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西方马克思之一的历史地位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30 17:06:52
怎样理解西方马克思之一的历史地位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xZinXJ@'Ӄhte$˲vQeI-ɉVlr=W_azES4E;44d-~UgΣyZ+t˝YZڞ05qUaD6f;/Ҳܽw~~NןӤ]YN0V)r3,y76k噘O嗌׭`״ΊX]Yف(}y㩜Tq jmu ١뒗:;D!F,.m[eJu-ķtY^wQDfj + ;;V6fC^2X`{82 ,EwƤG{~v)K[2O#[h.{;|m1!׽8޷tF/5<^?])wUCX7[iQVYzDWyRc6q8Vk> W!yH[Ũ!OjƚJ^g7.Np"c؃V:1NyIaݘ;[*#SłR*R (hv |RJ;OYו{+* ('h|cm"Sn˅X,@RdHc_UdfX9mR֓d3Hᝲ8K8Dy]BiQ D~ QZє5޺!w}H1c1 2E)㩱m+>`'Eeg.#^՘uVjIvNGBP.u1pAԭ|AZ>55 /ekX",tk:(ϽgprL@:~"UԓLNQo]se V„Z ځ8"0 a ~r7Fʼn*G_C\#Y^XVj0 Y1BB#SE<!Yg0@@IGC&N54PyOdlC'rz8]8@NBto HLx%vKC[m$dqJENRòH?_T$7{Xs.gdM@"rTBkaǛ'p2!t~,poյM l`՘^}Q9a78Sg:esUGkZXG13 -oT_w  tC: x;G, "n)yfo8 ݉փ ,zCzယUl`նl,NY_(YD.+|*7T<>5ʓX5D5C az1M'<4ӝ8Ą!ᔖ7 G"exFvS5W` Gt蘢 a7JVea#fDzy/RvEL+OұKDlhI!Z]u\T ͨPjT1̐*&x%-hںb l0t $OC"{LxTV i ^mzM)ۋzA+H\!ϨԢ^BF0SO{;C

怎样理解西方马克思之一的历史地位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怎样理解西方马克思之一的历史地位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怎样理解西方马克思之一的历史地位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澄清对马恩经典的一个误解
——多年流行的“三个组成部分”之说游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原生形态郭大俊自从1913年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发表之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前苏联版及其影响下的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教科书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例如,在 国学术界影响较大的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开宗明义地指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学说中,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艾思奇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1页.)事实果真如此吗?否.
“三个组成部分”说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思想的误解
有一种观点认为,“三个组成部分”的体系并非始于列宁,而是始于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反杜林论》分为三编,即哲学编、政治经济学编和社会主义编.“三个组成部分”体系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形态.
这种观点表面看来似乎有其合理性.因为《反杜林论》在形式上确实分为哲学编、政治经济学编、社会主义编三个部分.但是这种观点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即《反杜林论》是一部论战性的著作.恩格斯写作《反杜林论》的目的不是为了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是为了批判杜林的思想体系.杜林分别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攻击.因此,恩格斯就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批判.这就是说,《反杜林论》之所以分为三编是根据杜林思想体系的内容来设置的.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版序言中所交待的:“这书的目的并不是以另一个体系去同杜林先生的‘体系’相对立”(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4页.).然而后来的研究者们却忽略了恩格斯这一交待,误把《反杜林论》这部论战性的著作当成了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著作.所以,如果以《反杜林论》为依据,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三个组成部分”的体系,便是对恩格斯原著思想的极大误解.
那么,马克思恩格斯的其它著作是否有三个组成部分的体系呢?也没有.
按照列宁的说法,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标志是《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揭露了蒲鲁东的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幻想,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阐明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暂时性.《共产党宣言》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它主要阐述了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不可避免性,论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以及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途径.概括起来说,这两部著作主要是讲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可见,在这两部著作中没有“三个组成部分”的体系.
按照现在流行说法,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标志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在这两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全面地制定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当然,唯物史观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哲学,而是探讨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但不能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某门学科的论述及其观点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一个组成部分.事实上,它们都是为阐述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服务的,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在某一方面的运用和表现.可见,在这两部著作中也没有“三个组成部分”的体系.
同样,马克思恩格斯的其它著作,如《神圣家族》、《资本论》、《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都不存在“三个组成部分”的体系.所以说,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里,根本就没有“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形态.
“三个组成部分”说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
恩格斯晚年在总结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说,马克思的贡献有两个,一个是发现唯物史观,一个是发现剩余价值.也可以说,这两大贡献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整个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思想宝库的主要贡献,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两个学说就其实质而言,都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其发展前途的学说,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一句话是关于社会主义的学说.
剩余价值理论,表面看来是在研究经济问题,其实是在研究人,研究经济关系背后隐藏着的人与人的关系,其实质上是关于工人阶级革命的理论.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自从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资本论》这样,对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69页.).
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的目的并非为了创立一个历史学派,也非仅仅为了合理地解释历史,而重要的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为了变革现实,为了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因此,唯物史观的落脚点在于,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此,无论是唯物史观,还是剩余价值学说,都属于科学社会主义体系的内容.
如果把唯物史观当作“三个组成部分”体系中的哲学,剩余价值理论列入政治经济学,那么,科学社会主义又讲什么内容?正因为这样的划分不科学,所以现行的科学社会主义教科书显得十分空洞,没有多少说服力.而且,“三个组成部分”作为三门学科在内容上有许多重复,如社会基本矛盾、阶级、国家、革命这些范畴,哲学讲,政治经济学讲,科学社会主义也讲.由于“三个组成部分”不科学的划分,造成很多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各自的领域内学有专长,对其他的学科却知之不多,各门学科也得到了片面的发展.这样一来,把本来具有有机联系的马克思主义体系弄得支离破碎,残缺不全,极大地损伤了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从而游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原生形态.
应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经典著作,来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容涉及到诸多领域,但其实质内容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二版序言里作过一个说明,他说:“只有一章, 允许自己作些解释性的增补,这就是第三编第二章:《理论》.这里所涉及的仅仅是 所主张的观点的一个核心问题的表述.”(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8页.)《理论》这一章是集中论述社会主义观点的.1880年,拉法格向恩格斯提出请求,希望他将《反杜林论》的精华部分介绍给法国读者,恩格斯便将《引论》的第一章及第三编的第一、二章编成独立的小册子,以《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为书名在巴黎出版.而这几章的内容都是集中论述社会主义理论的.这就说明,在恩格斯看来,他和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理论.
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的总体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就是为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自马克思主义产生一百多年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各种各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如东欧的新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各种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点都是寻求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式.
当社会主义革命取得政权以后,马克思主义成了一个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中心任务是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本国国情相结合,提出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如邓小平在谈到什么叫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时指出:“ 们建设社会主义,准确地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样才是真正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1页.)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离开了社会主义,也就失去了其本来意义.(作者为湖北大学法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