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本体是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30 18:12:36
文章的本体是什么意思?
x}n#ە|뺶m~ߨ6zh6WRJ%J"%jf)<^k!eЍ.R1a==8o{ZW]`&W%7?w~A0xu?EaT?/|``m︃닶S<ۦr p5YMfRGIFj;j~n1\do~?/o`W~8Yz^+7-|L'M.Ma󾤃ēbJ:TJ0'y7TJ.ktpWwߙI/pUpˬŏmUq?kz:2y}{2wI=zty3Ȼ>x}k˦ݙm]1{IxZm;^xe5{T X5;iY_1GvA10w'IYmMܔ^cpvmMLA)Np2cP7\=[d5H"N~ګTWJ\OTLTZ-\H` hK?<_gKbd2dR>bV c.DA%?6x]o1)̔ttTA7hX?+rHR) Lig_9?[w.h@4ȋU#q+m$aq<탍 70B"P,^Lsnhp^0ih5 !m,F/A/OɖRS(^Q\<5Iji0 z,y ""ݬhE9^LYu&ƬݭFeDnPpjn[!۞ _M! {!EqJNSA9fgXn,ֻ˛3wJU LT5w/዆+Q+fpJ3ҽɨMIJ:jc4Y#G.PaN=L%C}DSKaQqqTɓ*DevQV95cu,l\{z/-hisJHs'u!ɌX VRQ6D^G) ^niыQo5-!)T:2Ǩڋ-\rum A 6w8`X'5~0BY*'{ 3mH"Lvj.1 L^~閟Z-j @Ұ wfA~3@%m`Ȕ.|)fpH~@A9֭Hp5_ \:XLGUm@7 '*XU 2A43#DUuyOd>ԍg@bo vI0ٺۛTE[jUMnB$xM"As61Mp G@k ؀(UEv/bKP 7̒^ZLZ-$( qE ktW|':$5"RQc{vI%0!\Rhs@oȌO$#C.}^0f)Wԉ@PCIQUO5Wof[6IF;h5yowfwGC  vfH<~*fdfrj T%W+9Z`KqMJ jE%2h!=TWhA\LvL#_7R^GV: RJJ.RGy9|2a,l|̯M;8 :Y&Mf?m8I,[dOi`% P7^Iy&lT|~ܨ`F#'95>u/ 4E㕲`{Wp\Yt s^tX.rl>:GL\ҳИ t@_ꒆw[ j*f3#n.6:F;F /٘< gNg"(m#iv*rSEHH8HЮeK_s[hMWA.5$G? NrDL?D6>It8fQ:eT 5è5хd@s"4@D=ǝ2+9 U`` >51eBêT٬%3aJuh; `l=I#N|mq"Fou95 ̢)N ̡z?3Pt֩}~,pDr lf8aY9uA*}"af{2N$A6 .Á$sn@'%K [}vSD;bDKk2jU-VB!b'YU?j`С;T;S [#!V $oRQ^?HjAR;2j#&kqQu  Kћe>Ǣi2̃&^7pV['OZS11v_VGG- |@ԃRfTa\;@VO)x Usx-id=EG {[\&x,͒=NEl3be6 ]BѷS#~i}~ݢ嗋 dxÓ3(wp?r8d NÔkW~ X30)x]Zt.cVl1{$`&RW:[yT>l K ?xjs kt)S vEgңh DULLw`Y%`C~zq4RN$=sv6aa>x9l6<ջUT#;F7&5!&rKsۊ%2`nGAaR=ŰDLTk{)j|G-e׀gi)O:NHmb2OuD#4 ljG+E<ʸXw?QL\)P7ljz)Ǟַxs+i+XGl<üPm76@:'V0"!Bk7x|] XpA@~ \, 00M*XOQC0ouw5D4+3ФWǬb-5= IO/3eᐸ,#(gHPMclxrDsd%_4m7Jy`n^ᗨEB2duG4|a]˂:LisD6hW+|}7ڬKOiEqg/̶6Ju-(9YDܽj# B&˂38IWʞ9H\{pKlJ"ҩː(MQ9 h>u\DlsCzTAF`OLQHn 3+rnc}Aya-kVԔI&j]_ eV}-]R[y5BCFؔ"6:,>a۹:N  D[v)DC`8HïB5rlg4XιJսYbgAfljZ&nЫOˡ:vAOQrZ&q;VR/LYQFld2`6+1m(xO0*!d齃Cŝ%QxF^Я29{5nq:ErͲ[2ahg5UMcS?/vؔk) (1H:~`>!(0>Se4Goz/жLצ\g o%wQJZ/:Ah pJEʛܰaycv/y +pMVS`Ά'c`,@W|ftk{(P%g_K~D}R2r&rtv9QswA^.dC*DA4LMF3w swbj93:˂:Xo_Q uVyVkQ|l}4tKs[ѩ)g}<.aPnP |K٢w\bxB,$ulLEo饙nQnLW#*G Vd+R͇YIƺ0 h@ߔ .]7C>U?jKI jr'_1\=sCB(/k Kf k} ʱ vQ-i5oo;$Hmtކu:VP a4G4ǠGNhTv$2\2ƨr_A()v~*ͱi&FI:ޫ/:^+|耽܁?Yjn"O75~VH+JF~}Ζ"-*sCKG"CW@?j$5nwxy nRK Yy #?jTr'2= 6+%(m('ws29RShJz4vm߅ o # ?ZKv~|_#5Hix\Ѭ8~m@]_kxg" m´[k}-3iuDԩbP`(6~p^0c7Q)mWi{[: q>i ێB_Y'yEdۗaZG2PyHoϧ94啊7birh RK`xZP j(- jRB?"m^}`v&;%(5MjH$gc+̘l]Ȗn^W'jmcl}NMzP{@ݢ"QQcFHj˖n=Rutd`O&&.n"AF*ljk&6[Vb b{V:*jX|J a >_^5#%˃uܙ6)&9eLRDKEGY+FRBڭr"GY*j?q!Q5U;Ȣa8p K iB짾bZed yxU1D4hlکcJ؟;jeBiџB’fe0'J|%~U(x̻g `Fx4=n qeүҼcdϔ 03}UGo#sh&//W]+L#NVL+NDwd; :M]oE^~7wMY1xQ@~ɊRdO2ܻ<‘9wMݐwwolve.gXiY`g`GQ .lգ҈3NV].u L_3([dz}he;z|X1Rӧ]H{t) y(3GR u Y :_sI }Q7LRqs^/1 ʯX[$!]=/)9 W 5,gKY"0/ n4Z^?jH1wHlXVFW\jiz=f:sh13 X S J<.TxYǷ̪O,MXlBK~ wtix]--1*je_Izbk!'}$9R,.zcZGV&&`1ݖyiل2 .fgHW]O?=7UNЂb0N!ˆ1\-.C86w ԓA&U#+e~)Jon*Hdw;5LWd5\S6 H 0y֗ݫ}޿D]9nڑ}}1z԰nUԑts-h?;M p?;čr*mag@tZh ׸τx*BG8nb ^nI jBMs1twLo{O"w#[ $)" }Hz/W-Z%%cִd9 [gCR-,YS* ~` ¢BsOKZ}PxWfcZ2]Q58FO(yy)S}40|Tm%%'=~eQmq9Zqjdu+,MPg:UJZv!C. D ,IJqb_`#;f5A֥ukvKiQԭoi`a눾5CD{pYn;ܔlCFɫ R)pz>0j?R*`y0CAH 1'ܽ[pY:Z!îfy,-+y";Ja9= cѾ檴Z#"Zw+{"n69 ջ;*Lu4-^9bIbWos#6e^镨&iOn;NNESDlu'#_127O56גSFxer^}m~͡tůA˙~ZAbyݔDչZ !^QH/-uSX(W[$Bc / X|W:ϭ(2%ʣHix]M UJUe jɿFA +iWr| XeI kTτx/7  Y"ԫHr[hat(al<TA[DC=E\-bG܂dld?\<}|!b{5ʗX-_s3QE7[\H*X>(_D}8unO8qfnk~b﬏Ϲ[7pYS-]gpX7фnf+K8R|YZX7UZ&UQ#gRPPS!t!hxOd+SR~?ɸ\tvE:_On6ɰBbSZ*TsmĄ S+(?'sV5w4T-[w\ ^,]͞MXr15sgV;NZ2ЭG5tOޣo5TvvAD.X% 8O~qFk`~"w-A[.Цz5Q>gL>{FbTXJ6>{F#+:fWh5Op7FcͽYW84g/syv{_B1ײY`= ZHkڕTom/ae\ú'?4'_R*YTOǶ"{H /)q ']pݝy9fs"_L`0}j6͟+||bnOIe%[ Ȱ2tV/R\vO%WB(DWv*PCuF9xzOO3 w@v10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10101010101010101010c`c`c`c`c`c`81HGnO

文章的本体是什么意思?
文章的本体是什么意思?

文章的本体是什么意思?
是说比喻手法吧,本体指的是原来的食物,喻体只把这个事物比做了什么,不知道你问的是不是这个

语文修辞中有本体这个概念、在语文修辞中分为本体和喻体、本体就是指事物的本身。喻体是所比喻的。

文体之一--序、跋
文体,是指独立成篇的文本体栽(或样式、体制),是文本构成的规格和模式,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某种历史内容长期积淀的产物。它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属于形式范畴。文体的构成包括表层的文本因素,如表达手法、题材性质、结构类型、语言体式、形态格式,以及深层的社会因素,如时代精神、民族传统、阶级印记、作家风格、交际境域、读者经验等。文体的特征及其划分,往往取决于其层面...

全部展开

文体之一--序、跋
文体,是指独立成篇的文本体栽(或样式、体制),是文本构成的规格和模式,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某种历史内容长期积淀的产物。它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属于形式范畴。文体的构成包括表层的文本因素,如表达手法、题材性质、结构类型、语言体式、形态格式,以及深层的社会因素,如时代精神、民族传统、阶级印记、作家风格、交际境域、读者经验等。文体的特征及其划分,往往取决于其层面结构中某些因素的强化、突出或变异。(金振邦《文体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文体通常指由交际环境、交际目的的不同,而逐步相对稳定下来的篇章结构及言语总体格调。作为特定的程式,它既可以成为学科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关注对象,又能为人们的应用提供最为切实的规则范例。正因为这样,相关的学科领域里边,如写作学、文艺学、语文学、语法学、修辞学、文章学等等,大都要论及该内容。(见《应用写作》2003年第9期《文体分类中的误区》)   文体的客观存在是一种社会文化的需求,但更重要的是依赖于自身的独特的功能。德国姚斯在《走向接受美学》中认为:“文学的形式类型既不是作家主观的创造,也不仅是反思性的有序概念,而主要是一种社会现象。类型与形式的存在依赖于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功能。”每一种文体都具有其他任何一种体裁所无法取代的功能,以及审美效应。正如莱辛在《汉堡剧评》中所说:“各种体裁的诗歌不可能改善一切,至少说两种体裁不可能产生完全相同的完美效果;但是每一种体裁可以尽其所能做到最好的改善,而且在其范围之内做得比其他体裁更好——那才是它的特定目的。(金振邦《文体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编辑本段意义
  文体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就是表达,就是选择,就是风格,甚至也可以说是一种强调。每种文体都具有某种对现实社会内容的表达功能,这是文体的本质特征,也是它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它在表达同一思想内容时,可以在对等的种种方式中进行选择,即选用最恰当的再现思想内容的形式外衣。作家在构思创作过程中,总要选择最符合创作意图和对象的某种体裁结构及其规定性。因为有人视文体为艺术创作的选择性。它往往以历来展现在作家面前的体裁可能的丰富性为前提。它能代表某个作家、某个时期、某……在于任何地方,只存在于文本的文本品格之中,或者用D.H.劳伦斯的话说,存在于它‘为语言意识而作斗争’之中”。在接受美学的观点看来,文体又是读者的一种强调。达克尔.里法泰尔在《文体分析标准》中说:“文体被认为是在不改变意义的情况下给语言结构所传达的信息添加的一种强调(表达的、感情的或美学的)。这也就是说,语言表达,而文体强调。”   文体的意义,主要不是来自于文体结构的自身属性,而根本上取决于某种非语言的个人或文化的特质,也可以说取决于某种民族文化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机制等深层结构。而后者又归根结底受制约于-个民族的生存境况,以及它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每一种文体只有当它的先决条件、它的文化为它获得了地位时才能存在。因此,文体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受文化制约的相对观念。(金振邦《文体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编辑本段特点
  文体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文本内容决定体裁形式,选择、运用哪种文体,取决于表现对象的特点以及作者反映的具体方式。任何文体都同其一定的表达内容相适应,新文体的产生依赖于新的历史环境,然而文体一经形成和确定,又会反作用于表达内容,对它具有一定的制约和要求。同时,文体形式本身就具有内容的牲质。没有不与内容相联系的形式,外在形式的性质完全取决于借助它们得以表现的内容性质。内在的东西无一不溢于其表。从根本上来说,审美形式就是起源于现实内容,并是它长期沉淀、风化的结果。前苏联莫·卡冈《艺术形态学》:“种类和体栽不是学究们臆想出来的,已经衰亡的,‘裸露的’,‘空洞的’形式结构,而是其中历史地发生着‘内容的凝固和稳定’的形式。”而德国西奥多·阿多尔诺在《论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中所说的话则更为深刻:“艺术与现实世界的对立存在于形式领域;但是一般说来,这只会以诸如审美形式是内容的积淀这样一种经由中介的方式发生。”   文体又是历史性和稳定性的统一,每种文体都具有独特的历史形态和表达内容,既同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生产力状况以及人们的表达需求相适应,又有某种在历史上比较稳定的结构方式。这种统一,反映了发展和继承的关系,稳定性保证了文体自身的优良传统被继承下去,是文体发展的一种方向性“罗盘”。而历史性则使文体不断发展、创新,逐渐走向成孰和完善。随着历史文化积淀层的加厚,文体的内涵会不断更新,有时也能相对独立于产生它的社会根源,“获得它们自身的生命与自足性,超越历史的命运”,( 克劳斯:《论文学类型》)会具有“重新获得功能”的可能性,从而被开掘出新的表达功能、社会功能和审美功能。   文体界定的理论极其重要,没有它文体世界将不可思议,与经验也不相符合,理论上的文体同“历史的”或“实际的”,即从文本写作这-事实中产生的文体,其差异是不断变化、相互影响的。关于文体的定义不可能固定不变,它总是在事实的描述和理论的抽象之间不停地徘徊。(金振邦《文体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编辑本段分类
记叙文
  记叙文:   (1)、定义: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或状物、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
诗歌
  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   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唐代有古体和近体之分,"五四"有了新诗。   我国古代将合乐的诗歌称为歌,将不合乐的诗歌称为诗,虽然不同但是区分极难,往往有两者特点均有的作品出现,所以我们往往将诗歌合称。当然无论合乐与否,都具有很强的音乐美。   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内容分为田园诗、山水诗、科学诗和咏物诗四类。   1、古体诗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歌题材,也称古诗但绝不是古风,古风只有“歌”、“行”、“吟”三种载体,这点上常常被许多学习古体诗的人误解。古体诗是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是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的合称。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创新题,称新乐府,也属于古体诗的范畴。   2、楚辞   诗歌的一种体式,因产生于战国时期南方楚地而得名,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   从时间上说,楚辞形成的时间大致和古体诗相同,但是和古体诗有本质的区别,所以独立成体。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在汉代,楚辞也被称为辞或辞赋。所以笔者认为,楚辞其形成于古体诗时代,但文体鉴于诗词歌赋之间,是一种独立的文体。   特点:熔汇大量神话故事,富于幻想和浪漫气息;除抒情外,大用铺陈的方法;句式比较散文化,大量用"兮"字。   3、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分律诗和绝句两类。   4、律诗   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律和七律。它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都有一定规格和要求。全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5、绝句   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绝和七绝,四句一首,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   6、新诗   又称"现代诗",指中国"五四"运动以来产生的新体诗歌。它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歌格律的限制,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便于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新诗要求做到精练、押韵,大体整齐。   7、歌行体   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歌是总名,铺张本事而歌称行,与"吟""曲""引""叹""篇""调"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间无严格区别。   特点①   有固定的词调,而大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以杂言为主,语多口语化,通俗生动;②音韵节奏上押韵比较自由,不讲平仄、对仗;③表现手法:除比兴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长于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塑造形象。

  本为一种文学的表现手法,为《诗经》"六义"之一,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成为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词藻、对偶、押韵的文体。以铺叙事物为主的是"大赋",以抒情为主的叫"小赋",接近于散文的称"文赋"。   它有别于今天的散文标题的"赋",已不是铺陈的字眼,而是"赞""颂"意。   古人"辞""赋"合称,是因二者都体形灵活,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六言为主,且允许有错落参差;从风格上看,都讲究文采,多用铺张手法。二者的区别是:"辞"在句中或结尾多用"兮"以调节音节,而"赋"则较多的使用散文句式,甚至整篇韵文中夹杂完全不押韵的散文语句。
骈体文
  是以双句(即俪偶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与散文相对的一种韵文。最大特点是,全文用对偶句组成,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对称,词性、词义相互合对。而偶句通常用四字和六字组成,互相交替(四六文),如"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起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唐初仍沿习此,到韩、柳继起后,这种文体才衰落。   和韩、柳倡导的古文相比,古文讲"气势",骈文讲"气韵";古文讲通畅,骈文讲含蓄;古文讲古朴,骈文讲典丽。

  古代适合合乐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即"倚声填词")。又叫"曲子词""长短句""乐府"等。   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曲牌),它规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也规定了作为歌词的"词"的字数、句数、韵数、韵位等。大部分都分为片(段),"片"也叫"遍"或"阕",是音乐唱完一遍的意思。   词概括乐调长短,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慢词)。   词远在梁代时已有雏形,晚唐定型,盛于宋朝。
小说
  文学作品的一大样式。通过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   中国小说渊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和"五四"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按篇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按内容不同分为社会小说、神话小说、历史小说、科学小说和侦探小说。   1、志怪小说   指我国汉魏六朝的谈鬼神怪异的一种旧小说。起源于古代神话和传说。如《搜神记》。   2、轶事小说   用于记叙魏晋以来崇尚清谈的知识分子的狂放传闻和轶事是一种小说。   3、传奇小说   是一种情节多奇、神异的古典小说。一般指唐、宋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是元、明、清三代小说、戏剧作家吸取题材的宝库。其源出于六朝"志怪"。   4、话本小说   指宋元说话艺人所用的底本。用通俗的语言把小说、讲史的内容记录下来自己备忘或为传授别人。后成为小说的一种样式,即话本小说。它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拟话本小说)   5、章回小说   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样式。是在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章叙事的小说。   特点是概括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矛盾冲突的段落,划分为若干回,并多用对偶句式作回目,揭示本回内容。每回开头常有诗词。最先一段重提上回内容,以便衔接本回内容;每回结尾,多在情节高潮时戛然而止留下悬念。   6、谴责小说   以揭露社会弊病,并对封建官场和社会的种种病态进行鞭笞与谴责的一类小说的总称。产生于辛亥革命前后。   7、演义小说   旧体长篇小说的一种,。概括史书、传说,用近代口语铺叙成文。是由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
散文
  古代,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体裁。   散文的特点是取材广泛,"形散神聚";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语言不受韵律限制,表达含蓄,意味深长。   按内容的差异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记叙散文--以记人、事叙、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抒情散文--通过对人物、事件或景物的记叙描写,达到托物咏志、寓情于物的目的。常用象征手法表达作者含蓄的激情,引导人们去追思和联想。   议论散文--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不需要逻辑推理,和严密的论证。   1、古文   指以文言所写的散体文,别于骈文而言。唐韩愈反对魏晋以来骈俪的文风,提倡先秦汉代所普遍使用的散体文,并称散体文为古文,后用为散文的专称。   2、记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桃花源记》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 文体裁。   ④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⑤笔记:古代以记事为主的篇幅短小,内容丰富的文体。《梦溪笔谈》。   3、古议论文体   ①原:古代探源究理的议论文体。《原君》(黄宗羲)   ②辨;是古代明辨是非的议论文体。   ③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马说》《师说》《爱莲说》   ④论:古代析理推论的议论文体。《六国论》   4、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属议论文体   ①疏:是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又称奏章、奏议。《论积贮疏》(贾谊)   ②表: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的文体。《陈情表》(李密)   ③策:科举考试问之于策而令应举者作答被称之为策问的文体。   ④讽谏:古代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委婉规劝别人接受下级意见的文体。《邹忌讽齐王纳谏》   5、序、跋   6、赠序   古代文体之一,是为赠别而写的。《送东阳马生序》   7、史传   ①本纪:传记的一种,专门记述帝王事迹。   ②世家:主要叙述诸侯和特殊人物的事迹。   ③列传:用于记述一般人臣和庶民的事迹,也有用来记载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历史的。   8、报告文学   散文中的一种新兴样式,是特写、文艺通讯等的总称。运用文学的表现手法,迅速及时的报道社会生活中人们关心的事物,具有新闻性、形象性和政论性的特点。被称为文艺战线上的"轻骑兵"。   中国报告文学的三部里程碑作品《包身工》、《谁是最可爱的人》、《哥德巴赫猜想》。
戏剧
  综合性舞台艺术,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雕塑、建筑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在西方指话剧。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   戏剧的语言包括对白、独白;舞台说明。   戏剧的结构:独幕、多幕。   分类:按作品类型分有悲剧、喜剧、正剧;按题材分有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按结构分有独幕剧、多幕剧。   1、元杂剧   包括散曲和杂剧。   1)散曲   元代兴起的一种新形式的韵文,是在金"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成长起来的。分小令、套数二种。   小令是一支单调的曲,简短精练,在格律上不像词那样严格,常用以抒情写景,如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套数是由两支以上的曲子按照一定的规则联缀起来的组曲,又叫"散套""套曲"。全套必须属于同一宫调。套数可用于叙述较完整的情节、事迹或夹议论,如元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2)杂剧   是包括音乐、歌舞的综合艺术。分曲词、宾白、科迅三部分。   曲词由散曲中的套曲组成,供演员歌唱之用。每折由一人独唱,其他演员只有对白。科迅是动作、表情。   结构:"四折一楔子","楔子"是说明或介绍人物,联系情节的。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元杂剧的角色:"末""旦"等。
应用文
  应用文体可分为四大类:记写事实类、阐述观点类、解说知识类、经办事务类。这四类缺一不可。有人认为,只有经办事务那一类才算应用文体,前三类都不算。这种看法不符合两分法。如果前三类既不属于文学文体,又不属于应用文体,那它们属于哪一类呢?如果把它们与文学文体和应用文体并列,显然是不科学的。它们的实用性是如此明显,理应属于应用文体的范畴。   像报告文学、杂文、科普小品等文学味相应较浓的文体的归属,争议尤甚。我们认为,它们首先应该属于应用文体。因为它们或是对人们极端关注的重要人、事的生动记写,或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问题的独到阐发,或是对科普知识的形象解说,都有较为明显的实用目的与实用功效。并且它们分别所在的那一大类(记写事实类、阐述观点类、解说知识类)属于应用文体,它们恐怕也不好单独划分出来归属于文学文体。至于它们对某些文学手法的运用,只不过是为了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更好地为实用目的服务而已。(《应用写作》杂志1992年第5期《浅谈应用文体的范围与分类》)
编辑本段古代文体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骈文
  这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词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柳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著名的有南朝梁吴均写的《与朱元思书》。

  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

  “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如韩愈的《讳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奏议
  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1)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如贾谊的《论积贮疏》。   (2)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3)对策。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如苏轼的《教战守策》。
序、践
  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我们学过的“序言”有:《〈呐喊〉自序》、《〈农村调查〉序言》、《〈指南录〉后序》、《伶官传序》等。
赠序
  文体名。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如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其后凡是惜别赠言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祭文
  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如袁枚的《祭妹文》。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多用于叙述和陈情。
注疏
  注和疏的并称。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
扩展阅读:
1
http://www.chinawriter.com.cn(中国作家网,中国作协官方网站)

收起

文体之一--序、跋
文体,是指独立成篇的文本体栽(或样式、体制),是文本构成的规格和模式,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某种历史内容长期积淀的产物。它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属于形式范畴。文体的构成包括表层的文本因素,如表达手法、题材性质、结构类型、语言体式、形态格式,以及深层的社会因素,如时代精神、民族传统、阶级印记、作家风格、交际境域、读者经验等。文体的特征及其划分,往往取决于其层面...

全部展开

文体之一--序、跋
文体,是指独立成篇的文本体栽(或样式、体制),是文本构成的规格和模式,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某种历史内容长期积淀的产物。它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属于形式范畴。文体的构成包括表层的文本因素,如表达手法、题材性质、结构类型、语言体式、形态格式,以及深层的社会因素,如时代精神、民族传统、阶级印记、作家风格、交际境域、读者经验等。文体的特征及其划分,往往取决于其层面结构中某些因素的强化、突出或变异。(金振邦《文体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文体通常指由交际环境、交际目的的不同,而逐步相对稳定下来的篇章结构及言语总体格调。作为特定的程式,它既可以成为学科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关注对象,又能为人们的应用提供最为切实的规则范例。正因为这样,相关的学科领域里边,如写作学、文艺学、语文学、语法学、修辞学、文章学等等,大都要论及该内容。(见《应用写作》2003年第9期《文体分类中的误区》)   文体的客观存在是一种社会文化的需求,但更重要的是依赖于自身的独特的功能。德国姚斯在《走向接受美学》中认为:“文学的形式类型既不是作家主观的创造,也不仅是反思性的有序概念,而主要是一种社会现象。类型与形式的存在依赖于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功能。”每一种文体都具有其他任何一种体裁所无法取代的功能,以及审美效应。正如莱辛在《汉堡剧评》中所说:“各种体裁的诗歌不可能改善一切,至少说两种体裁不可能产生完全相同的完美效果;但是每一种体裁可以尽其所能做到最好的改善,而且在其范围之内做得比其他体裁更好——那才是它的特定目的。(金振邦《文体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编辑本段意义
  文体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就是表达,就是选择,就是风格,甚至也可以说是一种强调。每种文体都具有某种对现实社会内容的表达功能,这是文体的本质特征,也是它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它在表达同一思想内容时,可以在对等的种种方式中进行选择,即选用最恰当的再现思想内容的形式外衣。作家在构思创作过程中,总要选择最符合创作意图和对象的某种体裁结构及其规定性。因为有人视文体为艺术创作的选择性。它往往以历来展现在作家面前的体裁可能的丰富性为前提。它能代表某个作家、某个时期、某……在于任何地方,只存在于文本的文本品格之中,或者用D.H.劳伦斯的话说,存在于它‘为语言意识而作斗争’之中”。在接受美学的观点看来,文体又是读者的一种强调。达克尔.里法泰尔在《文体分析标准》中说:“文体被认为是在不改变意义的情况下给语言结构所传达的信息添加的一种强调(表达的、感情的或美学的)。这也就是说,语言表达,而文体强调。”   文体的意义,主要不是来自于文体结构的自身属性,而根本上取决于某种非语言的个人或文化的特质,也可以说取决于某种民族文化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机制等深层结构。而后者又归根结底受制约于-个民族的生存境况,以及它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每一种文体只有当它的先决条件、它的文化为它获得了地位时才能存在。因此,文体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受文化制约的相对观念。(金振邦《文体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编辑本段特点
  文体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文本内容决定体裁形式,选择、运用哪种文体,取决于表现对象的特点以及作者反映的具体方式。任何文体都同其一定的表达内容相适应,新文体的产生依赖于新的历史环境,然而文体一经形成和确定,又会反作用于表达内容,对它具有一定的制约和要求。同时,文体形式本身就具有内容的牲质。没有不与内容相联系的形式,外在形式的性质完全取决于借助它们得以表现的内容性质。内在的东西无一不溢于其表。从根本上来说,审美形式就是起源于现实内容,并是它长期沉淀、风化的结果。前苏联莫·卡冈《艺术形态学》:“种类和体栽不是学究们臆想出来的,已经衰亡的,‘裸露的’,‘空洞的’形式结构,而是其中历史地发生着‘内容的凝固和稳定’的形式。”而德国西奥多·阿多尔诺在《论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中所说的话则更为深刻:“艺术与现实世界的对立存在于形式领域;但是一般说来,这只会以诸如审美形式是内容的积淀这样一种经由中介的方式发生。”   文体又是历史性和稳定性的统一,每种文体都具有独特的历史形态和表达内容,既同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生产力状况以及人们的表达需求相适应,又有某种在历史上比较稳定的结构方式。这种统一,反映了发展和继承的关系,稳定性保证了文体自身的优良传统被继承下去,是文体发展的一种方向性“罗盘”。而历史性则使文体不断发展、创新,逐渐走向成孰和完善。随着历史文化积淀层的加厚,文体的内涵会不断更新,有时也能相对独立于产生它的社会根源,“获得它们自身的生命与自足性,超越历史的命运”,( 克劳斯:《论文学类型》)会具有“重新获得功能”的可能性,从而被开掘出新的表达功能、社会功能和审美功能。   文体界定的理论极其重要,没有它文体世界将不可思议,与经验也不相符合,理论上的文体同“历史的”或“实际的”,即从文本写作这-事实中产生的文体,其差异是不断变化、相互影响的。关于文体的定义不可能固定不变,它总是在事实的描述和理论的抽象之间不停地徘徊。(金振邦《文体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编辑本段分类
记叙文
  记叙文:   (1)、定义: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或状物、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
诗歌
  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   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唐代有古体和近体之分,"五四"有了新诗。   我国古代将合乐的诗歌称为歌,将不合乐的诗歌称为诗,虽然不同但是区分极难,往往有两者特点均有的作品出现,所以我们往往将诗歌合称。当然无论合乐与否,都具有很强的音乐美。   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内容分为田园诗、山水诗、科学诗和咏物诗四类。   1、古体诗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歌题材,也称古诗但绝不是古风,古风只有“歌”、“行”、“吟”三种载体,这点上常常被许多学习古体诗的人误解。古体诗是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是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的合称。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创新题,称新乐府,也属于古体诗的范畴。   2、楚辞   诗歌的一种体式,因产生于战国时期南方楚地而得名,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   从时间上说,楚辞形成的时间大致和古体诗相同,但是和古体诗有本质的区别,所以独立成体。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在汉代,楚辞也被称为辞或辞赋。所以笔者认为,楚辞其形成于古体诗时代,但文体鉴于诗词歌赋之间,是一种独立的文体。   特点:熔汇大量神话故事,富于幻想和浪漫气息;除抒情外,大用铺陈的方法;句式比较散文化,大量用"兮"字。   3、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分律诗和绝句两类。   4、律诗   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律和七律。它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都有一定规格和要求。全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5、绝句   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绝和七绝,四句一首,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   6、新诗   又称"现代诗",指中国"五四"运动以来产生的新体诗歌。它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歌格律的限制,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便于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新诗要求做到精练、押韵,大体整齐。   7、歌行体   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歌是总名,铺张本事而歌称行,与"吟""曲""引""叹""篇""调"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间无严格区别。   特点①   有固定的词调,而大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以杂言为主,语多口语化,通俗生动;②音韵节奏上押韵比较自由,不讲平仄、对仗;③表现手法:除比兴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长于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塑造形象。

  本为一种文学的表现手法,为《诗经》"六义"之一,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成为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词藻、对偶、押韵的文体。以铺叙事物为主的是"大赋",以抒情为主的叫"小赋",接近于散文的称"文赋"。   它有别于今天的散文标题的"赋",已不是铺陈的字眼,而是"赞""颂"意。   古人"辞""赋"合称,是因二者都体形灵活,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六言为主,且允许有错落参差;从风格上看,都讲究文采,多用铺张手法。二者的区别是:"辞"在句中或结尾多用"兮"以调节音节,而"赋"则较多的使用散文句式,甚至整篇韵文中夹杂完全不押韵的散文语句。
骈体文
  是以双句(即俪偶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与散文相对的一种韵文。最大特点是,全文用对偶句组成,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对称,词性、词义相互合对。而偶句通常用四字和六字组成,互相交替(四六文),如"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起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唐初仍沿习此,到韩、柳继起后,这种文体才衰落。   和韩、柳倡导的古文相比,古文讲"气势",骈文讲"气韵";古文讲通畅,骈文讲含蓄;古文讲古朴,骈文讲典丽。

  古代适合合乐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即"倚声填词")。又叫"曲子词""长短句""乐府"等。   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曲牌),它规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也规定了作为歌词的"词"的字数、句数、韵数、韵位等。大部分都分为片(段),"片"也叫"遍"或"阕",是音乐唱完一遍的意思。   词概括乐调长短,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慢词)。   词远在梁代时已有雏形,晚唐定型,盛于宋朝。
小说
  文学作品的一大样式。通过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   中国小说渊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和"五四"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按篇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按内容不同分为社会小说、神话小说、历史小说、科学小说和侦探小说。   1、志怪小说   指我国汉魏六朝的谈鬼神怪异的一种旧小说。起源于古代神话和传说。如《搜神记》。   2、轶事小说   用于记叙魏晋以来崇尚清谈的知识分子的狂放传闻和轶事是一种小说。   3、传奇小说   是一种情节多奇、神异的古典小说。一般指唐、宋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是元、明、清三代小说、戏剧作家吸取题材的宝库。其源出于六朝"志怪"。   4、话本小说   指宋元说话艺人所用的底本。用通俗的语言把小说、讲史的内容记录下来自己备忘或为传授别人。后成为小说的一种样式,即话本小说。它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拟话本小说)   5、章回小说   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样式。是在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章叙事的小说。   特点是概括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矛盾冲突的段落,划分为若干回,并多用对偶句式作回目,揭示本回内容。每回开头常有诗词。最先一段重提上回内容,以便衔接本回内容;每回结尾,多在情节高潮时戛然而止留下悬念。   6、谴责小说   以揭露社会弊病,并对封建官场和社会的种种病态进行鞭笞与谴责的一类小说的总称。产生于辛亥革命前后。   7、演义小说   旧体长篇小说的一种,。概括史书、传说,用近代口语铺叙成文。是由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
散文
  古代,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体裁。   散文的特点是取材广泛,"形散神聚";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语言不受韵律限制,表达含蓄,意味深长。   按内容的差异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记叙散文--以记人、事叙、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抒情散文--通过对人物、事件或景物的记叙描写,达到托物咏志、寓情于物的目的。常用象征手法表达作者含蓄的激情,引导人们去追思和联想。   议论散文--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不需要逻辑推理,和严密的论证。   1、古文   指以文言所写的散体文,别于骈文而言。唐韩愈反对魏晋以来骈俪的文风,提倡先秦汉代所普遍使用的散体文,并称散体文为古文,后用为散文的专称。   2、记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桃花源记》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 文体裁。   ④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⑤笔记:古代以记事为主的篇幅短小,内容丰富的文体。《梦溪笔谈》。   3、古议论文体   ①原:古代探源究理的议论文体。《原君》(黄宗羲)   ②辨;是古代明辨是非的议论文体。   ③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马说》《师说》《爱莲说》   ④论:古代析理推论的议论文体。《六国论》   4、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属议论文体   ①疏:是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又称奏章、奏议。《论积贮疏》(贾谊)   ②表: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的文体。《陈情表》(李密)   ③策:科举考试问之于策而令应举者作答被称之为策问的文体。   ④讽谏:古代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委婉规劝别人接受下级意见的文体。《邹忌讽齐王纳谏》   5、序、跋   6、赠序   古代文体之一,是为赠别而写的。《送东阳马生序》   7、史传   ①本纪:传记的一种,专门记述帝王事迹。   ②世家:主要叙述诸侯和特殊人物的事迹。   ③列传:用于记述一般人臣和庶民的事迹,也有用来记载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历史的。   8、报告文学   散文中的一种新兴样式,是特写、文艺通讯等的总称。运用文学的表现手法,迅速及时的报道社会生活中人们关心的事物,具有新闻性、形象性和政论性的特点。被称为文艺战线上的"轻骑兵"。   中国报告文学的三部里程碑作品《包身工》、《谁是最可爱的人》、《哥德巴赫猜想》。
戏剧
  综合性舞台艺术,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雕塑、建筑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在西方指话剧。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   戏剧的语言包括对白、独白;舞台说明。   戏剧的结构:独幕、多幕。   分类:按作品类型分有悲剧、喜剧、正剧;按题材分有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按结构分有独幕剧、多幕剧。   1、元杂剧   包括散曲和杂剧。   1)散曲   元代兴起的一种新形式的韵文,是在金"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成长起来的。分小令、套数二种。   小令是一支单调的曲,简短精练,在格律上不像词那样严格,常用以抒情写景,如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套数是由两支以上的曲子按照一定的规则联缀起来的组曲,又叫"散套""套曲"。全套必须属于同一宫调。套数可用于叙述较完整的情节、事迹或夹议论,如元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2)杂剧   是包括音乐、歌舞的综合艺术。分曲词、宾白、科迅三部分。   曲词由散曲中的套曲组成,供演员歌唱之用。每折由一人独唱,其他演员只有对白。科迅是动作、表情。   结构:"四折一楔子","楔子"是说明或介绍人物,联系情节的。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元杂剧的角色:"末""旦"等。
应用文
  应用文体可分为四大类:记写事实类、阐述观点类、解说知识类、经办事务类。这四类缺一不可。有人认为,只有经办事务那一类才算应用文体,前三类都不算。这种看法不符合两分法。如果前三类既不属于文学文体,又不属于应用文体,那它们属于哪一类呢?如果把它们与文学文体和应用文体并列,显然是不科学的。它们的实用性是如此明显,理应属于应用文体的范畴。   像报告文学、杂文、科普小品等文学味相应较浓的文体的归属,争议尤甚。我们认为,它们首先应该属于应用文体。因为它们或是对人们极端关注的重要人、事的生动记写,或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问题的独到阐发,或是对科普知识的形象解说,都有较为明显的实用目的与实用功效。并且它们分别所在的那一大类(记写事实类、阐述观点类、解说知识类)属于应用文体,它们恐怕也不好单独划分出来归属于文学文体。至于它们对某些文学手法的运用,只不过是为了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更好地为实用目的服务而已。(《应用写作》杂志1992年第5期《浅谈应用文体的范围与分类》)
编辑本段古代文体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骈文
  这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词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柳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著名的有南朝梁吴均写的《与朱元思书》。

  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

  “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如韩愈的《讳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奏议
  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1)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如贾谊的《论积贮疏》。   (2)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3)对策。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如苏轼的《教战守策》。
序、践
  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我们学过的“序言”有:《〈呐喊〉自序》、《〈农村调查〉序言》、《〈指南录〉后序》、《伶官传序》等。
赠序
  文体名。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如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其后凡是惜别赠言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祭文
  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如袁枚的《祭妹文》。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多用于叙述和陈情。
注疏
  注和疏的并称。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
扩展阅读:
1

收起

神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