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高一 地理 政治 历史 整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08:22:08
求 高一 地理 政治 历史 整理、
x}KScI_f6e GfTUWYw-Ǧktrl&f $ @-@)$DZ_;ǯ%c-: ~y~?DFJj=\$npNŌ)]&k̄{a][JT}6b|5~l DP_5/U뵶¹3`Ja p`z577fl#¿uUp3z\d1]sX ƪ);eiS7p:@?Nj~R ϵ/Fi3햮!ߛǙd,JQ.}aU춂 ]Hs]hps,zm;}:vhcxS7۰Si {-M.csҲ.ztYƽDž?NcX:Z\A?'6{B7K99E "WA1p ivwMcZL|YK L+w@eE }UrB\PZ¼c:4źi}HX:F+otE!_%M  [Abg%x,} .7']2儿C,Ϛ҆).#d }ԃ.04*7}J^կp9)<1^unEzU(MPex|A V/J0,U"\LP' W zp5I8jߠ @N(MQAjǰ4&7$0nҜρt5&6KC,*ES /Ik׽V)NZ-ap6'D'u2lL H~+o3wQ`j`{e"VVLz95e/-6(F ed˗h95i"ʢ]; WO&s7V́3Yyԋ []lX8/J=p|":Xgzq*pR`X]6Zz0wh`73A[ԯGsh>&l-׬Y0)-+>{u9J ߳Qx+)A9A+y>Fݥ W.,P4=Ż^Za!)k;<+e r(n+EF+N}qS{uH7]wAk {Z?%NバTz@K߂g&<^S'[A4_:}P< H_q1HUT#*ꥣ0k}&bo;O僅SKcCT@h{hdw[lh(Kd.J%!`Zvۻ~5=TM(0ݰ^s%} ŖMbNJ’H$U(S9Y#K{K: IKXr4Wo5`" QN`÷H_R ̼I|ImC'iӽOaOܟ[6w;sL?/:`lIma^O{z{g "_!MVTP!!|A[_9]RSY7ߊsTYN*Qw!YpnՂF%>.$XJ=p79e'tx|%8D^ ⴼ@;F׾ SjʪQ+GMx?:iILquOXepLRXbMkOAkρ:PGohtJBhOApv/״^C-=xCNfkRed^g#o?_ZH/;SC*XXZI˶>^{1R?"ΟwIԅuhjvKm2S[k s~'x݇]3퉗=г{Imڰ9n]PZBȹ٘ekbnpʷ`p&.^ԯXyrR*sSěL$Q W$ʍK,~ }W-g:-Lr~5K*h/}quҊΗk⋮|{1&.¼``$/Vۤi:<stnDDhmwT<9Aݍ6A44>z V6GAvUNhf'%NȽxQP)y or+j]Z-l8Kx#6Fq'm1G[. W4-DCd y/0w 903`k΂Kk(}93VUTɕ9k-CN)zQ=nyZ PW 4 ڰj#nis_}<=99LM1V; (b֤sQ(ac?۠bkN5/Tt߁aF1Mبf\Cb,'{]N}JhB{K|F>\ '7\3!_Qv,5S5!ȲV?kmj@FON{Lt?<<̟W)a#yLL,O—lDG&b Z &&#E$sE=Ir@5U)^ho$vW5Dp0g43Q+%IE4Y50wïH K=$$P4 EaL`ej Rc:mS=އI)Kr"6F<\+,}j"F[\ M˙̓OR9),_'[2G9F1,gϫ9lBy hMH(gJ0k7g9d)Zģ=[݀Z@wc{1?DCY?6viA@N'I1φn8w/S߸ҿosJu4D.9s,Ҽ皽};ӛĩ}[45f$Jjg^ݻKn y$I{bbbҹX'=o[546Bc@mu_Kœz}]"i72pUbLZKHU ]Eb[WOA(N+m-Wj޲:dDG7'Ps- >;(g'=lE,U MC ߗ}78`1ބڤ|]^j,:`:)A8Q{ZLu%.֣ƾB t@ k--u Og瑴&l3.`_ҟ ?khˍReBcnGwT3I7...jW8U砾cqwU#/`:_#VwuUR 'kjIJS/)4WJ_b{5֭Es l/oZq0cǨi *A?5ky<4tt \ٗGWhCh_еVb6kK0+d4:U;pեOwЇѐ;T:y H%p^PX;2;Äu, XȬ{'->J=OB!*ܨ s)+̍iS^,].ARd1~ z W\D^k^ٷ+0dv>XEH?9OiC~V?/ eҔ^!(a0럥7knpH_N\ظA{&D75`LVLԧSo~j6/O2Juea>5nw !"vW9iD^p^5PMԻ5 1kCؿg3w1)Z_!nBOaqc=9;qar(X<"_&DJ0)JǕł,xVԓ7WFdi7u{eP+lݷ?_3*R mz@\+%g>dˆ/)|j-@ µn`}ō20Ԇh-O1pl0=Eٛ[˿_PC. ot͉F'L&Mt czCUSsTwÇgxf(d=~Sߞ/ {HL}zR(f~$"mq*6-JEJ"@"20G>VRByN\<Kg +>,%-tz ΰņ0TE̛pkeLEyɹkS^Tءb1.&@WnR: VnMh# H{P܂*NLEOhE '&~C5ͤz\vyS: ۜYp>VS#5`Ivq(Jf}}2yzIpZma;p`t_dq^F2 Al>tCZ5Eh<8F`a(u\5bZ|Ԟu2岡L /QI r. Xc>J䯼UDPQ撍Z0v9£Ƨ4No}ܶx (eT6rs5n˧eC5_KjEsL- ʧ斍KJۡvs?xngd_M@ÇЛOR?)%c1+QM8v{jxS^?Lkvj>^Ю|f-2*|h0&Hx7Eq񽁨 k=d |y߄ ߂b?Us]KY)Y>Ozm$ XQA+ޝ>~ރmRzUJB>?䩕2V=*RDqF|Iާ6od݃Ye FifK<u(%sqNU쮩~Ks ?41Br.U9XڷR ;_ѻAFAں?D 12if$1" ;˃hѓBZ?D.הr9w b+[Xeˆz>n{Q 5+e?zXo$+0 IR^((ẅnB,\Ο=;>q 0E%F|aj[ pwaXzӌ^^ȘBeM4D;e? |I>֭ 6`wdm6Z>QIζێQsyܝr8?gi u m'W*bGKqR0TVr+P," >O(#P1bk38Sԁ%ZKC<<-'Uey G&Wgz%~>nτ-Ya<C\MB“bfvԯ3n4ho*U/DR}5ةӃP"vݛE)7wt`4caژ9Z1:D|2z+^ b^? 2cv3Cȉbkl2gh1=)DME*ݝCn%66`?zlqwRd9 dqݓPFagC<XoV%y%-Y=Lo˼eR`Z4b9_7G\.:" xDPȠ*L GG$ӐS2N UO!|U5COtEjb!8(J{`K NSCsk=mvS&F2k,ʡ1 o x"E7OhjqQIotݹ3b6էB>GBOuU-+.(I4R2TϚ$9 ^BNҨ<[! rΩ(Qn ^Nn_n Z$IW듕+"].ŕ*Иw9sOAtuIwEZ ><-sc8M\M{%YmwފO/m>{ a]Q:ek{PT嬺4ueLbϔ81{6uZ{(-gsjA=N1)`-Ie+OMMV nXosAO3rW-FgS9҆V ۴NDs`W-He☛Eqն!]\c Dϛ es?vmr$@nj/U[x:CR:'Yk}ZY.R,SYfmKN.#9U-2QGC* Y4 uC;,ʈUy&CYY[|g W[Vy9ۘK#uo~Csn岚+zneuЕGGOO"b.{UXz@_Nb ,XazPl}Im{[F`wԜ ?m\.rPLLNJl%.V.ƃ)~L|ͅ&5i2)­AUPgɯ7qT!lY&a34t/`+y@?o^\_C#n H\Zi-9@y2oڵdN0jN/Pc7fz#}e1$2ȇY5bOԫn{,1d^m<ZOOI'`$8Oh`(׆"i8"DԸJãi -4jfHɕ~BPﴙ^+sai/hLPdE5PIɫܛ/^82'{.ͦ ,8H+fpv ŋ8d?YP AhO+qXlCn_<[4ׇ"sH(DRۃ o͒6ub ʧv!VEA5.LqRA`{H&$8I`cQ2 prCb }0 1 /IӳRg~+!]0D/rfyj Ob_^Yڴ2 P#1APDI{3~ṗH󳝥5Z=zm#V&S3qW3Uh*%*'N9 xyA3 ufO9 E :{O)G8h}?4^rJ҉aVܳ<ʬ#˹s?Dk;oyur5У4p:̽dyX2`r&iur`ZR ,&}2BSfOi*u46kzr\T@% AɆYYpj/'֐̫ɟ](lJt>=8}$~ МRݽpv?#>XpËt e2bˋ>q{U_a?#UqݘnN6Y<억=/^27iď*~4O,`oBt}~slUu*#P|%j|3]='Q-Cx*nrÜ~XLrIJD~~naX0X/4;A&9`Hq5 Y h O?Aɧ"L}Cg-3lYy@Fg˳&c4. _kU[_I O:}[+RFO`C~'0]hDma&j=aD\rΈ' lt.p%.C^%ղ *Jjj[Q[k4`1[kUlFWJN[fpwM c"ȂT!1ůy:;.Fk"J>?F}&Vz:i^T_:uQ1vIb%\pR忾ԆtS+}:ɔzEr}tv.;wg#qW +{pѝQW{v.P瀭ٔ([>ؗ6>Q"x"Ĺ3sʕVrdOF`ZR65_x8jVŨnnjEW{D ;9?-,J`dшvE^pqk xNM=]r! Hi\OoG'`@/+,*ߗPu@%Eu,`%N+= m=z$1ڊ|y qIu\iAp8bяQ֘2 vi<,f}V#G~^괤7?wM\vj}q\{PKވT? ]y "Q3QTpW3i}nbJ41qGn|s3 lw"-maÐC7w_|G xw:2UWwmcYWXvr[I Q\J=17%OV\EP(1ob(6qY+)! T2}fuz[ΐ>oj7vL;o#5LO|^[jΠ:NJ-0FnE^"Q7Gn[QZ(:[r41QNR/#׿׭pֽ %'XC|d9H,&_\ϻUwx#%Rƀ_BKwB6[3&\c]Z,ŠwfWJ~[?]KjjBiw\G)bP :-k:= GָR&,k܄pg|iY Nm 6̠UޕX:k"a$,=)wvsl!c)&435@4?@;XZ._?v %;֏Ǝڙv'Gsb=jQ0 m{^YW؎U8^+،h h.$HJSN}-9dygi ܍S&ʱjH-,*Nkխ C)Soo966AfT |-;_Z8~,՛h¦W2r$O\HaIoeƒ S=+R|*Gc9LXFjtG7řSSvꐪL+JO5&@r ;)@"~ 5,_ҺuL)tS=皢皢皢皢皢皢皢皢皢皢皢皢皢皢皢皢皢皢皢皢^S4sw7F

求 高一 地理 政治 历史 整理、
求 高一 地理 政治 历史 整理、

求 高一 地理 政治 历史 整理、
自然地理由五大要素组成,所以答题要点如下: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  
水文——河流短小密集
土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生物——以红壤为主(地带性土壤为红壤)
(2)构建地形特征模型
描述某地区地形特征的基本思路
  海拔
  地势
  地面起伏
  地形类型及其结构
  主要地形分布及典型地貌
例37.图示为某国图.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国南部海域属于 ① 洋.该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② .(6分)
答案提示:
印度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北高南低
(3)河流特征的描述模型
  含沙量的多少
  径流季节变化
  水文特征               
  径流量
  结冰期、汛期、凌汛、流速、水能大小等
  水系特征:河流的形状、流域面积、密度(支流多少)、弯曲度、流向流程、支流和湖泊等
例 26、(07山东)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
素连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经成为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
单元.图12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13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14是该地区的月平
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6分)
答案提示:
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
(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6分)
答案提示:
  B支流:开发水能;发展旅游.C支流:发展航运.
(4)城市区位因素评价模型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自然:气候、地形、河流
  社会经济: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宗教、军事等
  其它:科技、旅游等
例:40.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读图9,回答问题.
(3)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13分)
答案提示:
地形:位于山前冲积扇(平原)上,地形平坦.
农业:土壤肥沃,有利农耕,可生产城市必需的农副产品.
河流与水资源:有河流经过,提供城市、农业用水,以及可能的水(漕)运通道.

气候:西、北背靠群山,东南面向(华北)平原(海洋),可有效增加夏季(东南)风带来的降水,减弱冬季(西北)风的侵袭.
(5)工业区位因素评价模型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指向原理: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科技指向型
 环境保护原理:大气环境保护(受单一风向,季风,多种风影响下的工业布局,城郊环流圈)
        水环境保护
 地租原理:付租能力不同,布局不同.
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三全”和“思念”为代表的郑州速冻食品企业迅速崛起,郑州成为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
产基地.分析郑州成为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
答案要点:原料:华北平原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原料丰富
     交通运输:位于京广线与陇海线交汇处,交通运输便利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量大
     劳动力:人口众多,劳动丰富
    其他:农业基础、水源、土地、政策、环境等
(6)农业区位因素评价模型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等
(7)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模型
  起止点之间的运输特点
  货物的属性
  五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例:36.(36分)读图11~12,回答问题:比利时、荷兰、挪威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进口天
然橡胶,请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提示:海运 
  理由:(1)都为沿海国家,距离较远,有海运的条件(起止点的运输特点)
     (2)天然橡胶对运输时间要求不高(货物的属性)
     (3)海运成本低,运输量大(海运的优点)
(8)、 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技术:加强对冻雨(地震、滑坡、泥石流、台风、寒潮、洪涝、风沙等)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
   警系统,及时准确的发布灾害信息.
工程:实施一些预防措施:提高建筑物等的抗灾能力(强度);实施防护工程、(滑坡、泥石流――
   护坡工程、台风――沿海防波大堤、河流洪水――裁湾取直、加固堤坝、疏浚河道、开挖入海
   新河等);
生物:植树造林,营造防护林体系(“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平原防护
   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等)
管理: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应急处置机制),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行业之间的联
  动机制;加强灾害的宣传教育,增强民众的防灾减灾的能力(意识)
例:为了减轻长江的洪涝灾情,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工程措施?
答案要点:修建水库;建立中上游防护林;退耕还湖;疏通河道;裁湾取直

(9)、 港口的区位选择:
自然条件:陆域条件: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建筑及城市规划提供了广大空间
     水域条件:港阔水深,便于船舶的出入和停泊
          深水海湾,避风良港
          终年不冻(暖流影响等)
社会经济:经济腹地:人口和城市密集,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地区
          城市依托:商品的生产能力
          政策:自由贸易区,自由港
例继2001年11月天津新港率先成为北方第一个亿吨大港,我国七大超亿吨大港之一.比较说明大连港
与天津港的区位差异
答案要点:陆域条件:大连港地处丘陵地区,其经济腹地主要辐射东北地区,而天津新港,地处平原
          地区,其经济腹地可辐射到华北地区和西北部分地区
     水域条件:大连大连港水深岸陡,终年不淤不冻;天津新港水域较浅,附近有河流注入,        
          易淤积.
(10)、 渔场的形成
浅海大陆架――海水浅,光照条件好,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温带海域――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底部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多

寒暖交汇处或是上升流处――寒暖交汇,海水泛动,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河口附近――大量的陆地径流汇入,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

(11)、 铁路的区位条件
自然区位:山体陡峻、地势起伏大――工程量大,工程造价高
     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滑坡、泥石流――施工难度大,技术难度高,给交通线路的修建和维护带来不便
经济区位:(1)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沿线资源的开发,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连接对外出口海岸,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相结合,回忆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促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成经济优势,和沿海地区进行经济交往与区域合作,实行优势互补带动该区经济的发展
     (3)加快该地对外开放,从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4)加快物品流通、商品交换,促进市场发育、商业繁荣
     (5)开辟新的旅游热线,并带动与商业、旅游业相关的服务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
社会区位:巩固国防、保卫边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革命老区)发展经济,摆脱贫困
技术区位:先进的技术是保障

老师上课一定要做笔记,这是精华

1.天体:
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
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的天体恒星、星云,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太阳:
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太阳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
2.太阳辐射:
能量来源...

全部展开

1.天体:
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
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的天体恒星、星云,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太阳:
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太阳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
2.太阳辐射: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对地球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
3.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类型: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②色球层:耀斑
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o/日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回答者: 122.15***8.* 2009-11-22 13:34
检举???
1.天体:
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
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的天体恒星、星云,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太阳:
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太阳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
2.太阳辐射: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对地球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
3.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类型: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②色球层:耀斑
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
回答者: 我叫天使cc - 一级?? 2009-11-26 20:04
检举???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
第一单元 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24、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
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
2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26、典型的季节现象
地理现象 时间季节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转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正午太阳高度 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 12月22日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昼夜长短 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等温线 陆地等温线均向北凸出 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气压带、风带 随太阳直射点北移 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雪线 雪线上升 雪线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我国的降水 夏李风影响,降水多 冬李风影响,降水少
我国的河流 内流河因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 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我国的季风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雨
我国的农业生产 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到两年三熟至一年一熟 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於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
气象灾害 旱涝(华北春旱、长江伏旱)、暴雨、台风(表现:强风、暴雨、风暴潮) 寒潮、沙尘暴、乾旱、暴雪
地质灾害 滑坡、泥石流较多 较少
第三单元 大气专题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4、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准运动并相遇)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18、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
①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 ②反气旋(高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19、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①三圈环流(垂直分布)
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回圈图
②气压带、风带(水准分布)
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北撇南捺”)
③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
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视窗要避开东北方向。
20、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如右图)
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南亚: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作用形成。
23、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①雨带的移动
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准静止锋)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 进入“伏旱”(反气旋)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②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③旱涝灾害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24、气候形成因数: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25、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 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①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月均温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9月为雨季)
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
②亚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o——40o大陆的西岸,位置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乾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夏季风--高温多雨。
③温带气候类型: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以0℃以下。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o--60o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o--55o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冬季风影响,寒冷乾燥,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26、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分析):
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
27、主要的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乾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台风 旱涝灾害 寒潮
发生的时间 夏秋季节 春夏秋 秋末、冬季、初春
发源地 热带洋面或副热带洋面 蒙古、西伯利亚
影响地区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全国范围 除青藏、云贵、海南外的广大地区
天气变化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大风、雨雪、冻雨
28、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O3)、酸雨(SO2、NO2)
29、温室效应
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CO2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②滥砍滥伐森林——光合作用减弱——CO2相对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③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纬受损,高纬受益,使适宜种植业生产地域缩小,粮食减产。)
④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区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坏。
30、绿化的环境效益: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②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③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第四单元 水环境
1、水回圈: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上内回圈。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②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 ③影响航海 ④影响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①这裏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 海啸和风暴潮。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4、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准运动并相遇)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18、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
①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 ②反气旋(高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19、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①三圈环流(垂直分布)
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回圈图
②气压带、风带(水准分布)
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北撇南捺”)
③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
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视窗要避开东北方向。
20、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如右图)
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南亚: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作用形成。
23、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①雨带的移动
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准静止锋)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 进入“伏旱”(反气旋)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②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③旱涝灾害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24、气候形成因数: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25、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 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①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月均温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9月为雨季)
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
②亚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o——40o大陆的西岸,位置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乾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夏季风--高温多雨。
③温带气候类型: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以0℃以下。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o--60o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o--55o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冬季风影响,寒冷乾燥,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26、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分析):
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

收起