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举一些关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例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3 20:40:46
谁能举一些关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例子
xViN+G;@k%9@ `4c@)IPiظ! ;rz!z"[zE4jxea̼`ojݼC CM_JԞ-7Fuؗށt[GIY|̔q;|2Qq!f}NߖG 3GH$2œP HÔ'bN`x$O cZ :B=QIy]&z>2hRO99VTGCS̱ADpR[0<dԒկX;c կ @ȪH.2C`9lj{R6gaFH54.4^VS ԓu\Ge||8C 2K*TT] hcM|DRi,BlܷXɱ<٦ޕcjF=SrWpeP?|aRaՎ&K9nFz[!B :5D *n}m3w&?7Q ҟtgct.M+E먄Y2mBf3eeTpޖ^Lu(r(>Y"| YXQt9?||ѥA7e-LGYz8E-L?0hgpt5& "U mn:}ӝJV,yuk=3%7ac6ffA/gUjUq'aiE j4g=\m3PV4*Pu:Oh<#}_Xqp>g&OhJҕ9b{1lޘxcMx B9Ūp0l:+9;cFkVj}Ō {~@`2gMt"=J(g6^+{ݟ~ϯ?+

谁能举一些关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例子
谁能举一些关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例子

谁能举一些关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例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论语》中不少记载,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子贡对孔子说,子贡自己只能“闻一而知二”,颜回却可以“闻一而知十”.孔子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论语·公冶长》)都体现了这种精神.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人们并不是经常能够做到.人们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少; 所以,重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认真领会它的深刻内涵,并且努力去做,还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