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有什么习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4 06:31:50
客家有什么习俗?
x|R#ɖv3cVvAG]߆$$" ,ص!K<"W; *ò9~6~_MҔ_B^7y_4џowkܝ_Jmve_MypguǤ&V2O~hvMf27q[^;!Hݣ+tq+iq:^j&=z$ +l)o\`_> ډ;zdRasʽֵ)A+_9b6M4IavRgkgvJ=U{0\pzlx}|=-bHЦm9$ 7Ήo'$izmؽ"lIH;ss+6w<[O/[Dr 0k7|O֕J@D?s.An@Mي;nd_JFTS0jc9gRԨo&^,ᵏ1gSD7JP5Lz|a?*:x}%:5/4|e+%"v2(w ^H/ۯ:na+&1li!yDH_W+7}]x;P&w[q[eSU5t Œ*ckH4T$K}h$tM.M|%d"pwvCh~q?GߤAyp n--sPCw0lѻNA`lR ]@D ##Y({{BpZ$o+U%s]ଆC+kk6KG=BjN&iy$icb/=#/!o ˼~HT؀H@Ds8B~m=kkel Pf%1މ>BThC*j]=?]C/~h ?4;Tea]3؀2jY[y v Ei k0a)Sf6hAlfld[T+=IHkRzK;6*.jAFZƦpU/3UF/p;mj'^f l NnpWcΐz/\6Cz4Q-,TKFȨ SX4r (ږ]v%9T>BpY/7R$;M~Ecو [vx-9W^\Utj\#YI}<RqB={#'f ձ~0eƒ=EŚy_#ܝiqMz]LnM zV܃`Wm*:3Uսx +8aGӍ#?a62c4wpVT!~7PVYD\#,&DH'#^{Ҭ:467?.鈞`< "8N@`\bQ<*t[o#4iӟrJ^E tF5 ºpLj抃[nFrt<ww5=;C@Z˚|ϲR5H2$>꼽쑟)qGv /26 6Z /aAymdI.u#p;^&K#bo/܋A886_}bݾtG۾UG/?kX~4b 7 FM<&+saF̭-,᳃k(>2C8HQ #7\?>h;:+uy]Z[Sxr]O  ߃ofA 䒁'3w-`MKd 7c|S,,M9eJ'\R<ܣ" })% M+9oiV^tߊ]zdi@B*\iCa$`ҽpֳ͒t5R;#łXB ]^m*vcGSLh&be)a9CRF v;e暨x9j}K4as[/?} RƁYɦjwbhMVC6e ئEQLqBs`j5WgXn+ETΖjῘy󈲌SQS~4CX6a.qGar"nQx<ʫgy(u Wԩh%-̃F3]{Tmq(`޷.VOA׿l*b .B8,u,yk[zr\ a򺯫Hŗ^Ҝ^FE  hZ Vun%^,$r๐K rzL^*8t66VUԩGDX‡ϼ;a"xc$2֊0+ZzAv?A3DCڝfNp 3bT^G`n#Um8^STޠX%eѯV{.˹1=|g& ,=mח#*4<1:̃6?wY+!' 1Be.ԩC@(Sy$yz2AjQ渚C\ɈҊoVE ?&%:9Ȱ. '*p~5MکZLfR%%mqV t/( j|2 kƔcwÞ:b$ a)\= 6aaӸp {ZfruQfkh6{.y+`]3HȽxLj(#, c߳N OG.^wVX A$E9J_NOk# ׿,њ8,!\ Chyj3&M۪v>E )[\ IBU\ U???GB,?W` h;gKV c3)C40>ă(wqKh+5j&#nQOY44ɥ%hՐE5RbWdXAR]TusXڪFGʺz쟲gn)SKcQĦa:;c0v?F 7e%Rd8Y> amQ{%**=~{PƲś{Mag~MJRtFwN* $P <ʘd-%A>w;F[~>@ DatcypVNRi`sv2Dj\or`j5ƟoH4)߭B#%{*l RNo^[u/m&Sm/c-v[Y6ui6/7_,[G L|Nl?ҟ!.@:&`u.&} C,`5k 8t ς2 P(? ~> @- Fcx|Cp /  @Ȋ\ , KP > D `|: 8@R( `t> ďa!_DhX#@@& ͆ >(bHqP &Nv{'.`D·bg }~3 ^v60 +a\v|><R"}~8@ |'2E!`p~G@LqH gM?K!0A2$8A3 @DA [S$Pۇ B`6SbfCPIA ĕH|7\@r] laR!&|``uSsa 0r 0x eV ́3 a!@si ~w .Yj& vހB !8@qܙ:L3v@.w@Z? x BOYt (9&8uS#6 A 4 ?ByL@!A 0N`6bM> @΂Q SB@ Z !$S|VegB*AU8hXAǚ.3:O,h+X `);!Ђdˀ-PAt0j dt + ^~a|A`yO0Yۓ T $苀~9(v` 1HjȠ,aHӲ dat}6? )$8'ghׅ ! L5pP kPW50$`9d4h1Y{ :7hM+ `s;@loa 2rIfS`p@H:htP}z&u^hCpվOxK< ><ȳy=̓b{>|`- ?%B C?>vm1!Ĩ [u@%a(oǛ.ANCBH ͂BHca!Bn}xhmpl!

客家有什么习俗?
客家有什么习俗?

客家有什么习俗?
主要礼俗
1.婚姻礼俗
说媒 过去客家男女青年,十六岁以后就可托媒人说媒,介绍婚事.一般是由男家父母媒 去女家说,也有女家请媒人先访男家的.
看妹子 男女两家通过央媒说合,如双方都有意,就约定时间“看妹子”.
写庚帖 双方同意后,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回去后,各请算命先生来“合八字”.如八字合得来,不会相冲相克,就写出庚贴(俗名婚单),各置于香案之上,如三天内无不祥之兆,这门亲事就定下来(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贴送还女家).
编红单 也称“开红婚帖”,或叫讲财礼.由男方父母,宗亲和媒人一起到女家,将男方要送给女家的财礼开具出来.红单中有的还要写上回婿礼品,如帽、银花、衣服、鞋、袜等.开红单过程中,双方会讨价还价,最后协商敲定.红单开完后,男女双方还要交换信物如戒指、手帕等.最后男方来人在女家吃完中饭回去.
定亲 也叫“行大礼”,即再次正式把婚事确定下来.男青年及其父母等要去女家,送去猪头、鱼、肉等,女方父母、哥嫂、叔伯、外祖父母等都要出场.吃完中饭后,女孩子要出来见面,称男家父母为爸妈,两家父母相互称亲家、亲家母.
看家门 即女方到男方去看家庭,时间有的在“行大礼”前,有的在“大礼”后,女方去的人除女孩子及其父母亲外,姑嫂、姐妹等都要去,大大小小十几人,不带礼品,就是带一点,男家也不敢接.
送日子 婚事定下以后,男方要请算命先生择定过门日子,包括新娘出门的日子、时辰,到男家后归门的时辰,此外女方裁红衣、男方铺床的日子也要同时择定.
送菜和抬嫁妆 新娘过门前一、二天,男家要请宗亲将红单规定的聘礼和鱼、肉、禽、面条等物,由十多人送到女家,回来时就把妆奁、家俱等带回男家.
迎亲 也叫接亲或过门.婚期前一天,男家要去十多人到女家接亲,有鼓手乐队,有放鞭炮的,有抬花轿的,有烧香的(要到女方的祠堂、庙宇、社公烧香),一个挑担的,一头挑带路鸡(一公一母),另一头是酒和松明,一个女的要带上新娘穿的衣服,还有扛木箧的二人,要扛去鱼、肉、酒、糕饼、香烟、鞭炮、蜡烛等物,媒人也要去,新郎有的去,有的不去,如新郎同去,新郎也要做轿,放鞭炮的是男方的全权代表,随带红包一、二十个. 接亲的人到女家后,先吃点心,然后由女家二人带着到祠堂烧香敬祖.女家在中午或晚上,要设宴请客. 新娘动身一般是在半夜子时或卯时,越走天越亮,象征走向光明,再是晚上出门,也不会碰到抬棺材等不吉利的事.迎亲队伍前面是打灯笼的,接着是吹鼓手,花轿在中间,后面是接亲的人. 新娘到达男家,如还不到所规定的入门时辰,就要在大门口坪上或在门外旁边房子等候.入门一般是早上七、八点或八、九点,有的甚至要等到中午.到了入门时辰,新娘要踢轿门,由男方的伴娘将新娘牵出轿,然后在大门口“过火堆”,新娘从用杉树枝烧起的火堆上跨过,才进大门.
拜堂 新娘在鼓乐声中进到大厅以后,就开始拜堂.大厅摆设香案,东边站父母、长辈,西边站外戚,北边站房亲,南边站小辈.拜堂前,外家要给新郎挂红,用五尺长的红布披在新郎身上.
口念:“手拿幡红五尺长,一心拿来扮新郎,扮得新郎生贵子,早生贵子中个状元郎.”拜堂时,新郎站左,新娘站右,由礼生叫: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四夫妻对拜. 最后是亲戚见面,要给新娘红包.拜堂毕,伴娘用红罗将新娘牵进新房,新郎新娘在鞭炮声中从房门口向大厅撒喜糖.然后新郎新娘吃交杯酒.伴娘用托盘捧上一只鸡,边端酒边讲:“团团圆圆,璧合珠联”,“观音送子,早生贵子”;“夫妻和好,白头到老”. (此礼仪在梅州地区亦已不常见,被现代婚礼模式取代) 中午办酒席,吃婚宴,用高声地炮邀客,每半小时放一次,酒席开始入席时放三响.接着由礼生报名单,一桌二个上席,按辈份和亲疏,先安排上席就坐,然后其他人随便入席.男女宾客分开就席,新郎新娘要到席上敬酒.
闹房 闹房一种在大厅闹,一种在新房闹,也有先在大厅闹后到新房闹.闹房期间,鞭炮隔几分钟放一次,一直闹到午夜方停.
回门 也叫“转门”.一般是婚后第三天或第五天,由女方派新娘的姐妹等女眷来请新郎新娘一起去做客,媒人及新郎姐妹也同去,共7-14人,吃罢午宴,当天回来.
送满月 结婚后一个月,新娘娘家要来送满月,同时送来小鸡、蔬菜、种子、谷种、豆子等,示意五谷丰登,财丁兴旺. 而往往婆婆对儿媳会严格~ 嫁入3天后要开始干活
传统喜庆习俗
2.诞生礼仪 催生 出嫁女儿怀孕快分娩时,一般是婴儿出生前一、二十天,娘家要带着鸡、鸡蛋、面条、粉干等来到女儿家“催生”,有预祝平安出生之意.如母亲已不在,则由嫂子去催生,中午要设宴招待.
3.成年礼仪 客家的成年礼仪分男、女两种,男子的成年礼仪叫做“冠礼”,女子的成年礼仪叫做“笄礼”.(客家的成年礼仪俗称“出花园”)
4.祝寿 祝寿时,出嫁的女儿要送来大公鸡,还要送寿衣、寿帽、寿饼、寿鞋、寿袜,从头到脚一整套,父亲做寿,同时也要给母亲送上一整套,此外还要送来寿轴、喜炮、寿烛、公鸡以及寿桃、寿面、寿饼、寿酒、寿肉等.其他人来祝寿,一般亲友送寿幛、寿联,或者再加上送礼金. 不少地方,七十岁以上高龄、子孙多、家境较好的老人祝寿,要举行拜寿仪式. 客家人生日和祝寿,是知情人自行送礼,上门祝贺,先贺后请;除内亲、至交有发请帖外,不贺不请.
5.建房迁新居 客家人把建房和乔迁新居亦视为重大喜庆之一,要进行隆重庆贺. 建房时,房屋定位,房门定向都要请堪舆先生测定,竖柱上梁时,要张灯结彩,贴红联.新房建成后,要在入宅的前一天晚上,进行“驱邪”、“除煞”,然后才能迁入居住. 迁入新居时,要随带灯笼(或油灯)、火笼、秤等进屋,还要带一窝小鸡,蒸一甑饭捧进新屋,以示新丁兴旺,喜气盈庭.迁新居要办“入宅酒”,宴请亲友和建屋工匠及帮工等.菜肴中要有韭菜、豆腐、猪肠、猪血和米糕等,示意长长久久,发财高升.
传统岁时习俗
1.过年 “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开始蒸酒.年近三十日,家家户户要蒸年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2.祭灶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 3.入年界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入了“年界”表示锣鼓声就已经可响起.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4.过大年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日.这天上午,家家户户要拜菩萨、敬神.大年三十,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
5.守岁 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
6.开大门 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7.拜年 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小孩们穿着新衣,欢乐嘻戏,有的争向年长者拜年:“公公叔叔家发财,糖子饼果拿给涯(我).” 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小俩口一起去,也有只女婿一人去;有的当天回来,也有住五、六天的.去时要带小母鸡、米果、糖果和香烛、鞭炮等,到时要在岳家祖先灵前烧香、点烛、放鞭炮.中午岳家请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热情.
8.岁饭 初三早上吃“岁饭”(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饭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几个人就插几双,再插上一根带叶树枝,有的还要放上桔、柚等水果.吃岁饭前先要把饭摆在“当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岁饭要准备很多菜,有鸡有肉,与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差不多.初三不能杀生,鸡要在初二杀好或过年时留下.
9.出年界 正月初五,出年界.厅堂的祖宗画像要收起,纸门帘要取下烧掉,外出做工干活的就可以启程了.
10.正月初七,要吃“七样菜”,这里的“七样菜”指的是纯素菜七样加在一起烧炒而成. 也就是擂茶[3],客家人都在人日这天吃擂茶,配上七样素菜享用
11.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家家户户要筹办菜肴,喝酒过年.要闹元宵,新春游乐活动到达高潮.
从过年开始到正月十五,各地游乐活动不断,以游龙灯、舞狮为多,有的从正月初一、二起开始活动.龙灯和狮队来到前,会预先发贴,来后要给他们送红包、吃点心.龙灯、狮队等除到各家各户表演外,还要到村中各庙宇和祠堂向神灵及祖先拜年.逢到春节后的第一个墟期,各路龙灯、船灯、狮灯等都要到集上表演,叫做“开墟”.春节到元宵期间,各地还有以下一些游乐活动:
1.送春牛 一般在年初一,由三、五人组成一个小队,向各户送春牛图,有吹唢呐的,打小鼓的,敲小钹的,在每家门口吹打,送上“恭贺新禧”红贴,主人会给红包.
2.稻草龙 一截一截,插满香火,由小孩抬着到各户灶前和猪舍牛栏去舞,祝贺合家平安、六畜兴旺,各户要给红包,小孩得欢乐,主人求吉利.
3.蝙蝠灯 也由小孩逐户去舞,“火龙进屋,要你蜡烛”,“恭喜发财,买田建屋”,蝙蝠灯不收红包,只要蜡烛.
4.船灯 灯状似船,在陆地表演游唱.春节前排练,锣鼓队,奏十番配合.到村以后,吃罢点心,在开阔场地表演,由船夫、艘婆唱“十月怀胎”、“十二月古人”、“瓜子仁”、“一枝花”等曲调,艘公只管划船不唱曲.晚上要在祠堂“开天官”,唱“天官赐福”等,最后喝酒吃饭.
5.狮灯 有傩人出场,一个狮头,一个狮尾,一个孙猴子,一个沙和尚,还有锣鼓队.狮、猴、沙和尚演唱完后,要进行武术表演,打拳、舞刀、耍棍、跳桌.狮队过年前要请师傅教练武术.
6.春分 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7.清明 三月清明,祭拜祖先.客家地区除大部分是春分扫墓祭祖外,也有一些地方是清明扫墓的.清明节这一天,也有一些地方要祭路旁土地伯公等神坛的.
8.端午节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家家户户买肉、杀鸭、包粽子、做米果过节.端午是个大节,许多地方在外面做工的都会回家过节.
9.中元节 客家地区多以七月十五为“鬼节”.有些地方都要提早一天过节,谓“七月十四人过节,七月十五鬼过节”.有些地方,客家也在七月半祭祖.
10.中秋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俗称“八月节”,也是个大节.吃月饼,赏月,庆团圆.各家各户要置办酒菜,买猪肉、宰鸡鸭、做米果过节.中秋晚上,家人团聚过节,饭后吃月饼赏月. 11.重阳节 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也叫重九节,俗称“九月节”,是年尾大节,有“过了重阳无大节”之说,出门的人很多都要赶回家过节.这一天,很多地方人们要带着小孩登高爬山,有的在高山上放风筝,谓可避邪、避瘟疫.很多老人都说,此俗系祖先从北方中原带来,代代相传至今.这一天,有些老人和妇女则上山到庵庙烧香拜佛.
12.冬至 冬至在农历十一月,也叫“过冬年”.过冬至要吃猪肉、牛肉,做米果、煮汤丸,有钱人要吃鹿茸、人参补冬.
民间娱乐
客家民间娱乐内容非常丰富,节日的主要有秧歌、龙舟竞渡、踩船灯,舞龙灯,舞狮,高脚师,迎花灯,踩马灯,打花鼓,乐器会,演戏,放烟火,平时的有唱山歌,唱小曲,弹琴,弹筝,拉二胡,吹笛子,下象棋,下六子棋,打纸牌,掷状元签,打麻将,养花,钓鱼等.

中秋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俗称“八月节”,也是个大节。吃月饼,赏月,庆团圆。各家各户要置办酒菜,买猪肉、宰鸡鸭、做米果过节。中秋晚上,家人团聚过节,饭后吃月饼赏月。 11.重阳节 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也叫重九节,俗称“九月节”,是年尾大节,有“过了重阳无大节”之说,出门的人很多都要赶回家过节。这一天,很多地方人们要带着小孩登高爬山,有的在高山上放风筝,谓可避邪、避瘟疫。很多老人都说,此俗系祖...

全部展开

中秋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俗称“八月节”,也是个大节。吃月饼,赏月,庆团圆。各家各户要置办酒菜,买猪肉、宰鸡鸭、做米果过节。中秋晚上,家人团聚过节,饭后吃月饼赏月。 11.重阳节 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也叫重九节,俗称“九月节”,是年尾大节,有“过了重阳无大节”之说,出门的人很多都要赶回家过节。这一天,很多地方人们要带着小孩登高爬山,有的在高山上放风筝,谓可避邪、避瘟疫。很多老人都说,此俗系祖先从北方中原带来,代代相传至今。这一天,有些老人和妇女则上山到庵庙烧香拜佛。

收起

主要礼俗
1.婚姻礼俗
说媒 过去客家男女青年,十六岁以后就可托媒人说媒,介绍婚事。一般是由男家父母媒 去女家说,也有女家请媒人先访男家的。
看妹子 男女两家通过央媒说合,如双方都有意,就约定时间“看妹子”。
写庚帖 双方同意后,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回去后,各请算命先生来“合八字”。如八字合得来,不会相冲相克,就写出庚贴(...

全部展开

主要礼俗
1.婚姻礼俗
说媒 过去客家男女青年,十六岁以后就可托媒人说媒,介绍婚事。一般是由男家父母媒 去女家说,也有女家请媒人先访男家的。
看妹子 男女两家通过央媒说合,如双方都有意,就约定时间“看妹子”。
写庚帖 双方同意后,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回去后,各请算命先生来“合八字”。如八字合得来,不会相冲相克,就写出庚贴(俗名婚单),各置于香案之上,如三天内无不祥之兆,这门亲事就定下来(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贴送还女家)。
编红单 也称“开红婚帖”,或叫讲财礼。由男方父母,宗亲和媒人一起到女家,将男方要送给女家的财礼开具出来。红单中有的还要写上回婿礼品,如帽、银花、衣服、鞋、袜等。开红单过程中,双方会讨价还价,最后协商敲定。红单开完后,男女双方还要交换信物如戒指、手帕等。最后男方来人在女家吃完中饭回去。
定亲 也叫“行大礼”,即再次正式把婚事确定下来。男青年及其父母等要去女家,送去猪头、鱼、肉等,女方父母、哥嫂、叔伯、外祖父母等都要出场。吃完中饭后,女孩子要出来见面,称男家父母为爸妈,两家父母相互称亲家、亲家母。
看家门 即女方到男方去看家庭,时间有的在“行大礼”前,有的在“大礼”后,女方去的人除女孩子及其父母亲外,姑嫂、姐妹等都要去,大大小小十几人,不带礼品,就是带一点,男家也不敢接。
送日子 婚事定下以后,男方要请算命先生择定过门日子,包括新娘出门的日子、时辰,到男家后归门的时辰,此外女方裁红衣、男方铺床的日子也要同时择定。
送菜和抬嫁妆 新娘过门前一、二天,男家要请宗亲将红单规定的聘礼和鱼、肉、禽、面条等物,由十多人送到女家,回来时就把妆奁、家俱等带回男家。
迎亲 也叫接亲或过门。婚期前一天,男家要去十多人到女家接亲,有鼓手乐队,有放鞭炮的,有抬花轿的,有烧香的(要到女方的祠堂、庙宇、社公烧香),一个挑担的,一头挑带路鸡(一公一母),另一头是酒和松明,一个女的要带上新娘穿的衣服,还有扛木箧的二人,要扛去鱼、肉、酒、糕饼、香烟、鞭炮、蜡烛等物,媒人也要去,新郎有的去,有的不去,如新郎同去,新郎也要做轿,放鞭炮的是男方的全权代表,随带红包一、二十个。 接亲的人到女家后,先吃点心,然后由女家二人带着到祠堂烧香敬祖。女家在中午或晚上,要设宴请客。 新娘动身一般是在半夜子时或卯时,越走天越亮,象征走向光明,再是晚上出门,也不会碰到抬棺材等不吉利的事。迎亲队伍前面是打灯笼的,接着是吹鼓手,花轿在中间,后面是接亲的人。 新娘到达男家,如还不到所规定的入门时辰,就要在大门口坪上或在门外旁边房子等候。入门一般是早上七、八点或八、九点,有的甚至要等到中午。到了入门时辰,新娘要踢轿门,由男方的伴娘将新娘牵出轿,然后在大门口“过火堆”,新娘从用杉树枝烧起的火堆上跨过,才进大门。
拜堂 新娘在鼓乐声中进到大厅以后,就开始拜堂。大厅摆设香案,东边站父母、长辈,西边站外戚,北边站房亲,南边站小辈。拜堂前,外家要给新郎挂红,用五尺长的红布披在新郎身上。
口念:“手拿幡红五尺长,一心拿来扮新郎,扮得新郎生贵子,早生贵子中个状元郎。”拜堂时,新郎站左,新娘站右,由礼生叫: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四夫妻对拜。 最后是亲戚见面,要给新娘红包。拜堂毕,伴娘用红罗将新娘牵进新房,新郎新娘在鞭炮声中从房门口向大厅撒喜糖。然后新郎新娘吃交杯酒。伴娘用托盘捧上一只鸡,边端酒边讲:“团团圆圆,璧合珠联”,“观音送子,早生贵子”;“夫妻和好,白头到老”。 (此礼仪在梅州地区亦已不常见,被现代婚礼模式取代) 中午办酒席,吃婚宴,用高声地炮邀客,每半小时放一次,酒席开始入席时放三响。接着由礼生报名单,一桌二个上席,按辈份和亲疏,先安排上席就坐,然后其他人随便入席。男女宾客分开就席,新郎新娘要到席上敬酒。
闹房 闹房一种在大厅闹,一种在新房闹,也有先在大厅闹后到新房闹。闹房期间,鞭炮隔几分钟放一次,一直闹到午夜方停。
回门 也叫“转门”。一般是婚后第三天或第五天,由女方派新娘的姐妹等女眷来请新郎新娘一起去做客,媒人及新郎姐妹也同去,共7-14人,吃罢午宴,当天回来。
送满月 结婚后一个月,新娘娘家要来送满月,同时送来小鸡、蔬菜、种子、谷种、豆子等,示意五谷丰登,财丁兴旺。 而往往婆婆对儿媳会严格~ 嫁入3天后要开始干活
传统喜庆习俗
2.诞生礼仪 催生 出嫁女儿怀孕快分娩时,一般是婴儿出生前一、二十天,娘家要带着鸡、鸡蛋、面条、粉干等来到女儿家“催生”,有预祝平安出生之意。如母亲已不在,则由嫂子去催生,中午要设宴招待。
3.成年礼仪 客家的成年礼仪分男、女两种,男子的成年礼仪叫做“冠礼”,女子的成年礼仪叫做“笄礼”。(客家的成年礼仪俗称“出花园”)
4.祝寿 祝寿时,出嫁的女儿要送来大公鸡,还要送寿衣、寿帽、寿饼、寿鞋、寿袜,从头到脚一整套,父亲做寿,同时也要给母亲送上一整套,此外还要送来寿轴、喜炮、寿烛、公鸡以及寿桃、寿面、寿饼、寿酒、寿肉等。其他人来祝寿,一般亲友送寿幛、寿联,或者再加上送礼金。 不少地方,七十岁以上高龄、子孙多、家境较好的老人祝寿,要举行拜寿仪式。 客家人生日和祝寿,是知情人自行送礼,上门祝贺,先贺后请;除内亲、至交有发请帖外,不贺不请。
5.建房迁新居 客家人把建房和乔迁新居亦视为重大喜庆之一,要进行隆重庆贺。 建房时,房屋定位,房门定向都要请堪舆先生测定,竖柱上梁时,要张灯结彩,贴红联。新房建成后,要在入宅的前一天晚上,进行“驱邪”、“除煞”,然后才能迁入居住。 迁入新居时,要随带灯笼(或油灯)、火笼、秤等进屋,还要带一窝小鸡,蒸一甑饭捧进新屋,以示新丁兴旺,喜气盈庭。迁新居要办“入宅酒”,宴请亲友和建屋工匠及帮工等。菜肴中要有韭菜、豆腐、猪肠、猪血和米糕等,示意长长久久,发财高升。
传统岁时习俗
1.过年 “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开始蒸酒。年近三十日,家家户户要蒸年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2.祭灶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 3.入年界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入了“年界”表示锣鼓声就已经可响起。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4.过大年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日。这天上午,家家户户要拜菩萨、敬神。大年三十,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
5.守岁 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
6.开大门 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7.拜年 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小孩们穿着新衣,欢乐嘻戏,有的争向年长者拜年:“公公叔叔家发财,糖子饼果拿给涯(我)。” 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小俩口一起去,也有只女婿一人去;有的当天回来,也有住五、六天的。去时要带小母鸡、米果、糖果和香烛、鞭炮等,到时要在岳家祖先灵前烧香、点烛、放鞭炮。中午岳家请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热情。
8.岁饭 初三早上吃“岁饭”(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饭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几个人就插几双,再插上一根带叶树枝,有的还要放上桔、柚等水果。吃岁饭前先要把饭摆在“当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岁饭要准备很多菜,有鸡有肉,与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差不多。初三不能杀生,鸡要在初二杀好或过年时留下。
9.出年界 正月初五,出年界。厅堂的祖宗画像要收起,纸门帘要取下烧掉,外出做工干活的就可以启程了。
10.正月初七,要吃“七样菜”,这里的“七样菜”指的是纯素菜七样加在一起烧炒而成。 也就是擂茶[3],客家人都在人日这天吃擂茶,配上七样素菜享用
11.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家家户户要筹办菜肴,喝酒过年。要闹元宵,新春游乐活动到达高潮。
从过年开始到正月十五,各地游乐活动不断,以游龙灯、舞狮为多,有的从正月初一、二起开始活动。龙灯和狮队来到前,会预先发贴,来后要给他们送红包、吃点心。龙灯、狮队等除到各家各户表演外,还要到村中各庙宇和祠堂向神灵及祖先拜年。逢到春节后的第一个墟期,各路龙灯、船灯、狮灯等都要到集上表演,叫做“开墟”。春节到元宵期间,各地还有以下一些游乐活动:
1.送春牛 一般在年初一,由三、五人组成一个小队,向各户送春牛图,有吹唢呐的,打小鼓的,敲小钹的,在每家门口吹打,送上“恭贺新禧”红贴,主人会给红包。
2.稻草龙 一截一截,插满香火,由小孩抬着到各户灶前和猪舍牛栏去舞,祝贺合家平安、六畜兴旺,各户要给红包,小孩得欢乐,主人求吉利。
3.蝙蝠灯 也由小孩逐户去舞,“火龙进屋,要你蜡烛”,“恭喜发财,买田建屋”,蝙蝠灯不收红包,只要蜡烛。
4.船灯 灯状似船,在陆地表演游唱。春节前排练,锣鼓队,奏十番配合。到村以后,吃罢点心,在开阔场地表演,由船夫、艘婆唱“十月怀胎”、“十二月古人”、“瓜子仁”、“一枝花”等曲调,艘公只管划船不唱曲。晚上要在祠堂“开天官”,唱“天官赐福”等,最后喝酒吃饭。
5.狮灯 有傩人出场,一个狮头,一个狮尾,一个孙猴子,一个沙和尚,还有锣鼓队。狮、猴、沙和尚演唱完后,要进行武术表演,打拳、舞刀、耍棍、跳桌。狮队过年前要请师傅教练武术。
6.春分 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7.清明 三月清明,祭拜祖先。客家地区除大部分是春分扫墓祭祖外,也有一些地方是清明扫墓的。清明节这一天,也有一些地方要祭路旁土地伯公等神坛的。
8.端午节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家家户户买肉、杀鸭、包粽子、做米果过节。端午是个大节,许多地方在外面做工的都会回家过节。
9.中元节 客家地区多以七月十五为“鬼节”。有些地方都要提早一天过节,谓“七月十四人过节,七月十五鬼过节”。有些地方,客家也在七月半祭祖。
10.中秋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俗称“八月节”,也是个大节。吃月饼,赏月,庆团圆。各家各户要置办酒菜,买猪肉、宰鸡鸭、做米果过节。中秋晚上,家人团聚过节,饭后吃月饼赏月。 11.重阳节 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也叫重九节,俗称“九月节”,是年尾大节,有“过了重阳无大节”之说,出门的人很多都要赶回家过节。这一天,很多地方人们要带着小孩登高爬山,有的在高山上放风筝,谓可避邪、避瘟疫。很多老人都说,此俗系祖先从北方中原带来,代代相传至今。这一天,有些老人和妇女则上山到庵庙烧香拜佛。
12.冬至 冬至在农历十一月,也叫“过冬年”。过冬至要吃猪肉、牛肉,做米果、煮汤丸,有钱人要吃鹿茸、人参补冬。
民间娱乐
客家民间娱乐内容非常丰富,节日的主要有秧歌、龙舟竞渡、踩船灯,舞龙灯,舞狮,高脚师,迎花灯,踩马灯,打花鼓,乐器会,演戏,放烟火,平时的有唱山歌,唱小曲,弹琴,弹筝,拉二胡,吹笛子,下象棋,下六子棋,打纸牌,掷状元签,打麻将,养花,钓鱼等。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