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有哪些比较著名的种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14:44:49
中国戏剧有哪些比较著名的种类?
x|r*I寤sYy3oYY)h+BLb$@hIBb)GSB Ωj+cJÇ{X{tUmSzZ?of5/ywVQŜ{uvrp__V?/gPwj~ZIFϊY^W=>Gwzx h#wPմ(ȯ=lzZd껗(fqRKk78ITM$>Ѓ͢u2L^'Yшau S;?WŔR5?z8jySXJm3,OKa$_ԂߪR 'PwOՠԗS]=V-<k]o™^xS;#1j-{M0Rǣ^\A3N7nE=)_&>qEU`yaumBy̸$J̗LEM8j:㡷[N=>-㉍$ɸa[ͤN Z+}{$-c`8 ?r0(:8VfYyW^:PRlŚvYMR_K/D7G؜u'd>a3@ ?tAef/aУEJPgP(dhwox5ݞ@oAIV7g!GI((6'Hopf_+&wP X 5E!%և_y ktmB3Z]3%awk]ax=@z=]7ZS )/!;wB@͈G?^˱9jЧ0襮WjU]Uf{Es@j7uHp[Q鷮y\b8Dڽ\OLeU:_:ՙc]5V3Z=T![lq୓U}1r'5-9-of.:-Тՙj,Ђ4H<k!Y`60{''F3+ mW=Щ27Sy%<ԯ(*Q7:&l3)`(t9Np RUxs`0#D0m%{=}?Şq$պlz>;Q@L TعJnO2<\f4 Z0dzɯ ݘ 4%D@_b}]'̴S@xl&/8Ě"k vQ ȳfF*0zGũz$YbDֻYT|HoZT=GȽ;uV$l^<[ǡD28G'tϿ_l\%AJRnjKR|l;@:z֙L'3-7 hzt2F^jU2jvrFSqLNo "[G²C # [>" `*:@@"xϰe┸IdH{DQ c!3.At׍"=gz|^?>dК('=jTFŭw`N>NzV  &{/e^q +9`MC(Y+[=aE-,I]7Ty592 ̸^N8 J8co!!>O<ԠaZhn^:y]u Y,Q&_BM;1X_< k7[;f~*OĹۇ)j{/DLeFCiG/iI[\t_0WARZ> QBB~EAr~S+ Γgɖ_ ӷ7Y^%K|SoE#Cؐe`5&zbFsEM.{(-&^Ӳ0*u+ˆ8s蚡{X+Yv'Nqk{Ná?LzN~lfW"on,߄BGF+8{|fcfX]P~ ~f f8!zd@&I:oB׎#o0kǬZнѦ0x]j.`{2m&Zb/cd JAhyx_Sس( }uxBs '#wౣr4RbwŽF¦D\>X1HbP(" LNzL7.Y I&둏Q聇RXGƎ`M+'h X#jل{rE21J1DsBLudÄ0!5Fnq fVoUoiW%E^'z9~Co3zS_pd ̙NXX#ջ% :4uamO S># ׭7@ d }aRiS[lAWAoۛUrO N-uuլkTADQ<!iDGUT%эN:2}sۍ[O "Q;-/SwjAORp$/-W(Kv.ek dpc͈6 V#̑˹9=hˢJ}:+O\\fqo.6Q91fu>!GCbvL]/$~Q :9׼?YSsn\ v2x$ո K,V IdhD0e];šF14x85Wv%A;?|6 覓m=Jji&A,ƭr3 1V2pΘWZ-}`dMRxAW=o&u;1IF'ZOІp %DFnjKf[e:V}j/!A M8ClkCHf҆gegyӠR4U6p/iP%KjO'-ՙ{43g)RЭ7U*FǍ"AnS$ !/9`2>ϻ$^l쳫s LJG #\f( 0?y Ǎ E/LJϧ4AC%/0/O*~h3[821%!Aj1.3Sqf%FaLQH|dEc :s`W#&/?9^r8;W?QS&2`fuI jʔ05oJڋ;0(ݡfڶUTyd!2aG9oҁ ĭxLhxT46c^GH(H:LHAzzu1kVB?Ll]fXwt1Z/ J5ܛ}ŽL Qƒ¨bZ-̋nCyza0{7`v9ܫ\ G=7~n!˦HP206A],K*l.zD&N e2{H1ˀvEg.R][F6 '!My?8b[_j#= abHKh{e9ܢOLJK EVJ>X1+XZ 5A f7.FloK#y_9|0fJnjɖ% :oЙ()de ST':n}ab; {Qu&yJE;|Lz"0#mg'Ԕsw{h;`<ʡCig(卥w6jσd.LLEYIU4*=-,IɆ)lCF#};S+Ă3EdxpRe3?TB=lfwuXI<7N2vXbhM^xx '!ˉ+ byф(0IOtVL6Ooivwu`J$̍W_two=c9"mp0ieˉ=d"1oTXѦ+^\B*:CM9H(ȼP%?U)fSq=yY1wn4 vl-G) 1)zYv,@W7?` Q"$fav`$ Zx, I vs](Mt:%Bb(fl6֔EOF+ȠXi>[s}~ =~ m֯&v6 i (4Lȝ=02j>NXfcbGI} 94d`19[+dj0`gr&2 񰋂ʉoˍi׀zSssX<{4\^8',m&ySA5rFX,/[%+fz)3ճc,ɺ&Q"AlnjݯlN5VF'{It@"j͊^/NVfPL]C1c\pvD4$ؖӷu||q/kƽ*rF^sr?Z;c epG/~ !uL7V3|)K/@h1-<51[bz} D_}#dd͟1ߔc `~qjhlqLK:-˜Cw~JDg "A+rU}0pZ _}?sGV9WfM<>hT#aaLZ-͆]R؟qR7r-.rx) $v`f]ً @՟s^㶻b))pjpBzÄ蛻R9rC^7P7tLz8K"\{=8xD=݇ |f>>+(w6̞ @qR Fv,WQ Uä ʳ/aHOR y0J;cj\p`"jǫ0mDmeQñy\ϸ3JS5nxT@\ .Eët\ɊlîJR xxj@^X&LyJ"dW}ͼxYY r,ǗSm5 Vþwu{b,DKv[K捏Ι7j+*MƐ3 `SHӀw)&9 Ʈ~M֫Op 7 **1=4R+P{XrJ2Je (FEnYZ_[uUX2(zLX!9 PC셌c^R#ʹ)m.֖|ϣmM+*

中国戏剧有哪些比较著名的种类?
中国戏剧有哪些比较著名的种类?

中国戏剧有哪些比较著名的种类?
徽 剧
  徽剧,渊源于明代的“徽池雅调”.明朝嘉靖年间,江西弋阳腔流传到安徽青阳,贵池一带,与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曲调相结合,创造了新腔,形成了具有当地地方特色的青阳腔;青阳腔又受到民间山歌小调和昆曲的影响,长期发展而形成今天的徽剧.其特点是:滚白滚唱,不仅让戏曲中的人物有倾吐内心积郁与激愤等感情的广阔余地,而且还富有叙述性.唱腔的音域异常辽阔,给人以一种粗犷,美好的感受.
  清朝乾隆年间,徽剧名艺人高朗亭,郝天寿等,把徽剧带到扬州演出.当时扬州是全国文化中心之一,是"花部"的集中地,但很快即被艺术精湛的徽剧压倒.乾隆五十五年,高朗亭又带到了北京,受到了北京观众的欢迎.接着,又引起“四喜”,“春台”,“和春”等徽班进京.
  徽剧进京不久,汉剧也进京,徽剧又从汉剧中吸收了西皮,进一步丰富,发展了自己的声腔.从此,徽剧不仅闯进了皇宫,振动了京城,而且广泛流传,影响了全国.它在北方扎下根子,逐渐吸收了北方的京腔,其高腔与北方语言结合起来,发展成为京剧.它在南方的戏曲影响也十分深远,江西的赣剧、四川的川剧、广东的粤剧、广西的桂剧、云南的滇剧,都受到徽剧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徽剧表演艺术有着突出贡献的杰出代表是老艺人程长庚.程长庚名椿,字玉珊,安徽潜山人.他把徽音、京音、楚音兼收并用,脱俗创新,卓然成家,对徽剧来说,他起了承前作用,对京戏来说,他起了起后作用,因此,他成为京剧的开山祖师.
  徽剧的表演艺术,丰富而多采.它讲究平台与高台武功,讲究身段、亮相的雕塑美,讲究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画面气派等.平台与高台武功在徽剧里最为突出,平台如“独脚单踢”、“叉腿单踢”、“刀门”、“飞叉”等都异常惊险,至于高台武工,更为险要,一般演员要翻三张桌子,有的要翻七张桌子.身段、亮相,在徽戏里很有雕塑艺术感.徽剧注重集体表演,必要时众歌齐舞,显得气势壮伟,场面热烈.徽剧的剧目很多,据记载有一千四百零四个,因年代较久,多为手抄本,不少的本子以失传.解放后,经过挖掘整理,富有徽剧特色的代表剧目有:《义虎报》、《巧姻缘》、《齐王点马》、《水淹七军》等.
  京 剧
  戏曲剧种之一.旧时称“皮黄”或“二黄”.由于其影响广泛,流行全国,近世又称其为“国剧”.京剧的形成历史,观点不一.一种观点以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徽班进京为标志,认为京剧有二百多年历史;一种观点以清·道光年间汉调北上后,形成徽汉合流为标志,始为京剧的雏形,即“咸丰以前,最重昆腔高腔……咸丰以后,专重二黄”(见《燕京岁时记》).徽汉合流后,接受京师时尚的昆腔、梆子腔的部分曲调、剧目和表演方法,并广泛地吸收了一些民间音乐素材、旋律,逐渐融合、演变,最终奠定了京剧艺术的基础.京剧的唱腔音乐属板腔体结构体制.其中的“西皮”包括有[倒板]、[慢板]、[原板]、[二六]、[快三眼]、[流水]、[摇板]、[散板]等样式.“二黄”则包括有[倒板]、[回龙]、[慢板]、[原板]、[快三眼]、[摇板]、[散板]等板式.除“西皮”、“二黄”两种主要腔调外,另外还有“反西皮”——西皮反调、“反二黄”——二黄反调、“南梆子”、“四平调”、“高拨子”和“吹腔”等腔调.主要伴奏乐器有:京胡、京二胡、三弦、月琴、笛、唢呐等弦管乐器,以及板鼓、锣、钹、堂鼓等打击乐器.在表演上,根据男女性别、老少年龄、俊丑奸邪的性格特征,大致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在各大行当中又可分为细密的分支.京剧艺术有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特点,使其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而享誉世界.它不仅创造了丰富的、脍炙人口的戏曲作品,而且还创造了众多优秀的戏曲音乐家、戏曲文学家和表演艺术家.
  昆 剧
  昆剧是我国的古老剧种,又称昆山腔或昆剧,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嘉靖年间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吸取海盐腔、戈阳腔的长处,对昆腔加以改革,创造闻名的“水磨腔”,使昆曲音乐获得很大的发展.昆曲有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和独特声腔系统.它的剧目丰富,曲调清新婉转,表演优美动人.乐队以笛子主奏,兼用管(萧)、笙、琵琶等乐器.它的音乐曲牌、表演舞蹈对其他剧种影响很大.
  昆曲有南昆北昆之分,流行于北方地区称为北昆,流行于江浙一带者称为南昆.著名演员有:余振飞、韩世昌、李淑君、洪雪飞、王傅淞等 .
  评 剧
  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省,约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它源自河北东部一带的"莲花落",并吸收京剧、河北梆子、皮影、大鼓等音乐和表演发展而形成的.这个剧种从农村进入城市后,受到话剧和京剧的影响演了许多新戏,擅于表现小市民生活.唱词通俗易懂,唱腔口语化,吐字清晰易解,生活气息浓厚,深受城乡人民欢迎.早期评剧以女角为主,女腔婉转动人,男腔贫乏简单.新中国成立后,男腔有很大发展,创造出许多以男角为主的新剧目.著名演员有:小白玉霜、喜彩莲、新凤霞、韩少云、魏荣元、马泰等.
  黄 梅 戏
  黄梅戏广泛流行于安徽省沿长江两岸,安徽和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吉林等省市,共有专业黄梅剧团五十多个,其影响和声誉,远及港澳和东南亚一带.
  黄梅戏原称黄梅调,又叫采茶调,发源于湖北省黄梅县.黄梅县的紫云山和龙平山从前都是产茶的地方,每年谷雨后,成群结队的青年男女,边采茶边编唱民歌,而成了有名的歌乡,而这些民歌总称黄梅调.
  黄梅调在流行过程中,和民间歌舞慢慢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主要在元宵灯节时活动,所以又称花灯.清道光前后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毗邻地区,形成以演唱“两小戏”(小生、小旦)、“三小戏”(加小丑)为主的民间小戏.后吸收徽调和流行在安庆地区青阳腔的音乐和表演艺术,演出了大戏.由于在以怀宁为中心的安庆地区长期流行,用当地语音的讲唱,逐步形成了独特风格,故被称为"怀腔",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1926年,黄梅戏从农村唱进安庆古城,黄梅戏逐渐有了固定的演出场所,在安庆发展壮大.出现了长年不散的班社,产生了职业艺人,剧目、表演、音乐等也有发展,并取消帮腔,试用京伴胡奏.但很长一个时期,都以“三打七唱”(打击乐三人,演员七人)为主,设备简单,一个班子的服装、道具、锣鼓,一担箩筐就可以挑走.1949年后,黄梅戏得到迅速发展,从流行安庆一隅的民间小戏,一跃而为安徽的地方大戏.
  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唱腔优美动听,如行云流水,载歌载舞,表演朴实细腻.
  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多用“衬词”如“呼舍”、“喂却”之类.有“夫妻观灯”、“蓝桥会”、“打猪草”等;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常用于大段叙述,抒情,听起来委婉悠扬,有“梁祝”、“天仙配”等. 现代黄梅戏在音乐方面增强了“平词”类唱腔的表现力,常用于大段抒情、叙事,是正本戏的主要唱腔;突破了某些“花腔”专戏专用的限制,吸收民歌和其他音乐成分,创造了与传统唱腔相协调的新腔.黄梅戏以高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以其它民族乐器和锣鼓配合,适合于表现多种题材的剧目.
  1953年5月成立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后,在老艺人和新文艺工作者的合作下,先后整理、改编了《打猪草》、《夫妻观灯》、《天仙配》、《女驸马》等传统剧目.其中,《天仙配》还创当时戏曲影片观众的最高记录,一时风靡全国,扬名海外.这是黄梅戏第一次与电影艺术结合,使黄梅戏添上了翅膀,在更广阔的天地飞跃,使之成为国内外引人注目的大地方剧种.
  在黄梅戏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对黄梅戏表演艺术作出较大的贡献的严凤英、王少舫等有成就的演员.
  严风英的演唱艺术有着独特的风格,她的唱腔圆润甜美,富有民歌风味,表演形象生动,真切感人,有浓郁的内在感情.其中编演的《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打猪草》等剧目流行很广,有的、拍成电影,驰誉国内外.
  川 剧
  川剧,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原先外省流入的昆腔、高腔、胡琴腔(皮黄)、弹戏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均单独在四川各地演出,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于这五种声腔艺术经常同台演出,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改称“川剧”.
  高、昆、胡、弹灯在融汇成统一的川剧过程中,各有其自身的情况.
  昆腔,源自江苏,流入四川,演变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川昆”.高腔,在川剧中居主要地位.源于江西弋阳腔,明末清初已流入四川,楚、蜀之间称为“清戏”.在保持"以一人唱而众和之,亦有紧板、慢板的传统基础上,又大量从四川秧歌、号子、神曲、连响中汲取营养,丰富和发展了“帮、打、唱”紧密结合的特点,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四川高腔.
  胡琴腔,又称“丝弦子”,源于徽调和汉调,也吸收了陕西“汉中二黄”的成分,先后通过“做唱胡琴”和舞台演出与四川方言和川剧锣鼓相结合,在腔调与音乐过门上起了不少变化,形成具有四川风味的胡琴腔.
  弹戏,即乱弹,又称“盖板子”、“川梆子”,因用盖板胡琴为主奏乐器和以梆子击节而得名,其源出于陕西的秦腔同州梆子.秦腔流入四川后,与川北的灯戏、高腔长期共处,互相融汇,又采用四川语言,便逐渐形成独具风格的四川梆子--弹戏.
  上述四种外地声腔艺术在四川流行的过程中,相继与四川语音及群众欣赏习惯相结合,逐渐演变成后来川剧的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
  川剧由于各种声腔流行地区和艺人师承关系,逐渐形成一些流派.在这些流派中,除象旦行浣(花仙)派、丑行傅(三乾)派、曹(俊臣)派等以杰出艺人称派外,主要则是按流行地区分四派:一是“川西派”,包括以成都为中心的温江地区各县,以胡琴为主,形成独特的“贝调”;二是“资阳河派”,包括自贡及内江区和县市,以高腔为主,艺术风格最为谨严;三是“川北派”,包括南充及绵阳的部分地区,以唱弹戏为主,受秦腔影响校多;四是“川东派”,包括以重庆为中心的川东一带,因重庆为四川商业中心,来此演出的外地剧种很多.特点是戏路杂,声腔多样化.
  川剧剧目繁多,早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之说.其中高腔部分的遗产最为丰富,艺术特色亦最显著,传统剧目有“五袍”(《青袍记》、《黄袍记》、《白袍记》、《红袍记》、《绿袍记》)、“四柱”(《碰天柱》、《水晶柱》、《炮烙柱》、《五行柱》),以及“江湖十八本”等,还有川剧界公认的“四大本头”(《琵琶记》、《金印记》、《红梅记》、《投笔记》),不少为其他剧种失传的剧目.
  1949年后,经过整理,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川剧剧目,如《柳荫记》、《玉簪记》、《彩楼记》等.
  川剧的表演艺术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并形成一套完美的表演程式,剧本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表演真实细腻,幽默机趣,生活气息浓郁,为群众喜爱.有的演员还创造了不少绝技,如托举、开慧眼、变脸、钻火圈、藏刀等,善于利用绝技创造人物,叹为观止.
  河 北 梆 子
  梆子声腔系统内的一个重要支脉.它是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河北地区最盛行的古老剧种.在其形成、流布的历史过程当中,曾分别有“京梆子”、“天津梆子”(卫梆子)和“直隶梆子”之称.河北梆子之称谓于1952年全国戏曲会演时正式确定,之前,亦有称其为“秦腔”或“山陕梆子”的.其唱腔音乐属板腔体形式,主要板式有[慢板]、[二六]、[尖板]、[搭调]、[哭板]等.另有一些特殊的腔调构成其剧种唱腔风格特色,如:[十三咳]、[哭相思](见《春秋配·捡柴》)、[上探海]、[下探海]、[么二三](见《蝴蝶杯》)等.河北梆子的主要伴奏乐器是板胡,另伴以笛子、笙、三弦等.演唱时以硬木梆子击节,其唱腔旋律高亢、激越,善于表现慷慨悲壮之情绪,素有“燕赵悲歌”之誉.河北梆子之剧目逾千出,影响较大者如《蝴蝶杯》、《金水桥》、《辛安驿》、《杜十娘》、《秦香莲》等.其盛极之时,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主要流行于京、津、冀、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以及山东等地区.著名演员有田际云(响九宵)、郭宝臣(元元红)、侯俊山(十三旦)、鲜灵芝、刘喜奎、李桂云等.30年代后渐趋衰落,至1949以后才又复生,并在声腔音乐、舞台美术、表导演等各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出现了一批新的表演艺术家,如:张淑敏、王凤芝、刘玉玲、张惠云等,并排演出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剧目,如《钟馗》、《呼延庆打擂》等.
  山 东 梆 子
  中国戏曲剧种.又称“高调梆子”,简称“高调”或“高梆”.约在清初,山陕梆子传入山东,受当地方言影响,逐渐演变成具有粗犷豪放风格的本地梆子.流行于菏泽、济宁、泰安、聊城、临沂等地,其中以荷泽(旧曹州府)为中心的,称“曹州梆子”以济宁、汶上为中心的,称“汶上梆子”.它和平调、莱芜梆子、豫东调、沙河调、祥符调都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和血源关系.传统剧目600余部,代表性剧目有《打金枝》、《两狼山》、《骂金殿》、《宇宙锋》、《墙头记》等.唱腔高亢激昂,属板腔体.常用板式有[慢板]、[流水板]、[二八板]、[一鼓二锣]、[飞板]、[起板]、[栽板]、[二犯]、[金勾挂]、[一串铃]、[倒反拨]等.伴奏曲牌有180余种.过去全用“大本嗓”(真声)演唱,旦角尾音翻高.后来逐渐变化,多用“二本嗓”(假声)演唱.早期用的伴奏乐器是大弦(八稷月琴)、二弦(大筒短杆,两根皮弦、用弓拉奏)、三弦,后改以板胡、二胡、琵琶、笙为主.
  沪 剧
  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上海和苏南及浙江的部分地区,源于太湖流域及黄浦江地区农村的山歌,后经丰富、发展,至20世纪30、40年代大批话剧、电影艺术工作者的参与,使沪剧有了很大的变化.基本唱腔格式为板腔体结构,并辅以部分民歌小曲以及弹词等曲调,分起腔、平腔、落腔三部分.伴奏乐器有二胡、扬琴、三弦、琵琶等.沪剧擅长表现当代生活情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编演出了许多有影响的剧目,如30、40年代取材电影、话剧的《魂断蓝桥》、《雷雨》,以及50、60年代创作的《芦荡火种》、《红灯记》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著名演员有杨目英、解洪元、丁是娥等.
  豫 剧
  中国戏曲剧种.又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流行于河南及邻近各省的部分地区,新疆、西藏等亦有豫剧剧团.来源说法不一,一说明末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结合形成,一说由北曲弦索调发展而成.主要伴奏乐器有板胡、二胡、三弦、琵琶、笛、笙、唢呐等.演奏曲牌分笛牌与弦牌两种.常用笛牌有[满堂花]、[紫金杯]、[凤人松]等,常用弦牌有[苦中乐]、[四合令]、[朝天子]等.唱腔属板腔体,常用板式有[慢板]、[二八板]、[流水]、[飞板]等.原有豫东调、豫西调(又称西府调)、祥符调、沙河调四种流派,现主要流派为豫东调和豫西调.豫东调以开封、商丘为中心,发声多用假嗓,曲调高亢激越、称为“上五音”.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发声用真嗓,曲调婉转深沉,称为“下五音”.近年来两派已趋合流.传统剧目有650多部,代表性剧目有《穆桂英挂帅》、《花木兰》、《红娘》、《对花枪》、《大祭桩》等.现代剧以《朝阳沟》、《刘胡兰》等影响较大.
  吕 剧
  中国戏曲剧种.又称“化妆扬琴”、“琴戏”、“驴戏”、“迷戏”、“蹦蹦戏”等由说唱形式的山东(东路)琴书发展演变而来.清末,广饶具演唱东路琴书的时殿光、谭秉论,崔心悦等人,将《王小赶脚》改为化妆演出,采用民间舞蹈跑驴的形式,被称为“驴戏”.又一说是群众自认为它是街坊邻舍戏,“吕”原本为“闾”字.还有一种说法是,群众据其主要伴奏乐器坠琴演奏时捋上捋下而称为“捋戏”.1940年,定名“吕剧”.流行于广饶、博兴、惠民、张店、潍县等具市和胶东一带的城镇农村.1920年前后,由农村进入济南等城市演唱,并曾和五音戏、莱芜梆子等同台演出.传统剧目分为两种:一种是小戏,如《小姑贤》、《借年》;另一种是连台本戏,多据鼓词、小说和琴书的脚本改编而成,如《金鞭记》、《五女兴唐》等.唱腔属板式变化体,简单朴实,明快流畅.常用曲调有“四平”、“二板”、“娃娃”、“流水”、“莲花路”等.主要伴奏乐器有坠琴、二胡、三弦、琵琶、唢呐等.1953年,建立山东省吕剧团.之后,山东省吕剧专业剧团发展至30多个,新疆、黑龙江、江苏等地也相继建立过吕剧演出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