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史] 评价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和儒家的旅游观念[论述题]评价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和儒家的旅游观念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3:34:55
[旅游史] 评价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和儒家的旅游观念[论述题]评价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和儒家的旅游观念
[旅游史] 评价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和儒家的旅游观念
[论述题]
评价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和儒家的旅游观念
[旅游史] 评价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和儒家的旅游观念[论述题]评价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和儒家的旅游观念
儒家与道家都是植根于中华文化土壤,并建立了完整思想体系的派系.在历史上,二家都曾获得极大的发展,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对历史一度产生过重要影响.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辨证为思想方法.在社会伦理观方面,它以“仁”释礼,把社会外在规范化为内在道德伦理意识的自觉要求.在修身治国方面,它设计出一整套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发展人格和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⑴对巩固和治理社会起到了桥梁架构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儒学能在当时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⑵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是先秦诸子中与儒学并驾齐驱的一大流派.它在许多方面都是儒家的对立面:儒家注重人事,道家尊崇“天道”;儒家讲求文饰,道家向往“自然”;儒家主张“有为”,道家倡导“无为”;儒家强调个人对家族、国家的责任,道家醉心于个人对社会的超脱.当然,道家与儒家在精神上也不是全然对立,而是存在着互相接近、互相沟通的质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后世不少士大夫文人正是从儒家指示的这条“独善”之路找到了通往道家的思想之门.⑶魏晋玄游大盛,二谢竞与争辉,正是这一观念的最好体现.儒家与道家,就这样由对立走向互补,相反而又相成.
有鉴于道家对中国古代文化影响之巨大和深刻,以致有不少思想家认为,道家是中国文化根柢之所在.鲁迅就曾说过:“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致许寿裳》).许地山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说:“从我国日常生活底习惯和宗教信仰来看,道底成分比儒多.我们简直可以说,支配中国一般人底思想与生活底,乃是道教底思想”⑷(《道家思想与道教》)儒家与道家孰重孰轻,在此我不想妄下论断,但统治中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若无儒家思想及其熏陶灌溉的士人支撑,便如被抽去骨架,訇然倒塌在所难免.无论释家与道家,都不具备儒家在上层建筑的韧力和张力.至于道家因为立足于下层社会的土壤,适应下层劳苦大众的需要,具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它与儒家一起维护和巩固了封建社会的稳定.
在旅游观上,道家的出世观注定了它在旅游上的主导地位,儒家因倡导入世,便不可能象道家那样清闲悠游地去接近大自然,故而在旅游上便屈居从属地位.天下名山大川十有八九为僧道辟,而为之增辉添色的却是儒家的生花妙笔.儒道二家的对立与互补在旅游观上是体现得很突出的.
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辨证为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