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鄙二僧的译文蜀鄙之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0 23:29:19
蜀鄙二僧的译文蜀鄙之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xZn"I~bvVi~}h*1\T\6W_EDFWH 1UիNn232Ĺ|刺 "TuNwU###>n~ڒiV%Vڴ5~jX޵9Y2+;tt$v~>3d  c#Xy}{TON2f,vyVM-biwr=YQѴW ?1*g\).ORx12ɉ9… T21lݤSȹHHK[Рy cْL61s/&Y-AI(o >Lݛ |&VE/ Ymh$0HWIÍ$[i C-\UW(??ѹs)"ҧjmCv2';>Eꓽo7W m>W;bqRMmƑ{pbQA4_vc"vC1/dTѽ8quܚ?ݫcܧƻS蹊fMXoވGyPt,OO{_0!,ah+<.?p<320z6>iY½0'ς-c68˃9SQsaeCOsۤ" }svcV0vƥe&l*%DGßD_DoA੅ !yi߃@@/\ #w sDH,Z߸,"y9#t{"42Ri7q.xbnߪ`MF32tpC\ȴŝk|:#X~c)F<|0qnhFǗf&Bn>='p(ǦPŴSF~ 5xmBoe:H5AL5bs_d !:[u*z+VV0rtY,NÚjbX ړN&4ek ?P Soyapff1\;8}3A1{p;gDG':.X7*ҸXR5As?XjgChtt݉1Z_4 HItt^[0e '#V;}>pQՇ J/a1x8wŽ!?Eaj"8&2UJ`=UNt|&uYِ*j q͒;YUp&t"5qsQPv:4倈iBl(Weay^QBG}اp neNkl%'P/gȄz lN%} 6~ȇV5-"$ JHjElR"}l{1A \Y xbЭ,w'Eh;D ]:}Nic! 'M QQY -Sv"}d^ ]2ۇjTĪ=yrUwc ̦%;te{`0ЏZE8hg;?ʲʧ<;aDEOM0߮*g0CsM<,:k2!) !M/&R,ă퉑̭WFtc Z9j/ ˹>=G{Tad2'} OQ 遚}0!EEB,FD+9sv&@O vYU&rJ͈2[4u0B]$16@:o|SNދ&v Զ{i4vܣHY5nJM[jK&S52Q÷HY2wnk=E Nq)J!tɘGt{ykSbL/R$p tC# lڻrs B'ar݁ 8w$~S;mNT9o/w VY?,Ν=B|1\`sLN^n0+؃ŀ "}l9q% i[ 2 ~<'I_;jTzlM ⮷u}XΕH߳tk nehw3bн_P:2l{<5!7ZmM4GLD9D4\1 mLlWaa*!+S;2xBsư T xM/Cv-LQ7 "JNCu&@ZO[Q%T2?޹ElzlNRNN7hdk -Ϗդ8Òk_Yp'*t59s+FroH!~t&FHMNa[s®KXM{1kA}.aBL~%M<_eO%P=!e$z>,}SⱋccIk~"aHjZv%}sK u!^޹ ˀW0B0i=3̣~q}rw2gVQGȲ ЈK][c6\ȼfeyVt&1k5{getu\$M0^Pz@XM/]VOq4,x(ю9"'aAF߫G9TOsL]c[{:-P{ܟ806\bhI t(AI)pQ%pj1yd.{zm{ :2v]ֈr -N!L@8ӺW|?}n Vu5?#"($9@b cT[f  1  gvęyWI=lRُ"r;{b ʷئ[*<VP]]r( 8E>O8'kOL')*02A;lP[FŝxK kS!^}U@%<鄊?&s )2>Hh֝KJº54HS>VM9sg4;7'?z028" ayP!C3li"G 94?K,'ᖴwbZ[/I`LsTu*s=DNgq] `o2!̿5#wR㾛ef1ՌozeSjȪޢz] j*z5j);4PE 7-6O0rV馩b?om}D17.b9ՙ9VGG\Nyȅ:  ךLϿA6i/Q$5[2ީgf}ܨhO'<ӟI4A0 {F"ȨY9Z vkgҸ Ͻ͡:e&=VrPu>:K :)GDь0;ay Y|,;v㕆3#{m<,'^?ϾvД>`ZSi0-lv3gLN0m|)X~wVY%aͭi`B?_, t0O3规Q!߉wⶔѓf1J$1Ϗ-D5RmfYf0zPL-=i̔*68&"5auֲǼ׶`r[c u 2̾!+"[[,U3lK lyɸke]K_*̿W1c[2 L 3^Qe[xfs3̿=׌5͸3l9{ȼ:3#3]Wa5t>ic&؂F|'6>֗i՟sҌJǬaݯi?_0tչU6ոj~dgܒXk:}6Cs.5}sk9lb,(oಱ݂ͦ=9͔?mx=MGӂfk`l/r۴=6^mZ Wq{txsKL7?~CluU3'^fQI+7 ֛\<Y|ӧiY~38 ~=b7(਺ L8e/qt5l8U|8d~%#r8q[Xq^rv8.q8qZ%yRhz<9jj'y%WCP[tM9ΰgkΏ/*s(w&=gs:;}>WY|؊䵁ɷ-5-

蜀鄙二僧的译文蜀鄙之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蜀鄙二僧的译文
蜀鄙之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而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蔫.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翻译这个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蔫。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这一句是重点!怎么都不翻译呢!要翻译这啊~

蜀鄙二僧的译文蜀鄙之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你那段出自彭端淑的《为学》
为学
[清]彭端淑
【概况】现属于试验版六年级三十七课《为学》,原题目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有删节.
【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您靠什么能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神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作者资料】
彭端淑(约1699一约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四川丹棱人.他是清代四川的著名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
彭端淑从小聪慧颖异,十岁即能文.他与弟彭肇诛、彭遵泅于紫云山下“相为师友”,同窗苦读达六年之久.他后来的成就并不是靠先天的才气,而主要是得力于后天的踏实勤学.他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为学一首示子侄》,说四川有一穷一富两个和尚,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朝圣.”富和尚问:“你凭什么前去?”穷和尚回答说:“我带一瓶一钵就够了.”富和尚说:“几年来我想雇船去,还未能实现呢,你凭什么去得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去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惭愧.这个故事,生动扼要地论述了做任何事情其难与易、主观与客观之间有着辩证的关系,特别强调它们是可以转化的,转化的条件就是人们主观上刻苦努力、顽强奋斗的精神.彭端淑正是从立志苦行的僧人那里,敏悟到具有普遍性的道理.从而工苦力学.他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雍正四年(1726年),彭端淑考中举人;雍正十一年又考中进士,进入仕途,任吏部主事,迁本部员外郎、郎中.乾隆十二年(1747年),彭端淑充顺天(今北京)乡试同考官.乾隆二十年出任广东肇罗道署察史.当时的肇罗道为“三江要口.五州之屏藩重地”,可见朝廷对他的器重和信任.他一到任,即以“清植’,二字自励,于是上行下效,吏民称便.他身为朝廷命官 节制重镇.但出行议事,巡视察访,却轻衣减从,杜绝了那种前呼后拥、鸣锣清道的排场;并严禁“迎送馈” 违者严惩,深为“吏民称歌”.特别是对那些才识具茂之士,他更亲自考核,不拘一格地量才录用,“成就甚众”;而对于民事纠纷,刑律诉讼,则“务更正,使之相安”.由于他比较能广接视听,了解民瘼,依据案情,权衡事理,循律论断,旬月之间便弄清了肇罗道所属州县陈积老案三千余件,由是声威大振,朝廷大吏“深相倚重”.彭端淑在广东做官约六七年光景,这是他一生仕途生活中最为显赫的时期.
彭端淑在为官期间,虽力求进取,决心兴利除弊,上报朝廷,下慰民望,不愿碌碌终此一生.但是,当时的清王朝已进.人极为兴盛的乾隆时代,经济文化也出现了相当繁荣的兴旺景象,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也日益尖锐复杂了起来.彭端淑在多年的为官生涯中,看到了清王朝表面繁荣下面民生维艰的社会现实,官场中的明争暗斗,最高统治者的好大喜功,因而内心逐渐滋生了一种愤懑和惆怅之情,消极避世的隐追思想也逐渐地发展了起来.他在一次监督运送大十去粤西的归途中,失足落水,虽幸免于死,但却认为这是大难即将临头的预兆.他仰天长叹:“人于宦途不满意,辄以咎人,此谁挤之者!今不葬鱼腹,天于我厚矣,复何望焉.”即由广东辞官归蜀.
归蜀后,彭端淑便在成都锦江书院“以实学课土”担任主教,开始了他一生中作育人才的教学生涯.锦江书院是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由四川按察使刘德芳在成都原文翁石室遗址上建立的省立最高学府.学员选自省内秀才以上人员,学员学费、生活费由清政府拨给该院的学田供给,在院学生有两百人左右的规模,著名学者李调元曾是该院学生.彭端淑主锦江书院讲席之后,以他广博的学识,竭尽他晚年的全力于教书育人.此时,他对宦海仕途生活极为厌倦,甚至悔恨自己过去热衷什途力争功名是误落尘网,陷入歧途.他在《寄仲尹》这首诗中说:“‘疲驴消日月,薄宦久;”‘脱羁地,鸿雁游海天.”直到老死,彭端淑把他一生中的最后约二十年时间,全部贡献给了四川的文化教育事业.他在《戊戌草·寒食》一诗中有明确的记载:“锦江栖迟二十年,每逢寒食一清然.”这对他讲席书院的时间和心境都作了生动形象的描述.
彭端淑一生苦工诗文,他一直坚持“诗学汉.魏,文学左、史,皆诣极精微”.但在文学道路上,他却是有一番曲折经历的.他在《白鹤堂晚年自订诗稿》的序中说:“余一生精力尽于制义,四十为古文,五载成集,近五十始为诗,已二十五年矣.”“制义’即人股文.可见,彭端淑在五十岁以前,主要是致力于八股和古文.尽管他在古文方面“学之可为至笃”,然而在清廷专制统治和“文字狱”的压力下,他是不敢也不可能“妄有所作”的;而束缚思想的八股文也妨碍了他在文学上的发展.直到近五十岁时,他的一些作品才表现出激越奋进.深沉稳健的倾向,给人以鼓舞和教益.
为官时的经历使彭端淑对民生维艰的社会现实有深刻的体会,因而在他的诗中对广大贫苦农民寄予了满腔的同情.每当荒年歉收,饥民无衣无食,他总是忧心如焚.他在《夏镇》一诗中愤愤地写道:“粟米贵如珠,顿年遭水浸.男妇多鸠形,鱼虾实为命.”在《七月十六日》一诗中又对长年勤劳耕作的贫苦农民寄予了“忧早几经旬,农夫心独苦’的深情赞叹!
彭端淑写景的诗很有情味.如记锦江春色的《清明》:“步出郭西行,惊心节复更.花残寒食雨,春老杜鹃声.荠麦村村秀,新烟处处生.锦城风物好,无那故乡情.’如果不是春大到成都郊外走上几趟,如此有情味的诗情是怎么也体会不到的.
彭端淑一生著述较多,可惜不少已经散佚.他与其弟彭肇殊、彭遵泅曾共性于京师,俱以文知名于当时,一时有“丹棱三彭”之称.当然,在“三彭”中,以彭端淑最为著名,影响 也最大.有《白鹤堂文集》、《雪夜诗谈》、《晚年诗稿》等传世.
彭端淑活了八十一岁,死后葬于彭山县公义场罗家山,至今尚有坟台遗址.

[译文]
蜀国的边远地方,有二个僧人。一贫一富。穷的和尚有一天对富裕的和尚说:“我想到南海的普陀山去,怎样?”那有钱的和尚说:“你靠什么去呢?”贫和尚说:“我有一瓶一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好多年以前我就打算买一只船沿江而下,到现在还没买成。你靠什么去呢!”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高高兴兴地回来了,并且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不禁惭愧地低下了头。...

全部展开

[译文]
蜀国的边远地方,有二个僧人。一贫一富。穷的和尚有一天对富裕的和尚说:“我想到南海的普陀山去,怎样?”那有钱的和尚说:“你靠什么去呢?”贫和尚说:“我有一瓶一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好多年以前我就打算买一只船沿江而下,到现在还没买成。你靠什么去呢!”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高高兴兴地回来了,并且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不禁惭愧地低下了头。

收起

为学

[清]彭端淑
【概况】现属于试验版六年级三十七课《为学》,原题目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有删节。
【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

全部展开

为学

[清]彭端淑
【概况】现属于试验版六年级三十七课《为学》,原题目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有删节。
【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凭借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凭借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您靠什么能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神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作者资料】
彭端淑(约1699一约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四川丹棱人。他是清代四川的著名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
彭端淑从小聪慧颖异,十岁即能文。他与弟彭肇诛、彭遵泅于紫云山下“相为师友”,同窗苦读达六年之久。他后来的成就并不是靠先天的才气,而主要是得力于后天的踏实勤学。他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为学一首示子侄》,说四川有一穷一富两个和尚,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朝圣。”富和尚问:“你凭什么前去?”穷和尚回答说:“我带一瓶一钵就够了。”富和尚说:“几年来我想雇船去,还未能实现呢,你凭什么去得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去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惭愧。这个故事,生动扼要地论述了做任何事情其难与易、主观与客观之间有着辩证的关系,特别强调它们是可以转化的,转化的条件就是人们主观上刻苦努力、顽强奋斗的精神。彭端淑正是从立志苦行的僧人那里,敏悟到具有普遍性的道理。从而工苦力学。他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雍正四年(1726年),彭端淑考中举人;雍正十一年又考中进士,进入仕途,任吏部主事,迁本部员外郎、郎中。乾隆十二年(1747年),彭端淑充顺天(今北京)乡试同考官。乾隆二十年出任广东肇罗道署察史。当时的肇罗道为“三江要口.五州之屏藩重地”,可见朝廷对他的器重和信任。他一到任,即以“清植’,二字自励,于是上行下效,吏民称便。他身为朝廷命官 节制重镇.但出行议事,巡视察访,却轻衣减从,杜绝了那种前呼后拥、鸣锣清道的排场;并严禁“迎送馈” 违者严惩,深为“吏民称歌”。特别是对那些才识具茂之士,他更亲自考核,不拘一格地量才录用,“成就甚众”;而对于民事纠纷,刑律诉讼,则“务更正,使之相安”。由于他比较能广接视听,了解民瘼,依据案情,权衡事理,循律论断,旬月之间便弄清了肇罗道所属州县陈积老案三千余件,由是声威大振,朝廷大吏“深相倚重”。彭端淑在广东做官约六七年光景,这是他一生仕途生活中最为显赫的时期。
彭端淑在为官期间,虽力求进取,决心兴利除弊,上报朝廷,下慰民望,不愿碌碌终此一生。但是,当时的清王朝已进。人极为兴盛的乾隆时代,经济文化也出现了相当繁荣的兴旺景象,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也日益尖锐复杂了起来。彭端淑在多年的为官生涯中,看到了清王朝表面繁荣下面民生维艰的社会现实,官场中的明争暗斗,最高统治者的好大喜功,因而内心逐渐滋生了一种愤懑和惆怅之情,消极避世的隐追思想也逐渐地发展了起来。他在一次监督运送大十去粤西的归途中,失足落水,虽幸免于死,但却认为这是大难即将临头的预兆。他仰天长叹:“人于宦途不满意,辄以咎人,此谁挤之者!今不葬鱼腹,天于我厚矣,复何望焉。”即由广东辞官归蜀。
归蜀后,彭端淑便在成都锦江书院“以实学课土”担任主教,开始了他一生中作育人才的教学生涯。锦江书院是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由四川按察使刘德芳在成都原文翁石室遗址上建立的省立最高学府。学员选自省内秀才以上人员,学员学费、生活费由清政府拨给该院的学田供给,在院学生有两百人左右的规模,著名学者李调元曾是该院学生。彭端淑主锦江书院讲席之后,以他广博的学识,竭尽他晚年的全力于教书育人。此时,他对宦海仕途生活极为厌倦,甚至悔恨自己过去热衷什途力争功名是误落尘网,陷入歧途。他在《寄仲尹》这首诗中说:“‘疲驴消日月,薄宦久;”‘脱羁地,鸿雁游海天。”直到老死,彭端淑把他一生中的最后约二十年时间,全部贡献给了四川的文化教育事业。他在《戊戌草·寒食》一诗中有明确的记载:“锦江栖迟二十年,每逢寒食一清然。”这对他讲席书院的时间和心境都作了生动形象的描述。
彭端淑一生苦工诗文,他一直坚持“诗学汉。魏,文学左、史,皆诣极精微”。但在文学道路上,他却是有一番曲折经历的。他在《白鹤堂晚年自订诗稿》的序中说:“余一生精力尽于制义,四十为古文,五载成集,近五十始为诗,已二十五年矣。”“制义’即人股文。可见,彭端淑在五十岁以前,主要是致力于八股和古文。尽管他在古文方面“学之可为至笃”,然而在清廷专制统治和“文字狱”的压力下,他是不敢也不可能“妄有所作”的;而束缚思想的八股文也妨碍了他在文学上的发展。直到近五十岁时,他的一些作品才表现出激越奋进。深沉稳健的倾向,给人以鼓舞和教益。
为官时的经历使彭端淑对民生维艰的社会现实有深刻的体会,因而在他的诗中对广大贫苦农民寄予了满腔的同情。每当荒年歉收,饥民无衣无食,他总是忧心如焚。他在《夏镇》一诗中愤愤地写道:“粟米贵如珠,顿年遭水浸。男妇多鸠形,鱼虾实为命。”在《七月十六日》一诗中又对长年勤劳耕作的贫苦农民寄予了“忧早几经旬,农夫心独苦’的深情赞叹!
彭端淑写景的诗很有情味。如记锦江春色的《清明》:“步出郭西行,惊心节复更。花残寒食雨,春老杜鹃声。荠麦村村秀,新烟处处生。锦城风物好,无那故乡情。’如果不是春大到成都郊外走上几趟,如此有情味的诗情是怎么也体会不到的。
彭端淑一生著述较多,可惜不少已经散佚。他与其弟彭肇殊、彭遵泅曾共性于京师,俱以文知名于当时,一时有“丹棱三彭”之称。当然,在“三彭”中,以彭端淑最为著名,影响 也最大。有《白鹤堂文集》、《雪夜诗谈》、《晚年诗稿》等传世。
彭端淑活了八十一岁,死后葬于彭山县公义场罗家山,至今尚有坟台遗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