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世说新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华歆是怎样一个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4 01:47:48
选自《世说新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华歆是怎样一个人?
xXYnHJ?@,34f.@ɢvjXUE-[\$T3ɯ¼ȤUFčOeY|ݬDnWwf5^*Kv], dmieˆcȻ,9r1) 9>Fn=Zȵ3x]fMT"F6#j]5^- kyBGŤE9ѱ vc1؁V~ *hv|5Z6gjQq90b\3r"Ʈ>o$@Y_>Ne?p'0~a!ef/ȷCbkO4'Jʵ+[_%_?I )SΠgj#[Ԭ1$&jM]&ZURK<:F{S9 \:g;KHc<ٺMq x`{u.-'9} VdR_ΧL271>L9Lf2wꑕ+q\)ÅU *<:Rm6KcmJ#q]bNAJ" Q3ҌVZpMiFGK:`mZJ݄ۊ抚wLrSY>Ns$w;uP`/^Xru fii&` SwYܟ A*m[Io"NrS1PbƃbtL!]B} ?64G[y1ȇ' '^$ؖ1 *䲂l(S+c(xR1cUl %c y}íVXc8MqY#Bk$ W`(C Ͳ-s~`-r5CQ&aR>%u挴 +->P pPG $waJaQwܬ. zPX3ѸMXjE~fut@M)YGVQAR5d\D>LCFUQ#.gZ ) c<+541'")d،W7n!۴t0oϣ57v\}"K OeaC#PNŏcO1yD =M9fKԈ'bgk@|ADIq*1Jݯb)"9U>Gk(_c:R6Ү%$ &ʀj0c0@%D$XO( %Ԇ8ug y^C rcńut Xq0VH)P'L:,5k{;dv<_ӦU~1Wӽ.#g<ptou1+rOn2lntwHd󜟴&g ]+O> ɠ 2<}ҽ^w=ݖM} Hf_d?pvy\&xԓazfA{ߨjh*D[3?$3gNkcubioC-sŀ|HoYnd?T ꖚ6 Mn* Ep_=>Lch<|Ie8LLG,{Ņ ɮv`ƔbE26[N#t|jF4yP0br4(rs2Q3JP7J?_w΍*

选自《世说新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华歆是怎样一个人?
选自《世说新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华歆是怎样一个人?

选自《世说新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华歆是怎样一个人?
管宁与华歆
霜天长笛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者过门,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
第一次读到管宁割席这则故事,还是中学时候,老师发给我们做为古文练习的材料.之所以对这个故事记忆深刻,是因为做为故事的内容与我们学生时代的意向是如此的相异.作为来自农村的学生,我们的梦想就是乘轩冕而多金,几乎是毫不犹豫地选取华歆的道路.直到后来读了《世说》和《三国志》才算对他们二人有所了解和理解.
《世说》中,管宁的故事仅此一则,而有关华歆的还有四则,而且这四则都是他与时贤的比较中来反应他的人品和情操的.
华歆对待子弟非常严肃,尽管在家庭中,礼节也像在朝庭之上那样严格,可是他的家依然没有失去和睦安乐的治家准则,所以说他是个严于律己,治家齐整的人.
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世说新语·德行)——由此可见华歆还是一个颇懂得生活情趣的人.王朗就是三国演义中被诸葛亮骂得掉下马来的那个吧,当然那只是小说家言,在《三国志》中王朗“文博富赡”,也是一时俊伟之辈,他都追慕华歆,更可见华歆的品味不俗吧.
还有一次,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所以陈寿评价华歆是“清纯德素”,有种人性中本真的美吧.
魏文帝接受禅让登基之后,陈群脸上有悲愁之色.文帝自然不悦,问:“朕顺应天命接替皇位,卿为何不高兴呢?”陈群回答道:“臣与华歆,都曾忠心事俸汉朝,如今虽然对圣上的教化感到欣喜,但仍不免把对汉朝的感情表现在脸上.”古代的禅让皇位,是和平演变,除了一些死忠前朝的人,更多的人是承认这种新旧更替的,所以服事新朝没有道德上的缺失感,也不会担心列入《贰臣传》.华歆在这件事上,像其它同时代人一样,是无可指责的.
太和中,明帝遣曹真伐蜀,华歆不以为然上表说:臣诚愿陛下先留心于治道,以征伐为后事.且千里运粮,非用兵之利;越险深入,无独克之功.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食为本.使中国无饥寒之患,百姓无离土之心,则天下幸甚.因此可以说华歆绝非普通的官僚,还是颇具政治眼光的.
管宁与华歆同学于辽东,时值乱世,辽东还是比较平静,管宁同学认为“潜龙以不见成德,言非其时,皆招祸之道也.”所以他这一呆就是三十七年,至到黄初四年才回来,当时曹魏已统一了北方,向天下征召品行高尚的人才.对这个少年时代就对自己割席断交的同学,时任司徒的华歆依然举荐了他,管宁没有应征.魏明帝即位时,华歆已位居太尉之职,还是念念不忘这个朋友,要让贤给他,皇帝不许,当然管同学也不会同意,他是立志在野的了.直到正始二年,管同学年八十四而卒,皇帝还念念不忘呢.
一个读书人的出路不外乎两条:居庙堂之高或处江湖之远.这样的价值取向还是不大容易选择的.孔夫子说:“天下有道,就出来从政;天下无道,就隐居起来.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问题是对“有道”和“无道”的判断有点难,再说“道”是人追求出来的,“无道”了大家都隐起来了,也永远不会产生“有道”的局面.总要有人要做出牺牲,所以更值得敬佩的是那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因此我对华同学更加崇敬,心向往之,而对管同学敬而远之.
《魏略》曰: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三国志》注者裴松之不以后然.其实时人的看法,还是代表了主流意识的.一个读书人,隐一时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隐下去,不出来.谁不想一展才学啊.
当天下纷乱之时,士人与雄主方能真正做到双向选择.华歆的选择给他带来了好运,位至封侯;诸葛先生也选对了,虽鞠躬尽瘁,也留下一世英名;田丰选择了袁绍,走向不归路;如果不知道选择谁,就学管宁同学吧.可是似乎更多的人却永远处于一种进退失据的状态下,怀揣一腔抱负,踯躅于人才市场.
处彼乱世,是隐还是退,无关品格之高下,所谓士各有志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