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说明下列词汇、概念和问题.每个小题的奖分在括号内,六艺:诸子:清谈:民本:礼与法的关系:法家的特点:儒、墨、法、道的关系:(30分)夷夏观念与中国民族观念的关系:(30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19:34:55
解释说明下列词汇、概念和问题.每个小题的奖分在括号内,六艺:诸子:清谈:民本:礼与法的关系:法家的特点:儒、墨、法、道的关系:(30分)夷夏观念与中国民族观念的关系:(30分
x|nkIݯ޾~ / 8gRIQ$EQ⠉$JL> ^+"I踫/`N122bŐuä:g(e%q ;Y_Wg{N?ݙAiMToԃɽخuL7( 18r6gQy.س<⍛1ޘc \p 'U ,ao:.^2g%zhk:S@ }ZSD>%6?A RP9_D}ƤMy:^9wsqN:'{ =Wj2sdB3wZV_;cTpdӻ?8_d?וEvZ?0p{?eqcr&|g[]gд0}mL38CT1? =XMwJސ;jev6s{ʵn\߇w+3N̡ M͞P}K?rTj2cgn'G{Q5ӓ̀et]vڳK4O:۽Qj_? V~R|nS]Qh?(z\e3{'ԡ{(ffU˽鰮/.,4{xkA"|Zg=p׮_r%'j22l1׮5Qs4Qf|.ط؅v-$B+{nxN6TɄ$KL՛IK&~Yea3LL "-*}Z? 3 V cMsr;)(I(=n&c KZ%Az`nRor)$p n lnD뎡- OS[̢GNjy,cж?ӟyC-없dQQyh+0[MyAvGDͲD?wVB@{] T$9'b=Eާ4^ h: R4)n@ZlC{<rAՉTV,`VNo4Qdpބ> IXkHuBNv19VQ*ϻV +=<&j (Yt@kK5W(+Ȥ)C͛tܴа&]"&Ambk-MNL=?b04i^D${'@ڮ/څ>G잊'bqUTEJu}[mOr@/!oyv7pzM'L,ȅ<Ј6?F^9|# }$ cfw{t m;'hr-.2" C *6>ߚ%7,}i7J%\ ] I.2JBo6%'Tsj +[،t z ;frb ew&Yܼ\?#faV{ZWy6Ҡ.P/9~wy*x7? IՎicOgk)$j[܃Mi`'p Kٶe| 0'u c}q]}q`Ԭ }Fi%^*jG4g,Ub= )Q>Kt-C 7DV`_o'N@+.ްfƕQeV6P"OB~to'rCy4 }131fR@f]c&6 [AT!}kH1.BJK3;?@^b駽ܶ@j炮gG xt>NuRk[~cNN~=d|IEF4 !E._)ue'|VE 'PCD-RvޛP ܢQEZ3&qFH((^;4=tqh]o(Op-@ 9$5ᚷh߲ق祋079|[ 'ͨ?̀Ľ5e; .׮AQ2Z9~ ?L,etu+(c]!,VZ[J$&$Uʑ+ƼCGSKQ "r0z#x G2`<2>c:ݗ8s>OZK?~$>0A-wYI ٍ?&sXXNُ|hI(-iG#Q;膉?/h2 #GvJ opN #\%)9+KFzPT$9I ^*`8Iڅ9xM5.U2 q462V  7,(Oo{yފ;{4 aVVG ȧW[ceoB1a݌dATS3o"NQm)|" \@ e 2W'ٟqzIo E`.ft ,a7o¹=OW=*~CuXܿD#5*1pOLIJL3wby@ķGE!Ds3VM:M$ONmj_'۩ !)xSLj|gjRpO AIaxx E9S f~aKXNLUY\ ,1r6EWt,oF(]NӺhV\\H ez ,Ѝ:c_` & )yA a0g«Q ʙ:G&C6 %ǐ )^-zg>ܑBp[)E8=n_IƉ\} Am ^Io偺jDEj6k*w!..`W}]ZSWW .n)"xY?a =x#i~avGi.?{ ^#cq^KŸZ K\>,%0ۚau?})zD& BIt,AY7 w7WI?CPgPNPi]yÈ$&ַ^\ɨk[MX0'h4qia0"amxv4ci:1dg0DE#[w]闆-i2_0pY^@mIAJ;ɤĘX|ttFq{ƝƁQ=0)e ˳ ݋dwRh)Rms[\Aإ<IsNz5MCg[LcRNմ)O29`ljwM $5 D&d.44_t`;o=)޸+%ݘ'!=?dXqr]5lթby䋒i'/T퓥7ĤVZ|I-nUPzOZHz^/A^[  VpEJvr$@hdbhTZiKBy@ F(FٞJWs8"Bz<9wIƵ]!ܱ4Ğs:[ "kW Vδ@Zл2Y7n'Xۺ`ߏkL=*`֩}8'5Ilr ۞ qO$C@TӜf΁"JM鉝@Cq{%!:ij >^KG85 Ǘ%`H\U)Qf^ri덶s^kL!>4-G:zф Gcuv%NȑH,t?}7/aqܱ7%j wk5F8%B~!fv>y&[aǴa ^I,/9 wӽaּ͇GMF^DhC۾543iNJ``Lv>g_\L]%VVFtU?I뤢qˮfm&Զ ?FTU!FMF =_ƈؚ2c3@Ӊ< sՃ22!֚1y tR@t2V"WC.B;ab@g !mѝu`d'sؠlMsJ d. LK ]6˖ ?EҎQ s*/M,cFm r,+]MZ.cúWXR4*Yo' Fq,nQlmUV*L_GFdQm׮z#1rÁ(5Cvzի*99xQZ/d`MltmLLG(MN F˄sN̒NN N0f`<"ɹT!8fQ`97 3),%+`!CƄ;FHJv8]MSa, (΅XXVL\( OKkN+}9o(3 udGؓ7Ԩ0*ЄcЙR\vIKߔW>g^}Q~748Ѽ O&kIM6$ oBy&f ?'\M?%&#[ l] /L3/L aN?0]j9&{ZmSPd<s[]ARAMOc{+h߫& U y~΍2%KY"o` :' XE+x49v; 6FSuXCр&~n- NI,Cb@`irG~Tf6!>{0K\-؋ OYa]ὭxKz}/D2@hk0Y>ބ$B\xh5/nm%Sb/uAjo(NNV% >xȞ@8tsp0aPLkyItHnwl[Nf[p,HyT^OyX`Qh Է_:"pʪMJ'7ՙ)CڛбϹf1Xb\ iըę& .~C\0 m$RsP</H|($ X`G)JS-g(+y¶Ԧ䲀є"RR9U3&=qG k$œ!q<]͎D,좧mUDz8&vTz@oTi5'+e SNX|0$:`u= eJ:%8$:3=g8Bd8e}\+A@ Q \HA<4Dvhl㩓6)"+[@πk7Z L/La K߇$Nk"rvt`z( \ХKڤ<5d֩f4n%i'4G/| (\116HņZ*/]]WVJ+-̳>塤kв k!x7V(zFAbդ.:CNg0щq͌B69=Y&.fJfnaƯ˞N5.02>,gG~aiG~ h_kERRL˫qOyeH΅=$1nVmyNGm:ke[=*:_JE. pwnV*r03Y˥dN8zQ=-H' zA4͢Ljh<5X{Al{)^)9y3=nł¾]6}+TۂցlBbe'w%z0()m{B=nt-7Nt2PYi˳tSgC|!U lۈnFXb#D +mt֬NLkn8[c2 ,tsyEtS!)F !/b|3'zl;.F?^*ʹ 翿4\GƗMj_. QKb5uDsLSN EcneFȿTSWrǜwZ=g~(LynDПbvot4EB&?\k2N5ۼ2Ϛؾ~nfp~3?D\;Rmɦ!rc;-/`eoof0=H8\rzd?INAൕKsc1._Eh}f/mi&6]';R162;ނB'&wrpǟc^wH<VˮH2O GwvO;bbg+5sx} k[s)Y?3٧Φt.IR'0[a'.myWpjtNƁ) uƍmKZPL"g^GCɋSȜ 6䚇D8 aG.˘@hD́Tb36v,V?/YڌDm"fx}=~'Y9 (Y~D}fX$0}B;Xu~cY=ga35&H|Ӣ h Apk嗞TvrzJ8՝6gEy#ÏB~R]_Zz˼miD v9hG?s, 'tpoY)"ve`bs7`nEYe)z;4x3oy[kY/wIB94(\hQs1Yլd/~I6XtGȒPqE6T6 NDȁq!kϋ=C|?޿ #YT\:}wjJ,BT4u ]^p'FDlhr]=k_.U,m&"jɵmAGAy6[˹Gojk=qJnN)ӎҊ=XA u$SȴXf3ҀS$ `쎇yfv.M7c#]#m0^IQqIEOn2"u C2xfu5:e4d`i9N\sb$|_kK2֛gUqK8Ξ6fڝ,A<m*aس|s ;=Tfa|보?dwo}`k#K8)jΙӻNn=*$x9PRAλ^)OߦɅ[)ɷt; .޻Nb/fb.b.b.b.b.b.PHxL(

解释说明下列词汇、概念和问题.每个小题的奖分在括号内,六艺:诸子:清谈:民本:礼与法的关系:法家的特点:儒、墨、法、道的关系:(30分)夷夏观念与中国民族观念的关系:(30分
解释说明下列词汇、概念和问题.每个小题的奖分在括号内,
六艺:
诸子:
清谈:
民本:
礼与法的关系:
法家的特点:
儒、墨、法、道的关系:(30分)
夷夏观念与中国民族观念的关系:(30分)
君子理想在孔子政治思想中的意义:(30分)
按分答题。本人一定按分值给奖分。

解释说明下列词汇、概念和问题.每个小题的奖分在括号内,六艺:诸子:清谈:民本:礼与法的关系:法家的特点:儒、墨、法、道的关系:(30分)夷夏观念与中国民族观念的关系:(30分
六艺: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六种才艺 叫做六艺.
诸子:孔子、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人物
清谈:清雅的谈论.谓 魏 晋 时期崇尚 老 庄 ,空谈玄理的风气.魏晋名士针对本和末、有和无、动和静、一和多、体和用、言和意、自然和名教的诸多具有哲学意义的命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以清谈为主要方式.清谈的进行有一套约定俗成的程式,清谈一般都有交谈的对手,藉以引起争辩.争辩或为驳难、或为讨论.在通常情况下,辩论的双方分为主客,人数不限,有时两人,有时三人,甚至更多.
民本;我国传统的民本观念是相对于君本、官本而言的,其原意是指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其基本思想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等.统治者遵循民本思想的根本目的是欲通过整合民意,以维护、巩固和强化特定的统治秩序和社会秩序,进而谋求特定的阶级利益和实现特定的政治目标.
法家的特点;1.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2.“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兴功惧暴”,即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3.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4.“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方略 .
礼与法的关系; 儒家主张礼治,以差别性的行为规范即礼作为维持社会、政治秩序的工具,同法家主张法治,以同一性的行为规范即法作为维持社会、政治秩序的工具,原是对立的.后来以礼入法,是中国法律发展史上一件大事,法律因此发生了重大的深远的变化,礼成为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法律为礼教所支配的局面.礼认为对的,就是法认为合法的;礼所不容许的,也就是法所禁为、所制载的.礼与法的关系极为密切,这是中国封建法律的主要特征和基本精神.
儒、墨、法、道的关系:儒、墨、道、法前后都形成于春秋末期.战国中后期,在文化思想方面出现了一个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繁荣局面.在不同学派的相互对立斗争中,必然会导致相互之间的渗透和融合,这是不以任何学派或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只是其中有自觉或不自觉,高明或拙劣的分别而已.儒、墨、道、法优势互补,推动中华文明周期性发展.
夷夏观念与中国民族观念的关系:中国古代民族观而言,其核心内容是夷夏观.经历了夷夏观对立,夷夏观淡化,夷夏观融入.上古中期一般中原人称为华夏而四周被视为蛮夷.汉朝建立之后,大部分上述民族与华夏族合并成汉族,蛮夷又指匈奴等北方少数民族,西域都护府的少数民族以及南方少数民族.唐以后夏一直指汉族,夷指非汉族.
君子理想在孔子政治思想中的意义;君子人格是儒家理想人格中距离普通人最近的一格,相对于圣人人格全德、全智、全功的体现和至高、至大、至神的象征,君子人格表现出更多的可操作性和现实性也是最为孔子和弟子所重视的理想人格,这与孔子和弟子强烈的社会历史责任感是分不开的.君子人格在当时的历史条件是急需的.君子是孔子等设定的应当达到,经过努力也能达到的具有现实性的理想人格.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御"是指:驾车.
诸子:顾名思义就是秦朝以前的诸子百家啊
诸子百家简介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

全部展开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御"是指:驾车.
诸子:顾名思义就是秦朝以前的诸子百家啊
诸子百家简介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四、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五、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六、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七、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八、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着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九、农家,
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十、小说家,
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诸子百家简述
诸子百家中,儒家创始人孔子因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以致儒家学说不仅在诸子百家中地位显著,而且还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核心内容,对中民民族精神形成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事实上,我们可以说,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儒家学说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华,也是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它已渗透传统文化的每一根毛细血管之中,极大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每一个领域。凡是从中国土壤里产生的学说思想、宗教派别,甚至是外来文化、外来宗教,都不能避免带上儒家文化的痕迹。于今而言,犹不止此。儒家思想亦对世界文化还产生了永久的影响(我们知道,日本和“四小龙”推崇儒学也是在它们已实现或者基本现代化后,为解决现代化所带来的信仰危机、道德滑坡问题而采取的补偏救弊措施。所谓“东南亚文化圈”,基本上就是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构成模式。它有力地推动了东南亚的社会文明与进步。随着历史的发展,儒家伦理正在进入西方国家)。
关于对诸子百家的派别归类,司马谈列举了六家,“乃论六家之要指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艺文志》中的刘歆《七略》的诸子略分为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除去小说家不谈,所以称"九流十家"。
诸子所以说是政治学派的总称,是因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为国君提供政治方略。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汉代以后,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农家独立成一门技术性学科,阴阳家演化为神秘的方术。因此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影响的只有儒、道、法。
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便是那“诡辩”的名家,也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的逻辑学领域。我们可以、也应该鉴借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自己发愤图强;鉴借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自己的爱国情怀;鉴借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己正确对待物质利益,鉴借儒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鉴借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也鉴借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废私立公",等等思想。
清谈: 魏晋名士以清谈为主要方式,针对本和末、有和无、动和静、一和多、体和用、言和意、自然和名教的诸多具有哲学意义的命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清谈的进行有一套约定俗成的程式,清谈一般都有交谈的对手,藉以引起争辩。争辩或为驳难、或为讨论。在通常情况下,辩论的双方分为主客,人数不限,有时两人,有时三人,甚至更多。谈话的席位称为“谈坐”,谈论的术语称为“谈端”,言论时引经据典称作“谈证”,谈论的语言称为“谈锋”。在清谈的过程中,一方提出自己对主题内容的见解,以树立自己的论点,另一方则通过对话,进行“问难”,推翻对方的结论,同时树立自己的理论。在相互论难的过程中,其他人也可以就着讨论主题发表赞成或反对的意见,称为“谈助”。到讨论结束时,或主客双方协调一致,握手言和,或者各执一辞,互不相让,于是有人出来调停,暂时结束谈论,称为“一番”,以后还可能会有“两番”、“三番”,直至得出结论,取胜一方为胜论,失败的一方为败论。
魏晋“清谈”的内容与形式
魏晋时期,社会上盛行“清谈”之风。“清谈”是相对于俗事之谈而言的,亦谓之“清言”。士族名流相遇,不谈国是,不言民生,谁要谈及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强兵裕民,何人政绩显著等,就被贬讥为专谈俗事,遭到讽刺。因此,不谈俗事,专谈老庄、周易,被称为“清言”。
这种“清言”在当时很流行,特别是统治阶级和有文化的人,更视之为高雅之事,风流之举。他们在一起讨论争辩,各抒歧异,摆观点,援理据,以驳倒他人为能事。由于上流社会的普遍参与,“清谈”成为时尚。
“清谈”的方式,绝大多数属于口谈。而就口谈而言,又有几种方式。一是两人对谈,即所谓主客对答。一个人对某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谓之“主”;提出不同见解和质疑者,谓之“客”。主客互相质疑对答,往返难休,这是“清谈”的主要形式。二是一主多客或一客多主。不过主客双方都以一人为主,其余者可以插言。三是“自为主客”。当别人对问题都无高见可抒时,某人可以就此问题自己设疑,自己解答,以发表他的高超的见解。有一次,大家争论一个问题,最后都穷于词理,当时宰相谢安,“自叙其意,作万余语”,侃侃而谈,见解独特。说完以后,肃然自得,四座没有不佩服的。
当时,人们把共聚“清谈”当作抒发情怀的良机,许多名流闲士都热衷于此事。但其目的不是论政,不过是官吏、文人为了消遣和显示自己清高不谈俗事而已。《兰亭序》中说“永和九年,……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修禊”原是三月初三沐浴除垢,嬉水采兰,祓秽祈祥的活动,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很显然不止是一般的“修禊”;而是东晋士族文人的一次大规模清谈盛会。
“清谈”是辩论演讲,它和现代演讲的共同点是,要求有新异的观点,要“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探求义理之精微而达于妙处”。如步入后尘,拾人牙慧,无新颖观点,就会令人烦躁厌听。孙盛到殷浩家去“清谈”,直到废寝忘食,不愿离去,假如他们谈的全是老一套,是不会互相吸引到这种地步的。
一场好的“清谈”,固然要求理论观点标新立异,同时还必须有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表达观点。有一次,刘惔到王蒙家“清谈”,刘走后,王蒙的儿子问其父:“你和刘惔谁胜了?”王蒙说:“韵音令辞不如我,往辄破的胜我。”韵音令辞是语言优美动听,“往辄破的”是说理论上一发即中。前者包括声调抑扬顿挫,和畅悦耳和词语准确犀利,精当有力,是讲“清谈”的形式;后者说的是清谈的内容。由此可见,王蒙是把“清谈”的内容和形式并列起来看待的。
“清谈”中,气氛一般很随便,在激动的时候,往往助以手势,身体摆动,甚至起舞,引吭;谈到酣醉地步时,便无所顾忌了,口出粗言也是有的。
“清谈”也有诡辩者。当然,诡辩者需有敏捷的思维和善辩的口才。王苟子和许洵辩论,王苟子不得胜,而反过来,“许复执王理,王执许理”(实为交换命题),王苟子还是告败。可见许洵的诡辩何其机巧。
“清谈”是适应当时封建士大夫阶层的需要,承袭东汉清议的风气,就一些玄学问题析理问难,反复辩论而发展起来的。王弼、何晏等玄学家是著名的代表人物、清谈既是从玄学发展而来,必尚虚无之论,后人对它的意义,一语道破:“虚无之谈,尚其华藻,此无异于春蛙秋蝉,聒耳而已。”
“请谈”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它所对应的政治现象是魏晋士族制度及封建等级特权;它所对应的经济基础是汉末以来的豪强地主经济和士族庄园经济。随着士族制度的崩溃和士族政治经济特权的丧失,必然走向衰落。
文学解释
亦作“ 清谭 ”。 1.清雅的谈论。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清谈同日夕,情盼叙忧勤。” 唐 杜甫 《送高司直寻封阆州》诗:“清谈慰老夫,开卷得佳句。” 前蜀 韦庄 《寄从兄遵》诗:“不将高卧邀 刘主 ,自吐清谈护 汉 储。” 清 昭连 《啸亭杂录·尹文端公》:“公清谈干云,而尤长奏对。”
2.犹清议。谈论的内容以对人物、时事的批评为主。《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靖 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俗间有戏妇之法……然民间行之日久,莫觉其非,或清谈所不能禁,非峻刑不能止也。”《梁书·沉约传》:“自负高才,昧於荣利,乘时藉世,颇累清谈。”
3.谓 魏 晋 时期崇尚 老 庄 ,空谈玄理的风气。亦称玄谈。清谈重心集中在有无、本末之辨。始于 三国 魏 何晏 、 夏侯玄 、 王弼 等,至 晋 王衍 辈而益盛,延及 齐 梁 不衰。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长思书》:“幸有 袁生 ,时步玉趾,樵苏不爨,清谈而已。”《晋书·隐逸传·鲁褒》:“京邑衣冠,疲劳讲肄;厌闻清谈,对之睡寐。” 宋 王安石 《谢安》诗:“ 谢公 才业自超羣,误长清谈助世纷。”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 魏 晋 清谭之士林, 东汉 礼教节义之士林也。”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东晋 以后,不做文章而流为清谈,由《世说新语》一书里可以看到。”
4.后世亦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迄今专以八股六韵,徒事清谈,抛离实事。” 沙汀 《忆邵荃麟同志》:“有人曾妄言 荃麟同志 喜欢‘清谈’。不!尽管我们谈话不少,他却从未说过空话。”
5.泛指一般闲谈。 清 沉涛 《<瑟榭丛谈>自序》:“或爨苏清谈,闲话风土。”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诸 桂阳 方外神怪清谭之资,不可阙也。” 沙汀 《困兽记》十一:“这里主要的消遣是清谈。
民本: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上,在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中,民心的向背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也制约着社会的全局,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这就是儒家民本文化,儒家民本文化是一种以民为本的文化,中心思想是讲,国家的治理应以民为本,这是关于为政者治国基本理念的文化,是关于社会重心和国家根基的文化。
关于以民为本,古代一些重要典籍早有记载,例如,在《晏子春秋·内问下》中讲道:“以人为本”,在《管子·霸业》中讲道:“以人为本”,在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中讲道:“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从此,这些概念、范畴一直被儒家沿用下来,并且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形成了系统的思想。儒家民本文化作为中国历史上特有的文化现象,它不是某个思想家个别的思想文化,而且历史上大多数儒家和政治家普遍关注并详细阐发的思想文化,它不是中国历史上某个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而是贯穿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悠久的思想文化,儒家民本文化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完善的伦理准则,同时也具有突出的核心价值。
礼与法的关系:

收起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御"是指:驾车.
诸子:顾名思义就是秦朝以前的诸子百家啊
诸子百家简介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

全部展开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御"是指:驾车.
诸子:顾名思义就是秦朝以前的诸子百家啊
诸子百家简介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四、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五、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六、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七、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八、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着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九、农家,
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十、小说家,
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收起

解释说明下列词汇、概念和问题.每个小题的奖分在括号内,六艺:诸子:清谈:民本:礼与法的关系:法家的特点:儒、墨、法、道的关系:(30分)夷夏观念与中国民族观念的关系:(30分 详细解释 概念 这个词汇 英语翻译就是复杂生僻的词汇解释,和典故的说明 说明竞争性抑制的概念和特点,解释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和用药原则 主轴定向和主轴定位的区别请清楚的解释两个概念,并说明区别. 概念词汇的关联方式.概念词汇的关联方式. 关于英语词典上的小疑问?我的英汉词典是每个单词都按音节展开,中间用圆点隔开的那种.我想问英语单词按音节拆分和按词根词缀拆分是否为同一概念?要求有解释. 用微粒的性质解释下列问题:雨季,室内空气的湿度增大,说明 雅各宾派”和“罗伯斯庇尔”的概念解释 【高一生物】DNA结构的概念问题》》关于DNA分子结构叙述正误判断题:每个磷酸分子都直接与两个脱氧核糖相连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柳子厚墓志铭》的翻译,注释和重点词汇的解释 英语四级的词汇书推荐一本~想找一本词汇的解释比较精炼的 不要有重复意思那种..最好每个词就两三种解释.. 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的概念 问题的客观性和主观性是什么概念?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概念 sat词汇和阅读的问题准备sat词汇和阅读是一起进行还是先词汇再阅读? 关于生物学中血液的问题.什么是“血清凝集素” 和 “红细胞凝集原” {求解释及概念、定义} 求新概念英语的词汇背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