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预习笔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30 00:34:0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预习笔记
x[n+Iroό f0`~5PHq_rZE;/+O >'#Y,R=cطEV'NDFܢ_jTz2썯cny?ӿoY?O͕xowxK'#uA/`qTwe,y ݯGm:ŭ_z[Gչ {o:iK~9zT{o\V͡tj)GM ƺu)*U1w;ǵ`sv&ި݋Xt<k><9qARZVu-Dok|^o6S5-qZ!z}@S7*n Ń}z2q)1oCʭF$х:?y}n^FJgY {)yc}^aӛ4FKCˀxzW{@'ThkC>7jLi} GEg8!G grX , ˑAXɶSoԴu&G%X0CnP4LGx'{ kD?pQ4ɜ5d6v}4WS/܀8;dnycfӜ=Z$x>oE4r$L|wG zC_D1k+[)xR|F~$칫.kbli42hdei ';L0s`38,Ng:'5weߺR+h6Q3OyTLt \nJ8Zsv(Jt#31Tpd 7zSxK(MzMS(zeoLI.:7)=>a9 @rY~elQSs( y%ѺČ,^lh鑁Xy>~ҝZHJkG=[ٚH:l#4,/,'B!DnցĘB0&XTu hVECh0%;f>MP/V]q,AvWN秂A<琜`Y5ѭP ]#30yj4G^UZW.e}~ {]`hIzIokΚXl ȱTsb:Nmouhy 颫IJ.n<,fFӷs̺iIcn}P2/keTљv5nj%Sv FC`rŏS f)--dUn%El$ W+_1O&WvO }5ٻ&g0Μ 4\wTX02X6jh@y[u|>fg$$IHӤO14^a,fw|)=\m)5FX4W4Õ цاUF @[pȪaC&aHC,Y dL;L{8.1 zlʐ>C/>p%P؍֣Nt!Ar>ݞ4 =kP& 0x>?Yՙ,fe@4pKWMr@{mɊYs}UTG#M%OI- %_Didγ*񛨁̡ =N(%9o.%<29y4J)!>XϧQ  gH6",CLijQK|dKO"jkiYٲJ@\{Qië|GmXo x>`^D˴-brã뿆"lVMCBDd^@%$fq;21# -5^a@k s;%PA{7ԮQs)40LRXk1;`.1YP3Ɠ:lnd3 2Ƕ< ^m;fPc&9`j1ҝ ҏzCjDp$MʀnQ(Ie/XW -PȘL\AfU 5Z2HL1 5Ƙ\<-)Jp4IkKKb&`*rwo[R٭;.\-c_`5TXjQÑϋK=z+!\q6+$DT\dm ҒsA$uyJ*!ħk3_ xxk/OHޑ;1GNI_%68ُ12'vS*\5MIb Xt&Dܓ;_Ƌeĵlw- IHR[30.*U}ʆ*UVTeF°s 6`<;cR]Kf!%gR17{"X.C_D 2Jܷ/?鑇u >~ !A<1y>Ưնt%E㯊bLt>'o$)ДR?ER@ 1,#<;Z9eβj`VѭL/1 ˍ Z8^`/ rΑD2t^˜,LEݼ=)\}S=3gXk3iMZsm@qW 3G5^|Xb.[` xqi;-kJ``L 8 dFI05޿E#dB !Zcvkk0Lfw |h@4{.dkc*D9/=>qqs+9@]%Jk4%z`R9-I 1fA.>+s$1xI=M^&qjwGd]אs^7qi\ަؿT!:x9R. -j'oe3 ^ʅ~Nn 6z nmj.Z.F kwN3`8GR4~˗ 1QRbNJ~lgGl=HS7قg1Mߜhڂҝ>;/6Oi睟ɤxE_.̴r~h21**T3Ԩ糧H\` +/\4٠ L%)]V~%򅠛Y jύp<|!dR-O~vjY78!B熬?.HkMR=h6 ėoL∦֑UUy29¿ƥ$kI;\S6R_79y58+۠jODG˴h_·ki߫!P{srjs>~,~zgM}]7[v}˷S/*ԹБkD. #`¦~XR}{T{Dk3D*#:6 ݻ{ArRV^;#uN͘LFl:ڌ.re^F0| 1Y pKZ+oH}NFy1̤5p͠ЧwI(2ϲ|2Vrx=EPȪƍ32>]Sh/_(txLdZc~T`vyj.o\ k4څ(-7߭Al|8pP] ]y;Q}z5%rCB)rG$˺93(y´GV~eʚ̿".ë_~\Zɉ|v1SH+Ƴ7浆 3#&..xUyEΡD]:Fc\a^AJX HmcZmTQv kI>RPl+=C33q[@4sVc6LwO5mH~z ^X7VΦ-I0nǺ,L Y6ZY(SOxFM62ZT8:wV{MszS^AֺZYvvR!Zo@u[$1 oWC5|z4ay+0Ifno:q{f3 L 87A4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预习笔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预习笔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预习笔记
内容讲解
  一、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童年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地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二、文章思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标题是“从……到……”的格式,表明文章主要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来记叙的,由此把握全文的结构就较为容易了.作者先写百草园:“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再写三味书屋:“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额“三味书屋”.时间顺序与空间的变换顺序是一致的.在两部分内容之间,作者安排了一个过渡段,即第九自然段.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9)记叙了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10~结尾)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思路非常清晰.在记叙百草园的有趣生活过程中,插叙了美女蛇的故事,这段插叙的作用在于映衬百草园具有神话般的色彩.
  三、写作特点
  1.本文采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
  2.运用对比方法,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用词准确、鲜明、生动,突出了景物的特点.如作者用“扫开、露出、支起、撒些、系、牵、看、走、拉、罩住”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
  4.课文描写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状物、叙事、写人都真实具体,放得开,收得拢.
  四、第二自然段写景的脉络
  本文第二自然段写景相当精彩.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样一组词语,引出15种景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泥墙根、油蛉、蜈蚣、何首乌藤、木莲藤、覆盆子)、4件趣事(找蜈蚣、按斑蟊、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前两个“不必说”略写百草园概貌,“单是……就有……”则比较详细地写百草园一角“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先用两个“不必说”宕开一笔,突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已趣味无穷,可见园子里佳趣俯拾皆是,渲染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感情色彩.写景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前一个“不必说”写静物由低到高,后一个写动物由高到低.整体部分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部分则由动物写到植物.
  五、作者怎样描写百草园
  第二自然段除了脉络清晰的特点,作者还抓住景物特点,对百草园作了细致的描写.这段文字着重描绘了百草园在春夏季节的景色,写得精彩生动而富有情趣.在抓景物特点时,作者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官,使百草园的景物有形有色,有声有味.春末的菜花,盛夏的鸣蝉,秋天的蟋蟀,加上捕鸟的冬季——这一切综合在一起,构成了丰富而美丽的四季风采.作者写景用词准确,语言生动形象.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石井栏的“光滑”,黄蜂因为肥胖而“伏”在菜花上,叫天子因为轻捷而能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些描写体现了鲁迅先生用词的准确、生动;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这样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同时让我们听出了作者对百草园由衷的喜爱之情.
  了解写景的这些方法,不仅对于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有很大帮助,而且对于阅读写景的文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都有好处.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抓住了石井栏的“光滑”,黄蜂的“肥胖”……等诸多景物的特征.要做到这点,必须做到用眼看,细细观察;用心想,慢慢揣摩.还要注意写景的顺序.作者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采用了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写景顺序,这样,就能把百草园给人的总的印象交代得清清楚楚.再其次,还要注意作者如何做到了多角度地观察.例如:从听觉角度写“油蛉在这里低唱”,而从视觉角度写“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等景物.这些描写从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把百草园在一个儿童眼里的感受写得有声有色,加之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见动,静动交错变化运用,叫人读来有滋有味,整个画面才能给人生机勃勃、如临其境的感觉.另外,写景离不开抒情的支撑,在对百草园的描绘中,作者正是将自己童年时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融进对景物的描绘中,让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渡
  本文第9段为全文的过渡段,从内容到结构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段文字在全文中既照应课文前半部分“我”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又为下文将去三味书屋提前作了交代.本段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自己对百草园的热爱和恋恋不舍之情.至于因为何故而不能常去百草园玩乐,文章并没有明确直接的交代,只是用了“不知道”、“也许”表示自己的推测.这些词语不仅真实得反映了当时的心理,还对百草园的生活巧妙地进行了补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离开百草园时那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当然,百草园毕竟曾经给自己带来无限乐趣,所以,在去三味书屋之前,还不忘用两个“Ade”以表示与给自己带来无穷乐趣的小动物告别,这也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生活恋恋不舍之情.
  七、品味描写捕鸟的一段文字
  作者在描写冬天的百草园的乐趣时,有一段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这段文字的最大特点就是用词准确精练,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雪地捕鸟的整个过程,读来让人如临其境.其中一连串的动词“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九个动词用得十分准确.在组织学生欣赏这段文字的时候,可先让学生进行圈点批注,钩出这九个动词来,然后试着让学生作动作揣摩这个过程.课堂上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动笔进行仿写.如让学生用一连串不少于5个的动词描写一个游戏或者一个连续的动作,在同学间展开交流,议议谁仿写的最好.这样,读写有机地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欣赏优美文字的时候,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一定要学习抓关键词句.应当注意不要把关键语句误解为华丽的语句,只是相对于其他词语来说,它在描写景物、刻划动作、塑造形象、表达感情、点明中心等方面有着更为深刻准确的表达作用.以“雪后捕鸟”这段为例,那些表示捕鸟动作的九个动词就成为描绘捕鸟过程的关键词.正是这些词语的运用,准确、生动、传神地刻画了捕鸟的整个过程.不仅仅是针对捕鸟这段进行分析,读任何文章,理解关键语句,都绝不能脱离特定的语言环境妄加理解,而是必须结合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揣摩,这样才能准确理解作者所赋予这些词语的特殊含义.
  八、如何理解三味书屋的生活
  长期以来,人们在分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之间的关系的时候,主流的看法是认为二者形成了对比的关系.认为百草园的清新、亮丽、神奇与三味书屋的昏暗、枯燥、森严、无味之间形成了对比关系,前后分别包含了作者强烈的褒贬之情.
  除此“对比说”之外,还有两种认识:
  一种意见认为,前后是和谐统一的.贯穿全文的,是中年的鲁迅先生对儿时快乐生活的甜美回忆,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即便是三味书屋的生活,对于同年的鲁迅而言也同样是新鲜而充满快乐的.
  第三种意见认为.前后是衬托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衬托三味书屋的生活,从而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损害和束缚.
  上述三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比较而言,这里所述的第二种看法更接近鲁迅先生创作本文时的心理背景,更能为读者所接受.实际上,我们从作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描写中,也不难发现自立行间洋溢着快乐的情趣.从“黑油的竹门”、大匾等陈设,从那没有孔子牌位的拜孔子仪式,从同窗趁先生读书入神时,溜到三味书屋后的小花园“折腊梅”“寻蝉蜕”到人声鼎沸的课堂,自得其乐的老先生,颇有些成绩的绣像,飞速进步的“对课”,处处洋溢着一种成年人回顾往事的乐趣,时时流露出新奇天真和快乐的情趣.
  九、如何评价文中的私塾先生
  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的问题是怎么回事,却不作回答,而且是脸上还带着怒色,先生有一条戒尺,但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如何评价这位先生呢?
  私塾是我国古代私人所设立的教学场所.它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传播祖国文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启蒙儿童,使学童在读书识理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但是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回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这种教学思想是不可取的,它挫伤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的规则但不用,描写出了先生严格而不厉害的形象,表现先生对他的学生管理中的开明思想,在鲁迅眼里,先生实际上是可亲、可敬的.当然,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私塾教育管理方法的落后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段的学生能够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教师要抓住“准确”、“迅速”、“适应”三个基本要求来训练学生默读.默读后,应当让学生先理清各段的主要内容,再把临近的、意思相关的段归并成部分,归纳各部分的大意,然后再把各部分的大意归纳出来,总结文章的中心意思.
  十、默读指导教学建议
  从“三味书屋”的学习中,同学们应当通过鲁迅先生对私塾先生或直接的评价(“方正、质朴、博学”),或言行的描述,准确把握作者对其先生的态度.至于这部分的一些生僻难解的词语,则不必深究.
  十一、第二自然段教学建议
  对百草园部分的学习,第二部分是重点.作者用五彩的画笔描绘自然美景、园中乐趣,我们也须细细揣摩其中深意.同时,从鲁迅先生的笔下,我们也可以掌握一些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诸如写景首先要观察,观察则要调动起人的各种感官因素,从而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景还要讲究顺序,使文章层次清晰.写景还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更广阔的天空,使优美的景致中融入更浓厚的感情.
  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对这一段落中的好词好句做圈点批注,或者自由发言,举例说明自己对词句意境的揣摩与理解.教师可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一边写,一边帮助学生理清这段的脉络.最后让学生按照黑板上的关键词复述,直至熟读成诵.(书后没有要求背诵这一段,但是对有能力的学生,背诵这样的段落的要求是合理的)
  提倡动笔进行仿写练习.模仿“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进行景物描写的练习,并在学生中进行交流,将仿写优秀的段落抄在卡片上,办成语文墙报进行展览……总之,让学生多读多写,学习优美的语言,围绕课堂阅读展开的活动要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基本出发点.
  [编辑本段]段落大意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时间和事情的不同分为几层.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层.
  一层(1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二层(2段):写热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 (百草园的美景)
  三层(3~6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美女蛇的故事)
  四层(7~8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雪地捕鸟)
  第二部分(9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五层.
  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三层(12~16段)写初次见先生,问先生“怪哉”的事
  四层(17、18段):写偷偷到后花园去玩.
  五层(19~21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截然不同的生活描写,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探求各种知识的广泛的生活兴趣,并揭露批判了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
  形:肥胖、高大、臃肿、小球
  声:长吟、弹琴
  色:碧绿、紫红、菜花和蜂的“黄”.
  味:又酸又甜.
  春景:桑葚、菜花.
  夏景:鸣蝉.
  秋景:蟋蟀的叫
  一、按要求阅读课文,讨论下面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3.细读课文,边读边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这道练习旨在帮助学生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由于课文内容复杂,初一学生难以理解得很深刻.只要有所理解,也就达到目的了.
  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理由可参见“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