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 ④明朝以前的中国社会并非专制社会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8.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9.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 D.新文化运动中
10.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要求只写“大清国”。清朝代表力拒:“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对中日关于“中国”名称使用产生的争议,理解正确的是 ①日本实际上不承认清朝政权代表中国
②中国政府在外交活动中首次使用“中国”这一名称,故不被日本接受
③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大清国”和“中国”同时使用,法律意义相同 ④清政府据理力争是捍卫了国家尊严的行动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11.1919年,《每周评论》指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直接解决”的主要表现是
A.新文化运动 B.实业救国运动 C.国民大革命 D.护国运动
12.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国共产党承认国民党的领导权
C.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D.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倾向
13.1919年,著名漫画家马星驰在上海《新闻报》上发表题为《民气一致之效果》的漫画(下图)
。对该漫画表述不正确
的是
A.反映了民众团结的重要性
B.体现了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主义运动
C.褒扬了爱国学生的先锋队作用
D.反映了五四运动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14.中共建军史上最早的阅兵式摄于一九三一年十一月
初。这次阅兵是为了
A.纪念秋收起义成功
B.声讨日本制造八?一三事变
C.欢送工农红军长征
D.庆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1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成果有 ①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②探索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③两次和国民党合作 ④提出“一国两制”统一祖国方案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6.《英国政治制度史》:“1689年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威廉三世立即否决。直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威廉三世才签署了此案。1692年下院提出《任职法案》,先是被上院否决,次年又被威廉三世否决。”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此时的英国国王拥有立法否决权
B.此时的英国国王违反了英国关于限制王权的法律
C.此时的英国上院具有立法否决权
D.此时的英国下院拥有立法权
17.1762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苏格兰人》报,其中第45期刊出一篇文章,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但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①下议院履行了对国王负责的义务 ②乔治三世的做法符合《权利法案》 ③议员享有司法豁免权 ④“威尔克斯与自由”呼唤民主与公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18.“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针对这种情况
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 B.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D.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欧洲煤钢联营
1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
A.美苏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
B.欧共体、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C.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矛盾趋向缓和
D.发展中国家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20.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 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 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 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 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21.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22.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23.(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
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 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24.《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 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③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 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
25.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均田制新探》以及日本岩波书店出版的《均田制的研究》,这两本书研究涉及的中国古代主要朝代应该是①北魏 ②三国 ③隋朝 ④唐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四题共50分)
26.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之印章”封泥
材料二 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周亚夫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 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并逼其供认谋反。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材料三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四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联系材料一根据材料二,指出周亚夫丞相职务被免的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周亚夫先被封为条侯和后来被封为车骑将军的原因有何不同?前后两种不同的任职原因说明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的什么发展趋势?(4分)
(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请说理由?(7分)
27.(12分)阅读下列关于民主政治发展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的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
材料二: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个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要普遍取代议会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
篇三:2011学年 余姚中学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质量检测试卷
2011学年
余姚中学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质量检测试卷
第一学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浙江临安钱氏族谱贯穿“念其根、睦其族、尊其祖”之宗旨,记载本族世系源流、支派辈份、人物传略等内容,成为联结海内外钱氏宗亲的桥梁和纽带。浙江临安钱氏重视修订族谱,说明 ①中国古代宗法制影响深远 ②弘扬传统美德是社会的需要 ③中国古代分封制根深蒂固 ④传统小农经济孕育了强烈的家庭观念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各图中,反映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有[来源:学+科+网]
①秦铜权图 ②半两钱 ③宜侯夨铜簋 ④虎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据《汉书》记载,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丞相 B.郡守 C.州牧 D.刺史
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做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5. 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6、法国启蒙思想家魁奈说:“中国无世袭贵族,官爵仅靠功绩与才能获得??工匠的子弟也
能当上总督”。他所评价的是中国的
A.分封制度 B.察举制度 C.监察制度 D.科举制度
7.钱穆在《国史大纲》的前言引论中说:“中唐以来之社会,??常易招致‘王室’与‘政府’之娇纵与专擅??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我们做出的合理推断有 ①明朝以前的“政府”并不完全统属于“王室”,明朝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②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我国古代的丞相制度历经六百多年后被废 ③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 ④明朝以前的中国社会并非专制社会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8.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
转变 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9.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 D.新文化运动中 10.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要求只写“大清国”。清朝代表力拒:“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对中日关于“中国”名称使用产生的争议,理解正确的是 ①日本实际上不承认清朝政权代表中国
②中国政府在外交活动中首次使用“中国”这一名称,故不被日本接受
③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大清国”和“中国”同时使用,法律意义相同 ④清政府据理力争是捍卫了国家尊严的行动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11.1919年,《每周评论》指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直接解决”的主要表现是
A.新文化运动 B.实业救国运动 C.国民大革命 D.护国运动
12.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国共产党承认国民党的领导权
C.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D.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倾向
13.1919年,著名漫画家马星驰在上海《新闻报》上发表题为《民气一致之效果》的漫画(下图)。对该漫画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民众团结的重要性
B.体现了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主义运动
C.褒扬了爱国学生的先锋队作用
D.反映了五四运动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14.中共建军史上最早的阅兵式摄于一九三一年十一月
初。这次阅兵是为了
A.纪念秋收起义成功
B.声讨日本制造八?一三事变
C.欢送工农红军长征
D.庆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1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成果有 ①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②探索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③两次和国民党合作 ④提出“一国两制”统一祖国方案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6.《英国政治制度史》:“1689年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威廉三世立即否决。直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威廉三世才签署了此案。1692年下院提出《任职法案》,先是被上院否决,次年又被威廉三世否决。”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此时的英国国王拥有立法否决权
B.此时的英国国王违反了英国关于限制王权的法律
C.此时的英国上院具有立法否决权
D.此时的英国下院拥有立法权
17.1762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苏格兰人》报,其中第45期刊出一篇文章,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但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①下议院履行了对国王负责的义务 ②乔治三世的做法符合《权利法案》 ③议员享有司法豁免权 ④“威尔克斯与自由”呼唤民主与公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18.“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针对这种情况
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 B.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D.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欧洲煤钢联营
1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
A.美苏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
B.欧共体、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C.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矛盾趋向缓和
D.发展中国家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20.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 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 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 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 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21.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22.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23.(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
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 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24.《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 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③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 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
25.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均田制新探》以及日本岩波书店出版的《均田制的研究》,这两本书研究涉及的中国古代主要朝代应该是①北魏 ②三国 ③隋朝 ④唐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四题共50分)
26.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丞相之印章”封泥
材料二 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周亚夫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 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并逼其供认谋反。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材料三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四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联系材料一根据材料二,指出周亚夫丞相职务被免的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周亚夫先被封为条侯和后来被封为车骑将军的原因有何不同?前后两种不同的任职原因说明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的什么发展趋势?(4分)
(3
)根据材料三、四,说明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
法是什么?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请说理由?(7分)
27.(12分)阅读下列关于民主政治发展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的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
材料二: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个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要普遍取代议会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再带以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制。
材料三 如果没有一种制度上的保证,那上原本期望是为人民效力的联邦政府,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做到金蝉脱壳,变成一个凌驾于人民之上的怪物。
材料四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来源:学科网]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西方现代民主相比古代希腊民主的特点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是怎样确立的?(2分)
(3)美国宪法在制度上是如何保证联邦政府没能成为“怪物”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 评价美国这一制度设计。(3分)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是如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
善和发展”的?(3分)
28.(13分)中日两国政府为了克服不时干扰双边关系的历史问题,2006年起开展共同研究计划,各自派出10名历史学家,一起研究两千年来的中日关系。2010年1月30日,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中方委员会在北京公布了《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日学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有所接近。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学者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写道:“公元702年到777年,(日本)曾派使节到唐朝达6次之多。使节的船队大体为四艘。每次都有大批留学生随行,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达四五百人。”中国史学家周一良在《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中说:“奈良的贵族??举凡学术、技术、文艺、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以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多次向中国派遣大规模使节船队的目的是什么?推动中日交往频繁的重要因素有哪些?(4分)
材料二:图17为出版于某年12月6日的日本报纸《时事新报》。最醒目的是图画新闻“战争后旅顺的惨状”,该报记者以近三分之一的版面描绘了日军侵占辽
东、血洗旅顺、屠杀中国军民的场景,其暴行赫然纸上,让人怵目惊心。
材料三:西方学者写的《菊花与刀》,它认为日本文化“知耻而不知
有罪感”,形成了日本的耻感文化。只有羞耻之别,没有善恶之分;不懂
安心,只知心安,侵略无罪。耻感文化核心依然是天皇。近代历史上所
有的侵略都是天皇号召、国民效忠参与下完成的,天皇不谢罪,个人绝不认罪;若天皇投降,全体臣服。
(2)材料二中日本报纸《时事新报》报道的是中日的什么战争?根据材料
三,说明为何日本军队在战争中对平民如此残忍地大开杀戒?(3分)
(3)日本报纸《时事新报》的战地新闻报道的发现有何意义?(2分)
材料四:在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我们作为国会议员,
必须放弃
篇四:2101-2007年江苏语文古文及古诗文鉴赏
2007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一10题。(9分,每小题3分)
高进之沛国人。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土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牢之高会,进之入幕,推上客而踞其坐,大饮嚼,一坐大惊。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曰:“善以计数中密事。”牢之问部下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居五曰,进之曰:“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遂去之。
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从道济征桓玄,得首将王雅,败桓兵于奔牛塘,又杀路雍岐,得天子旌节与桓所乘舟。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谋废立,招道济,道济谋于进之,进之曰:“公欲为霍光乎?为曹操乎?为霍,则废;为曹,则否。”道济惊问,进之曰:“公欲辅宋,则少帝不废,琅琊王不立,天下非宋有也,故必废。如欲自取,则长乱阶,逢愚君,修德布惠,招罗腹心,天子非公而谁,故必不废。”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乃与进之定议,不为戎首,亦不相阻也。及谢晦反,兵锐,道济忧之,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进之遂间道入江陵,扬言曰:“檀江州率重兵败谢晦于
江中,斩其首以徇。”故晦党闻之解体,部下闭门拒之,事平,为司空参军。
后到彦之伐魏,知其名,乞与同行,进之告仆曰:“到公必败,吾言则惑军,否则及难。”遂请护粮,乃免。道济晚年惧祸,其夫人刘遣婢问进之,进之曰:“道家戒盈满,祸或不免。然司空功名盖世,如死得所,亦不相负。”夫人泣语道济,道济意狐疑,亡何,被收,道济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曰:“坏汝万里长城!”薛彤曰:“身经百战死,非意外事。”进之掀髯笑曰:“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此大宋之光。”坐地就刑,神色不变。进之无眷属,仆鲁健从进之死,故无收其尸者。薛彤下沛人,死后,其子负骨归葬。 武皇帝:宋武帝刘裕。
(节选自《三十国春秋》)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之布指算,不爽 爽:差错B.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 刑:宰杀
C.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 伺:等候D.道济趋下阶 趋:快走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高进之善于计谋的一组是
①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②事平,以功让道济③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④为霍,则废;为曹,则否⑤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⑥遂请护粮,乃免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CA.高进之十三岁,母亲去世,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进之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B.高进之初次拜谒刘牢之,态度倨傲,但刘牢之仍然以礼相待;由于他具有测算隐秘之事的特长,被刘牢之任命为行军司马。C.檀道济自称为朝廷的“万里长城”,是因为他忠于刘宋王朝,曾经平定桓玄的叛乱,拒绝参与徐羡之、傅亮等废立宋帝的阴谋。
D.高进之、薛彤、檀道济三人志义相合,结为生死之交,最终檀道济为朝廷所收,高、薛二人也慷慨赴死。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刘公(刘牢之)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刘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遇祸患。
(2)晦(谢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3)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 我家几代都是农夫,我父亲因为义气为朋友而死,我因为忠心为皇上而死。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鹧鸪天·送 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材料:
危 战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
凡与敌战,若陷在危亡之地,当激励将士决死而战,不可怀生,则胜。法曰:“兵士甚陷,则不惧。”①
后汉将吴汉讨公孙述,进入犍为界。诸县皆城守。汉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武阳以东诸小城皆降。帝戒汉曰:“成都十余万众,不可轻也。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须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不听,乘利遂自将步骑二万余人进逼成都,去城十余里,阻江北为营,作浮桥,使别将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相去二十余里。帝大惊,责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既轻敌深入,又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贼若出兵缀公,以大众攻尚,尚破,公即败矣。幸无他者,急率兵还广都。”诏书未到,述果遣其将谢丰、袁吉将众十余万出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丰围之。汉召诸将厉之曰:“吾与诸将逾越险阻,转战千里,所在斩获,遂深入敌地,今至城下,而与尚二处受围,势既不接,其祸难量。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御之。若能同心协力,人自为战,大功可立,如其不然,败必无余。成败之机,在此一举。”诸将皆曰:“诺。”于是,飨士秣马,闭营三日不出,乃多立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乃分兵拒江北,自将攻江南。汉悉兵迎战,自旦至哺,遂大败之,斩谢丰、袁吉。于是,率兵还广都,留刘尚拒述,具以状闻,而深自谴责。帝报曰:“公还广都,甚得其宜,述必不敢略尚而击公。若先攻尚,公从广都五十里悉步骑赴之,适当值其危困,破之必矣。”于是,汉与述战于广都、成都之间,八战八克,遂军于郭中。述自将数万人出城大战,汉使护军高午、唐邯将锐卒数万击之。述兵败走,高午奔阵刺述,杀之。
旦日城降,斩述首传送洛阳。蜀遂平。
实词正确的是
听:准许 迫:逼近 壁:营垒 度:考虑
7.直接表现激励士气的是 B
8.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是C
9.翻译: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诗歌鉴赏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1)概括这首诗的颔联、颈联的内容,并说出作者在这两联中寄寓着怎样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出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此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
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书沈通明事
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畀,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解析】文言文阅读,取材发生重大变化,与兄弟省市卷趋向一致:关注本土文人小品《书沈通明事》以简洁的叙事为主,用精当的议论收尾。作者汪琬,清初三大散文家之一,其文风,一般论者认为受欧阳修影响,其文章“简洁有气,似柳子厚”,选文是其代表作之一。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遂属其家通明 属:托付 B.皆逡巡引却 引却:后退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魁垒:高大 D.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
【参考答案】D【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解析】属(托付)、引却(后退)、魁垒(高大)均正确,错误设置在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为“率领”,实同“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之“率”(都,全)。
⒍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3分)
①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②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③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④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⑤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 ⑥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参考答案】A【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考查重点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
【解析】抓住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即可。
⒎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 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 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参考答案】C【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解析】C 项“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中后半部分的分析明显不合文意。
⒏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⑵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⑶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参考答案】
⑴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
⑵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
⑶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解析】第⑴句“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重点落实在“购”(悬赏缉捕)、“妻子”(妻子儿女)和“踪迹”(追踪行迹)上;第⑵句“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主要点在“家居”(在家居住)、“异之”(认为他是奇特的);第⑶句“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分别落在“然而”(虽然这样,那么)、“卒”(最后)和“与”(通“欤”)上。文言文材料面孔似乎陌生,但实际阅读难度并未增大,与前两年持平。
翻译:
淮安的沈通明,曾经做过前明朝的总兵官。他行侠仗义,重义轻财,士大夫都称道他。顺治二年,先前有个巡抚叫田仰的人,一向知道沈通明的为人,很是礼待他;等看到明朝大势已去即将灭亡,于是就把家人托付给沈通明,而自己浮海远去。沈藏通明匿田仰的妻子和孩子到其他地方。
恰逢清军渡淮河,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当时沈通明已经不出门很长时间了。围捕的人包围了沈通明的住所,沈通明来到卧室,饮酒几碗,撕裂束帛缚上他的爱妾,背在背上,持上骑手的弓箭出门,大叫道:“你们也知道沈将军吗!”于是上箭对准围捕的人,围捕的人都左右躲闪后腿。沈通明迅速地跑开,和他的爱妾斗得以脱险。租赁房屋定居到苏州,改变姓名,以卖卜糊口。不久爱妾死了,很是无聊,削发为和尚。后来,又脱去僧服,去北方邓州拜访老朋友。沈通明,是个身材高大的大丈夫,有漂亮的胡须,把饮酒作为豪爽的事情。每次喝醉之后就在邓州的街市上大呼小叫,全街上得人都认为他是个狂人。彭公子篯,邓州人,向来在江淮间有声望,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了解到沈通明的住址,徒步前往和他交谈,沈通明默不作声。等知道是彭巡抚,才非常高兴地如实相告。彭公抓住他的手说:“先生的状貌稍畀,一定有
篇五:神异典释教部纪事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释教部纪事
(图书集成)神异典释教部纪事卷上
佛法金汤编。牟子融之后。苍梧儒生。献帝兴平二年。因世乱无仕官意。锐志佛道。乃制理惑论三十七篇。其文有问曰。?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哉苑稹7鹞挝胶酢D沧釉弧7鹫呔跻病S倘噬裎宓凼ヒ病7鹉说赖轮妗I衩髦谛鳌7鹬跃跽摺;秀北浠7稚砩⑻濉;虼婊蛲觥D苄∧艽蟆D茉材芊健D芾夏苌佟D芤苷谩5富鸩簧铡B娜胁簧恕T谖鄄蝗尽T诨霾谎辍2恍卸健N拮鞫狻9屎盼稹N试弧7蛑潦挡换V链什皇巍V橛裆俣蟆M呃喽Jト酥破呔尽2还蜓浴V谑卤秆伞=穹鹁硪酝蚣啤Q砸砸谑7且蝗肆λ芸耙病F鸵晕扯灰D沧釉弧=K砸煊谛辛收摺R云渖罟阋病N逶浪员鹩谇鹆暾摺R云涓叽笠病H舾卟痪礁贰u搜蛄杵溽邸I畈痪噶鳌H孀釉∑湓āw梓氩淮υ粪笾小M讨壑恪2挥问鹬:握摺P〔荒苋荽笠病7鹁八狄谠刂隆H吹劳蚴乐L匚雌稹L嘉瓷F湮⒉豢晌铡F湎瞬豢扇搿7鹣っ致谄涔愦笾狻F饰銎滂妹熘凇C也患椭9势渚硪酝蚣啤Q砸砸谑6喽嘁婢摺V谥谝娓弧:尾灰小N试弧7鸬乐磷鹬链蟆R⑺粗芸住j虏恍拗酢F呔小2患浯恰W蛹鹊⑹樵美窭帧^晌春梅鸬馈G晕嶙硬蝗 D沧釉弧J椴槐乜鬃又浴R┎槐乇馊抵健:弦檎叽印S≌吡肌>硬┤≈谏啤R愿ㄆ渖怼W庸痹啤7蜃雍纬Jχ幸⑹乱佟K词挛癯伞5┭劳G鹧Ю像酢R嗖痪呒谄呔病?龇鹕硐嗪帽浠I窳ξ薹窖伞D苌岫谎Ш酢N寰乱濉;蛴兴薄7鸩患恰:巫愎衷铡N试弧7鹩腥喟耸趾谩:纹湟煊谌酥跻病4欢铩7鞘抵啤D沧釉弧I偎嗨帧6民X驼言马肿背。尧眉八采。舜目重瞳。皋陶鸟喙。文王四乳。禹耳三漏。周公背偻。伏羲龙鼻。仲尼反宇。老子日角目元。鼻有双柱。手把十文。足踏二五。此非异于人乎。佛之相好奚疑哉。问曰。子以经传之辞。华丽之说。褒赞佛行。称誉其德。高者凌青云。广者逾地圻。得无逾其本过其实乎。牟子曰。吁吾之所褒。犹以尘埃附嵩岱。收朝露投沧海。子之所谤。犹握瓢觚欲减江海。操耕耒欲损昆仑。侧一拳以翳日光。举土块以塞河冲。吾所褒不能使佛高。子之毁不能令其下也 曹植精通书艺。邯郸淳称为天人。每读佛经。辄留连嗟玩。以为至道之极宗。尝游渔山。闻空中梵天之响。清扬哀婉。因仿其声。写为梵呗。今法事有渔山梵。即其余奏也。尝着辨道论。言仙道虚妄。
三国志刘繇传。繇溯江南保豫章驻彭泽。笮融先至。杀太守朱皓。入居郡中。繇进讨融。为融所破。更复招合属县攻破融。融败走入山。为民所杀。繇寻病卒。时年四十二。笮融者。丹阳人。初聚众数百。往依徐州牧陶谦。谦使督广陵彭城运漕。遂放纵擅杀。坐断三郡委输以自入。乃大起浮图祠。以铜为人。黄金涂身。衣以锦采。垂铜槃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可容三千余人。悉课读佛经。令界内及旁郡人有好佛者听受道。复其他役以招致之。由此前后远近至者。五千余人。户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于路。经数十里。民人来观。及就食且万人。费以巨亿计。曹公攻陶谦。徐土搔动。融将男女万口马三千匹走广陵。广陵太守赵昱。待以宾礼。先是彭城相薛礼。为陶谦所逼。屯秣陵。融利广陵之众。因阻诛杀昱。放兵大略。因载而去过杀礼。然后杀皓。
佛法金汤编。阚泽会稽山阴人。好学居贫。为人佣书自给。所写既毕。则能诵记。由是博览群籍。虞翻见而称之曰。阚生矫杰仲舒子云流也。孙权辟之。补西曹掾。复拜太子太傅。为尚书令。封都乡候。尝舍宅为德润寺。权尝问曰。孔子制述典训。教化来叶。老庄修身自玩。放浪山水。归心澹泊。何事佛为。泽曰。孔老二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佛之设教。
诸天奉行。不敢违佛。以此言之。优劣可见也。
齐春秋。晋安王子懋字云昌。武帝子也。年七岁时。母阮叔媛常病危笃。请僧行道。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花更鲜。子懋流涕礼佛誓曰。若使阿姨护祐。愿华竟斋如故。七日斋毕。毕更鲜红。看视罂中。稍有根须。阮病寻差。世称其孝感。
晋书周浚传。浚子嵩拜御史中丞。王敦密使妖人李脱。诬嵩及周筵。潜相署置。遂害之。嵩精于事佛。临刑犹于市诵经云。
蔡谟传。彭城王统上言。乐贤堂有先帝手画佛像。经历寇难。而此堂犹存。宜敕作颂。帝下其议。谟曰。佛者夷狄之俗。非经典之制。先帝量同天地。多才多艺。聊因临时而画此像。至于雅好佛道。所未承闻也。盗贼奔突。王都隳败。而此堂块然独存。斯诚神灵保祚之征。然未是大晋盛德之形容歌颂之所先也。人臣睹物兴义。私作赋颂可也。今欲发王命敕史官。上称先帝好佛之志。下为夷狄作一象之颂。于义有疑焉。于是遂寝。
王珣传。珣弟珉。名出珣右。时有外国沙门。名提婆。妙解法理。为珣兄弟。讲毗昙经。珉时尚幼。讲未半便云。已解。即于别室。与法门法纲等数人自讲。法纲叹曰。大义皆是。但小未精耳。
顾众传。穆帝即位。何充执政。复征众为领军。不起。服阕乃就。是时充与武陵王不平。众会通其间。遂得和释。充崇信佛教。众议其糜费。每以为言。尝与充同载经佛寺。充要众入门。众不下车。充以众州里宿望。每优遇之。
何充传。充性好释典。崇修佛寺。供给沙门以百数。糜费巨亿而不吝也。亲友至于贫乏。无所施遗。以此获讥于世。阮裕尝戏之曰。卿志大宇宙。勇迈终古。充问其故。裕曰。我图数千户郡。尚未能得。卿图作佛。不亦大乎。于时。郄愔及弟昙。奉天师道。而充与弟准崇信释氏。谢万讥之云。二郗谄于道。二何佞于佛。
何准传。准字幼道。穆章皇后父也。高尚寡欲。弱冠知名。州府交辟并不就。兄充为骠骑将军。劝其令仕。准曰。第五之名。何减骠骑。准兄弟中第五。故有此言。充居宰辅之重。权倾一时。而准散带衡门。不及人事。唯诵佛经。修营塔庙而已。
佛法金汤编。郄超为桓温府掾。超问谢安曰。支遁所谈。何如嵇中散。安曰。嵇尽力道。才得半耳。超着五戒文。更修岁月斋戒。凡斋不得尝鱼肉。不御妻妾。迎中而食。既食之后。美味甘香。一不得尝。洗心念道。归依三实。
晋书王湛传。湛孙述。述子坦之。与沙门竺法甚厚。每共论幽明报应。便要先死者。当报其事。后经年。师忽来云。贫道已死。罪福皆不虚。惟当勤修道德。以升济神明耳。言讫不见。坦之寻亦卒。
佛图澄传。石季龙僭位。倾心事澄。百姓因澄故多奉佛。皆营造寺庙。相竞出家。真伪混淆。多生愆过。季龙下书料简。其著作郎王度奏曰。佛方国之神。非诸华所应祠奉。汉代初传其道。惟听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汉人皆不出家。魏承汉制。亦循前轨。今可断赵人悉不听诣寺烧香礼拜。以遵典礼。其百辟卿士逮众例皆禁之。其有犯者。与淫祠同罪。
其赵人为沙门者。还服百姓。朝士多同度所奏。季龙以澄故下书曰。朕出自边戎。忝君诸夏。至于飨祀。应从本俗。佛是戎神。所应兼奉其夷。赵百姓有乐事佛者。特听之。
王恭传。恭将奔桓元。至长塘湖。遇商人钱强。强以告湖浦尉。尉收之。以送京师。即于建康之倪塘斩之。恭信佛道。调役百姓。修营佛寺。务在壮丽。士庶怨嗟。临刑犹诵佛经。谓监刑者曰。我闇于信人。所以致此。
苻坚载记。坚游于东苑。命沙门道安同辇。权翼谏曰。臣闻。天子法驾。侍中陪乘。清道而行。进止有度。三代末主。或亏大伦。适一时之情。书恶来世。故班姬辞辇。垂美无穷。道安毁形贱士。不宜参秽神舆。坚作色曰。安公道冥至境。德为时尊。朕举天下之重。未足以易之。非公与辇之荣。此乃朕之显也。命翼扶安升辇。
姚兴载记。兴托意于佛道。公卿已下。莫不钦附。沙门自远而至者。五千余人。起浮图于永贵里。立波若台于中宫。沙门坐禅者。恒有千数。州郡化之事佛者。十室而九矣。
搜神后记。晋淮南胡茂回能见鬼。虽不喜见。而不可止。后行至扬州。还历阳城。东有神祠。中正值民。将巫祝祀之。至须臾顷。有群鬼相叱曰。上官来。各迸走出祠去。回顾见二沙门来入祠中。诸鬼两两三三相抱持。在祠边草中伺望。望见沙门。皆有怖惧。须臾二沙门去。后诸鬼皆还祠中。茂回于是信佛。遂精诚奉事。
佛法金汤编。顾凯之字长康。小字虎头。工画。桓温引为大司马参军。时沙门慧力。建瓦官寺。朝贤施者。不过十万。长康素贫。诺钱百万。人皆笑之。一日于殿壁。画维摩像。将点眸子曰。第一日见者责施十万。第二日见者五万。第三日任例责施。及开户。光明照寺。施者填塞。果得钱百万 何无忌。崇信佛法。造枳园寺。以安帝西还。皇运凯泰。劝帝兴起释门。修营功德。
弘明集。宋武帝。始登位。梦一道人提钵就乞。因而言曰。君子前世。施维卫佛一钵之饭。今居斯位。帝遣问严公。征其虚实。严公即送七佛经呈闻。
宋书张敷传。元嘉初。敷为员外散骑侍郎秘书丞。江夏王义恭。镇江陵。以为抚军功曹。转记室参军。时义恭就太祖求一学义沙门。比沙门求见发遣。会敷赴假还江陵。太祖谓沙门曰。张敷应西。当令相载。及敷辞。上谓曰。抚军须一意怀道人。卿可以后艑载之。道中可得言晤。敷不奉旨曰。臣性不耐杂。上甚不悦。
范泰传。泰暮年。事佛甚精。于宅西。立祇洹精舍。
北山录。宋文帝谓求那?摩曰。弟子常欲斋戒不杀。以身徇物。不获从志。?摩曰。刑不夭命。役无劳力。则使风雨顺时。寒暖应节。百谷滋繁。桑麻郁茂。如此持斋。斋亦大矣。如此不杀。德亦众矣。宁在缺半日之餐。全一禽之命。然后方为弘济耶。
太平广记。宋王淮之字元会。琅玡人也。世尚儒业。不信佛法。常谓身神俱灭。宁有三世耶。元嘉中。为丹阳令。十年得病。气绝少时。还复暂苏。时建康令贺道力。省疾。适会下床。淮之语道力曰。始知释教不虚。人死神存。信有征矣。道力曰。明府生平置论不尔。
今何见而乃异之耶。淮之敛眉答云。神实不尽。佛教不得不信。语讫而终 宋尚书谢晦。为荆州刺史。谓塔寺不宜在人间。当移之郭外。乃自率部下。至新寺门。遣队士八十。持刀斧毁坏浮图。尊像纵横。瓦木倾坠。俄而云雾暗天。风尘勃起。晦即怖走。队人惊散。莫知所以。晦等夜梦。咸见沙门飞腾空中光明显赫。又见二人形悉丈余。容姿甚伟。厉声嗔曰。所行反道。寻当自知。其后队人。满身着癞疾。经时而死。余人并犯法就终。谢晦连年患瘠病。后因谋叛。合家被诛。皆非命而卒 宋刘龄。不知何许人。居晋陵东路城村。颇奉佛法。于宅中立精舍。时设斋。元嘉九年三月二十七日。父暴亡时。巫祝并云。家当更有三人丧亡。邻家有事道祭酒魏巨。常为章符。诳诱村里。语龄曰。君家丧祸未已。由不奉明神也。若改事大道。必蒙福祐。不改意者。将灭其门。龄遂敬延祭酒。罢不奉法。巨云。宜焚经像。灾乃当除耳。遂爇精舍。炎炽移日。唯屋而已。经像幡座。俨然如故。像于中夜。大放赤光。其时诸祭酒。有二十许人。有惧灵验。密委去者。巨等师徒。意犹不止。披发禹步。执持刀索云。斥佛还故国。不得留中夏为民害也。龄于其处。如有人殴打。顿仆于地。家人扶起。方余气息。遂痿躄不能行。魏巨体内发疽。日出血三升。不一月苦死。自外同伴。并患癞疾。邻人东安太守水立和。传于东阳。时多见者 宋魏世子。梁郡人。奉佛精进。儿女尊修。唯妇执迷不信。女年十四病死。七日而苏。云可安施高座并无量寿经。世子即为具设经座。女虽持斋戒。未常看经。今即升座。诵声清利。下启父言。儿死便往无量国。见父兄及己三人。池中已有芙蓉大花。后当化生其中。唯母独无。不胜此苦。故归启报。语竟复绝。母于是敬信法教。
宋书袁粲传。粲初名愍孙。为太子右卫率侍中。孝建元年。世祖率群臣。并于中兴寺八关斋。中食竟。愍孙别与黄门郎张淹。更进鱼肉食。尚书令何尚之。奉法素谨。密以白世祖。世祖使御史中丞王谦之纠奏。并免官。
张畅传。畅子淹黄门郎。封广晋县。子太子右卫率。东阳太守。逼郡吏。烧臂照佛。百姓有罪。使礼佛赎刑。动至数千。并免官禁锢。
宣验记。车母者。遭宋庐陵王青泥之难。为虏所得。在贼营中。其母先来奉佛。即燃七灯于佛前。夜精心念观世音。愿子得脱。如是经年。其子忽叛还。七日七夜。独行自南走。常值天阴。不知东西。遥见有七段火光。望火而走。似村欲投。终不可至。如是七夕。不觉到家。见其母犹在佛前伏地。又见七灯。因乃发悟。母子共谈。知是佛力。自后恳祷。专行慈悲。
南齐书周颙传。宋明帝颇好言理。以颙有辞义。引入殿内。亲近宿直。帝所为惨毒之事。颙不敢显谏。辄诵经中因缘罪福事。帝亦为之小止。颙音辞辩丽。出言不穷。宫商朱紫。发口成句。泛涉百家。长于佛理。着三宗论。立空假名。立不空假名。设不空假名。难空假名。设空假名。难不空假名。假名空。难二宗。又立假名空。西凉州智林道人。遗颙书曰。此义旨趣。似非始开。妙声中绝。六七十载。贫道年二十时。便得此义。窃每欢喜。无与共之。年少见长安耆老。多云。关中高胜。乃旧有此义。常法集盛时。能深得斯趣者。本无多人。过江东略是无一。贫道捉麈尾来。四十余年。东西讲说。谬重一时。余义颇见宗录。唯有此涂。白黑无一人得者。为之发病。非意此音猥来入耳。始是真实行道第一功德。其论见重如此。时何引亦精信佛法。无妻妾。太子又问颙。卿精进何如何引。颙曰。三涂八难。共所未免。然各有其累。太子曰。所累伊何。对曰。周妻何肉。其言辞应变。皆如此也。何引言断食生。犹欲食肉。白鱼?脯糖蟹。以为非见生物。疑食蚶蛎。使学生议之。学生钟岏曰。?
之就脯。骤于屈伸。蟹之将糖。躁扰弥甚。仁人用意。深怀如怛。至于车螯蚶蛎。眉目内阙。惭浑沌之奇。矿壳外缄。非金人之慎。不悴不荣。曾草木之不若。无馨无臭。与瓦砾其何算。故宜长充庖厨。永为口实。竟陵王子良。见岏议大怒。引兄点亦遁节清信。颙与书劝令菜食曰。丈人之所以未极遐蹈。或在不近全菜邪。脱洒离析之讨。鼎俎网罟之兴。载?其来实远。谁敢干议。观圣人之设膳修。仍复为之品节。盖以茹毛饮血。与生民共始。纵而勿裁。将无崖畔善为士者。岂不以恕己为怀。是以各静封疆。罔相陵轶。况乃变之大者。莫过死生。生之所重。无逾性命。性命之于彼极切。滋味之在我可赊。而终身朝脯。资之以味。彼就冤残。莫能自列。我业久长。吁哉可畏。且区区微卵。脆薄易矜。歂彼弱麑。顾步宜愍。观其饮喙飞行。人应怜悼。况可心心扑褫。加复恣忍吞嚼。至乃野牧盛群。闭豢重圈。量肉揣毛。以挨枝剥。如土委地。佥谓常理。百为怆息。事岂一涂。若云三世理诬则幸矣。更快如使此道。果然而形未息。则一往一来。一生一死。轮回是常事。杂报如家。人天如客。遇客日鲜。在家日多。吾侪信业。未足长免。则伤心之惨行亦息。念丈人于血气之类。虽无身践。至于晨凫夜鲤。不能不取。备屠门财贝之经盗手。犹为廉士所弃。生性之一启鸾刀。宁复慈心所忍。驺虞虽饥。非自死之草不食。闻其风者。岂不使人多愧。众生之禀此形质。以畜肌膋。皆由其积壅痴迷。沈流莫反。报受秽浊。历苦酸长。此甘与肥。皆无明之报聚也。何至复引此滋腴。自汗肠胃。丈人得此有素。聊复寸言发起耳。
竟陵王子良传。子良招致名僧。讲语佛法。造经呗新声。道俗之盛。江左未有也。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子良敬信尤笃。数于邸园营斋戒。大集朝臣众僧。至于赋食行水。或躬亲其事。世颇以为失宰相体。
顾欢传。文惠太子。竟陵王子良。并好释法。吴兴孟景翼为道士。太子召入元圃园。众僧大会。子良使景翼礼佛。景翼不肯。子良送十地经与之。景翼造正一论。大略曰。宝积云。佛以一音广说法。老子云。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一之为妙。空元绝于有景。神化赡于无穷。为万物而无为。处一数而无数。莫之能名。强号为一。在佛曰实相。在道曰元牝。道之大象。即佛之法身。以不守之守守法身。以不执之执执大象。但物有八万四千行。说有八万四千法。法乃至于无数。行亦达于无央。等级随缘。须导归一。归一曰回向。向正即无邪。邪观既遣。亿善日新。三五四六。随用而施。独立不改。绝学无忧。旷劫诸圣。共遵斯一。老释未始于当分。迷者分之而未合。亿善遍修。修遍成圣。虽十号千称。终不能尽。终不能尽。岂可思议。
王奂传。奂迁散骑常侍领军将军。欲请车驾幸府。上晚信佛法。御膳不宰牲。使王晏谓奂曰。吾去年为断杀事。不复幸诣。大臣已判。无容歘尔也。奂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军事。镇北将军雍州刺史。上谓王晏曰。奂于释氏。实自专至。其在镇。或以此妨务。卿相见言次及之。忽道吾意也。
豫章文献王嶷传。嶷字宣俨。太祖第二子。临终召二子子廉子恪曰。后堂楼可安佛。供养外国二僧。余皆如旧。与汝游戏后堂船。乘吾所乘牛马。送二宫及司徒。服饰衣裘。悉为功德。
刘虬传。虬精信释氏。衣粗布衣。礼佛长斋。注法华经。自讲佛义。以江陵西沙洲去人远。乃徙居之。建武二年。诏征国子博士。不就。其冬虬病。正昼有白云。徘徊檐户之内。又有香气及磬声。其日卒。年五十八。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