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4 06:46:53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至人”、“神人”、“圣人”有说“一人三名”的,有说“三名三人”的.以吾之见,此三者俱是不可企及的境界,同样是不可企及的境界还有必要分三层吗?所以,“至人”、“神人”、“圣人”是一个人,且称之为“天人”.就本篇来说,“天人”就是这句前面的“游无穷者”,也就是这句后面的“藐姑射之山的神人”.
“至人无己”,宋荣子算是个“至人”,“定乎内外之分”虽说是宋荣子的优点,但抱得太死就成了缺点,所以宋荣子还不是一个真正的“至人”.“至人无己”是宋荣子的努力方向,至诖锏玫酱锊坏剑鞘橇硪换厥铝恕?br/> “神人无功”,列子算是个“神人”,“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所以列子还不是一个真正的“神人”.“神人无功”是列子的努力方向.
“圣人无名”,许由算是个“圣人”,“名者实之宾也,吾愿为宾乎”,虽知道“实”为主、“名”为客,可死抱着“名”不放,又入了执着,所以许由也不是一个真正的“圣人”.“圣人无名”是许由的努力方向.
这句话中“至人”、“神人”、“圣人”的次序一点不乱,分别对应的是先出现的宋荣子,接着的列子,与后面的许由.另外老版本的庄子,从开头的“北冥有鱼”到尧让天下于许由的“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是一个大自然段.照此看来,这句总结性的评语该出现在段末才是,为什么会夹在当中呢?因为作者在写“神人”的时候,已带出了“游无穷者”,所以就顺势先把这个结论写了.至于圣人在哪儿?不急,紧接着补上就成.一人藏万人找,但也不至于乱成现在这个模样啊.之所以会乱成这个模样,我看问题是出在对“天人”的认识上.
庄子笔下的“天人”也就是“藐姑射山的神人”,问题是有没有这样一个人?认为有,所以《庄子》成了《南华经》,庄子本人也与老子一样被奉为道教的开山鼻祖.而我认为没有,那为什么庄子要花这么多笔墨来写呢?
从“逍遥游”的全文来看,庄子从“鲲鹏”入手,极写其大.再通过“蜩”“(安鸟)”,以尽小大之辩.“小”已给庄子彻底否定了,但世存的“大”又还不够庄子的眼界,所以庄子以大块笔墨写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大”的“偶象”.写“天人”写的只是庄子的“眼界”,怎么能把“天人”当成一个实际存在呢?二千多年过去了,“天人”到现在也没出现.由此可见《庄子》不是春秋时能用的,也不是现在能用的,可能万世后也用不到.但“准至人”、“准神人”、“准圣人”的出现以及这三者与不存在的“天人”之间的空间却给人们指明了方向.
“逍遥游”现在一般分为五章,第一章“鹏飞南徙”,第二章“尧让天下于许由”第三章“藐姑射之山”,第四章“大瓠之用”与第五章“樗与狸(犭生)”.在我看来分两章更合适点,因为第二章“尧让天下于许由”不能单独列出,它正接着在写“圣人无名”.这第二章的单独列出,无意中造成了理解“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句话的难度.第三章“藐姑射之山”是全面阐述“天人”,所以一、二、三章可合而为一章,称作“大小之辩”.第四章“大瓠之用”与第五章“樗与狸(犭生)”,是庄子与惠子的对话,从两章的对话来看是明显有承接关系的,故合为一章更合适.合并之后的这一章,点出了“逍遥”二字,也可以看出,“逍遥”是只有“大”才能企及的,“小”是没有“逍遥”可言的,故可称为“逍遥之道”.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庄子的眼界!庄子的胸襟!庄子的霸气!
抄袭无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