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词性 介绍个地址吧,专门讲语法中 词和词性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06:06:24
关于 词性 介绍个地址吧,专门讲语法中 词和词性的
x}Yr+;Vnu;ZVVRI(R$j 5sș{G[s}/^dD١ǿv^ᎊvvQpIu"*vz5;og逍կⴎ_wW5`h}vwk5Nvڙ,S{G.nIP݇Skk;N2E.jy0P©M00@Z}:Zgո]mf;?\rLZos-<ݮgN2@ku[zv71@KjT[,ۗhS˻tM7K ˖40@l,,Ёƪq:^Qy;qcZGϖNo\D|/zT's  ja= |,vvM?\|7x:TTegŋ]kUAYڗGs $2VYm|خ X,[.^A 4c,7dθn2pE&Z^W{ OvTn?N@tr?2G2p~J)d˜ص>-Tsˮ}nEUWnXX)c)o ҞνK Y'8_^e'kc6CcJ - W l_$q P"mi7C.?5>Uia%vFW9NvUMƨ᧗91*Dz3KӤ}G5E?g79vuvU!wXuJGC0I,2 ᕻtMӾhi2kdmYlCBqi`γx!pZSml?hF,=!(/Nm 8XTH,T%+GHNթ=F@KA9:Cs+dS*{ x!q(4kgѝ;IVp+Xpǰ QQЛl{uNw6[əATDUd VO0f( ѕ Rzv@L pATn/KO Bf26gNoJ|2)?37X4DJW3+ZZ Yfc>{s=h@͖FG5Yc yh/g@o}62e6iM MZJA~χ < @$ӂwqcC%͜vtI氃KPws܏F/ֈ!F8))5:p(kb"4I5/@krܻE 11ΞtEr{g$fރ^=%먡jN2HY =GmԸ6*{zE;5(Fx۝ߍwk.vvn.K> 㤇ӑU1 IE7 Ȁ2ɋU G!; #(uא=`'/@'*b'OTfL}(NJͻ9yqOQ V>GA;4$ E@Z/u!̓T^{!`p({Dj,4li>ؒ`ito{mo׍:Pmo\~ڟ90:Wt՜3T#'wN|}*fXGΞGv4HVz=og*0s.H &qBW,Ѣf;ixB`upaJ,ƩW,X8C7p 9_PGr> z!2"fF1zu뷂߰1}Hl% i6!! HU< ͹q!$"(=4: S;Jd(k5I{0ndgw7أOvP\ ;4}(& ݜco2 aА58[K t Womk~qקQ|БSʾd"<\y範LԒΝQ3G,%F4v'o?|{2v]~cFsOF `H YAX/ޤ GD$ ݫ͜hguѲs^"j11h.̺y8xH{ u>Ο|w 4'Ժ6_A0B.{Lpem^!ȷ y.[j i :SyDbM;L_a.T,Y# p`=}xS*7$}沼.˫KɃ2h7@]W!XGXϸu{s0ߠe&zMmWMh 5Q+k#^xNg>h#:Ʃٱt^RHFHc:fPhZw/pEUcyf|+`:Sh4xX;E)*gC5굴~|%Ը2UE =uX ѢE:wAk+J*GZ'ݺ͒JQv ouJ9{sK\q-oap˭of18k_xvyYr < :v U]rzD&՚;G @A^;b}>L㏀ztާv[6!ND+,=liDF p_4  cfɎs%Ĭg2nJ R,݃(ʚj`m͓6ޑ͠^$CMX^Û,@_Z`DȚ{gH؄~TH\A.x4N@Md_͂]0 5/TXiU|;}UUH~UGC9]"*Bd>XZ>U 31Q 2v3cq85~(ux[5?O`^e:ݸQ_8x "`t134PU^DmO$n޽}"swjĈ`6W)$~1:ZCUR.=vDǩjDկowx~ Htn׫(&~q}m'䏚c× B0X|H![JWLG{Rkr\i}=]#=nK?!d)r0Sb]]tr}rOgrnej4湓#naPn=EQ6NUڴR#ֺN(TTIk蝿o`dQTuQ\+^")j̪_w?f`(ﻥn爛J]Yhl-hN~F9WuR_Jk/O} 2ndA3ׯm97:]껛^ڢа ouj X\LnƔN"̢JP f yg,4:x̋Q}݁}1698E[*0!M9g}l"Nj䃉$qtZݦ57Hi?YI޻v Umj+5ik=I~AF3@j*噚؋6i~"?n.XNrh܎M}p}7[%?N)|9۫s؉9SԠ5nZN;Y%#7q;K=1G(۝ lSm:g' F_5)Ll2'e %aKٰ2fEg /føwsa%htz^G="s eY3O6DӦ#1MPM= jx] o|PF:8A;j@#'_46 ''{<W]˅|WQ۵DM9ե_V^$15@Ɓˮw݂'G, O]0cpP66HeF"ZN̈́i~Í> ,zg; 擵."cXF~'9jrШ ĩPP;:9T Aq҃P %|K" IiGl5g|t7jѾd'*=Q=Y!w/;e]Tn Dghgމq1u8'- 5@00K"1Ϝॲ|rkMΨ {-޺[ ù{}Sedk' 褨;;O\iaWCG͎"hJ#5]Kh;Ԡƈ*m ֲDi3t/gؗDDzT݁Cs7Z:"rCʋcjvKY@n`rog ޑKFO<ǂ,QZVH`g#ZG&w F̥桉'I-eeDO 8 ؀}l=iɳwAx;Yb"Ta =6M4Z˽Onޮm3hOP崎0k_=QcDBglY]{ .=~8ch%nD*]ȳ>sXgqL~UQ[˜lEIu:{ ^gw}So٩'ksHy0+;jzOۮgLhVJz'٭c\@j= r>s3xrܯ8v)Lbf`-^ad ܏LW Oh=R#L*ݸr}F! KJ[mh#xcνY~ ?3e72- mU(AzOݦS$@V}uϴ3~oC MFvBm,C<4Q=lEo<:N{=2Jw(G5ODz-MeAw !5BbK(ĎI_b>#=, ` 7]&/rBWg'k\’G[tQDM^ y..-Gi !AZ3|[mvS'8Mo x/eEƨNvUt/q З vNiuFE9<]0`sePl$ XmCMG`Z=+&ǸWg400z%Ù@L*!6q`MX=C7 ǔJz&x7>u)'+ N}N4\{pn!ΓLן I{d9g3>srQ|CSgq,fu=Y Ay^qvԙDs}WaS ')N(ƐDHT9:xrTi0#` xz!Ģ!F\MƐv cѠ ͸eA@Ÿ;v6__uu ZSyP- _J#(hWIX:]>OBQ,󧅨Y6u='Q_^. ~dJ G Vw zǬF`8Uڭ >ld7OeDKW*&@T`UCԈ}mZ% ^B)]7VfMMFKKXbξjTcS#u dҘR٧6n^`1gG;aKgO-C hS|CW$͌}*<:mg3Ҋs.4(K33X`V" [Civ=*䌝 /x~lHZwWN - }fލ9> T.QWgQxdW$bFH?;[Wե`|739>˳*WZ7ZA U@:A*%G]Ԧ?q|͇1F{T0e̯+mPPF_]cI.MPǦ{K딟ܘ4yV, RN|L)M0yTgxaQBKZ 7%d>T(D"8_}O.L".qE v mİ|3SPfHècw`If#W/[p"C󿴐%4Pf ! XQ!ίWW<] ͨq /uvoPVY_`_`bU+J-Inch^pH^9g,vVQX;Ke>5I,b;O&>NhBRa\nAp1x׍?Ey+NB}l. 4V7mϙ U&Iho1f-~vs(1_a$#<ݯׂԮY+U&чι!6ΊLɏ쥊q? 5czO̗%5$1Dʽsx9:*ׄ*3~L2Cd@< EE@JP[+j-#(Q|W%v_\ Rk'VHW,bm\y:Τ&(rtn8XA'Kkl:]2'~7glD;,r[ڙkI`Y:ʋo Ja(4fq i5PmKq|MJtd2E~R ݳkƊ&:(~3 KD+hJh*#OFWdVCcw G->k )}gx:d=g{<Ѝx%w3.H é s\ XeY ^uNR-5/y`9@wqg遹 S7̰T҂"-I)ޣ`-DF';&Vpq7]wy#8% ̵].v*SIځ@^ftY@ֆHּsTl;;^Z/qvw?,c!5?@~R[U>tՏ=S(Lf)KW(Hi]W#a7U‘pN0ѥE;=3ʹ'LCV$]7o2_YM{߯vOV>o|!LsQƍ0 [VTa,1(lݧC~dm c٤#[sRImVJ!Mh me#Sun4=M !k. kF#>>v-k5M;j5qerXk:>|tV] ' yD VND7xTHL=.+;fsjLZ eO.DۇW?jAuj2 ޓ*aeޫ e"ˋVz#w`6bڦ#z62(w޺I2ػ8UJA=Ęp$W֚/m\08 \3ڗΠ84 YmeaZO!]w^z2t`yЌ $ 2jI_ wq7K }SՅ,~"c3ky/Kmwj|lw.oNeȯW_w80Rn0?Gn.+sz1!q3x½ɚLz2fKOsBgPlA=vtU0bM *Y/y1uo.p^W%VЗ!#3*mWʛj6=m4PG Gwm@V]uPu ;Ny{];`ތFL<ܷ3 ,+C>ͤi (1@yovSF'v\J%وm8vW06#6&pj*3is v+*ڒ5ni4puB V}[Ύ)Qs.ց2{V/zY2%[6,?t1͜rJ597ns $;4{Swe1׋[-氓1vo}ۈ;1%:|TU_0{.Myx7pa2?TpHlY=9yĸbR_3'V%{.Nd\Qȧ!dqWw 'uV͏`wt԰Ȯj$RZ]y$ͩ,tB{oC0mBǾWe8H 'Z)d'-)l)"cw{ty?n=+2bt*]^ߪi;Q-\ ?,G~]pf|d\mʠf^G)!ST21#Aح'9sGЩKf%kur@5NkaUW_U 8OINz3Tʻ9q?8oDȝn ӣ\'K 2^3{ߴ5j VNW'h)gSB=;5 S|%aǖJ;ڸWnZoH շF(c;7G|9&>[!! KY|`\Ɍy.p9t")]|~?Av?x{MTQϪ!EuGh[V~IHoz:PKX4IV~^ydy(13," T3 FaؑjW CRUq85\zC^=20p%Ge0`Y+Ea x.& EBo 2!ޮ=àI咛+1?\Lz^(kH?7,l/!@:^.]hy??D٭!B")ޘًgt~((YY5KJJ>}RƷӤfhEdc g:WV?x;#x%i ;HݡAݝewK󪽆Q[X),tx!ų]L4wLX\ؓ翹)? (_I,?آ9C٦%2&mfnyV}P~Čn{:TY_K95$Dz>5}\;(7DOβKNՈu 82Gz0¢kzOүH |c;uN{Z4wb>lki鿗}Х4aQݟnK6F.T ߃zpc@.nݛ%j猆wp?HVso `)/ө13:JTۿ/-d

关于 词性 介绍个地址吧,专门讲语法中 词和词性的
关于 词性
介绍个地址吧,专门讲语法中 词和词性的

关于 词性 介绍个地址吧,专门讲语法中 词和词性的
其实上百度一搜就有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突出的语言现象,也是古今汉语语法重要差异之一.由于词类活用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了,所以对现代人来说,阅读古文最突出的障碍莫过于词类活用.
要透彻理解和分析词类活用,首先要了解词类,学会分析和判断词性.
一.如何分析词性
词性是词在语法意义上的性别,它表示词所属的类别.古今汉语词类的划分没有太大的差别,学会判断词性,对分析词类活用和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它可以使我们掌握句子结构,确切地理解文章.例如:
①孔子之丧有自燕来观者.舍于子夏氏.子夏曰:“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子何观焉?”(《礼记?檀弓上》)
②周有泉府之官,收不售,与欲得,即《易》所谓“理财正辞,禁民为非”者也.(《资治通鉴》)——周:周代.泉府:钱府.官:官府.售:卖出去.
例①的“与”是句尾语气词.全句的意思是孔子办丧事的时候,有从燕国来观看的人,住在子夏家里.子夏说:“是圣人葬一般的人吗?〔不是〕是一般的人葬圣人.你看什么呢?”汉郑玄注“与”为“及也”,解为连词.这样“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连为一句,意思就不通了.例②的“与”是动词,“给予”.如理解为连词,“收不售与欲得”连为一句,“不售与欲得”都成了收的对象,意思也不通了.
分析词性的主要依据是看词在句子的组合能力及其充当什么成分,因此熟练掌握各类词的组合能力及造句功能是正确判断词性的基础.组合能力指某类词可以跟什么词组合,不能跟什么词组合.例如副词可以和形容词组合(部分副词可以和动词组合),不能同名词组合.介词可以同名词、代词及名词性词组组合,不能同动词组合等等.造句功能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什么成分.例如名词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及判断句的谓语,不能充当叙述句的谓语.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只能与名词、动词、形容词组成词组充当句子成分等.根据词造句的功能,可以将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根据词的组合关系,又可以将实词分为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五类,将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五类.下面把各类词的主要特点作一简单介绍.
(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可以分为普通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四种.普通名词如“人”、“妻”、“国”、“天下”、“兵”等.专有名词如“江”(长江)、“河”(黄河)、《诗》(专指《诗经》)、“书”(专指《尚书》)、“刘备”、“戈”等.时间名词如“今”、“昔”、“旦”、“暮”等.方位名词如“东”、“西”、“南”、“北”、“中”、“内”、“外”等.名词可以同形容词、介词、动词、连词等组合,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状语、定语、补语和判断句谓语,一般不能与副词组合.例如: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史记?项羽本纪》)——现在别人有大功却去攻击他,这样做不符合道义.
“功”受形容词“大”修辞,在句中作“有”的宾语.“义”前边是否定副词“不”,正说明“义”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需要注意的是,古汉语名词作状语或补语常常不用介词,例如:
①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游天都》)——到达天都峰旁边,沿着光滑的石板象蛇一样向上爬.
②西门豹簪笔磬折.(《西门豹治邺》)——西门豹把笔插在头发上,象磬一样弯着腰(恭敬地站在那里).
以上是名词作状语.
③燕雀乌鹊,巢堂坛兮.(《楚辞?涉江》)——燕雀乌鹊,在堂前庭中筑巢呵.巢:名词活用为动词.
④邴夏御齐.(《鞌之战》)——邴夏为齐侯驾车.
以上是名词作补语.
(二)代词.代替名词、名词性词组成句子的词.分为三类:①人称代词.②指示代词.③疑问代词.人称代词如“吾”、“尔”、“汝(女)”;指示代词如“是”、“此”、“彼”、“兹”等.疑问代词如“何”、“奚”、“焉”等.古汉语中有两类比较特殊的代词是现代汉语中没有的.一类是无定代词“或”和“莫”;一类是辅助性代词“者”和“所”.例如:
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人本来就有一死,有的人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比鸿毛还轻.
②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公输》)——杀了我,宋国没有人能防守,就可以去攻打了.
③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天论》)——在天上的东西没有什么比日月更明亮.
例①的“或”是肯定性的无定代词,意思是“有的人”.例②③是否定性的无定代词;例②指代人,意思是“没有什么人”;例③指代事物,意思是“没有什么东西”.代词的主要特点同名词,一般可以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及判断句谓语.
(三)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以及变化的词.根据动词后面能否带宾语,又细分为二类:①及物动词,又叫“他动词”、“外动词”.它所表示的动作常常影响到发出动作者以外的人或事物.例如“被坚执锐”的“被”和“执”.②不及物词,也叫“自动词”、“内动词”,它所表示的动作仅限于动作者自身,不以动作者以外的人或事物为对象.例如“生”、“死”、“行”等.根据动词的作用又可以分成能愿动词和判断动词.能愿动词一般不能独立作谓语,也不能带宾语,经常附在其他动词之前作状语,表示可能.例如:
① 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张骞传》)——汉王送给王的财物,不能说尽.
② 〔张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欲.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复为匈奴所得.(《张骞传》)——张骞从月氏得大夏,终究没有得到月氏明确的表示.主了一年多,就回国.沿着昆仑山,想从羌人居住的地方返回,又被匈奴抓住.
句中的“可”、“能”、“欲”都是能愿动词.
判断动词数量较少,多为后起.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是”字.“是”是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判断动词,而在先秦汉语中,“是”作指示代词而不作判断动词.例如: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老虎和犀牛跑出木笼.龟板和宝玉毁在匣子里,这是谁的过错呢?
“是”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在椟中”这种情况.
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判断动词有“为”、“非”.“为”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非”是“不为”的合音,常用在否定句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例如: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是切肉的刀和板,我们是任人宰割的鱼和肉,为什么去辞别呢?
②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齐桓晋文之事》)——为年老的人折个树枝,告诉人说:“〔这种事〕我做不了”.这是不去做,不是不能做.
动词在句中经常作谓语,也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可以受副词修饰,但不能与介词结合.例:
①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膑》)——魏将庞涓听说齐军攻魏的国都大梁,就离开韩国返回,这时齐军已经越过国境向西推进了.
“闻”、“去”、“归”、“过”在句中作谓语.“西”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作谓语.
②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学习不可以停止.
“学”作主语.
③但欲求死,不服顾利害.(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只愿求死,不再顾念利害.
“死”作宾语.
④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诗经?魏风?伐檀》)——不出打猎,为什么看到你家有悬挂着的貆啊.
“县”是悬的本字,在句中作定语.
⑤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之者购千金.(《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命令部队不要杀广武君,有能活捉他的奖赏千金.
“生”作状语.
⑥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尚书?盘庚上》)——象大火在原野上燃烧,不能接近,难道还可以扑灭吗?
“灭”作补语.
上述例句中,副词修饰谓语的情况如例①的“既已”,例②的“但”、“不复”等.如果动词前是介词,那一定是省略了介词宾语,这在下面介词部分将谈到.
(四)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变化状态的词,在句中经常作定语、状语、谓语.也能作主语、宾语.例如: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日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钴鉧潭西小丘记》)——铺着枕席躺在那里,清爽明净的景色与眼睛交谈,瀯瀯的流水声与耳朵交谈,悠然虚渺的境界与精神交谈,深沉宁静的状态与心灵交谈.枕席:名词用作动词,铺着枕席.谋:谋划,这里指景物与人的五官交谈.
“清泠”、“瀯瀯”、“悠然”、“虚”、“渊然”、“静”作定语.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因此用了十九年可是刀刃就象刚在磨刀石上磨过的一样锋利.
“新”作状语.
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与徐公哪一个漂亮?
“美”作谓语.
治乱,天邪?(《天论》)——安定与动乱是天决定的吗?
“治乱”作主语.
形容词作宾语时名词意味很浓.例如
籴贱贩贵.(杨恽《报孙会宗书》)——买贱〔的东西〕,卖贵〔的东西〕.
形容词可以受副词修饰.例如: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因此聪明的人更加聪明,愚笨的人更加愚笨.
副词“益”修饰形容词“圣”、“愚”.
(五)数量词.数量词是表示事物数目与单位的词,在句中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这同现代汉语基本相同.需要注意的是古汉语表动量的数词一般放在动词之前作状语.例如:
有奇景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游天都》)——有这样奇异的景象,上次没有探访一下,这次游览又快慰又惭愧.
(六)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副词能修饰动词、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数量词.在句中经常充当状语,也作补语.例如:
①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许弗许.(《郑伯克段于鄢》)——〔武姜〕喜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屡次向武公请求,武公不答应.
②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者见蛟龙.(《论衡?别通》)——到浅的水流中去的人能见到小虾,到稍深一些水流中去就能见到鱼客,到最深的水流中去就能见到蛟龙.
③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甚”作补语.
(七)介词.与名词、代词及某些名词性词组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对象、处所、时间等意义的词.根据介词结构的意义和它们与中心语的关系,可以分为时地介词、原因介词、方式介词、人事介词四种.介词结构主要充当句子的状语和补语.
①若之何以病败君之大事也.(《鞌之战》)——怎么能因为受伤使国君战事失败呢?
②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五蠹》)——现在想用先王的政治措施治理当世的百姓,都是守株待兔一类的事情.
③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报任安书》)——我所以暗自忍辱苟活下来,幽禁在污秽的监狱之中而不自杀,是因为我遗憾我的心愿没有完全实现,这样鄙贱无知地死去,我的文章著述便不能传扬到后世.
④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为早与之绝.(《赤壁之战》)——若能用您的众将士与曹操的势力相抗衡,不如早与曹操断绝关系.
例①“以病”作状语,表原因.例②的“以先王之政”作状语,表凭借.例③“于粪土之中”作补语,表处所;“于后世”作补语,表时间.例④的“以吴、越之众”和“与中国”都作状语,前者表凭借,后者表对象.
古汉语介词中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介词同时又作连词,有的较难区别,如“与”:
①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报任安书》)——我与李陵一起在宫中供职,平素相互之间没有很深的关系.
②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孙子兵法》)——道就是使百姓和君主同心协力.
例① 的“与”是连词,“与”前后人物在句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颠倒后意思不变.例②的“与”是介词,“民”是受令的对象,又是“同意”的主动者.如果“民”与“上”位置颠倒,意思就全变了.
介词“以”的后边如果省略了宾语,有时也易与连词相混.
①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鞌之战》)——从开始交战,箭就射进了我的手和肘,我折断了箭继续驾车,车左边的轮都被鲜血染红了.
②(于)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张)巡.(《〈张中丞传〉后叙》)——于嵩又取架上的那些书,试着用它们来考问张巡.
例①的“以”是连词,连接两个动作.如果认为是介词,就一定是后边省略了宾语“之”,但加上“之”写成“余折以之御”,“之”指代不明,语义不通.例②的“以”后边加上“之”,“以之问”意思通顺,如不加,意思反倒不完善,所以例②的“以”是介词.
此外,还要注意介词宾语前置与省略的情况,这将在第九章“怎样分析句子”中谈到,可参见.
(八)连词.用来连接各类实词、词组成分句的词.根据连词所表示的关系,可以分为联合连词、偏正连词.表联合关系又可分为并列连词、递进连词、选择连词、承接连词四类.表偏正关系的又分为让步转折连词、因果连词、假设连词、条件连词、目的连词等.这些都需要通过体会上下文来确定.
(九)语气词.表示各种语气的词.根据其在句子的位置,可以分为句首、句中、句尾语气词之类.根据其在句中的作用,可以分为表陈述、祈使、疑问、感叹、提顿、推测等.
(十)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不同别的词发生组合关系.有时单独一个叹词就可以成为一个句子.
在上述十类词中,重点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与副词、介词、连词,尤其是动词与形容词、介词与连词.要抓住各类词的主要特点,例如看能否与介词、副词结合就可以判断是名词还是形容词或动词.如能否带宾语,就可以把名词与及物动词区别开来(形容词带宾语都属于活用为动词);是充当叙述句谓语还是描写句谓语,就可以把形容词与不及物动词区别开来.连词与介词有时较难分辨,常常要结合上下文的意义去判断.下面分析几个例词.

①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子路从而后》)——(我们的)政治主张行不通,已经了解这一点了.
②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齐桓晋文之事》)——因此贤明的君主制定老百姓应有的产业,一定让他们对上足够事奉父母,对下足够养育妻子和儿女.丰年终身饱,荒年免于死亡,然后督促他们作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他是很容易的.
③宋何罪之有?(《公输》)——宋国有什么罪?
④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论衡?实知》)——不学习自己就了解,不问人自己就明白,古今的事情中没有这样的.
例①有两个“之”.第一个前接名词、后接动词性词组“不行”是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构成偏正词组在句中作宾语的外位语,第二个“之”上接动词,作宾语,是代词,代“道之不行”这种情况.例②有四个“之”.第一个上接名词“民”,下接名词“产”,是连词,连接定语与中心语;第二个上接连词“而”,下接名词“善”(形容词活用),是动词;第三个上接名词“民”,下接动词“从”,是连词,作用同“道之不行”的“之”;第四个上接动词“从”,下接语气词“也”,是代词,代“明君”.例③的“之”上接名词“何罪”,下接动词“有”.“何罪”与“有”不构成主谓关系,“之”是代词,复指前置宾语“何罪”.例④的“之”上接否定副词,下接动词“有”,是代词,代前面的情况作“有”的前置宾语.

①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五蠹》)——古时候男子不耕田草木果实就足够吃了.
②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五蠹》)——所以灾年的春天,对年幼的弟弟也不给食物,丰年的秋天,对疏远的客人也一定给他食物吃.这不是疏远亲骨肉而爱路过的客人,而是果实多少不同〔造成〕的.
③仓府两实,国强.(《商君书?去强》)——粮仓和府库都充实,国家就强大.
④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旧唐书?魏征传》)——有好开头的确实很多,能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
⑤实无反心.(《史记?李斯列传》)——确实没有反叛之心.
例①的“实”由连词“之”与名词“草木”相接,在句中作主语,是名词.例②由连词“之”与形容词“多少”相接,也是名词.例③上接数词,在句中作谓语,是形容词.例④的“实”下接形容词“繁”是副词.例⑤的“实”是下接动词,是副词.

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我听说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一定有一次失误;愚笨的人考虑一千次,一定有一次收获.
②古明主必其诛也.(《五蠹》)——所以贤明的君主一定实行他的惩罚.
例①的两个“必”都是上接名词结构,下接动词“有”,是副词.例②的“必”上接名词,下接名词性词组,用作动词.

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太厉害了,你的不聪明.
②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触龙说赵太后》)——太后说:“男人也疼爱自己的小儿子吗?”(触龙)回答说:“比女人还厉害”.
例①的“甚”作描写句谓语,是形容词.例②的“甚”下接表比较的介词结构补语,也是形容词.
有时从词的语法动能上不能判断词性,就要结合词在上下文中的意义分析.例如:

①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左传?宣公二年》)——穿好朝服准备上朝,因时间还早,(就)坐在那里打瞌睡.
②早救之,孰与晚救之便.(《战国策?齐策》)——早点救韩国,比晚救韩国哪样更合适.孰与:表比较选择.便:适宜.
③云雨未谐,早被东风吹散.(秦观词《阮郎归》之一)——早:已经.
例①受副词“尚”修饰,例②修饰动词“救”,都是形容词.例③修饰动词“吹”,是副词.例②例③形式类似,为什么一个是形容词,一个是副词呢?这就要结合词义考察了.例②意义是时间早,还可以受副词修饰(如例①)所以是形容词.例③的意义是“已经”,不能再受副词修饰,所以是副词.

① 子适卫(《论语?卫灵公》)——孔子到卫国.
②时已过午奴仆适至.(《游天都》)——时间已过了中午,奴仆刚好赶到.
③今弃击罋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谏逐客书》)——现在抛弃秦国的音乐而取异国的音乐,这样做是什么原因?〔只求〕眼前快乐,听起来舒畅罢了.击罋叩缶、弹筝:这里指代秦国音乐.郑卫韶虞:这里指异国音乐.
例①的“适”下接名词“卫”,是动词.而例②例③的“适”下面接的都是动词,但例②的是副词,例③的是形容词,这就是“适”在上下文中的意义不同造成的.例②的“适”是修饰动词,所以是副词.例③的“适”是说明“何也”的,“观”是“适”的补语,所以“适”是形容词.

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巫山?巫峡》)——有时候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到达江陵,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长风,也算不上快的.
②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五蠹》)——因此圣人不要求遵循古法,不效法成规.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嘱托我做文章来记载它.
④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谏逐客书》)——这四位君主〔的功业〕,都凭借着从别的诸侯国到秦过作官的人的力量.
⑤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平坦而又近的地方,游玩的人就多,险要而又远的地方,游玩的人就少.
⑥齐使者为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齐.(《孙膑》)——齐国的使臣到魏国,孙膑以受刑罪犯的身份偷偷地去拜见,劝说齐使.齐使认为他有特别的才能,偷偷用车载着他到了齐国.
⑦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孙膑》)——因此就拜田忌为大将,而拜孙子为军师.
⑧富国以农,而贵文学之士.(《五蠹》)——凭借着农业使国家富强,可是却重视读书的人.
⑨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齐桓晋文之事》)——五亩大的田宅,在周围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能穿上帛制的衣服了.
⑩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先进》)——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些,没人用我了.
○11子欲知其以乎?(《柳宗元?杂说》)
○12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论积贮疏》)——如果粮食多并且财富有余,干什么不能成功?用来攻城就能占领,用来守城就能稳固,用来打仗就能取胜.
例①的“以”上接副词,下接形容词.例②的上下是代名词,但“是”与“圣人”不是并列关系,所以“以”是介词,“是以”即“以是”.例③的“以”上下都是动宾结构,是连词.例④的“以”上接副词,下接名词性词组,是动词.例⑤的两个“以”接的都是形容词,是连词.例⑥第一个“以”上下都接名词,不构成并列关系,并且“以刑徒”与“见”关系紧靠,是介词,表身份.第二个“以”上接名词,下接动词,既不是连词,也不是介词,而是动词,“认为”,其后省略了宾语“着”.例⑦的“以”后边带宾语“田忌”,“田忌”又是“为”的主语,所以“以”是动词“用”.例⑧的“以”下接名词,上接动宾词组,正处于动词向介词过渡之间.所以可作介词,也可以作动词.而例⑨的“以”则少动词性,是介词.例⑩的第二个“以”,下接语气词,上接代词和副词,是动词.例○11的上接指示代词和动词,是名词.例○12的三个“以”,下边都是接动词,按结构是连词,但从文意上看,“以”后省略了宾语“之”,所以仍是介词.如作为连词文意就不通畅了.

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老师与弟子年纪相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相似.
②夸父与日同走.(《夸父逐日》)——夸父跟太阳赛跑.
③屈完与诸侯盟.(《齐桓公伐楚》)——屈完跟诸侯订立盟约.
④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谋攻》)——知道什么仗可以打和什么仗不可以打的,就能取得胜利.
⑤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项王说:“壮士,赐给他一斗酒”.〔手下的人〕就给他一斗酒.
例①、例②、例③的“与”前后连接的都是名词,但例①的“与”是连词,例②、例③的是介词.原因是前后两个名词的地位不同,或主动发出动作与被动附和动作不同.如果“与”前后的名词颠倒过来,意义也不变,则是连词,否则就是介词.例④的前后接动词词组,且可以换位置,是连词.例⑤上接副词,后边接的只有名词,是动词.“与”前接名词,后接动词的多是介词,文意上省略了介词宾语.例如《孙膑》:“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邹忌讽齐王纳谏》:“客从外来,与坐谈”.因此,“与”主要注意辨别例①、②、③时的情况.
二.如何分析词类活用
要分析词类活用,首先明确词类活用的概念.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而划分的类别.虽然古代汉语各类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比如名词经常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作谓语,形容词经常作定语、状语、谓语等等,但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别的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中最需要注意掌握的是名词、形容词等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三种情况.
(一)名词、形容词等活用作动词
1.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 策蹇驴,囊图书.(《中山狼传》)
②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③ 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齐桓晋文之事》)
④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
⑤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齐桓晋文之事》)
⑥ 遥望老子杖藜而来,须眉皓然,衣冠闲雅,盖有道者也.(《中山狼传》)
⑦ 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中山狼传》)
⑧ 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韩信拜将》)
⑨ 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中山狼传》)
⑩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孟子?藤文公下》)
例句①的“策”、“囊”本是名词,鞭子、口袋,句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用鞭子赶、用口袋装.例句②的“水”本是名词,句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游泳.例句③的“王”本来都是名词,大王.第二个活用为动

关于 词性 介绍个地址吧,专门讲语法中 词和词性的 什么书专门讲语法? 英语名词解释问个比较弱弱的问题,英语中的那些个什么代词,时态,BE动词之类的词性有书本专门介绍这个的吗?不是语法书,可能我问得比较模糊,就是词性解释之类的,刚注册没分,不好意思! 关于国庆的英语小作文关于国庆的英语作文,60个词左右吧,最好有翻译.专门介绍国庆的,不要去旅游的那种. 对外汉语教学中“最近”这个词怎么讲?应该从哪几方面讲,有几个词性?具体介绍下 请根据汉语语法解释“我了个去.”这句话中每一个词的词性. 谁能具体讲一下词性的语法功能! 谁能把初中语文语法中的词性讲清楚? 理解在语法中是什么词性 有没有关于半导体工艺diffusion(扩散)方面的书籍?介绍一些,谢谢这些我都知道,不是专门针对扩散工艺的,讲得有点笼统,我希望是专门针对扩散的 介绍关于专门谈论中国远征军的书籍,80以下 关于英文中的名词性物主代词?我看语法书上讲my,your his her its our your their 都有相对应的名词性物主代词,比如This is our room.这句话和This room is ours.是一个意思.但我知道英语中 人名+'s 也表示“ 专门讲英语中“主谓宾定状表补”的书RT 初中生语法书讲语文语法的书 , 最好专门讲语法的. 要详细一点最好 适合初中生 高分悬赏啊! 不是英语!是语文 不是英语! 求第二个单项语法精讲 介绍几本专门讲日本幕府历史的书,内容越详细越好, 有没有关于推断物质的习题集?专门是无机物的,给个答复吧! 有谁知道专门英文翻译成中文的软件啊,直接发个地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