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代 和 互文是怎么定义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7 15:56:26
借代 和 互文是怎么定义的
xXN#g$ԭyC/30jevxqri>zDIE~WPUfdĉQl}Li\l~n#QZU'6p[}y5>ZY-h靧iesi9!#AA 6EiNӝت煳ETA_gညc}SZ9*vDfN08D!hæ->(;۴bTg4Y, NÅ+'4fɸ /eH6{r>=mj YuVݨ摓4<)^6>usq!5,JQavyi6DnPqQ7ɱ&~@nhyõ[Qh-N ߋ2Oso" W wG34LMtIa!֙8 g.k)I!ɞM٨q}v<( ZyA`ri!* >ku@rrr@ζ7B/@h|yM9w(Y6i9ws L]7A< 2Z΃{>n38]B`nk:>EN^ѡ#hPs5Wqa U|Ǚh٨%ѥGɮ,|zlï\- bXzY2Ur޶݂Y'o;"brO|6_+r^-+`->|<<^gy[>#JD{U TBTHJ^A91kctmye|A\{)|W="gx"YճQAH3E&*O.д~ ˨Gݪ"~ Fp+7ݬ˹5,Eu$բ6zY[X[grQ艣ʫc},Y'j4j S3U |;8`.B`sv&->{, _=&}5 ylkVpC("uYWMP.eyp~KR1 

借代 和 互文是怎么定义的
借代 和 互文是怎么定义的

借代 和 互文是怎么定义的
《借代》定义:是指谈话或行文中,放弃通常使用的本名或语句不用,而另找其他名称或语句来代替.

互文的概念及存在的广泛性 传统修辞学里把互文限定为诗文的表达手段,定义为:“在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上下文中,上文里隐含着下文里出现的词语,下文里隐含着上文里出现的词语, 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借 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就是借代。
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化,唤起读者的联想。
例子(1):
巾帼不让须眉。
(以「巾帼」借代女人、「须眉」借代男人。)
例子(2):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
(以「朱门」借代富贵之家、「死骨」...

全部展开

借 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就是借代。
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化,唤起读者的联想。
例子(1):
巾帼不让须眉。
(以「巾帼」借代女人、「须眉」借代男人。)
例子(2):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
(以「朱门」借代富贵之家、「死骨」借代尸体。)
例子(3): 过尽千帆皆不是。 《梦江南》.其二 温庭筠
(以「帆」借代帆船。)
例子(4):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陶潜
(以「黄发」借代老人、「垂髫」借代小孩。)
例子(5): 她希望长大后当白衣天使。
互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修辞格之一,它是在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几个并列词组或语句中,相应位置上的词语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隐含的修辞手法。运用互文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使文章表达得更加深刻。中学语文教材中运用互文的例句有很多,要准确地理解这些句子先要了解有关互文的基本知识。
互文的常见形式有以下几种,现结合教材中的例句分别加以说明:
1、本句互文:指同一个句子中有些词语相互映衬呼应,合而见义。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前一句中,“主人”与“客”互补,意为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一起上船。
2、对句互文:指上下句互相隐含词语,两相映衬,文义呼应。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中“将军”与“壮士”互补,意为将军和壮士征战十年身经百战后归来;“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孔雀东南飞》)”中“左手”与“右手”互补,意为两手中一手拿刀尺一手拿绫 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孔雀东南飞》)”中“朝”与“晚”成互文,意为一天之中就做成了绣夹裙和单罗衫;“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中“东西”与“左右”互相补充,意为四面八方都种植了松柏梧桐;“朝避猛虎,夕避长蛇。(《蜀道难》)”中“朝”与“夕”互补,意为一天到晚时时刻刻都要躲避猛虎和长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的前句中“秦”与“汉”互补,意为秦汉时期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期的关隘。
3、排比互文:指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中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中“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四个词语互相补充,意为到东南西北等市场上去买了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
4、重章互文:指把完整的意思拆开,分别放到各章中去。理解时要把各章内容互相参照,相互补充。这种用法在《诗经》中较为多见,如:“坎坎伐檀兮——;坎坎伐辐兮——;坎坎伐轮兮——。(《诗经·魏风·伐檀》)”中“伐檀”“伐辐”“伐轮”互补,意为砍伐用来造车的木料。
互文修辞手法并不属于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但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使用的地方较多。因此,了解互文修辞手法的形式和作用,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