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作文兵法】从《孤独之旅》(曹文轩)中学习记叙文写作(二)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05:05:44 体裁作文
【作文兵法】从《孤独之旅》(曹文轩)中学习记叙文写作(二)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作文兵法】从《孤独之旅》(曹文轩)中学习记叙文写作(二)作文

《孤独之旅》一段日子的三种写法
   一、选取第一天详细具体地叙写,然后一句话收束,点出以后的几天都和第一天一样,写一段日子      小木船赶着鸭子,不知行驶了多久,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他站在船上,向后眺望,除了朦朦胧胧的树烟,就什么也没有了。……   等杜小康终于有了倦意,躺到船舱里的席子上。   (以上具体写一天,方法是按一天的不同时间发生的事逐步推进。)
   以后的几天,都是这一天的重复。   (此句概写一个时段,方法是依靠之前对一天的具体叙说,用“都是这一天的重复”概括这一时段,高度凝练。)   以上这种写一段日子的写法,适用于写一段比较相似没有什么明显变化的日子。
   二、用不同的方法写一两天为铺垫,然后抓住这一两天中的主要情绪在今后一段日子的变化,写一段日子。
   这一天,他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   但,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驱除杜小康的恐慌。夜里睡觉时,他紧紧地挨着父亲,并且迟迟不能入睡。   (以上具体写一天,方法是按一天的不同时间发生的事逐步推进。)   第二天,父子俩登上芦苇滩,找了一个合适的地方,用镰刀割倒一大片芦苇,然后将它们扎成把。忙了整整一天,给鸭们围了一个鸭栏,也为他们自己搭了一个小窝棚。从此,他们将以这里为家,在这一带芦荡放鸭,直到明年春天。   (此段略写一天,方法是用对一个主要事件的简略叙述表现这一天。)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   后来,父子俩心里都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以上具体概写一个时段,方法是写这一时段中最主要的一种情绪的逐步变化来表现这一时段。类似于对一种情绪随着时间而逐渐变化的特写。)   以上写一段日子的写法,适用于写具有某种明显变化的一段日子。
   三、按顺序用不同的写法写典型的几天,集中表现杜小康的成熟,自然构成写一段日子的内容。
   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   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   (以上具体写一天,方法是按一天的不同时间发生的事逐步推进。)
   第二天早晨,杜雍和找到了杜小康。当时杜小康正在芦苇上静静地躺着。不知是因为太困了,还是因为他又饿又累坚持不住了,杜雍和居然没有能够将他叫醒。杜雍和背起了疲软的儿子,朝窝棚方向走去。杜小康的一只脚板底,还在一滴一滴地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亲的脚印里,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的那群鸭的羽毛上……   (此段略写一天,方法是用对一个事件的略写,加上对一个片段的特写,来表现这一天。)
   八月的一天早晨,杜小康打开鸭栏,让鸭们走到水中时,突然在草里看到了一颗白色的东西。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杜雍和从儿子手中接过还有点温热的蛋,嘴里不住地说:“下蛋了,下蛋了……”   (以上两段略写一天,方法是用对片段的特写表现这一天。)   以上写一段日子的方法,适用于写有鲜明主旨的一段日子。


篇一:《孤独之旅》解读与设计

纯美的故事丰美的主题

——《孤独之旅》解读与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年9月)

【我解读】

《孤独之旅》选自曹文轩的纯美系列小说之一的《草房子》。儿童文学评论家张美妮教授这样评说《草房子》:当我们一页页、一章章地读着这部小说时,闪耀在眼前的是一道道满盈爱心和可贵人格的光彩。试看桑桑和女孩子纸月两小无猜的纯真友谊,以及他在病中所感受到的人间真情;迷恋土地、几近矫情的秦奶奶最终对“占有”了她的土地的小学校、小学生所捧出的深深的爱;有残疾的秃鹰户为自己尊严义无反顾的执拗;倔强的细马咽下委屈,在本可继承的房产荡然无存之时扛起生活的重担,为了养父母重建家园的坚毅;遭受家庭变故,跌进生活谷底的杜小康拼搏逆境的顽强等等,都与我们真诚团结、不畏艰难挫折、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接合,也与人类自强不息、不断发展自己、开创未来的文化精神价值取向相通。小说感动了今天的读者,也将感动明天的读者。《草房子》以善于异想天开、顽皮淘气的桑桑的成长为线索为我们塑造了一组生长在油麻地的儿童形象,整部小说充满着一种让人感动令人屏住呼吸的美感。

《孤独之旅》讲述了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成长的故事。我们要在引导学生阅读《草房子》的基础上,更好地品读《孤独之旅》,或者说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孤独之旅》,激发学生去阅读《草房子》热情与渴望。

一、故事情节伴着人物的情感变化波澜起伏

《孤独之旅》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始终紧扣着杜小康的情感变化,波澜起伏。杜小康不见油麻地“要上岸回家”被父亲断然拒绝到不可能再有回头的念头再到前方的憧憬,似乎还只是微波荡漾。等到了目的地——那一片犹如“万重大山”的芦芦苇荡的时候,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杜小康“真正感到害怕”,“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这一片芦荡,其实连父亲都“显得也是有所慌张的”。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孤独这个父子俩最大的敌人逼近了,“满世界都注满了孤独”,“开始想家了”。战胜孤独之后,随着鸭群的长大,随之而来的却是暴风雨的磨难。歇斯底里的暴风雨几乎摧毁他们的一切,吹散了他们的鸭群。为了追回鸭子,杜小康冒着暴风雨,脸被划破了,脚被戳破了,甚至迷路了,他“哭起来??说不明白为什么想哭”,

“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他惊喜地跑过去”??这一切构成了杜小康的孤独之旅,也构成了杜小康的精神成长史。

二、唯美的画面和细节处理让故事引人入胜

有人用隽永、精致、永恒来形容曹文轩的儿童作品。我说,曹文轩作品有一种裹挟着你的心灵的魔力。我以为主要原因之一是情节的发展与人物的内心人物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同时,还在于他的作品充满着唯美的画面和那些看似信手拈来却打动人心的细节处理,让我们尽管读到的是杜小康的磨难,但内心没有那种歇斯底里的纠结与绝望,始终被一种温暖的希望包围着。“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船首是一片均匀的、永恒的水声”读着这样的文字,让你的心会随着杜小康的心而慢慢平静下来;“黄昏,船舱里的小泥炉,飘起

部世界的关系”、“人类精神创造的历史表明,孤独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孕育、唤醒和激发精神的创造力”、“孤独之为人生的重要体验,不仅是因为唯有在孤独中,人才能与自己灵魂相遇,而且是因为唯有在孤独中,人的灵魂才能与上帝、与神秘、与宇宙的无限之谜相遇。”周国平先生在《文化品格》一书的彩页上还有这样一段颇为耐人寻味的话:“爱和孤独是人生最美的两支曲子,两者缺一不可。无爱的心灵不会孤独,未曾体验过孤独的人也不可能懂得爱。”我想,这些也许是曹文轩先生将《草房子》中的这一节选定名为《孤独之旅》的缘故吧。这一远离油麻地的牧鸭之旅,这一孤独之旅不仅仅是让杜小康长大了,走向了坚强,我想更重要是让他真正地理解了生活、理解了生命,让他懂得怎样去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也许,这就是以后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更加强大的杜小康。

【我设计】

教学创意:读懂故事,读懂人物,避免在一望而知的东西上纠缠。面对初三的学生,按照编者的意图,以自读为主,交流读“懂”的和读出的“问题”,采用菜单式教学,教师适度拓展。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把握故事内容,提出问题。

2.在品味语言中,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心灵之旅。

3.在适度点拨、拓展中,理解课文的丰美意蕴。

课前准备:

1.用两周的时间读完《草房子》,写一写你的阅读感受。

2.预习《孤独之旅》,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问题,在书中进行批注。

教学流程:

一、《草房子》知多少

1.学生交流对作者的了解,交流阅读《草房子》的心得体会;

2.教师概括、小结。

二、《孤独之旅》大家说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准备如下菜单:

(1)故事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2)人物塑造——说说杜小康,说说这一人物与《草房子》中其他人物的

不同之处。

教师追问:你最欣赏杜小康什么?

(3)环境描写——这是一次充满着孤独充满着磨难的旅程,可是环境描写又给你怎样的感受?

2.说说你读“不懂”的问题。

教师准备如下菜单:

菜单一:关于孤独

为什么以“孤独之旅”为标题?

引导回到课本,抓住文本主要语段品析

(1)作者是怎样描写孤独这一最强大的敌人的?杜小康有怎样的表现?明确:课文“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孤独的逼近,压迫感到最后的坦然面对,杜小康内心在孤独中日益强大。

(2)文章除了描写孤独带给杜小康的磨练之外,还有哪些?

明确:从“家底最厚实”到家道中落,从孩子王到失学,“一落千丈,跌落到另一番境地里”。离开油麻地,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对前途的渺茫等等。

教师拓展,引出周国平《孤独的价值》,PPT显示:

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我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人类精神创造的历史表明,孤独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孕育、唤醒和激发精神的创造力。

孤独之为人生的重要体验,不仅是因为唯有在孤独中,人才能与自己灵魂相遇,而且是因为唯有在孤独中,人的灵魂才能与上帝、与神秘、与宇宙的无限之谜相遇。

爱和孤独是人生最美的两支曲子,两者缺一不可。无爱的心灵不会孤独,未曾体验过孤独的人也不可能懂得爱。

菜单二:关于苦难

你怎样理解杜小康所遭受的苦难?

曹文轩先生倡导苦难教育,他和他的儿子说过这样一段话,值得我细细品味,PPT显示:

苦难几乎是永恒的,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苦难,苦难绝不是你们这

代开始的,今天的孩子,用不着为自己的苦难大惊小怪,必须指出、告诉你的是,苦难从你降生那一天起就伴随着你,人的一生就是与苦难相随的一生。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苦难的历史,而且这个历史还将延伸下去,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苦难时的那种处变不惊的优雅风度。少年时,就有一种对苦难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

(1)回到文本,你读出了杜小康面对苦难时的优雅风度了吗?老师理解中的优雅就是:坦然、沉着、无所畏惧??

抓住文章的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语段1:这里的味道,倒是很好闻的??并且迟迟不能入睡。

讨论:这里的杜小康是不是很脆弱,是不是感觉他很不中用呢?

语段2: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讨论:你怎样理解杜小康“哭了起来”和“没有哭”?

语段3:八月的一天早晨??嘴里不住地说“下蛋了,下蛋了??”

朗读:读出杜小康内心的惊喜、自豪与骄傲。

(2)也许作者正是基于对苦难这样的认识,在小说中看不到悲伤,而且处处透出一种美感。文章中有哪些段落让你感觉很美,或者说很能打动你的内心?

玩味精彩语段,在诵读中说出自己的体会,把握作者的语言特点。

语段1: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船首是一片均匀的、永恒的水声

语段2:鸭们十分的乖巧??才又将头重新放回翅膀里。

语段3:鸭们也长大了??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教师追问:在这一旅程中,鸭子给杜小康带来了什么?你觉得作者对鸭子的描写是否有更多的意味?

明确:鸭子的隐喻作用。

语段4:这才是真正的芦荡??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语段5:与这种孤单相比??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

讨论:作者是怎样来强化人物内心的恐惧与孤独的。

教师小结:这样的讨论似乎有些沉重,其实作者是对“深刻”持保留意见的,作者追求的是文学作品的“格、雅、境、味”,他相信“美”也是力量可以通过

下页

篇二:

(2)抓住要点概括杜小康的放鸭经历。(指名复述故事情节。)

(3)引导学生评价、补充同学的概述的不足。

2.反感知情况

(1)评价学生概述的得与失。

(2)归结概述课文的要求:抓住要点,突出重点;语言简洁,叙述清楚。

参考: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随父背井离乡,到人迹罕至的芦荡放鸭。孤独、寂寞和恐惧迫使小康渐渐走向成熟。在一场暴风雨中小康独自一人出去寻找逃窜的鸭子,他感到自己长大了。

3.再读课文(默读),列出故事情节提纲,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开端---杜小康失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杜小康与父亲来到芦苇荡,过着孤独的生活。

高潮---杜小康在暴风雨之中寻找鸭子。

结局---杜小康长大了。

(方法指导:概括情节内容谁怎么样/干什么)

4.小说中共出现了几个人物,主要写谁?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是谁?小说的写作线索是什么?

小说线索有两条。明线:.鸭群的活动。暗线:杜小康的心理变化和行为。

5.小说的环境描写以自然环境描写为主,这篇小说中都描写了一些什么景物,在书中勾划出来,读一读,体味描写的精彩以及它的作用。

文回顾解题:孤独之旅,杜小康在孤独之中成长的过程。

四、小结

文章写杜小康失学与父亲去芦苇荡放鸭,在孤独与暴风雨中成长的过程,告诉我们人生需要困难与挫折这样才能长大成人。

五、布置作业

小作文:杜小康在孤独中成长、在关怀中成长、在风雨中成长、

在作业中成长、考试中成长??

鸭,鸭子和杜小康都经历了自己的成长过程。

作用:鸭子的恐惧衬托了主人公的恐慌,鸭子的长大是杜小康成长的写照

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

作用:前部分那无边无际的芦苇荡制造了杜小康的恐惧与孤独,后部分的芦苇荡衬托了杜小康的“长大”。它们使杜小康在恐惧中成长。

风雨---芦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

作用:给杜小康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总结归纳: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也为人物活动提供舞台。

教师总结:

(1)小说中的景物是为了把人物摆到特定的景物环境中去展现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与杜小康的成长旅程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探讨课文的艺术特色,欣赏课文的写作技巧

1.教师提示:文章的写作特点可以从文章的构思,文章的选材剪裁,文章的表达方式,文章的语言等方面去思考。

2.要求学生:(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你对课文写作方面最欣赏的一两个方面,教师板书学生口述要点,引导学生群体评价研讨。

三、本课小结

本文通过多处的细节描写表现杜小康的性格特征和成长过程。写得具体、生动,真实可信。文章还多次地进行环境描写,不仅衬托了人物的心情,创造了氛围,还通过环境描写推动情节的发展,形成高潮,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二、三题

五、板书设计

孤独之旅

人物:杜小康

情节:恐惧孤独面对孤独战胜孤独

环境:渲染孤独的气氛,造就坚强的性格

六、教后反思

新材料作文写作导引二

新材料作文写作讲座(二)

新材料作文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苹果”之父史蒂夫·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确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借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或“有人说??”等说法作为作文的材料,是近年新材料作文比较流行的样式,其类型大致包括单则或多则名言警句(看法)或“叙事+看法”等。

读书的意义何在?读书养性,改变人的内心世界,帮助我们发现前方,引导人走向前方。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将来甚至现在和过去的。阅读是一种优雅的姿态,天堂是一座图书馆,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照亮黑暗。演说最后的赠语: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甚是美感。显然此语由苏格拉底“未进省察的人生是毫无意义”而来,却因“凝视”一词的形象感而动人。与之相比,“漠视”、“无视”、“扫视”、“轻视”、“忽视”、“仰视”、“俯视”、“藐视”等等,全都黯然无光。(曹文轩)他认为,作文写不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你没有学会耐心地凝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需要凝视的,我们人都有一双眼睛,这双眼睛其实一辈子就是两个基本动作,一个叫“扫视”,即“宏观”,还有一个叫“凝视”,即“微观”,无非就是这两个动作,我们为什么写不好作文呢?大部分人只完成了

却没有很好地完成

“三人行必有我师”“要与贤人相处”“虚心请教”“学会交流”“懂得尊重”“交流与沟通”“寻找知音”“榜样的力量”“不能让高科技捆绑了我们”等观点和立意。

其三,即便弄清楚了苏格拉底是何许人,也依然不能确保审题的准确,因为材料中还暗藏着一个“所有的科技”换取“一个下午”的玄机,显示了“科技”与“哲学”的关系,并且强调了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由于上面两点不能明确,这一点也就只能悬而未决。

在这三重压力之下,学生很难确切知道乔布斯的这句话到底想表达什么,当然也就更难靠近命题人所希望的“科技与人文”这一主旨。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在审题的门口就已经倒下,大面积垮塌在所难免。

如果可能,这则材料可以给出适量的附加信息。或许可以这样拟制: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史蒂夫·乔布斯,“苹果”之父,被美国总统奥巴马称为“美国最伟大的创新领袖之一,他的卓越天赋也让他成为了这个能够改变世界的人”,而苏格拉底则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两人时空相距遥远,但乔布斯却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乔布斯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确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科技和人文就好比飞机的两翼,推动着人类从茹毛饮血、衣不遮体的野蛮和蒙昧状态,不断走向启蒙和开化,最终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人类文明。在这条筚路蓝缕的艰难路途上,我们首先看到科学技术所提供的强大推动力??人文学科社会发展提供的强大推动力。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思想、精神和文化,开启了2000多年辉煌灿烂的中国

3

封建文明;西方的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以及其后的文艺复兴则奠定了欧美数百年资本主义文明的基石;三大宗教对世界文明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还有多如繁星的哲人、智者,用他们的哲思和箴言,照亮了人类精神的天空??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工业革命后技术手段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带来理想中的“美丽新世界”,相反,工业文明对“三大关系”的冲击却迅速显现:生态破坏、资源短缺、阶级分化、社会矛盾激化、贪欲膨胀和人性道德的沦丧等??

再看一段材料:

在美国大萧条的一个冬季里,有一个又冷又饿的流浪汉敲了一家人的门,请求主人给他一顿简单的午饭,男主人看了看流浪汉,指着院子东边的一堆木柴说:“正好那边有堆木柴挡路,请帮我把它移到西边的墙角去吧。”流浪汉于是非常高兴地帮主人把木柴搬运到西边。当他搬完时,女主人早已给他准备了丰盛的饭菜。

主人的孙子看着那堆木柴总是这样搬来搬去,不断有前来工作换取饭菜的人把木柴从东边搬到西边,又从西边搬到东边。直到他长大了,才明白祖父的用意。

【审题指导】

材料是尹钛在《美国精神》中记叙的一个乞讨者的故事。从内容属性来看,本材料无疑是故事类作文题,虽然故事发生在历史深处,但类似的故事在今天依旧频频上演。因此可以说,选材很具有时代感、现实性,贴近考生的现实生活,符合白居易所提倡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歌创作理念,也与高考考纲要求是吻合的。陈旧的材料蕴含着穿越时空的思想内容,个别的、具体的生活现象引发的对生命(生活)真实的思考,“旧”中有“新”,“新”中有“美”,选材之精妙可见一斑。

4

本材料形式上与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相同,皆属故事类材料作文题;内容上与它有交集,都涉及帮助他人、慈善的问题。故事类材料属高考常考题,因它指向明显、思想集中、内容接地气而受到出题者青睐,比如2014年安徽卷、大纲卷、湖南卷、重庆卷、新课标卷等。对此,考生务必掌握技术性要领来审题。学会概括,学会分析,方为审题之大道。

要确定立意中心,主张分三步走:首先要细读材料,读懂材料,概括故事梗概;然后理解关键词的内涵;再从中延伸思想道理,获得启迪与哲思。本材料记叙的故事是流浪汉乐意帮一家主人搬木柴以换取饭菜,或者说,一家主人为了给流浪汉饭菜而叫他搬木柴。搬木柴是表面行动,实质是劳动、工作、付出,换来的饭菜是表面收获的食物,实质是收获善意、收获尊严、收获帮助。因此可以从中提炼出关键性词语:劳动、收获、善意、尊严,围绕这些词语,可以确定切合题意的立意,甚至可以说是最佳立意:用劳动换取他人帮助,收获尊严。

从不同主体挖掘,可以有记下几个不同的立意角度。选择男主人为角度,立意可以是:帮助应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慈善不是施舍;给受助者以尊严等。选择流浪汉、乞讨者为角度,立意可以是:用劳动换取尊严;不劳而获不如善劳而获。选择孙子的角度,孙子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教育。或者说男主人用这种间接的方式教育了孙子,即选择“教育方式”来立论。但其实,不论从哪个主体思考来确定立意,离不开材料的中心思想,否则皆有偏题之嫌。

有学生写的立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自力更生;劳动才有收获。这有泛化立意之嫌,因为材料中的“收获”不是普通生活的一种收获。写收获成功,收获美丽,收获成长等等,都不符合题意,结果可想而知。

下面几个标题可供参考:“智”于助人;善于帮助,春暖花开;流浪汉的尊严;无声的“施舍”;“善意”三重奏。

5

下页

篇三:曹文轩:好作文靠“凝视”

曹文轩:好作文靠“凝视”

十岁、十几岁的孩子,已经很有“财富”,为何写作文无话可说?作家曹文轩告诉孩子们:作文写不好的一大原因,是对这个世界缺少“凝视”。针对近日微热议的“中国没有好作文”,曹文轩表示,孩子是可以写出充满想象力的好作文的。送给孩子几句写作心得作文对语文学科至关重要,以至于有人说“作文得高分者得天下”,然而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不知怎样才能写好作文。曹文轩在“希望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决赛的讲座中,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送给学生们几句有关写作的话语。

前的三只鹬又飞了回来”。这句话看似也很简单,“先前”一词说明了文中主人公记住了三只鹬的样子,更加反衬出契诃夫善于“凝视”。

曹文轩说:不!不能掉下来!掉下来作文就写不下去了。

就在哥哥回来的前一天,天空飞来一只乌鸦,把柿子给叼走了!这只乌鸦很淘气,就在皮卡脑袋的上空飞来飞去,气得皮卡不行。天空很蓝,乌鸦很黑,柿子很红!蓝色的天空下飞着一只黑色的乌鸦,它嘴里叼着一只红色的柿子。

曹文轩说,有一种词叫颜色词,写作文的时候要多多使用,因为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是个五颜六色的世界。写作文要有风景描写,要有场面。

乌鸦飞走了。皮卡就开始追赶这只乌鸦,追赶了很远很远的路。那只乌鸦飞过一道山岭,再也看不见了。这个时候,皮卡已经累得不行了,就躺在地上。

曹文轩问,当皮卡醒来的时候他发现他在什么地方?学生们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曹文轩说,只要打开了你的思路,只要你说得通,这就是

所以,她认为,教会学生“用慢镜头聚焦身边的生活”很重要,而这与孩子平时的阅读积累以及受到的引导密切相关。

武汉的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刘艳表示,那种为求考试得高分的套作作文“不符合学生写作的初衷,有些急功近利。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应该是为孩子一生的发展着想”。所以,她在教学中更注重引导学生写真实的生活体验和真实情感,“引导他们多发现生活中阳光的、积极进取的一面,提炼出生活的真谛,汲取正能量,而不是偏激地看待一些社会问题”。

广州的语文老师梁晓佳也认为,导致模块作文出现的原因,正是因为小学生不懂得发掘生活中的素材,或者不懂得如何组织语言。所以,曹文轩的讲座,对指导学生们的写作会有很大的启发作用,“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写出真情实感,写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的真性情作文”。

中国果真只有应试作文,没有“好作文”吗?

曹文轩表示,一篇作文是否好,存在争议是正常的,因为每个人看文章的标准不一样。高考作文阅卷老师并不都是以套作作为评卷标准,好作文还是能够被发现的。

什么样的作文才称得上好作文?曹文轩认为,好作文是能让孩子发挥自由天性、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不要用太多的简单的条条框框去要求。

对中小学生中作文“假话”多这样的说法,曹文轩表示,说假话肯定不好,但说假话和想象力如何分界是个问题,不能把想象力等同于说假话,“孩子们是可以写出具有很强想象力的作品的”。

【曹文轩简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主要儿童文学作品有《草房子》、《红瓦》、《根鸟》、《青铜葵花》等,学术著作有《中国80年代文学现象研究》、《小说门》等。作品被译为英、法、德、希腊、日、韩等文字。曾获中国安徒生奖、国家图书奖等,2004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2015年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