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乌江亭和泊船瓜洲的解释和译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4:45:54
题乌江亭和泊船瓜洲的解释和译文
x}ncIޫ$ƀ1 rj鮮((EHDڸIq_ sL2+gF7gϏW}_[Mݾc ݓ]uǒxuBO/kz~E&w&{VWM?;G=??j M"cqwD&]4SGNɍ<|If7Qn1q }6^k:2>ɍ1d?hP(j^_MCq3H{9Ɖ&1TS>eoL6j~vQɨSoZGOѷouVTHu$;3<Ű깾[&^^MxKeJ?ю?[?vouرH43r*錽n+oYcnj59ďJ@CUuBUmoume B?bsq+%s5o8#W^TADjv*~]e M17?4KvT1휙L Z&2!Ejөܘl׭5$A鐮HE?YN_3LN&[4>^)voN` ޢCfrDӾChFqӸWj2'G;*iSlnF7|r_@-1D'as,I"^ל˷?&{uzw蟍Nn~ C*hKd1ӜɓմȗSK)/L1_ԙ?v|Zm⫗@sbՉƾPy~<g0:hP:4h5rio|JrX[4价o>Rͷo_\f#Wf3 >>xyC =F2|dg9O[ڠ?b /Y޾ٶhv_Gͧ3Bo%#ͯ^2ӛ~R [l2׺x_h?Җ_b)ʞZtiM|~e'mϛwf?yW_M+Wh׼jRtȥR+R*fhcj@eP10$a[t28,]DU% `H; Wx߄c2\~P0ZN*A6Cor0ƛQ Cu'hˌOm;p3)[{V3V/g^f V~ ^(U+nX^-7,'s;̐P⋜ b_L2E;iŮЌ` o_Om?aj~1o-{:dj^(xy&,_*-_*.ه#um{dgiI/|(J7_4xaǬs[/t~Z2 0aOBN}H%xN<':92þMf˵%Sp"&Z yj9+'mzWOf^pbRP6j37c@}w6Y TZ\f4`EGXgXgJHuv<'I9ࢽh]ThH,ǎ dɞ9sf+-7`->xa,7)&2;&;e) [hbg׫)W:;6C2N+ KlOU G>W '?2ObAA 6xdxiSfFx2˨)`1*2YN>P)[RMAݐ~8'_1F^'Wz/\ʑF` KN.EÌۘ胟Pa.w PRQt;Pಠw5JѽhÉ9ep E^(,0,#Bg-[eK!ن<'5?tH$6Z,p,#Q \ωng; \S$o@cFݲ98?m?ØvQ4qXYtf5ce)-cpSv))C Tͥ<+#x>_ugr$&Օ`GJe}^;jÃCCV_cp0MgϝjȆw[>M :A/˻[=n-{wGem՗,k`kDڃ&x06RlV?ka Mdr== 'ufSw";(k X]gq3QNub X :u$qlQ:Hsnze@?h+a;2l绬 pxӂ/av֮W3]m$xs~>PxsyC` oF%drHi0xR=1 ?(~,Nt`?0ĶN&qЏeQ{{B9[pp /A D`93L:Y&]!}.H]\W)\㌍h"~Ld6KJi_@'tQОNbNT_$( 615h%բ,LPWhDB?wBMo~q@:v%P`g< Dnz1J)L.5or!f!16'4cyI4Bg$#/ڑ>T9mu0Va5Nl'F9;8G47u/6![.K% vawwUMlȠ)6s!L=st}?/0 ķYr|h;3 */.qL9c%=4R&->+jܻ< ~hG,j&QN>r dș8[^f(E_w߂&9l:( u1tN/+@*#՛k MG.Eiy F/-\jm].bWQN:/h[q >_?{;틵-rS,> C<2NQܓ;תWӌ"q1BCُy &ȧ2 oq$"Pl=pe 'qDkX/UZYW$J ㄏxAT/ _%xiʝףbޙh䇯{?K0G@*'+(헎+x0[]dQ30x{m.nILtX&rϩC.2N2onm5_v&wh6_O-GyIi5t/zɴBm';3K/V)|ΩEK^Cy0VOaB{L<^:qPE֡ ^_WD+lJIށ>kUY]^h,]oYSIsʅ(;,SݡS.D|ӻ铻9xNL6LUNqlgM&k;"#a>R?I;m D?YJm0DzʱTSvk8_{WgmguQM9mUT!MF/Fuz(+gddV& z>pX=X%8vXumSMʑ[s4x'V6}/Zu.(l`^_. mڇ*- n 1l{;Od{T n H%K5ѵqjKtt*-airirik/O^h۩TW`J(Ks>V6: :%BsPdaMw?0@x"c|Xla)04}{BMQBT .!:f_AZㆱK=`Bl<[sRcG2uU?dݾW7|GOO[hr288JDH jey| H@hHLZaz`֘a@ Oĵ_bCv1mðBgoyN Мp4(WK !XIgZiH[-TPG8@Mn{'bz`j`P'E ,'')XbhH;,c*X6ctQ d8Nѹ$7{Qidլ_)fw0Am|,be|\t`6-blEˀ$iHU,,+D7>5<=]5†qr[+sSy7QМNSWyG8]| Cr*3ԟB7OkG ] 9~1S͈ogP 'K02x}A%R?)ȕ}&6(둹*GP \Ak!FEwtjn/O-OoqJ#׀p*3 ϓ:c*/C{Y1絈ar#p }6H[~f6bך9#ct|"S[3j߾āS q!W?[\[_vvuȚSZyxÌJ(hЖ)tӔќҶ&-EJ_ 0с8qJF2|OIsxt=jcؽ{`E;NsvJ;`X1qB!mspy^2W*x؟{,u.q/:w\)[,4.4A={zν .k J8uc$k ? J͹^Ѕ>ˁ,U i *D&oB E%C> Z40`Jh]R{9&aMB֩mZ%^lZɲSꊠ~QelO1zwtIC^lg \ WZ 4W3i/gXd4F͛4ٗ>,_9sŋ?1/In?՘J`OM1sQbgdR%cld(,>o)uβX?qFg£ԢM}̮2%dMJ~=G'&an·1 ОC2&6a܆`E Q*yF5EU.b|Nr#=УiS.#0 tV#۴$*4 f5YtqMzf0ϸVj|J~] /GW4bj6%u Pȼ ͏,bLW dאz83vBbS2aC'%@1c CMT! 0@3f^g% խ{%VYmk)&n6J}qNeLکBCm 4]Ե2 z V0剻ڌ6r1s{RE rO3@q >oMR:GCM ߖ!hnoR ʁ>3^}V@RO6+o#pBB L8`!!/a{3*+Dotxܓdh>} D4jB5gDED! a?jҀi(VbE"Q| Dܣ}LAD>c( qٴ0cn#e~o;Hi(yh| Y$֧0t)d,D%1HH{4ͯ)/ِtKۦ8Fdu"MY(lgf t$٭OLT=w>5cM@55C8 i=#H9 Fgs-#Ɵ`_T73uLSң̳RzJ=][vh) .gQ- "6Y][iW/Y~`݌Cc4%zk=5@ƅ$u "yL ehX3s4yʀ\xrNdеm$?4~5~@3#`Ri$Sw8~%(!q^wPjd( - D vWT Mm$w &h`)L3f^ y@69[-dOo ,lS~c&lC%,4#GͬJ 4XXiEIp?2{N\ԩ^Ӝˊ&{i/7AdH0wOMF bIW<2Ƚ.G7z!}Gax߉'5 r|44ITr8'0J7gʁnL.|w=0?zT~V*a cj(wL+$`[w`nkB/ڵ{dܚu4+6yZ:=Hwqk"u蝺{%֪}$ F^Җe'TL!mrZ9Sg|O*H"ꬖU7/<61ڟ;:M|bЭ2!O"dO3& t q2݃DEM2v`̞;?ǔP$խc\z_ M)VҀoH8~; И 3ӖJ׭'9r+miH~on&^3˖pQ6Ђ=V8PLWDA]PxN~b-ͦ;Q<$Y&cwn;kƇv0Ha73ӝiAfz){'Xu)d,*'Z|j N lb=eu"j${Əv1=K KMf^]u6Ki (U s5Ogt$Qȳ:N9exƁ 0v:@THb X@d r kI%d]kbd46ڇ`6΄ŀXS|ƂhE5A%G4U.C^8:.dX%$fFU@~9ft%4 /{W!S#7xr EN,j6\Ee/HzwѸaPr;c(qR+ԈU{zmƓIo U~<8c]ܭUfؑИO51gGʐ/4 +,i_F 4"faS `A[󋏫q}kMqRVE $'w6eb o$%W ahϧ|ȿPeheEhrΨ{wC6,߂jg5aOx?6JijLfzU@$* ~q nRuA4o`% U+B9 xq2?JPR&O =adߚ3/}f.U #r%5D,hԒNM H[0m[5p|+jO!Տ0RKT3fm36 tp6f0jy,O 6.@l (Q`/ՃRYo>c^b7?p,aE 86xFXۉmnY:% qOFpWuX2)AcN(6f1ERvM**! e0z Zіm;#K[mU߱%Е$RR\;& uyG+'5^#\]KI/7JC%O}Y04:"BeO R$>Wވi0Wpʒ8).msO8iFeɕWD۝4VTԉuL;kum\;"6Mxer0 X,̅ȭ\3:2Rpv~=?P$;걞SF% eOx-BhaةX<\P" ?^ɾ3&F`X ?w.bfHJ?lT#򬳗ym'Co@7# /jQ½_pp&1 z'y7ܑ< Ece韌F_;2j}իB lHêHԿ=ָ{=Č\6[p^luR{kfG,~2"(B^Nv4}HʎT3G& '&Rb ?fe4y0 /7 77Hi'`.iJV5.;T7\L)0@nXtԃ B(8ɤղRӝ[ڣ_iۭ1 v Xt"`$_T[U2cӱ~c̱I6OOn9qw@&7HwXkGfOi+۞ͪ0ܝQ65~&Yjm38d}$.@εDRRe-kՐn*f m[X 11Z&6`q9/`Oh60`W:iy-f=Ȥ`Q@\+ G`LgL઴! Min8g9]zI59|ILiZȹl܆dع o%(udm6xi]nZ5k[ǧH+J# MMξ ;|ƒ`ֱ\{^u싻͢1] ـڴAY|fFz 7wNpI5hr5O_Y޾(v~(Dݛ67Oc^JTQRr=rO:$Nrl'_D,@5~AN_-IzA]7ƃ6.A0mz=VҰa3AP=mصxLJ1Q}Y(C,w$[ju,`Cl#-;OQiwgK8 5,I N,e6ىS<"ýnΞxt31 #n0nZG/Hpʾ!]g\tBu{g1wj#8G*p<>f%mbl+Dh%p yZ;*m"3tȽ}{rDN[%swf*ν{4jzW33 j@ N7)7K3;}w~h︺ו=:PI-wti;8or͘X)())IDz$zS/hc'Suu؅A(3$%FQM߄RiϒK2(ua; e.hbsqHFC*fVwi^3(8Jj5ш3$aLФ^-6h5:YkQY Vap+`T7[$UNs[ Z=E!"7HtJ𲳒 ΔAs}{C· n'Ma9 o9kv?~j'lS!MtuG4$,jq`?&q[)s8Rӿt-qDYxdFlÙ@ e8U9٠;KVaO~CwϹgǭ0^ͼ;b$oԲ]ꂅ+/4b,"Y^2OxPvw@g2gw>D#\5%b5?i}L@ 7n!%oMZAb:H9NՂbl&*3p&F2 }G*v5?b jt!3f*c4Y@ >~A)1ˁ*h#W+wlNwX<#& o&Eޘ5(ɤq'c;;ө<*WOS'4ib&Gv~fܮ)r/DL(S'˘2y^9e1¹%P9dBf>kPX4f hvP"$yE]!:UÆ&P!&,vCJiɢ쓪B̏"`7n~b;dբzCyli !7sb=St[kunyy ORy Nэ @LJC䬟ڧ.MRbp/n)W2!Քq K!X2ɥk._aX>;ʗ6g3q~}j{=92_-u *t_־ /o>;z|ɭGOu_rwo?O[׫#T7kW _kS~՝__U:)=HC@wpEN3\L.G;ws>&oN{}c0?q}R%˸% ˫xnvBiΒ<x}>}=$GOG'bl}ۅDH[0~|jy΂ϽRfTyL|IAीt?sWzQnUpn<+@ N1"|^WށiL/IOz0=+yh%+θ4)&Sig'*vCt<;,(~G֝Oz33Z*{cͻMi}lp$du &i52OS67NKpg.ݾ/ܞ+RU;tC[KN};LUIZQkx/ilQ!|V1~ ~t}@/sRܵu7>TRls0߆4'Egxͧtw5?dfM،D4pt!E3LxIz? jcB Ѓet ||6{(#%'A呜3QA,RN5h.zPn:]lE1^zB=x  zS7cqx#wjJ][NNv/)0 pt4TTi01ꞷ0}wrvĹmEvQ†*aa!ɱC{p1'TJ([gY=2a]\)\QO̓s9@.=2ugO4r3m⌗`@NOڋj$Fv=n\jSӊ tDM+,t,QER (H,<&f 9dlʨrA\WX=++Wk=^B@?Os"΄ĺOrӚ&xZyӟQέi_X ޫos"n7C]uTJՉ|b: ڃc]:;^^NY;̚hAg{WI_ =5]v-,d}+4nFٍS=#lM԰xAðNkGϘg>O{6KlG +Ģ`95,q4 `6 e{5P`iݏhaޯsR1}Kq톩epwg~D`o^7n}MO+cpk= FDG3:0k@zʭC aiEqPG ڑ_\augw`U Jq~/ gsY'uY.Ծx9zo_z]]M׋^/&zQƨ_/&̈́_/&zb׋^/&zb׋^/&zb׋^/&zb׋^/&zb׋6`b׋^/&zb׋^/&zb׋^/&zb"f󛻛z

题乌江亭和泊船瓜洲的解释和译文
题乌江亭和泊船瓜洲的解释和译文

题乌江亭和泊船瓜洲的解释和译文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具体文字解释:
1.泊船:船停靠岸.
2.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3.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4.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5.数重:几座.
6.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
7.何时:什么时候.
8.还:回归,回到故土
9.一水:指长江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战争的胜败是很难预料的,能够经受失败、挫折等羞辱的考验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江东的子弟中人才济济,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
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2.不期:难以预料.
3.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4.江东:指江南苏州一代.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具体文字解释:
1. 泊船:船停靠岸。
2.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3.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

全部展开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具体文字解释:
1. 泊船:船停靠岸。
2.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3.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5. 数重:几座。
6.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
7. 何时:什么时候。
8. 还:回归,回到故土
9.一水:指长江
===================================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战争的胜败是很难预料的,能够经受失败、挫折等羞辱的考验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江东的子弟中人才济济,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
具体文字解释:
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2.不期:难以预料。
3.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4.江东:指江南苏州一代。

收起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具体文字解释:
1. 泊船:船停靠岸。
2.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3.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

全部展开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具体文字解释:
1. 泊船:船停靠岸。
2.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3.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5. 数重:几座。
6.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
7. 何时:什么时候。
8. 还:回归,回到故土
9.一水:指长江
===================================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战争的胜败是很难预料的,能够经受失败、挫折等羞辱的考验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江东的子弟中人才济济,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
具体文字解释:
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2.不期:难以预料。
3.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收起

这是说项羽自刎于乌江的不值。大意如下:
胜败乃兵家常事。
大丈夫能伸能屈。
江东(项羽的家乡)多的是热血男儿
(假如不死)江山不知是姓楚还是姓刘
(死后方知万事空)

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 泊船:船停靠岸。
2.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3.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5. 数重:几座。
6.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
7. 何...

全部展开

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 泊船:船停靠岸。
2.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3.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5. 数重:几座。
6.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
7. 何时:什么时候。
8. 还:回归,回到故土
9.一水:指长江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题乌江亭
作者: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2.不期:难以预料。
3.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4.江东:指江南苏州一代。
胜败乃兵家常事,是难以预料的,
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真正的男儿。
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
如果项羽当年重返江东,说不定还能卷土重来。

收起

[编辑本段]原诗
题乌江亭 作者: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编辑本段]注释
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2.不期:难以预料。
3.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

全部展开

[编辑本段]原诗
题乌江亭 作者: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编辑本段]注释
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2.不期:难以预料。
3.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4.江东:指江南苏州一代。
[编辑本段]赏析
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首类似。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谓这首诗“好异而畔于理……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清人吴景旭在《历代诗话》中则反驳胡仔,说杜牧正是“用翻案法,跌入一层,正意益醒”。其实从历史观点来看,胡氏的指责不为无由。吴景旭为杜牧辩护,主要因这首诗借题发挥,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可取的。 (陶道恕)
[编辑本段]译文
胜败乃兵家常事,是难以预料的,
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真正的男儿。
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
如果项羽当年重返江东,说不定还能卷土重来。
[编辑本段]作者
作者介绍
杜牧
(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杜牧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描写春色:春风又绿江南岸
抒发思乡:明月何时照我还
[编辑本段]【注释】
1. 泊船:船停靠岸。
2.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3.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5. 数重:几座。
6.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
7. 何时:什么时候。
8. 还:回归,回到故土
9.一水:指长江
[编辑本段]【译释】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编辑本段]【赏析】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编辑本段]【评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这首七绝即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青苗法等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照着瓜洲渡口,也照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是非非的官场,体现作者希望重返那没有利益纷争的家乡,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修辞上的锤炼。
其中“绿”字可以体会到诗人用词的修饰,把吹改为绿,为的是生动。
[编辑本段]【话外音】
??据洪迈《容斋随笔》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原稿“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真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地。其实诗人不仅仅在炼字,也是在炼意,这才符合诗的情境。
本诗是“文字频改,工夫自出”(《童蒙诗训》)的著名例证。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北宋诗人。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省)人。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
生平:王安石自幼随做地方官的父亲王益转徙于新淦、庐陵、新繁、韶州等地,至景□四年(1037),全家始定居于江宁。早年的播迁生活,使他较为广泛地接触到社会的贫困和人民的苦难,产生了“心哀此黔首”(《感事》)的感情。他“少好读书”(《宋史•王安石传》),“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答曾子固书》)。年十七、八,即以稷、契自命:“才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希”(《忆昨诗示诸外弟》),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志趣。庆历二年(1042)登杨□榜进士第,签书淮南判官。庆历年(1047)调知鄞县,便着手兴修水利,贷谷与民,受到人民爱戴。嘉□元年(1056)为群牧判官,后历官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等。任度支判官时,受同僚宋敏求委托中,在家藏唐人诗集的基础上编《唐百家诗选》。神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在神宗支持下,制定并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等新法,使国力有所增强。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熙宁七年(1074)罢相,次年复拜相,进《三经新义》,立于学官。熙宁九年(1076))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潜心于学术研究和诗歌创作。元□元年(1086)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王安石忧愤病死。王安石事迹,见《宋史》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宋诗纪事》、《宋人轶事汇编》、《宋稗类钞》等。文学主张与创作王安石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早在庆历三年(1043),他就抨击西昆派的代表人物杨亿、刘筠“以其文词染当世,学者迷其端原”,批判他们的文风“无文章黼黻之序”(《张刑部诗序》)。后来他的文学观随着变法思想的形成而明显地表现出功利主义的倾向。他的文学主张的核心是:“文章合用世”(《送董传》),“务为有补于世”(《上人书》)。但不否定修辞技巧的作用:“容(形式美)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同前)。他的文学创作正是这种主张的具体实践。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创作以论说文的成就最为突出。大致可以分为四类:①直接向皇帝陈述政见的奏议。如《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批评北宋中叶整个官僚政治制度的腐败现象,提出法先王之意,主张“改易更革”;《本朝百年无事□子》系统地阐述仁宗在位41年间的政治措施的得失,劝勉神宗革除“因循末俗之弊”。这类文章具有组织严密,析理精微,措词大胆切直而又很有分寸、语气诚敬干脆而又富于鼓动性等特点。尤其是《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洋洋万言,体大思精,近人梁启超以为“秦汉以后第一大文”,惟贾谊《陈政事疏》“稍足方之”(《王荆公》第21章)。②是针砭现实的杂文。如《原过》、《使医》,短小精悍,巧于用比;《兴贤》、《委任》,从正反两面反复论证,逻辑性很强;《闵习》、《知人》批判世人溺于旧习和君主不能识贤,笔锋锐利,寄慨深远。③是人物论和史评。如《子贡》、《鲧说》、《伯夷》、《读〈江南录〉》、《读〈孟尝君传〉》、《读〈柳宗元传〉》,一反传统之见,发前人所未发,储欣以为能“希风《史记》论赞,奇美特绝”(《临川全集录》卷二)。其中《读〈孟尝君传〉》全文不足百字,而抑扬吞吐,胜意迭出,尤为短文中的杰作。④书序和信札及其他。如《周礼义序》、《诗义序》等,在学术见解中体现了他反传统的政治态度,即苏轼所谓“网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王安石赠太傅》);行文则“简而能庄”(沈德潜《唐宋八家文钞》卷三十),字字着力。《答司马谏议书》驳司马光对新法的非难,逻辑严密;《答吕吉甫书》以释憾解怨的态度作绝交书,置个人恩怨于度外,表现出了磊落的胸怀。记叙文在王安石的散文中占有较大比重。人物传记如《先大夫述》,运用朴实的语言记叙其父王益居官清廉正直。着墨不多,而给人的印象较为鲜明。《伤仲永》写仲永因后天不学终于由神童沦为常人的可悲经历,申述劝学之旨,题材很典型。墓志碑文,为数甚多,通常是概括叙写墓主生平、历官、品格,文笔简妙老洁,偶尔插入几则生动故事,显得重点突出,亲切感人。如《给事中赠尚书工部侍郎孔公墓志铭》写孔道辅不好鬼神禨祥,举笏击杀妖蛇事,寥寥几笔,勾勒了一个无神论者的形象。游记如《游褒禅山记》,“借题写己,深情高致,穷工极妙”(《御选唐宋文醇》卷五十八引李光地语)。一般说来,王安石的记叙散文不重写景状物、铺陈点染,而属意于借端说理、载道见志,因而某些作品显得形象性不足。抒情文以祭文为多。用四言韵语写的,如《祭束向元道文》、《祭范颍州仲淹文》等,辞语古朴,情意真挚,颇有感染力;用杂言韵文写的,如《祭欧阳文忠公文》,高度赞扬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道德情操,词清韵幽,感激歔欷,在当时各家所写的欧阳修祭文中,最为杰出。但某些替人代做及纯属应酬性质的祭文则未能免俗。赠序中也有抒情文,如《同学一首别子固》,抒写朋友间相警相慰之意,唱叹有情,婉转深厚。王安石早年为文主要师法孟子和韩愈。欧阳修指点他说:“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曾巩《与王介甫第一书》)自此以后,文思开廓。他兼取韩非的峭厉,荀子的富丽和扬雄的简古,融会贯通,形成峭刻幽远、雄健刚直、简丽自然的独特风格。吴德旋说:“古来博洽而不为积书所累者,莫如王介甫”(《初月楼古文绪论》),指出了他能够博取众美的长处。今人朱自清说:“王是政治家,所作以精悍胜人”(《经典常谈•文第十三》),指出了他的散文与欧阳修、苏轼的区别。王安石的诗歌,不仅数量多,有1500余首,而且很有特色,自成家。退居江宁以前所写的诗歌,多数属于政治诗。他把自己长期观察、分析社会现实的感受和渴望济世匡俗的抱负写进诗里,主要有《感事》、《河北民》、《收盐》、《酬王詹叔奉使江东访茶利害见寄》、《发廪》、《兼并》、《省兵》、《读诏书》、《次韵和甫咏雪》等。这些作品,密切联系现实人生,内容比较充实;而在艺术上,一般存在着议论过多、形象不够丰满、语言较为生硬等缺点。如《兼并》诗,洪迈即认为“其语绝不工”(《容斋诗话》卷三)。执政以后,推行新法,当遭到反变法派的攻击时,他写了《众人》、《赐也》、《王章》、《即事六首》之二、《孤桐》等诗进行回击,表现出对于推行新法毫不动摇的意志。王安石是一位爱国诗人,抒发爱国感情的诗篇在他的政治诗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入塞》、《送赵学士陕西提刑》、《西帅》、《阴山画虎图》、《次韵元厚之平戎庆捷》等,是这类诗中的代表作。以咏史和怀古为题材的诗篇中也颇有传诵之作。如《商鞅》、《宰□》、《韩信》、《范增二首》、《贾生》等都有感而发,寓意深刻,李东阳以为“极有笔力当别用一具眼观之”(《怀麓堂诗话》)。历来脍炙人口的《明妃曲》两首,由细致的刻画与精妙的议论结合而成,在令人同情的王昭君的形象上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触,黄庭坚以为“可与李翰林、王右丞并驱争先矣”(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引)。王安石还写了大量羁旅、登临、酬赠、悼友之作,其中如《旅思》、《登飞来峰》、《题西太一宫壁》、《别孙莘老》、《送程公辟守洪州》、《寄王逢原》、《思王逢原三首》等都是难得的佳构。但也有不少作品是铺排典故成语的客套虚文,艺术价值不高。王安石在退居江宁以后的10年中,思想上十分矛盾。一方面,他继续关心新法,写作歌颂新法成效的诗篇。《歌元丰五首》、《元丰行示德逢》、《后元丰行》等描绘人民在获得丰收后的欢乐景象,虽不无溢美之处,但可见他对神宗继续推行新法仍然热情支持。他曲折言志,著名的《北陂杏花》诗的最后两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陈衍以为“恰是自己身份”(《宋诗精华录》卷二)。其他如《杖藜》、《梅花》、《独山梅花》、《望夫石》、《鸱》等,都表现他未能忘怀政治,不肯超然物外的积极态度。另一方面,由于神宗对推行新法愈来愈动摇,王安石的处境愈来愈困难,他不得不借助佛理来解脱自己的精神苦闷。《示宝觉三首》、《示无著上人》、《寓言三首》、《拟寒山拾得二十首》等,都表明他离开世情愈来愈远。此外,他寄情山水,陶冶性情,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诗。其中如《南浦》、《染云》、《书湖阴先生壁》、《江上》、《北山》、《泊船瓜洲》等都是古今公认的佳作。王安石集句诗数量较多,有的比较自然。在他的提倡下,这种特殊的诗体在宋代有了发展。故严羽说:“集句惟荆公最长。”(《沧浪诗话》)
王安石前后期的诗风有很大不同。前期主要学习杜甫关心政治,同情人民疾苦的精神,《杜甫画像》充分说明了他对杜甫的倾倒。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丰富,热情饱满。在艺术上,近体多仿杜诗句法,古体则明显地吸取韩愈诗歌的健拔雄奇、多用议论的特色,具有劲峭雄直之气。但如《读墨》一类诗作,“终篇皆如散文,但加押韵”(《王荆文公诗笺注》引李郛语),助长了宋诗议论枯燥的缺点。后期诗作,在艺术上走着杜甫“老去渐于诗律细”的路子,在对仗、典故、格律上精益求精;又吸收了王维诗歌的取境之长,进一步增强了艺术美。叶梦得说:“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然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石林诗话》卷上),吴之振说他“遣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澹之中”(《宋诗钞•临川诗钞序》),都比较恰当地指出他后期诗歌的艺术特征。严羽称王安石的诗歌为“王荆公体”(《沧浪诗话》),主要指其后期诗风而言。也有人对王安石后期诗过多地搬弄典故和讲究技巧表示不满,如陈师道说他“伤工”(《王直方诗话》引),叶适说他“徒有纤弱”(《习学纪言序目》卷四十七),赵翼说他几首属对精切的诗“皆字面上求工,而气已恹恹不振”(《瓯北诗话》卷十一)。不过总的来说,王安石的诗歌创作在扫清西昆影响、开创宋诗局面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他评张籍乐府诗的名言“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包含着自己的创作甘苦,给后世诗人以深刻启发,黄庭坚、杨万里等都受到他的影响。但他有时爱炼涩拙之句,押逼仄之韵,用冷僻之典,开启了江西诗派追求险韵硬语等形式技巧的不良风气。王安石的词作数量不多,艺术性却比较高。〔千秋岁引〕《别馆寒砧》词“意致清迥”(《蓼园词选》);〔桂枝香〕《金陵怀古》足堪“颉颃清真、稼轩”(《艺蘅馆词选》),都是不可多得的名篇。作品集与版本王安石的诗文,宋徽宗时由薛昂等人编纂成集,早已散佚。传世的有两种:一种是《临川先生文集》,通行的是明代嘉靖二十五年应云鸑刻本及嘉靖三十九年何中丞刻本,都是100卷,源于南宋绍兴年间詹大和刻本,即所谓临川本。另一种是南宋龙舒刻本《王文公文集》,也是100卷、但篇目、编次与临川本不同,且只剩两个残本。1959年中华书局整理出版的《临川先生文集》,以临川本为底本,参校其他各善本而成。集末附日本岛田翰从残本《王文公文集》中辑得的47篇佚诗、佚文作为《补遗》。这是目前较完善的王安石全集。1961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又得龙舒本的两个残本合刻,去其重复,配成完整的《王文公文集》。作为著名的改革派政治家,他的前期诗作,以反映政治、历史以及社会现实为主。诗中多含哲理,喜用典故。晚年退居金陵之后,转向描写闲适生活,诗风追求清新淡雅。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收起

泊船瓜洲
江口和瓜洲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只有远远的一水相隔,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春风友吹绿了家乡的口岸,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归故土?
题乌江亭
经过战争的的疲劳的壮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即便江东的子弟现在还在,但是,谁能保证他们为了项羽而卷土重来?...

全部展开

泊船瓜洲
江口和瓜洲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只有远远的一水相隔,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春风友吹绿了家乡的口岸,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归故土?
题乌江亭
经过战争的的疲劳的壮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即便江东的子弟现在还在,但是,谁能保证他们为了项羽而卷土重来?

收起

1.从京口到瓜州只是一江之隔。
2.从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3.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
4.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 战争的胜败是很难预料的,能够经受失败、挫折等羞辱的考验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江东的子弟中人才济济,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

全部展开

1.从京口到瓜州只是一江之隔。
2.从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3.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
4.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 战争的胜败是很难预料的,能够经受失败、挫折等羞辱的考验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江东的子弟中人才济济,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

收起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1.从京口到瓜州只是一江之隔。
2.从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3.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
4.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
[注释]
1. 泊:停船靠岸。
2. 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

全部展开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1.从京口到瓜州只是一江之隔。
2.从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3.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
4.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
[注释]
1. 泊:停船靠岸。
2. 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 数重:几层。
6. 绿:吹绿了。
7. 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原文:
叠题乌江亭①
王安石
有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②,
肯为君王卷土来③?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译文:经过战争的的疲劳的壮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即便江东的子弟现在还在,但是,谁能保证他们为了项羽而卷土重来?
疑难点注释: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②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③肯:岂肯,怎愿。
赏析:这是针对杜牧的诗写的一首诗,表现了王安石对项羽失败的看法。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到:“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形神兼备地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她的颜色并不艳丽,“暗淡轻黄”,与很多名花相比,外表逊色得多。她的社会声望也很一般,“情疏迹远”,并没有得到什么荣耀和宠幸,更不会有人给她热捧恭维。但是她的体性温柔,香留天地之间。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从这两句起直至歇拍,都是以议论的方式行文。这两句是议论的第一层。花当然是以红为美的。至于碧牡丹、绿萼梅之类,那就更为名贵了。这些都是桂花没有具备的。但是作者认为,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何须”二字,把各种名花一笔荡开,突出了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断定她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这是议论的第二层。梅花既有妍丽的外美,更有迎霜雪而开的高洁的内美。菊花更是人所共同认可的“君子之花”,兼具内外之美。但是这两种名花,在桂花的面前都自叹不如,都产生了羞愧和妒忌的心理。经过这样的比较抑扬,桂花的定位就很清楚了。所以作者论定:桂花是众多的秋季名花之冠。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这是议论的第三层。“骚人”,指屈原。屈原在《离骚》中,用褒扬之笔,列举了各种各样的香草名花,以比况君子修身美德,可是偏偏没有提到桂花。所以作者抱怨他“可煞无情思”。屈原的人品和才德,是人所共同景仰的,这也包括作者李清照在内。对这位先贤的抱怨,
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重。
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湖上的绵延云彩使雪山暗淡,
一座孤单的城镇遥望着玉门关。
历经百战黄沙磨穿了铁铠甲,
不攻破楼兰始终坚决不回乡

收起

提案 拨乱反正

1. 泊船:船停靠岸。
2.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3.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5. 数重:几座。
6.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
7. 何时:什么时候。
8. 还:回归,回到故土
9.一水:指长江
[编辑本段]【译释】

全部展开

1. 泊船:船停靠岸。
2.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3.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5. 数重:几座。
6.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
7. 何时:什么时候。
8. 还:回归,回到故土
9.一水:指长江
[编辑本段]【译释】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编辑本段]【赏析】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编辑本段]【评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这首七绝即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青苗法等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照着瓜洲渡口,也照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是非非的官场,体现作者希望重返那没有利益纷争的家乡,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修辞上的锤炼。
其中“绿”字可以体会到诗人用词的修饰,把吹改为绿,为的是生动。
[编辑本段]【话外音】
??据洪迈《容斋随笔》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原稿“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真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地。其实诗人不仅仅在炼字,也是在炼意,这才符合诗的情境。
本诗是“文字频改,工夫自出”(《童蒙诗训》)的著名例证。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北宋诗人。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省)人。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
生平:王安石自幼随做地方官的父亲王益转徙于新淦、庐陵、新繁、韶州等地,至景□四年(1037),全家始定居于江宁。早年的播迁生活,使他较为广泛地接触到社会的贫困和人民的苦难,产生了“心哀此黔首”(《感事》)的感情。他“少好读书”(《宋史•王安石传》),“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答曾子固书》)。年十七、八,即以稷、契自命:“才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希”(《忆昨诗示诸外弟》),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志趣。庆历二年(1042)登杨□榜进士第,签书淮南判官。庆历年(1047)调知鄞县,便着手兴修水利,贷谷与民,受到人民爱戴。嘉□元年(1056)为群牧判官,后历官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等。任度支判官时,受同僚宋敏求委托中,在家藏唐人诗集的基础上编《唐百家诗选》。神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在神宗支持下,制定并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等新法,使国力有所增强。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熙宁七年(1074)罢相,次年复拜相,进《三经新义》,立于学官。熙宁九年(1076))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潜心于学术研究和诗歌创作。元□元年(1086)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王安石忧愤病死。王安石事迹,见《宋史》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宋诗纪事》、《宋人轶事汇编》、《宋稗类钞》等。文学主张与创作王安石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早在庆历三年(1043),他就抨击西昆派的代表人物杨亿、刘筠“以其文词染当世,学者迷其端原”,批判他们的文风“无文章黼黻之序”(《张刑部诗序》)。后来他的文学观随着变法思想的形成而明显地表现出功利主义的倾向。他的文学主张的核心是:“文章合用世”(《送董传》),“务为有补于世”(《上人书》)。但不否定修辞技巧的作用:“容(形式美)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同前)。他的文学创作正是这种主张的具体实践。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创作以论说文的成就最为突出。大致可以分为四类:①直接向皇帝陈述政见的奏议。如《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批评北宋中叶整个官僚政治制度的腐败现象,提出法先王之意,主张“改易更革”;《本朝百年无事□子》系统地阐述仁宗在位41年间的政治措施的得失,劝勉神宗革除“因循末俗之弊”。这类文章具有组织严密,析理精微,措词大胆切直而又很有分寸、语气诚敬干脆而又富于鼓动性等特点。尤其是《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洋洋万言,体大思精,近人梁启超以为“秦汉以后第一大文”,惟贾谊《陈政事疏》“稍足方之”(《王荆公》第21章)。②是针砭现实的杂文。如《原过》、《使医》,短小精悍,巧于用比;《兴贤》、《委任》,从正反两面反复论证,逻辑性很强;《闵习》、《知人》批判世人溺于旧习和君主不能识贤,笔锋锐利,寄慨深远。③是人物论和史评。如《子贡》、《鲧说》、《伯夷》、《读〈江南录〉》、《读〈孟尝君传〉》、《读〈柳宗元传〉》,一反传统之见,发前人所未发,储欣以为能“希风《史记》论赞,奇美特绝”(《临川全集录》卷二)。其中《读〈孟尝君传〉》全文不足百字,而抑扬吞吐,胜意迭出,尤为短文中的杰作。④书序和信札及其他。如《周礼义序》、《诗义序》等,在学术见解中体现了他反传统的政治态度,即苏轼所谓“网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王安石赠太傅》);行文则“简而能庄”(沈德潜《唐宋八家文钞》卷三十),字字着力。《答司马谏议书》驳司马光对新法的非难,逻辑严密;《答吕吉甫书》以释憾解怨的态度作绝交书,置个人恩怨于度外,表现出了磊落的胸怀。记叙文在王安石的散文中占有较大比重。人物传记如《先大夫述》,运用朴实的语言记叙其父王益居官清廉正直。着墨不多,而给人的印象较为鲜明。《伤仲永》写仲永因后天不学终于由神童沦为常人的可悲经历,申述劝学之旨,题材很典型。墓志碑文,为数甚多,通常是概括叙写墓主生平、历官、品格,文笔简妙老洁,偶尔插入几则生动故事,显得重点突出,亲切感人。如《给事中赠尚书工部侍郎孔公墓志铭》写孔道辅不好鬼神禨祥,举笏击杀妖蛇事,寥寥几笔,勾勒了一个无神论者的形象。游记如《游褒禅山记》,“借题写己,深情高致,穷工极妙”(《御选唐宋文醇》卷五十八引李光地语)。一般说来,王安石的记叙散文不重写景状物、铺陈点染,而属意于借端说理、载道见志,因而某些作品显得形象性不足。抒情文以祭文为多。用四言韵语写的,如《祭束向元道文》、《祭范颍州仲淹文》等,辞语古朴,情意真挚,颇有感染力;用杂言韵文写的,如《祭欧阳文忠公文》,高度赞扬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道德情操,词清韵幽,感激歔欷,在当时各家所写的欧阳修祭文中,最为杰出。但某些替人代做及纯属应酬性质的祭文则未能免俗。赠序中也有抒情文,如《同学一首别子固》,抒写朋友间相警相慰之意,唱叹有情,婉转深厚。王安石早年为文主要师法孟子和韩愈。欧阳修指点他说:“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曾巩《与王介甫第一书》)自此以后,文思开廓。他兼取韩非的峭厉,荀子的富丽和扬雄的简古,融会贯通,形成峭刻幽远、雄健刚直、简丽自然的独特风格。吴德旋说:“古来博洽而不为积书所累者,莫如王介甫”(《初月楼古文绪论》),指出了他能够博取众美的长处。今人朱自清说:“王是政治家,所作以精悍胜人”(《经典常谈•文第十三》),指出了他的散文与欧阳修、苏轼的区别。王安石的诗歌,不仅数量多,有1500余首,而且很有特色,自成一家。退居江宁以前所写的诗歌,多数属于政治诗。他把自己长期观察、分析社会现实的感受和渴望济世匡俗的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