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 观沧海 弄成一个小故事曹操的观沧海 请把他组成一个小故事 (根据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9 15:26:08
请把 观沧海 弄成一个小故事曹操的观沧海 请把他组成一个小故事 (根据翻译)
x[n+u7(l g&Do%Q")RRv%0WTB:X"uﳝ  Hd5kꏿo:οO;8Щ;qɽIܝeu}s;?x/|[EWәGOMBK&lMδ;iwu-wމñ<ѫ)~,5pk;]FםԽrj+?v'C?w ~;lYz|k0])w/sL_IˢXGioo t:N[QQ+;>wd˧?J6R83_3m\էSwW?[Kفy=˿z*=8>*5 ՁWs}PιMmw~Mԯ]rNK kV7` x0[p~eۓ~Jޤcݔ7u8(dpŝa^ #ob2U*XWyL2]v'3oCbv}nxߺQ-7sݻ?8IX0`r0^L?ӟf?wm4UQiK7y P}/dĖxQ?mcsTToaJc~X= NSm cT lcEKucoe3J;6!U"w8]YTlywi;ko"7&s~zr{4$jY~M b!J=C4T>vctŨCی=EA4Vo683,}M4PJ%O~M[޵YxŝpOC~YD͋}9y8KZU*E;K覍({<;|M E">h"Bp+1}|Qnۄ<<:Yid,Wie|i!x3c`m`:2|:y$k]yY =GwROpr\3 C)-"1Z~3B<1k,ml',$L\cL_`n~6%!b A-n2}p3##|Y7h^{V|o%Y3nQS=5TsCXըq=jȨԹ!VH^{DzbKˣX4#UrrKGX&08gt1AgOLuP՗_.i tTQӣ pt5+|"PG 'H~۸?u7*.T2:uz}$XJUe!Vw uA^.!\z1ӵ^\p$}ҷ10H,&-t %C[:M?E(iZ}ޒ$`JP>zE*u0CK4z gBZd2ä_Z"̨bտr&5Q%j] RE||LS%T2l@fz%tl/ -p6@嬯c,!Z Ct٘G'@"hp;5Fr-1_|[lu+1SAaIjq_^2"A,:Ӥp:ɼL=̽'pC0v(RPVoެP;q$LV6HZ{,a  BfD)k;'"/wm!AHXHNE0Mltrgؘ`yg:$[&&1kiw:ۈ#b37~pJWmEI+ӟ~[bl%5kz"U~oG\qȚ|K lb-BG]0@XJ!+$ t v1t+,%jӝ.bg? =+Q#k=(g{UMrUJ*Gp鑊Tn?FM޵Q^9Ѐ?n%!S}B'h=8oSUS:Q7W5iES/:dxx`Q̜[4F ՞NUL9ek\(D#?äַ~PV!;Tזj61 ;{jy3R> );bm-rt MRJh ccSd>>MbAD*?4Ns8@o'޽utNC4<ӟ(ɘg?S G5-jϛ_ uYDu2'`?v+E1I]`Gq>w1V%vUVr`n&}M5T_בzyRO2;+30j£@XA¥J 9$DSvJKpxDJV'-[9}280wxc^Epx2alӏѽNwowQ<P]1|C]-DvY00?(mqix͆a^Cl' +!bhO @X;*Sד':7Xgj`5HDeֈ'əBAҐM7*0;i)%hzc[>4nC| ԠA( ʫxG9fXP8w:ӭ2?d()C2cy:VWx7c-dLP' bҰǯ]#\z+1KȁvT"0s6j~;X: VRP,ޓH 0ؿF1eѝF2U(}wC`ΞNe,iA՛p,VcC/M`?rOiEHO>빃D-ࡡ,ZL[hpa#13*wJN -TEɭrk5~Qe eswؒ\rӓ,N Jz*tngӲVUa xP`.]|o CtfKI\AFW I;o)m@03T4@Xlli4K2X_ `aK |C`x $$~׋wR9^vd5|p7YfRO .`;q [PihZɝ7f&K`p >Fpf8kFy`&XF[zѤގrw3@( d}&ICҧ>"B>Z|\x;V- `*7mW ~Y6ӝFxX@d!9 YN`2<bjd SlCP)YT_ x6fcIӖ L1) =Q7L^pq}02N>fK, p )' z(FJ֔yUF6cv I3'Qp'_->t=Y^4f _<2 ws3-* u. p*/hsȊØ-Q2a| ܷ_dD&vMN 8T#bEJ=sJl^,oͩwoYa"RTXD!=f*.#LΛS z\8<5&=:@  $<cNڒ"%8"mp J5, #TDJ1YIR )ߎJЃg?NDͼFצ1h2 ˚X,*~ VHHX IXHB)336l5h< x@gK[:g GvGs6Ct"2Qi1%"RM QI!m0 `US,wzk7Ա{j*͛YG4OxXVHay'm"7' s "D- IН%yXҫA0=?DqD]"6dwc2U>*2n)UՕ+'cP1P kwR|C6~@~T'b?'򚦸6f<@1Lgrc*Ϙ@j_IʪU?ަF/R!o7T9z3A/ ~Iy1 ϴǛfZ@)P6NoR;SʠB%Cb}7 Hvt L'Tن$I9m992IWPv{xY<7V_imsJI eWyo?'8e+) {!"iol.G˦I;L&B! AtSװ/GtaTjc 2{L͝gy~xϾ,Br-ׂkYR,:>wG~VK~ϪUѱ*_Eu'M> bsy$2 zEuoΖ(W‚ XMx}S YyxzA j

请把 观沧海 弄成一个小故事曹操的观沧海 请把他组成一个小故事 (根据翻译)
请把 观沧海 弄成一个小故事
曹操的观沧海 请把他组成一个小故事 (根据翻译)

请把 观沧海 弄成一个小故事曹操的观沧海 请把他组成一个小故事 (根据翻译)
原文
  《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东临碣(jie)石,以观沧海.东临碣石:东上碣石山.东:方位名词,这里作临的状语,表示向东、朝东.临:到,这里是登上的意思.碣石:古代山名,原在河北省乐亭县西南,滦河入海口的东面,今已沉入渤海中.以:连词,连接“东临碣石”和“观沧海”两个短语,所连接的后一部分表示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观:看,这里是远眺、眺望的意思.沧海:东海,这里是泛称.〇以叙事发端,起调平稳.
  水何澹澹(dan),山岛竦(sǒng)峙(zhi).水:指海水.何:副词,用在形容词谓语前,表示程度之深.可译为“怎么这样”“多么”“那么”等.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同“耸”,高起,高耸.峙:直立.〇接着描绘登山观海所见壮丽景色.这两句写大海雄浑开阔的气象,是远景,全景.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指山岛(即作者所登的碣石山)上的树木.丛生:(草木)聚集在一处生长.这里是说林密.丰:茂密,茂盛.○这两句写山岛,突出其林密草丰的特点,是近景,是局部.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秋风声.洪波:巨大的波涛.洪:大的意思.涌:形容大波掀动的样子.〇这两句写大海波涛汹涌的动态.以上六句描写,有静有动,有远有近,有主有从,都是实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日月:太阳和月亮.之:结构助词,可不译.行:运行.若:像,好像.出其中:从大海中出来.其:代词,代大海.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汉:即天河,银河.灿烂:光彩耀眼.里:义同“中”,里面.○这四句是说日月星辰都好像在大海的胸中运行,显示大海包容一切的博大胸怀.是虚拟之景,想象之词.沈德潜评论说这四句有“吞吐宇宙气象”.其实正是诗人气概和襟怀的写照.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至:极点.哉:助词,表示感叹语气.歌:动词,歌唱.以:连词,同“而”,连接“歌”和“咏志”两个动词.咏:用诗歌来抒发.志:心愿,胸怀.〇两句本来是配乐时用的套语,一般与正文意义无关.但在这首诗里却天然浑成,融为一体.
  沧海:“沧海”一词,可泛指大海,因为海水苍色,一望无际,故称.如葛洪《抱朴子.穷达》:“井蛙之不知苍海”.苍海:即沧海,大海.“沧海”又作东海的别称.本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沧海”指东海.《初学记》六解释道:“按东海之别有澥(xie),故东海共称渤海,又通谓之沧海.这里说的东海泛指我国东部海域,与今天特指浙江以东的海域“东海”不同.
  澹澹:“澹澹”的本义是水波动的样子.本诗“水何澹澹”即用此义.还可以形容心神恬静的样子.如刘向《九叹.愍命》“情澹澹其若渊”.又可形容广漠.如杜牧《登乐游原》“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澹澹:形容天空辽阔广漠.)
  萧瑟:“萧瑟”,是联绵字,用作形容秋风的声音,出自宋玉《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本诗“秋风萧瑟”用本义.又写作“萧飒”.“萧瑟”又可用来形容寂寞凄凉.如杜甫《咏怀古迹》之一:“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灿烂:“灿烂”是叠韵联绵字,光彩耀眼的意思,也可以用来形容辞藻华美.本诗“星汉灿烂”,灿烂,光彩耀眼.张衡《思玄赋》“文章奂以灿烂兮”,灿烂:辞藻华美.又写作“粲烂”.
  译文: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解题】
  这首诗选自宋代郭茂倩(qian)编的《乐府诗集》卷三十.
  曹操传世的诗歌全是乐府诗.用乐府旧题写时事,是曹操的首创.乐府旧题中有《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源出汉代民谣,一人唱,三人和.现存的一首古辞是写求仙得道的.曹操则用它来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全诗共分四章(称四解),第一章《观沧海》,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抒发自己的博大襟怀;第二章《冬十月》和第三章《河朔》,记征战途中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乱、田园荒芜的忧虑;第四章《龟虽寿》,描写诗人老当益壮、奋斗不息的英雄气概.四章之前有一段“艳”辞,相当于序言.诗写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曹操北征乌桓之际.
  赏析一:
  汉献帝建安十年(205),曹操平定冀州,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投奔乌桓(东胡族的一支),次年乌桓人攻破幽州,俘虏汉民十余万.为消除边患,进而统一北方,曹操于建安十二年五月率师北伐.在八月的决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大败敌军.凯旋途中,他跃马挥鞭,登上了秦皇、汉武曾登临的碣石山,心情激荡,浮想联翩.《观沧海》便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抒发.
  《观沧海》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也是一首抒情诗,它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抒发自己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
  诗的起笔交代登临之地碣石山,点明登山的目的是观沧海,平稳而自然的引出以下对观海所见景物的描绘.
  描绘大海景物,诗人先从大处落笔,着力渲染大海苍茫、山岛耸立的雄浑气势,展现出海的金景,这完全符合人们登临览胜的习惯.接着由全貌写到局部,把视线由远处拉到近处,俯察脚下,虽然时届初秋,碣石山依然树木丛生,百草繁茂,色彩、刚柔、动静和大海形成映衬.“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也是眼前实景,但比前面所写“水何澹澹”更进了一步,是诗人在审视之后的所见所感,当他第一眼看到大海时,完全被它的雄浑壮阔所吸引,只感到海水是那样的浩渺无际.等到伫立一久,才似乎回过神来,原来风在吹着,海浪在激荡汹涌着,感到它蕴藏着摇撼宇宙的伟力.这样写就在平直中现出层次变化来.从结构上看,既把对海水的正面实写推向高潮,又自然的过渡到下面的虚写.
  后四句,诗人驰骋想象,描绘了另一幅海景:绕天运行的太阳和月亮,好像是从大海的胸怀中升起的;夜空中横亘苍穹的银河也好像从大海发源,大海吞吐宇宙、包容万物,真是宏伟无比,博大无比.诗人这里采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描绘出大海的“精神世界”,使读者通过这虚拟的壮丽景色感受到海的博大、奇伟,同时也感受到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的诗人胸怀的博大和奇伟.所以,这样的写景实际是在抒情,是以景语作情语.
  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曹公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曹操在政治上是叱咤风云的英雄,他的诗都是直接或间接抒发他的政治怀抱的.《观沧海》看似写景,实则述志.志在容纳,以海自比.他在《龟虽寿》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短歌行》中写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都反映了他统一国家的大志,这种英雄本色是一般诗人学不到的.这也正是曹操的诗既有艺术的魅力,能给人以艺术享受;又有深刻含意,能鼓舞人积极进取,增强胜利信心的根源.
  赏析二:
  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赏析三: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 ,九月大获全胜.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突入大海的碣石山高高耸立,节令虽是晚秋,山上却生机盎然,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吹来,林呼山唤,草木共鸣;海中的波涛呼啸翻腾,上欲接天,风助浪势,浪壮风色.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壮美的海山秋色图,敏锐的观察,开阔的视野,统揽全局的谋篇,显示出作者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学识.
  风吹浪打,碣石山岿然不动.山高风急,激起诗人登高观海的万丈豪情.这豪情中蕴藏着诗人标领历史潮流,敢做敢为,高瞻远瞩的政治家品格;凝铸着诗人不怕艰难险阻,傲视群雄,坚毅从容的军事家风采.满山繁茂的草木,让诗人看到了他中军帐内众多的贤能之士,勇猛之将;看到了他麾下摧枯拉朽的百万雄师;看到了屯田村落里军民欢庆丰收的热闹场面.瑟瑟的秋风,是战旗猎猎飘响;涌起的洪波,是战略决战取得胜利时,将士们冲破道道敌军防线的壮观场景.看着、想着,南征北战的艰辛;战乱不止,百姓未安,天下尚未统一的忧思;自己的作为仍有人非难、阻挠的孤愤……这时也涌上心头,诗人的思绪怎能不象大海一样汹涌澎湃、回荡激烈呢?
  写完眼前的山海,诗人虚走一笔,把不同时空段内沧海托举日月星汉的壮丽景象切换过来,使这海山秋色图平添出一股浩荡磅礴的气势.这是诗人英武壮阔胸怀的进一步拓展.太阳、月亮给人类送来温暖和光明,是诗人拯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一统天下宏大政治抱负的真切比拟;灿烂的银河则是诗人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的生动写照.
  晚秋时节的碣石山上草木峥嵘、生机一片,得益于丰厚的水土保持.日月遨行太空、银河纵横天幕,这至大至刚、自强不息的伟大力量来自于包容万物的沧海.山,雄伟不失灵秀;海,壮阔不失厚重.刚柔相济、德威并举政治谋略的施展,“唯才是举”政策的推行,不也正如这山、这海么.有山一样的品格,有海一样的胸怀,必定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整首诗从字面上看都是在写自然景物,寄情抒怀不见踪迹.这既反映了诗人“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政治家风范,也反映出他以“大无”化生“大有”意境的高妙艺术手法.
  海山秋色图令人心向神往,《观沧海》诗更令人诵之难忘.
  赏析四:
  建安十二年,曹操远征乌桓,大获全胜,基本上平定了中国北部.这首诗是曹操在行军途中经过碣石山时所作,写沧海的广阔浩大,显出一种奇丽之状,也反映出作者宽阔、雄壮的情怀,是我国写景诗中最早的名作.
  开头两句,叙写游览的地点,一个“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写观海所见景物.
  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写诗人观海所见.一个“何”字写出了游客惊叹的神情;忽然一阵秋风吹来,掀起连天巨浪,其声势更是令人惊心动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互文见义,是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这吞吐宇宙的大海,不正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吗?
  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上去的,与诗的正文没有关系,但有加强表达感情的效果.
  这首诗的重要特点是借写景来透露感情.全诗写景,没有一句是直抒胸臆的,但我们能从实景的描绘中感受到诗人非凡的心胸气魄.
  【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沛国谯(qio)(今安徽省毫(bo)县)人.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死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是汉末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重要作家.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诗和散文.他的诗继承汉代乐府民歌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有的写时事,有的写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风格悲凉慷慨.散文写得质朴简约,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受传统的束缚,豪迈雄健,体现了“建安风骨”的基本特征.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也各有成就,文学史家习惯称他们为“曹氏父子”或“三曹”.他们周围团结了一批文学家,形成所谓的邺下文学集团.而曹氏父子则以其倡导和创作,对建安文学的发展和建安风骨的形成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曹操原有集三十卷,已散佚.现存乐府诗二十余首,散文四十余篇,有中华书局辑校的《曹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