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意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5 10:45:25
食品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意义
x}n#Iޫ$8tUw a_` _Z(BZwf.WߟHIU3s#H׿L>3^Xkf-UհMU7oƃr4_wJjޟ?_gZxv㼼j3.LB;aؑ'3Kt󠨸|^J{ $aqq87V<\^faq2HV>'OJW*@| Q-!&eӠ]+]EۯZ*|nOdy5nMC톷.%å%ca0,X3q==z/-~J+|=k>HFhķ ^R0,ސb- 5&*pVv [7 Er%Eȃ^ln7B7kv/ .nd=9H.펻56vM{"d"fdk\ Bw 6~kMmDEk SaK[zREEfaC|^unwoS( d8ͻ?o?0D O?~2Hc=0m3߾~7=9'*Ύ~Fv0-~LPo\D'gd/GggMv ”ȚAP,5HXi,2FU]#_L`>90D$_`DKȓ?,ѧr8Saf)7ᩘk_VAJɷ:ql˹н⧼<1-@rg&Vqʡߦ_\JX dD"8L}POuFmk[̸=;ʌ({VT#M5G2xkoVŠ旱aЎkkgT.hs-xtϛ 3,L Tbҋo?xЀ8 Ar׶Ex~1׍. ܣ%}?? ĉ#*FD|HD(x/w[EFGǿH$X FwHP/j+P1V6˂hZ0(bPFʊUQ߰7"ZmYʅ5TZN|3xQ *)a`rޖÕU;%pʪ}2..H$h{tu J<10|73~I>QGyN,z=ߛ[3ZN^$Nm8[jWa.| *VU+k ™|*'*.5B3) Y#)Y%Jq(zr+ wdЖ5 kۙnIݣpq~-BڰE.D  "\zpC~ ?I N¸E8=O)s~cv0^Uȣ! @4{52-TCsR\87"`غ{󓹋xp0qYFSSr Ͽ[E'8ϴ4tc2rL?,40O߄t1:.9nKa'j/~{F{Lv>!Hȇ*rZ8 z Β'0'-y -;"Y dKkg"H\œ| |>g`s If.yk@3~(+ܝ8hpd+#_ut! ]`V۞!LS/d·fS !I`dp Yk*4Fn 0/L\PL5ŋ>' ~?[Lf6e S# $uh| |^hַc~Ň8q'S984syy"DzTE'C! ^NfRtF(f[^; ˳,ګ9qE?#~x֙}\,}5d\(k%۷ o"0/G:Y[2RG<;Abb؟ "~8wBj:@Dw5`|n&r p}o+9IRx_:@'Q>RnBybmXYN:K d8c$h(G>u{1瑜2OAy_smc+y5?z4Mv-gq Y;#MvP|$O&3Èt9\/OI|AVw"*^Ec7Y1`ފΖ|&L5У)bdM,_09 _`u7@b̲$*=@@^%4mOw? Vhxe-ɵ0`ֲvSYHXX|J:.1U/HDI=hF.Dͽ̷t)~ ?'RnzҊ3T4-œDq0QO%FtHO"9 jGPL`R0Wѿ~{c>-s\l=CT,eX{ zt!zXF.&NĮE 79dv ģroVNv ؀Nw*_ Hf[*h(WJM\<>EK];sIVbsyK Qֹ ˰[InHۏu:,v2Sr>.9}4nⰹC૞ +6\_QD <K|Ubʟ[^ǽf!<_Etaĥx ~Ba?p(GP0˰(ӜeDLo<"dS8 ^o;䫠kl+= '6uLNf(>HN+ZzW]}ai>EbEԭF"C HF}P$.:r 4Y_|(->OtcH˯rO2"i&C*0^mJ$|Mxz W؝hwN{ Db2xs!K5:ld +@C½2ov̝K{ 4jLOz)v70SQB dN\?@"wΛ fcǸIx59)RXd6$`K h7b)[VjP~Vxa"g+ F T` ZH2;fhuJ:ӟ7kKXf.d5gBSP&&S4[v," 1] 9V_jv=U<|)'`K]R*וh!n S4e_;!PRYzHi2ѥaW+X&PǘgEi.XӏK+0WM<.Ǟ.|[~6T>_ԧR%N`LQ =8MRDt;?7&t%_yRxIg+i0˼P,+X*~]_D5mpIJϔǓOg9Vn*:r/찎\fKUqS+K5KDV2/SJgŝڐ"2fz8_bD=q5Foa% gruj hd ]*e#xa[V3X"gi c%+5![dwe[ Ej淟5hW Q~"mt5R4`%LqƔџ{Npe<x|xAdeLuڢv'GX`)'YEJZXmpoP[lHjda$9I"`oZ-e]1y7M&!*]uͫ6O%ȩI_8ojx&\2`1Vډ,DԬ?Q??UTKBi^Ψ קAHbQ`xϼ>V_Bztlgz~v(`)r|w4N\FQ}E\XDNu8%?Z|SF4`^OfVޘ_墸v[.ޫEϿc.3?p4wQɰ\;B%@pjzAey3Wm^=+@fɕ :woojAX/=N(fZ'CAx͚{He /릭Oŧ]9`<& bjW-jUD 5Mf5x5 (}{c`|[EVCx7XB|m<'b'O!5zlL+hIT9 Ȭ~To rvCk8+}J^TfWZ̋pA\ r1pg ao*!(XG1լUt. `HM9\];8yM` Mz؛rƳ+^P ẕ6ĺX M%që>~V ˖kŵ6cӸ!Kt$GpHB}^[ԊNWhU;R4)U^\S+P)Nw5K;^3զϫnj:fmHw7yO/QEUIgPq0?mNV6 -qg.YgUoXxB } v5LalE:<J,46M#6 ٫]+V "L65&z5BvCQf;1@/n7L6b%;kZpaAB+O 9NZq37D629^lE tMl1ȕr"],WfzubxgmE5Vƶ5- 2QlXkW GpS2C+dK`PuR=G]J+\8kL^S@ʩ6Qe LQS VwվPk’B)-Vۯ:px83|j鞰W[ vO`"F9!=a{>]`I! ^Om[OS˗J2ZZ+j~ZqAމ1n٫~(/4âbq&#?;>"`T%S-FX<;4f+Ph0tMa M6O'Q@kcm`WH paч!i%+BDaYZ*N\wڼ&[6` ﷢:_sȝ/#xO\IPЂ٘^gJ^Һ1eۦWM#HqZC1ۅp@{։ կWUZ+ZbÆW۴ T[Zwkk1!yj<f`ć %S"Iz*j*s>J u|.L7V9˒}5ܹ ԳrLOCBMDԚUnѽ<TW ibg ԓdE D7XTc9KRxkm $@6=[ 8qGğgPES=`^s3NW \p2^mC_!/{#c' n`%%]n+0_BjMCK#=b*ɋ~K:^xd # X Dv*Щo-p n sPti.̺aķSq7*IܦT$N)+|؂©|voo2Z{4{k~ z"SrjuE}pi^ko{qMf]am't?MXz!-(}7A BgTL{u=FFI4-t>q;R_l-)H)03eoTb9Xz_{F&<.qڕaYst kMLB̚{-JiALlXbyg+Deu-a6%0^76)Z12pe%ٙki ON4dOz]tR+#7XwȒ's Jy,RE'crG/N2cRV۠拼iW+z@*QEg b0яv2Ꜷ Oڗ}ɡ z5ڷVylf#XsFxpo ,k鍬.F宒'+~S38؎)7@slCkie"pIs{)bUu@IIS쁛p1W[m؇z5yON*B*q Q ƒT7(yu& }ڌZԁǴK>{G Z@ i Q +ڋچu*\Yifk }*=οC+w]KsuN]>!&6[Z:& 59U(A8kR6 s.*ЀD ku$5~0e۳;&4L =ezoM5A#$S]D(k5Odz(2̀ֈ1ӞK 2jDCozjЧpPrmԺ({jtZ6-1W*QqM%gS_ ]WLx#(Μ`>^~QrgdoVEb~/Ĭlcƥv @}lw oqnW7l>KI4dw;~ ֮4^c]\{Z\Nڢi^X=WM `nxnbW3ihw--5.e<\Ɠ~I`c3݅JLn bN hG/ bQgj PK ^0R2c?{\]b=ILoj*F#ue|>HRUl@YI^1 }(otˏ$"aʴSvn$j%ͱr#1F΁.nU{"BU5 ~Weɝv YuZj;^"E5t]ȊdMTV_JH&@ʩ1pL;1lgc<LR~o$$_EE;?L$C3 I֘".~J7P?30 k"ShyyK z5a',?qԻ30Sb w8&3hP]"v)i28aWذ=r:r,o ӻF}+Oz(Qs9:.N vPfD37U H?ӣ͗4$+`pU6`.į.{OWw;t3h ufZp"7-6 kߵho;0vv1etП35aZ5WPSV7TZdndLCX^_)q5ƫDpcWxmJsMwl:%

食品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意义
食品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意义

食品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意义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五”期间,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为动力,持续推进“工业强市、民资外资富市、科教兴市、环境优市”战略,团结拼搏,战胜了非典疫情和百年一遇的洪水、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外贸出口和招商引资力度,发展扩大消费市场,三大需求稳步增长,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提高、结构优化、后劲增强”的特点.以人为本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动城乡生产生活环境优化美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成功创建“广东省文明城市”.经过5年的发展,全市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城乡面貌出现可喜变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为“十一五”时期更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802.16亿元,比2000年增长65.2%.“十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8%.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5%.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十五”时期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91%,比“十五”计划年均增长11%的目标提高5.91个百分点.农村经济较快发展,镇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7%以上.
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协调发展基础得到加强.
“十五”期间,三次产业比重由13.8∶46.6∶39.6转变为9.9:49.6:40.5,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工业产业结构呈高级化趋势,轻重工业的比例由67∶33调整为58∶42.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25.5%.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打造出10个国家级产业基地.第三产业发展良好,在传统服务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以信息服务业、房地产和旅游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新增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名牌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3、投资需求平稳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
“十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8%.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一批重大项目建成并发挥效益.能源建设速度加快,2005年全市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26万千瓦,110KV及以上变电站107座,电力供应能力不断增强.交通设施日臻完善,2005年全市公路密度达到71.6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330公里,成为全省拥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最长的地级市.港口航道建设与开发良好,水运优势日益明显,启动川岛深水港总体规划.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提高.通信基础设施发展迅速,2005年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3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97.93万户.
4、经济国际化上新水平,内源型经济取得长足进步.
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五”时期全市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1%.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强,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十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36亿美元,新增80多个超千万美元的大型项目.对内需求稳步增长,“十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8%.民营经济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力量.
5、各项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就.
十项民心工程稳步推进.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及医疗救治体系等三大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市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69.17万人,覆盖率71.27%.基本建立起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全面发展的社保体系.教育事业有新发展,创建了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405所,改造老区、山区学校81所,现有省一级中小学、幼儿园共77所,江门一中新校区建成启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取得成效,595所学校接入江门市基础教育信息网.文化名市建设全面启动,成功举办首届华人嘉年华活动.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活动,计生人口工作得到加强,200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3.66‰,期望寿命达到74.93岁.残疾人事业得到发展,建成残疾综合服务中心.
6、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城乡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十五”时期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达到15030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5366元,年均增长分别为9.8%和3.9%.2005年我市城乡储蓄存款余额851.93亿元,比2000年增加368亿元.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十五”时期全市有264条集体年纯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实现了脱贫.治安环境不断优化,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建成240多个“星光老年之家”.城乡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市区饮用水源符合国家饮用水源卫生标准;空气环境质量总体上保持国家二级标准水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为55分贝,优于国家标准.
7、政府管理创新迈出新步伐,体制改革成效明显.
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部署,全面完成上一阶段行政机构改革.探索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率先对社会投资项目实行登记备案制.政府部门导入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和水平.稳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基本理顺市辖区的管理体制.国企改革得到深化,新型国资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显著,粮食流通体制和粮食国企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财政、卫生、文化、体育事业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8、民主法治工作有新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有新进展.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规范各类行政执法活动,城市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有了新提高,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得到加强.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村民居民自治工作扎实开展.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工商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加强媒体宣传,多层次开展精神文明活动,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二)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我市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我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1、发展的机遇
从国内外环境看,我市的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为我市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发展新兴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政局安定,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上升期,并保持比较稳定的发展态势,为我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内环境.大珠三角合作和泛珠三角经济协作进一步深化,有利于我市进一步拓宽合作和发展空间.港珠澳大桥、广珠铁路和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的兴建,江中、江肇、江珠高速公路的上马和通车,银洲湖和川岛深水港的开发,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资源和地缘优势.
从我市自身来看,经济社会发展具备较多有利条件:一是我市已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综合实力得到加强.较多工业产业集群的涌现,有利于工业结构的优化,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新兴支柱产业的形成,促进物流业的较快发展.二是我市前一阶段对可持续发展的自觉探索与实践,优化了投资环境,为今后发展赢得了较大的环境与土地资源利用空间,有利于在经济增长方式持续转变过程中,推进工业适度重型化和深度轻型化发展模式,增加对内外资源的吸引力.三是随着铁路、公路、航道建设的进一步展开和完善,有利于生产要素在我市的集聚和流动,并为我市开发利用丰富的海洋和岸线资源提供条件.四是我市市场化程度较高,社会稳定,秩序良好,有利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2、面临的挑战
从国内外环境看,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不断增多,使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我市经济受影响的可能性增大.国际市场资源性产品价格仍将处于高位,特别是短期内造成油价攀升的因素不会很快消除.同时,国内电、煤、天然气等资源产品价格逐步市场化,将直接导致资源价格上涨,预计“十一五”期间我省煤炭等原材料的调运依然紧张,这对要求能源及原材料大幅增加支撑大发展的我市将会产生一定的制约.周边国家和地区、国内及珠三角各城市竞相发展,将使我市在人才、市场、资本、技术、资源和重大项目引进等方面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国际市场国内化和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关系更为紧密,我市将面临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经济科技整体优势方面的更大压力.
从我市的现状看,经济社会环境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一是我市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二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进展不快,产业素质不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比较突出.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高新科技龙头企业不多、规模偏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品牌少,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与质量相对偏低,高层次人才和技术工人短缺.四是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之间、各市(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五是投资需求相对不足,产业链较短,项目带动效益力度不够.六是和谐江门建设亟须推进,就业、社保、教育、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开拓创新,认真解决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突破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奋力开创我市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抓好发展第一要务,继续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民资外资富市、科教兴市、环境优市四大发展战略,大力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个阶段,贯穿于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过程.
1、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我市发展的资源承受力和环境容载力,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科学开发的原则,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必须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区域和企业综合竞争实力.
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构筑自主创新平台,建立健全自主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江门.
3、必须大力促进内外源经济共同发展,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新形势下,顺应国内经济国际化与国际经济国内化的发展潮流,立足我市经济基础,发挥区位优势,深入实施外资民资富市战略,扩大对外开放,抓住国内外发达地区新一轮产业重组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促进我市内外源经济共同发展.
4、必须积极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以全局的眼光谋划我市城乡区域发展格局,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调整优化城乡区域空间结构.统筹城乡规划和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以中心镇和专业镇为核心的镇域经济发展,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5、必须加快建设绿色江门,为实现生态城市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深入实施环境优市战略,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原则,在工业强市和产业选择的过程中,建立起可持续发展决策、监督机制,营造宜居宜商环境.巩固提高“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的成果,争取早日实现“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全国生态城市”目标.
6、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让改革开放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
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从解决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进步,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民主法制,协调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构建和谐江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
(三)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的基础上,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富民强市、文化名市、和谐江门建设取得新发展.
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13%以上.
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经济结构更趋合理,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产业和区域竞争力明显增强,创新型江门建设取得新突破.2010年,三次产业比例达到6∶53∶4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信息化综合指数达到80%.
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格局,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充分利用我市区域优势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完善软硬基础设施,营造更为有利的环境,在国际新一轮产业重组和转移的机遇中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CEPA的实施,在产业、物流、运输等方面加强与港澳合作;在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进一步发挥我市作为珠三角与粤西和西南各省区的中转站作用.“十一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以上.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素质普遍提高.科技、文化、卫生、医疗、体育、教育等事业全面发展.全民科技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构建覆盖面广、惠及全民的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网络.多元化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初步建立.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毛入学率保持100%;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办好五邑大学和各大中专院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5%,2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加快教育强镇、强县(县级市、区)创建步伐,2009年实现教育强市目标.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环境综合指标达到85分,城镇居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为创建“全国生态城市”打下良好的基础.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宽裕型小康水平.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65%,非农就业比重达到35%,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7%和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38‰以内,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为2人,期望寿命达到75.5岁.
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地方安全执法体系及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健全,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得到有效控制.现代文化氛围基本形成,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全民素质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基本形成文明法治、稳定和谐、宽容诚信的社会环境.
三、主要任务
(一)产业优化工程
1、优化结构,壮大规模,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行增量优选带动存量优化、适度重型化与深度轻型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改造提升现有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主导产业,积极扶植未来战略产业,实现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提升,使工业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支撑力,促进现代服务业相应发展.
努力把摩托车及零配件、造纸等产业提升为国内乃至世界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进一步加大摩托车及零配件技术研发能力的培育,重视行业内的技术研发合作,建立区域性的行业技术研发中心.以信息化和现代物流为依托,构建“摩托城”销售中心,提升区域的行业特质,加大行业内的产业聚集程度.造纸业重点发展中高档产品,严格控制制浆比例,强化绿色造纸.在银洲湖纸业基地建设过程中,注意引导各类造纸企业和配套产业向纸业基地的合理聚集.大力推广工业园区热电水冷联供模式,努力实现企业废物的综合利用和园区工业用水的循环使用.
积极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高纺织、金属制品、食品、家电、建材等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发展以石化产品为原材料的化纤纺织品,实施“大化纤”生产格局,重点开发差别化和功能性纤维、弹性织物、功能面料等新型纺织面料,推动涤纶直纺长丝、高强聚酯切片和锦纶6干切片等产品上规模,建成全国重要的化纤纺织生产基地.优化金属制品产业,鼓励发展不锈钢制品、水龙头、五金卫浴等重点产品.食品工业的发展以巩固传统产品、发展新型产品并举为原则,推动食品工业体系的壮大升级,在保持现有酱料、饼干、糖果等优势产品生产基础上,重点发展特色食品、绿色食品、功能保健食品,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打造江门品牌的绿色食品.以家电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重点,提高技术产品比重,重点发展绿色智能家用电器,开发新型、高科技含量的特种家电产品,向数字化、网络技术应用等方向发展,同时做大做强知名品牌企业集团,提高我市家电产品产业竞争力.建材制造业重点发展高档建筑装饰材料和新型包装材料,开发具有特殊功能的平板玻璃、涂料和水泥产品.
重点培育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强的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技术产业.加快电子信息工业结构调整步伐,以计算机外部设备、电子元器件等为重点和突破口,在强化现有优势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基础上,重点打造汽车电子产业链.扩大化学原料药品生产规模,大力推进中药开发生产,加速发展精密医疗器械产品,积极介入基因工程领域,巩固酶工程和发酵工程优势,发展饲料酶、纤维素酶、酵母深加工产品和海洋生物制品.重点发展包括纳米新材料、磁性工业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建筑及化工新材料等.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结合电厂建设,把能源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之一.
以大规模引进为主,大力培育和加快发展石化工业、装备制造、钢铁加工、汽车零配件、精细化工、精密制造等产业,逐步形成新的支柱产业群.调整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加快发展临港工业,打造沿海石化、钢铁、造船产业基地.抓好崖门口石化产业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我市沿海深水港优势,承接周边地区提供的石化原料生产石化中下游产品,延伸石化产业链条,发展精细化工产品.加快发展机械制造业,利用我市机械制造业在广东省的比较优势,向高精度、高效率的精密制造业发展,并大力推进装备工业发展,使机械装备工业成为我市的新兴主导产业.发展钢铁的下游产品加工,培育短流程的钢铁工业,充分借助现代物流业的优势,发挥钢铁产业与机械装备业、汽车零配件等产业的联动效应.充分利用现有摩托车产业的技术、人才优势,用错位发展理念培育汽车零配件行业.
积极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产业,建设海洋经济大市.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拓展我市的海洋产业,形成以海洋渔业、临海工业、海洋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药业、海洋食品业等为主体的产业群,重点发展海产品深加工产业.同时,要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有效保护鱼类资源,实现生态平衡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调整优化服务业结构,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协调发展.
继续壮大旅游、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在我市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旅游资源,重点开拓温泉、海洋、碉楼等品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争创“中国最佳旅游度假休闲城市”.2010年,初步建立起能力充分、组织协调、运行高效、管理上乘、服务优质、安全环保的公路水路运输系统,与其他运输方式共同构筑布局基本协调和通畅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加快连锁经营从传统零售业、餐饮业向服务业的多领域渗透;鼓励发展社区超市、折扣店、便利店、社区型购物中心等新业态;高起点、高标准建立和完善摩托车及零配件、五金制品、水暖卫浴等工业品市场以及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大力发展物流、商务和会展等生产服务业.充分利用我市沿路、沿湖、沿江、沿海的交通优势,建立物流中心,发展物流产业.大力支持大型连锁企业、代理批发企业、第三方物流和大型工业企业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结合我市实际,规划发展物流仓储基地,以第三方物流为突破口,努力构建珠三角西部重要物流基地.大力发展法律、会计、审计、税务、咨询、评估、广告、策划、调查、就业和劳务中介、经纪代理等商务服务,积极引进、培育一批能承接国际业务的优秀中介机构.加快发展具有产业和区域特色的会展业,打造和培育更多的专业会展品牌.
培育信息、金融和科技等新兴服务业,积极创建国家信息化示范城市.加速信息技术向国民经济各领域的辐射和渗透,构建现代信息服务体系和电子商务环境.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完善地方金融体系,积极引进境内外银行到我市设立分支机构.面向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产业和县(市、区)特色经济,建设专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公共科技信息平台.
巩固提升居民服务和餐饮等生活服务业.建立现代社区服务体系,通过社会招标方式,把物业管理、文化娱乐、康乐保健、购物餐饮等社区服务交由各类社会服务机构承办;引导医疗、金融、保险和商业等服务企业进入社区设点,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加强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建设.
深化服务业体制改革,促进服务业市场化.加快建立服务业分类管理体制,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建立公平、透明、规范、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提高服务业管理水平,加强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现代服务业.
引导城乡居民树立新的消费观念.促进个人服务消费由自给型向社会型转变,消费方式由自我积累型向信用支持型转变.引导居民扩大在住房、汽车、信息、旅游、休闲、教育、体育健身等领域的消费,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努力扩大农村消费.
3、打造产业特色经济,与产业调整优化有机结合.
发挥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优势,从整合要素、共享资源、节约成本、加强环保的要求出发,以产业特别是支柱产业为龙头,扩大并完善原有产业园区.及时调整粗放式园区发展思路,建设若干个规模大、基础设施配套水平高、生活设施完善、综合服务质量好、对外来投资者吸引力强的工业集中发展区;有条件的要建成带动性强、集中度高、竞争力强的新兴工业城,促进招商引资实现质的飞跃.加快推进市高新区、银洲湖开发区、江沙工业走廊、广海湾开发区的建设,全面提升产业集聚的规模与质量.集中有限的财政资金作为工业载体建设的引导,大力吸引外资民资参与开发.统筹发展专业镇与园区经济,从节约有限资源和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高度,把专业镇经济发展与产业园区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好专业镇和产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
4、大力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发展信息产品制造业,培育发展件业,加速发展信息服务业,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进和发展信息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人才培养与集聚,努力营造信息化发展环境.以信息化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管理创新,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全面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文件档案信息化的发展,把我市建设为“国家信息化示范城市”.
(二)自主创新工程
1、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重点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坚持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大力促进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原始性创新,高度重视关键高新技术原始性发明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推进产业技术跨越式发展;强化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逐步形成一批带动性强、关联度大、优势资源集成度高的产品和产业,提升我市产业竞争力;加强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促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的协调引导,形成更多的外围专利,促进外源技术内源化.坚持支柱和基础产业优先、核心和关键技术优先的原则,抓好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重点鼓励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新材料等领域,研发更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